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练习题2
火烧赤壁练习题
火烧赤壁练习题肆年赋奋笔疾书,纵情抒写华夏史。
古今英雄俱已散,却闻赤壁战初时。
一、赤壁之役的起因及背景(约400字)赤壁之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于公元208年。
起初,当时的吴国和蜀国联手对抗曹魏政权,力图阻止曹魏的统一大业。
然而,由于吴蜀两国未能达到联军预期的战果,导致局势日趋恶化。
当时,曹魏在东面的大兵四面压来,势要摧垮吴蜀联军。
为了保卫所长期以来奋斗的根据地,吴国的孙权决定采取联军先发制人的策略,以期打破曹魏的优势。
二、关于赤壁战役的经过(约600字)在联军汇聚之后,吴蜀两军约定在赤壁之地展开会师,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联军的主要指挥官是吴国的周瑜和蜀国的刘备,他们研究了曹魏的兵力分布和战术,并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赤壁之役分为南岸与北岸两大阵营。
联军南岸设有火攻大营,按照计划利用风助火,向曹魏军迅速展开火攻。
而在北岸,联军设置了大量埋伏,准备等待曹魏军落入陷阱。
赤壁之战打响之后,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先发动了火攻,迅速蔓延燃烧了曹魏的舰队,引起了混乱。
曹魏军的主将曹操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指挥失去了先前的镇定,而联军趁势展开了北岸的埋伏攻击。
联军北岸的伏击战非常激烈,双方你来我往,你死我活。
最终,联军成功粉碎了曹魏军后续的进攻,并迫使曹魏军只能败退。
三、赤壁战役的影响及意义(约500字)赤壁之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
首先,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改变了整个三国格局。
曹魏由此失去了对南方的绝对掌控,整个江南地区重新回到了吴国的统治之下。
此后,南北方势力的平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次,赤壁之役的胜利也提高了吴蜀联军的士气,并为后来的抵抗曹魏扩张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
此次胜利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历史时期,影响了整个三国时代的战争进程。
最后,赤壁之役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场战役充分展示了火攻的威力,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战。
此后,火攻战术在许多历史事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后来的战争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赤壁之战【1】司马光①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
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0】。
”权即遣肃行。
【注释】【1】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史学家。
【2】初:当初,原先,早先。
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
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资,凭借。
【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
协,和睦。
【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9】枭(xiāo)雄:豪杰。
枭,骁勇、豪雄。
【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
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
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
寄寓,寄居。
【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赤壁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由曹操率领的北方联军与孙权联军的对峙。
这场战役以赤壁之战而闻名于世,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描写之一。
赤壁之战是一场智勇激烈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斗之一。
它不仅展现了曹操和孙权两位伟大军事家的智谋和勇气,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精髓。
因此,对于赤壁之战的了解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赤壁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赤壁之战和中国古代战争思想。
1. 赤壁之战的发生时间是?答案:公元208年。
2. 赤壁之战的主要对抗双方是?答案:曹操率领的北方联军和孙权联军。
3.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答案: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掌握南方。
4.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答案:曹操派出大军进攻孙权的江南地区。
5. 赤壁之战中,孙权联军采取了什么战略?答案:采取火攻战略,利用风助火,烧毁曹操的船只。
6. 赤壁之战中,曹操采取了什么战略?答案:曹操采取围困孙权联军的战略,但未能取得胜利。
7.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什么?答案:曹操大军被孙权联军击败,曹操败退北方。
8. 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答案: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精髓,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重要题材。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思想的智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希望这些练习题及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赤壁之战,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兴趣。
小学语文课后赤壁之战读写练习题
小学语文课后《赤壁之战》读写练习题《赤壁之战》读写练习题姓名:一.抄写文中描述东南风的句子,说说作者反复写东南风的缘故。
二.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赤壁之战》那个故事发生的时刻是,地址是,故事的起因是,故事的进展,故事的结果是。
这是我国历史上出名的的战例。
2.曹操的战士都是,坐不惯船,要渡过大江,坐船。
曹操叫人用把船一条一条,就像一样。
曹操连战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
3.课文具体讲了周瑜火攻的通过,是分四步讲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三.读“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欢喜得不得了。
”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话中的“鸡蛋”指的是什么?“石头”指的是什么?黄盖如此说的目的是什么?2.黄盖信中说的“带士兵和粮草”去投降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址。
五.阅读习作,回答下列问题。
包饺子青岛市李沧区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纪莉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路包饺子(用一句话入题,痛快)。
咱们第一分了工:爸爸和面,我擀皮儿,妈妈包饺子。
爸爸一会儿把面和好了,“我的任务完成了,轮到你们母女俩干了!”说着,爸爸走出了厨房。
妈妈专门快把一团面做成长条,再用刀切成大小均等的面剂子儿,用手按成一个个小圆饼。
