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儿推拿临床取穴施术的次序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一般手法

小儿推拿一般手法

脾经:健脾和胃消食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线。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

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

来回推称清补脾经。

次数:推300-500次。

主治:积滞,腹泻,便秘。

脾经穴为小儿推拿临床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补脾经:循拇指桡侧缘指根方向直推。

清脾经: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

大肠:补大肠温中止泻,清大肠清热通便定位:食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称补大肠。

反之,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称清大肠。

次数:推100-300次。

主治:便秘,腹泻,脱肛。

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清虎口: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板门:脾胃之门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掌根,称推板门。

次数:揉、推100-300次。

主治:积滞,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推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掌根天河水:清热泻火,解表除烦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次数:推100-300次。

主治:感冒发热,五心烦热,唇舌生疮。

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六腑:清热,凉血,解毒定位: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次数:推100-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证。

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退六腑(推六腑):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腹: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定位:腹部。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次数:推100-200次,摩3-5分钟。

主治:积滞,腹痛,便秘。

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分推腹阳明:沿肋弓角边缘或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脊柱: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小儿推拿治疗技术指南

小儿推拿治疗技术指南

小儿推拿治疗操作规范指南目的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操作步骤与要求1. 施术前准备1. 1器具普通诊疗床,推章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1. 2 环境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1. 3 体位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1. 4 部位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 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具备亲和力,争取患儿的配合。

2. 施术方法2. 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2. 1. 1 推法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劳作分向推动。

旋推法:医师用拇指蝶纹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摩。

2. 1. 2 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指揉法:医师用拇指或示指,或用示、中、无名指螺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掌揉法:医师用掌根部分,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鱼际揉法:医师用手掌大负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2. 1. 3 按法医师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或掌心在一定的穴位向下逐渐用力按压。

操作时手法要求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

2. 1. 4 摩法医师用手掌掌面或示、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抚摩,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奏。

一般以按摩的速度和方向来区别补泻,如急摩为泻、缓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逆时针摩为补。

此法在小儿多用于腹部。

2. 1. 5 运法医师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由此穴向彼穴或在穴周作弧形或环形推动,因常用手指进行推动,故又称指运法。

小儿推拿教材(特定穴)

小儿推拿教材(特定穴)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

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

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

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

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

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

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随时可查找!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随时可查找!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随时可查找!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6
常用手法: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 向下用力按压。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 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五)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
7
(六)捏法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 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 交替捻动向前。 2.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 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 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七)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 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51
三 关
52
(十五)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 成一直线。 操作:清(推)天河水,用食、中二 指从腕部推向肘。清100—300次。 主治:一切热症、痰喘、惊风、弄舌、 重舌
53
天 河 水
54
五、下肢部穴位
(一)膝眼 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操作:按膝眼,用拇指按,按5次。 主治:下肢痿软、惊风抽搐。 (二)足三里 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操作: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按揉 50—100次。 主治:功能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主治腹 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 55
16
风 池
17
(五)天柱骨(线状) 定位: 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 称为“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 下刮。推100~500次,或刮至皮下轻度瘀 血为止。 主治: 呕吐,恶心,项强,发热,咽痛,惊风。
18
天 柱 骨
19
常用穴位
二.胸腹部穴位
小儿推拿
Baby massage
钟巧明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小横纹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术者以右手中指揉之,称揉小横纹。

100~500次。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一切咳喘证,口舌生疮。

说明:本穴对呼吸系统疾病效果好。

肾顶位置:在小指掌面末端处。

操作: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顶。

100~500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水疝等。

肾纹位置:小指掌面末节横纹处。

操作: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纹。

100~500次。

作用:散瘀热,引内热外行。

主治:目赤,热毒内陷,内热外寒,高热手足凉等。

运水入土位置:自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至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线。

操作:自小指掌面指尖起,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穴推运至拇指桡侧缘指尖。

100~300次。

作用: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多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完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疳积等。

运土入水位置:自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至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线。

