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刍议

合集下载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探析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探析
人 力 资 源
的出 意于个的应择接 1、喜, 人才 方来实在一篓牌选被 企业高- 一 高的 程运 义 成 该以受 价作 得现 熟 品 l 日人/ I 技能 一 /. ・ l

技术上做到 以消 费者为本 ,不 断满足 其潜在需


。 。。 …

’ 一
无 出 身 抑 体 星 拜 国 名 论 于 初 或 育 的 、际 品 是 健 衷 对 明崇对 知 牌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要求企 业成立评 委会 ,评 审办 、各 所 在班 组 .车间 、企 业 人 力 资源 部 ( 或分 公 司 )负责 人按 先后 J 工种专家组对企业员工开展核心能 力考核、工作业绩评价、生产 顺 序考评 . 按设置的权重加权平均计算核心能 力得分。考核合格者 现场能力考核 、 理论知识考试 , 对于企业软硬件要求较高:( ) 1 企


妻 差竺 相 … 贷外 孽 ” 基 用} 差 O 押款 l 至 m . 可 o 一 为 . , 善 技人 考评 、赛 高 能才核 价竞选 之你 后苎 生 聂; 。 羔 产 ; , 莹 警 t 险 耋 兰。 、 蓑 : 《 . 聂 : 曼 呈 曼 昙 。量 口 l要璧 ・ ; 口 兰 竺 圣 8 家 呈 为 要 口 一 : 能 人 莩 三皇 粤 《 、 些 着萎; , 蔷 蔷 蕞 ; 据地保 主 商品 l通成本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 ’ 及 方护 义 i1 讨 ; 一 蓑 1 弄 ;… … 『 工 ' . ’ ~ … 。 一


方式来直接运作 。现在整个体 育系统的结构还不可能把体育作
成立企业高技能人才评 审委 员会 ( 以下简称评委会 ) 由企业 .
பைடு நூலகம்
为一种纯粹的产 业来运 作 , 包括体育产 品、 体育赛事等方方面面 领导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技术质量相关部门领导 各专业组专 的事 ,与按照纯粹 的商业运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现在大家应该 ’家组长共 同组成 ,负责制定本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实施方案.审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摘要】本文主要从职业学校的主体角度出发,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展开讨论和研究,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具体的方式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希望能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法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于中国的经济社会中,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

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很多,本文仅就人力资源层面,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培养模式和方法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高技能人才的定义和素质要求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

高技能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级人才的主要方面。

第二是职业适应能力。

高技能人才拥有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能够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且不断掌握先进的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不断扩大知识面,具有延伸知识结构的能力。

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够造性地解决问题;拥有创意思维,并能够具体实践,进行操作和开发。

