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五章控制系统综合校正的传统方法07级PPT课件

第五章控制系统综合校正的传统方法07级PPT课件

2021/2/11
2
5.1 系统校正的概念
5.1.3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
如果校正装置具有正的相角特性,即输出信号 m(t)在相位上超前输入信号,称为超前校正装置。 用此种装置对系统进行校正,称“超前校正”。
如果校正装置具有负的相角特性,即输出信号 m(t)在相位上滞后输入信号,称为滞后校正装置。 用此种装置对系统进行校正,称“滞后校正”。
1.有源超前校正
C
R
R
R
2021/2/11
11
2.有源滞后校正
C
R2
R1
3.超前-滞后校正
C2
C1
R1
R2
2021/2/11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有源网 络推导出它们的传递函数。 12
5-3 串联校正及其参数的确定
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所加校正装 置,改变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形状,即要求校正后系统的 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14
解 因只对速度误差系数有要求,系统不可变部分有 一个积分环节,故原不可变部分已具备了稳态性能 的要求,
将 K 代100入0 不可变部分即可按下列步骤,确定
超前校正装置参数 。 ,T
•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 求出幅穿频率 C ,100及对应相角 G0 ( jC ) 1800
• 即 ' ,0求出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相角
低频段的增益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中频段的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较宽 的频带,这一要求是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
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较少噪声的影响。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校 正网络的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达到改 善系统瞬态响应的目的。为此,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 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剪切频率)处。

控制系统校正与调整

控制系统校正与调整

控制系统校正与调整控制系统校正与调整是指通过对控制系统的参数和设计进行调整,以使得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实现所期望的控制目标。

在现代工业中,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调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校正与调整的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一、控制系统校正与调整的原则在进行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调整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精确的测量和标定:在校正与调整过程中,需要使用准确和可靠的测量仪器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测量和标定。

只有基于准确的数据,才能保证对系统参数的校正与调整是正确和合理的。

2. 合理的参数选择:不同的控制系统有不同的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参数。

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确保参数的优化和有效。

3. 渐进式调整: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调整参数,观察系统的响应,进一步优化。

过于急切和激进的调整可能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和失控,需要慎重对待。

二、控制系统校正与调整的方法1. PID调整法PID调整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校正与调整方法,它通过对系统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进行调整,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通过根据系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2. 频域法频域法是一种基于频率响应的校正与调整方法,它通过对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增益和相位特性,从而对系统参数进行校正和调整。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对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快速响应。

3. 鲁棒控制法鲁棒控制法是一种对控制系统进行鲁棒性分析和优化的方法,它通过对系统参数和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鲁棒性设计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干扰的复杂系统,通过考虑系统的不确定性,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1. 基于根轨迹法的超前校正
当系统的性能指标为时域指标时,用根轨迹
法设计校正装置比较方便。
应用根轨迹法设计校正装置的基本思路是: 认为经校正后的闭环控制系统具有一对主导共轭 复数极点,系统的暂态响应主要由这一对主导极 点的位置所决定。
明,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
下的稳态输出电压,在相 位上超前于输入。这也就
m
T
1
是所谓超前网络名称的由
来。
m
arcsin1 1
Lc
(m
)
10
lg
1
自动控制原理
在对数幅频特性中,截 止频率附近的斜率为– 40dB/dec,并且所占频率范 围较宽,此系统的动态响应 振荡强烈,平稳性很差。对 照相频曲线可明显看出,在 范围内,对–π线负穿越一次, 故系统不稳定。
一般来说,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 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形式的变换。
反馈校正所需元件数目比串联校正少。反馈 校正可消除系统原来部分参数波动对系统性能的 影响。在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控制系统设计中, 常常兼用串联校正与反馈校正两种方式。
自动控制原理
6.1.5 基本控制规律
1. 比例控制规律(P)
虚线表示超前网络的对 数频率特性。加入超前网络 后会有增益损失,不利于稳 态精度,但可以通过提高开 环增益给予补偿。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由于超前网络对数幅频特性在1/T至1/αT之间 具有正斜率,所以原系统中频段的斜率由– 40dB/dec变成了-20dB/dec,增加平稳性;还是由 于这个正斜率,使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到c2 ,系

控制系统校正与整定

控制系统校正与整定

控制系统校正与整定控制系统校正与整定是指对已建立的控制系统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精度和性能要求。

它是控制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校正和整定的定义在控制系统中,校正和整定是指调整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的过程。

