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资料Word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完整word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心理学名称。

所谓“个体”,并不是指个人主义或自我中心,而是强调人的社会情感和一体性,强调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只有通过对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才能理解个体。

他侧重从社会因素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神经症的成因与防治的心理学体系。

是精神分析内部向弗洛伊德开战的第一个理论体系,对精神分析由生物还原论的本我心理学转向社会文化取向的自我心理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从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过渡的中介。

阿德勒是最早与弗洛伊德决裂另创自己理论的精神分析学家。

他的个体心理学对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和儿童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阿德勒的生平阿德勒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地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一生!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从小驼背,行动不便,这使他在蹦跳活跃的哥哥面前总感到自惭形秽,老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5岁那年,一场大病几乎使他丢掉小命,痊愈以后,他便决心要当一名医生。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但阿德勒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努力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而成了优等生。

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8年阿德勒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9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他帮助组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

1907年,阿德勒发表《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明确揭示了他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

1911年,他辞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一职,退出精神分析协会,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不久,阿德勒组建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协会",1912年改名为“个体心理学"。

他致力于把自己的理论与儿童抚养和教育的实际相结合。

1920年,他与他的学生一起在维也纳30多所中学开办了儿童指导诊所,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思想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有自己的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并且是一个与社会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完整word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笔记(精心整理)

(完整word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笔记(精心整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人的心理的本质:1. 心理是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辨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3.个案法4.实验法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功能是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是植物神经系统工程;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和端脑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和神经结构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割裂脑”实验(罗杰。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图文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图文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名词解释Word 文档

心理学名词解释Word 文档

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

观察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发生条件有目的地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规律的方法。

第二章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在后天活动中,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通过遗传而来的本能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第三章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就是反映。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地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做更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四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分析器:产生感觉和知觉的神经机构。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三部分构成。

感受性:是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门或)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适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第五章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表象:是头脑里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回忆或再认有错误的现象。

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

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

(完整word)100个心理学常识

(完整word)100个心理学常识

100个心理学常识1、【心理技巧:恢复生活动力的8个小习惯】1.看两小时让你开怀的漫画或小说;2.放弃周末晚上去酒吧,7点起床,去没有人的街上走走;3.找一条你从没去过的街道;4.旅行,去一个你好奇的地方;5。

学一项新的技艺;6.去社交;7.做点困难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8。

学会享受你的无聊.2、【成功语录】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2.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3。

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4.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5。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6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3、【自我成长的6个反思】1。

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

2.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

3.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做到。

4。

不断告诉自己某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5.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

6。

勇气只是多跨一步超越恐惧.4、【心理常识:兴奋的时候瞳孔会变大】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的情绪变化首先会反映在不自觉的瞳孔改变上:当情绪从中性变得兴奋、愉快,瞳孔会不自觉变大.男子看到迷人的女子或女性看到潇洒男子,都会有瞳孔放大的反应.打扑克时若果抓到了期望的好牌,情绪兴奋性会陡然上升,瞳孔放大。

5、【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1、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

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2、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我们的错误,要从中吸取教训。

3、如果你认为你的教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

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

6、【流泪的女人不可爱】一般认为,女性的“潸然泪下”会让男性顿生怜香惜玉之心。

可是最新科研成果却显示,不仅哭泣造成的红鼻头会令人变丑,女性流下的眼泪还会发出化学信号,让男性对流泪者热情骤减。

当男性嗅闻真正的眼泪时,他们会觉得该名女子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不会增加男性怜香惜玉的感觉。

(完整word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完整word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1.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P11-12)①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

②调查法: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③心理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

④实验法: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20)相互关系感觉知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区别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是最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1)①知觉的选择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4.简述记忆的过程(P23-25)①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识记: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

保持: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是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大脑的过程。

再认与再现: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识记为前提,检验保持的指标,也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②信息加工的过程:按信息论观点,记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一般认为,每一阶段都包括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环节。

5.简述改善记忆的方法(P25-26)①集中注意、增强记忆②及时复习③反馈④背诵⑤过度学习⑥记住要点⑦分散识记⑧意义识记⑨性质形似的材料不安排在一起学习⑩多样化复习6.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28)①定势②情绪、情感与动机状态③迁移④功能固着与变通⑤个性⑥策略7.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9)相互关系情绪情感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区别表现为外显性表现为内隐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8.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30)情绪状态指在特定时间内,情绪活动在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

《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word版本

《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word版本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包括:①心理状态:注意,意识,灵感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③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

3、心理学基本观点:①心里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②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记过。

③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在:a.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b.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c.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4、心理学的理论取向:①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②行为主义理论取向③任职理论取向④人本主义理论取向⑤现象学理论取向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岗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实验心理学。