通过对高技能人才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职业学校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必要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刍议(一)他山之石——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借用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一,所谓“双元制”,指的是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训练相结合,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有 能 力有 意 愿 的 参 评 人 员顺 利 获 得 任 职 资 格 。 关键 词 : 参评 条件 ; 评 审流程 ; 业绩 ; 才 范 畴 。 工 人 队 伍 的 评 定 级 别 由 高 到 低
员 所 申报工 种与 实 际工作 内容 不相符 的现 象 。 3 、 业 绩要 求 。参 评 人 员 除 了要 符 合 以上 两 点硬 性 要 求
4 、召 开评 审会 , 对 参评 人 员的 工作 业 绩和 综合 能 力进 行 外 , 更重 要 的是 工作 业 绩要 有说 服力 , 工 作业 绩是 对 其工 作 能 评审。 力 、工作 效率 、工作 成果 、完成 生产 任务 数 量和 质量 、技术
以上 内容 是 高技 能 人 才评 价 工作 的 简 要 流程 , 接 下来 具 创 新 、传授 技 艺 等各 方 面 综 合 成绩 , 是 整 个 高 技能 人 才 评价 体说 明如何 通 过做 好各 个 流程 的 工作 , 带动 整 个高 技 能 人 才 工作 的核 心部分 。工作 人员在 业 绩审查 中要 注意 以下几点 : 1 、格 式 要 求 。工 作 业 绩 要 填 写 在 统一 的高 技 能 人 才 评 评价 工作 的发展 。
依 。次 为高 级 技 师 、技 师 、高 级 工 、 中级 工 、初 级工 , 只有 之 外 , 必 须 要有 实 际的 有说 服 力 的 业绩 。高级 技 师 和 技 师是 高 级 技师 和 技师 才被称 作 高 技 能人 才 。 因此 , 本 文 所说 的高 工 人 队伍 中综 合素 质最 高 的一 部分 人群 , 是 生产 施工 的 主力 , 技能人 才评 价是 指对工 人 队伍 中高级 技师和 技师 的评 价 因此 , 其参 评业 绩必 须 要有 说服 力 , 必 须 是独 立主 持 或组 织参 2 、 高 技能 人 才 评 价工 作 的指 导 思想 。整 个 评 价工 作 是 加过三 个 以上 的大型 工程 , 在施 工过 程 中发挥 过重要 作 用 。 以职 业能 力为 导 向 , 以工 作业 绩为 重点 , 对 技能 人才 的核 心 能 以上 三 点 是 职 工 参 加 高 技能 人 才 评 价 的 主 要条 件 , 而 资 力 、职业 道德 、职 业 知识 和技 能水 平进 行客 观 、科 学 、公正 格 审查 是 整个 评 价 工 作 的开 始 , 对 整个 评 价 工作 能否 顺 利进 的考 核评 价 , 促 使企 业高 技 能人 才结 构 与产 品结构 相 匹配 , 带 行 有 重要 影 响 , 必 须 严 格 审查 , 让 完 全 符 合 参 评 条件 的 人 员 动各 级高 技能人 才更 好 的发展 。 进入 下 一个 流程 。工作 人 员在 资格 审查 过程 中要注 意 以 下几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刍议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刍议
才队伍 的等级构成 、 职 业 工种 构 成 、 知 识 和技 能 结构等 不能 适应 产业 结构调 整 、 技 术设备 更新。三是 年龄 偏 高, 技师 、 高 级技 师 面 临 断 档 。企 业技 师 、 高级 技 师 年 龄偏 高, 青年 高级技 能人 才严 重短缺 。四 是 技 能 人 才 评 价 体 系 不 适 应 人 才 成 长 评
2 . 对 高技 能人 才评 价 质 量 不 高 , 影 响 评价 工作 的科 学性 、 规 范性 和权威性 。一 些地 区 、行 业 的鉴 定 机 构 存 在 严 重 的 质
量 问题 , 造成鉴定质量“ 假、 次、 低” , 即 以
价需要 。评 价方式单 一 、 过 于倚 重考试 ,
阻 碍 技 能人 才 脱 颖 而 出 ,评 价 机 制 不 灵
技 能水 平 。
国产业 大军的优 秀代 表和技术 工人队伍 的核心 骨干 , 在 加快产业优 化升级 、 提 高
企 业 竞 争 力 、推 动 技 术 创 新 和 科 技 成 果 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但 从 目前 看 ,我 国技 能 人 才 队 伍 存 在 以 下 问题 : 一是数量短缺 , 高技 能 人 才
应 的 高技 能 证 书 ,例 如 一 些 企 业 里 的 技 术骨干和传统 工艺的老 员工都未必能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 高技 能 资格认证 。其 能力和才干没有 得到 应有的体现 ,成长 受到 制约 ,积极
性、 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受 到严 重影 响 。
总量不足。二 是结构不 匹配 , 现有技能人

部 分 是 从 国 家 的 职 业 标 准 出发 ,另 一 部 分是 由企业操控 的技 能要求 , 包括 工 作 业绩 , 技 术成果 、 工作效 率等 等。新的 评 价 体 系将 给 企 业 自主权 , 以 工作 业 绩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培 养 ” 的 高技 能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真 正提 高 了人 才 培 养质 量 ,
实 现 了服 务 经 济发 展 的 需 要 。
变 教 师 固有 的 教 学 模 式 , 的确 存 在 很 大 的 困 难 。为 此 ,我 们 在 一 体 化 教 学 改 革 初 期 进 行 了广 泛 的 动 员 工 作 。 首 先 通
台 ,也 给 学 校 提 供 了展 现 教 育 教 学 水 平 的 舞 台 ,激 发 了学
生 的 学 习热 情 ,也 调 动 了教 师 的 积 极 性 。在 组 织 过 程 中 ,
多年 来 , 学 校 坚 持 “ 职 教 富 民 、服 务地 方 ” 的 办 学 宗 学 校 应 该 结 合社 会 发 展 的 需 求 , 合 理 规划 ,谨 防急 功 近 利 。 旨 ,为 地 方经 济发 展 提 供 实 用 型 人才 。在 校 园文 化 竞赛 中 , 应 形 成 有 学校 特 色 的竞 赛 文 化 。 首 先要 加 强 调 研 ,专 业 系 、

全 面 推 进 一 体 化 教 学 改 革 和 评 价 模 式
改 革
学 院 自2 0 0 6 年 就 在 部 分 专 业 进 行 一 体 化 教 学 改 革 ,积 累 了一 些 经 验 , 取得 了一 些 成 绩 ,但 也 存 在 不 少 问题 。为
此 ,2 0 0 9 年 , 学 院 提 出 了一 体 化 教 学模 式 改 革 意 见 和 一 体 推 进 一 体 化 教 学 , 改进 教 学 评 价 模 式 ,逐 步 探 索 了 “ 校 企 化 教 学 改革 应 达 到 的 标 准 , 明确 了什 么 是 一 体 化 教 学模 式 , 合 作 、 工 学 结 合 、 学 习 交 替 、 订 单 培 养 、定 标 培 养 、 顶 岗 体 化 教 学 的特 点 及 一 体 化 教 学 改 革 要 达 到 的 目标 。要 改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探析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探析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探析本文通过某市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实例,阐述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做法,分析了实施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存在的优势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顺利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建议,以期给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签: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

