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
(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含2016最新例题讲解)
果实等处。
2.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 (1)外因:
①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产生植物
性。
②地心引力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产生根的
(2)内因: 根、茎本身遗传特性,即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素的敏感性
。
性。 ,茎对生长
K12教育课件
12
3.分析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并做出总结
总结 ①外因:单侧光照射 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K12教育课件
7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实验结论:①
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
递到下部②
时,造成③
比④
生长快。
2.詹森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K12教育课件
8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⑤ 部。
3.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传递给下
(2)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⑥ 造成的。
K12教育课件
9
4.温特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实验结论: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⑦
学物质命名为⑧
。
,他将该化
K12教育课件
10
考点二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⑨
K12教育课件
1
第一课时 植物的激素调节
1.(2015 年山东高考)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答案】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解析:选 A。K+排出细胞是被动运输,K+流入细胞是主动运 输,A 错误;神经元兴奋时,K+排出细胞可使两侧 K+浓度差 减小,B 正确;静息时 K+不排出,受刺激后 K+排出,说明细 胞膜对 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 正确;外侧兴奋时由正电 位→负电位,而兴奋两侧还是正电位,D 正确。
12/9/2021
(1)神经递质“一·二·二”
(2)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的判断与分析 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 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12/9/2021
②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 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 奋或抑制。 ③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 的三大原因 a.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b.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c.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 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12/9/2021
2.反射 (1)类型:依据有无 大脑皮层 参与,将反射分为 条件反射(如 看见山楂流唾液)和 非条件反射 (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 反射弧 。
12/9/2021
3.反射弧
12/9/2021
感受器
(必修 3 P17 思考与讨论改编)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 2 个神经元完成 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 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 的肌肉和腺体 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答案:C
12/9/2021
考向 1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1.(2018·湖北罗田一中月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 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 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步步高】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八)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新人教版
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 )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方向是单向的,在突触的传递方向也是单向的
11.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
解析答案
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五个基本环节 构成( √ )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6.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 )
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不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7.正常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会持续发挥作用( × ) 递质发挥作用后被分解失去活性,避免活动的持续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反馈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6.完成下面图解,理解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血糖氧化分解 血糖合成糖原 肝糖原分解 肝糖原 分解 胰岛A 胰高血糖 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胰岛B
胰岛素
0.8~ 1.2
1
7.完成下面图解,理解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脑干和脊髓等( √ ) 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的功能,大脑能控制 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 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课时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讲解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课时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1.植物激素归纳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
(2)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3)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组成,也不作为植物的营养物质。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难点、易混点)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存在于同一植物体内,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协调作用的。
(1)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生长、果实发育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但赤霉素还能解除种子休眠。
(2)乙烯和脱落酸在促进果实成熟、脱落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考点三植物激素的探究和应用1.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裂时的作用顺序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称为植物生长促进剂;脱落酸和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称为植物生长抑制剂。
植物激素与细胞分裂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都可以影响细胞分裂,因为它们对DNA、RNA和蛋白质的形成都是有影响的。
它们对细胞分裂影响的顺序,目前一般认为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五种激素之间的关系(1)相互促进作用①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③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④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乙烯。
⑤调节种子发芽:赤霉素、脱落酸。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作用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则消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②调节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两性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使雄花形成。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27讲 人体生命活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名师精编课件 苏教版
3.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
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解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 植物人”失去所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损伤; 身体基本不能动,说明小脑也失去功能;但是一些必要的生 命活动还在进行,说明脑干正常;脑干要通过调控脊髓来完 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说明脊髓也没有受损。
4.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
也能看书看报,其受损的中枢为( A )
A.运动性语言中枢
B.书写性语言中枢
C.视觉性语言中枢
D.感觉性W区(书写性 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视觉性 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运 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听 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 元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 隙;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
类型及简化图: 2.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 后膜。
【高考警示】 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 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 长短。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
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学
第27讲免疫调节最新考纲高频考点核心素养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1.免疫系统的功能及组成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科学思维——比较与归类:比较各种免疫细胞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建立模型: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模型2.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免疫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免疫系统受损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异常3.社会责任——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关注免疫异常疾病,关爱艾滋病病人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3.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控——及时发现体内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3)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被破坏的细胞或癌变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
( ×)提示: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2.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3.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5.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 ×)6.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7.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必修3P35“问题探讨”T1改编)神经系统能否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人体能否靠反射对病原体作出反应?提示: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强化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28讲免疫调节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2,3,4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5,7,8,9,11,143.免疫失调症及免疫学的应用6,104.综合考查12,13,15一、选择题1.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B.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被人体吸入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C.污染物中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细胞内,依靠细胞免疫的协助才能将其清除D.污染物中含有的病原体可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解析:人体呼吸道黏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被人体吸入后,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细胞免疫作用的对象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因此病原体不能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3.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中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D.若阻止病人T细胞增殖分化,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解析:在体液免疫中,大多数B细胞必须依靠某种T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
4.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免疫活性物质只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C.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D.溶菌酶只能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溶菌酶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师用书
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生命观念)2.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
(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及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科学思维)4.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树立关注人体健康、学以致用的态度。
(社会责任)考点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比较项目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体液运输反射弧反应速度较缓慢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短暂传递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 √)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 √) 3.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 ×) 4.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减少。
( ×) 5.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 √) 6.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 ×)1.归纳总结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列举如下:(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
①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②体温调节过程中,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2.用比较法突破生命活动调节的不同途径(1)完全依赖反射弧完成,仅涉及“神经递质”这种信号分子——神经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
[题组示向] 题组一:反射 1.(2014·安徽卷)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 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 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 联系
2.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答案:B 解析:本题以膝跳反射为例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 关系、兴奋传递的特点等知识。感受器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兴 奋,通过反射弧的不同环节逐级传递,最终完成反射活动,故 反射弧任何一环节受损都会导致反射活动不能完成;突触前膜 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兴奋在神 经元间的传递。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膜,故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自测自评] 1.(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 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 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答案:B 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 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 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 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 的;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 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K+的外流。
技巧点拨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__N__a_+____内流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_电__位__差____,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_双__向______传导。
思考 神经传导方向与膜内、外电流传导方向均一致吗?
