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考点26种群和群落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构建知识网络 补遗教材易漏学案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构建知识网络 补遗教材易漏学案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直击考纲] 1.种群的特征(A)。

2.种群的数量变动(B)。

3.群落的结构特征(A)。

4.群落的演替(A)。

5.生态系统的结构(B)。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9.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1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

构建知识网络补遗教材易漏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为逐个计数(适合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估算法的方法。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适合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

因为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地上部分往往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3.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5.种群不具备个体所具有的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另外种群也出现了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因此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6.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由此可看出,在数学模型构建过程中也常用假说—演绎法。

7.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 人教版【课前复习】关于种群的概念,我们已经在第七章有所了解,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且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因此,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而本章的学习应是在此基础上再从生态学角度来理解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等知识。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 .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 .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 .一棵树上的寄生物D .一座山峰上的树解析:种群强调的是“同种”生物的总和;而群落指的是各种生物的总和。

A 答案中的“昆虫”,肯定不是一个种,仅昆虫就有成百上千种,因此A 是错误的。

C 答案中的“寄生物”,也不是一个种群,寄生物是指生活在这棵树表面和内部的各寄生生物,它们也不可能是一个种,因此C 答案也是错误的。

D 答案明显错误。

B 答案中“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属于一个种群,因为田地一般不会很大,无论有多少狗尾草,都是指同一种植物。

答案:B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种群研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特征有:a .种群密度;获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取样调查法⎩⎨⎧法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意义:c .______________;意义:d .______________3.如图8—2—1,怎样理解各项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内在关系?图8—2—14.种群增长的曲线包括: ______________型曲线和______________型曲线。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是什么?6.群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群落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群落形成后就不再发生变化吗?【学习目标】1.识记种群的特征。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复习 种群和群落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复习  种群和群落
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迁入该池塘一段时间内,该种鱼的数量呈“S”型增长 B.t2时刻对该种鱼进行捕捞能一次性获得最大产量 C.t2~t3时间段,该种鱼的种群数量仍然呈上升的趋势
D.若向该池塘投入适当饵料,则该种鱼的K值会增大
总结:K值与K/2值的应用
(二轮大书P81)基础自测2 (2021·宁夏银川模拟)图甲表示某生 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 乙表示该生物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头叶)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
关系的功能
1.某人工淡水鱼塘养殖了大量的某种鱼,成鱼底栖,捕 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的物 种丰富度 B.该人工淡水鱼塘中幼鱼与浮游动物间可能存在捕食和 竞争关系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 平结构 D.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 直结构
A.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C. 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D. 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9讲 种群与群落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9讲  种群与群落

第9讲种群与群落[考试要求] 1.种群的概念、特征(a/a)。

2.标志重捕法(a/a)。

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

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b)。

5.环境容纳量(a/a)。

6.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a)。

7.群落的概念、结构、类型(a/a)。

8.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a)。

9.顶极群落的概念(/a)。

10.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1.(2018·浙江11月选考)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

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解析弃耕农田中留有大量有机质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种子等,因此属于次生演替,A、D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将发生改变,B错误;该农田演替为森林群落是由于人为弃耕而引发,C正确。

答案 B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解析在指数增长过程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但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由于存在阻力,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现象,A错误;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B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即可增长,C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D正确。

答案 D3.(2018·浙江4月选考)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正误判断(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提示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不是植物,蚯蚓、秃鹫是动物,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提示缺少非生物环境.2.生态系统功能的正误判断(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 +R(√)(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提示也可来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4)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提示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减少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

(5)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提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生物圈与生态环境的正误判断(1)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2)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提示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被破坏.(4)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5)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提示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微生物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