200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逐步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

”一些地方也对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

因此,探讨如何促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顺利开展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以G市企业高级能人才评价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一、G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简介G市率先突破了传统的高技能人才单一社会化考评模式,于2006年开展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创新,建立了一套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知识水平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具体评价过程和评价内容如下:1.成立评价组织机构成立企业高技能人才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由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技术质量相关部门领导、各专业组专家组长共同组成,负责制定本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实施方案、审核各工种评审标准、核定评审表中的成绩、提出综合评审意见等。

评委会下设企业高技能人才评审办公室(以下简称为评审办)和评审职业(工种)专家组(以下简称为专家组)。

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办法与措施

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办法与措施

鉴定程序
建立规范的鉴定程序,包 括报名、审核、考试、评 审等环节,确保鉴定过程 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证书类型
根据职业特点和要求,建立相应 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包括初级 、中级、高级等不同等级的证书 。
证书颁发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由职 业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相应的职业 资格证书。证书管理来自价方式综合评审- 评审内容
主要包括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评价。通过综合评审可以评价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 业素养。- 评审形式
05
高技能人才培养措施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01
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为
高技能人才提供不同层次的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
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办法与措 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评价办法 • 评价标准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式 • 高技能人才培养措施 • 高技能人才激励措施
01
评价办法
职业技能鉴定
01
02
03
鉴定机构
建立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 机构,负责制定鉴定标准 和程序,组织开展鉴定工 作。
鉴定标准
根据职业特点和要求,制 定科学合理的鉴定标准, 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等 方面的要求。
晋升通道
建立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将技能水平 与职位晋升相结合,为技能人才提供 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社会认可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让更多人了解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价值。
企业文化
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学习技能、提升自我,为企业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

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

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公正、有效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现状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还停留在“单一指标+量化评价”的阶段,主要衡量员工的工作成果和绩效,如销售额、利润、客户满意度等。

这种评价方式虽然简单直观,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单一指标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员工的综合能力和潜力。

高技能人才既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往往难以用单一指标进行量化评价。

其次,量化评价容易导致数据造假和“卡壳现象”。

为了追求高绩效评价,员工可能会夸大工作成果或者刻意避免承担风险,这不仅影响员工的发展,也会损害企业的利益。

最后,单一指标评价容易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如果员工的晋升和薪酬完全依赖于个人绩效,那么员工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和排斥,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

二、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新机制的思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一套科学、公正、有效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1. 多元化评价指标高技能人才评价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职位和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员工的各项能力和表现。

2. 定期反馈和调整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员工的优劣势和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同时,企业也应该根据员工的表现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价机制,使其更加科学和有效。

3. 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绩效。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工资、福利、晋升、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

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

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

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当前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加快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由供应链、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变革而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迫在眉睫。

本文将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进行阐述。

首先,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需要充分考虑当前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革,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以学历和工作年限为考核指标,很难准确评估到高技能人才的实际能力。

因此,新机制应该以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通过技能竞赛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来评价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

其次,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需要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兼顾。

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因此,评价机制应该能够全面评估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以便企业能够挖掘和培养更多具有全面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第三,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需要注重激励机制的设计。

激励是推动高技能人才持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以薪酬为主要激励手段,这种单一的激励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新机制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如晋升、项目奖励、职业发展机会等,以激发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衔接。

评价工作不仅仅是对现有高技能人才的评估,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新机制应该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相衔接,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同时,新机制应该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方式,促使高技能人才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最后,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需要更加注重公正和透明。

传统的评价机制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不公和不透明。

新机制应该建立起公正、客观和透明的评价标准和程序,确保每个高技能人才都能够得到公平的评价和晋升机会。

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模式探索

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模式探索

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模式探索作者:李悦李莎莎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31期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084-01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能操作人员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国有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发展通道,是以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为主体,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通过对技能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分为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五个等级。

一般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是指这一体系中高级工以上等级的技能操作人员,笔者认为具体到企业层面,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才可以认定为高技能人才,对这一层面技能操作人员的评价要区别于初级、中级、高级的理论考试加操作考试的模式,以多元化的评价要素、综合性的评价指标考评技能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在进行高技能人才评价过程中,坚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对技能人员的考评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技能人才更快成长,结构更加优化,并带动各等级技能人才实现梯次发展。

二、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评价、工作业绩评价、论文撰写与答辩五项,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为基础,以综合能力评价、工作业绩评价为主线开展考评工作,其中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论文撰写三部分是常规的考评内容,笔者重点从体现多元化评价的综合能力评价和工作业绩评价两部分介绍评价模式。