校正是针对系统的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以减小误差。

整定则是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的输出与期望信号更加接近。

二、校正与整定的重要性1. 改善系统的稳定性:校正与整定可以消除系统中的各种误差和不稳定因素,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预期运行。

2. 提高系统的精度:校正与整定可以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精度,降低系统的超调和震荡。

3. 优化系统的性能:校正与整定可以针对不同的反馈、前馈和控制结构,实现系统的最佳性能。

通过优化系统参数,可以使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4. 降低维护成本:经过校正和整定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和精度都得到了提高,从而降低了系统故障的概率,减少了维护成本和人工调试的时间。

三、校正与整定方法1. PID校正方法:PID控制器是常用的控制器类型,其参数校正方法主要包括手动整定、经验整定和自整定等。

- 手动整定: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响应曲线,通过试错法调整P、I和D三个参数,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

- 经验整定:根据已有的经验规则和公式,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参数组合,进行校正。

- 自整定:利用自适应控制算法和模型辨识技术,实时依据系统的响应曲线和误差进行参数调整。

2. 频率响应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频率特性的校正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行校正和整定。

- Bode图法:通过绘制系统的振幅-频率和相位-频率曲线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进行校正和优化。

- 极点配置法:通过对系统的闭环极点位置进行分析和设计,调整相应的参数以优化系统性能。

3. 系统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和参数识别,实现对系统的校正和整定。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第7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第7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综上所述:比例-微分校正将使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得到改善, 但抗高频干扰的能力明显下降。
7.2.3 比例-积分(PI)校正(串联相位滞后校正) 其传递函数为
Gc ( s ) K c ( i s 1) is
装置的可调参数为:比例系数Kc、积分时间常数 τi。装置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相位曲线为 0°→-90°间变化的曲线(故称相位滞后)。 如果系统的固有部分中不包含积分环节而 又希望实现无静差调节时,可在系统中串联比 例积分校正来实现。
G( s )
(1s 1)( 2 s 1) (1s 1)( 2 s 1) R1C2 s

(1s 1)( 2 s 1) (1s 1)( 2 s 1)
式中
1 R1C1 2 R2C2 1 2
伯德图
表7-2
PD调节器
常见有源校正装置
由以上分析可知,比例微分校正对系统的影响为: (1)比例微分校正装置具有使相位超前的作用,可以抵消系统中惯性环 节带来的相位滞后的影响,使系统的稳定性显著改善。 (2) 校正后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穿越频率ωc增大,从而改善了系统的 快速性,使调整时间减少(ωc↑→ts↓)。 (3) 比例微分校正不直接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 (4) 由图中曲线Ⅱ可知,比例-微分校正使系统的高频增益增大,由于 很多干扰都是高频干扰,因此这种校正容易引入高频干扰。
7.1.2
系统校正的方式
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校正方法,串联校正、反馈校正 和复合校正。
7.有源校正装置两类。
无源校正装置通常是由一些电阻和电容组成的两端口网络。根据它 们对系统频率特性相位的影响,又分为相位滞后校正,相位超前校正 和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表7-1为几种典型的无源校正装置及其传递函 数和对数频率特性(伯德图)。 无源校正装置线路简单、组合方便、无需外供电源,但本身没有增 益,只有衰减,且输入阻抗较低、输出阻抗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时, 常常需要增加放大器或隔离放大器。本课程重点介绍有源校正装置.

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及其他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实现精确控制和自动化。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控制系统可能会出现误差。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校正是非常重要的。

一、误差分析误差是指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之间的差异。

在控制系统中,误差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传感器的测量误差、执行器的执行误差以及控制器的计算误差。

1.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传感器是控制系统中用来感知被控对象状态的关键组件,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然而,由于传感器本身的特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干扰,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可能会存在误差。

例如,温度传感器受到温度波动、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温度测量结果偏离实际值。

2. 执行器的执行误差执行器是控制系统中用于实现对被控对象操作的部件,例如,电机、阀门等。

执行器的执行误差主要来自于传动装置的摩擦、机械杂质、电力波动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输出的力、位移或流量与控制要求有所偏差。

控制器通常采用数字计算方法来实现控制算法。

由于计算机性能和精度的限制,控制器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计算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会对控制系统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误差校正误差校正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小误差,使得控制系统的输出能够更加接近期望值。

根据误差的来源和特点,误差校正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1. 传感器的误差校正传感器的误差校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 校准: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来确定传感器的误差,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2) 温补:对于温度传感器等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测量装置,可以通过在系统中添加温度补偿模块来校正误差。

