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看高校如何应对新的毕业生就业形势

合集下载

一般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般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般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训练和实际案例分析。

这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2. 课程设置滞后。

市场营销行业不断发展变化,技术和工具不断更新,但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上,没有及时跟进市场的发展需求。

3. 实习机会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些高校在实习机会提供上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4. 师资力量不足。

市场营销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快速发展的行业,但一些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引入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和实际项目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跟进市场发展需求。

建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定期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引入前沿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技术。

3. 加强实习机会提供。

与企业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并通过实习教师的指导和评估,提高实习教育的质量。

4. 拓展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市场营销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吸引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和科研项目。

针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课程设置、增加实习机会、拓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努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诌议运用市场营销理念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诌议运用市场营销理念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诌议运用市场营销理念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摘要: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归纳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如何利用营销思想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社会各界要切实改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战略取向,并在特定的市场中确立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培养出适合自己的人才;要积极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宣传手段,扩大其就业途径,促进其全面就业。

关键词:市场营销;大学毕业生;就业引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就业是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来解决。

要实现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开发,必须从观念上转变观念,树立营销观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在2010年之前,要把所有的年轻人都纳入到国家的15%。

自那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二、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一)就业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出现了根本变化,毕业生的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加之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计划、农民工进城打工等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二)毕业生素质和就业观念适应不了社会的要求高校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能力普遍较差。

另外,由于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不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不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对高薪的心态也是相当普遍的。

三、运用市场营销理念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加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1.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人才市场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宏观控制,做好每年的招生计划。

大学生就业市场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市场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市场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趋势分析1. 就业形势严峻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同时,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一些传统就业领域出现了就业不景气的现象。

2. 人工智能和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就业市场。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正在取代很多传统的工作岗位,这对许多专业技术性较低的大学生构成了挑战。

3. 创业和就业结合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作为就业出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机会,许多新兴产业也需要年轻人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因此,创业和就业结合趋势日益明显。

二、应对策略1. 增强综合能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通过提升综合能力,可以增加自身竞争力。

2.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不断涌现。

大学生应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自己的技能,扩宽就业渠道。

比如,可学习编程和数据分析等技术,以适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3. 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应积极开拓其他就业渠道。

可以参加专业的招聘会、校园招聘、社会实习和社团活动等,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关注就业信息平台和社交媒体,积极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和兼职机会。

4. 多实习和社会实践经验大学期间,可以通过多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验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工作需求,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5.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和创业已成为就业的热点和趋势。

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关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机会,积极参与创业项目和创新竞赛,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玉米汤28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形势

玉米汤28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形势

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形势今天的我们处于市场经济中,在就业这个大市场中我们大学生相当于大学和大学生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毕业离开学校也就意味着我们大学生需要在社会的就业市场营销自己,社会就业这个市场的复杂性也意味着成功营销自己的挑战性,而成功营销自己需要我们对自己即将进入的就业市场和我们自己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现在我想从市场营销这个角度来分析当大学生的就业与形势。

首先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就业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马海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今日表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就业总量将持续增长。

(新浪网)通过这则新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而大学生就业是家庭和社会重视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家庭和个人的幸福。

而造成这种压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国家政策而言,国家在关于毕业生就业政策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无论是在劳动,人事,户籍等政策,还是档案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都应改进调整以便更好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保障。

就各个企业来说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培训成本太高,大都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成功将自己营销到就业市场中,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先对我们面对的市场做一个深入的市场调研,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即我们的目标职位,清晰定位,制定合适可行的营销战略,实现成功营销的目标。

现在我将通过SWOT分析法来分析当代大学生这个“特殊性”产品。

优势:一,当代大学生在应聘时,有明显的学历优势,这是一块成功就业的敲门砖。

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所在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交生活的体验,为他们进入社会角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他们只要大学里踏实的学习了专业知识,进入专业对口的行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他们有能力成为他们所在行业里的内行。

