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材料

合集下载

166心理学

166心理学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2.阿伦森效应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4.安泰效应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5.暗示效应6.安慰剂效应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

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7.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

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

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8.巴霖效应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

9.半途效应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10.贝尔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绿地精神,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11.贝尔纳效应12.贝勃规律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心理学考试复习材料

心理学考试复习材料

心理学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通常所说的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如:感觉、想象、情感、气质等。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他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这三方面的心理活动又都有其发生、发展、终止或升华的过程,所以这些心理活动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心理状态。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生命物质发展的最高阶段,被称之为“自然的王冠”。

(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狼孩。

(3)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其次,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再次,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最后,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心理学的内容:①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②感觉、知觉与意识;③学习、记忆与思维;④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⑤动机与情绪;⑥个别差异;⑦社会心理;⑧心里异常与心理治疗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即对心里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解释: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究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预测: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控制影响心理的因素来控制心里,减少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增强积极影响。

心理学复习材料

心理学复习材料

心理学复习材料填空、选择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人的认识过程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3.人的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4.中枢神经系统由(脊椎)和(脑)组成。

5.反射就是以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6.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实际上,反射弧是一个反射环。

因为,信息从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形成信息反馈又回到神经中枢。

7.(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力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9.有的学生边上课边做小动作,这属于(注意的分散)。

10.全神贯注看书,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有意注意)。

11.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1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

13.教师讲到重点的地方,声音就要放大,使学生听得清楚,这符合知觉的(选择性)规律。

14.“语文知识树”利用了知觉的(整体性)规律。

15.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编码和储存时间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时一是参与的程度,记忆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6.记忆可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也可以叫三个环节。

17.提高记忆效率,主要是靠提高(短时记忆)的单位容量。

心理学原理复习材料

心理学原理复习材料

第一讲心理学导论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注意2.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行为--右脑损伤后会发生哪些行为变化?记忆有多少类型?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有何差别?孤独症儿童对父母的反应是否异常?解释行为--“责任扩散”预测行为--“旁观者冷漠”的研究结果预测“你不可太乐观”控制行为--指的是根据预期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自我观察、自我教育。

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规律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掌握心理学知识与规律有助于将来的教育科研工作。

4.心理学的各个派别(一)构造主义1.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2.主张研究人物的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3.研究方法强调内省的方法(二)机能主义1.创始人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2.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

(三)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2.特点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心理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用研究的方法(四)格式塔心理学1.创始人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2.观点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而强调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这是和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大相径庭的。

(五)精神分析学派1.创始人弗洛伊德(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2.观点: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意识现象的研究。

3.精神分析学派的“三观”(1)人格动力论核心观点(2)人格结构观 a 本我本能需要(不控制)B自我现实自我(控制)C 超我理想状态(3)人格发展观(六)认识心理学1.代表人物皮亚杰2.观点用信息加工的原理来研究感觉,知觉。

注意、表现、学习、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过程。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的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

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有哪些?(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人们对于活动目的和任务的重要意义理解的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事物就越能引起和保持人的有意注意。

(2)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对于保持有意注意具有很大作用。

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活动结果的兴趣。

尽管活动本身和活动的过程不能直接吸引人,但活动的结果对人有重要意义或能引起人的兴趣。

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3)合理地组织学习在明确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也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

1)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常常会加强有意注意。

2)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

3)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引起与保持有意注意。

(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有意注意不仅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的,有时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的,干扰可能是外界的刺激物,也可能是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倦和一些无关的情绪等)。

为了保持注意除了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排除干扰,还要以坚定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这样既能锻炼意志又能培养有意注意。

1.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基本的情绪状态有那些?分别是什么?高级的社会情感有那些?分别是什么?情绪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基本功能:(一)动机功能情绪情感具有动机的作用,对于人们的行为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干扰作用。

适度的情绪情感,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过强的情绪情感则会干扰人们的行为。

(二)信号功能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表情,人与人之间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三)调节功能情绪情感可以调节人的认知和行为。