复习讲义目录-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复习讲义目录-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第一篇专题突破主题一细胞生物学1专题(一)细胞的结构/1专题(二)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4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52.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的关系/8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11专题(三) 细胞代谢的保障/13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42.酶和ATP在代谢中的作用/16专题(四)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19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202.CO2固定方式的比较及光呼吸/233.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29高考热点(一)提高农作物产量/33语言表达(一)细胞代谢中相关现象的原因分析/35主题二遗传与进化40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401.遗传物质的发现/41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3专题(六)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481.辨清遗传规律“实质”与相关“比例”/482.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523.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55高考热点(二)遗传前沿科技/59专题(七)变异与进化/621.变异及其育种应用/632.生物的进化/67语言表达(二)变异类型的确定/70主题三稳态与调节73专题(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31.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742.神经调节/773.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794.免疫调节/82高考热点(三)免疫与健康/85语言表达(三)个体稳态中相关过程变化机理分析/87 专题(九) 植物的激素调节/901.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902.其他植物激素及作用/92主题四生态学96专题(十)种群和群落/961.种群的特征及种群的数量变化/972.群落的结构及演替/99专题(十一)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02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3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105高考热点(四)生态文明建设/108语言表达(四)群体稳态中相关概念、措施及意义分析/110主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112专题(十二)发酵工程/1121.传统发酵技术/1132.微生物培养/114专题(十三)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1161.细胞工程/1172.胚胎工程/1213.基因工程/122高考热点(五)PCR的应用/127语言表达(五)生物工程中相关原理、过程分析/130主题六实验与探究132专题(十四)实验与探究/1321.教材基础实验/1332.生物科学史及生物科学发展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与技术/1383.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141第二篇考前必备第一部分核心知识回顾145一、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物质运输/145二、细胞代谢/148三、细胞的生命历程/151四、基因的传递规律/153五、遗传的分子基础/156六、变异、育种和进化/158七、个体稳态与调节/161八、群体稳态与调节/167九、生物技术与工程/171第二部分长难句规范表达176考前特训(另成册)专项一解题模型练242(一)概念原理类/242(二)坐标图解类/244(三)表格分析类/248(四)图示图解类/251(五)情景信息类/254(六)数据计算类/258(七)实验设计类/260专项二选择题提速练265(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基本结构/265(二)细胞代谢/266(三)细胞的生命历程/269(四)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270(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与进化/272(六)个体稳态与调节/274(七)生物与环境/276(八)生物技术与工程/278(九)教材显性和隐性实验/280专项三简答题规范练283(一)细胞代谢/283(二)遗传变异/285(三)个体稳态/288(四)群体稳态/290(五)生物技术与工程/292二轮专题强化练+考前特训(另成册191~294),答案精析(另成册295~364)。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构造和演替1.辨析种间关系图 1~图 4 中,a与b的种间关系图 1:互利共生;图 2 寄生,此中b是寄主。

图 3:竞争;图 4 捕食,此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2.群落的两种构造项目垂直构造水平构造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散布决定植物:阳光环境要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别及要素动物:栖息空间和食品光照强度不一样;生物要素:生物自己生长特色不一样,条件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意义有益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足利用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从起点上:①原来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完全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是初生演替;②某地不过失掉了原有植被,此处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迟缓的是初生演替;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1.生态交织区又称群落交织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 或群落之间 ) 的过分地区。

生态交织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向称为“边沿效应”,请解说边沿效应形成的原由。

提示:生态交织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一样生态种类的植物定居,进而为更多的动物供给食品条件和栖息空间。

2.人类活动必定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吗?请说明原由。

提示:不必定,人类活动可能在必定方向上加快演替的进度,而不必定改变演替的方向。

考察生物的种间关系(2019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某生态系统中,昆虫甲经常陪伴植物乙出现,且甲的数目总是跟着乙的数目变化而变化;在主要以甲为食的昆虫丙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昆虫甲的数目出现显然降落,植物乙的数目小幅度增添,叶片完好程度明显提高。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甲的数目与乙叶片完好程度之间体现正有关C.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为乙>甲>丙D.乙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目D[ 由题意可知,昆虫甲和植物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丙之间为捕食关系,题干信息不可以表示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 项错误;昆虫甲的数目降落时,植物乙叶片的完好程度提高,两者体现负有关, B 项错误;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不可以依据捕食关系判断,在某些食品链中,捕食者的数目也可能多于被捕食者的数目,C项错误;昆虫甲的食品乙和昆虫甲的天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目,当乙増多时甲增加,当丙增加时甲减少, D项正确。

江苏省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6.1种群和群落

江苏省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6.1种群和群落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高中新课程 · ·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生物 ·数学 ·必修 ·必修 2 1
考情动态扫描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 3.群落的结构特征 (包括群落的物种组 成、群落中种群之 间的相互关系、群 落空间结构)(Ⅰ) 4.群落的演替(Ⅰ)
(1)对濒危物种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造成该生物的 K 值变小,可 通过 等措施提高其 K 值。 (2)在“S”型曲线中,K/2 时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野生资源的利用要保证 生物种群的数量 ,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自我校对 Z IW
O JI AODUI
①有限
②无限






