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资料Word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是心理学之父。

3、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神经分析学派、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
第二章
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2、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脑由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组成。

脑干由延、桥、中组成。

3、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4、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实际是通过生物电脉冲和化学递质进行的。

神经冲动在两个以上的神经元之间传递需借助电与化学递质双重信号来实现。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5、经典性和操作性反射实验:巴甫洛夫所创造的条件反射学说及其实验,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斯金纳箱条件反射实验,称为操作性反射实验。

经典性试验适用于被动的应答性行为,操作条件反射适用于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较为主动和自然,是活的刺激的手段。

6、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在社会活动实践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主管能动的表现。

人心里反映的能动特点:(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

(3)人的心理也正是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
1、感觉阈限:是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2、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颜色后像:
3、明适应与暗适应:我们的眼睛逐渐适应黑暗的现象,叫作“暗适应”。

它受视网膜内视紫质功能的影响。

视杆细胞需要通过视紫质的积累来获得感光度,但视紫质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的眼睛逐渐适应明亮的现象,叫作“明适应”。

在黑暗的地方,我们积累了很多视紫质以适应黑暗环境,但突然进入明亮的地方
后,太多的视紫质会导致感光度太强,使我们感觉刺眼。

不过,视紫质会在光的作用下分解。

过一会儿,视紫质的量就恢复到了普通水平,我们便能正常看东西了。

4、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5、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6、知觉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基本的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语言直观)。

(2)形象与语言的正确结合(语言在前形象在后、语言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语言在形象的后面)。

(3)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正确的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第四章
1、前摄倒摄抑制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第一阶段是瞬时记忆,第二阶段是短时记忆。

第三阶段是长时记忆。

2.组块:指某种意义的组合;如“7+-2”个“组块”可以指7+-2“个数字。

2、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取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

而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

这种识记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又往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3.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
1.识记对活动任务及活动性质的依赖;
2.识记对材料数量和性质的依赖;
3.识记对不同分析器的依赖;
4.识记对主观心理学的依赖;
3、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2)抽象的内容要比形象的内容、无意义材料要比有意义材料容易遗忘。

(3)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有重要影响。

组块: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单位加工,也指这样的组成单位。

遗忘曲线::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

明确目的和任务,可以调动一个人识记的积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识记的效果。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对材料的理解。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的本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活动。

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3)识记材料的性质。

一般说来,直观形象的材料优于抽象的语词的材料,视觉的材料优于听觉的材料。

有意义的材料优于无意义的材料,有韵律的材料优于无韵律的材料。

(4)识记材料的数量。

一般说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材料的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或朗诵的次数就越多。

(5)识记的方法。

识记有三种方法,即整体识记、部分识记和综合识记。

综合识记利用了材料的联系进行识记,因而效果好。

部分识记效果较差。

第五章
1、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这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这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的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3、教学中怎样组织学生注意:(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4)引导学生掌握集中与保持注意的方法。

第六章、
1、思维的种类:从思维品质可分为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

从思维活动过程可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从意思角度可分为我向思维和现实思维。

2、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

(2)情绪和动机。

(3)联想与启示。

(4)定势的作用。

(5)迁移的作用。

(6)个性因素。

(7)策略与方法。

4、问题解决的策略:运算法与启发式两种。

5、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有,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

(2)从内容新颖程度来看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来看有,幻想,理想和空想。

6、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其培养:(1)要引导青少年与时俱进的学习马列主义原理,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武装自己。

(2)应强调启发式、探究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3)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4)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同
思维,限制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多发展求异思维。

(5)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七章
1、外部表情的变化:包括面部表情变化,身段动作变化,言语表情变化。

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急状态。

3、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4、情绪智商:又称情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5、不良情绪的调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第八章
1、冲突的类型: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2、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3)在行动中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4)针对个别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5)启发学生觉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九章、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2、动机的分类:从动机的社会意义看可以分为正确的与错误的两种。

从起的作用的主次可分为主导作用和辅助作用两种。

从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上可分为长远的间接动机和短暂的直接动机。

第十章、
1、智力形态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智力多元论:言语智力、逻辑推理与数学能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

3、能力的分类:按能力的倾向课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创造性程度课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从能力测验的观点看,可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4、离差智商和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是通过计算被试者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x100
5、能力形成的原因及条件:遗传因素及营养状况、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天才与勤奋
第十一章、
1、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里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征。

2、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3、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1)要善于区分和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2)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要进行个别施教。

(3)教育学生要善于认识并控制自己气质特点。

第十二章、
1、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的形成: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

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

3、性格的培养:(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

(3)家长和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教师的个别指导。

(5)性格也需自我培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