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叙事研究之“新主旋律”叙事策略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是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真善美的电影作品,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主题单一化。
当前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大多以表扬英雄事迹、讲述励志故事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创作主题。
应鼓励电影创作者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拓创作思路,挖掘更多具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如职业发展、家庭关系、友情等,以丰富电影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表现形式单一化。
目前,一些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表现形式上较为传统,陷入套路化的创作模式,导致作品的审美疲劳。
电影创作者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电影技术和表现手法,注重艺术创新,以更加生动、真实、有趣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增强观众的审美体验。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商业化倾向明显。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一些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追求票房收入和商业成功,导致创作理念和价值观被商业利益所扭曲。
电影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不追求过度商业化,保持作品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人才队伍亟待壮大。
目前,我国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团队的规模较小,且缺乏经验和专业的人才。
应加大对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人才培养的力度,鼓励大学和专业电影学院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具备创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电影人才。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宣传推广不足。
虽然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制作和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
应加强对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增加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了解和接触机会,提高观众对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面临着主题单一化、表现形式单一化、商业化倾向明显、人才队伍不足以及宣传推广不足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电影创作者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思想觉悟、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工作,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结构
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结构主旋律电影作为我国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
它不仅具有社会意义,更在叙事结构上有着独特之处。
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结构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也体现在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首先,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结构往往以“正面人物”的形象为主线。
这些“正面人物”通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在主旋律电影中,这些“正面人物”的形象往往被塑造得非常完美,以此来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结构通常注重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故事情节往往围绕着主题展开,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冲突和转折,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人物会经历各种考验和挑战,通过不断战胜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吸引力,也能够让观众在情节的起伏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此外,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结构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启发性。
通过展现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追求,主旋律电影试图向观众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种叙事结构的引导下,观众会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正能量的激励和启发,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结构在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
通过塑造“正面人物”的形象、注重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以及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主旋律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希望未来我国电影创作能够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主旋律作品。
新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包括视听语言,国际化故事讲述中国化
新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包括视听语言,国际化故事讲述中国化
新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是多样化的,其中包括视听语言、国际化以及中国化三个方面。
首先,视听语言是新主旋律电影的重要叙事策略之一。
这些电影通常采用了现代化的影视技术,如高清晰度摄影、多角度镜头等,来呈现更加生动逼真的画面效果。
此外,它们也注重声音的表现,通过音效设计和音乐配乐来增强情感共鸣。
这种视听语言的运用,使得新主旋律电影更加具备流行娱乐性,更容易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其次,国际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叙事策略。
新主旋律电影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将目光放到了国际舞台上,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有着跨文化价值的作品。
这些电影不仅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也致力于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
最后,中国化是新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特点。