2. 执行器的误差校正执行器的误差校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 反馈控制:引入反馈环路,通过测量执行器输出的实际值,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根据差异来调整控制信号,使得执行器的输出更加接近期望值。

(2) 预补偿:通过预先确定执行器的误差特性,并在控制信号中进行修正,从而减小执行误差。

自控原理课件第7章-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及其校正与设计

自控原理课件第7章-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及其校正与设计
62
[例7.9]积分控制器校正的控制系统SIMULINK仿 真,令K=1,T=1,τ=1校正前如图7.33所示,校 正后如7.34所示。
63
64
65
对图7.35所示系统进行PI校正。原系统具有 两个惯性环节,不含积分环节,为了实现无静差 ,在前向通道串接比例积分控制器。
原系统传递函数G(s)=Kl/(TlS+1)(T2S+1) 设Kl=32,Tl=0.33s,T2=0.0036s, Tl≥T2。系统不含积分环节,是一有差系统。 为消除静差,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其传递函 数为G(s)=K(τs+1)/τs 。取τ=T1,使比 例积分控制器的分子与原系统的大惯性环节对消 。令K=1.3,画出校正前后的对数频率特性进 行比较,如图7.36所示。
证实了这个结论。
采用比例控制器校正,适当降低系统的增益, 比如Kp=0.5, 画出校正后的对数频率特性,此时 M=9.2rad/s,求得稳定裕量=23.3。比较校正 前后系统的性能,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有所提高, 超调量下降,振荡次数减少,但响应速度变慢。 校正前后的对数颜率特性如 图7.19所示。
37
SIMULINK仿真结果如图7.20所示,输出波形 虽有振荡,但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少,系统响 应得到了改善。
7.2.3 积分控制器(I)校正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积分器输出曲线如图7.26所示。 2.应用实例 (1)积分器实用线路 图7.27所示为积分器实用线路。运放U1A构
成了积分器,其输出极性与输入极性相反。运放 UlB构成了反相比例器,U1A与U1B一起构成的放 大器,其输出与输入有相同的极性,即输人误差 为正时输出也为正。

自动控制原理完整

自动控制原理完整

知识要点
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比例(P)、积 分(I)、比例-微分(PD)、比例-积分(PI) 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超前校 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用校正装置 的不同特性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对一个控制系统来说,如果它的元部件、 参数已经给定,就要分析它能否满足所要 求的各项性能指标。一般把解决这类问 题的过程称为系统的分析。
在实际工程控制问题中,还有另一类问题需 要考虑,即往往事先确定了要求满足的性能指 标,要求设计一个系统并选择适当的参数来满 足性能指标的要求,或考虑对原已选定的系统 增加某些必要的元件或环节,使系统能够全面 地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同时也要照顾到工 艺性、经济性、使用寿命和体积等。这类问题 称为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或者称为系统的设计。
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1 2
arctg
tr
n 1 2
二阶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c n arctg
1 4 4 2 2 2
1 4 4 2 2
r n 1 2 2
Mr 2
1 1 2
b n 1 2 2 2 4 2 2 4
性能指标通常由控制系统的使用单位或被控 对象的制造单位提出。
制系统设计 ❖小 结
§6.1 概 述
6.1.1 系统的性能指标
系统的性能指标,按其类型可以分为: (1) 时域性能指标,包括稳态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 指标; (2) 频域性能指标,包括开环频域指标和闭环频域 指标; (3) 综合性能指标(误差积分准则),它是一类综合 指标,若对这个性能指标取极值,则可获得系统 的某些重要参数值,而这些参数值可以保证该综 合性能为最优。
ITAE 0 te(t)dt

控制系统校正的设计原理

控制系统校正的设计原理

控制系统校正的设计原理控制系统校正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调整,使其达到预期的性能和稳定性。

校正设计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小系统的误差,并使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保持稳定和可靠的运行。

以下是控制系统校正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

1. 误差检测与分析:首先需要对控制系统的误差进行检测和分析。

误差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静态误差是指系统在稳态下的偏差,动态误差则是指系统在过渡过程中的偏差。

通过对误差的检测和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校正策略和方法。

2. 校正模型建立:校正设计的第一步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利用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或其他数学方法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校正模型的建立是校正设计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行为和性能,并作为校正过程中的参考。

3. 校正方法选择:根据校正设计的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

常见的校正方法包括增益校正、相位校正、时间延迟校正等。

不同的校正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和校正需求,选择恰当的校正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校正过程设计:校正过程设计是校正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根据校正方法的选择,设计出合理的校正过程。