操作:自拇指桡侧缘指尖开始,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穴推运至小指掌面指尖。

100~300次。

作用:清脾胃之湿热,补肾水之不足。

主治:多用于新证、实证,如湿热内蕴所致的少腹胀满、泄泻、痢疾、小便赤涩等。

总筋位置:在掌面腕横纹的中点。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手,使其掌心向上,右手中指揉之,称揉总筋;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称掐总筋或掐揉总筋。

揉100~300次,掐3~5次。

作用:泻热散结,通调周身气机。

主治:心经有热,惊风,夜啼,潮热,口舌生疮,实火牙痛及一切实热证。

说明:本穴为治疗口疮主穴之一,尤其对舌尖及舌面口疮糜烂疗效好。

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至肘横纹中点(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1.清天河水: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前臂及手腕,使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或食、中指并拢,用指面向心方向推之,即自总筋穴推至曲泽穴,称清天河水(所有穴向心推为补,唯独天河水向心推为清)。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小儿推拿主要用于至5岁小儿。

目录1、发热;2、咳嗽;3、泄泻;4、便秘;5、疳积;6、遗尿;7、夜啼一、发热1、开天门:成人用两手拇指,交替从小儿眉心处的印堂穴向上直推至发际稍上方,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推坎宫:成人两手拇指,从小儿眉头分推至眉尾(← →),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揉太阳:成人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小儿眉后凹陷太阳穴处,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4、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功效为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5、清天河水:成人食中指并拢,从小儿腕中点上推至肘横纹中点,300次。

功效为清热,泻火,除烦。

注:发热添风寒者,加以下操作1、推三关:以腕部桡侧为起点,沿前臂外侧向上推至肘关节桡侧,300次。

功效为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2、掐揉二扇门:成人用双手拇指甲掐小儿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5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揉50次。

功效为发汗透表、退热停喘。

3、拿风池:成人拇指、食指同时按揉小儿两侧风池穴,10至15次。

功效为发散解表、怯风散寒、明目、止头痛。

4、推六腑:亦称退六腑,发热到癫热时用。

以腕部尺侧为起点,沿前臂内侧向上推至肘关节尺侧,300次。

功效为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症。

二、咳嗽1、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2、按天突:成人中指指尖按小儿胸骨上窝的天突穴,10次。

功效为理气化痰,降逆停喘,止呕。

3、推揉膻中:两乳尖连线中点,为膻中穴。

成人先用中指指端在膻中穴揉150次,再用拇指罗纹面从胸骨切迹推至剑突15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4、揉乳旁乳根:成人用食指中指同时揉乳旁外开2分的乳旁穴和乳下2分的乳根穴,2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5、擦膻中:成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沿胸骨上下摩擦,擦热为度。

老中医总结小儿推拿基本穴位,值得收藏

老中医总结小儿推拿基本穴位,值得收藏

老中医总结小儿推拿基本穴位,值得收藏上肢手部穴位一、脾穴操作部位: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跟。

补脾:从指尖推向指跟。

清脾:从指跟到指尖。

清补脾,从指尖到指跟,从指跟到指尖,来回推。

主治:补脾:健脾益气壮气血。

不思饮食,面黄肌瘦,四肢不温,大便溏稀,睡喜俯卧,露睛,唇淡,眼睑浮肿。

清脾:利湿泄热除燥。

便干,湿热泻痢,食积腹胀,热痰咳。

主治脾火,脾燥。

脾的特点: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主四肢肌肉,主升,脾与胃相表里,脾喜燥而恶湿,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脾虚肝旺,因为木克土,肝主风主惊主动,脾虚就会慢惊,脾虚湿盛了,眼睑就会肿。

脾虚就不能正常供摄血液,小儿就会出现出血点。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驻痰之气,所以清脾可以治疗痰热咳嗽。

注意:补脾:必须配补肾。

二、胃穴操作部位: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赤白肉际处。

胃气只能降,只清不补。

清胃主治:呕吐,食积,腹胀,口气臭秽,消谷善饥(吃完又吃,消化太快)。

三、板门穴操作部位:拇指根下平肉处,内有筋头。

主治:呕逆,霍乱呕泄(上吐下泻,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急性肠胃炎)跟清胃同时用。