这些电影基于中国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中国特色的视角讲述故事,强调中国传统价值观、文化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在这些电影中,通常会融入中国元素,如中国音乐、服装、建筑等,来表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新主旋律电影运用了多种叙事策略,包括视听语言、国际化和中国化三个方面,旨在打造有着时代感和文化内涵的电影作品。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是中国电影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要通过影片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提升主旋律电影的质量和影响力。
目前一些主旋律电影在创作上存在刻意附和、教育性过强的问题。
一些电影创作者为了迎合政策要求,过分夸张表现社会问题,甚至丑化和夸大事实,导致观众产生疲劳感和审美疲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影创作者应该抓住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表演展现社会现实,并借此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一些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创作上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部分电影创作者过于追求商业利益,缺乏艺术追求,导致作品同质化严重。
在创作上,应该注重个性化表达,突出电影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可以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视觉效果、音乐搭配等手法来提升影片的艺术性,使观众产生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主旋律电影在宣传和推广上存在不足。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电影产业中,主旋律电影往往面临着宣传和推广渠道有限、观众接受度不高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与院线合作,提高影片的放映率,同时在各类媒体平台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接触到主旋律电影。
还应加强电影创作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优秀的电影创作团队,具备专业知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是提升主旋律电影创作质量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电影教育的支持力度,设立电影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奖励机制,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电影创作,并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要解决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需要电影创作者以真实的社会问题为创作核心,注重艺术创新和个性表达,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并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影创作人才。
只有这样,主旋律电影才能更好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电影市场中的一枝独秀。
然而,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电影的政治责任也日益凸显,成为了制片人和导演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下电影创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问题
1. 缺乏独特性
由于主旋律电影需要充分体现我国的经济成就和文化层面的特色,因此在电影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容易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
2. 主题庸俗化
过于追求准确地反映当前的政治宣传口号,导致主题在表现上太过庸俗化。
这种现象极易让观众感到不舒适和不真实,从而失去观影的兴趣。
3. 技术和艺术上的忽视
由于过分追求教育和政治效果,导演和制片人往往忽略了电影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导致作品在视觉语言、角色刻画等方面存在缺陷,难以达到科技前沿线的水平。
二、对策
1.注重创新性
作为制片人和导演,必须要注重电影创新性,保持开放的心态,吸收新思想、新精神和新方法,从而充分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让电影更加吸引人。
在追求表现方式的真实性的同时,更要注意主题在表现上的深度化,要有意识地让观众在影片中获得启示和思考,以达到德育人和娱乐性的双重效果。
制片人和导演还需要注重电影技术和艺术,提高电影质量和受众体验。
技术上不仅要升级数字化技术,艺术上还需要加强对角色刻画、视觉语言等方面的思考,从而让电影向着越来越高峰的目标迈进。
总之,新时代下,主旋律电影要面对的问题不仅要注重表现方式的真实性,还要注意主题深度化、电影创新性和技术和艺术上的提升。
我们相信,制片人和导演们只要拿捏好这些问题,将能在新时代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责任感的电影类型,它承载着时代精神,传递着社会价值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现状出发,探讨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缺乏新思想、新故事当前,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中存在着故事情节陈旧、表现方式单一、内容呆板等问题,作品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
这主要是因为创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活跃,故事表现力不足,导致作品和时代的脱节。
2. 商业化导向,价值观偏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电影创作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忽略了主旋律电影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导向。
作品中可能存在夸大其词、以娱乐为主、忽视社会现实等问题。
3. 人才短缺,队伍不稳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人才储备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电影人。
这也使得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水平难以保持持续提高,给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二、对策建议1. 增加艺术创新,挖掘新故事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创作者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创作理念和方式,增加作品的艺术创新性。
积极挖掘身边的新故事,注重人物形象的多维塑造,丰富故事情节,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形式呈现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2. 提高专业水准,坚持价值导向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电影人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作品的制作水准。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作品中,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3. 加强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扶持年轻电影人,搭建更多的创作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于已有的电影人,要加强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激情,并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三、总结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是时代和社会责任感的载体,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是当前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通过现实题材、真实故事、真实人物,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深入传播。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提出对策以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1、市场认可度不高。