高校学生就业前景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高校学生就业前景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高校学生就业前景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高校学生需要做好应对工作,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并取得成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校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一、积极提升自身竞争力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高校学生首先需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竞争力。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成绩:学习是高校学生的首要任务,优秀的学业成绩能够为毕业生在求职时提供一定的优势。

因此,学生应当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科研项目以及实习机会,展现自己的学术实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实践经验:除了学业成绩,相应的实践经验也是企业招聘时关注的重要指标。

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实习等,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3. 职业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提升职业技能的学习同样重要。

不同专业对应不同的技能要求,高校学生应当准确把握自身专业特长,提前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

通过参加培训班、获得相应的证书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灵活就业观念,广泛就业渠道就业市场的挑战在于大量的求职者与有限的岗位数量之间的不对等。

因此,高校学生需要拥有灵活的就业观念,广泛寻找就业渠道。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途径就业:除了常规的招聘会、校园招聘等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人脉关系、互联网招聘平台等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并积极投递简历,实现就业的多元化。

2. 职业规划:根据自身的兴趣、专业背景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

学生可以通过咨询招聘专家、参加职业规划培训等方式,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并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

3. 自主创业: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学生可以考虑自主创业。

创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对于有创意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来说,是实现个人发展和实现梦想的一种途径。

三、发展综合素质,增强个人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学生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软技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营销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

市场营销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
现毕业面质量管理思想 .
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认 为 : 质量 是一个产 品或服务的特色和 品质的总和。在高校毕业 生就业 已经进 入市场化 的今天,高校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般营销思想
高校毕业 生就 业市场营销,要求高校毕业 生就 业工作遵 循 不能仅满足于按照培养方案来 培养毕业生,认为达 到毕业条件 市场基本规律 ,坚持 以市场为导 向,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转变 的毕业 生就 是合格的毕业生 。而应该以市场为导 向设 立质量标 和树立相应的市场营销思想。 准,建立符合社会需要 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 生的思想。对
C日, E中国 电力教 育
2 1年第 6 总第 17 00 期 5 期
DO 编 码 : 03 6 / . s . 0 — 0 92 1 .60 3 I 】 .9 9ji n 1 7 0 7 .0 00 .8 s 0
市场营销视 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
余 辉 张 志祥
摘要 :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市场化时期。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 引入市场营销理论,树立
学校和社会共 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此,高校毕业 生的就业 工 远 利益思想,就要求高校毕业生就 业工作要着眼于促进 企业和 作要研究 市场,要运用市场营销理论 明确思想 、整合资源 ,不 社会 的发展而开展人 才服务,就要 改变传 统的以就业率为单一 断拓展和巩 固毕业 生就业市场,努力改善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 指标 的考核模 式,建立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 、用人单位和毕
理论基础上 的应用科学。它着重研究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
在激烈竞争中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中如何识别、分析、评价、
选择和 利用市场机会,如何满足其 目标顾客的需要 与欲 望,提 进行 比较所形成的感受状态。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 以往的购

市场营销_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市场营销_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2009年9月随着金融海啸的蔓延,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目前社会提供高校毕业生岗位数量有限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事关高校声誉和生存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市场占有率,高校自觉运用市场营销理念指导高校就业工作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营销中的原则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1](一)需求创造原则需求创造原则是支撑市场营销诸原则中的核心原则。

该原则认为,需求并非固定或有一定限度的,而是通过企业的努力去扩大和创造的。

现在的就业工作不好进行,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用人单位所谓的“饱和状态”。

在营销学上称之为“通胀”。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流入人才市场,导致市场一时间无法满足众多的就业需求,而暂时出现“饱和状态”。

面对这种情形,学校应该集思广益,避免盲目的就业指导工作,应看清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针对他们的需要,从新生入学时起学校就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培养,毕业生就业时才能顺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就业。

该原则也可简称为“以需定产”原则。

(二)目标诉求原则即针对自己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开展营销。

该原则要求以目标市场的需求为其产品的诉求点,以目标人群为其诉求对象,制定目标人群能接受的价格,开拓最能接近目标人群的渠道。

采用目标人群普遍欢迎的促销方式和广告媒体。

高校就业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实际上是很明确的,都是与其所开设的课程相关的就业单位。

