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及明洪武青花
明清瓷器底足的演变历程,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
明清瓷器底足的演变历程,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展开全文1洪武时期瓷器底足早期承元代呈离心梯形,其后外足墙变垂直。
足墙厚,足端平切。
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
像所谓“饼形足”。
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
外足墙端斜削,使之成为通常所称“鲫鱼背状”。
底心乳丁状突起明显。
明洪武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底部明洪武青花花卉纹执壶-北京故宫晚期内足墙与底相交处呈钝角折的较多。
离心角度缩小,挖足渐深。
内足墙向永乐时期的较垂直发展,观察这时期的涩圈迭烧器,有些已经接近十五世纪,民窑未见底足心挂釉器及外足墙画有青花圈线的现象。
明洪武青花缠枝碗底2永乐宣德时期瓷器底足底足墙逐渐趋薄,器足由浅至深,由小至大。
早期修足同洪武晚期,其后内足墙由离心过度我,挖足渐深,足端平切。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盘-北京故宫釉面与露胎的交接处多呈现火石红色。
质佳的足底内开始刷涂一层薄釉。
由单涂足心进而半涂内足墙。
足墙加高,直径放大。
明永乐青花内府梅瓶底-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个别有挖足过肩。
内足墙与底的交接处呈锐角折。
而内足墙大部分却较垂直,与成化前后的修足特征相似。
明永乐青花龙穿花扁瓶底其区别在于成化前后的足墙较薄,且大多挖足过肩,挖足趋于细致,乳丁状突起不明显。
质量高的一类足墙及器口沿较薄。
明宣德岁寒三友碗底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内足墙向心角度,自宣德以后呈逐步缩小之势。
明早期,器内底通常在底与器壁的交接处有一道较深的凹线,既所谓“月亮底”。
明宣德仿汝釉蟋蟀罐底明宣德蓝釉暗花龙纹盘底3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瓷器底足早期器壁,器底仍较厚,器底的跳刀痕和乳丁状突起比以前收敛。
约在景泰前后,大部分足墙向心角度加大,内足墙与底的交接处,呈现较小的锐角折,并且不再垂直切削。
明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底从断面上看呈倒梯形,足墙较高,较薄,挖足多不过肩。
足端平切,接近成化时足墙变矮,内足墙又变得较垂直,部分已经挖足过肩。
明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晚期足外墙几乎全部饰以青花圈线,并且从此沿用不变。
民间藏宝——浅议明洪武年的青花特色
年。
洪 武 年 的 官 窑 瓷 器 是 由 景 德 镇 珠 山 之 麓 的 御 窑 厂 烧 制 的 , 至 于 御 窑 厂 何 时 建 置 的 说 法 各 异 , 一 说 在 洪 武 二 年 , 一 说 洪 武 三 十 一 年 , 究 竟 何 时亦 无 法
考 证 。 洪 武 时 期 的 官 窑 瓷 存 世 的 并 不 多 , 很 难 区 分
现 出 金属 的锡 光 。
成 弧 线 形 ,牡 丹 画成 花 苞 ,花 苞含 着 花 蕾 。
元 代 菊 花 纹 大 多 绘 成 缠 枝 菊 , 菊 花 有 开 和 半
洪 武官窑青花 瓷纹饰题材 比起 元代显得 单调 ,
这 有 时 代 的 局 限 性 , 如 瑞 兽 、鱼 藻 纹 、鸳 鸯 荷 莲 、 历 史 人 物 故 事 在 明 初 的 器 物 找 不 到 。非 但 如 此 , 一 改 元 代 那 种 繁 缛 华 丽 、 多 层 次 绘 画 风 尚 ,题 材 内 容 仅 限 于 花 卉 为 主 的 数 种 。 绘 画 上 严 谨 工 整 , 少 变
不堆砌的感觉。 洪 武 的 主 题 纹 饰 : 缠 枝 或 折 枝 花 卉 , 如菊 花 、
元 璋 的 这 番 话 对 我 们 理 解 明 初 的 经 济 状 况 是 有 益
洪 武 菊 花 较 多 使 用 扁 菊 纹 ,双 层 菊 瓣 ,里 层 线
描 ,外 层 填 色 露 白 ,菊 纹 大 致 分 三 种 : 一 种 花 蕊 呈 网 状 ,花 蕊 外 为 白色 小 花 瓣 ,叶 呈 葫 芦 状 ;第 二种 花 蕊 呈 螺 旋 状 ; 第 三 种 花 蕊 为 双 线 留 白 的 网状 , 花 蕊外 为 留 自边 的 花瓣 ,花 为 两层 。 元 代 青 花 装 饰 的特 征 : 多 层 次 ,面 面 满 , 由 于 处 理恰 到 好 处 , 主 次 分 明 ,给 人 繁 而 不 乱 , 琐 碎 而
青花瓷的发展史
青花瓷的发展史
青花瓷又叫青花,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喜爱,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在晚清时期走向没落。
一、相关史书记载:
据成书于清代的《陶雅》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
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清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清《在园杂志》中也说:“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
二、细说青花瓷的历史:
(1)唐青花:青花瓷创烧于唐,此时制瓷工艺还不够成熟,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主要用于外销。
(2)宋青花:宋代人崇尚朴素的审美文化,青花瓷在宋代没有得于较大的发展,宋代和唐代一样,青花瓷处于一个拙朴的状态。
(3)元青花:元代,青花瓷发展迎来了个小高峰,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4)明青花:青花瓷在明代经历了由高峰到衰落。
其中,明洪武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正式成立,此时的青花保留了一部分元代遗风;宣德和永乐时期受到皇帝重视,达到了一个高峰,可以说永宣时期的青花是冠绝时代的;青花在经历正统、景泰、天顺天朝
停滞后又迎来一个小高潮,用料改为平等青,发色有了较强的进步;明代中晚期,青花随着经济衰退质量也大不如前,风格也没有创新,没有较大的发展。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1·洪武(1368—1402年)(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