四、肝穴操作部位:食指掌面,从指跟到指尖是清肝也叫平肝,从指尖到指跟是补肝,但是肝常有余,肝是不能补的。

主治:一切外感,发热,急慢惊风,泄泻。

肝藏血,主疏血调理。

注意:平肝必须先健脾。

五、心穴操作部位:中指掌面,指尖到指跟。

临床极少用,如果清心火则用天河水代替。

舌为心之苗,不管是实火还是虚火,都会出现口舌生疮。

主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贫血,小便短赤,泄泻等一切热证。

清心火,利小便,所以可以治疗泄泻。

六、肺穴操作部位:无名指掌面,从指尖推向指跟为补肺,但是补肺一般不用,如果要补肺的话,用补脾代替,培土生金。

从指跟到指尖为清肺。

主治:清肺:宣肺泄热,解表。

一切外感症,咳嗽痰多,便秘,小便不利。

补肺:益气。

固表的作用,易外感,出汗过多,远年咳嗽,气弱,用补脾代替补肺,虚则补其母。

七、肾穴操作部位:小指掌面,从指尖到指跟为补肾,清肾没有这个说法。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1、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线状) 。
操作:推攒竹,两拇指自下向上交
替 直推,推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
天 门
实用文档
12
(二)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线状)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 作
分推,推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实用文档
13
坎 宫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脊 柱
28
(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
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 上向上直推 。推 100—300次。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 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 秘。
实用文档
29
七 节 骨
实用文档
30
(三)龟尾 定位:尾椎骨端 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实用文档
3
小儿推拿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轻重 得当,速度均匀。
柔和——手法用力要灵活,缓和、中病即 止。
平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实用文档
4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时要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 小儿肌肤柔弱。
滑石粉、麻油、冬青油——四时皆可取用
实用文档
5
小儿推拿操作的一般顺序:
之,揉100—3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
实用文档
31
龟 尾
实用文档
32
常用穴位
二.上肢部穴位
实用文档
33
(一)五经
定位:手指末节罗纹面,从大拇指至
小指分别为脾、肝、心、肺、肾经。

小儿推拿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推拿流程及评分标准

1、先推头面部穴位,再依次推胸腹、四肢、腰背部穴位。

2、先推主穴,后推配穴。

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决定推拿的操作顺序如胃热呕吐,可先推颈项部天柱骨止呕,再推上肢板门、清大肠等。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无论主穴、配穴,应该先运用轻柔手法(如揉、摩、运、推等),而如、拿、捏等强刺激手法,应最后操作,以免刺激患儿引起哭闹,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和治疗效果。

另外,上肢部穴位,不分男女,可根据操作习惯,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

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操作顺序。

论小儿推拿主穴和次穴的推拿先后

论小儿推拿主穴和次穴的推拿先后

论小儿推拿主穴和次穴的推拿先后小儿推拿处方由穴位构成。

穴位有主次,犹国之君臣。

主穴针对病机和主症,次穴配合和协助主穴,针对次要症状。

君为统领,独一无二。

臣子多样,各司其责,臣服国君。

小儿推拿处方主穴常常由1-2个穴位构成。

重视主穴,保证主穴的推拿时间和力度,乃小儿推拿常识。

然而,主穴和次穴的推拿先后顺序,认识却不统一。

很多人认为,既然是主穴,是国君,就应该首先出场。

即在小儿推拿之始重点推拿。

将其推深推透之后,再推次要穴位。

国君地位显赫,国君前面走,臣子后面跟。

也有人认为,次要穴位多,涉及面广,应该首先推。

推完次要穴位再重点推主穴。

推拿如用兵,用兵先侦察,先试探,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大家同意哪一种模式呢?两种方法都源于古代小儿推拿文献。