就华南师范大学而言,所设专业分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两大类。

师范专业就业方向即为各级学校,目标很明确。

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三字一话”训练课等师范专业必修课程,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非师范专业种类繁多,这就要求各专业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确立明确的“就业目标”,有计划、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职业培训。

浅谈市场营销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市场营销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了市场营销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本文立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特点,将市场营销理念引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中采取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就业市场的调研、定位和开拓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以期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战略目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逐渐把高校推向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市场化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高等学校无论就其生产的精神产品——科学技术,还是物质产品——人才,都必须通过市场中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趋势明显,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深化,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基本就业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市场化时期。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自觉运用市场营销理念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毫无疑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将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就业指导工作(一)质量管理理念。

营销视角下,高校是负责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毕业生的“生产商”。

高校就业指导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职业指导为社会输送素质与能力并重的优秀毕业生;加强毕业生求职心理指导,调整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提高择业就业的心理素质。

质量管理理念还体现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要严格诚信行为,在毕业生相关资质审核中要要严把质量关,将真正优秀的学生推介到用人单位去。

(二)顾客满意理念。

高校就业指导树立顾客满意理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

具体来说,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要状况和认可标准,并根据其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保障用人单位的人才供给。

在用人单位的招聘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热情、周到提供服务,让用人单位在高校招聘过程中感到满意。

(三)全员营销理念。

首先,毕业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能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我营销。

高校就业指导中注重就业技能和技巧的培养,让毕业生在市场上主动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当今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如何适应并应对这些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大学生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趋势。

这意味着要经常浏览权威的就业网站、行业报告和新闻资讯,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新兴职业的出现以及传统职业的转型。

比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营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开发等领域成为就业的热门方向;而一些传统制造业则在进行智能化升级,对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需求增加。

其次,大学生要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在就业市场中立足的基础,但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往往是不够的。

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参加在线课程、考取相关证书、参与实践项目等方式,不断深化和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除了掌握基本的编程语言,还可以学习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再者,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也是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关键。

如今,许多工作岗位需要员工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比如,市场营销人员不仅要懂营销知识,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文案撰写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跨专业课程、参加社团活动、参与多学科的竞赛等途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除了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就业市场中也备受重视。

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小组作业、社团活动、实习等,锻炼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此外,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同样不可或缺。

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要求大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在面对问题时,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这可以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参加案例分析比赛等方式来培养。

如何应对毕业后的就业市场

如何应对毕业后的就业市场

如何应对毕业后的就业市场毕业之前,很多人都会感到期待并且略带失落,因为即将离开校园,开始面对就业市场,一种全新的挑战。

在现今高竞争的就业市场,如何才能抢占有限的就业资源,成为很多毕业生面临的难题。

那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应对毕业后的就业市场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1.了解行业发展方向作为将要迈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自己要从事的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是非常关键的。

毕业后的就业市场十分复杂,各种行业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作为即将融入其中的年轻人,他们必须先要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发展趋势,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变化,抓住市场机遇。

2.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在求职的过程中,除了要具有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毕业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展现自己的自信和热情也很重要。

这些素养的提高将能在求职过程中赢得更多机会。

3.广泛了解就业市场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了解市场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毕业后的就业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我们需要了解行业的最新信息,包括职位需求、招聘要求以及公司背景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匹配自己的职位和更好的公司。

4.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可不要觉得自己的实习经验意义不大。

实习经验对于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是你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平台,也是锻炼自己职业素养的好机会。

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各种实习机会,不仅为毕业后的就业市场做准备,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更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行业。

5.建立良好的职业网络在现在的社会中,建立良好的职业关系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毕业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自己的职业网络,包括加入学生社团、参加各种职业展览会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等。

良好的职业关系网络可以帮助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毕业后的就业市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想要获得更多的机会,毕业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尽早了解市场信息,建立自己的职业网络以及通这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当今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调整,就业市场呈现出了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大学生们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实现就业目标,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对策略。

