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权的落实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浅谈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
辨、少操 作 ”。 “ 讲”决 非不 讲 ,而 是 老师 更多地 起到 组织 、 精
启 发 、指 导的 作用 ,腾 出更 多的时 间与 空 让学 生有 自己的思 考 余 地。 “ 少操 作 ”就 是要 给学 生探 究的 时空 ,避 免 教师在 探究 阶
几 个 学 习较 好 的学 生配 合下 );而 落实 下来 , “ 竽充 数 ”甚 多 , 滥
来 进行 , 入 境后 的提 出『题 、探 究过 程 、课堂 训练 等 多由学 生 而 u 】
来 操作 ,教 师 参与 。这些 环节 是教 学的 重点 ,要 求 老师做 到 “ 精
到 知 识的 形成 过程 中 ,达到 全体 学生 共同提 高 的 目的 。以往数 学
课 堂 ,存 在着 这样 的现 象 :从表 面看 ,师 生活 动热热 闹 闹 ( 只在
方形 的面 积 》公式 的推 导 ,老师在谍 前 让学 生 每人 准备 了 6 边 个 长1 厘米 的正 方形纸 片 。在 提 出问题 后就 组织 同桌 同学 动手操 作 ,
基 本 掌握 的知 识要 进行 个 别指导 ,要 求人 人过 关 ,要让 每个 学生 都享 有学 习的 机会 ,在 原来 基础 上有 所提 高 。同 时 ,为 了满足 不 同学 生 的学 习需要 ,教师 要注 意各 个教学 环 节都 要有 一定 的弹性 。
比如 可 以让那 些程 度低 的 学生提 一些 简单 的问 题 ,组织 小组 讨论 , 不 一定要 同桌 、前 后桌 ,也可 以让学生 自由结 合 。在 练 习设 计 上 ,
学 生在经 历拼 ( 长方 形 )、观 察 ( 长与 宽 )、分析 ( 与宽 )、 长 计算 ( 与宽 的积 )等 ,很 陕得 出长方 形面 积 计算 公式 ,教师 在 长 这个 过程 中仅仅 参 与 、点 拨 ,把时 问与 空 『完 全交给 学生 。 日 J
开放课堂——放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自主权
“ 画” 上“ 方格 ” , 避 免给 学生 上 “ 紧箍 咒 ” , 而是 让学 生拥 有 一 颗创 造 的“ 心” 。 此外 , 用 一颗 真诚 的 “ 孩 子心 ” 来 看待 学生 的 出格 行为 , 用适 当的 方法 引导学 生 走上 正确 的学 习道路 , 这 样才 能培 养合 格 的创 新人 才 。
片) 说) ・ ’
动手 实践 的权 力 , 自主选择 适合 自己的学 习方 法 、 选择 合作 伙伴 , 特别 是 敢 于在 课 堂上 发 言 , 这 样 的课 堂 才生 动 有趣 , 富有 生 气 。本 文结 合 自身教 学 设计 , 从“ 开放 课 堂 ” 角 度谈 谈如 何放 还学 生课 堂学 习 的 自主 权 。
洽的 课 堂教 学 氛 围里 , 才能 出 现 匪夷 所思 的创新 火 花 和 出 人意 料 的奇思 妙想 。
生 : 红 花最 多, 紫花 最 少。
生 : 我发现黄花 比红花少 l 朵, 蓝花比黄花 少 1 朵, 紫
花 比蓝花 少 1朵。
生 : 我 知道 大象一 共收 到 了 l 4朵花 。 生 : 我 知道 红花 和 黄 花一 共 9朵 , 紫 花 和蓝 花 一 共 5
数学 ・ 课改纵横
开放课 堂—— 放还学生数学课堂学 习 自主权
江 苏苏 州市 苏苑 实验 小 学( 2 1 5 1 2 8 ) 朱 菊芳
学 生 在学 习过程 中 应该充 分 享有 自主 探索 、 合 作交 流 、
生: 第二天又发 出 本。( 就在全班同学等着老师出新 题 目的时候 ,一个学生在下面补充说 ,课堂上顿时笑声一
生1 : 2 3 0 + 6 9 + 3 ;; 生 3 : 2 3 3 + 6 0 + 9 ;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认为枯燥乏味但又不可或缺的学科。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我们相信,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求解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学科,而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来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实践探究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数学(心得)之中学数学课堂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数学论文之中学数学课堂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童继稀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数学课堂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并从改变观念、给予发言权、相信学生能力,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来闸述如何使学生主动权得到充分发挥。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意识。
要达到这目标,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掌握了学习主动权的学生,往住是学有成就的。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因而掌握知识较全面和系统,并能自觉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该在系统的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仅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会让学生形成依赖接受知识的不利心理,也会磨灭他们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现在学生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尊重,教师以批评、训斥、惩罚为常用的手段,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权得不到保证,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
而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教育目的、教学管理到教材教法都千篇一律,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千人一面,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核心是给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权。
学生的主动权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权利,自主观察的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权利、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数学知识的权利、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思考数学问题的权利、自主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广泛地参与数学活动的权利。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定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
二、 主动贯穿学生掌握细识的过程
一
维不活跃、 不宽阔。 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 一 师营造课 堂氛围 , 激发学生因惑质疑 , 激发学 一
个新知识学 习之后 , 教师应该选择一些 : 生产生悬念 , 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 , 进入 进入 : 教学 , 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 习与学生、 学 教材
教学 目标 的动力 与手段 ,教师创设 和谐 的教 小结工作 , 这在学 生 自 主性 中 为重要 。教师 : 中的 四个步骤( 尤 表 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
计划一 回顾 ) 来进行 。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 学气氛和生动活泼 的学习情景 ,对培养学 生 不要因为不放心而代劳, 更不能仅仅走过场。・
基础题加以落实, 巩固成果。其中包括:
: 发现者的“ 愤悱” 状态 , 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 : 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
1 . 内让学生对 自己的发现有所应用而 : , 课堂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征服问题 的欲望 。教 : 味 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
“ 亲其师, 信其道” 热爱学生, 。 了解学生, 在教 一 小结形式可多样 。 框图结构 , 列表结构 , 因人而 : 力和学 习数学的兴趣 , 利于培养他们的 自主 有
学 活动 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 的机会 ,在学 : , 自由选择 , 异 甚至可以写一些体会。 教师在学 : 与意识。 参 生学 习困难 时给 予帮助 , 在成功时给予赞扬 ,: 生的小结中, 亦可加强对学生指导修改, 学生 : 正确对待学 生中的个体差异 ,让不 同层次的 : 的思维要 比我们想象 中成熟 。
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 能够满足不 同 学 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的学生没有 引起 升 华 学生发展的需求 。它是顺应 时代发展 的产物 , 充分的重视 , 忽视概念 , 偏重多做题 , 这是一种 活化课堂教学 , 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课堂上
以问题为导向——自主学习的具体措施和课堂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自主学习的具体措施和课堂模式发布时间:2022-05-13T01:15:04.98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3期作者:幸群英[导读] 目前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多都比较被动,基本处于不太主动思考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幸群英重庆市万州区福建小学 404000摘要:目前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多都比较被动,基本处于不太主动思考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然而探究数学奥秘的重点就在于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技术。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不同的问题走出课堂,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让问题意识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形成一个课堂模式来指引我们的教学,以达到“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探究学习,具体措施,模式问题是思考的结果,是深入思考的开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步伐的加快,数学课堂教学也日益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化,继而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有了更供新的要求。
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如何培养是教学规划制定的关键。
探究数学奥秘的重点在于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小学生所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能够使其在数学课堂或者日常生活中始终对数学保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更为积极的思维状态。
一、课前学习单——学生课堂问题之质疑课前学习单就是基于所学的内容,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提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前自学完成的一个学习任务。
学生先学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让学生随意去学,而是在传统预习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更有效的自我建构过程,对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学习例题的心得体会和方法,自学时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地记录下来。