积极的情绪情感使人愿意接纳外界事物,有利于提高任认知活动的效果,同时也使人充满信心,行为表现也比较开放自如。

消极的情绪情感容易使人封闭自我,对外界不感兴趣,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会降低,在行为表现上,由于悲观失望,个体会无所事事,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3.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实验室的诞生。

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4.心理现象分类:5.心理学流派6.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类型一般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由反射组成。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接受刺激并作相应反应的过程。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可分三类:食物发射、探究反射、性发射。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共性) 个性心理(个性)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过程的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

例如,望梅止渴。

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是人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只大脑皮层的活动,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如,知之深爱之切,有所知才能有所感。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学(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材料)

心理学(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份。

1、动机指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

2、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3、兴趣是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

4、世界观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基本方向。

(二)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它们从不同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1、认知过程是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绪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三者在现实生活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三)心理状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地相对稳定的状态。

(四)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指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除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

通过对意误用和无意误用研究,能全面把握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各流派及其基本观点(一)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

(二)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认为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心理学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

(三)认知心理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塞奈乐《认知心理学》发表,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其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过程。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人,把人当作一个理智与情感相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1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可言传;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通过大量练习具有自动化的特点之后,就变成了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

区别:1传授方式:以言语中介,不可言传2获得方式:听、读、写,练习和实践3表现方式:回忆或再认,操作4表征方式: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2、美国心理学家梅耶认为知识应包括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于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可见策略性知识也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一部分。

智力=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美国哈佛大学帕金斯教授)其中,策略性知识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策略性知识的智力培养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最重要的方面。

知识的表征: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

(1):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命题是知识和信息最小的单元,命题由论题和关系两个成分构成。

命题之间由于有相同的论题而相互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命题网络。

(2):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它是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

当一个产生式的动作成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时,产生式之间便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表征了复杂的技能的完成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1、信息贮存库,在加工模式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2、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存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智力活动。

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3、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感觉记忆是第一个信息贮存库它将来自环境的刺激直接(未被加工的状态)保留,直到它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言语: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

言语理解:根据语音或者书面文字来确立意义的过程。

图式: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

体态语: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

内部言语:产生于大脑内部的未经发声器官发出声音的言语。

情绪: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是指情绪发生时的主观感受。

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应激: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情绪识别:情绪识别就是通过分析表情及其发生的情境来了解表情的性质和意义。

1、自由意志指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2、抱负水平指个人在做某项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水平3、趋避矛盾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4、失控当人遇到有威胁性的情况而自己又无力应付时,就会觉得自己对事件失去了控制能力,这就叫失控5、意志的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1、智力:智分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一种综合能力。

2、能力: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3、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依据约定的心理学理论,采用某种方法将人的特定行为反应数量化,并据此推论与这些行为相应的心理水平的过程。

4、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5、效度:指一个测验预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人格社会化认知风格情结高峰体验二、简答题1. 简述言语产生的过程。

答:一、言语动机和意向阶段(动机和意向是言语产生的起点)二、内部言语阶段(在这一阶段,说话者选择了词和结构中能够真实地表达意图的语义)三、形成深层句法结构阶段(基本的句法关系)四、形成外部言语阶段(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2. 请简述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学复习材料

心理学复习材料

心理学复习材料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识记心理学的概念及心里现象的主要内容。

2、了解心理现象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3、了解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识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理解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

二、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剖析1、本节的重点是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和解释。

初学者一般会觉得心理学是什么而玄奥的,实际上心理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感等都是心理现象的具体表现。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又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表现,体现出人与人的不同,这些都是心理现象的体现。

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心理现象加以把握,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归纳。

⎪⎪⎪⎪⎩⎪⎪⎪⎪⎨⎧⎪⎩⎪⎨⎧⎪⎩⎪⎨⎧⎪⎭⎪⎬⎫⎪⎭⎪⎬⎫..:::人与人的差异性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价值观。