校正过程一般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获取、信号处理和计算、校正参数的确定等步骤。

设计良好的校正过程可以提高校正的效率和准确性。

5. 校正效果评估:在完成校正过程后,需要对校正效果进行评估。

校正效果评估可以通过比较校正前后的系统性能指标、误差大小等来进行。

如果校正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即达到了设计指标,那么校正过程可以结束。

如果校正效果不理想,可以重新调整校正参数,或者尝试其他的校正方法。

6. 长期稳定性考虑:除了短期的校正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参数和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校正和调整,以确保系统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以上是控制系统校正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

校正设计是控制系统工程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第七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

第七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

反馈的功能:
1、比例负反馈可以减弱为其包围环节的惯性,从 而将扩展该环节的带宽。
2、负反馈可以减弱参数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3、负反馈可以消除系统不可变部分中不希望有的
特性。
X i(s)
n1
n2
控制器 校正
对象1
对象2
校正
校正
X 0(s)
反馈串联的联结形式
一、利用反馈校正改变局部结构和参数
❖ 1、比例反馈包围积分环节
1. 设火炮指挥系统如图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
系统最大输出速度为2转/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秒。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值,计算该k值下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Gc (s)=(1+0.4s)/(1+0.08s),试计算相位裕度。
G(s)
k
s(0.2s1)0 (.5s1)
反馈校正、顺馈校正和干扰补偿。
X i(s) + E

校正 串联
放在相加点之后
此处往往是一个 小功率点
+ 控制器

N
X 0(s)
对象
校正 反馈
可以放在 任意位置
7-3 串联校正
一、串联校正(解决稳定性 和快速性的问题,中频段)
Gc(s)
X 0(s) X i(s)
R2 R1 R2