(他们做得快,你的表达也简练明快)“我要擀饺子皮啦!”我快乐地说着,仿照(那个词是个关键词,不然叫人不明白你的做法是怎么来的,从上下文来看,你在那个地址没把握要领,因此这词用得恰切)妈妈的动作把擀面杖压在面剂子儿上,再用手掌压着擀面杖按纵横方向来回地推压。
只见面剂慢慢地变大,于是我把面剂子换了个方向擀,可是,擀出来的饺子皮方不方圆不圆的,厚薄不匀(把你擀皮儿的动作及结果都写出来了)。
这时,妈妈在一旁嘻嘻地笑我。
我不耐烦了,“这么难擀,我不擀了!”(写自己碰到挫折要打退堂鼓了)“你怎么做事碰到困难就后退?如此什么事也做不成,我来教你。
”(这一句暗合主题,应该写)妈妈右手拿起擀面杖,左手拿着小面剂子儿的一边儿,说:“你看着,把擀面杖的一头放在面剂的中间,右手并拢按住擀面杖转动;右手拇指、食指的指头肚儿捏着面剂子边。
赤壁之战同步练习
《赤壁之战》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枭雄(xiāo)会稽(huài)芟夷(shān)王室之胄(zhòu)B.强弩(nǔ)鲁缟(gǎo)旌麾(huī)刘琮束手(zóng)C.奄有(yǎn)累官(lěi)番阳(bó)一蹶不振(jué)D.斫案(zhuó)邂逅(xiè)羸兵(léi)烟炎张天(zhǎng)答案A解析:(B.琮cóng C.番pó D.张zhàng)2.下列各组中全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B.卿能办之者诚决五万兵难卒合C.顷之,烟炎张天如有离违,宜别图之D.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舍鞍马,仗舟楫答案:B.解析:(B.“诚”通“请”,“卒”通“猝” A.“禽”通“擒” C.“炎”通“焰” D.“雷”通“擂”)3.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到北方)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③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月初)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儿女)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⑦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⑦答案:D.解析(①北面:面向北④初一:刚开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敬贤礼士②必蹶上将军③从吏卒,交游士林④为汉家除残去秽⑤而琮已降,备南走⑥兵精粮多,足以立事⑦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⑧刘备、周瑜水陆并进⑨可烧而走也⑩操悉浮以沿江A.①②/③④⑨⑩/⑤⑥⑦/⑧B.①④②/③⑥⑨⑩/⑤⑦⑧C.①/②③⑥⑨⑩/④⑦/⑤⑧D.①⑤⑧/②③⑥⑨⑩/④⑦答案:C.解析(①名词用作动词/②③⑥⑨⑩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形容词作名词/⑤⑧名词作状语)5.下列各句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②刘备天下枭雄③豫州今欲何至④巨是凡人⑤我,子喻友也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⑦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⑧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⑨灌油其中,裹以惟幕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⑾行将为人所并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⑾/⑩⑿B.①⑾/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⑿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⑾⑿D.②④⑤/①⑾/③⑥/⑦⑧⑨/⑩⑿答案:B.解析(①⑾被动句/②④⑤判断句/③宾语前置句/⑥省略句,前后句都省略介词“于”/⑦⑧⑨状语后置句/⑩⑿定语后置句)6.下列各项对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苏轼在文中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2. 下列哪一项不是《赤壁赋》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的背景?A.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B. 刘备联合孙权抵抗C. 曹操在赤壁大败D. 曹操在赤壁大胜3. 在《赤壁赋》中,苏轼是如何表达对赤壁之战的感慨的?A. 以诗歌形式B. 以散文形式C. 以戏剧形式D. 以小说形式4. 文中提到的“对海而唱”是指什么?A. 面对大海唱歌B. 面对赤壁唱歌C. 面对长江唱歌D. 面对敌人唱歌5. 《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7. 文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深刻感慨。
8.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________”,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9.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苏轼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10. 《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来比喻英雄人物的消逝。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和感慨。
1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感的?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如果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那么距今有多少年?14. 假设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的规模是10万人,那么如果按照古代战争的伤亡比例,大约有多少人会伤亡?五、论述题(15分)15. 论述《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苏轼的文学成就。
六、翻译题(5分)16. 将《赤壁赋》中的一段经典文字翻译成英文,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一、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三国D. 晋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3.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A. 官渡之战B. 荆州之战C. 濡须口之战D. 汉中之战4. 赤壁之战中,周瑜采用了哪种战术大败曹操?A. 火攻B. 水攻C. 伏击D. 包围5.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哪一块重要根据地?A. 江东B. 荆州C. 汉中D. 许昌二、填空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____年。
2. 赤壁之战的主要战场位于今天的____省。
3.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被称为____军,孙刘联军被称为____军。
4.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周瑜献上了“____”之计。
5.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赤壁之战的背景。
2. 请列举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的劣势。
3. 请简述赤壁之战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试分析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 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人物的看法。
五、连线题1. 曹操 ______ 统帅2. 周瑜 ______ 统帅3. 诸葛亮 ______ 谋士4. 赵云 ______ 将领5. 黄盖 ______ 将领六、判断题1. 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争。
