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预防

合集下载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2024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2024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2024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2024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是指在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些技术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可能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1.静脉输液: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插入针头,连接输液器,并调整输液速度及负压控制。

并发症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定期更换输液器,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及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现象。

2.尿管导尿:操作:选择合适的导尿通道,消毒导尿通道,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固定导尿管,接入尿袋。

并发症预防:选用合适的导尿通道和导尿管,保持导尿通道的通畅,定期冲洗导尿管,保持导尿器的无菌。

3.翻身:操作:将病人移到床沿,同时保持病人的身体稳定,将病人一侧的肩膀、臀部及腿相对抬高,用一只手支撑病人的上半身,用另一只手将病人的背部翻转到另一侧。

并发症预防: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力量的控制,避免病人身体的挤压和压疮的发生。

4.压疮预防:操作:对长时间卧床的病人进行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垫,保持病人充足的营养,定期观察皮肤是否有压疮症状,及时处理。

并发症预防:进行按摩或者移位前,要检查病人是否有压疮的风险,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出现压疮风险的部位制定护理方案。

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操作:对于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定期更换导尿管,并保持导尿通道的通畅,进行导尿通道的消毒。

避免导尿袋与地面接触,防止污染。

并发症预防: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导尿袋,保持导尿袋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导尿袋,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性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插入导管,固定导管,连接输液器。

并发症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导管和穿刺部位,观察导管周围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现象,定期更换导管。

7.呼吸机的使用:操作: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固定呼吸机导管。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插针前洗手并戴好手套,保持操作无菌。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静脉曲张或肿块区域。

-注意静脉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消毒。

-观察心率、血压以及局部静脉区域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

并发症处理:-输液过程中如发生疼痛、局部红肿等情况,需停止输液,拔针处理,并及时给予局部冷敷。

-如果静脉穿刺点出现渗血或血肿,应立即停止输液,选择合适的压迫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静脉破裂,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做好引流、局部处理和进一步护理。

2.插尿管并发症预防:-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术前洗手和戴好手套。

-确保尿道口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注意插入尿管角度,避免出现损伤尿道等情况。

-定期更换导尿管,并注意固定尿管,防止滑脱。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尿液排不出或排尿困难的情况,可以采取刺激尿道的方式促使排尿,如温水冲洗或按摩尿道。

-如果尿液排出含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液排出,可能是导尿管被堵塞,需及时更换导尿管或予以清理。

-如发现导尿管脱落或移位,应立即重新插入,并进行固定。

3.针刺并发症预防:-操作前洗手并戴上手套。

-选择合适的针头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的刺痛或渗血。

-针头插入时要快速、准确,并控制好插入的角度和深度。

-在抽取或注射液体时注意是否顺利,防止发生血管破裂等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渗血,需及时停止操作,拔针处理,并用纱布进行外敷。

-如果发生血管破裂,应立即拔针,固定局部,并及时进行处理。

-如出现局部肿胀、红肿、疼痛等症状,可能是注射部位感染或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

4.护理转运并发症预防:-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包括固定好床位、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保持通畅的通道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平卧位、半卧位等。

-注意转运途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意识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转运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或检查时必须进行的操作,而在这些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并发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规范的介绍。

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确保穿刺部位清洁,采用无菌技术;-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防止发生压力伤害;-谨慎选择输液液体,避免发生过敏反应;-确保输液滴速调节正确,避免过速过慢;-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防止细菌感染。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发生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应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若发生外渗或血管穿破,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静脉通路;-若发生肢体麻木或触觉异常等症状,应及时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发生急性过敏反应或休克,应立即停止输液,予以抗过敏药物和抢救措施。

2.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遵循正确的导尿原则,确保导尿管的正确放置;-注意保持导尿通畅,定时排尿;-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尿液反流或外渗,应检查导尿管是否阻塞或脱落,及时处理和更换导尿管;-若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膀胱灼热感、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血尿、尿液浑浊、腹胀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尿液减少或停止排尿,应检查导尿管是否被阻塞,及时处理。

3.高压氧治疗:并发症预防规范:-仔细评估患者的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避免不适当的治疗;-确保高压氧舱内的安全性和无菌性;-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的稳定性;并发症处理规范:-若患者出现头痛、耳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减少治疗时间或压力,同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发生失去意识、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实施抢救措施。