明代小儿推拿家周于蕃倡导主穴先推,多(久)推。

《推拿妙诀》谓“推法俱有次序”。

当疾病属于某一经时,应该先推相关五经穴。

“如饮食先脾土,泄泻先大肠,伤风先肺经。

”“其应推之穴尤要多推,不妨数百。

”清代医家骆如龙持相反观点。

《推拿秘书》“又要审定主穴。

某病症以某穴为主。

则众手该用者在前。

而此主穴在后,多用功夫,从其重也。

”其实,两种顺序各有利弊。

第一种先推主穴,适用于急症抢救,如惊风、癫痫、昏迷、厥证,以及发热、腹痛、鼻塞、咽喉肿痛等症状单一,寒热虚实明显者。

第二种后推主穴,适用于慢性病,以及症状复杂的病症。

先调理,再重点推主穴。

特别通知--由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推拿防治儿童神经系统病症经验交流大会”将于2021年12月30-31日召开。

之前的12月29-30日有成都品东小儿推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举办的“第5届小儿推拿理论与技术提升班”。

小儿推拿的流程和穴位

小儿推拿的流程和穴位

小儿推拿的流程和穴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儿推拿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中医疗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中。

小儿五门推拿法--附视频

小儿五门推拿法--附视频

小儿五门推拿法--附视频
小儿推拿五门指头面正中线上的山根、印堂、大天心、天庭、囟门五个穴位。

犹如宫廷从外至内的五道门。

五门推拿法要求从一门至五门依次施术,一气可成,不得中断。

1.一门山根。

用掐法。

古代小儿推拿称之为掐惊术。

掐山根是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惊风术式。

当山根色青时,必掐山根。

现代用于小儿夜啼、抽搐、注意力不集中,伤风、鼻塞、流涕、喷嚏,以及腹胀、腹痛等。

2.二门印堂。

用推法。

一般用单手拇指从印堂始向上推。

主要功能为祛风散邪,治各种外感病症。

同时调和阴阳和气血,治内伤诸症。

后来,单手拇指推印堂演变成为双拇指交替从印堂推向前发际,名之为开天门,成为小儿推拿起式。

每人必用,每病必用。

3.三门大天心。

用叩法。

叩在前额,对鼻炎、鼻窦炎有一定效果。

也用于智力和听力障碍等。

4.四门天庭。

用掐揉法。

主治鼻炎、头痛、头昏、耳目失聪等。

5.五门囟门。

可摩可揉可弹可推可振。

是重要的健脑益智手法。

适用于小儿保健和各种神经系统病症。

小儿五门推拿法是常规的小儿推拿术式。

各种儿科疾病都可运用,但长于治疗伤风感冒和神经系统病症。

无病小儿每天走走程序有利于健脑益智,让宝宝更另聪明。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及手法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及手法

小儿推拿时,应按顺序依次操作,以免遗漏。

应先轻手法,如推、揉、运等,后重手法,如掐、捏、拿等,先头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后是胸腹腰背。

小儿推拿所使用的穴位,根据其手法操作可分为直线、旋转及垂直方向,可根据操作方向来决定补泻原则。

1.直线方向厚主要是应用推、捏等法施于直线状穴位。

总的补泻原则为:向心方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法。

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它们共同的补泻原则是: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方向推为泻,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2.旋转方向学多用于揉、运、摩等手法,施于面、点状穴位。

总的补泻原则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补,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

如果是左右对称的两个穴位时,其补泻原则为:向内旋转为补,向外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

3.垂直方向教多用于按、掐、拿等手法,施于点状穴位。

其补泻原则以手法的轻重定补泻,重手法为泻法,轻手法为补法,不轻不重为平补平泻。

此外,还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为特定的,不受以上补泻原则约束,例如推三关、清天河水等。

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育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网小儿推拿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

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故现称“复式操作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与导引>2001年4月第17卷第2期(总98期)
Chinese№硝pulation&q陆】gth螂.A叫12001,v01.17,No.2
谈小儿推拿临床取穴施术的次序
袁洪仁
江苏省海门卫校(226100)
关键词小儿推拿取穴原则
小儿推拿临床取穴施术讲究一定的次序,
一般应先头面,再上肢、三胸腹、四下肢,依次进行。