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
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
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士、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
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
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
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
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
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
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
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
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
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
纹饰布局同官窑。
绘画多实笔。
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
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
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
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
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
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
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
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
釉发青,肥润。
碗不撇口,墩式。
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
多砂底,少釉底,见跳刀痕现象。
元青花与明青花的区别
元青花与明青花的区别讲座全文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到底产生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论。
有人认为在商代就有。
我所在的单位70年代就展出过一个尊,当时我还不太懂什么叫瓷器,有个专家说这就叫瓷器。
我说这瓷器与现在的瓷器不一样,他说是不一样,那时候的很粗糙,就是表面上有一些玻璃质的东西,所以有的专家说这种瓷器应该叫原始瓷,但也有的专家认为这是陶器中偶尔出现的。
至于到底是怎么出现的,这是专家的事,与我们无关。
总之原始瓷是在两晋之前产生的,叫原始青瓷。
到了两晋以后,开始出现了白釉、酱釉,以及唐代的秘色瓷和湖南长沙的釉下彩,还有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人工将颜色做到瓷器上,是人可以控制的。
这些在收藏界叫老窑瓷。
到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
今天我主要说青花瓷。
有的专家认为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
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
咱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
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
从瓷器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
彩绘中青花瓷是数量最多的,从元代到清代直到现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
讲青花瓷必须先提青花料,青花料中蓝色的是氧化钴,属于釉下彩。
什么是釉下彩?其制作工艺简单讲就是把坯拉出来后,等干了用氧化钴往上画,画完后罩上一层釉,再入窑,1260度一次烧成。
在上一讲当中我提到过“九方五法”。
1、九个方面中,其中第四方面就是彩。
已故的著名瓷器鉴定家孙瀛洲老先生,对元、明、清的瓷器鉴定有很深研究,他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中孙老通过对青花的观察,把青花的颜色分出了二十几种。
如果我们把青花的颜色弄清楚,对我们的鉴定及辨伪会有很大好处。
青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呢?因为在数百年中,青花瓷生产是主流,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同历史阶段的青料来源和质地不同,再加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青花瓷的发色的质量、呈色的色调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正因这样,青花所呈现的质量、色调、风格必定有明显的差别,艺术效果也必然出现强烈的时代特征。
景德镇的瓷器PPT
青花 、粉彩 、古彩 、彩虹釉、 祭红、豇豆红 、凤衣彩、 紫玫瑰色 茶叶末色
青花瓷
唐青花(618—907)
宋青花(960—1279)
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 元代的景德镇。
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 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 的时期。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对于画线词语谈感受。)
景德镇瓷器美,它为中国争得了荣誉,它蕴藏 着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凝结着劳动 人民的智慧,我们为它感到骄傲、自豪。
1学完本课,你想对景德镇的 艺人们说些什么?