由于观众对主旋律题材的偏见,很多主旋律电影在票房上表现一般,难以吸引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2、创作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主旋律电影在创作上存在着故事老套、表现手法呆板等问题,缺乏新意和创新,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3、创作理念过于功利化。
在一些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过分强调社会效益和宣传意义,容易导致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受到影响。
4、缺乏新鲜的题材和故事。
部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囿于传统的题材和故事,缺乏新意和原创性,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二、对策建议1、提高市场导向意识。
主旋律电影应当更加注重市场需求,立足于市场、立足于观众,创作出更符合观众口味的作品,提高其市场认可度。
2、推动创作水平提升。
加大对主旋律电影创作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鼓励创作者积极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水平。
3、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
主旋律电影创作应当注重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注重观众的审美感受,打破功利化的创作理念,注重作品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4、挖掘新的题材和故事。
主旋律电影应当积极挖掘新的题材和故事,注重创新和原创,展示出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和关注。
1、加大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主旋律电影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提高创作质量。
2、完善制度和机制。
建立完善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制度和机制,鼓励创作者积极探索和尝试,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资源支持,为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创作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审美的不断提高,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电影创作者需要面对的,更是整个电影产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照搬模板式创作随着主旋律题材的频繁出现和不断深入人心,一些电影创作者开始照搬模板,套用主旋律情节,刻意追求表面功夫,从而忽略了电影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体验。
对策:本着真实、生动、感人的原则,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和观众的利益导向,充实主旋律电影创作内涵,让主旋律的价值更为深刻地融入电影中,发挥电影在承载情感、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力量,不断挖掘主旋律题材的深度和广度。
二、艺术水平缺乏一些电影创作者不注重原创性和审美品位,快速打造并推出作品,导致电影作品的创意和艺术水平降低。
对策:创新电影创作理念,加强原创作品的开发和推出,进一步激励创作者的原创欲望和创造力,开展主旋律电影的培训和重点扶持活动,提高电影制片人的专业素质和艺术水平,力求将主旋律电影创作推向更高的艺术水准。
三、口号化过度一些主旋律电影受到主旋律题材的限制,只是反复提炼主题口号,让主旋律电影变成了一种无聊、枯燥、失去生命力的作品。
对策:尊重电影本身的表现方式和创造方式,去口号化,通过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来展现主旋律的力量。
做到舞台魅力和创新价值相结合,让主旋律电影具有传播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短时间内吸引人们的关注。
同时,也需要过多依赖口号来博取公众目光的思维方式。
四、人物刻画单一现在的主旋律电影人物刻画单一,人物形象没有深度和复杂性,不仅让人很难有共鸣,而且观众也难以在亮点中找到自我价值。
对策:要保持即纪实又创意的原则,以求真的态度观察、描绘、刻画。
在主旋律电影中,通过塑造有层次、多维度的人物形象,在表现主旋律的同时,也展示人类复杂多样的人性和精神状态。
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具有深度、有人性、有思想的电影作品,引发普通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是指通过影片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感的一类电影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并提出对策,以期指导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者更好地开展创作工作。
1. 观众审美疲劳随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大量生产,观众有可能会出现审美疲劳的现象,导致他们对主旋律电影产生厌倦,影响主旋律电影的票房和口碑。
2. 创作理念单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传达社会正能量时,创作理念可能会显得单一,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也可能会比较呆板,缺乏新颖性和创意。
3. 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制作团队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一些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制作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观众对高质量电影的要求。
4. 缺乏市场竞争力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商业上可能会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票房不佳,制约了影片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对策1. 注重创作质量在创作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时,制片方和导演应该注重影片的质量,加大投入,引进优秀的创作团队,提升电影的制作水准。
2. 多样化表现手法在创作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时,应该注重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尝试新的审美观念,使影片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3. 发挥文化特色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应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文化,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正能量,使影片更具国际竞争力。