浅谈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浅谈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浅谈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一、前言二、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意义三、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现状四、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五、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未来六、案例分析七、总结前言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人才云集的城市。

然而,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实施。

为了贯彻人才强市的战略,推动武汉市高质量发展,在这里我将深入分析评价工作的意义、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及未来方向,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具体展示。

一、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意义1.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不仅是为了提高人才的薪酬等方面的待遇,更为重要的是评价机制可以促进人才的专业技术和素质的提升,这将重新定义企业用人的标准,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促进企业内部营养。

企业内部人才评价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的营养,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营造一种公正、公平、规范的评价机制必不可少。

这样就能够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推动产业升级。

在市场的决定下,人才对推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变革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有优秀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对行业创新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推动产业升级。

二、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现状目前,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现状是比较混乱、不规范的。

正式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基本上没有建立,绩效考核不大,企业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不够公正公平,广大出色人才的市场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认可和体现,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稳定发展。

三、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1.评价标准不够精准。

目前,评价标准大多是放在岗位上的业绩,并且注重技术方面的技巧,忽视了人才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表现。

2.评价机制不够公正公平。

目前武汉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同公司的评价标准不同,缺乏标准化;二是评价人员身份不明,不透明,缺乏客观性;三是职称评审体系混乱,持续的失误氛围。