提示:与膜内一致,与膜外相反。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____轴__突_____,②___线__粒__体____,③___突__触__小__泡__,④___突__触_前__膜___,⑤___突__触__间__隙__,⑥__突__触__后_膜____。 2.写出乙图中 A、B 代表的突触类型 A:_轴__突__—__细__胞__体__型______;B:_轴__突__—__树__突__型_________。
③a 至 b 段为静息电位
④将刺激点
1.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由哪些离子维持和产生? 提示:动作电位产生:Na+内流;静息电位维持:K+外流。 2.受刺激时膜电位变化情况如何? 提示:由外正内负→外负内正→外正内负。 解析 从图甲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 70 mV,即 ab 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是膜 外电位。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逆转,发生在 bc 段。cd 段是恢复到 静息电位的过程,是钠离子外流造成的。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提示:反射弧。反射活动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 2.反射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提示:单向的。即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析 图中的 A~E 分别代表的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反射是指在中 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 a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但没 有神经中枢 C 的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即使正常 情况下刺激 a 点也不会引起乙电位计的变化和 E 发生反应。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26讲 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名师优质课件 苏教版
考点二 聚焦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技法提炼
1.“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一看抗原经巨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 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 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 为细胞免疫。 (2)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 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 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考点一 免疫的概念、类型及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2.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
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
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
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
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考点二 聚焦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解析
被病毒感染且用同位素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和已免疫的淋
巴细胞放在一起,4 小时后测定上清液中同位素的释放量,
说明两种细胞在一起能导致被病毒感染且用同位素标记的
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的破裂,据此能反映出是效应 T 细胞
的作用,D 说法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2.探究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 程度如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图解。
答案
考点二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考点二 聚焦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2)记忆细胞的特点:迅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 原十分敏感 。 (3)二次免疫特点: 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 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目录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讲走近细胞第2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第3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第5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第6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7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8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0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及其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1讲能量之源——光合作用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3讲细胞的增殖第14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第15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6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7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8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0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第21讲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3讲染色体变异第24讲人类遗传病第25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6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7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9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第30讲免疫调节第3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第3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第35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第37讲生态环境的保护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3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第4讲酶的研究与应用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1讲基因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第3讲胚胎工程第4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5讲生态工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27讲 人体生命活动通过
【优化方案】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27讲人体生命活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随堂检测高效突破苏教版一基础达标1.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 B.②C.③ D.④2.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3.(2014·陕西榆林五校模拟)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4.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5.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突触处,神经递质的排出方式是简单扩散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7.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三个图可以判断出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用甲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结构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步步高】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 新人教版
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感觉是高级生命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食物引起味觉是条件反射,
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类型相同
1பைடு நூலகம்2 3 4
解析
题组一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1.(2014· 安徽,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
解题探究
答案
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3)图2中如何判断突触前膜和后膜?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哪种? 提示 含有突触小泡的一侧为突触前膜,膜表面含有受体的是突触后膜。神经递 质属于大分子物质,所以其释放的方式为胞吐。
(1)图1中a、c、e三处的电位分别有什么特点? 提示 a和e表示的是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c处表示的是动作电位,
特点是外负内正。
答案
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2)电位由a变成c是怎样引起的?由c变成e呢?涉及到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哪种? 提示 电位由a变成c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由c变成e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 Na+内流和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抑制兴奋的传递。
答案
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5)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又会对兴奋的传递产生怎样的
影响?