机、兴趣、爱好、志向个性倾向性:需要、动个性心理:人与人的共性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

情感过程象、思维感觉、知觉、记忆、想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心理现象 2、本节的难点是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理论的角度讲,是通过研究力图对心理现象有更深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使之更完备,更科学合理;从实践角度讲,借助对心理活动、预测与控制,体现其应用和服务功能,可通过实例来加深学生对以上内容的理解。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一、本节的学习目标1、正确把握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理解心理是人类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理解心理具有发展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发展特点。

二、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剖析1、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心理的实质。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建议可以做这样的概括: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具有发展过程,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复习
错觉是对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反应。
第四节
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根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情况下的记忆,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个体在意识控制下的记忆,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第三节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其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中包括生理唤醒、认知解释、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四个主要方面。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包括: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表情是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生理和心理以及外部行为上表现的变化或活动,表情是情绪和情感所特有的外显表现。
注意:注意是指个体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
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三项功能。
注意的种类
1. 无意注意
无疑注意时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刺激的强度;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三是刺激的变化;四是刺激的新异性。
三、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度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总之,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一) 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教育心理学材料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材料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材料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学习理论B. 教学方法C. 学生发展D. 教师角色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学生B. 教师C. 学习环境D. 学校政策答案:D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4. 以下哪个概念是维果茨基提出的?A. 认知冲突B. 近发展区C. 认知结构D. 元认知答案:B5. 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A. 兴趣B. 动机C. 信心D. 技能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主张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发现来学习新知识。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构建知识框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解释它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社交互动,以及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三、论述题1.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现代教育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从而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比如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动机,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丰富的学科,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这份试题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材料整理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材料整理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材料整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涉及广泛且深入的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本质,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本文将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

一、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心理学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变量和观察结果来揭示因果关系。

在实验研究中,心理学家们会制定假设并设计实验,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得出结论。

例如,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揭示了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行为,这一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行为中的权威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心理学中另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人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们了解大规模人群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例如,一项关于社交媒体使用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增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三、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们的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观察研究可以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进行。

心理学家们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来推断他们的心理过程和动机。

例如,心理学家亨利·哈罗·哈洛威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揭示了婴儿的情感发展和依恋关系的形成。

四、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详细的个案信息来揭示心理问题的本质。

案例研究通常包括对个体的观察、访谈和心理测试等方法。

例如,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案例研究,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并对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和分析的方法,以总结和评估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通常包括对相关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和总结。

例如,一篇关于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的文献综述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们了解不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

从动态-稳态的角度认识心理学——学习材料

从动态-稳态的角度认识心理学——学习材料

从动态——稳态的角度,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动态的,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一般简称知、情、意。

(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例如下图中解决几分之几的问题就是一个与思维有关的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的例子——几分之几(2)情绪过程情绪过程是个体对待他所认知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妞妞摔倒了,看见膝盖破了,正流血,立马大哭。

情绪过程的例子—哭泣的妞妞(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趋向目标追求时的意识活动,是有意识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为了实现预定目的,人们自觉地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轮椅上的霍金霍金生病后,后期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但是他仍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

这就是顽强意志力创造的奇迹。

(4)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绪过程与意志活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作用:1.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

“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称为前提的,“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知对意志行动的重要影响。

2.个体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着认知活动。

积极的情绪、锐意进取的精神能推动认知活动,意志是有目的性的,而目的是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3.情绪与意志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意志则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其服从于理智,以利于认识活动。

暗恋一个人,想到对方就心情愉悦,当对方与自己互动时,情绪紧张,脸红心跳都不正常了。

知道对方很优秀,所以努力的提高自己,即使困难重重,仍能坚持不懈。

二、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学运用观察品质分析材料

心理学运用观察品质分析材料

心理学运用观察品质分析材料
“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属于认知论范畴。

主要特点在于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在心理学中运用观察品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分析材料。

