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合集下载

2、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与控制

2、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与控制
随意丢弃的烟头
检修时设备突然启动
叉车侧翻
登高平台没有护栏
没有佩戴防护眼镜
实验室的500ml的一瓶硝酸
02
危险源辨识
01
依靠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要教育和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加,辨识和查找身边的危险
保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领导支持、全员参与
危险源辨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支撑等
危险源
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
危险源与隐患之间有内在联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危险源属自然常态,隐患属不正常状态。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的认识
危险源的描述方式
类型
形态
描述方式
风险评价方法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极为可能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风险评价方法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全员参与所有生产服务的全过程考虑相关方活动涉及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危险源辨识内容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理性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运动物危害,高温灼伤,低温冻伤,电危害, 噪声危害,粉尘危害,震动危害等。化学性如: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生物性如: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班组作业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方法

班组作业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方法

班组作业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方法开展作业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及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是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措施。

企业员工能否了解作业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掌握控制方法并予以落实,是企业创造长周期安全生产业绩的关键。

班组是企业的组织细胞,是执行和落实企业工作计划、稳定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基础支撑点。

因此,班组成员必须掌握危险辨识及风险控制方法,及时对生产活动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投入使用等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的威胁安全生产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和降低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避免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1 作业活动的识别与划分作业活动是指为完成生产、检修等方面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为较全面地辨识出班组所有成员在生产建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可以由班组长组织或指派人员组织对班组成员所有日常(正常)工作和偶尔(不经常)从事的工作或临时检修等工作的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进行识别。

作业活动的确定,是辨识危险源的基本条件,如果少识别一项作业活动,此项活动中的若干个危险源就不能及时得到辨识,在进行这项作业活动中就可能造成班组成员被伤害。

因此,识别作业活动时,要经过本班组全体成员的讨论、确定,保证识别的作业活动全面,无遗漏。

作业活动可按生产(工作)流程、地理区域或工作区域、生产装置或设备、作业任务等内容划分。

划分作业活动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如:转炉冶炼、冶炼作业区、天车检修、起重作业等。

2 危险源的辨识2.1 分清作业活动的工作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按一项具体的作业活动进行,也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再对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辨识范围要包括此作业中所有可能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作业人员和所有设备设施(包括可能接触的外单位的作业用设备设施)。

辨识内容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班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班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班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班组是生产一线的基础,也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群体。

因此,班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班组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危害因素班组成员可能接触的危害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品或化学性质。

在制造业和化工企业中,化学危害因素非常普遍,如有毒气体、化学药品、溶剂等。

化学危害最主要的途径是呼吸道、皮肤接触和口腔吸入。

它危害人体的时间短,现象难以察觉,但危害程度较高。

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是指机械、声音、辐射、高温、低温等会损害员工的身体健康的各种物理因素。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各种物理危害因素越来越多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如噪音、振动、切割、打磨等。

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是指这些群体可能感染的生物性微粒或细菌。

在医院、药品生产、食品生产等场合,生物危害因素普遍存在。

如炭疽、HIV病毒、气候和气象等。

心理危害心理危害是指人体受到心理刺激而引起的各种危害。

在生产中,心理危害源于各种因素,如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压力等。

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逆境将会对班组成员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旨在发现可能危及员工健康的因素以及其产生的机理,以便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加以控制。

危害辨识的主要步骤如下:参考标准将涉及到的行业标准、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国际标准都进行整理,做到减少遗漏,避免重复。

涉及工艺过程针对每个工艺过程,逐一提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其危害程度。

辨识因素按标准制定的流程,对工艺中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等级。

确定风险等级将辨识出的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按照危害程度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等级。

然后依照常规流程,对风险等级的高低进行判断,制定相应的危险了去措施。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将危害因素与可能产生的伤害进行量化、标准化以及综合评估,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模型,以此达到对危险程度的评价。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是指在工作班组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班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将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一、班组危险源的辨识班组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工作班组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观察,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不安全的操作行为等。

2. 咨询与交流法:通过与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员工等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的看法和观点。

3. 资料查询法:通过查询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资料等,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

5. 现场评估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班组工作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为进一步评价和控制危险源提供基础。

二、班组危险源的评价班组危险源的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事故发生概率。

评价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危险作业分析法:对涉及危险作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危险源辨识矩阵法:使用危险源辨识矩阵,根据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发生频率,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和分类。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班组危险源的控制班组危险源的控制是指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作设备,减少危险源的产生或减轻其对员工的损害。

2.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行为,避免或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为了准确识别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的过程。

本方法适用于本项目的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和生活场所。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包括工作环境、平面布局、运输路线、施工工序、施工机具和设备、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特殊装置和设备、有害作业部位、各种设施、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为了方便危险源辨识和分析,可以根据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以及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包括物理性危险源、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等。

2.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包括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等。