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文化教育 i{l
孔 艳华
高职 院校高技能型 人才培 养模 式 刍议
( 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哈 源自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 06
摘 要: 职院校是 目 高 前高 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之一, A g ̄# 标定位、 , R - 培养途径等方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J g - T  ̄。 - . t i - 关键词: 高职 ; 能型人才; 技 培养 作为高等教育特殊类型 的高等职业教育 , 所面对 的技术领域或 岗位( ) 群 进行大量的社 会 问题, 合作主体认识不到位, 运行机制缺乏, 利益 经过多年 的实践探索尤其是近年来突飞猛进式 调研 , 经常深入到行业企业 中进行交流 , 及时了 驱动不大, 经费投入较少等。 除此之外 , 校企合作 的发展 , 逐步形成 了自己的教育格局与人才培 解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 需要学生学习哪 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如校企合 养模式。毋庸置疑的是 , 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 些必备 的知识和技能 、 我 技巧 , 以及学生如何与企 作的基本 内容 、 基本途径与有效形式 、 校企双方 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 对高等职业 业的文化进行主动融合等,及时反馈到教学中。 的职责、 评价标准等, 前都不够明确 。 目 另外 , 校 教育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些消极的作 因而 , 高职院校 的教学内容 、 培养人才的方式能 企合作 的实践探索本身进展缓慢。 虽然某些学校 用 。因此 , 需要探索一条适合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紧跟市场 , 适应其需求。 在此基础上, 聘请企业的 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实践, 但大都停留在经验层面 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 , 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 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委员会 , 对相关的技术领 上 , 没有形成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 不同专业可资 要使 展更进一步。 域和岗位( ) 群 进行工作分析 , 确定高技能人才培 借鉴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 l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目 标定位 养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赁要求 , 在对能力与基本素 校企合作转化为双方的自觉行为, 关键是要找准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把握知识的 具体内涵与要 双方利益的结合点。 高职院校最大的优势在于人 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 求。再组织校内教学和管理 ^ 、 员进行教学分析 , 才结构齐全, 知识密集度高; 而企业经费充足 , 与 和专 门知识 ,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能 确定职业能力项 目, 根据高技能Ap 必须具备的 世界前沿技术较为接近 , I - 对新技术、 新工艺最为 力和良好索质 , 在生产 、 、 建设 管理 、 服务第一线 知识 、 能力和素质, 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 渴求。 因此, 学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 充分 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这是国家在宏观层面对 2 加快“ 2 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 , 有效 开 发挥 自 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建设科技研发中心,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目 标的定位。 但高职院校的具 展校企合作, 加强实践教学 ,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 使学校智力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 , 为企 体^ 、 才培养 目 标定位 , 至今仍有争论。 培养“ 技术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最有效 、 最基本 业提供技术创新 、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 学校也 高职院校对于企 应用性人才”“ 、高技能人才”以 及鱼和熊掌兼得 的途径之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实行校企结合 能从研发中心获得应有的利益。 的目 标定位 的争论从未停止。笔者认为, 高职院 有助于实现实践教学 以实验实习为主 向顶岗实 业生存与发展相关程度越高, 企业对高职院校开 校教育的方 向和 目标要从专业教育、 学历教育转 习为主的有效转变, 从而加强实践教学 , 提高学 展校企合作的支持度就越高。 找准了各 自利益的 变为岗位教育 、 职业教育和g +教育 , ga , 将教育教 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和水平, 以培养学生的职 结合点 ,校企双方才能树立牢固的合作思想 , 互 学彻底纳入职业性教育的范畴 , 应侧重于生产和 业素质。另外一方面, 可解决高职院校发展中普 惠互利 , 共同发展。 工作 的实际需要 ,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生产活动 , 遍存在 的办学场所设施落后 ,双师型”教师缺 “ 参 考文 献 其实质就是把教育 、 培训、 就业和企业制度联系 乏 , 缺少稳定的实训基地等问题, 从而建立内外 f朱德明. l 】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 在一起, 把个 人、 社会和企业联系在一起 。 高职教 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 研 究叨. 0 () 2 75. O 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 同时承担技术应 应 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去合作企业实习, f郑 国强.i' t 2 1 a ̄I 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Ⅲ. , 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 高职院校 进行继续教育 , 这样有助于“ 双师 ” 素质的培养 、 f 马义荣. 高职院校培养 高 3 1 对 技能人 才的思考棚 . 的培养 目 标应是紧密服务地方经济 和社会发展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教 中国高等教 育,0 4 1) 2 0 (】. 需要 , 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 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毕业生、 普通师范院校毕 f1李翠莲. 4 校企合作深层 次发展的几种模式闭. 才。 在高技能 ^ 才的培养方面可培养出“ 高级工” 业生和从各类学校调入的教师。 这些教师基本上 职 业教 育研 究,2o ( ) o 76 . 或“ 预备技师” 双高型” 的“ 的高技能人才。对受教 是在学科型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 , 没有在企业 作者简介: 孔艳华, 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 哈 育者进行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工 行业的经历和体验 , 普遍存在理论够用而实践不 院青年骨干教师 , 讲师 , 中级会 计师, 硕士研究 作能力、 职业转换能力的素质教育。 足的现象 。 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产 生。 自2 0 年参加工作以来, 00 一直从事会计、 经 2高技能人才培 ̄g r ̄ - 学研活动 ,与企业进行横 向项 目 或产品技术 开 济、 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I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核心 , . 不 发, 或到紧密型基地企业的技术应用岗位去挂职 本 文 为 黑 龙江 省教 育科 学 “ 十一 五 ” 划重 规 断调整课程设置 锻炼 , 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 、 专业技 能和实 点课 题 “ 龙 江省 职 业教 育发展 战略 研 究 ” 黑 的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质就是以能力为本 践经验 , 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 逐步成为双师素 课题 , 该课题研 究项 目的名称为《 高职院校 高技 位, 以就业为导 向的知识 、 技能教育。西方国家高 质教师。 有能力的教师通过参与合作项 目的开发 能 人 才培养 模式 的研 究》 ,子课 题 的编 号为 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都非常强调行业的参与 , 围绕 及员工培训 , 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 ZL 1 。 Y0 7 行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 , 将人才市场需求与教 手操作能力 , 还可以使教师 了解生产 、 管理第一 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 充分考虑了行业需求与导 线的人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怎样的素质, 以便 向, 强调实用性 , 以促进学生就业 , 满足产业结构 增强教学 的针对性, 可以说这是一条简捷高效又 上 7 调整的新要求,同时不断调整教育教学 目 , 标 落 经济的 途径。其次 , 校企合作可拓宽师资来源渠 ( 接 2 4页 ) 实就业导向; 培养 出来的学生就业 率很高 , 很受 道 , 可以从相关企业单位选聘一些专业基础 扎 f 魏瞿 采 王松成. l 1 建筑施工技术腓 北京: 清华大 学生与社会的欢迎。 实, 实践能力较强 , 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 学 出版社 . 理论来 自于生产实践 , 叉服务于生产实践。 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特别是实训指 『 徐 占发 . 材料 北 京: 国建 材 工业 出版 2 1 建筑 中 高职教育与生产的关系更为直接 , 培养 目标更侧 导教师 ,这些人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 社 重于现实生产第一线职业 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 验 , 而且了解生产管理一线的最新动向 , 对于学 I 重庆大学, 3 1 同济大学晗 尔滨.,大学. rA -k 土木工程 高 职 院校 所培 养 的高 技能 人 才 , 接指 向职 业 岗 生 的实 践 能力 的培 养具 有重 要 的意 义 , 时还 可 , rl]I : 直 同  ̄.I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枉 -V .京 1J 位或技术应用岗位 ,课程要有明显 的应用倾向, 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 , 更好地适应社会 作者简介: 王爱灵, , 女 工程师, 山东菏泽人, 应 以就业为导向 , 建立双向信息渠道 , 不断调整 的发展,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要求. 但如 现就职于青岛恒星职业技 术学院建筑学b g;王玉 教育教学 目标 ,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具体 的行业专 何建立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 , 探索 出 珍 , 工程师, 女, 山东菏泽人, 现就职于山东省菏泽 业或工种 的职业方向要求, 以促进学生就业 。因 有效的合作模式。 市龙 雁化 纤制造有 限公 司。 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要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 现行的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存在着许 多