材料一:
班杜拉让儿童观看三部影片中的一部,每部影片中都有一个成人攻击充气玩偶。

其中,第一部影片中的成人因其攻击行为而受到严厉的惩罚;第二部影片中的成人因其攻击性行为而受到表扬和奖励;第三部影片中的成人没有受到任何奖惩。

在儿童观看完其中一部影片后,让他们玩玩具,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

分析:看到榜样被惩罚的儿童,他们在自己单独玩玩具时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显著地少于那些看到榜样被奖励或者没受任何奖惩的儿童。

材料二:
桑代克将一只饿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门紧闭,箱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箱内有一个开门的旋钮,碰到这个旋钮,门便会打开。

一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箱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旋钮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

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压旋钮打开箱门的行为。

分析:动物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是建立情境(迷箱的内部结构)与正确反应(压踏板或拉绳而开门)之间的联结过程。

他由此提出了学习的联结理论。

《普通心理学》阅读材料: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普通心理学》阅读材料: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自心理学独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一直在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下介绍主要的几个学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

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斯金纳(B.F.Skinner)。

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

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 —O—R”。

心理学材料分析题

心理学材料分析题

心理学材料分析题心理学材料分析题心理学材料分析题是一种需要对给定的心理学材料进行分析和解答的题型。

这类题目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学研究中,旨在考察学生对心理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个心理学材料分析题的例子:给定以下心理学材料,请分析该材料中存在的心理学原理和概念,并解释其意义。

材料:一项关于人类社会性的研究发现,人类是一种具有强烈社会需求的生物,社交关系对于人类的幸福感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关系能够缓解压力、降低抑郁症发生率,并提高人的免疫系统功能。

另外,社交关系对个体的认知和智力发展也有积极影响,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个体可以获得信息、学习技能和表达想法。

分析:该材料涉及到心理学中的多个原理和概念。

首先,涉及到人类社会性的概念,表明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交关系对个体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这与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相符,该理论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交关系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该材料提到了社交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这与心理学中的幸福学和健康心理学相关,幸福学强调社交关系对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性,健康心理学关注社交支持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进一步地,该材料提到了压力缓解和抑郁症发生率降低的影响。

这与心理学中的应激和情绪理论相符,应激理论指出社交关系的支持有助于个体应对压力,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

最后,该材料提到了社交关系对个体的认知和智力发展的积极影响。

这与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相关,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获得信息、学习技能和表达想法。

解释:通过对该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社交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可以缓解压力,降低抑郁症发生率,并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同时,社交关系对个体的认知和智力发展也有积极影响,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获得信息、学习技能和表达想法。

这样的分析和解释对于理解社交关系在个体心理健康和认知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为个体的生活和社交交往提供指导和建议。

认识心理学的个性与意识角度——学习材料

认识心理学的个性与意识角度——学习材料

一、个性的角度从个性角度来看心理则包括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

(一)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孙悟空的形象例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不畏自然艰险,疾恶如仇,好抱打不平的征就是他的个性。

每个人的生活极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个性。

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

(二)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如下面的故事中的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有三只小猪,他们想造一栋房子,哈哈想偷懒就用稻草盖了一栋房子,噜噜也想偷懒,用木头盖了一栋房子,呼呼想,稻草房和木头房肯定没有石头盖的房子结实,就用石头盖了一栋房子。

三只小猪有同样的需要,盖一栋房子,但是最终盖的房子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他们的理想和价值观不同。

个性倾向性是以需要为基础、以价值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个性倾向性是人活动的动力来源。

(三)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指个体身上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特点:稳定性,例如,能力的变化是缓慢的,因此相对稳定。

多层次、多侧面性,个性心理特征是由各种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

这些层次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二、意识角度从觉知性的维度来看,可以把个体的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和潜意识。