首先,大学生要保持对就业市场动态的密切关注。

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新兴职业的出现以及传统职业的转型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比如权威的行业报告、专业的就业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政府部门的就业政策等。

同时,也要关注各大招聘网站上的职位需求变化,以及企业的招聘动态。

社交媒体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许多专业人士和行业领袖会在上面分享有价值的见解和经验。

其次,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核心策略。

这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软技能。

在大学期间,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软技能,比如参加社团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参与志愿者服务等,锻炼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另外,大学生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就业市场的变化意味着职业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只有能够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自我提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领域。

当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时,能够迅速适应并展现出良好的工作表现。

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在当下的就业市场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生要有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意识,能够提出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如果有条件和机会,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创业不仅能够实现个人价值,还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

但创业需要具备充分的准备,包括市场调研、商业计划制定、风险评估等。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要注重打造个性化的简历和求职信。

大学生如何处理就业市场的变化

大学生如何处理就业市场的变化

大学生如何处理就业市场的变化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方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一直在不断变化。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市场变化的速度加快,不少人找工作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也增大了。

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就业市场的变化呢?1. 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和变化。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可以参加各种培训或者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另外,可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2. 关注市场大势,选择适合的行业和岗位就业市场的变化也意味着职业选择的多样性,大学生应该关注市场的大势,了解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岗位。

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新的领域,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就业市场变化快速的时代,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需要大学生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敏感度,在面对复杂的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时,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试验,关注公司和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适应性的工作方式和模式。

4. 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也是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工作机会都产生于人际网络之中。

与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换位思考,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个人价值观和职业道德遵循的前提下,树立自己在职场中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总之,作为现代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我们不能气馁和放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竞争力,进一步开拓个人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大学生就业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挑战

大学生就业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挑战

大学生就业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挑战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大学生应对就业市场的策略和方法。

一、加强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之外,企业更加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大学生要加强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综合素质,才能够在就业市场中更好地竞争。

二、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实习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以及提升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实习,大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寻找实习机会,通过实习的经历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注行业动态,把握就业机会在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挑战时,大学生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就业机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对于大学生来说,抓住这些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四、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在就业市场中,人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大学生要主动主动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以及企业人士建立联系,拓展人脉关系。

通过参加各类社交活动、职业讲座等,与相关的人士建立起联系,为自己的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五、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在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中,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

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中不被淘汰。

因此,大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包括参加培训班、进修课程,或者自主学习等。

六、灵活调整就业目标和路径就业市场的变化不可预测,大学生要学会灵活调整就业目标和路径。

有时候,可能需要修改自己的就业计划,选择不同的岗位或者行业。

营销理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运用

营销理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运用

营销理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社会日益成熟,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紧缩状态。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营销理论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首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应该充分利用市场营销理论。

其次,招聘单位和潜在求职
者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模式。

凭借客户反馈的信息,单位可以掌握客户需求,
从而调整就业市场,优化客户体验。

招聘单位还应开展相应的宣传和促销活动,以使更多
毕业生了解相关职位、解决招聘单位就业问题。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营销理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作用,招聘单位应该以技
术先进的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普及有关的就业信息,以促进公司就业信息和毕业生需求的
更好结合。

其次,应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网络推广营销活动,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满
足招聘单位的就业需求。

此外,应制定出入场和收益机制,制定广告策略,制定精准营销
策略等,以更好地提高市场效率。

营销理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要
想发挥营销理论的潜力,参与者必须建立更良好、更可靠的市场活动,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应变求职和招聘需求,更好地实施营销策略,以提高社会就业整体水平。

高校学生就业前景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高校学生就业前景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高校学生就业前景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怎么办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校学生就业前景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找准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高校毕业生也不例外。

在求职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点,进而在求职市场中寻找合适的职位。

与此同时,毕业生也可以通过了解应聘企业的业务方向和市场需求,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和岗位。

二、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在努力找工作的同时,毕业生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考证、实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毕业生还应该注重英语学习,毕竟英语已经成为国际语言,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对于未来的发展也会有所帮助。