⑨有
⑩无
核心知识整合
自我校对 Z IW ①出生率 ⑩次生演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JI AODUI
②死亡率 丰富度
③样方法
④标志重捕法 ⑧濒危种群
⑤“J”型增长 ⑨初生演替
⑥有害动物的防治
⑦野生生物资源
竞争、寄生、捕食、互利共生等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第四章 章末归纳整合 第一章 §1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高中新课程 · ·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生物 ·数学 ·必修 ·必修 2 1
考点一
考点二
下图所示是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B.在 t0~t2 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在 t0~t2 时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D.在 t2 时该种群数量达到 K 值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6 种群和群落学案(考试必备)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6 种群和群落学案(考试必备)

考点26 种群和群落1.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间接影响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前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而后者仅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

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

2.辨清种群“增长速率”“增长率”与“λ值”(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N t-N0)/N0(无单位)。

“J”型曲线增长率为恒定值,“S”型曲线增长率“逐渐下降”。

(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 t-N0)/t(有单位,如个/年)。

“J”型曲线增长速率一直上升,也呈“J”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呈“钟型”。

图示如下:(3)对“λ”的理解“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而不是增长率。

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大;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小。

3.K值的正确理解及相关应用(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2)K值和K/2的应用①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存条件(如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从而降低其K值。

另外,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预防或猎杀。

②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善养殖条件(饲料及养殖空间等),以提高其K值;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量应为K/2,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另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注意事项(1)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空间配置,所以“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并非群落的结构特征。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群落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类型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群落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类型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分布
物种组成
结构特点
温带落叶阔叶林
四季分明地区
主要植物在春夏季长叶,秋冬季落叶;动物有獾、棕熊、野猪等
群落的___________分层明显
北方针叶林
北方寒冷地区
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动物有驼鹿、松鼠、松鸡等
群落结构______
垂直结构
简单
续表
2.草原生物群落
(1)热带草原①分布:______________。②生物类群:植物主要以喜____________的草本植物为主,并稀疏散布有___________的乔木等。动物主要是________动物(如长颈鹿),同时生活着一些肉食性动物(如狮子、猎豹)。
A
A. B. C. D.
对点演练2 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多种生物群落类型。下列关于群落的主要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①森林和草原在群落外貌和群落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②荒漠中动物多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③适于攀缘生活的动物迁入草原后,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④生活在寒温带针叶林中的貂熊与其捕食的动物占有完全相同的生态空间 ⑤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适应了森林群落的环境 ⑥湿地生物群落中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分布
我国的东北地区
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半干旱、雨量不均匀地区
夏季短促,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雨量少,极度干旱,昼夜气温变化大
昼夜温差大,季节温差也大,雨量稀少,土质贫瘠
类型
针叶林生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
荒漠生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
草原生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
植物特点
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等裸子植物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考点26种群和群落学案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考点26种群和群落学案

考点 26种群和群落1.辨清种群数目特点之间的关系(1)种群最基本的数目特点是种群密度,其直接影响要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间接影响要素是年纪构成和性别比率,前者是经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尔后者不过是经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2)年纪构成为稳固型的种群,其种群数目不必定保持稳固,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天气、食品等有关。

别的,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目有关。

2.辨清种群“增添速率”“增添率”与“λ 值”(1)增添率= ( 末数-初数 )/ 初数= ( N t-N0 )/ N0( 无单位 ) 。

“ J”型曲线增添率为恒定值,“S”型曲线增添率“渐渐降落”。

(2)增添速率= ( 末数-初数 )/ 单位时间= ( N t-N0)/ t ( 有单位,如个 / 年 ) 。

“ J”型曲线增添速率向来上涨,也呈“ J”型,“ S”型曲线增添速率呈“钟型”。

图示以下:(3) 对“λ”的理解“J”型增添的数学模型N t= N0λt中,λ 代表种群数目是一年前种群数目的倍数,而不是增长率。

当λ >1 时,种群数目增大;当λ =1时,种群数目保持稳固;当λ <1时,种群数目减小。

3.K值的正确理解及有关应用(1)K 值不是千篇一律的: K 值会跟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受到损坏时, K 值会降落;当环境条件改良时, K 值会上涨。

(2)K 值和 K/2的应用①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计条件( 如做好粮食储藏,饲养天敌等) ,进而降低其K 值。

此外,应在其种群数目达到K/2以行进行预防或猎杀。

②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良养殖条件 ( 饲料及养殖空间等) ,以提升其K值;应在种群数目略大于 K/2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目应为K/2,由于此时的种群数目增添最快。

此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可以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纪构成为增添型。

4.群落的构造与演替的注意事项(1)群落的空间构造指的是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一样个体的空间配置,所以“竹林中的竹子齐整一致”并不是群落的构造特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教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教案