这样做有利于手法的操作,且不会遗漏应该推拿的穴(部)位。

关于这一点,不少推拿专著都有提及,且认为是“不可不知”的道理。

【lJ但为提高疗效而讲究~定的取穴施术次序,尚少人系统论述,故笔者在复习文献L2J的基础上,结合临证体会对此综述如下。

1标本缓急。

推有先后在证候复杂的病证中,据病情采取先治标、治本或标本兼治法。

如遇患儿宿疾,但不严重,又感外邪,以致表里同病,当先治其标。

以患儿既有腹泻却不严重,又突发高热为例,此时当先治高热,可多揉乙窝风、按印堂,配揉小天心以解表邪,再分阴阳、清板门以清热退烧,又能温中健脾助消化。

候高烧退后,再配补大肠以固肠涩便。

此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也。

又如患儿高热兼大便秘结,可先掐揉二扇门,常可立见汗出而表解,次推四横纹、清肺经、退六腑,不但润燥通便,又能清热凉血、顺气消胀。

此汗下并用、表里兼治也。

倘遇正气虚弱儿的外感高热,可先补脾土、推三关来扶正驱邪,但手法要微快微用力。

此乃补中有泻之意也,虽有外邪而不致闭门留寇。

2谨察病机。

审推次第各种疾病和各个症状均有各自的病机,临证据病机立法,依法审定推治次第。

<针灸大成・按摩经>中即有此思想的雏形,如“手法歌”日:“咳嗽频频受风寒,先要汗出沾手边,次掐肺经横纹内,乾位须要运周环。

”因风寒咳嗽乃风寒犯肺,肺气不能宣畅所致,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其邪在表,宜用推三关、掐揉二扇门等发汗操作来疏风散寒,则邪去而正自安;后用清肺经、揉掌小横纹、运内八卦以宣通肺气、开胸化痰,则咳嗽自止,收到桴鼓之效。

又如<小儿推拿广意>日:“倘热急吼喘,即诸穴未推之先,在承山穴推下数遍为妙。

”盖热急吼喘者,由肺气肃降失司,肠腑壅滞所致,临床常兼见喘息和便秘,且喘愈甚则便愈闭,便愈闭则喘益甚,故治疗时首先用推下承山以除肠腑有形之积,釜底抽薪,方能使肺复行肃降之令,喘势得平。

3五行论治,补泻有序小儿推拿临床十分重视五行论治,正如<幼科铁镜>所云:“业医者,不明五脏生克之定理,则治病兼补泻之法,从何而施。

”如现今湖南的刘氏推拿法L3J,即吸收了五行生克理论,创立了独特的“五经配伍推治法”,确定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作为临床取穴补泻先后的依据。

以外感咳嗽为例,先重用清肺经。

后补脾经、肾经,稍清肝经、心经。

这种配伍推治是中医整体观在小儿推拿中的具体应用。

又如脾虚久泻,先重用补脾土,后补肾经以壮命门之火,再清肝经、补肺经以防木乘脾土,脾虚而肺弱,达到既健脾助运,又防病传变之效,盖脾虚久泻可致肝气犯脾、肺弱受邪、损及肾阳。

故临证以五行论治,补泻有序,才能取得疗效。

4穴有主次,先后取用<针灸大成・按摩经>日:“凡看惊掐筋之法,看在何穴,先主病穴起手掐三遍,后将诸穴俱做三遍,掐揉之,每日掐三四次,其病即退。

”可见,临证推治时先用主穴,后用次穴。

盖主穴是针对疾病主要症状起主要作用的穴位,先行取用方能达到“举手之劳可回春于顷刻”的疗效。

又如<针灸大成・按摩经・手
万方数据
<按摩与导引>2001年4月第17卷第2期(总98期)
C}lineseM删pulation&QG(芨培t}l锄奶LA埘l2001,Vd.17,ND.27
法歌>日:“大肠作泻运多移,大肠脾土病即除,次取天门入虎口,揉脐龟尾七百奇。