以上是对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护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并发症。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下面是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其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静脉通路,如周围静脉、中心静脉或外周动脉等;-注射液体要过滤:使用过滤器可以预防微粒进入血液;-输液速度适中: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并发症处理:-漏液处理:如果出现漏液,及时检查输液管路是否松动或破损,重新固定或更换管路;-感染处理:观察局部红肿、温度增高等感染症状,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静脉炎处理:如果发现局部炎症、肿胀或有红线症状,应及时拔除输液针头,给予局部冷敷、局部药物点滴等治疗。

2.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按时清洗尿袋和输尿管,避免尿液积存导致感染;-选择尺寸合适的尿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尿管,避免压迫尿道引起损伤;-保持尿袋连接牢固:尿袋与尿管连接要牢固,避免尿液外泄;-注意封闭尿袋:定期更换封闭环、封闭贴或封闭装置,避免尿液倒流引起感染。

-并发症处理:-尿液外渗处理:检查尿袋与尿管连接是否松动,重新连接尿袋和尿管,如果尿袋损坏则更换新的尿袋;-尿路感染处理:观察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症状,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收集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尿结石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腰背痛、血尿等尿路结石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3.造口护理:-并发症预防:-保持造口通畅:定期冲洗和引流造口,避免分泌物积存导致感染;-贴实皮肤垫片:贴实皮肤垫片可以减少摩擦和皮肤损伤;-注意保护周围皮肤:定期检查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溃疡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感染处理: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及时使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皮肤损伤处理:如果发现周围皮肤有红肿、破损或溃疡等情况,应做好局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引言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进行的重要工作。

然而,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提高护理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常见护理技能操作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导尿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手卫生。

-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操作。

- 选择正确尺寸和类型的导尿管。

- 处理措施:- 如果导尿管被堵塞,应及时更换新管。

- 如果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告知医生。

- 导尿操作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注射前应核对药物种类、剂量和病人身份。

- 使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

- 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进行操作。

- 处理措施:- 如果发生漏注,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医生报告。

-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 使用完毕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插入静脉置管前进行充分的手卫生。

-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和置管设备。

- 插管时注意正确的技术操作。

- 处理措施:- 如果静脉置管脱落或堵塞,应及时更换或通畅。

- 发现局部红肿或感染迹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 定期观察置管部位,保持清洁并避免感染。

总结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不同操作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持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我们作为护士的责任和使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静脉输液操作的并发症:静脉炎:预防静脉炎的关键是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插管点干燥清洁,并注意静脉畅通。

如果出现静脉炎,应将患者的静脉通路重新选择,给予正确的抗生素治疗。

漏、溢液:在进行输液操作时要检查输液设备的连接是否紧密,输液器是否正确悬挂,避免引起漏、溢液。

如发现漏、溢液应及时更换输液器,并保持插管清洁干燥。

显微血管破裂:输液过程中应轻柔握持输液针头,避免过度压力,并密切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血管破裂迹象。

如发现血管破裂,应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点。

2.导尿操作的并发症:导尿困难:预防导尿困难的关键是保持导尿管的通畅。

在导尿前要注意洗手并选择适当的导尿器材。

如遇到导尿困难,应仔细检查导尿器材是否正确插入,以及是否有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尿管滑脱:导尿管滑脱的预防包括正确固定导尿管,定期检查尿管的贴合程度,并确保导尿袋的连接紧密。

如发现导尿管滑脱,应及时重新固定导尿管,并密切观察尿液流量是否正常。

导尿感染:预防导尿感染的关键是保持导尿器材的无菌状态,并遵循正确的插管和更换导尿管的时间规范。

如发现导尿感染,应进行尿液培养和抗生素治疗。

3.气管插管操作的并发症:喉痉挛:预防喉痉挛的关键是充分麻醉患者咽喉部位。

在进行气管插管时,要使用适当的喉罩和喉镜,并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发生喉痉挛,应停止插管操作并给予适宜的药物治疗。

栓塞:气管插管过程中应注意插管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栓塞的发生。

如发生栓塞,应立即停止气管插管并进行紧急处理。

计划外气管拔管:预防计划外气管拔管的关键是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管导管的稳定性。

如发生计划外气管拔管,应立即重新插管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上是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一些介绍。

护士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加强对操作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护理操作是指护士在病人身上进行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技术操作,例如静脉插管、尿管插管、换药等。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方法。

1.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血栓形成:护士应定期检查静脉通路,观察有无红肿、疼痛等症状,及时更换静脉通路。

-感染:护士在插管前应进行准备工作,如洗手、戴手套等,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技术,并且定期更换静脉通路。