R1C S 1
和被包围环节G1(s)全然无关,达到了以1/ Hc(s)取代G1(s)的效果 反馈校正的这种作用,在系统设计和高度中,常被用来改选不希望有的某些 环节,以及消除非线性、变参量的影响和抑止干扰。
例:设其开环传递函数
G(s)
k
s(0.2s1)0 (.5s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m(t)
-
c(t)
I控制器
串联校正时,采用I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的类别号,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的提高,但I控制器是系统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使信号产生90度的相角之后,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校正设计中很少单独使用。
(四) 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
m(t)
-
c(t)
根据被控对象及其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控制器及控制规律设计一个满足给定性能指标的控制系统。
校正(补偿):通过改变系统结构,或在系统中增加附加装置或元件对已有的系统(固有部分)进行再设计使之满足性能要求。
控制系统的设计本质上是寻找合适的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
一、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
P控制器: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串联校正中,提高Kp可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精度,但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可能造成闭环系统的不稳定)
P控制器相当与一个可调增益的放大器
P控制器只改变信号的增益而不改变相位
系统校正设计中很少单独使用
Kp<1
Kp>1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正好相反。 开环增益加大,稳态误差减小;幅值穿越频率增大,过渡过程时间缩短;系统稳定程度变差。 原系统稳定裕量充分大时才采用比例控制。
(二) 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
m(t) PD控制器
1
3
2
预先作用抑制阶跃响应的超调 缩短调节时间 抗高频干扰能力 转折频率
相位裕量增加,稳定性提高;
c增大,快速性提高
Kp=1时,系统的稳态性能没有变化。
高频段增益上升,可能导致执行元件输出饱和,并且降低了系统抗干扰的能力;
微分控制仅仅在系统的瞬态过程中起作用,一般不单独使用。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图6.16 校正前后系统的开环对数渐近幅频特性
一定的宽度,同时又要考虑原系统的特性, 即高频段应与原系统特性尽量有一致的斜 率。由于原系统特性是按K=Kv=1000 (l/ s)绘制的,因此期望特性的低频段应与原系 统特性重合。这样考虑后,可使校正网络 简单且易于实现。根据以上分析作期望特 性:
是幅值改变
倍, 并且随ω的改
变而改变。
• 6.1.3 PI控制(比例+积分)
• 具有比例加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称为比例积分控制器(或称PI控制 器),如图6.5所示。
• 其中:
(6.5)
图6.5 PI控制器
• 控制器输出的时间函数:
(6.6)
• 讨论方便,令比例系数KP=1则式(6.5)变 为:
(6.31)
(6.32) • ④应用图解法确定能产生相角为
超前网络的零点极点位置, 即串联超前校正
• ⑤验算性能指标。
• 6.3.2 • 如前所述,当原系统已具有比较满意
的动态性能,而稳态性能不能满足要 求时,可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 应用根轨迹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网络, 可归纳为如下步骤:
• ①作出原系统的根轨迹图, 根据调节时间的 要求,
• 其中:
(6.1)
图6.3 P控制器
• 6.1.2 PD控制(比例+微分)
• 具有比例加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 为比例加微分控制器(或称PD控制器), 如图6.4所示。
• 其中:
(6.2)
图6.4 PD控制器
(6.3)
(6.4)
• 式(6.4)表明, PD控制器的输入信号为正弦
函数时, 其输出仍为同频率的正弦函数, 只
ωc=4.47(rad/s), 相角裕度为-16.6°, 说明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4
任务1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阶段1 串联超前校正
1.超前网络的特性 图所示是RC超前网络的电路图。如果输入端的信号源内阻为零,输 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 aGc1(s)=1+aTs1+Ts 式中,a=R1+R2R2>1,T=R1R2R1+R2C。通常a称为分度系数, T是时间常数。
13
任务1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阶段2 串联迟后校正
1.迟后网络的特性 如果输入端信号源的内阻为零,输出端负载阻抗为无穷大,迟后网 络的传递函数为
Gc(s)=1+bTs1+Ts 因此,应力求避免最大迟后角发生在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ωc附近。 在选择迟后网络的参数时,通常使网络的交界频率1/(bT)远小于ωc,一 般取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子目录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任务1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任务2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第5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学习重点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校正的概念,了解校正的一般 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3
任务1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阶段1 串联超前校正
1.超前网络的特性 校正装置放在前向通道中,使之与系统的被控对象等固有部分相串 联,这种校正方式称为串联校正,如图所示。图中Gc(s)是校正装 置的传递函数。
15
任务1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阶段2 串联迟后校正
2. 串联迟后校正 迟后校正的实质是利用迟后网络的幅值衰减特性,将系统的中频段压 低,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减小,以挖掘系统自身的相角储备来满足校 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要求。 (1)根据给定的稳态误差或静态误差系数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2)根据确定的K值,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0(ω),确 定其截止频率ωc0和相角裕度γ0。 (3)判别是否适合采用迟后校正: (4)确定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ωc。 (5)设计迟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s)。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根据频率响应的特性,设计控制系统。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改变系统的 频率响应特性。在设计控制系统时,我们需 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传递函数,使得系统 的频率响应满足要求。例如,如果需要提高 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减小传递函数在高频 段的增益。
06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习题答案5-
习题答案
• 习题1答案:该题考查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 括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分。被控对象是实际需要控制的物 理系统或设备;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状态,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 为可处理的电信号;控制器根据输入的指令信号和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按照一 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 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操作,使其达到预定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目 录
• 引言 • 第一章 控制系统概述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控制工程基础是自动化和电气工 程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 涉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 和设计方法。
总结词
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校正是指在系统原有基础上,通过加入适当的 装置或元件,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或动态特性,以满足 性能指标的要求。常见的校正方法有串联校正、并联校 正和反馈校正等。校正装置通常安装在系统的某一环节 ,以减小对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
习题答案6-
总结词
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习题答案5-
总结词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z正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z正