4. 创新宣传营销在电影的宣传和营销方面,应该采取更加创新的手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提升影片的知名度和口碑。
5. 推动产业升级影视产业需要不断的升级和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优秀创作团队和导演加入到这个领域,推动产业的升级。
三、结语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社会的正能量传递和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承载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的电影作品。
近年来,随着主旋律电影的兴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存在题材单一、内容雷同的问题。
一些主旋律电影创作团队在选择题材时较为保守,过多地依赖于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导致作品内容相似,缺乏新意。
为此,应鼓励创作者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新颖的题材,并适度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丰富作品的内容。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情节发展平淡、缺乏张力的问题。
一些电影的情节发展缓慢,剧情推进不够紧凑,缺乏给观众以强烈代入感的张力。
为此,创作者应注重编剧工作,精心设计情节,注重剧情的递进和高潮的打造,使得电影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角色形象刻画不够立体的问题。
一些主旋律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存在单一且刻板的情况,缺乏层次感,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
为改善这一问题,创作者应注意对角色形象进行全面、多维度的刻画,注重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性,使得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情。
第四,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艺术性与宣传性平衡的问题。
作为主旋律电影,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重要任务,但过分强调宣传性,忽视了对电影艺术性的追求,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应该注重在宣传主题的兼顾艺术表达,提高电影的审美品质,以吸引更多观众。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审查制度对创作者创作自由的限制。
有时候,为了通过审查,创作者不得不牺牲一些创作自由度和艺术追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审查制度,允许创作者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发挥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从而有更多创新的可能。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题材单一、内容雷同、情节发展平淡、角色形象刻画不够立体、艺术性与宣传性的平衡以及审查制度对创作者创作自由的限制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鼓励创作者敢于尝试新颖题材,注重剧情的设计和角色的刻画,兼顾艺术性和宣传性,同时改革审查制度,为创作者提供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新主流电影叙事策略与创作探讨
新主流电影叙事策略与创作探讨【摘要】随着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新主流电影占据电影市场的核心位置,“国庆档/贺岁档+新主流”模式应运而生,商业与主旋律电影逐渐融合形成国家主流与商业电影并存的创作新格局。
“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以集锦式单元电影获得近两年新主流电影的高口碑高票房,《我和我的家乡》紧扣脱贫攻坚时代主题,勇于创新脱离传统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窠臼,将主流意识形态传达与受众审美有机结合,以轻松幽默的喜剧风格将充满生活气息的小人物故事赞颂全国脱贫攻坚的伟业。
本文将从个体化叙事、喜剧类型的探索与视觉奇观美学三个方面进行的创新探索,为新主流电影在喜剧类型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提供有效新形态。
【关键词】新主流电影;个体化叙事;喜剧类型一、迎合分众视角:个体化叙事近十年来主旋律电影受到商业电影市场的影响,国家主流电影与主流商业电影的新格局逐渐形成,尽可能协调国家意识逻辑与商业电影逻辑相统一,政治色彩在叙事主题中逐渐削弱,继而转向社会边缘群体,将时代变迁下的小人物变为叙事主体,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真情实感,在叙事中主流意识形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引起受众的共鸣,达到主旋律电影与受众间的共情,2021年的国家献礼片《我和我的家乡》中无论是从创作理念还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向,在商业性与主旋律电影二者相互辩证关系中取得巨大的突破,受众获得巨大惊喜的同时也解构了主旋律电影在受众内心“说教式”的刻板印象。
电影通过荧幕讲述发生在某人身上的某事都是相对具体真实的,“人”成为一种符号表征社会大部分人的缩影,通过电影艺术的渲染使受众与荧幕中的人物建立认同,迅速带观众进入荧幕镜像。
集体群像、群体事件同样需要通过具体的人物单元进行刻画,以达到观众通过某一人物的镜像作用而产生情感投射。
从传统主旋律电影演化而来的国家主流电影,之所以更适应市场,很重要的点就在于其叙事策略的转向,由家国集体的宏大叙事转化为突出某个小人物的个体叙事,宏大叙事中的英雄转化为个体叙事中的普通人,重点呈现普通人蜕变为英雄的成长经历,塑造“个体化的新英雄形象”。
《2024年新主旋律电影叙事形式与风格探究——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范文
《新主旋律电影叙事形式与风格探究——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篇一一、引言新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以传递社会正能量、展现国家形象为主要目标的电影类型,近年来在华语电影界备受瞩目。
这类电影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导向,还通过独特的叙事形式和风格,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探究新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形式与风格,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创作提供参考。
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叙事形式1. 多线索叙事结构《我和我的家乡》采用多线索叙事结构,通过五个独立的故事,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在时代变迁中的心路历程。
这种叙事结构使得电影内容丰富多样,同时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
2. 人物形象塑造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既有普通人的朴实善良,也有英雄人物的崇高伟大。
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心理,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3. 情节安排与节奏把握电影在情节安排上巧妙地把握了节奏,既有时代的沧桑巨变,也有个人的悲欢离合。
在叙事过程中,通过紧凑的情节和适度的悬念,使观众保持高度的关注度。
三、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风格特点1. 现实主义风格电影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通过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心灵成长。
这种风格使得电影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让观众产生共鸣。