()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数量远超孙刘联军。
()3.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再也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4.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5. 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七、名词解释1. 连环计2. 东风3. 草船借箭4. 火烧赤壁5. 三江口八、阅读理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1. 请简要概括这段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东吴与蜀国联军对抗曹魏的一场重要战役。
该战役以东吴联军成功阻止曹魏南下扩张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
本文将从赤壁之战的背景、战役的经过以及战役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赤壁之战的背景赤壁之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形势。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心南征,以进一步稳固他的势力范围。
蜀国的刘备和东吴的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形成了东吴蜀国联军。
赤壁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二、赤壁之战的经过赤壁之战是一场典型的水陆并进的战役,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火烧赤壁和江陵之战。
1. 火烧赤壁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在赤壁一带准备与东吴蜀国联军交战。
孙权和刘备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采取了火攻的战术。
他们引诱曹操的船队进入狭窄的长江河道,然后发动火攻,大量火箭和火把被投掷到曹操的船队上。
曹军船只被火烧得连连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曹操无法完成南下的计划。
2. 江陵之战在火烧赤壁之后,曹操率军撤退到江陵。
东吴蜀国联军乘胜追击,在江陵展开了决定性的一战。
双方在陆地上发生激烈的交战,最终联军取得了胜利,曹操只得败走麦城,结束了南征之行。
三、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
1. 政治影响赤壁之战后,曹操南征的计划受挫,东吴和蜀国得以保持独立。
这场战役确立了曹魏、东吴和蜀国三足鼎立的局面,为建立三国时期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同时,赤壁之战也使得东吴和蜀国建立了战略联盟,对抗曹魏的进攻,维护了各自的利益。
2. 军事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水战,是水战战术的典范。
火攻成为中国古代军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战役也表明了水运在军事中的重要作用,对后来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有所启发。
3. 文化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被许多文人墨客所称颂和歌颂。
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被誉为千古绝艳之作。
它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他们的智勇谋略。
以下是一些与赤壁赋相关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经典。
练习题一:赤壁赋的作者是谁?答案:赤壁赋的作者是东晋文学家曹操的后人曹操。
练习题二:赤壁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答案:赤壁赋的写作背景是三国时期,具体是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
练习题三:赤壁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赤壁赋主要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情景,以及其中的英雄豪杰和他们的智勇谋略。
它以曹操的角度叙述了他对战局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对刘备和孙权的评价。
练习题四:赤壁赋中的“遥想公瑾当年”是指谁?答案:赤壁赋中的“遥想公瑾当年”指的是周瑜,他是孙权的重要谋士,也是赤壁之战中的主要指挥官。
练习题五:赤壁赋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达了什么意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周瑜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
他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羽扇,谈笑间操纵船只,战胜敌人后,敌船被火烧得灰飞烟灭,形容了他的英勇和智谋。
练习题六:赤壁赋中的“江山如画”形容的是什么?答案:这句话形容的是赤壁之战的战场景象,通过对江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赞美和敬佩。
练习题七:赤壁赋中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白发渔樵是指老年人,他们在江渚上观赏秋月和春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练习题八:赤壁赋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表达了什么意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遐想和思念。
云想衣裳和花想容是指对美丽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练习题九:赤壁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看法。
人生自古谁无死,意味着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人生短暂而珍贵,应当珍惜和把握。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赏析]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
沉埋在泥沙中的断戟还没有烂掉,经过一番磨洗确认它出自于前朝。
遥想当年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战机,恐怕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上早就锁上了东吴“二乔”了吧。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不是靠的安邦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练习]1.《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赤壁》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句子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a href=“http:///fanwen/shuoshuodaquan/”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说恼芾恚乙攀硕宰约荷环晔薄⒒巢挪挥龅目局榈氖涫?/p>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赋练习姓名:班级:分数:一、基础知识注音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嫠妇愀然横槊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戌扁舟....解释加点字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横槊赋诗...