浅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各种类型的、特别是高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在以社会需要为目标来进行专业教育的现代职业学校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建设缺乏内涵、实践教学滞后、职业资格认证不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它们难以培育出可以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地把高技术的专业人员培育出来,从而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及我们的经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对高职高专教育中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剖析,以期为高职高专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现代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言当前,在中国经济改革步入深水区,并步入“破局”的关键时期,支持“经济转型”的“人才战略性工程”日益显现出其重大意义,但随之出现的“高技术”缺乏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瓶颈”与“薄弱环节”,这一问题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尤其突出。

所以,提高高职教育对高等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职教育中,通过对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育改革的持续创新,高职教育在高技术人才的培育上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效。

一、“校企合作”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一)“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教育要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引入到课程中,确保专业与行业、企业和岗位之间的有效联系。

然而,根据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方式和制度,仅依靠高职高专教育自身的力量去实现,在费用上并不切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唯有在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制定人才评估准则等方面,有效地、低成本地进行对教育资源的升级,让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的市场需要,进而调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性[1]。

(二)“校企合作”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要想实现高素质的“双师型”的目标,就必须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师资。

努力建设新形式下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努力建设新形式下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动手能力评价模块 。
要 工 种 、 同设 备 的 操 作 技 能 外 , 相 关 专 业 工 种 的 知 识 和 技 术 也 要 有 相 不 对
动 手 能 力 是所 有技 能 人 才共 有 的 特 征 。但 是 , 有 高 技 能 人 才 才 能 戴 只 “ 艺 超 群 ” 一 桂 冠 , 也 是 高 技 能 人 才 最 显 著 的职 业 形 象 特 征 , 此 有 技 这 这 因 必 要 纳入 到 新 的 高技 能人 才 评 价 模 式 中 。 代 高 技 能 人 才 高 超 的动 手 能力 现
高技 能 人 才 是 中 国 人 才 队 伍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各 行 各 业 产 业 大 军 的 是 优 秀 代 表 , 技 术工 人 队伍 的 核 心 骨 干 。 在 大 力 倡 导提 升 企 业 自主 创 新 能 是 力 、 设创 新 型 国家 的 时代 背 景 之 下 , 多 更 快 地 建 设 高 技 能 人 才 队 伍 , 建 更 被 视 为 中 国提 升 国家 核 心 竞 争力 的 战 略举 措 。
劳 动 者 中 取 得 高 级 技 工 、 师 和 高 级 技 师 职 业 资 格 及 相 应 水 平 的人 员 。 技 高 技 能 人才 是 中 国 人 才 队伍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各 行 各 业 产 业 大 军 的
业开发 出来 的技术进行 消化 、 收、 吸 转化为 企业 现实 的产品提供给客 户的
效 率 生产 的 需要 。
不再只是传统 的“ 手艺 ’ ’ 和某些“ 绝活 ”而 是通过技能教育 和培 训获得更 多 ,
的 现 代 化 理 论 知 识 , 为“ 脑 联 盟 ” 技 能 劳 动 者 , 种“ 脑 联 盟 ” 是 成 手 的 这 手 将 知 识 经济 社 会 高 技 能人 才 的 时代 特 征 。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评 价 模 式 要 根 据 国 新 家 职 业 标 准 , 对 企 业 具 体 岗位 的技 能状 况 、 艺 水 平 和 产 品特 点 , 出技 针 工 突 术 技 能含 量 , 现 现 代 制 造 业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的 新 发 展 , 场 考 核 高 技 能 体 现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实践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实践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思 考 和 实 践
卢仁华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绍兴 !"# $$$)

要: 本文联系学院实际, 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 行了详 细的探 讨。文章从 高技能 人才的 内涵出 发, 针 对高职 院
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依据, 确立了我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特 色, 对 课程体 系的改 革和校 企合作等 进行了 探索, 旨在构 建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 育; 人才培养模式;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卢仁华 ( "+0& . ) , 男, 浙江嵊州人, 副教授。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教育教学研究) 第 #* 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线 的高技 能人才。 所谓高 技能人才, 是 指具有 必要的理 论知识, 掌 握了现 代 设备, 在生产和服 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 或关键 动作, 并具有 创新能 力的高素 质劳动 者, 包括高级 技师、 技师和高级 技工。劳 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 0 月对全国 0$ 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 目 前高技能人才 严重短缺, 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 “瓶 颈” 。高 技能人 才数量 短缺, 结构不 合理, 已经难 以适应 企 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 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 即 高职院校; 二是高 级职业培 训 教育, 即技师学院 (高级技校) ; 三是高级培训机构和企 业。其中, 高职院 校是高 技能人 才培养的 主力军。 作为院 校途径培 养高技能人才, 关键 是要结合院校实际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 文试从我院 实际出发, 探讨高 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 构建高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高技能人才技能评价体系方案

高技能人才技能评价体系方案

高技能人才技能评价体系方案——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与技能评价一、指导思想评价是一个过程,通过评价过程得到的不仅是一个技能等级或学生评语,而是大量经过价值判断后,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工作或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的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和资料,通过评价的反馈和导向作用,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由此可见,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才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去学习。