2. 幽默元素融入虽然是一部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电影,但《我和我的家乡》中也融入了幽默元素。
通过轻松幽默的对话和情节,使电影更加轻松愉快,也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生和价值。
3. 视觉表现力电影在视觉表现力方面也颇具特色,通过精美的画面、生动的音效和动人的配乐,为观众呈现了一部视听盛宴。
同时,电影还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特效等,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四、结语新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和价值导向的电影类型,其叙事形式和风格对于传递正能量、展现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典型的新主旋律电影,其多线索叙事结构、现实主义风格、幽默元素融入以及视觉表现力等特点,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浅析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新思路——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浅析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新思路——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徐慧【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彩的创作开始有了新的叙事选材、表现角度和情感表达。
《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在传统主旋律电影的表达基础上,有了新的叙事思路,在题材内容上展示了普通百姓与祖国发展息息相关的故事,在主题情感表达上以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和弘•扬了民族自豪感。
在7个独立故事的讲述中,所采用的叙事思路既相互统一又各具特色。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主流价值观叙事思路主旋律电彫在创作中往往会依据历史事件、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典型人物等诸多元素,在叙事事件上精准地表达主题,以达到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传统主旋律电影在题材选择和内容表达上,大多数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典型的英雄人物为叙事起点。
承担了对于民族历史记忆的影像记录,往往有着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完美的角色塑造,虽然唤起了观众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但的节目,其中使用的素材是美国职业篮球比赛和与比赛相关的各种资料。
在这档节目中,艺术编导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向观众解读职业篮球比赛,全面、准确地分析场内和场外发生的各种情况,需要将各种信息按照一定规律串联在一起。
而将这些内容串联在一起就需要编导对篮球比赛、篮球运动、体育和体育精神有深刻的理解,换个角度来看,就是编导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篮球知识基础、体育专业文化素养,才能制作出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篮球类栏目。
4.夯实法律知识基础,体现浓郁人文情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都开始不断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法制类节目,人们对于节目专业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因此艺术编导即使不直接参与到法制节目的制作中,也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在制作节目的时候,将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融入节目中,以保证节目具有普法意义以及人文情怀,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产生一定共鸣。
例如《交换空间》是一档贴近人们实际生活、提倡亲自动手、节俭装修的服务类型节目,在这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体现出保同时也难以在观众内心中找到情感切入点。
《2024年新主旋律电影的形式与风格研究——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范文
《新主旋律电影的形式与风格研究——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类型,已经成为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
这种类型的电影通常以现实主义题材为背景,注重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同时结合艺术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对新主旋律电影的形式与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概述《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由多位导演共同执导的喜剧片,以中国不同地域的家乡为背景,讲述了多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该电影以现实主义为基调,通过幽默、感人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三、新主旋律电影的形式特点1. 多元化的叙事结构新主旋律电影通常采用多元化的叙事结构,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视角的叙述方式,将故事情节呈现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在《我和我的家乡》中,多个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叙事结构,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人情。
2. 现实主义的基调新主旋律电影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注重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
在《我和我的家乡》中,电影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故事情节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
3. 鲜明的地域特色新主旋律电影通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展现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习惯等,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人情。
在《我和我的家乡》中,不同地域的家乡被呈现得栩栩如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魅力。
四、新主旋律电影的风格特点1. 幽默风趣新主旋律电影通常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特点,通过幽默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欢乐和放松。
在《我和我的家乡》中,幽默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贯穿整个电影,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电影的轻松和愉悦。
2. 情感真挚新主旋律电影通常具有情感真挚的特点,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024年本文的策略_电影叙事研究》范文
《本文的策略_电影叙事研究》篇一本文的策略_电影叙事研究本文的策略:电影叙事研究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叙事的方式传递着导演的创作意图、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故事的内涵。