比如:对知识点的不理解,不能运用知识解决的问题等等,从而使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觉得数学复杂晦涩。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1. 提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挑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们应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通过引入趣味数学游戏、数学趣题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 创设真实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数学模型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4.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们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例如,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引入数学应用软件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数学。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 着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6.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和发现。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以下是一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 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使用数学概念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提出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证明题目,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推理出结论,并用严密的逻辑进行证明。
1.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逐步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帮助他们抓住重点。
2.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多个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不同的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并鼓励他们尝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表达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并和同学交流。
2. 鼓励学生使用正确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用图表、文字等方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描述自己的思路,并提问同学,进一步拓展沟通范围。
1.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数学的美丽和奥秘。
2.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初中数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1. 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下降。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进行数学教学的改革,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
2.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讲、作业练习等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使得学生无法真正领会数学的乐趣和美妙之处。
3.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活动主体,教师则成为引导和监督学生学习的角色。
以下是关于初中数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3.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并自主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和探索问题,来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
3.3 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探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1.教学模式略显僵化、死板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僵化、死板。
教师教学理念新,但教学方法陈旧,自己备好课后,还延续以前的教学模式一言堂。
讲完之后,开始让学生做习题,最后在快下课的时候布置一下课后作业,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
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与僵化,毫无创新可言。
2.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没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部分知识听不懂,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又是教学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所上课程的兴趣不够浓厚。
既然学生连课都不想听,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听懂和听好呢?所以如何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向。
教师不仅要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更主要的还是要他们听懂教学内容,真正学好数学。
二、具体改善措施1.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在备课上多备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只有彻底改变原来那种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彻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改往日一言堂的做派,真正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与空间。
根本做法就是增加学生探究与发言的时间,一节课要至少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自主权。
真正转变教学模式。
2.引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针对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调整上课的方式,有意识的调节课堂气氛。
引用借鉴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生气。
增强课堂趣味性。
使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虽说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着想,真正想办法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分工不合理等。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心主要放在自主学习上,很多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对小组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相互独立的现象。
2.分工不合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分工不合理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任务繁重,有的学生任务轻松。
这样就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成绩差异大的情况,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学生交流能力差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但是很多学生的交流能力较差,不擅长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内容讨论和相互学习。
二、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游戏、讨论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次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合作学习态度。
老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地进行分工。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合理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避免出现分工不合理的情况。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老师可以进行一些启发式的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帮助学生逐渐拓展自己的交流能力。
4. 提供具体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老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集体辅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杨晓宏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思维课程内容的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效教学,不是死记硬背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基于一系列学习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课程的理解。
而且,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规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1 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实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思维课堂教学,特别是教学课堂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深入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了解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长时间的观察下,可以看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计划。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合作、探究的意义,学会设定目标。
学生有自己的总体目标,他们会设定自己的目标,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肯定会比被动学习好很多。
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部分来自于自己。
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完成集体合作学习探究的总体目标。
通常情况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合作精神的发展。
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坏了,很少有小学生能有团队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实施此类方法时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聚观念。