在教学改革的计划中,学校明确给予了指导意见,要建立“多种形式,全面考核,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因此,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构建评价体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各个专业技能课程也要以传授学生技能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多样的,完善的评价体系。

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符合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逐项加强,考查学生的技能综合应用能力。

每项考核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与考核,定期安排阶段性测试,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学习策略,学习效果进行记录,并以不同形式进行考查。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每项技能强化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评价体系执行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执行者是广大的教师群体,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主体之一应该积极地提高对混合型评价的认识,把握好评价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参与其中。

教研室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定期将研究结果与大家讨论分享,这样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教师,面对课程考核改革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要通过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与思考摘要: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目前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原有的培训模型也不是很好地适应当前对职业技能的培训需要。

该文通过对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技能培训是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执行,应该依靠政府、企业和个人这三方的共同努力,从改变自己的认知,积极地将资金投入当中,其次是企业承担起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责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研究制订出相应的政策,从务实角度出发,提出切实有效的合理对策,提高专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与思考引言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对构建技能型社会起着关键性作用。

步入“十四五”,我国要站在“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三链融合角度,重点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我国技能开发和人力资本提升注入新鲜活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技能强国。

1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1.1人才培养需求性滞后降低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切性职业院校以提升人才培养适切性为基本原则,致力于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间的动态平衡。

然而,我国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企业市场人才需求比例仍旧处于失衡状态。

一方面,由于院校专业结构设置脱离实际产业需要,易出现某些专业实际人才缺口较少但学校“扎堆开设”,或出现专业急缺对口人才但却沦为“冷门陷阱”的专业设置乱象;另一方面,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需求较为滞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止步于基础技能的获得,而综合素质培养难以落实,“企业的一线技术岗、基层管理岗与后备技术骨干岗”⑥仍处于紧缺状况。

因而,加快推进校企互联互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切性的核心要义。

1.2实训教学不足限制了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技能提升“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体现普适性、可塑性以及可迁移性等特征”,实训教学则是培养应用能力的基本环节。

然而,不少职业院校在推进实践教学过程中面临实践教学效果低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评估体系建设

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评估体系建设

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评估体系建设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技能人才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但是,如何评估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及其贡献,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薪酬激励,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技能人才价值评估体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引进和留住高技能人才,也可以激发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一、高技能人才的定义高技能人才指的是具有高超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有着较高的学识水平,还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高技能人才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技术水平上,还表现在其人格魅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等多种维度上。

二、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评估指标(一)技术能力指标技术能力是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技术能力指标是评估高技能人才价值的基础。

技术能力指标可以分为专业技能指标和技术创新指标两种,其中专业技能指标主要包括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储备等,技术创新指标则主要针对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和贡献进行评估。

(二)业绩贡献指标高技能人才的业绩和贡献是评估其价值的重要方面。

通过制定业绩贡献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高技能人才的业绩和贡献。

业绩贡献指标可以分为团队成功指标和个人业绩指标两种,团队成功指标主要体现高技能人才在团队工作和协作方面的表现,个人业绩指标则主要体现高技能人才在个人工作中的业绩和贡献。

(三)职业素养指标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是评估其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职业素养指标可以分为道德操守指标和文化素养指标两种,其中道德操守指标主要体现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和道德操守,文化素养指标则主要衡量高技能人才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素质。

(四)创新能力指标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建立创新能力指标可以更好地激发和评估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标可以分为创新思维能力指标和创新实践能力指标两种,其中创新思维能力主要衡量高技能人才在创新思维、方案制定等方面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则主要体现高技能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表现和成果。

论述中车集团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中车模式“

论述中车集团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中车模式“

论述中车集团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中车模式"发布时间:2021-12-16T02:44:20.96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10期作者:娄树国赵连颖任艳朋[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车集团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北京市100072内容提要:中车集团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中车模式"的方向和内容正确、及时,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核心技术标准、管理模式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深入研究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推进技能人才评价科学发展的有效举措,回应了国家有关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政策精神。

关键词:技能人才评价,中车模式,职业技能标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车集团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连续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多项重大举措,中车集团对改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入发展指明方向。

一、从国家层面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势在必行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时代,发展与变革既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国家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好评价结果有机衔接"等要求。

二、从企业层面看,技能人才评价改革须顺势而为企业是劳动用工主体,在培养、使用、评价方面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谁使用、谁培养、谁评价",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长效机制,是推进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刍议
摘要:文章分析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煤炭企业提出了可以采取的解决措施。

指出要使掌握精湛技艺与高超技能的优秀人才打破框框,脱颖而出。

关键词: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27-0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高技能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和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从目前看,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量短缺,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

二是结构不匹配,现有技能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

三是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

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青年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四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适应人才成长评价需要。