2如果你有幸考入“景德镇瓷器 学院”,你最想做些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乾隆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粉彩钟馗醉酒像
古彩瓷 花卉瓶
彩色油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清雍正祭红瓷碗
豇豆红小花瓶
豇豆红笔洗
茶叶末色
色彩感受:
{ } 万紫千红
色彩艳丽
眼花缭乱
五彩缤纷
日用瓷 青花梧桐餐具
青花玲珑餐具
品 装饰瓷 薄胎瓷
种 齐
礼品瓷
全 文具瓷
神技
品种繁多 应有尽有
旅游瓷
浮雕玻璃薄胎瓷碗
文具瓷
日用瓷
瓷器画
雕塑瓷
纪念瓷
艺术瓷
思考
1.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景德镇瓷器? 色彩 品种
思考
❖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 深入了解景德镇瓷器。 ❖ 2.利用搜集的资料,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
景德镇的瓷器曾经多次夺得 国际博览会金奖,为中国赢得 了不少的荣誉。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个朝代的青花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朝代和其特点:
1. 元代青花: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厚重,青花色泽深沉。
图案多为鸟兽花卉、云龙纹等,纹饰线条粗犷。
2. 明代青花:明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较薄,青花色彩明快。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人物、山水景观等,纹饰线条细腻。
3. 清代青花:清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晶莹透亮,青花色泽柔和。
常见的图案有莲花、牡丹、山水、人物等,纹饰线条流畅。
4. 民国青花:民国时期的青花瓷器受到西方绘画和装饰风格的影响,图案多样化,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
总的来说,青花瓷器在不同朝代的发展中,经历了从粗犷到细腻、色彩明快到柔和的变化。
这些特点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审美和制作工艺水平的发展。
明代青花瓷纹饰演变研究
(6)、莲池纹饰平行线方向排列,水草细长飘动。
(7)、婴戏、高士、麒麟、秋葵、栀子花、团菊、荷莲、鸳鸯卧莲,皆为此 时常用的图案。
(8)、受佛教影响,如长生莲、宝杵、梵文、八宝等纹饰,开始兴盛。
(9)、团花和以松为主体的三友图案,为成化官窑首创。
(10)、夔龙,成化称花式龙、香草龙,其特征为:鼻长如象,口衔莲花,尾 如卷草,身有双翼,发为竖发。
4、器身器足的边际、棱角等转折处,常有呈翠青色或亮 青色的积釉。
5、宣德早期釉面与永乐一样,尚无桔皮纹,而后增多, 晚期出现洁白釉又少见桔皮纹。
6、大器采用分段接合法,所以横向接合痕,清晰可见。 而清代仿品则纵向接合,痕在两侧。
7、宣德青花有三种色料:(1)苏料、(2)国产料、 (3)混合料。国产精料已广泛使用。
人物纹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装饰图案,常用大片卷云作背 景,有历史故事、高人逸士、侍女婴戏等,线条清晰, 形象生动。人物画中有左右飘拂的链条或弹簧状卷云。 历史人物故事图中的垂柳用连续“人字纹”表示。高士 图常伴以礼帽状花草。神仙佛像头后有光轮一环。婴戏 图的婴儿面容健壮,五官攒聚脸心,头顶有翘起的发辫, 斜向额前。
主要有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缠枝菊纹、折 枝牡丹纹、折枝莲纹、折枝菊纹、松竹梅纹、 菊石纹、秋瓜纹、海水瑞兽纹、双狮滚球纹、 花鸟纹、莲池水鸟纹、月华纹、波斯文。
特有的纹样有各种团花、加藤蔓卷须的花卉、 三叠或多叠龟背纹锦、仙人掌状海水浪花、复 叶卷草、套叠卐字、狭长三角形、锯齿边缘, 叶尖如芒刺的蕉叶,外有双勾葵瓣边缘的蕉叶。
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最多的是“老虎 脚爪”,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鹅掌形”,也有绘 成菊花叶形的。
缠枝菊纹一般绘在盘、碗里壁,常和绘在外壁的缠 枝牡丹纹相互斗艳,花心部绘成细方格纹,格内点 细点。
从陶瓷鉴定角度浅析元明青花纹饰的区别
从陶瓷鉴定角度浅析元明青花纹饰的区别作者:李静悦来源:《卷宗》2020年第18期摘要:“青花瓷”始于唐,成熟于元。
元、明代青花在继承唐宋制造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之更趋于精美。
在其温润如玉的器表上,装饰了内容丰富的纹饰,并以其幽静流畅的纹饰画面,丰富巧妙的构图,鲜丽明亮的色彩配置,多种装饰技法的运用,共同构成了元、明青花独特的审美特征。
后代人虽多有模仿,但新品模仿再好,也模仿不来它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青花纹饰;陶瓷鉴定;元明1 元、明青花鉴定的背景目前现存的元青花瓷真品非常稀少,全世界加起来大约只有400余件,国内被专家认可的也只有100多件,所以元青花瓷器的价值非常昂贵,也导致仿品数量非常多。
青花纹饰,是中国陶瓷绘画的集大成者。
此前的中国陶瓷绘画,曾经有初创绘画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绘画、异军突起的中晚唐长沙窑釉下彩绘、受宋画影响的北宋磁州窑釉下彩绘,虽然各有成就各有特色,但同时也因地域性与时代性的限制而被终止。
青花则不然,她既融合了地域性,又打通了时代性,中国陶瓷绘画一到了青花,好像从此有了恒定的审美视觉,绘画风格也从此不在分南北。
2 元代青花纹饰特点2.1 元青花纹饰的内容特点在众多元青花纹饰中,花卉纹饰最为普遍,尤以莲花和牡丹最多,其次是菊花。
这三种花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固定,如“莲花瓣”得到画法在元代风格较为鲜明,大致可分为写实和抽象两种形式,后者为“变体莲瓣”,有仰俯之别,且应用很广。