-发生动脉穿刺:护士在插管时应仔细识别静脉与动脉,避免错误插管。

2.尿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尿路感染:护士在插管前应进行准备工作,如洗手、戴手套等,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技术;定期清洁尿管,保持尿袋的下垂,避免尿液倒流。

-滴漏:护士应经常观察尿袋的容量,并及时倒尿液,避免尿液满溢。

3.换药相关并发症:-感染:护士应在换药前进行手卫生,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物品进行换药,并定期更换敷料。

-伤口失守:护士在换药时应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强行撕去敷料,防止伤口重新开放。

-出血:护士在换药前应检查伤口有无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应及时采取压迫止血或其他止血方法。

4.吸痰操作相关并发症:-呕吐:护士应在吸痰前先询问患者是否有呕吐倾向,并采取预防措施,如给予吸痰前镇咳剂。

-气道梗阻:吸痰时要注意吸力的控制,避免过度吸引导致气道梗阻。

-细菌交叉感染: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技术,使用无菌器械,并及时更换吸痰管。

5.注射操作相关并发症:-感染:护士在注射前应进行手卫生,穿戴无菌手套,并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注射。

-细胞破裂:注射时要选择适当的注射器,避免选用过细的针头,减少细胞破裂的风险。

对于常见的护理操作并发症,护士们还应具备相应的处理技巧和知识:-可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来处理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如出现呕吐,护士应立即将患者转动到侧卧位,避免窒息。

-如出现气道梗阻,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使用气管切开或进行人工呼吸等。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预防感染:事先洗手,并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消毒剂消毒相关部位,穿过皮肤时保持无菌。

处理方法:发现感染症状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

2.血肿:注意穿刺针的进程,不得过度推进。

处理方法:轻微的血肿自行吸收,严重者需进行引流或压迫止血。

3.心包填塞:按照解剖标志进行穿刺,避免伤及心脏或心包。

处理方法:怀疑心包填塞时需立即拔除导管,给予补液、补血及撤离病房等支持性治疗。

4.气胸: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气胸的原因,如开放性气胸需立即紧急处理。

处理方法:导管在气胸的一侧需拔除,给予氧疗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措施。

5.血栓形成:进行导管置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凝固功能的评估,同时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堵塞。

处理方法:发现血栓形成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

6.穿刺部位出血:术前事先止血,术后加压包扎并压迫至止血。

处理方法:大出血时进行留置止血带,必要时还需行手术处理。

二、气管插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食管插入: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提前进行食管袖套检测,避免食管插管。

处理方法:若发现插管时困难,需立即中止插管,并通过其他方法解决通气问题。

2.牙齿损伤:在插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口腔内的牙齿。

处理方法:若发生牙齿损伤,可以及时记录,并安排口腔科进行修复。

3.支气管痉挛:进行气管插管前,可给予患者气管扩张药物,避免支气管痉挛。

处理方法:插管后若出现支气管痉挛,需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4.双肺误插:插入气管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插入深度,防止误插至右主支气管。

处理方法:如果发现插管的位置不对,需及时调整插管位置。

5.肺不张:插管后要调整合适的通气参数,避免导致肺不张。

处理方法:如果发生肺不张,需及时给予气管吸痰、翻身或极端情况下拔管。

三、尿管置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泌尿系感染:尽量选择一次性尿管进行置管,且术前进行适当的泌尿道消毒。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护理技术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正确处理。

以下是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1.预防:选择适当的插入部位与导管型号,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定期检查留置情况,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留置部位等。

2.处理: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立即停用并拔除留置针插管,及时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皮下渗血:及时拔除静脉留置针并敷压,观察患者,定期更换敷料。

1.预防:保持操作手法轻柔,适度负压,维持呼吸道湿润,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型号与吸痰方法,保证吸痰过程中氧气供应充足等。

2.处理:出血: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给予相应处理,如加压或局部止血等;感染:及时采集相应的痰标本送检病原学检查,以指导下一步的抗感染治疗。

1.预防:选择适当的导尿方式与导尿管型号,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导尿计划,排空导尿袋,保持导尿管通畅等。

2.处理:尿液感染:及时采集尿液标本送检,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尿路刺激:及时拔除导尿管,加强个人卫生等。

1.预防:选择适当的胃肠减压管型号与长度,保持通畅并避免管路被抽吮;定期检查胃肠减压管的放置情况,避免误吸食物等。

2.处理:胃肠溃疡: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操作,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局部冲洗等;误吸: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操作,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抢救措施。