或许在这种方法的实施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会得到锻炼。
自主合作探究是指教师指派学习组成员到每个学习组进行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符合关键素养塑造的意识。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精神,可以塑造小学生团结的精神本质。
培养学生到位的自主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研究_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到位的自主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研究一、案例背景:执教班级是五(3)班和五(5)班,这两个班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知识面较广。
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25-26页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前,学生只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而平行四边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个直观模型,有关平行四边形特征等知识一无所知。
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对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以利于这次探索活动有效地开展。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我崇尚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教材简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另外,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会起到积极的迁移作用。
三、教学诠释与研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教学不止一次。
以前教的是人教版教材,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借助剪、拼的方法。
利用形变积不变的道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时,我让学生动手剪、拼,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了长方形之后,我就开始下面的启发式提问:①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③转化前后两图形之间什么没有变?启发学生讨论,回答。
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一般都能得出正确结论,课堂教学进程是一帆风顺的,“效果”是好的。
现在再来审视一下以前的这一节课堂教学,我发现在这种看似良好的效果背后,却潜伏着大的危机:在这样的课堂中,问题由老师提出,思维的路线由老师操纵,学生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成分?这样的课堂教学貌似“启发式”,实则是由教学操纵的“包办婚姻”,学生是没有“自主权”的。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者:陆莹婷来源:《家长·下》2023年第10期“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高课堂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政策要求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新课题。
随着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求增加和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增强,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策略,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标。
一、“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一)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减负是“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然而,减轻负担并非完全不布置作业任务。
若学生仅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个人能力的需求。
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主动参与课上学习和课后学习,让学习回归到学习本身。
当前,数学教育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实施学习活动,并根据教师反馈来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数学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仅仅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已经远远不够。
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需求之一。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实验活动设计与实施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实验活动设计与实施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数学实验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结合人教版数学教材,探讨数学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实验活动设计1. 确定实验目标:在设计数学实验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标。
实验目标可以包括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巩固基本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等方面。
2. 活动内容选取:数学实验活动可以涵盖多个数学概念和知识点,但在设计时应注意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内容。
可以从几何、代数、统计等多个数学领域选取合适的实验活动内容。
3. 设计实验步骤:在设计实验活动时,需要根据实验内容确定活动的步骤和流程。
步骤应当清晰明了,以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活动。
4. 准备实验材料:数学实验活动通常需要一些实验材料来辅助操作和观察。
在设计实验活动时,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5. 设计实验记录表:为了方便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可以设计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应包括实验的目的、步骤、观察结果等内容,便于学生进行实验的记录和总结。
二、实验活动的实施1. 提前解释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活动之前,教师应当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进行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中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相互协作和学习。
3. 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操作。
教师可以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提示,但不要过度干预学生的思维和行动。
4. 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实验活动完成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学生可以互相展示实验结果,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受。
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
5. 总结与归纳:在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一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自在的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树立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意识;其次,是意识到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而且可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来达到学习的目标,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力量;意识到要对自己的一切学习行为、效果负责。
再次,是能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支配、控制和调节,即具有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能力;最后,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走下“讲台”,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他们一片自主发展的天空,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选择、自主创造,经受生活的锻炼,产生积极的体验,在成败得失中砥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三单元教学反思(分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一、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我在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到位:1.课前准备充分。
我准备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杯子、量筒、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
2.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性。
在让学生初步1升水究竟有多少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探究和感知1升究竟有多少。
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不管是在教师演示还是学生操作中,都让学生先估计再操作,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
二、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这一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教师积极的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与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一升的概念,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整节课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来理解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情绪高涨。
从学生的情绪可以为以看出,学生很喜欢这节课。
因为本节课真正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参与和探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一、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来发现新问题,认识新知识。