元青花上的“变体莲瓣”纹多饰于瓶、罐类器物的颈部和胫部,每瓣独立,中间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莲瓣肩部方折,花叶呈带双翅的葫芦形叶片,内框线条和莲瓣内纹饰连笔,莲瓣内填充杂宝(火焰、宝珠之类)、花卉或云头。
而“牡丹”花叶皆呈肥硕状,为尖辫形,“菊花”花叶则为五叉的叶片。
元青花众多纹饰中,最具特色的是“云头纹”,也称“如意云头”这类纹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由披肩演变而成。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分各时期】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1·洪武(1368—1402年)(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
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
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
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土、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
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
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
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
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
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
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
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
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
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
纹饰布局同官窑。
绘画多实笔。
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
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
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
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
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
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
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
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
釉发青,肥润。
碗不撇口,墩式。
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与唐三彩中蓝彩使用有着密切的系。
唐代省矾县窑就同一时期在生产唐三彩同时又生产青花瓷。
宋代省出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料不及唐代艳丽而较为灰淡。
与明代国产料青花瓷类似。
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外。
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
我们从观看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天民楼青花特展就可以鉴赏到这一特点。
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
它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极其良好的基础。
明初至清初是中国古代青花瓷黄金时代,是瓷都釉下彩的主流产品,其艺术的魅力迷倒不少古今收藏家。
鉴藏瓷器,“青花”是一个专题,有些藏家为了目标集中,便一生只收集“青花”而不及其他。
数十年,兴趣始终不减,可见青花瓷确有迷人之处。
青花料是艺术家们出神入化之物。
明青花用料,各个时期都不同。
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和观感。
为了鉴赏历朝的青花瓷,首先须掌握他的不同时期用料。
下文浅析明清青花瓷的用料。
一、洪武、永乐、宣德时期(1)洪武(1368—1402A·D·)钴料: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等的国产料,但亦有使用元代存留的进口料。
大体可分为三:A、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之处也能呈现出青花的层次。
B、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律的星布其中。
似群星遍布。
C、青花色泽泛灰,釉面承灰乳色。
由于钴料中含有较高的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常有较大斑状的黑青色,深入胎骨,手感凹凸。
八十年代以前研究不深,易与无元代混淆,现在已较为清楚鉴别,如博物馆藏青花“春寿”篆书铭文云龙纹梅瓶原定为元代。
现更正为明洪武以往谓“洪武无瓷器”,较元人为更珍稀。
(2)永乐(1403—1424A·D·)钴料:有分为进口料和优质国产料和进口国产的混合料。
其表现为:A:三宝太监和下西洋从南洋群岛带回的“尼勃青”或称“麻里青”的钴料使地处珠山官窑烧制的青花瓷,非常富有特色。
以青花料绘出的纹饰多带有伊斯兰细密文化装饰影响:线条有粗有细,或二者兼用。
青花瓷简介
演变发展的三个阶段:
• 早期以三国时期瓯窑、越窑为代表,其特征表现 为局部少量运用褐色点彩装饰在器物的口、肩、 腹、盖、壶嘴或者动物造型的眼、嘴、足等醒目 部位;