1.预防: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与固定方式,保护导管避免意外拔出,保持导管通畅与清洁等。

2.处理:感染:及时采集导管标本送检,据检查结果酌情采取抗感染措施;脱垂: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相关器械;瘘管:及时照顾,保持通畅并避免脱垂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了解各种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同时,护士需要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护理操作并发症
1、过度疲劳:护理操作繁重,长时间坚持做,会使护士产生疲劳,有时会影响正常的护理操作,导致护理操作并发症。

2、护理不足:护理操作包括诊断、治疗、照护、指导和研究等,如果护士们不能抓住病人的重点,只简单做着一些日常护理,就会影响护理效果,从而导致护理操作不正确造成护理操作并发症。

3、医护人员技术不足:医护人员技术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的变化,以及护理技术措施的不当,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而护理并发症也可能出现。

4、病情变化:病人的病情变化很快,护士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然后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护理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护理操作并发症。

二、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
1、护士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以明智的态度来处理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至于怠于做事,以避免护理操作并发症的发生。

2、护士应当提高护理技能,多阅读相关护理资料,不断更新和完善护理知识,以及研究新护理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病人,避免护理操作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包括静脉输液、皮肤护理、导尿、吸痰、血糖监测等。

在进行这些护理技术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1.静脉输液:并发症:局部刺痛、淤血和皮下浸润。

处理方法:-局部刺痛:如果患者出现局部刺痛,应立即停止输液,检查输液部位是否漏液,如果有漏液应更换输液管。

如果没有漏液,可以调整输液速度或更换输液部位。

-淤血:当静脉淤血时,应检查输液针是否插入血管导致给药超过了饱和点,可尝试重新插针或向淤血区域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扩散。

-皮下浸润:出现皮下浸润时,应停止输液,将输液管插入新的静脉通道并进行冷敷,以缓解组织水肿和疼痛。

2.皮肤护理:并发症:皮肤损伤、感染和过敏反应。

处理方法:-皮肤损伤:创面渗血严重时,应及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压迫,血止住后再进行处理,可使用适量的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摩擦和刺激。

-感染:在进行皮肤护理操作前,应洗手并戴上手套,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对于已有感染的皮肤,应选择适当的护肤品,避免刺激和感染加重。

-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护肤品,洗净皮肤并观察是否有进一步的过敏症状。

如有需要,可给予抗过敏药物。

3.导尿:并发症:尿路感染、尿液逆流和尿道损伤。

处理方法:-尿路感染:在导尿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注意戴好手套。

导尿过程中避免在导尿管与封闭袋之间的连接处污染,定期更换导尿袋,并保持尽量少摇晃,以减少细菌传播。

-尿液逆流:定期检查导尿管的通畅性,如有尿液逆流现象,应及时更换导尿管。

-尿道损伤:导尿过程中注意轻柔操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型号和尺寸的导尿管,以减少尿道损伤的发生。

4.吸痰:并发症:氧饱和度下降、气管异物堵塞和呕吐。

处理方法:-氧饱和度下降:在吸痰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一旦出现下降,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观察氧饱和度的回升情况。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引言: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常常进行的一项工作,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预防这些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做好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进行讨论。

一、静脉输液引起的并发症1.静脉炎:处理方法包括停止输液、更换穿刺点、加强局部护理、给予抗生素等治疗,对症处理疼痛、红肿等症状。

预防规范包括严格手卫生、穿刺点消毒、使用无菌包装的输液器材、注意输液插管的固定,并定期更换。

2.脱血: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脱落,应立即停止输液,固定导管,按照相关处理规范重新插入,必要时应早期进行超声定位检查。

3.血栓形成:处理方法包括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通路、给予抗凝治疗等。

预防规范包括术前检查相关血凝指标、术后早期活动,适当使用抗凝药物等。

二、导尿造成的并发症1.尿道创伤:处理方法包括及时停止导尿、修复尿道损伤、给予抗感染治疗等。

预防规范包括术前进行尿道相关器械的消毒,操作时应注意轻柔,避免过度牵拉。

2.尿路感染: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更换导尿管、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加强个人卫生等。

预防规范包括术前进行尿培养和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严格手卫生和导尿器材消毒操作规范。

三、压疮的处理及预防1.压疮处理:对于已经形成的压疮,首先应停止进一步的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给予合适的敷料进行伤口的覆盖。