评价方式单一、过于倚重考试,阻碍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评价机制不灵活,评价与使用相脱节等。

造成上述原因有多种。

第一,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
育,造成我国的教育结构失衡。

教育资源过度向学历教育倾斜,职业教育长期受到忽视,投入严重不足。

第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重视,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使技术工人的水平得不到提高。

第三,社会正常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制没有形成,技能劳动者待遇过低。

目前高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社会上足够的重视。

因此,搞好培训体系建设以实现加快培养,改革考核模式以实现科学评价,强化使用激励机制以增加工作动力,这是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三个重点环节。

其中,评价环节极为重要,它既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标尺,又是人才使用激励的依据。

一、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评价工作很重要,但是从目前看,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存在三大不足:
1.评价系统存在缺陷,应试、培训不系统,尤其缺乏指标性的测评和综合性的评价,只是单纯的理论和实操考试,考试形式单一。

这种现象造成:一方面一些通过社会化考评拿到技师、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的人才在企业不一定得到认同,拿到资格的人在企业里的作用并不明显;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在企业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高技能人才不能获评相应的高技能证书,例如一些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和传统工艺的老员工都未必能通过高技能资格认证。

其能力和才干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成长受到制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影响。

2.对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不高,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一些地区、行业的鉴定机构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鉴定质量“假、次、低”,即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低顶高。

鉴定工作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声誉。

3.高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导致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评价应该作为岗位使用与待遇的依据,并能够引导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技能。

但在实际工作中,评价工作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上,国家进行了积极探索。

广州市结合几年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实践,积极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模式研究,创建了高技能人才的评价的“广州模式”。

所谓“广州模式”,就是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要研究级别,建立一个由核心能力评价、工作成果业绩评价、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四大模块构成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该模式依照国家职业标准,由企业重点评价参评职工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能力。

该评价系统模式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国家的职业标准出发,另一部分是由企业操控的技能要求,包括工作业绩,技术成果、工作效率等等。

新的评价体系将给企业自主权,以工作业绩论英雄。

新模式建立了具体的工种评价模型,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在
共性的评价模块方面,主要包括企业对员工专业水平之外的关键能力要求,如职业道德、交流与合作等的核心能力评价模块;以及从国家的职业标准出发,该工种所要求的具有普遍性且最基本和最关键的专业技能方面的通用职业技能评价模块。

在具有企业特点的个性评价模块方面,又包括工作业绩评价模块和企业生产岗位技术所要求具备的技能评价模块,主要结合对该企业所进行的工作岗位分析,建立该岗位生产所要求的若干个技能指标模块,用以测评员工目前实际达到的技能水平。

“广州模式”,对我们煤炭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炭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局面。

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人才又被埋没。

同时煤矿行业同其他行业比,有其特殊性:(1)井下作业,工作环境相对危险,条件复杂;(2)在煤炭生产中,要使用大量现代化生产工具,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3)煤矿生产中,现场经验很重要,很多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因此,建立适合煤炭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模式,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二、煤炭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目前煤炭企业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提高认识、强化培养,打造一支操作精湛、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煤矿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井下机电、采掘生产等工作岗位。

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培养、吸收引进煤矿专业的技校学生充实技术工人队伍。

通过招
收高考落榜的农户技校生,开展自主培养,使之成长为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力量。

二是开展系统性、规范化的培训。

充分发挥教育培训中心和属下各生产单位两级培训组织的积极性,选拔基层一线优秀技术骨干作为内部培训师授课并开发内部培训教材,积极开展职业资格、上岗操作和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

同时,鼓励员工参加提高岗位技能的各种学习活动,对一些特殊岗位技能人才,还可以通过选送到著名高校进行专门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其技能
水平。

为确保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取得实质成效,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奠定基础。

2.建立煤矿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将社会化考证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能力考核、个人工作业绩有机结合起来,把考核评价的权限有限地下移给企业,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急需。

3.偏重工作业绩评定、辅之以核心能力考评,打破条框限制,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在评定高技能人才上的创新方法,将评价与企业生产挂钩,注重考核员工的工作业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技能操作水平,给企业自主权,“以业绩论英雄”,大力为能工巧匠创造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对具有突出业绩及技术操作水平的员工,一路“绿灯”,直接评定,确认其相应级别。

4.考评模式结果和薪酬福利密切挂钩。

要通过相应配套,对高技能人才进行重奖,大力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调动广大职工学
习技术的热情。

通过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掀起学技术、比技能、使一批学习型、知识型的技术操作领头人脱颖而出。

总之,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现代化企业的重要举措。

只有发现和培养一批掌握精湛技艺与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薛秀泓.高技能人才应是社会的“香饽饽”.中国改革报,2006.6.16
2.谭少娟.高技能人才劳动市场的“宠儿”——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3.卢尧.高技能人才短缺挑战“中国制造”优势,新华每日电讯,2006(6)
(作者单位: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山西沁水 048205)
(责编:若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