因此,对电影叙事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角色塑造、视觉语言和声音设计等方面,对电影叙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电影叙事的结构1. 情节安排情节是电影叙事的核心,它决定了故事的起伏和转折。
在电影中,情节的安排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节奏,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
同时,情节的安排还需要考虑观众的期待和情感投入,以增强观影体验。
2. 叙事视角叙事视角决定了观众如何理解故事和人物。
电影中常见的叙事视角包括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不同的叙事视角会影响到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因此,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是电影叙事的关键。
三、角色塑造1. 角色性格与行为角色性格和行为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塑造角色的性格和行为,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同时,角色的性格和行为也需要与情节相呼应,共同构建故事的发展。
2. 演员表演与台词设计演员的表演和台词设计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
通过精湛的表演和恰当的台词设计,可以使角色更加生动、立体,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四、视觉语言与声音设计1. 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电影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镜头运用、画面构图、光影处理等手法,将故事和人物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也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2. 声音设计声音设计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音效等手段,可以增强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
同时,声音设计也需要与画面相配合,共同构建电影的叙事效果。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通过对电影叙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叙事方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电影叙事将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新主旋律电影的底层叙事——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声屏世界2020/4改革开放过后,尤其是2000年好莱坞电影进军中国市场之后,主旋律电影为了迎合现代消费主义电影市场的需求,不再强调“意识劝说”和“文化规训”,而是以震撼的视听效果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又以极具感染力的英雄形象和动人心魄的故事激发观众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共鸣。
纵观近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红海行动》《智取威虎山》《建国大业》等展现中国历史事件与革命英雄的主旋律影片频频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为何这些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能获得如此高票房和好口碑,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当下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主旋律电影的诞生与发展主旋律电影不同于其他类型电影强调艺术性或者娱乐性,它主要是以弘扬时代语境下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传达正能量的文化理念为主要目标,以国家历史潮流中的历史事件或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现实主义故事为主要选材,进而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受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改革开放初期,片面的政治化一度让主旋律电影陷入困境,也极大地束缚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开放性。
这时候的《小兵张嘎》《离开雷锋的日子》《焦裕禄》等主旋律影片虽然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的“时代精神”与“革命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主义,但极其的严肃和刻板的叙述模式带给大众只是宣教于表,并没有深化到观众的“民族灵魂”之中。
21世纪好莱坞进军中国商业市场,大陆票房大量被海外电影所收割,以至于中国政府和中大型电影公司发现挖掘电影本土化资源的重要性,也开始想法设法的进行商业电影模式的运作。
2003年,内地和香港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 )。
CEPA 的出现加快推进了大陆与香港在电影产业的合作关系,中国内地也开始学习香港电影民营工业的资本运作、产业策略以及宣发模式,主旋律电影在场面调度、视觉表达、声音设计以及叙事策略上也逐年发生变化。
主旋律电影《守岛人》的叙事策略与表达创新
主旋律电影《守岛人》的叙事策略与表达创新主旋律电影《守岛人》的叙事策略与表达创新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商业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旋律电影也开始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
作为一种传递正能量和传承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电影形式,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本文将以主旋律电影《守岛人》为例,探讨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表达手法。
首先,主旋律电影《守岛人》创新性地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
传统上,主旋律电影往往以单一主线叙事为主,通过一系列事件展现主要人物的成长和奋斗历程。
而在《守岛人》中,导演巧妙地设计了多个平行叙事线,通过交替展示不同岛上守岛人的生活,增加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这种多线叙事的方式使得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感受到主旋律电影所传递的深刻含义,同时也使得电影更加丰富和生动。
其次,本片采用了真实的纪实手法来展现守岛人的生活。
《守岛人》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通过纪实的叙事方式还原了守岛人的艰辛工作和奉献精神。
影片中不仅展现了守岛人每天面对的巨浪和恶劣天气,更通过真实的镜头展示了他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真实的纪实手法使得观众可以更加贴近守岛人的生活,感受到他们的艰辛和坚持。
另外,《守岛人》在表达方式上创新突破,通过细节和象征的手法深入挖掘主题。
影片中的细节之处充满了温情和感人之处,比如朴实的对话、勤劳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守岛人的真实形象,更透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传递出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深情。
同时,影片还通过象征手法来加强主题的表达。
比如,岛上一棵孤零零的树象征着守岛人的坚韧不拔和孤独无助;日历上的红圈圈表示着他们每天的坚持和奉献精神等等。
这些象征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观众更容易从影片中汲取主题所要传递的正能量。
不仅如此,《守岛人》还在音乐选择和配乐上进行了创新。
影片中的配乐以简单而动人的琴声为主,富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的每一个场景。