”因泄泻之本主要是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合污而下,并走大肠所致。

方中推大肠用补法能温阳止泻,用泻法能清利肠腑;兼推脾土以调和脾胃,脾健胃和则水谷得以化生气血,糟粕也可正常排出,故大肠、脾土为主穴,应先推。

再用天门人虎口生气顺气,理气畅中,佐以揉脐来加强温运,揉龟尾来调理大肠功能,则泄泻自止。

5效穴验穴,取用为先临床实践证明,某些穴位的疗效具有特异性,虽非治疗的主穴,但在治疗上针对性强、见效快,对缓解病情有较好的作用,故治疗时应首先取用。

如<针灸大成・按摩经・要诀)日:“一窝风能除肚痛,阳池专一止头疼,精宁穴能治气吼,小肠诸病快如风。

”这里的一窝风、阳池和精宁即为相应病症的效验穴。

又如<推拿三字经>云:“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立愈恙,进饮食,亦称良。

”“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

”“小腹寒,外劳宫,左右旋,久揉良。

”这种独穴推治法尤能体现穴位疗效的特异性,临证施术当首先取用。

古代小儿推拿歌赋中有许多效穴验穴的记载,是历代推拿医家的经验结晶,代代相传,习诵应用,当加以继承和发展。

6推治始终。

按序开关推治开始时,应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按序施术开窍,如<秘传推拿妙诀>云:“凡推法俱有次序,每病必先用面上取汗、喉中取呕法,次于手上分阴阳,次推三关,次六腑,次各应推之指,如饮食先脾土,泄泻先大肠,伤风先肺经,而后次及八卦、横纹、天河之类。

”因“小儿无他病,惟有风寒、水湿、伤乳、伤食之症。

故风寒急宜令出汗,伤乳伤食急宜令吐出或泄下乳食,然风裹乳食者尤多,则汗下又不如吐之速”。

因“面部气通脏腑”,面上取汗法可“不拘何症,但有病俱须用之”。

至予喉中取呕法,“就是胃中无停积者,用此亦能通五脏六腑之滞”。

另外,小儿之病“俱由于阴寒阳热之失调,故医者当首先为之分阴阳,次即推三关、六腑。

寒多则宜热之,多分阳边与推三关;热多则宜凉之,多分阴边与退六腑”。

后世刘氏推拿法主张推治诸穴前,取用额天门、坎宫、太阳、总筋、手阴阳以开窍。

<幼科推拿秘书>则主张先用分阴阳、次用运八卦作开首操作,“盖小儿之病多因气血不和,故一切推法必先从阴阳分起”,而运八卦能调和五脏之气,故“医者分阴阳之后必次及于此”。

笔者临证常先用<幼科铁镜>中的头面推拿法,依次为开天门、分推坎宫、天庭逐掐至承浆、运太阳、捧耳摇头。

其作用无非是令气血运行,开启全身经脉穴位,为其后推治诸穴产生得气感强、疗效高奠定基础L4|。

推治终末时应注意关窍,前人称总收法,如<幼科推拿秘书>云:“诸症推毕,以此法收之,久病更宜用此方,永不犯。

其法以我左手食指掐按儿肩井陷中,乃肩膊眼也。

又以我右手紧拿小儿食指、无名指伸摇如数,病不复发矣。

”后世刘氏推拿法也取肩井穴关窍,其作用在<幼科铁镜>中论之清晰:“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气血行,各此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也有人加用推揉肺俞来关窍【5J,盖肺主气,气为血帅,气行血行。

总之,关窍操作无非是使气血周流全身,则脏腑功能增强,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效。

综上所述,取穴施术的先后次序,是关系小儿推拿临床将“辨证论治”实施以取得疗效的重要环节。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和对散在的前贤关于取穴施术次序经验的运用,认为按照辨证论治,遵循取穴施术的次序规律,方可确保推治疗效。

参考文献
[1]金义成.小儿推拿.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5
[2]王敬,等.秘传按摩绝招.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邵湘宁.刘氏小儿推拿取穴特点刍议.首届“生命力杯”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优秀成果汇编(中国赛区专辑・中文版)1994;58~59
[4]唐莉.“开天门”24次试解.按摩与导引,1997;(1):1[5]陈玉其.推拿治疗小儿杂症3则.按摩与导引,1997;(2):29~30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