(一)意识意识是我们现时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在清醒状态下,我们能够觉知到作用于感官的外界环境,如感知到各种颜色、声音、等等,能够觉知到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还能觉知到自我与非我的相互关系。

个人对于自我的觉知称为自我意识。

人际交往心理学生自读材料

人际交往心理学生自读材料

人际交往心理学生自读材料《我的人际交往“魔法书”》嘿,你知道吗?人际交往就像一场超级有趣的大冒险!我,一个小学生,也在这场冒险中慢慢探索着。

就说在学校里吧,每次课间休息,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交战场”。

大家都在忙着找朋友一起玩,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捉迷藏。

我呢,一开始总是有点小害羞,不太敢主动去加入他们。

心里就像有个小鼓在“咚咚咚”地敲:“他们会愿意和我一起玩吗?”有一次,我看到同桌小敏和几个同学在玩跳皮筋,那欢乐的笑声就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我。

我咬咬牙,鼓起勇气走过去,小声地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没想到,小敏立刻笑着说:“当然可以啦,快来!”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就像吃了一大口甜甜的冰淇淋。

再说说我的好朋友小明吧。

有一回,我俩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谁也不理谁。

那几天,我心里可难受了,感觉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我不停地想:“难道我们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主动去找小明道歉。

小明也红着脸说:“其实我也有错,咱们还是好朋友!”哎呀,那一刻,心里的乌云一下子就散了,阳光又照进来啦!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倾听也特别重要。

就像有一次,班上的小花被老师批评了,心情特别不好。

她找我倾诉,我就安安静静地听着,不时点点头。

等她说完,我轻轻地说:“小花,别太难过啦,下次努力就行。

”小花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感激,说:“谢谢你能听我说。

”还有哦,要懂得分享。

我带了一本好看的漫画书去学校,好多同学都围过来想看。

我大方地借给他们,大家一边看一边讨论,那热闹的场面,就像在开一个欢乐的派对。

你说,人际交往是不是很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地慢慢累积,才能搭出漂亮的城堡。

我们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用心去倾听,大方地分享,才能让这座城堡越来越坚固,越来越美丽。

所以呀,我觉得人际交往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小麻烦,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别人,就能收获好多好多的快乐和友谊!这就是我的人际交往“魔法书”,你觉得怎么样?。

心理学文本

心理学文本

心理学文本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传统的心理学发展到现代心理学,心理学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对人类的心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期成立的。

从那时起,心理学开始了自己的快速发展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观点,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如记忆、思维、语言等;社会心理学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心理过程;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这些分支学科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心理学这座大花园。

心理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职业等。

在教育领域,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医疗领域,心理学为心理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在职业领域,心理学助力人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问卷调查等。

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研究者可以精确地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也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然而,心理学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

例如,在研究过程中,心理学家需要遵循严格的伦理原则,以确保被试的利益不受损害。

此外,心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受到了科学性的质疑,这使得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总之,心理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学科,在我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冯特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一级学科学科。

4、观察法可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

5、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6、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

7、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

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8、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刺激——反应”及其关系。

9、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

10、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3、问卷法: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三、选择1、(D)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

A、1818B、1870C、1896D、18792、弗洛伊德认为,(C)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

A、意识B、行为C、潜意识D、人格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A)”及其关系。

A、刺激—反应B、反应—刺激C、行为—心理D、心理—行为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C)规律的科学。

A、动物行为B、社会C、心理活动D、自然5、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B)学科。

A、二级B、一级C、三级D、基本6、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与电子计算机进行类比,都看作是一种(B)系统。

A、程序B、信息加工C、黑箱D、白箱7、人本主义理论取向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A)的需要。

A、自我实现B、理想C、行为D、心理8、(C)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9、(A)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10、(B)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四、简答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价值(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5)提升2、简述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3、心理学的学习意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作用。

4、为什么心理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就已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他们的论著之中。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五、问答1、评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理论观点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但它和精神学派的传统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把人的本性和价值看作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并从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都有许多实际的意义的研究。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理论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对我们有启发。