对于严重的压疮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2.压疮预防:预防方法包括定期翻身,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尽量减少长时间的压力,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座垫,合理饮食,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等。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减少皮肤摩擦,避免扯动皮肤,选择合适的床位或座位等。

四、气管插管的并发症1.插管困难:处理方法包括适当调整插管姿势,使用插管辅助器械等。

预防规范包括术前评估和准备,根据情况合理选择插管的大小和类型,避免过度推动插管等。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的常见操作,如静脉输液、留置导尿管等。

这些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循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静脉输液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多次穿刺。

-定期更换输液系统,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液管。

2.过量输液预防:-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和总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尿量、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局部压痛、渗血预防:-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肌肉和神经的损伤。

-注射针头插入皮肤后,缓慢推进,避免快速穿刺。

-穿刺后,及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可用纱布进行轻压。

二、留置导尿管1.尿路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导尿管插入前,消毒尿道口,避免细菌污染。

-导尿管插入后,固定好导尿管,避免滑动和刺激尿道。

2.滞留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合理固定,并保持导尿管通畅。

-观察尿量,定期检查导尿管有无堵塞,及时处理。

3.尿失禁、溢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及时排空袋中的尿液,避免尿液积聚。

-导尿管使用期间,避免尿袋被拉扯或压迫。

三、疼痛治疗1.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在注射前,确定注射部位无明显炎症、皮肤损伤等。

2.注射技巧:-使用干净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细菌感染。

-缓慢注射,避免药物过快进入组织。

3.注意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四、造口护理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使用干净的手套、无菌棉签等。

-定期更换造口袋和造口垫,保持干燥清洁。

2.皮肤刺激预防:-使用适合患者肤质的胶布或固定带,避免过紧或过松。

3.造口周围皮肤保护:-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润肤露,定期清洗周围皮肤。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知识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知识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知识一、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a.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避免穿刺异常大的静脉。

b.注意消毒操作,避免感染。

c.密切观察输液速度,避免快速输液引起静脉炎和静脉破裂。

d.定期更换输液管,避免滋生细菌。

2.处理方法:a.发现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通路。

b.快速输液引起的静脉破裂时,应迅速停止输液,按需处理伤口。

c.静脉血栓形成时,应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人工气道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a.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手术前的临床评估,确保操作的可行性。

b.注意护理导管的固定,避免误拔或偏位。

c.定期翻身、口腔护理,避免肺部感染。

d.观察管路是否通畅与有效,预防气道梗阻。

2.处理方法:a.发现气道梗阻时,应及时吸痰,清除分泌物。

b.气管插管脱出时,应迅速重新插管或切开。

c.气管插管周围皮肤感染时,应及时处理局部感染,按需更换气管插管。

三、导尿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a.选择适当的导尿方式,并注意正确穿刺方法。

b.导尿途径消毒,避免感染。

c.导尿管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尿路感染。

d.注射适当量的冲洗液,避免留置导尿管时形成结石。

2.处理方法:a.发现导尿过程中出血,应尽快停止导尿,处理穿刺点出血。

b.导尿过程中出现疼痛或灼热感时,应检查导尿管是否插入位置不当,重新插入。

c.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引起尿路感染时,应停止导尿,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按需更换导尿管。

四、压疮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a.定期翻身,减少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b.坚持皮肤清洁,保持干燥,并使用适当的保护剂。

c.使用合适的支撑垫或气体床垫,减轻局部压力。

d.饮食合理,营养充足,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2.处理方法:a.发现压疮时,应停止局部压迫,保持局部清洁,及时进行换药。

b.严重压疮时,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上是针对一些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知识,护士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或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口腔损伤1.发生原因(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损伤。

(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2.临床表现(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3.预防及处理(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的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

(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

(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

(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

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

(二)吸入性肺炎1.发生原因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

(2)胸部X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3.预防及处理(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的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三)窒息1.发生原因(1)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

(2)有义齿的患者,操作前末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

2.临床表现口护过程中患者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端坐呼吸,三凹症阳性,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及处理(1)严格按照口腔护理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一次只能夹取一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

(2)认真检查牙齿情况。

操作前看牙齿有无松动,义齿有无松动,如有活动性义齿,应操作前取下。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

(4)患者出现窒息后应立即进行处理,迅速清除吸入异物,恢复有效通气;如异物已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立即用大号穿刺针行环甲膜穿刺,以改善通气,争取时间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二、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一)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出血1.发生原因(1)反复插管或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损伤鼻、咽、食管粘膜。