• 中期以唐代长沙窑为代表。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 长沙窑器物多种颜色料的使用上,且出现了蓝料 的提炼和使用(如唐三彩和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 考古发掘出土“唐代蓝料花纹碗”瓷片),但这 一时期蓝料的提炼与运用在瓷器上却犹如昙花一 现。
元 青 技花 法的 装 饰
·早期:元青花装饰主要以花草为主,少量 的器物出现了荷莲、云纹等装饰手法,辅 助纹也较为简洁明了。 ·中期:大量使用荷莲、云龙、牡丹、杂 宝、如意等民间吉祥寓意来装饰器物。有 的器物装饰甚至融入了道家、佛家等宗教 文化元素。 ·晚期: 元青花装饰其突出表现为窑工们 将国画技法运用在瓷坯上。在大量使用早 中期传统装饰艺术的同时,还创作出了山 水、动物、人物故事等图案,充分运用分 水技法把钴料艺术感染力渲染的淋漓尽致。
-
青瓷的意义
• 自元代创造青花釉里红艺术瓷以来,历经 明、清以至现代,在这657年的发展历程中, 一代代艺人辛勤探索,从起步阶段的釉色 不够纯正,造型、图案的比较单一,发展 到釉色纯正,造型、图案日趋丰富多彩。 正由于这个艺术瓷品种的不断发展完善, 使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中外人士 所鉴尝。
人才、物力和财力充裕的条件下兼烧元青花。(1980年高安发现 了轰动国内外的元代窖藏)
三阶段:烧制过渡
景德镇窑工主要注重元青
花成形工艺的进一步完善艺术的创新上。到了元末的晚期产品,
其发展呈现出了向明洪武、永乐青花瓷器烧造的过渡性特征。其
特点主要包括:变手工拉坯的传统技法而采用刻花模印成型工艺, 之后再饰以青花料进行绘画创作。-
青花美自青花料——浅谈元、明、清青花发色的特点
美 术 与设 计 ・
大 众 文 艺
青花美 自青花料
浅谈元 、明 、清青花发色的特点
张立 昭 ( 景德 镇 陶瓷 学 院 江 西景德 镇 3 3 3 0 0 0)
摘 要 :青花发 色隽逸雅 致 ,这不但与 胎釉细腻 莹润有 关 ,而且 沉 , 有 晕 散 , 带 褐 色 铁锈 斑 。 明 晚 期 以平 等 青 和 石 子 青 混 合使
有 锡光 ,用 于 画瓶 、罐 等大 件器 物 。 二 、空 前 鼎盛 的明 青花
综 上 所述 ,每个 时 代 的青花 都 各 具特 色 ,要深 入研 究 青花 的
官 窑 青 花 :洪 武 朝 ,用 国产 高锰 低 铁 青 料 , 三种 色 调 :钴 发展 , 不仅 要 了解作 品的历 史 ,更 需 要从 工 艺学 的角 度去 反 复钻 料 中有 锰 、铁 等 杂质 ,呈浅 灰色 ,部 分铁 锈斑 深 入胎 骨 ;呈 淡 蓝 研 。如清 前 期 , 出现 大 量仿 制 永宣 青 花的 作 品 ,且仿 制 的重 点主 色 ,发 色 稳 定 ,无 晕散 ,浓 密 处 散布 小杂 质 点 ,表现 出青花 的层 要在 青 花料 呈色 上 ,不 难看 出青料 对 青花 作 品的 影响 ,所 以本文 次 ;淡 色 中有 深 蓝 色 点 ,少 有 晕 散 。永 宣 时 期 由于 海 外 贸 易 开 抓住 元 、 明、清 时 期所 采用 青 花料 不 同这 点 为线 索 ,来探 究 这段 放 ,郑 和 下西 洋 , 带回 高铁 低锰 的苏麻 离 青料 ,呈艳 青 蓝色 ,有 时期 青花 的 发展 ,为我 们进 一 步认 识各 个 时期 青花 瓷 提供 理论 依 晕 散 ,层 次分 明,含 铁 量高 ,线 条纹 理 中有钴 铁 结 晶斑 ,呈 星状 据 ,对 古 陶瓷 鉴定 打下 了基 础 。 点 滴晕 散 ,料 厚 处凝 聚 成 黑青 色 ,藏 青色 或 呈现 金属 色 泽 ,下 凹
唐宋元明清瓷器简介
釉里红缠枝牡 元
丹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
扁壶 清乾隆
釉里红云龙纹罐 明永乐 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水盂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缠枝夔龙抱月瓶 清 雍正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蕃莲 纹双龙耳壶 清雍正
釉里红凤戏牡丹象耳方瓶 清乾隆
釉 里 红 双 凤 牡 丹 纹 梅 瓶 清 乾 隆
一:唐代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陶 瓷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唐代陶瓷生产是在隋 代的基础上蓬勃发展。由于对外经济贸易发达, 唐代货币流通量巨大,政府禁用生活用品用铜 铸造,因此,铜质生活用品逐渐被陶瓷代替。 另一个原因是唐代盛行饮茶和斗茶,于是对茶 具的要求就非常高,从而也促进了唐代陶瓷生
艺术特点
宋瓷工艺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三大类
耀州窑
耀州窑系是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 代表,包括周边的陈炉镇、立地坡、上 店及玉华宫等窑口。耀州窑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唐代,到明代正德时期还在生产。 耀州窑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手工拉坯、 修坯,以最早雕花、刻花、划花、贴花、 印花为擅长。
磁州窑
元 代 颜 色 釉
明 代 颜 色 釉
清 代 颜 色 釉
素三彩—明清
素三彩瓷器简称三彩瓷,是瓷器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 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 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 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 刻划好的纹样内, 再经低温烧成。 因色彩中没有 红彩,故名 “素三彩”。
明 代 素 三 彩
汝 窑 莲 花 式 温 碗
汝窑三足樽 汝窑盘
古香古色雅宜心, 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 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 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 满盘琥珀为生辉。