二、几年前也教过四年级,今年又教四年级,感觉三角形的高始终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让学生动手画高,最难的是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理解总是不到位,错误率比较高,主要表现在;(1)没有经过顶点就画高;(2)根本就不垂直;(3)画完没有作垂直记号的。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发布时间:2021-04-12T15:27:47.3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期作者:张文聪[导读] 自主学习技能的发展是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挑战之一张文聪广东省化州市合江中学 525100摘要:自主学习技能的发展是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挑战之一,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过渡的重要标志。
在对高中学生自学数学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之后,本文提出了有关如何发展高中数学自学技能的关键思想。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教育的基本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并强调课程计划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并与学生的体验联系起来,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整合学习和课程,展示知识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并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体验的机会。
上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表达了一个新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自身吸收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一)自主学习是时间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水平特别高,知识库很重要,但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能力更重要。
有人曾经估计,今天,人们只有2%的学校知识可以在退休之前使用,这意味着98%的技能需要从社会阶层获得。
为了适应社会变化,每个未来的公民都必须学习,有机会独立学习并不断更新其知识和技能。
(二)自主学习是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教育和终身学习系统的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基础教育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适当的改变,因为这是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不应被视为传播知识的主要任务,而应被视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导学生学习知识,尤其是自主学习,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主要目标。
自主学习是适应学校教育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明显问题,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权的落实摘要:在当前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交给学生学习自主权,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更能充分体现,教学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权
《新课标》要求: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地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拓宽解决途径,张扬个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局限于书本讲解,而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规律中进行自己的探求活动,要求学生放开头脑和手脚,主动探索、发现并总结数学知识,不受定势的影响,展开想像的翅膀,对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多角度、多方法、多渠道地去思考、讨论解决难题,归纳结论并进行交流。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鲜明个体,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要遵循这一规律,集百家之长,充分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一节中,由于在上一节课里已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知道用定义识别相似三角
形比较麻烦。
有没有更为简单一点的识别方法呢?设置悬念、引入课题,教师设问:你是否能够通过动手探索得出识别相似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呢?首先让学生去猜想,教师不直接指出可行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
可以对一些小组进行提示:比如少一些角对应相等或少一些边对应成比例等等,让他们尽可能地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哪些成立呢?简要说明理由。
在我亲身的教学过程中,将一班学生分了六个小组,有的小组利用剪刀或小刀工具得到各种情形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得到不同的想法,有四个小组在课堂内根据定义验证了三种不同的识别方法,有的小组还得出比课本上本节知识更深的一种特殊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一个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直角三角形相似。
通过小组的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收获很大:知识掌握将很牢固。
其余二个小组没有完成,鼓励这些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看他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师在本节课不忙于下结论。
通过这样自己主动探索得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一般方法: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一个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直角三角形相似。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而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欲望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自我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素材,创设各种思维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于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联系或者差异,这种联系或差异经过适当的引导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八年级数学中的《三角形》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否再画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
画好后请你剪下来验证一下。
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热烈的讨论,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情况:有的学生用的是先确定一角再确定两边的画法;有一个学生是利用尺规根据三边关系画的(这正是后面所要学的一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有的学生是利用了垂直、平行、对顶角来省去作图中使用量角器的麻烦,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利用自己对数学图形的感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剪一剪、试一试从直观上验证了自己的画法。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不仅有效地全面复习了前面“相似的识别”,还使学生发现将“其中两边”作为条件时出现了新问题,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在此可分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由学生通过自主创造得到的知识,比被动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
三、设计探究层次,展开创新翅膀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掌握提问的一些基本技巧。
不要为了问题而提问,或者随心所欲的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要用“有教育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促进其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数学规律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既注意问题的结果,更重视探索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显著特征是学生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放性。
因此,在实施数学探索性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比如:在对八年级数学中的《三角形》和《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进行探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请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讲解角平分线和中线,折纸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3、请学生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并做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
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培养综合能力,凸显素质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教师的职责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技能,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认识规律外,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培养
学生学数学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条款规则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
在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于是,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教学的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走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及时捕捉教学动态,灵活利用课堂资源,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开放,随机应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自己感悟数学的内涵及意义,力求在帮助学生获取鲜明的认知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和谐健康发展。
让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随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综合能力。
通过在中学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师“满堂灌教学”的压力,将素质教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凸显出来,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迈向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