频率响应法
定义
频率响应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系统 的频率特性来进行校正的方法。 它通过改变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使得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步骤
频率响应法包括确定系统的开环频 率响应、计算期望的闭环频率响应、 设计校正装置和计算校正装置参数 等步骤。
应用
频率响应法广泛应用于线性时不变 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如控制系统、 通信系统等。
方法
通过在系统中加入适当的控制器和执行器,对系统进行开环和闭环 测试,调整控制器参数,以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
实例
温度控制系统、液位控制系统等。
多回路控制系统校正
目的
通过协调控制各回路,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控制。
方法
分析各回路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和执行器, 对各回路进行独立校正和整体协调,以达到整体最优的控 制效果。
自动控制系统校正的未来 发展
智能控制系统的校正
01
基于人工智能的校正方法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校正,
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02
数据驱动的校正策略
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控制系统
的智能校正。
03
模型预测校正
基于系统模型,利用预测控制算法,对控制系统进行预测校正,提高系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校正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时延校正
针对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时延问题,采取有效的时延补偿和校正方法,保证系统稳定性和 控制精度。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丢包校正
针对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丢包问题,采取有效的丢包检测和校正方法,保证系统稳定性和 控制精度。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同步校正
针对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同步问题,采取有效的同步检测和校正方法,保证系统稳定性和 控制精度。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c)r18 0
γ—为要求达到的相角裕度。 —是为补偿滞后网络的副作用而提供的相角裕度的修正量,一般取
5°~12°。
原系统中对应 处的频率即为(校c正r)后系统的剪切频率ω。
(4)求滞后网络的β值。 未校正系统在ω的对数幅频值为L0(ω)应满足
L 0(c)r2l0 g)(0 由此式求出β值。
了平系稳统性的将截有止所频下率降,获还得会足降够低的系快统速抗性高。频干扰的能力。
Ts 1
Xo s
Gs Ts 1
L
20 40
20lg Kg
20
11
11
c1 c2
T2 T
20lg
T1 T
60
90 180
80
二、滞后校正 1、滞后网络
Xi s
R1 R2 C
Gc
s
Xos Xi s
Phase Margin (deg): 18
At frequency (rad/sec): 8.91
Delay Margin (sec): 0.0508
Closed Loop Stable? Yes
-135
At frequency (rad/sec): 6.17
Closed Loop Stable? Yes
用希望对数频率特性进行校正装置的设计
G *(S)G 0(S)G c(S)
只要求得希望对数幅频特性与原系统固有开环对数幅频 特性之差即为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从而可 以确定(s),进而确定校正参数和电路
G* (S )为希望的开环传递函数 Gc (S)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G0 (S)为系统固有的传递函数
各种校正装置的比较:
超前校正通过相位超前特性获得所需要的结果;滞后校正则是通过高频衰减特性获得所需要的结 果;而在某些问题中,只有同时采用滞后校正和超前校正才能获得所需要的结果。

控制系统中的校正器和补偿器设计

控制系统中的校正器和补偿器设计

控制系统中的校正器和补偿器设计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对各种物理过程和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

在控制系统中,校正器和补偿器被广泛应用,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控制系统中校正器和补偿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一、校正器的设计校正器是控制系统中用于校准和校正误差的重要组件。

它可以根据系统输出和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来调整系统的输入,以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

在校正器的设计中,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1. 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在设计校正器之前,需要对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动态特性和稳定性等。

校正器的设计应基于这些模型来实现对系统误差的校正。

2. 反馈控制校正器通常与反馈控制器结合使用,以实现对输出误差的校正。

反馈控制通过将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进行比较,并生成误差信号来调整系统的输入。

校正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反馈控制的类型和参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3. 校正算法的选择校正器的设计涉及到选择合适的校正算法。

常见的校正算法包括比例积分(PI)控制,模糊逻辑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根据具体的控制需求和系统特性,选择适合的校正算法来设计校正器。

二、补偿器的设计补偿器是为了克服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干扰而设计的。

它可以根据系统的特性和需求来提供补偿信号,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性能。

在补偿器的设计中,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1. 不确定性建模补偿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干扰。

这包括参数变化、外部干扰和噪声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确定补偿器的设计策略和参数。

2.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补偿器的设计中,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MRAC)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参考模型来估计和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3. 鲁棒控制补偿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鲁棒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鲁棒控制可以提高系统对不确定性和干扰的鲁棒性,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ch7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2019

ch7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2019

相位滞后-超前 3、含源与否
有源 无源
4、按响应特性校正:
按期望特性校正
工程设计法:二阶最佳、三阶最佳
§7-3 相位超前与相位滞后
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问题1:相位超前(滞后)校正网络数学模型? 问题2:相位超前(滞后)校正网络的特性是什麽? 问题3:我们是怎样利用相位超前(滞后)校正网络的
特性来改善系统性能的?
8、完成校正后的Bode图,
标注单位、数值等:
-
20dB/de
c
20
L() 21.6
-
最大的超前角加在校正后的穿 越频率处,系统相对稳定性得 到满足、校正后c提高使系统
的快速性也提高 L c ( )
低频段:斜率 -20dB/dec, 系统含一个积 分环节,又, 增益21.7dB, 满足Kv=12
K 大对稳态误差有好处, 但是会增加校正的难度。 通常是满足最低要求。
2、K 画 1时 2 B 的 o图 de, ( c看 )是否符合 20 lg122.16dB: =1处的幅值,设为A点
一个积分环节 : 低频段是一条过点A的斜率 为-20dB/dec的直线
一个惯性环节: 转折频率 , =1开始斜率 增加-20dB/dec
• 分析:已知 系统模型参数←分析法或实验法求取。
求 系统性能指标。
• 设计:已知 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被控量、性能 指标以及可靠性、经济性、体积、重量、 等等。 求 系统部件、结构参数
系统设计过程: •提出设计要求: •设计固有系统 •加校正装置(并校验结果) 得希望系统
为使系统有较好的性能,一般均采用反馈控制
综合性能指标(误差准则) 1、误差积分性能指标