在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紧急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1.振动危害包括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和其他振动。

例如,手持风钻工作时的振动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其中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和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则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和超高压电场等。

3.运动物危害包括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和其他运动危害。

4.明火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5.高温物质包括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和其他高温物质。

例如,气割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颗粒,对人体造成危害。

6.低温物质包括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和其他低温物质。

例如,氮、氧气泄漏会造成冻伤。

7.粉尘与气溶胶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不包括爆炸性和有毒性的粉尘与气溶胶。

8.作业环境不良包括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和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第8页/共44页
1.3 危险类别
有害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 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安全管理缺陷: 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机工效学) 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相关方管理缺陷。
1. 危险及危险识别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时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危害因素。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2页/共44页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 : 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4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3类) 有害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危险、危害识别:认知危险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本身。
第9页/共44页
1.3 危险类别
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1.个人因素:-缺乏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不合适的个人保护装备-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对危险源的不敏感性或过于自信2.物理环境因素:-不安全的工作场所和设备-不稳定的结构和设备-不合规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缺乏紧急逃生通道和逃生设备-不充足的照明和通风-噪音、震动等有害环境-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化学泄漏风险-不安全的物料储存和堆放方式3.组织管理因素:-缺乏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不充分的资源和预算用于安全管理-缺乏监管和检查机制-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安排-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流动-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人员不合理数量和分配问题4.操作过程因素:-不规范的工作操作和程序-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不良的工艺和操作控制-作业手册和操作程序不清晰-缺乏恰当的监测和检修程序-不合理的物料和化学品管理5.环境因素:-天气条件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因素以上仅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些常见因素示例,具体的清单应根据具体的组织和行业进行定制。

清单应包括所有与组织或工作活动相关的潜在危险源,并识别可能的风险等级和可能的风险后果。

这些清单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识别危险源,还可以帮助组织评估和优先级不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的应用对组织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人员和财务损失。

因此,组织应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计划和行动方案。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
⑹泄压和止逆设施
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 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⑺紧急处理设施
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 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 表联锁等设施。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⑻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 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频繁程度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越大,风险越大。 包括: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 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
严重性C:事故发生后能带来多大的人员作伤亡和财产损失。 包括: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重大,致残;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
2.风险控制的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 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使用环保材料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 使用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安全带、安全帽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 的措施。如使用通风装置、耳麦、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警告: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
步骤(策划)
成立工作小组:
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副总经理,工程师,技 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管库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有经验的工人 。 确定活动场所划分依据,危险源辨识的原则,风险评价的方法等。
识别相适的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 等等。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____》____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等。

第九条参照LEC的评估方法(附件7)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办法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高于____分的(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2.二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160≦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3.三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70≦分数值<160)风险;4.四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____分的(分数值<70)风险。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十条各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小组。

项目经理任组长,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工程、技术、船机、安全等部门管理人员和现场负责人为组员。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普通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以下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合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因果分析法: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从而识别 班组危害。
风险矩阵法:根据班组面临的风险大小和可接受程度,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确 定班组危害的优先控制顺序。
02
班组风险评价的步骤
确定评价对象
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包括设备、 作业活动、人员等
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定期对班组作 业活动进行风 险评估,识别 潜在危害和风

评估结果应用 于指导班组作 业活动,降低
风险
针对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风
险控制措施
持续监测班组 作业活动,及 时发现和解决
风险问题
及时更新风险管理措施
定期评估班组的风险状况,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以适应新的风险状况。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
考虑管理因素
班组管理:确保班组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定期对班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应急预案:制定班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监督检查:加强班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和状态
04
班组风险控制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班组危害辨识的方法 班组风险评价的步骤 班组风险评价的注意事项
班组风险控制措施 班组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01
班组危害辨识的方法
经验法
经验法:根据班组员工的工作经验,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流程法:通过分析班组工作的流程,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检查表法:制定班组危害辨识检查表,逐项检查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模拟法:通过模拟班组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发现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伤害风险的状态。

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某一特定危(wei)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wei)险源分类:根据危(wei)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分两大类:——第一类危(wei)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能源/能量载体)或者危(wei)险物质。

防止第一类危(wei)险源导致事故——约束/限制能量/危(wei)险物质,控制危(wei)险源。

——第二类危(wei)险源:导致能量或者危(wei)险物质约束或者限制措施破坏或者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

两类危(wei)险源的相互关系第一类危(wei)险源是能量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wei)险源是第一类危(wei)险源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wei)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进行危(wei)险源辨识时,先辨识第一类危(wei)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wei)险源。

危(wei)险源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清主要危(wei)险源及其相关的危(wei)险性、有害性。

危(wei)险源辨识不要发生遗漏,要全面进行分析,以免留下隐患。

惟独认识到它是危(wei)险源,才干对它进行风险评价,才干对它采取措施。

对危(wei)险源,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也就是危(wei)险源浮现的重要依据或者设想的事故模式或者后果。