青花瓷器发展简史: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青花瓷器发展简史: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特点明代青花瓷器是指明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
不同年代的青花瓷器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
明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
洪武瓷器洪武瓷器有两种釉面,一种是青灰色釉面,青灰色釉面透明度高些,基本上保持了器物的原色。
另一种是灰白色釉面,灰白色是于釉层脱玻化(玻璃透明度退化),气泡里形成了“粥样斑”使釉面透明度降低,从而使釉面形成灰白色。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洪武青花分两个时期,早期用的是进口苏料,晚期用的是国产土青。
洪武青花也有三个时代特征:1、由于烧成温度稍低青花颜色发黑,2、浅色青花里有深色的颗粒。
3、进口青花含铁量重,青花色浓处釉面下凹并有结晶斑。
画法上洪武瓷器和元代瓷器较接近,只是稍有区别比如:蕉叶纹、莲瓣纹,扁菊纹等。
永乐瓷器:永乐民窑瓷器釉面有桔皮纹,多数瓷器有缩釉斑,釉薄处发黄。
永乐瓷器有的釉面有黄白色纵向开片,而且瓷器下部开片重于瓷器的上部。
另有浆胎青花,釉色浆白,釉面和胎体都开片,胎体厚而重量轻,重量大约只有同等大小瓷器60%左右。
瓷器底部常有削胎时留下的旋胎纹,并有乳白色的釉斑。
宣德瓷器宣德民窑瓷器胎体较厚重,釉层肥厚,釉面普遍存在桔皮纹,罐类底足较小且器里器外器底釉色都不相同,碗类多砂底,罐类碗类圈足里外斜削有乳突。
国产青花色发灰,进口苏青色闪紫,色浓处有凹陷和黑褐色锈斑,纹饰率意。
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明代空白期瓷器明正统-景泰青花海水龙纹人物故事罐正统青花釉色白,釉层较薄,釉面有桔皮纹,进口青花色闪紫,浓处发黑并有铁锈斑.圈足较浅,有的是糊米底。
景泰瓷器釉层在明代瓷器里是最厚的,釉色有如湖绿水色,釉面开碎片,青花国产泛黑和偏灰有铁锈斑。
有的纹饰清晰度不高。
天顺青花瓷器釉层薄,釉色较白。
釉色有乳白和粉白2种,青花用国产和进口2种料,有些器物和成化很接近。
青花瓷发展史
青花瓷发展史内容概要: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与其他发明创造相同,古代中国陶瓷的发展同样影响着全世界。
本文通过归纳研究的方式对青花瓷的发展历史作出探讨,总结了青花瓷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与发展经历。
关键词:青花瓷发展史经历正文:中国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由于中国的瓷器影响甚广,英文对于中国的命名甚至来源于瓷器,从瓷器的英文为“china”,而中国的英文为“China”就可以看出端倪。
随着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青花瓷随之出现。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这一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成书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的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他记载了作者从1330年至1339年间数度到南洋诸国所见到的情况,其中在有关当时中国对外交易记述中就有多处列有“青白花碗”、“青白花器”、“青白花瓷器”等名称。
但是汪大渊《岛夷志略》中的“青花瓷”到底是指“带有刻花或印花花纹的青白瓷”还是指所谓的青花瓷,至今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认识。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它就是指青花瓷,但是至少我们也否定不了它是青花瓷的可能,因为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已经产生,并且已经外销到东南亚、西亚等诸多国家去了。
唐朝是青花瓷的萌芽期。
截止至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河南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
经专家考证,青花瓷与唐三彩一脉相传,是由唐三彩中的蓝彩发展而来的。
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文物所联合组队,开始对黄冶唐三彩窑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表”、“前后赤壁赋”、“兰亭序”、“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诗赋”等。
诗文后往往用釉里红图章。
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
瓶罐画有战斗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俗称“刀马人”)戏曲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等。
清代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
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层次多。
康熙时始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
6.款识:前期楷书,后期用篆书。
“大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
还有永乐宣德、嘉靖的伪托款。
明代书法刚劲有力,清代仿制的采用馆阁体,较为软弱。
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
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
私家款有:玉石宝珍、杏林春宴、若深珍藏、北庆堂制、益友堂制、奇石宝鼎之珍等。