第26讲种群和群落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1.种群的概念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①年龄结构: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③年龄金字塔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总个体数N =M ·nm(M =标志个体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3.种群的分布型(加试)(1)概念: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2)类型: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

4.种群的存活曲线(加试)(1)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1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

(3)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

5.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2)环境容纳量(K 值):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6.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加试) (1)种群的数量波动①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②原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环境条件的改变③类型⎩⎪⎨⎪⎧非周期波动:如我国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动周期波动:如北极旅鼠的数量变动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周期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教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教案

生物与环境种群的特点与数目变化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靠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 3.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损坏的是种群的年纪构成。

( ×)提示:性引诱剂诱杀了雄性害虫,损坏的是种群的性别比率。

4.检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不然结果偏低。

( ×)提示:样方法的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

5.某种群数目呈“ S”型增加时,其增加速率渐渐降低。

( ×)提示:在种群的“ 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加速率在K/2前逐渐增大,以后又逐渐降低。

6.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目增加的要素主假如环境容纳量。

( ×)提示:理想条件下为“ J”型增加,无环境容纳量。

7.用标记重捕法检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预计值将偏高。

( √)群落的特点与演替1.“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表现了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 ×)提示:“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表现了生物间存在捕食关系。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拥有分层现象。

( ×)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拥有分层现象。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整同样的生物散布,构成群落的水平构造。

( √)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 √) 5.群落演替中丛林阶段对太阳能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足。

( √) 6.全部的群落都可演替到丛林阶段。

( ×)提示:最后群落演替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环境条件,假如环境较恶劣,如草原地区降水较少,群落就不可以演替到丛林阶段。

7.检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一般使用取样器取样法。

( √)生态系统的构造与功能1.生态系统的构造只包含食品链和食品网。

( ×)提示:生态系统的构造包含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构造,此中营养构造指的是食品链和食品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6 种群和群落
1.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间接影响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前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而后者仅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

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

2.辨清种群“增长速率”“增长率”与“λ值”
(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N t-N0)/N0(无单位)。

“J”型曲线增长率为恒定值,“S”型曲线增长率“逐渐下降”。

(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 t-N0)/t(有单位,如个/年)。

“J”型曲线增长速率一直上升,也呈“J”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呈“钟型”。

图示如下:
(3)对“λ”的理解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而不是增长率。

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大;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小。

3.K值的正确理解及相关应用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2)K值和K/2的应用
①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存条件(如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从而降低其K值。

另外,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预防或猎杀。

②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善养殖条件(饲料及养殖空间等),以提高其K值;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量应为K/2,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另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注意事项
(1)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空间配置,所以“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并非群落的结构特征。

(2)每一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无论草原还是森林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某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势消失并不意味着该物种灭绝。

(4)群落演替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点不同,另外一般初生演替历时漫长,而次生演替历时短,但最终是否能够演替为森林,要看环境条件。

(5)“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题组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8·镇江模拟)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
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
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
答案 B
解析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50只上下波动,可见50只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环境资源的有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项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是因为6~8月该岛出现黄鼠狼,造成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项正确;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项错误;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D项错误。

2.下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为幼年个体
B.b点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
C.c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 .d 点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 B
解析 曲线上各点的个体中均有不同年龄期的个体,只是比例不同而已,A 项错误;b 点时,种群数量为K 2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若将种群数量维持在该水平上,将获得最大的持续产量,B 项正确;c 点时种群数量仍在上升,则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项错误;d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 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D 项错误。

思维延伸 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子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标出如图所示Ⅰ、Ⅱ、Ⅲ、Ⅳ区段)、乙,判断如下叙述:
(1)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2)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子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 )
(3)乙图AB 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 0只,则t 天后种群数量为N 0·0.03t
只( × )
(4)若仅从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蝗虫和鸭的K 值的数据分别为N 3和P 3( × )
(5)图丙表示引入鸭子后处于稳定状态时的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H 为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图甲中的Ⅰ、Ⅱ、Ⅲ、Ⅳ的种群数量变化分别与图丙中a 、b 、c 、d 依次对应( √ ) 题组二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3.研究人员调查了A 、B 、C 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答案 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三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A 错误;根据不同群落的柱状图的高度之和可知,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C正确;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分了三层,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D正确。

4.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群落的演替顺序就是生物进化的顺序
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
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答案ABC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从地衣到苔藓再到草本植物过程存在物种的迁入,所以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等同于生物进化的过程,A错误;b阶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过程,C错误;据图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为a→b→c→d,每一个阶段都为后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D正确。

思维延伸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2)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3)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

则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其中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
直结构都不存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