(2)长期留置胃管对粘膜的刺激引起口、鼻粘膜糜烂及食管炎。

2.临床表现咽喉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症状。

3.预防及处理(1)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或硅胶胃管,该种胃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粘膜的损伤。

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可采取手术麻醉后插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

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

(3)长期留置胃管,应用石腊油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

(4)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5)鼻粘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冷敷鼻部或用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粘膜损伤可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以减轻粘膜充血水肿;食管粘膜损伤出血可给予抑酸、保护胃粘膜药物。

(二)误吸1.发生原因(1)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驰造成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2)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3)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

2.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

3.预防及处理(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均匀限速滴入。

(2)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3)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4)误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管内误吸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三)腹泻1.发生原因(1)鼻饲液量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2)鼻饲液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3)鼻饲液配置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肠道感染。

(4)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2.临床表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排水样便,伴或不伴腹痛,肠鸣音亢进。

3.预防及处理(1)鼻饲液配置过程中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妥善保存,食物及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2)鼻饲液温度以37~40℃最适宜,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浓度、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般浓度由低到高,进食量由少到多,进食速度由慢到快,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300mmol/L)的溶液。

(3)认真询问饮食史,对于饮用牛奶、豆浆等易腹泻、胃肠功能差或从未饮用过牛奶患者要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

(4)对于肠道菌群失调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肠道真菌感染者,给予抗真菌药物对症治疗;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药。

频繁腹泻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

(四)胃出血1.发生原因(1)鼻饲注入食物前抽吸胃液用力过大,损伤胃粘膜,导致微血管破裂。

(2)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反复刺激引起胃粘膜损伤出血。

(3)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而致消化道出血。

2.临床表现轻者可从胃管内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多时呈陈旧性咖啡性血液,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

3.预防及处理(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鼻饲时间不宜过长。

(2)鼻饲前抽吸胃液力量要适当。

(3)牢固固定胃管,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

(五)胃潴留1.发生原因一次鼻饲量过多或两次鼻饲间隔时间太短,胃内容物多,加之胃肠消化功能差,胃蠕动减慢,排空障碍导致食物潴留在胃内。

2.临床表现腹胀,胃潴留量大于150ml时可抽吸出潴留液,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返流。

3.预防及处理(1)定时定量鼻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每次鼻饲完成协助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食物返流。

(3)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卧床者可增加翻身次数,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能依靠重力作用加快胃排空,预防和减轻胃潴留。

三、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一)静脉穿刺失败1.发生原因(1)操作者原因: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表现为:进针角度不准确—--将血管壁刺破;针头刺入深度不合适—--过浅,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过深,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固定不当---针头从血管内脱出。

(2)患者本身原因:患者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血管条件差,常见有血管细、弹性差、血管充盈度欠佳等。

2.临床表现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

3.预防及处理(1)穿刺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形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2)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药液性质、输液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有计划的保护血管,尽量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3)血管一旦被刺破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切勿反复回针,同时按压之止血。

(4)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先对症处理,改善血管条件后再行穿刺,避免盲目进针,减少失败几率。

(二)药液外渗1.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患者躁动、针头从血管脱出;患者原发病原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2)药物的酸碱度、渗透性、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液外渗。

(3)局部感染及处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

(4)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对血管的刺激、输液量、输液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影响药液外渗的因素。

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

化疗药、高渗以及强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均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

(2)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3)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根据渗出药液理化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理疗、局部封闭,给予药物拮抗剂等。

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应手术将坏死组织清除,以免增加干扰机会。

(三)静脉炎1.发生原因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刺激。

2.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为沿静脉走形的条索状红线,伴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有畏寒、发热、乏力等。

3.预防及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长期输液者制定保护血管的计划,合理更换注射部位,延长血管使用时间。

一旦发生静脉炎,即应停止在此处静脉给药,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对症治疗。

伴有全身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发热1.发生原因(1)液体和药物清洁灭菌不完善或在输液前已污染,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等致热物质进入体内引起发热反应。

液体或药物成分不纯、消毒保存不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所含致热源累加到一定量后输入体内即会引起发热反应。

(2)输液器具灭菌不彻底、超出有效期或包装破损、原材料不合格等原因都会造成输液反应的发生。

2.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出现与原发病不相关的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

3.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前仔细核对药品的有效期以及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是否变质;输液器具是否在安全使用条件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