但是,由于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

此外,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2、请结合心理学发展回答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一)既古老又年轻.德国著名心理学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1909)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也就是说,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

所谓古老,是指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诞生之前,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即关于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是希腊文psyche和logos两词演变合成而来。

Psyche意指“灵魂”,logos 意指“知识”或“论述”等,合在一起就指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

心理学起源于人对自身认识的需要,古希腊特耳斐神庙就有一句神谕:人,认识你自己!司芬克斯之谜与俄底蒲斯等希腊神话都涉及对人性的认识。

中国也是世界公认的心理学发源地之一。

在中国先秦时代,儒家、道家、法家等等各学派著名思想家都讨论过天人关系、人兽关系、身心关系、人性的本质和发展以及知行关系等,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思想。

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479)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经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

战国时期的荀况(公元前313-238)关于“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先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于身体的身心观。

所谓年轻,是指心理学从其母体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二)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各种主要理论取向都有其合理的因素和局限,它们都只从某一个层次和侧面对心理现象进行了有益探索,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人类的心理。

心理学思想的发展长期寓于西方哲学中,亦称之为哲学心理学,它是科学心理产生的肥沃土壤。

哲学心理学主要是用哲学观点和思辩方法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和思想。

一方面是,在哲学母体内的心理学胚胎已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是,生理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为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技术。

(三)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理论的应用和普及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育竞技、人员选拔到广告营销、产品设计、司法邢侦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与心理学相关的一些专业和职业也纷纷产生。

在发达国家,心理学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少,包含了人类体验的所有方面,总的目标就是理解人类的行为。

这些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迄今为止,至少有4位科学家因为心理学研究的卓著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特别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恩曼(Daniel Kahneman,1934—),他的工作及影响,充分反映了现代心理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影响与贡献。

第二章心理实质一、填空1、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王清任细心观察了婴儿大脑的发育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无疑,这是在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

3、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P.Broca,1824~1880)发现“言语运动中枢”。

4、1871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威尔尼克(C.Wernicke,1848~1905)发现“言语听觉中枢”。

5、人脑是人体整个神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位于脑的顶部的大脑,更是心理的高级神经中枢。

6、在大脑皮层上虽然有各种机能区域的划分,如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和运动中枢),额叶区域的功能集中用于高级的心理过程,如思维、智慧活动。

7、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8、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个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9、客观现实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10、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二、名词解释1、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

2、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三、选择1、损伤大脑颞叶最有可能是使伤者不能从事的职业是(A)A音乐家 B演员 C建筑师 D画家2、根据J.LeDoux的研究表明,脑的哪个区是情绪过程的重要区?(B)A海马区 B杏仁核 C丘脑 D扣带回3、(D)是心理的物质载体。

A人 B心 C身体 D脑4、(A)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A客观现实 B微观世界 C宏观世界 D宇宙四、简答1、简答大脑的主要机能。

大脑的主要机能就是是接受、分析综合、贮存和发布各种信息。

有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把各种刺激、信息由神经传入大脑,经过皮层的加工整理,做出决策,然后发出信息,控制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活动;而各器官和各系统活动的状况又通过信息环路反馈报告给大脑,并接受大脑的评价和修正,以更精确地调节人的活动。

2、什么是大脑皮层,其功能是什么?大脑表面覆盖着3-4毫米厚的灰质层,叫大脑皮层。

皮层表面凹凸不平,形成沟回,它由150亿个脑细胞分六层组成,按不同的密度,大小和类型相互交错在一起,并同由脑细胞延伸出来的无数神经纤维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十分可观的“通讯网络”。

新近关于人脑研究的成果表明,在大脑皮层上虽然有各种机能区域的划分,如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和运动中枢)等等,但额叶区域的功能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这是由于人类的大脑皮层的绝大部分不承担具体的感觉和运动的功能,因而可以集中用于高级的心理过程,如思维、智慧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