词类活用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⑴.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⑶.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⑷.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重要句式1.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3.客有吹洞箫者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渺渺兮予怀、凌万顷之茫然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而又何羡乎11.固一世之雄也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选择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之战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沃野殷富枭雄结盟....B.敬贤讨虏强弩轻骑....C.贵胄遁逃鲁缟疲敝....D.更.衣鼎.足稿.草累.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受制于.人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亮见权于.柴桑C.豫州军虽败于.长坂D.小人役于.物3.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C.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D.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寄寓于表 B.受制于人C.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D.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五万兵难卒合 B.将军禽操C.烟炎张天D.今卿廓开大计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讨虏聪明..仁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B.鼎足之形成..矣权起更衣..C.当横行..天下致殷勤..之意D.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江表..英豪咸归附之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 - )A.《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编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定名为《资治通鉴》。
B.《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赤壁之战是魏、蜀、吴三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
对阵双方分别是曹操军和吴蜀联军。
战争的结局是吴蜀联军用火攻之计击溃曹操军队。
D.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
它说明正确地分析形势和正确的指挥是胜利的关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杜牧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杜牧赤壁练习题及答案1、诗中有起兴作用,借它物以引出自己所咏事物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诗中用假设句,表明机遇可以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1、诗中融情与景,将凄凉的环境、孤独的情怀与浓浓的相思寄于雨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诗中勾勒了一幅期望与失望交替、愁绪于秋池共掌的虚实相生的画面,从中反映诗人思亲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诗中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的境界,使时间和空间交会融合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当我们思念昔日好友,想想日后相见情景时,可以引用《夜雨寄北》中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本诗中与“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的句子是:却话巴山夜雨时7、与清代姚培谦在在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评论“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羁旅的愁苦和思恋的真情的句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游山西村》陆游1、诗中表现农家丰收喜悦和主人热情好客的醇厚品行的诗句是: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诗中运用比喻点明人生道路坎坷、曲折,但前景又无限美好的诗句是: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或不如意,在遇到“水复疑无路”的境遇时,只要我们不灰心丧气,脚踏实地,加倍努力,自然会迎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4、诗中既写了春社欢快的气氛,又表现了民风的淳朴的诗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揭示出人生中迷茫与希望共存与转化的道理:一村。
6、刻画出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时夜叩门。
7、描摹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赤壁》[赏析]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
沉埋在泥沙中的断戟还没有烂掉,经过一番磨洗确认它出自于前朝。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请简要描述赤壁之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答案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由于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力量对比及各自的战略考虑。
曹操统一北方后,向南方扩张势力,威胁到刘备的地盘。
刘备联合孙权,希望对抗曹操的进攻。
赤壁之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到荆州,而曹操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是刘备与孙权在赤壁联合,决定共同对付曹操。
周瑜、诸葛亮等人发挥智谋,利用火攻战术,火烧曹军的船只,使曹操遭到重大损失。
第三阶段是刘备、孙权联军成功击退曹操,曹操败退北归。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退了曹操的进攻,曹操遭到重大损失。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标志着曹操南征未果,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题目二】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请简要介绍火攻战术的运用及其效果。
【答案二】火攻战术是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联军采用的一项重要战术,对于战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火攻战术是通过利用火势破坏敌军水军舰队,达到使敌军混乱、士气低落的目的。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等人研究了敌军的布阵情况,发现曹军重视水军的利用。
于是,他们决定采用火攻战术。
他们在船上携带火油和火把等物品,等到战场上时,利用风助火势,纵火点燃曹军的船只。
火攻战术的运用使得曹军船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火势蔓延,曹军水军几乎被焚烧殆尽,曹操只能败北。