干支年号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
一般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发灰。
芝麻酱口、康熙都有。
康熙时有不少伪托款,而且较好。
总的特点是用笔无力、工整,是馆阁体。
图记款有杂宝、爵、螺、角、秋叶、方胜、团鹤、团凤等,还有画笔、银锭、如意的,含意为“必定如意”。
图记款,明代有,但较少。
康熙还有仿成化天字罐,写天字款的。
有一种底心仅有双圈的。
康熙早期本款极少。
三.雍正时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
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口薄,微撇、身矮。
还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精工细琢,讲究修胎,不见接口。
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
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细致洁白,瓷化程度好,胎体厚薄匀称,釉汁滋润。
4.青花:继承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分仿明代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口料,而是用人工点染,使之晕散。
民窑器发青带灰,足根圆,图案呆板。
雍正时,唐英督造的青花釉里红,颜色掌握自如,色泽鲜艳,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后期开始,偏重于图案化,刻板,雍正时继续。
纹饰有仿明代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
这才是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大家一定要区分景德镇瓷和外地瓷
这才是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大家一定要区分景德镇瓷和外地瓷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官方生产陶瓷的历史也有一千多年了。
景德镇生产的陶瓷主要有四大类型: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除了这四大类型的瓷器还有一些其他小分类,如新彩、古彩、斗彩、珐琅彩等。
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一,先说说青花青花瓷是景德镇特有的一种瓷器釉下彩绘装饰形式。
青花料的种类很多,按朝代可分为: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和现代青花,同一个朝代的青花料不同年份也有一些小的变化,这个需要专业人士才能分辨出来,不同朝代的青花的效果都有各自的特色,没有好坏之分,当然朝代越早越值钱这是肯定的。
1,元青花特点:元青花一改以往含蓄内敛的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2,明青花特点:洪武时期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时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
3,清青花特点: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4,现代青花特点:现代青花种类很多,不拘一格。
不同朝代的青花分类二,粉彩瓷特点: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
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八年级美术下册10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青花瓷器的纹饰素材人美版2
青花瓷器的纹饰一、元青花纹饰——主题纹饰缠枝牡丹纹、松竹梅纹、荷莲纹、缠枝菊纹、葡萄纹、西瓜纹、鸡冠花纹、水草纹、蕉石纹、龙纹、凤纹、鱼纹、孔雀纹、鸳鸯纹、麒麟纹、人物纹。
元青花纹饰——辅助纹饰〔主要是用在器物的边饰与口沿部位,以及瓶、罐的肩部与足部,或用作不同纹饰之间的隔墙。
〕波浪纹、莲瓣纹、回纹、卷草纹、钱纹、菱形纹、蕉叶纹、如意云头纹。
二、明青花纹饰1、洪武时期〔1368—1398年〕缠枝莲纹、缠枝菊纹、折枝牡丹纹、松竹梅纹、蕉叶纹、回纹、莲瓣纹、朵云纹、山石纹、波浪纹、卷草纹等〔注:在明洪武期间,元青花瓷器上的动物纹、人物纹已大为减少,几乎不见;用法上不像元代瓷器的纹饰那样严格,一种纹饰既能做主题纹饰,同时也用它来坐辅助纹饰;明洪武青花纹饰较元青花纹饰的层次减少,疏松简练,线条粗矿。
〕2、永乐时期〔1403—1424年〕莲瓣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菊纹、缠枝灵芝纹、宝象花纹、莲托八宝纹、松竹梅纹、花鸟纹、波浪纹、莲池纹、把莲纹、回纹、卷草纹、蕉叶纹、西瓜纹、葡萄纹、忍冬草纹、龙纹、凤纹等。
3、宣德时期〔1426—1435年〕云龙纹、海水龙纹、穿花龙纹、莲池龙纹、云凤纹、穿花凤纹、团风纹、缠枝莲花、缠枝菊纹、宝象花纹、缠枝牡丹纹、松竹梅纹、葡萄纹、荔枝纹、石榴纹、竹石芭蕉纹、回纹、梵纹、十字杵纹、人物纹等。
4、正统时期〔1436—1449年〕龙纹、狮纹、瑞兽纹、麒麟纹、鱼藻纹、犀牛望月纹、孔雀牡丹纹、松竹梅纹、鸡冠花纹、荷花纹、菊花纹、西藩莲纹、卷草纹、莲瓣纹、折枝花卉纹、蕉叶纹、连钱纹、方胜纹、螺纹、法轮纹、海水纹、云纹、锦纹、回纹、八宝纹、山石纹等。
5、景泰时期〔1450—1456年)缠枝牡丹纹、缠枝菊纹、卷草纹、人物纹、狮子滚球纹、金刚杵纹、“福〞字纹、灵芝纹等。