标志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6、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7、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得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遗传和环境的关系: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心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③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认知理论1、意识是心理反应的高级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个体的意识有三个特点:概括性,自觉性,能动性。

2、无意识也称为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

做梦,口误,笔误。

3、睡眠的5阶段:①睡眠开始,昏昏欲睡②浅睡阶段,开始正式睡眠③④阶段为深睡阶段,不易叫醒,脑电波形有变化所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⑤快速眼动阶段,睡眠者的眼球呈现快速跳动的现象。

4、注意是指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完整word版)心理学100个心理效应、心理规律,你知多少

(完整word版)心理学100个心理效应、心理规律,你知多少

1 詹森效应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

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力雄厚"与"赛场失误”之间的惟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

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上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如何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首先,要认清"赛场"的目的,克服恐惧感,赛场并不可怕,只是比平常正规一些而已。

其次,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赛场是高层次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

最终定会交付满意的答卷。

2 迟延满足效应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3 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完整word版)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完整word版)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引言大家可能想不到,其实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我们要听,我们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水等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理解.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已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脑本身是不会产生心理的,脑的机能只是为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和物质前提;脑只有在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是因为物质具有“反映"这一普遍属性。

所谓反映是指物质受到处界的影响,并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作出回答的过程。

也就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之间总是以各种形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着,从而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反映形式。

当地球上还未出现生物时,就有了无生命物质之间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映形式。

如河水冲击石头,使石头变得圆滑;木材置于空气中会腐烂;摩擦生热、生电等等,都是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随着有生命物质的出现,便产生了生物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形式叫感应性.所谓感应性是指生物体对与维持生存直接相关的外界影响的反映.它主要是保证生物体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与环境的平衡,维持其生存。

比如:植物的向光性、生物的同化和异化、生物体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防御反应,都是生物体为了生存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形式,即感应性。

这种反映形式与无机物的反映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感应性表明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独立的、积极的反映能力,即生物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环境变化因素和自身的生存关系来调整自己的活动的感应性是一切有机物都有的,然而,感应性还不是心理。

在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动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动物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也在不断发展。

由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动物机体不仅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无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不仅能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能对一些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产生了心理的反映形式。

心理学概论,word文档

心理学概论,word文档

心理学概论1、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1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万分。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情绪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和意志过程(心理学把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4)心理特征(重点)。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1.2个体心理与行动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完整word版)人格特质理论

(完整word版)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Personality Trait Theory)在现代人格心理学中,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但是特质理论最早却源于研究人格个别差异的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往往根据一个人的某一特征或者特质来描述人格.例如,如果某人迷恋权位则说他是权力型的人,如果某人看问题总是能够考虑到好的一面则认为他是乐观的人.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就属于最早的类型理论。

他根据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的“体液说"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具有过多的血液,充满活力和动力)、胆汁质(具有过多的黄胆汁,容易激怒)、抑郁质(具有过多的黑胆汁,通常表现为忧郁和悲哀)、黏液质(具有过多的黏液,使人迟缓或者懒惰)。

体型说也是类型理论的一种.体型说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克瑞奇默(E. Kretschmer)的三分法,他将人分为肥胖型、瘦长型和健壮型,并企图分别以几种典型的性格归属具有某一种体型的人(如肥胖型与情绪不稳定相联系等)。

体型说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谢尔顿(W。

H. Sheldon)则将体型分为内胚型、中胚型和外胚型,并分别以不同的性格进行归属(如快乐、喜好社交的属于内胚型;好动、侵犯属于中胚型;思维退缩属于外胚型等).体型与气质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但是,将人的气质类型归结于体型,是不科学的。

[1]与体液说和体型说不同的是建立在心理特质基础上的理论,称为心理类型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首创的。

他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

前者在性格上喜沉静,易羞怯;后者则好活动,喜社交。

此理论曾一度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心理学研究.但是这种二分法不足以说明一般的人格问题,绝大多数人处于两极之间,因此不能采取以少数特质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

(完整word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版(1)

(完整word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版(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自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三、选择最佳答案1.心理现象又称为C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心理规律B、精神C、心理活动D、意识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D 的科学。

A、(心理学)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现象3.个性心理是通过A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4.通过分析学生的图画、日记、作文、考卷以及课外小组活动中制作的模型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称为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产品分析法D、调查法5.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控制条件,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探求人世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 D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四、辨别正误1.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2.认识过程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简答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有何联系?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面?第二章需要和动机一、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尖人脑中的反映。

2.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填空1.需要可根据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3.动机的功能体现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三方面。