这一战术不仅造成了曹军的重大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曹操的军心士气,削弱了他的威胁。
火攻战术的运用与赤壁之战的结果密切相关,它在战局上起到了扭转的作用。
由于火攻战术的精妙运用,曹操的南下征战失败,刘备与孙权联军获得了重要的胜利,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
【题目三】赤壁之战中的周瑜、诸葛亮等人展现了出色的智谋和领导能力,请分别介绍周瑜和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的贡献。
杜牧赤壁练习题
杜牧赤壁练习题杜牧赤壁练习题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其中《赤壁》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展现了杜牧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些练习题,深入探究杜牧的《赤壁》。
1. 《赤壁》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通过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杜牧的《赤壁》以描绘赤壁之战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他以诗人自身的视角来观察战争的场景,通过对赤壁山水的描绘,将战争的悲壮与自然的美景相结合,表达了对英雄壮举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深思。
2. 诗中的“千古江山”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词语在诗中如此重要?“千古江山”指的是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山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辉煌。
在《赤壁》中,杜牧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他认为这场战争不仅是一次决定了历史走向的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通过使用“千古江山”这个词语,杜牧强调了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3. 诗中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是什么意思?它对整首诗的意境有何作用?“白发渔樵江渚上”是诗中的一个描写,指的是在江渚上的白发渔樵人。
这个描写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
白发渔樵人的形象象征着平凡的生活和普通人的命运,他们在战乱中艰难生存,但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园的深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个描写在整首诗中起到了衬托和对比的作用,使得战争的悲壮和人民的苦难更加鲜明。
4. 诗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怎样的描写?它表达了什么意境?“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诗中对战争英雄的描写。
这句话通过对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迈。
羽扇纶巾象征着高贵和儒雅,而谈笑间则表现了英雄们从容自信的态度。
樯橹灰飞烟灭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烈火和破坏力,表达了英雄们在战争中的壮丽和牺牲。
5. 诗中的“三国演义”的提及是什么意思?它对整首诗的意义有何影响?在《赤壁》的最后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提及了《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周瑜和小乔。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赤壁之战练习题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以联军的胜利告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之一。
下面是一些关于赤壁之战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场战役。
1.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请简要介绍。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曹魏与东吴、蜀汉之间的对抗。
曹魏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国家,而东吴和蜀汉则是南方的两个势力。
曹魏想要统一中国,于是派遣大军南下进攻东吴和蜀汉。
东吴和蜀汉为了自卫,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魏。
2. 赤壁之战的战场选择有何特殊意义?赤壁之战的战场选择有着特殊的意义。
赤壁位于长江中游,地势险要,江水湍急,形成了自然屏障。
联军选择在这里与曹魏展开战斗,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使得曹魏的水军无法发挥作用。
此外,赤壁附近的气候湿热,曹魏军队来自北方,对这样的环境不适应,也给了联军更大的优势。
3. 赤壁之战中使用的火攻战术有何特点?赤壁之战中,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这是一种以火焰为主要手段的战术。
联军在战前准备中,用草木和油脂制作了大量火箭和火药。
战斗中,联军引诱曹魏水军接近,然后发射火箭点燃敌船。
火势蔓延迅速,曹魏水军陷入混乱,最终溃败。
火攻战术的使用充分发挥了联军的火力优势,对曹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4. 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这场战役使得曹魏无法统一中国,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其次,赤壁之战展示了联军的战略智慧和勇气,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并被后人所推崇。
最后,赤壁之战也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题材,被广泛地传颂于诗词、小说和戏剧中。
5. 请简要介绍一位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中,有一位历史人物备受瞩目,那就是东吴的名将周瑜。
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将领,他在赤壁之战中担任联军的主要指挥官之一。
周瑜善于用兵,他在战前策划了火攻战术,并在战斗中指挥有方,使得联军能够取得胜利。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一、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汉朝C. 宋朝D. 明朝2. 赤壁之战的双方分别是?A. 曹操与刘备B. 曹操与孙权C. 刘备与孙权D. 曹操与诸葛亮3. 赤壁之战中,哪一方使用了火攻战术?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诸葛亮4.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A. 曹操获胜B. 孙权获胜C. 刘备获胜D. 曹操失败5.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A. 208年B. 220年C. 230年D. 240年二、填空题6.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发生在________年,地点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赤壁市。
7. 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军队数量约为________万,而孙权和刘备联军的军队数量约为5万。
8.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________,而孙权和刘备则分别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9.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因为________而遭受重创,最终导致战败。