6、天顺时期〔1457—1464年〕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缠枝菊纹、折枝牡丹纹、折枝莲纹、折枝菊纹、松竹梅纹、菊石纹、秋瓜纹、海水瑞兽纹、双狮滚球纹、花鸟纹、莲池水鸟纹、月华纹、波斯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 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 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之际, 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 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 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 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 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在元代社会, 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 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 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 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而元时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菲律宾。根据考 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除了外 销,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 座器等。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 此外,还有鼎、水盂、香炉、观音等,其中以高足杯、玉壶春瓶、罐、梅瓶和大盘五种造型 为最多。 总之元青花瓷器造型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不论何种器型均形态优美, 古朴端庄。元青花由于其存世量稀少(举世亦不过500件之多),历来被奉为不可多得的稀世珍 品,成为瓷中之龙凤。
高44.1厘米 口径5.1厘米 江苏省江宁县沐英墓出土,南京 市博物馆藏 此瓶为我国青花瓷中的上品, 虽出自景德镇民窑,但其形态秀 丽。瓶体肩部饰杂宝、缠枝莲一 周,中部绘人物、松、竹、草、 石等,下部饰变形莲瓣纹。瓶中 所绘人物神情生动,景物布局适 度,富有动感。体现了当时工匠 的绘画水平。
[元] 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扁方瓶
高23.6厘米 静乐轩藏 瓶喇叭口,细长颈,垂腹, 圈足略外撤。器身作八棱形。 腹部依瓶体分布八个梯形开光, 开光内分绘各种题材的折枝花 叶纹。主体纹饰之外,以蕉叶、 仰覆莲瓣、卷草等作为辅助纹 饰。八棱造型是元代景德镇青 花瓷器的特殊风格,有玉壶春 瓶、梅瓶、葫芦瓶、罐、执壶 等各种器型。
[元] 景德镇窑青花西厢故事图瓶
高27.5厘米
口径20.4厘
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罐即为典型的元代 青花瓷器。器型直颈,圆 腹,浅圈足,颈部绘海水 波涛纹,肩部为缠枝莲, 腹部主题纹样绘缠枝牡丹, 陉部作变形莲瓣纹,图案 繁密,但繁而不乱。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 景德镇窑青花芭蕉瓜竹花果纹菱口大盘 口径42.5厘米 足径25厘米 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高7.8厘米 十六瓣菱花式扳沿口,弧壁,矮圈足,足底露胎,呈米黄色。内外绘青花图案,盘心 正中绘竹至巴蕉及瓜果莲花纹,内壁为留白凸印花果纹,口沿绘波涛间饰梅花花朵纹一周。 外壁绘变形莲瓣纹一周,釉色白中闪青,青花色调青蓝,局部有黑斑。
[元]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叶纹八棱玉壶春瓶
口径7.5厘米 底径6 厘米 1980年11月高安市出土,高安市 博物馆藏 喇叭口,折肩,圆球腹,腹 部出四戟,腹下部呈圆锥形。口 沿内饰卷车纹:器外自颈至下腹 部饰蕉叶纹、西蕃莲、变体莲纹 及如意状卷叶图案,胎白质坚, 白釉闪青,肥厚莹润,青花色泽 青翠浓艳,造型古朴,构图严谨, 是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中的上 乘之作。
高35.6厘米 口径5.5厘米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院藏 外撇小口,短颈,长圆腹, 矮圈足。器外釉下绘青花,自肩 往下依次为几何形花瓣纹、缠枝 花纹、人物故事图,菱格纹、仰 覆莲瓣纹。人物故事图为元曲故 事《西厢记》中崔老夫人拷问红 娘一节,此即有名的“拷红”片 段。人物刻画深刻,笔绘精细, 青花呈色鲜艳,是十分难得的元 青花精品。
底径9.8厘米 口径 9.7厘米 1964年保定永华南路出土,河北 省博物馆藏 胎薄而致密,釉面细腻润泽。 瓶呈八棱形,撇口,细长颈,鼓 腹,圈足微外撇。身绘青花纹饰 九层。颈绘蕉叶纹、回纹和莲瓣 纹,腹部主体纹饰为双狮戏球图, 狮回首翘足,嬉戏争斗。狮身系 彩绸缨络,空白处间以杂宝。下 腹、陉、足部绘线纹、莲瓣纹、 回纹及卷草纹。青花色泽浓艳, 纹饰生动,造型别致。
名作欣赏
[元 ]
景德镇窑青花双兽耳大罐
这件珍贵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罐, 又称“僧帽盖钮青花罐”。高 47.5厘米,口径16.6厘米。造型 浑圆俊秀,纹饰绚丽多姿。侈口直 颈,斜肩鼓腹,肩腹交界处置对称 双兽耳,下为矮圈足。通体绘有花 纹六层。盖子绘莲瓣和金钱纹各一 周,颈绘海浪纹,肩部饰连续的仰 莲瓣纹,瓣纹中填绘杂宝。肩腹交 界处绘二方连续花卉缠枝纹,腹部 主题纹样为缠枝牡丹,以六朵盛开 的牡丹大花为中心,枝叶缠绕其间, 婉转多姿。下腹绘卷草和仰状莲瓣 纹。通体纹饰富丽繁密,层次分明。 青花色泽浓艳,釉面肥厚莹润。 青花是一种传统的釉下彩瓷器, 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 此件青花大罐于1973年在安徽蚌埠 市东郊曹山明初大将汤和墓出土, 是景德镇窑元青花瓷中一件难得景德镇窑青花狮球纹八棱玉壶春瓶
高36.8厘米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院藏 唇口,短颈,圆肩,扁方体。 肩两侧各有两条向上爬行状青花 螭龙,组成双系,通体绘青花, 颈部绘卷草纹,两面上部绘如意 状云肩纹,内绘花卉凤纹,下部 绘海水三爪云龙;两侧绘如意纹 和花卉纹,造型别致,同类形制 传世极少,制作精美,堪称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