同时,电影还融入了原创歌曲《归去来兮》,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观众展现了守岛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年新主旋律电影的形式与风格研究——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范文
《新主旋律电影的形式与风格研究——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篇一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新主旋律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对新主旋律电影的形式与风格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分析其创作手法、艺术特点以及市场影响等方面。
二、《我和我的家乡》的形式特点1. 结构形式:多元叙事与拼贴《我和我的家乡》采用多元叙事的结构形式,将多个故事巧妙地拼贴在一起,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还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
每个故事都以家乡为背景,通过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出了家乡的变迁和人们的心灵成长。
2. 画面与音效: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在画面上,《我和我的家乡》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元素,通过精美的画面、细腻的色彩以及动感的镜头,使观众沉浸在电影所营造的氛围中。
同时,电影的音效也十分出色,配乐既符合故事的情感基调,又具有独特的风格,为观众带来了极佳的观影体验。
三、《我和我的家乡》的风格特点1. 情感真挚,触动人心新主旋律电影以情感真挚为特点,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使观众产生共鸣。
《我和我的家乡》正是如此,它以家乡为情感纽带,将观众带入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中,让人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和人们对家乡的热爱。
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我和我的家乡》在表现手法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既展现了家乡的现实面貌,又通过浪漫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使观众对家乡产生美好的向往。
这种结合使得电影既具有现实主义的厚重感,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诗意美。
四、《我和我的家乡》的市场影响《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新主旋律电影,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还在市场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通过多元叙事和情感真挚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提高了电影的票房成绩。
其次,它通过展现家乡的美好和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激发了观众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叙事研究之“新主旋律”叙事策略作者:米高峰安然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19期[摘要] 国内主旋律电影在其选材、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形式上长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创作规律与叙事范式。
然而,近几年主旋律电影在创作观念、运作机制等方面呈现出向商业电影靠拢的趋向。
注重对主导意识形态观念坚持的同时,在艺术元素和运作模式上尽力吸收商业电影的成功经验,关注对观众视听期待的把握,一种与时俱进的“新主旋律”电影叙事转型逐渐明朗化。
影片《铁人》便是这一转型下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新主旋律铁人人物塑造叙事策略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07“主旋律影片是指那些反映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这是一种很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它同西方电影类型的划分还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黄英侠在《主旋律影片的突破》一文中如是说。
近几年,在整个电影产业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主旋律电影在以弘扬主导意识形态观念的基础上,在创作、发行等方面明显融合了商业电影的要素,有着较高思想性的主旋律电影又兼有了某些通俗与娱乐的特质。
这种“新主旋律”变化可视为一种主旋律电影的与时俱进,不仅是对市场需求做出的被动性适应,更是电影创作者自身主动在艺术创作中对主旋律题材进行多视角审视与挖掘的努力。
《铁人》便是这一转型下的成功案例。
一、英雄平民化——对铁人形象的重新建构电影通过人物言语、行为、周围环境等方面对人物进行塑造,透过影像画面将人物形象传达给观众。
主旋律电影的英雄形象大多呈现“脸谱化”倾向,英雄被塑造成为了民族大义完全放弃小我的“全能”人物。
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很浓厚的宣传教育意识,与今天现代人的电影审美心理和观赏习惯产生了某些背离。
因此,英雄“平民化”成为现今主旋律题材创作变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不仅是创作者对于题材和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更是一种“泛情化”策略,一种国家意识形态走进普通百姓内心的相对有效途径。
影片《铁人》通过朴实细节展示了一个普通工人阶级的精神面貌,观众切身感受到了“铁人”跟我们并不遥远。
在年轻一代的印象里,铁人的精神就是在集体利益的感召下放弃个人利益,追求前者最大化的典型代表——王进喜在新中国60年代建设时期为中国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普通的工人和众多科学家与领袖人物一起成为了影响几代人的“百年中国十大人物”。
编剧刘恒以真诚的态度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石油工人,他不只是英雄模范,其同样有缺点,同时让人感觉亲切、温暖、真实——一个满口脏话、脾气暴躁、性格直爽、重情义、爱吼秦腔的普通西北汉子。
这种地域特征给“真实”加上了“地方性特点”。
他自己犯了错误,随后向工人们做自我批评,话语虽粗狂甚至俗气,却很幽默中肯,让众人信服。
在作为代表上台演讲时,他拿着准备的稿子不自在到话都说不连贯,当征得同意可以不念稿子之后,立马像变了个人,情绪激昂起来,工人们随即被他的干劲和激情所大大鼓舞。
他不会说任何官话套话,没有说教,没有高举口号大旗。
铁人在观众心中已然成为可亲可敬的师长,有缺点,会犯错,却盖不住他的人格魅力。
千人一面的高大英雄形象被土崩瓦解后,人们开始从仰视的固定观念转为一种平和的审视角度,从而更加理解尊重他——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同样真实的,是对铁人师徒关系的处理。
传统的师徒关系,往往被冠以不平等的封建因素,是传统伦理的一种形式,影片中却表现了亲似家人的师徒情感。
王进喜偏爱徒弟或许是因为刘文瑞算是一个知识分子,按说受到师傅特别关爱,更应该秉承孝道,更加拼命的跟随其在艰苦环境中冒险工作,他却自私地选择了成为一名逃兵。
徒弟偷偷上了火车逃跑,师傅得知消息疯狂追到即将开启的火车前,无疑这是影片的一个情绪高点。
铁人对爱徒逃跑这样一种不被当时政治环境所容忍的选择给予了宽容,他没有从国家民族大义角度进行说教和指责,而是作为一个失去爱徒的师傅一种不舍和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流露。
他从怀里掏出带来的干粮给徒弟,虽然干粮已经僵硬到人们能清楚的听到砸在铁皮上是怎样的掷地有声。
当他掏出老婆做好的护膝棉垫给徒弟的时候,观众似乎能感觉到那棉垫散发的身体余温……从众多微小举动中观众看到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铁人。
创作者的一种当代情怀,一种宽容多元选择的人性化情怀,重新构建起观众对影片的心理认同感,使观众对人物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也正符合了如今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立场。