三、积极拓展人脉资源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应该积极拓展人脉资源。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职业交流会、校园招聘会、社交活动等方式,结识更多的职场人士和行业大咖,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层并了解市场动态。

此外,毕业生也应该加入各类社团和组织,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

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应该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行业。

此外,毕业生也应该认真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应该认真对待就业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来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求职方式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市场营销理念下的就业指导.doc

市场营销理念下的就业指导.doc

市场营销理念下的就业指导高校毕业生从2013年699万、2014年727万、2015年749万,到2016年预计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70万。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就业指导工作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以及国家政策的逐年变化。

高校只有遵循优胜劣汰的就业市场规律,树立就业指导的营销思维,应用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建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式,才能不断建设和完善高毕业生就业渠道、模式、方法,以应对多变的就业形势。

一、营销理论运用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可行性通过对高校毕业生与企业产品的比较分析,发现高校和企业一样,都具有明显的营销组织主体的构成要素和特征表现。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就是高校学生这一特殊“产品”生产与营销的过程。

例如:产品相对应学生、品牌等同于学校声誉、多元化生产经营相当于高校的不同专业设置和学科的层次设置、新产品开发对应新专业的开设等等,这多方面相吻合的特征意味着营销的意识、理论、方法完全可以实际运用到就业指导的实践工作中。

营销的经典定义认为“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营销实际上是研究如何满足目标群体顾客的需要,以达到产品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营销并不是企业所独有的经营活动,在某种角度下,只要包含交换和竞争都是会存在营销,在交换和竞争的行业和领域中也必然可以运用到市场营销理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同样需要。

高校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是一种特殊“产品”的生产与营销的过程。

高校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为核心,以学生为本,通过提高学生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就业市场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将营销理念引入就业指导体系中,就是要以最小就业成本,用以实现最大就业满意度,从而提高高校就业市场占有率。

二、营销理念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以营销4P理论为例,对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四个要素进行分析,把市场营销理论的内容引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看高校如何应对新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作者:汪煜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毕业生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选择机制已经形成。

受此影响,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越来越多地将一些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就业工作之中。

通过对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过程与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历程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将市场营销哲学运用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由市场营销哲学理论的最新发展预测高校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新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1002904当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必然会被引入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过程也会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历程高度一致,通过对最新市场营销哲学的研究,可以预测未来的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高校就业工作指明方向。

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引入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尤其从1992年劳动力市场体制改革以后,中国的就业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1]。

但对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高等学校是否是企业或工厂、高校毕业生是否是产品等问题,无论在政府部门、学术界还是社会民众中都存在着很大争议。

抛开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不谈,笔者认为,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者,与企业生产经营由许多相似之处。

国内有学者从十七个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得出了高校和企业一样,具有明显的营销组织主体的构成要件和具体特征[2]。

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主要特征,理应成为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

2002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中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用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劳动力市场的范畴。

因此,市场营销的绝大部分理论和方法都可以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加以应用。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放缓和经济社会的逐步转型,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高校一方面要解决扩招后大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充分就业;另一方面要面临自2009年以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带来的生源危机的挑战,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其生源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些问题都是在就业工作市场化后出现的。

市场营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营利性企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几十年国外许多非营利组织也在其决策和管理中引入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无利润分配机制”的市场营销理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高校,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利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选择。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历程与市场营销哲学演变的对比分析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市场营销哲学,就是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3]。

自17世纪50年代市场营销成为企业自觉实践以来,先后出现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其中,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通常被称为传统观念。

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都是建立在商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哲学。

前者重生产、轻营销,认为企业应不断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

后者重产品、轻需求,认为企业应不断改进产品,提高其附加值。

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阶段,认为消费者多存在惰性或抗衡心理,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推销手段,刺激消费者购买本企业产品。

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中,都体现出或自觉、不自觉的运用到这些传统营销观念。

第一阶段从1982年到1989年,始于恢复高考后首批学生毕业。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毕业生由国家集中统一计划分配,高校和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按计划派遣和接收毕业生,毕业生也必须服从分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在后期高校也参与到调配计划的制定和协调中,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仍没有自主选择权。