三、辨别是非1.一个人想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完全是由其主观所决定的,与社会现实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是心理学之父。

3、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神经分析学派、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第二章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2、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脑由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组成。

脑干由延、桥、中组成。

3、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4、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实际是通过生物电脉冲和化学递质进行的。

神经冲动在两个以上的神经元之间传递需借助电与化学递质双重信号来实现。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5、经典性和操作性反射实验:巴甫洛夫所创造的条件反射学说及其实验,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斯金纳箱条件反射实验,称为操作性反射实验。

经典性试验适用于被动的应答性行为,操作条件反射适用于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较为主动和自然,是活的刺激的手段。

6、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在社会活动实践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主管能动的表现。

人心里反映的能动特点:(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

(3)人的心理也正是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1、感觉阈限:是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2、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颜色后像:3、明适应与暗适应:我们的眼睛逐渐适应黑暗的现象,叫作“暗适应”。

它受视网膜内视紫质功能的影响。

视杆细胞需要通过视紫质的积累来获得感光度,但视紫质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的眼睛逐渐适应明亮的现象,叫作“明适应”。

在黑暗的地方,我们积累了很多视紫质以适应黑暗环境,但突然进入明亮的地方后,太多的视紫质会导致感光度太强,使我们感觉刺眼。

不过,视紫质会在光的作用下分解。

过一会儿,视紫质的量就恢复到了普通水平,我们便能正常看东西了。

4、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5、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6、知觉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7、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基本的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语言直观)。

(2)形象与语言的正确结合(语言在前形象在后、语言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语言在形象的后面)。

(3)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正确的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第四章1、前摄倒摄抑制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第一阶段是瞬时记忆,第二阶段是短时记忆。

第三阶段是长时记忆。

2.组块:指某种意义的组合;如“7+-2”个“组块”可以指7+-2“个数字。

2、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取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

而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

这种识记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又往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3.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1.识记对活动任务及活动性质的依赖;2.识记对材料数量和性质的依赖;3.识记对不同分析器的依赖;4.识记对主观心理学的依赖;3、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2)抽象的内容要比形象的内容、无意义材料要比有意义材料容易遗忘。

(3)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有重要影响。

组块: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单位加工,也指这样的组成单位。

遗忘曲线::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

明确目的和任务,可以调动一个人识记的积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识记的效果。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对材料的理解。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的本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活动。

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3)识记材料的性质。

一般说来,直观形象的材料优于抽象的语词的材料,视觉的材料优于听觉的材料。

有意义的材料优于无意义的材料,有韵律的材料优于无韵律的材料。

(4)识记材料的数量。

一般说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材料的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或朗诵的次数就越多。

(5)识记的方法。

识记有三种方法,即整体识记、部分识记和综合识记。

综合识记利用了材料的联系进行识记,因而效果好。

部分识记效果较差。

第五章1、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这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这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的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3、教学中怎样组织学生注意:(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4)引导学生掌握集中与保持注意的方法。

第六章、1、思维的种类:从思维品质可分为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

从思维活动过程可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从意思角度可分为我向思维和现实思维。

2、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

(2)情绪和动机。

(3)联想与启示。

(4)定势的作用。

(5)迁移的作用。

(6)个性因素。

(7)策略与方法。

4、问题解决的策略:运算法与启发式两种。

5、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有,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

(2)从内容新颖程度来看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来看有,幻想,理想和空想。

6、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其培养:(1)要引导青少年与时俱进的学习马列主义原理,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武装自己。

(2)应强调启发式、探究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3)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4)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同思维,限制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多发展求异思维。

(5)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七章1、外部表情的变化:包括面部表情变化,身段动作变化,言语表情变化。

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急状态。

3、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4、情绪智商:又称情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5、不良情绪的调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第八章1、冲突的类型: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2、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3)在行动中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4)针对个别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5)启发学生觉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九章、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2、动机的分类:从动机的社会意义看可以分为正确的与错误的两种。

从起的作用的主次可分为主导作用和辅助作用两种。

从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上可分为长远的间接动机和短暂的直接动机。

第十章、1、智力形态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智力多元论:言语智力、逻辑推理与数学能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

3、能力的分类:按能力的倾向课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创造性程度课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从能力测验的观点看,可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4、离差智商和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是通过计算被试者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x1005、能力形成的原因及条件:遗传因素及营养状况、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天才与勤奋第十一章、1、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里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征。

2、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3、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1)要善于区分和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2)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要进行个别施教。

(3)教育学生要善于认识并控制自己气质特点。

第十二章、1、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的形成: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

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

3、性格的培养:(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

(3)家长和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教师的个别指导。

(5)性格也需自我培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