铁人曾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人们赋予这个符号太多的象征意义,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个人精神魅力远比符号的意义来得丰富感人。
创作者从平和的审视角度以今天的价值观念解读过去时空的人物,从众多细节中展示了一种真实和朴素,让观众触摸到到那种消逝已久的工人阶级的力量。
《铁人》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通工人阶级最有力、最真实的影像。
二、两代铁人——传统精神的时代阐释主旋律电影叙事文本还容易呈现出一种“不及物性”的特征。
罗兰·巴特论及的“不及物性”的概念是指文本与艺术形式有关,文本更多的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对话,而与社会、现实无关。
而主旋律电影的不及物性往往表现为一种历史与现实的疏离,对现实观念和环境的忽视。
《铁人》以非常规的叙事手法避免了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割裂,即现在和过去两个时空共同呈现,以两个紧密联系又迥然不同的“铁人”为主体出现在电影本文中。
两个时空以黑白与彩色的镜头色彩区别,黑白影像更显示出过去时空的真实再现,现代铁人刘思成似乎可以看成是历史铁人的现代版。
铁人王进喜似乎成了影片对新时期工人阶级进行再阐释的基石。
这种创作手法正视了过去主旋律影像文本的不及物性,更易让观众接受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时代精神。
金黄色的沙漠、现代化设备、爱情、友情等构成了现在时空里的影像内容,所有这一切与过去时空形成强烈对比。
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岁月,即使在冰天雪地中人们也不曾孤独,充满了一身豪情与骨气。
为什么在物质充盈的今天,人们反而变得孤僻,失去了以往的精神家园?创作者引导我们去思考,在当代社会我们如何认识工人阶级,如何认识铁人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继承与发展。
这种时代精神的构建承载在刘思成这个人物身上。
他同过去的铁人又是密切联系的——徒弟刘文瑞的儿子。
他继承了铁人精神的认真、吃苦、坚韧、舍己为人的优秀品格,成为了一名新时期石油工人和业务上的标兵。
然而,他的精神在新时代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被称为“傻子”的环境中,他变得性格孤僻、自闭,其追求的世界难寻同类的认同感。
他的品格就像沙漠里绿洲般稀缺和珍贵。
他如父愿继承了铁人精神,一直以父为荣的他当从父辈人那里得知其父当时曾是一个逃兵的时候,他原本的精神世界也被击溃。
他开始寻求改变,重新认识自己。
在同伴遇险时,抛却与之的误解和冲突,毫不犹豫解救他们,体现出作为一个标兵和一个成熟男人的责任感与宽大胸怀,也完成了他铁人身份的再认与精神世界的重建。
由此,过去和现在时空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过去时空成了反思当下的铺垫,现在时空成为影像主题表达的延续和伸展,让过去的精神在当代语境下得到新的解读和思考。
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欣赏者,也参与到电影的再创作。
《铁人》由此成为挖掘主旋律题材下深层内涵并用全新视角来反思当下的“新主旋律”。
三、新的铁人精神——普世的精神传达张宏森在思考电影《阿凡达》对中国电影的启示时指出:“对天赋人权和天赋人性美好的直接释放……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种阐释和呼吁是在寻找和构建某种“社会共识”,即共同的社会伦理观、价值观基础上的普世价值观。
当然,这种对思想内涵的普世价值观的追求也是建立在承认当下语境的前提下的。
《铁人》冲破了主旋律题材的束缚,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精神,即人们在改造世界时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实现自我价值在社会的认同的和谐。
这种精神是普世的,而不只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社会意识形态里的。
“现在”的刘思成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的王进喜在今天社会的再生。
我们当然需要铁人和铁人精神的复活,他的意义也不只局限在一种意识形态的政治层面,而是人之为人立足于社会所必需的灵魂追求。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追求虚荣的物质利益成为人们社会价值的直观体现,今天的我们是否还需要铁人精神,电影创作者给出我们肯定的答案!虽然今时的生活不同于以前,石油工人无需再用血肉之躯当做搅拌机,但其精神实质却是一脉相承的。
导演尹力在谈及本片的主题表达时指出:“从历史全面的来看,他的价值并不是简单超越了工人,而是代表了一种中国人的精神,在今天看王铁人,他的存在,他的价值,他的精神跟这个应该是异曲同工的。
”“这样的精神显然今天普遍缺失了”。
刘思成的时代显然比上世纪中叶的社会生活物质丰富很多,但我们的时代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精神缺失危机,明显的表现为大众精神信仰的缺失。
虽然那个时代忽略个体存在的意义,人的个人生活极为匮乏,却执着地受到一种革命信念的鼓舞,而且这种革命信念从个体里表现出来是一种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现代社会的人们需要这种崇高精神的指导驱动,这种精神不是带有单纯意识形态色彩的抽象概念,而是具体丰富的,于个体,是个人的灵魂支柱力量,于整体,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四、结语当然,主旋律电影和商业意识的缝合过程还在进行中,相应的理论也在逐渐成熟。
这种“新主旋律”趋向并不是对主旋律题材本文的否定。
相反,它正是一种新语境下的与时俱进,更是人们社会和艺术审美的革命与创新。
较之过去其叙事策略具有几个特点:(1)整体的叙述语调不再是高亢的歌颂,而是平实自然的娓娓道来;(2)人物塑造上,从生活的平常小事点滴积累,从语言、行为等方面还原出更易为大众亲近或接受的真实人物;(3)将过去的思想内涵外延到当下语境,并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以普世观的角度给人们以思考。
在《铁人》中,我们看到了创作者真诚的姿态——在一个典型主旋律题材的层面之下,挖掘出了人物本真的生活状态,从人物生活的时代关照,以平民的视角,从语言、行为、镜头运用、画面色彩等方面带给观众以生活化人性化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创新的手法在题材之下挖掘人物的灵魂。
以铁人作为一个载体,提出灵魂的归宿与生命的意义,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普世的人文思考和关切。
使银幕上的人物形象真正走进观众的心灵深处,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在反思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散发主旋律电影的艺术生命力。
正是主旋律电影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与社会责任所在。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号:11XMZ032);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立项号:2012C23);陕西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号:ZX11—41)参考文献[1] 郝建,邓双林.主旋律电影创作与阐释的“主流化”趋向[J].文艺研究,2010(6):26—32.[2] 张晶晶.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特点[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23.[3] 胡克.新时代的铁人——尹力访谈[J].电影艺术,2009(4):67—72.[4] 殷浩瑜.恢宏的画卷艺术的精品——电影铁人观后[J].石油政工研究,2009(3):74—75.[5] 周斌.在银幕上塑造中国的脊梁——论主旋律电影的人物塑造[J].电影新作,2007(6):17—24.[6] 黄英侠.主旋律影片的突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1):12—14.[7] 李云雷.看不到的“铁人”[J].电影批评,2009(4):78—81.作者简介米高峰,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动画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艺术传播与产业、动画叙事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