在此阶段不存在毕业生就业市场。

第二阶段从1989年到2002年,始于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的《关于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报告》。

主要特点是择优推荐和有条件的双向选择,即放宽对毕业生就业地区和部门的限制,支持和鼓励多种所有制单位接收毕业生,毕业生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就业或按调节性合同规定就业。

此阶段是就业市场萌芽和初步形成时期。

在这两个阶段,高等教育仍是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加之,就业市场尚未最终形成,高校没有推销或营销毕业生的必要和可能。

但高校在此期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急需的高质量毕业生,体现出了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的理念。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始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

主要特点是市场导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挑选对方,国家只对就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至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建立。

在此阶段,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毕业生逐步从供不应求向相对的供大于求转变,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出来,就业率成为悬在高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提高就业率,高校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推销毕业生,推销观念被广泛采用。

在就业工作中,除了盲目追求高就业率,弄虚作假导致毕业生“被就业”等问题之外,还出现了市场营销哲学认为在推销观念指导下最容易出现的“市场营销近视”。

“市场营销近视”就是企业只关心如何让用户接受自己已经生产出的产品,不注意捕捉和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很好,却因不符合市场需求卖不出去,最终陷入困境。

我国平均受教育程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急需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自主办学权力有限,不可能即时根据市场需求作出调整,而部分高校仍抱着学校就是培养人才的,只要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就完成了任务,就业是政府和毕业生自己的事,忽视就业工作,缺乏市场观念,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于是出现了在大批毕业生找不到适合工作的同时,大量用人单位招不到合格员工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这种结构性失业就是“市场营销近视”所造成的。

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与发展脉络是和市场营销哲学的发展与演变一致的,其未来的发展也必将与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相一致,这是由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组成部分这一市场属性所决定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必然结果。

三、市场营销哲学的新发展与高校如何应对新的就业形势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新的市场营销哲学应运而生。

先后出现了市场营销、客户和社会市场营销等观念,营销组合也从4P扩充发展出6P、10P、4R等组合。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将毕业生真正纳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更晚,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市场营销哲学发展的新成果必然会更多地得到运用。

从市场营销哲学的发展脉络中,不难得出高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新的就业形势。

(一)把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的战略发展层面科特勒认为[4],在战术营销组合制定之前必须做好探查、分割、优先和定位四项战略营销计划。

即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细分市场,预测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据此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并通过塑造独特的企业或产品形象,确立与自身条件相符的市场位置,确保企业和产品能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放缓,毕业生就业工作正从暴风骤雨式的应激状态逐步向常态化过渡,从单纯肤浅的数量统计向深层次的质量提高过渡,从短期行为向着眼长远过渡。

与企业制定战略营销计划一样,为适应这种转变,高校必须将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战略发展层面来考虑,将就业工作重心,从就业指导、信息收集、市场开拓等事务性工作转移到分区域、分类别、分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研究和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上,为高校教育教学效果的评判提供客观依据,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长远发展定位提供决策依据,推进高校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

(二)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让渡价值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与价格相比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更看重所获得的让渡价值,即得到的总价值与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企业只有比对手提供更多的让渡价值,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同样地,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胜出,也必须在提升毕业生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用人单位招聘和使用毕业生的成本。

1.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质量的好坏始终是市场竞争的基础,无论何种营销哲学,都是建立在高质量产品基础上的。

同样,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就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高校应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依据自身条件,即时调整办学定位和方向,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研究型大学应着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要大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社会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同时,加强毕业生学习、社交、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择业与自我营销等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和用人单位所能获得的总价值。

2.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一对一的营销模式,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的客户观念,适用于那些高价值或需要周期性重购、升级产品的营销。

为了使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紧跟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多已按照客户观念,采取了订单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吻合度,较好地解决了前面提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同时,大大节省了用人单位的招聘及后期培训的成本,学校和学生也没有了就业的后顾之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和学习上,形成各方多赢的局面。

舒尔茨在关系营销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反应、关系和回报4个全新营销要素,即4R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