10. 赤壁之战的胜利,为________和刘备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1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为何会遭受火攻?13. 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有何影响?四、论述题14. 论述赤壁之战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15. 阅读以下材料:“赤壁之战,曹操水军大败,遂退守江陵。
孙权、刘备联军乘胜追击,曹操势力大减。
”根据材料,分析赤壁之战对曹操势力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16. 请结合赤壁之战,分析火攻战术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七、判断题17.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此说法正确吗?八、连线题18. 将下列人物与其在赤壁之战中的角色进行连线。
A. 曹操 1. 主帅B. 孙权 2. 火攻策划者C. 刘备 3. 联合孙权D. 诸葛亮 4. 退守江陵九、计算题19. 假设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的损失率为50%,若曹操原本有20万军队,计算战后剩余的军队数量。
赤壁 诗句练习题
赤壁诗句练习题缱绻长江水,古韵赤壁间。
数百年前的壮丽诗篇,至今仍在人们心中流传。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文化传统中的佳话。
纵观历史长河,许多诗人用笔墨勾勒出了这段战争的壮美景色和英勇风姿。
本文将通过赤壁诗句练习题,带你重温这段历史,体味其中的诗意。
第一题: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联军与曹魏军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准备联手对抗曹操的大军。
曹操率领的军队追击刘备的蜀军而来,途经赤壁附近。
孙刘联军利用赤壁的地理优势,出奇制胜,最终成功击败曹军。
第二题: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胜利之一,也是魏、蜀、吴三国纷争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由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破了曹操的军事威名,使得曹操无法南下统一中国,从而为蜀汉和东吴留下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间,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埋下了伏笔。
第三题:以下哪句诗句不是与赤壁之战相关的?请作出选择。
A.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B.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C. "铜雀春深锁二乔,玉楼人去凤还空。
"D.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正确答案为B.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这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与赤壁之战无关。
第四题:以下哪句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美景色?A.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令,容易白首,还教青娥休怨,惟见长江天际流。
"B.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C. "层峦耸翠,拥蓄蓝田。
激流涌湍,长风吹起万丈烟雨图。
"D. "太湖波澜生白帝,东岳动摇烟霞飞。
"正确答案为A.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令,容易白首,还教青娥休怨,惟见长江天际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测试题2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4.上建.旌旗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二))多义实词
1、卒:
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五万兵难卒合
2、士:
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
及说备使抚表众。
权抚其背曰。
5、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6、足:
岂足托乎兵精足用
7、次:
引次江北余船以次俱进
8、数:
统兵数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9、烈:
兼仗父兄之烈火烈风猛
10、事:
去亲戚而事君者不足与图大事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1、计:
窃计欲亡赵走燕备用肃计
12、难:
今操芟夷大难五万兵难卒合
13、略:
略已平矣助画方略
14、方:
操军方连船舰地方百里
15济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同舟共济为求援救,以济其患
(三)一般虚词
1.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四)多义虚词
1、而:
若据而有之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备必喜而从命事急而不断
2、以:
权以示群下蒙冲斗舰以千数
挟天子以征四方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余船以次俱进
3、为:
今为君计为操后患
安能复为之下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其实汉贼也品其名位
5、乃: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骑乃得过乃罢会
6、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9.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0.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11.操军破,必北还. 12.曹公,豺虎也
13.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4卿欲何言.
15.欲安所归乎
16.裹以帷幕 1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8.荆州之民附操者. 19.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六.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七、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时东南风
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次:驻扎
B.可烧而走也走:逃跑
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轻装精锐
D.引军北还北:北面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顷之,烟炎张天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D.进,与操遇于赤壁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与操遇于赤壁”略写进军过程,交代决战地点。
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麻痹心态。
C.“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略写初战,交代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
D.“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些话都证实了诸葛亮的预言是正确,从一定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