E (S )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性能,因此,有i < d(即Ti > Td )。
5/7/2021
32
于是,近似有:
Lc
20 lg
0
i
20 lg
d
i i d d
90
c
0
90
0
id
5/7/2021
33
L()/dB
-40已校正
-20
-20
0
1/Ti
PID校正装置
-40 -20 'c+20
未校正 -90° 已校正
-180°
1(c) 2(c)
-40
(rad/s)
✓ 系统型次提高,稳态性能改善。 ✓ 相位裕量减小,稳定程度变差。
5/7/2021
23
Kp< 1
L()/dB
已校正 -20
未校正
-40 0
-20 'c
-40 c
1/Ti
-40
-60

PI校正装置:Kp< 1
-90° 已校正 -180°
5/7/2021
9
5.1.4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分析法(试探法) 直观、设计的校正装置物理上易于实现。
➢ 综合法(期望特性法) 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系统期望的开环特性, 再与原有开环特性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校正方 式、校正装置的形式及参数。
分析法或者综合法都可应用根轨迹法和频率响 应法实现
5/7/2021
N(s)
Xi(s)
G1(s)
Xo(s) G2(s)
H(s)
5/7/2021
8
校正方式取决于系统中信号的性质、技术方便 程度、可供选择的元件、其它性能要求(抗干 扰性、环境适应性等)、经济性等诸因素。 一般串联校正设计较简单,也较容易对信号进行 各种必要的变换,但需注意负载效应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率法设计与校正的本质:对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用渐 近伯德图)作某些修改,使之变成期望的曲线形状。
9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2、校正的概念与校正的方式
(1)校正的概念
校正(补偿):就是在控制对象已知、性能指标已定的
情况下,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以改变 原系统的性能,使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一种方法。 校正实质:通过引入校正环节,改变整个系统的零极点 分布,从而改变系统的频率特性或根轨迹形状,使系统 频率特性的低、中、高频段满足希望的性能或使系统的 根的轨迹穿越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从而使系统满足希


(50) 169
19
10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250 校正前 GB ( s ) 0.1s 2 s 250 10 校正后 GB ( s ) 0.1s 2 s 10
求单位阶跃响应 num1=250; den1=[0.1,1,250]; num2=10; den2=[0.1,1,10]; sys1=tf(num1,den1) sys2=tf(num2,den2) step(sys1); hold on step(sys2)

c g 180 c 180 90 arctan 2n 2

1/ 2
Kg
arctan
1 4 4 2 2
其中 G( jc )H ( jc ) 1
6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3)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转换
MP e
r
b
特点:功耗较低
12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②并联校正
将校正环节并联在原系统中,如图所示。
分类:
反馈校正;
R(s)
+

G1(s)
+

G2(s)
C(s)
顺馈与前馈校正;
特点:信号从高功率点 流向低功率点,一般采 用无源校正网络,不再 附加放大器。
反馈校正
Gc(s)
R(s)
Gc(s)
+ +
-
+
GK (s)
C(s)
3 ts n
3
1 4 4 2 2
c
(2)由于相位超前,故相位裕量增加,相对稳定性提高。
g 180 ( )
0
28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③相位超前校正举例: Xi(s) 图示单位反馈系统,给定 + 的性能指标:单位斜坡输 入时稳态误差ess=0.05,相 位裕量g 50°,幅值裕量 20lg(Kg) 10dB。
顺馈校正
13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③PID校正器(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 coefficient) 实现比例(P)、积分(I)、微分(D)等控制作用的 校正器。 特点:
对被控对象要求低,在系统模型完全不知的情况下, 也能进行校正;
校正方便,使用灵活; 适应范围广,应用广泛。
m