提示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
B——传出神经,A——效应器。 (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名师优质课件 苏教版
考点二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 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 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的基础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图形解读 返回
考点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解析
神经细胞内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 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造成 K+外流,电
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
打开,导致 Na+大量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
考点三 反射和反射弧
1.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 单向的 。
(2)切断d、刺激b, 会 (会、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3)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中的传导速度不相同 (相同、不相同)。
考点二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 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兴奋不能传至 a,a 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 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第27讲 通过神 经系统 的调节
考点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考点三 反射和反射弧 考点四 人脑的高级功能
【中小学资料】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学生用书P189])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细胞体突起⎩⎪⎨⎪⎧轴突树突 2.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解惑]) (1)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
(2)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①概念:未兴奋区的电位。
②特点:外正内负。
③产生原因:由K +外流引起。
(2)动作电位①概念:兴奋区的电位。
②特点:外负内正。
③产生原因:由Na+内流引起。
2.局部电流(1)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传导。
(2)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区域向未兴奋区域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
自然情况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双向的吗?提示:不是,是单向的。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下图)[解惑]) (1)突触小体不属于突触的结构。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中枢的功能2.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连一连]1.(必修3 P17图2—1改编)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B.图2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C.图3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1、2、3表示答案:C2.(必修3 P22基础题T2改编)“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 ) A.大脑、脊髓、脑干B.大脑、脑干、小脑C.小脑、脑干、大脑D.大脑、小脑、脑干答案:D3.思维诊断(1)判断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叙述①(2016·北京海淀区模拟T3D)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
第27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要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Ⅱ)。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Ⅱ)。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Ⅱ)。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Ⅰ)。
5.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图中有3个神经元。
3.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不属于。
[判一判]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 ×) 2.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 提示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 提示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能导致。
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 提示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膜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内流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惑]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是特化的细胞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右图中①~④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 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 处,A 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B 处CO 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 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答案 如图所示2.内环境中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1)将下列物质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①无机盐 ②淋巴因子 ③氨基酸 ④血浆蛋白 ⑤呼吸酶 ⑥维生素 ⑦葡萄糖 ⑧神经递质 ⑨激素 ⑩抗体 ⑪二氧化碳 ⑫血红蛋白 ⑬尿素 ⑭甘油 ⑮DNA 聚合酶 ⑯脂肪酸 ⑰消化酶 ⑱麦芽糖 ⑲糖原 ⑳纤维素 ○21受体 ○22载体(2)将下列生理过程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①细胞呼吸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4.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请完善如下内环境中pH调节的过程图解:(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 mL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5)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代谢的场所,外界环境变化稳定时,机体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提示组织液、血浆、淋巴。
(2)人体的T细胞、B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中的什么液体中?(用图中的文字或字母表示) 提示图1的丙液和乙液;图2的A液和C液;图3中的a液和b液。
(3)图1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需跨过几层生物膜?提示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3层。
(4)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提示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
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3.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这句话对吗?提示不对。
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题组一内环境成分的判断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答案 A解析血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唾液淀粉酶也存在于消化道中,均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答案 D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题组二体液的组成及其成分的辨析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答案 C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故A正确。
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
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4.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答案 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血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A、B正确;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O2浓度可能高于甲,C错误;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等物质,D正确。
题组三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分析5.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答案 C解析大量饮水,尿量增加以排出多余的水分,不能引起组织水肿。
6.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答案 D解析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1.“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 基酸、脂质、O 2、CO 2、激素、代谢废物等 。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 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DNA 聚合酶,RNA 聚 合酶、载体蛋白等 。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如消化液、尿液、 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巧判四种体液的名称 (1)巧用单箭头识别四种体液①分析单方向(箭头)⎩⎪⎨⎪⎧a.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b.淋巴流向:淋巴→血浆双方向(箭头)⎩⎪⎨⎪⎧a.组织液 血浆b.组织液 细胞内液②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2)巧用内环境示意图识别四种体液a.b.c.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考点二血糖调节和模拟尿糖的检测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2.调节过程(1)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2)血糖浓度过低时的调节3.模拟尿糖的检测(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准备:将5个分别装有清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液”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检测: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观察: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中↓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人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蛋白质(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3)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均可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细胞中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 ×)(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关系( √)(6)饭后半个小时胰岛素分泌较多( √)2.如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①和激素②分别是什么激素?它们分别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提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2)胰脏属于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的物质都是激素吗?提示不是,它还分泌多种消化酶。
(3)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提示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
题组一图析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过程1.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浓度过高时,转化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答案 B解析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的靶细胞缺乏受体,导致血糖的去路发生障碍,从而使得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A正确;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主要依赖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B错误;血糖的三个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路,C正确;血糖转化成的氨基酸是人体自身所能合成的,所以为非必需氨基酸,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