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wei)险源评价风险风险控制的策划实施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必要时)进行危(wei)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危(wei)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

划分作业活动就是当我们需要辨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先将其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部份,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清楚地对其危(wei)险源进行辨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推荐两种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法(LS法)
R-风险度(risk degree):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L-可能性(likelihood):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S-严重性(severity):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R=L×S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
D-(danger):危险性
L-(likelihood):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consequence):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D=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L、E、C分值与D值
管控级别为:分四级,代表颜色:红(公司)、橙(车间)、黄(班组)、蓝(岗位)。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实施本单位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安全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安全环保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部主管人员兼任;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电气、机械设备人员兼任;专业小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人员。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随着HSE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危 随着HSE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危 害辨识 “风险评价”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 风险评价” 起。许多人认为,风险评价是安全技术 人员的事,与我们班组员工无关。其实 不论是从风险评价的角度,还是从安全 教育的角度,班组风险评价都有其特殊 的作用。那么,基层班组如何开展风险 评价呢?
1. 危险及危险识别
•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 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 危险因素: 害的因素。有时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 害的因素。有时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危害 因素。 因素。 •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 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1.3 危险类别
•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 •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 物质条件:火灾、爆炸性物质泄露;毒性物质; 物质条件:火灾、爆炸性物质泄露;毒性物质; • 物体条件: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为4大类: 物体条件: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大类: •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 防护服、 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 套、护目镜及面 • 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 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 • 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 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1.2 危险识别的范围
• • • • • • • • •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建设项目);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建设项目);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承包商、后勤服务等);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承包商、后勤服务等);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企业周围环境; 8)企业周围环境;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洪水、台风等)。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洪水、台风等)。 宗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宗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2 危险识别的范围
• 常规活动: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 常规活动:如出料、切换、清罐( 加料、 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 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 和作业现场清理等日常操作。 和作业现场清理等日常操作。 • 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 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开停车、 患治理项目、重要的工艺变更和设备变更、 患治理项目、重要的工艺变更和设备变更、停 的处理等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电、水、气(汽)的处理等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 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通常在一个工厂中80% 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通常在一个工厂中80 80% 的风险往往是由20 的设备引起的, 20% 的风险往往是由20%的设备引起的,所以在定 量风险评估中无需考虑所有设备, 量风险评估中无需考虑所有设备,只要充分考 虑对整个装置安全影响比较大、危险性比较高 虑对整个装置安全影响比较大、 的设备设施。 的设备设施。
1.3 危险类别
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
能发生的行为。 能发生的行为。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13大类: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为13大类: 大类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1.4 危 害 与 事 故 模 型
1.4 危 害 与 事 故 模 型
防护失败
(手套老化)
对象
如操作人员事故 ! Nhomakorabea危害如热的管道
控制措施失效
(覆盖层老化)
1.5 危险、危害识别的思路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什么)会受到伤害?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例 伤害怎样发生?(例)
1.3 危险类别
• 有害作业环境: 有害作业环境: • 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 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 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 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 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 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 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 外 部噪声; 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 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缺陷: • 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 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 不当;(人机工效学) ;(人机工效学 不当;(人机工效学) • 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 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 相关方管理缺陷。 相关方管理缺陷。
1.3 危险类别
• • • • • • • • • • • 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 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 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 3.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致病性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 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4.心理 心理、 4.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 异常 其他心理、 (5)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指挥失误 (2)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这种“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 : 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4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3类) 有害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缺陷。
危险、危害识别: 危险、危害识别:认知危险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 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 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 本身。 本身。
1.1 危险的表现形式
在进行危险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在进行危险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照明不足等) 照明不足等); 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 包括水、 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 和原材料的消耗。 和原材料的消耗。
1.3 危险类别
• 按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综合考虑起因物、 因起事故先发性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 因起事故先发性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 素与危害因素分为16 16类 素与危害因素分为16类: • 1.物体打击 1.物体打击 • 2.车辆伤害(企业机动车辆行驶中,不含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 2.车辆伤害 企业机动车辆行驶中,不含起重设备提升、 车辆伤害( 辆 • 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 3.机械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包括雷击) 触电( 4.起重伤害 5.触电(包括雷击) • 6.淹溺 6.淹溺 7.灼伤 不包括电灼伤、火灾引起的烧伤) 灼伤( 7.灼伤(不包括电灼伤、火灾引起的烧伤) • 8.火灾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9.高处坠落 10.坍塌 • 11.放炮(爆破作业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 11.放炮 爆破作业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 放炮( • 13.化学性爆炸 14.物理性爆炸 13.化学性爆炸 14.物理性爆炸 • 15.中毒和窒息 16.其他伤害 15.中毒和窒息 16.其他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