LGC (m ) 20lg 10lg
24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1 Ts 的Nyquist图如图所示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Gc ( s ) 1 Ts Im
0
1 2
max
1
( 1) / 2
( 1) / 2 1 sin m ( 1) / 2 1
15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例1:已知某单位反馈位置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50 要求改变增益,使相位裕量g=45°。 G ( s)
解:原开环系统的Bode如图所示
P
s(0.1s 1)
16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系统的相位裕量≈11º <<45º ,幅值穿越频率c ≈50rad/s
L(10) 20lg25 dB
25
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1 1 Ts 1 1 (T ) Gc ( s) | Gc ( j ) | 2 1 Ts 1 (T )
讨论:通过bode图,可以看出
2
1 ,| Gc ( j ) | 1 1 低频抑制 T 1 ,| Gc ( j ) | 1 高频通过 T
22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①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C
ui (t)
R1 R2
uo(t)
U o ( s) R2 1 R1Cs Gc ( s ) U i ( s ) R1 R2 1 R2 R Cs 1 R1 R2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 无源超前网络会引起系统 开环增益下降,可通过调 节放大器增益进行校正。
2 2T 2m 1 A(m ) 2 T 2m 1
2 2 2 m
1 m arcsin 1
2 2
Re
T 1 1 1 2 2 T m 1 2 2
1 1 m T T T
§7-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及校正方式
1、系统的时域和频域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分为: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
(1)时域性能指标(瞬态性能指标、稳态性能指标)
①瞬态性能指标
由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输出的过渡过程给出:
延迟时间td:达到稳态值50%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tr:0(10%)至稳态值100%(90%)所需时间; 峰值时间tp: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3 t s
3 t s


2 M r M r 1

2 M r M r 1

4
1 2 2
ts
3
n
ts
n
(1 2 2 ) 2 4 2 4 4
2 1 4 4 2 2
6 1 4 2 tan g
4 2
7
g arctan
tsc 3
c n
1 4 4 2 2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4)频率特性曲线与系统性能关系
低频段:<<c的频率区段称为低频段(一般定义为 第一个转折频率之前); 中频段:在幅值穿越频率c附件的频率区段; 高频段:>>c的频率区段称为高频段(一般取 ≥10c )。 低频段求出系统的开环增益K、系统的类型l等参数, 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态特性;尽量使低频段增益充分 大,保证稳态误差要求。
③幅值裕量Kg; 开环系统的频
④相位裕量g; 率特性上定义
5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欠阻尼典型二阶系统,其频域性能指标表达式为:
r n 1 2

2
Mr
1 2 1 2
0
2 0.707 2
b n (1 2 2 ) (1 2 2 ) 2 1
(10) 135
17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可知,如果能使10rad/s作为幅值穿越频率c,则系统的 相位裕量g=45º 。 要达到此目的,使 L(10) 20lg | G 'P ( j ) | 10 0 即可。
| G 'P ( j ) | 10 1
20lg | GP ( j) | 10 20lg 25 dB GP ( j ) | 10 25 |
KP
+
KI/s KDs
+ +
14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7-2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稳态特性由稳态精度或稳态误差ess来决定;
动态特性由相对稳定性指标幅值裕量Kg和相位裕量g来决 定。
1、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调整相对稳定性和稳态精度) 原理:改变开环系统的增益K:K↑、ess↓、稳定性↓、快 速性↑。
8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中频段求出的幅值穿越频率c 和相位裕量g等参数, 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在幅值穿越频率附近使 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占据充分的带宽, 以保证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适当的相位裕量、 幅值裕量。c越大,快速性越好,相位裕量越大,但 抗干扰能力下降。 高频段表征了系统对高频干扰或噪声的抵抗能力,幅 值衰减越快,系统抗干扰能力越强;使增益应尽快衰 减,以便使噪声影响减到最小。
20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校正后,由于K 的减小,稳态 误差变大,响 应速度降低。
n , tr , td , t p
2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2、相位超前校正
减小开环增益,g,稳定性,但快速性,稳态精度降 低(牺牲快速性换取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系统的前向通路中增加超前校正装 置,以实现在开环增益不变的前提下,系统的动态性能 亦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3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调整时间ts:响应与稳态值之差进入允许范围所需时间;
最大超调量Mp:第一次越过稳态值到达峰值时对稳态值 的偏差与稳态值的比。 1 2 典型 二阶 欠阻 t p d n 1 2 尼系 统 3
ts
tr 2 d n 1 arctan
从幅频特性上来看,超前 校正装置就是一个高通滤 波器。
26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1 1 Ts Gc ( s ) 1 Ts
1 1 m arctan arcsin 1 2
m仅与的取值有关,值越大,相位超前越多,相位
裕量也越大,但同时校正环节增益下降,会引起原系
R1 R 2 1 R2 R2 T R1C R1 R2
1 1 Ts Gc ( s ) 1 Ts 1
23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L( )
②相位超前校正网络的频率特性 1 1 Ts 1 2T 2 2 1 Gc ( s ) 1 Ts LG ( ) 20lg A() 20lg T 2 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