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操作

合集下载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中国国家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是为了调整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在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及其作用。

一、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央行用来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一种手段。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和储备水平,进而对银行体系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当央行希望推动经济增长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刺激贷款投放,促进经济活动;反之,当央行担心通货膨胀或金融风险时,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利率利率是指借款和存款的价格,它对经济活动和货币市场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中国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对经济产生影响,主要包括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和中央银行利率(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

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可以促进消费和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反之,提高利率水平则可以抑制通胀预期和过度投资。

除此之外,中央银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市场利率,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

公开市场操作的具体操作方式包括回购和逆回购,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央行票据等工具,来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会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贷款和财务市场利率。

三、汇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他国货币的比例,它对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央行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货币稳定。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购买或出售外汇,来增加或减少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

四、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指央行持有的各种外汇资产,用于支付国际贸易和外债等。

外汇储备的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稳定程度。

中国央行通过调整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来管理外汇储备。

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外汇,增加外汇储备来促进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央行也可以通过出售外汇,减少外汇储备来稳定汇率和支持人民币贬值。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存款准备金率(RRR):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需要按一定比例将存款留作准备金的政策要求。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控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当央行希望提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紧流动性。

2. 货币政策利率:货币政策利率是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和借贷成本的工具。

主要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

央行通过调整这些利率,可以对市场资金供求和货币流动性产生影响。

3. 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指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水平,以影响出口、进口和国际收支状况。

4. 货币供应量控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

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发行政府债券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5. 定向降准和定向信贷:央行可以通过定向降准和定向信贷政策来对特定行业或领域进行差别化调控。

定向降准是指央行对特定银行或特定领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要求,以增加相关领域的资金供应;定向信贷是指央行通过向特定领域或行业提供专项贷款来支持其发展。

以上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些操作指标,央行会根据经济形
势和政策目标的变化,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 第14专题 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 第14专题 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

如果盯住准备金,市场冲击导致准备金需求曲线移动,导致联邦基金利率波动;
如果盯住利率,在准备金需求曲线变动时,准备金供给曲线必须随之变动,即导致了准备金的波动。

可见无法同时选定数量型和价格型中介指标。

【补充】泰勒规则
准备金的供需曲线如图所示,央行不限制准备金存款存放又无限供给准备金时,套利机制导致,基准利率(联邦基金利率)被控制在贴现贷款利率(
准备金(ier)之间,即所谓“利率走廊”
三大法宝
1,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影响基础货币中非借入准备金(
2,再贴现——直接影响借入准备金部分(BR)
基金利率,特殊情况下有效,此时iff=id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动货币乘数(r)——货币供给过程表明,法准率变动不会对准备金的量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
【热点】利率走廊
,传统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的方法和手段

货币政策的方法和手段

货币政策的方法和手段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稳定物价的政策。

下面是货币政策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手段:
1.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比如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2.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买入或卖出国债等金融工具来调整货币供应量。

购买国债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促进经济活动;出售国债则减少了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

3.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需要按一定比例将存款存放在中央银行。

降低准备金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刺激经济活动;提高准备金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直接信贷指导:中央银行通过向特定行业或领域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如支持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发展等。

5. 汇率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调整汇率水平,影响出口和进口,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

6. 预期管理:中央银行通过发布公开的货币政策宣示和预期管理措施,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影响市场行为和决策。

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如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执行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以及各项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和再贴现政策效应 发挥的因素,从实际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是我国整个社会商业信用水平不高。 二是票据市场发育不成熟。 三是商业银行承兑、贴现操作不规范。 四是再贴现操作规则的自身局限。
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基本途径
•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重视 并加强再贴现政策工具。 •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票据市场发展与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 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社会商业信用票据化。 •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之间的关系, 大力发展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 • 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开放搞活与规范发展之间的关系,提 高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操作的水平。
再贴现政策的功能
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 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 有以下五个功能: 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 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 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 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 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 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 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 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
我国采用过的货币政策工具
★1984-1994年: ☆贷款计划:规模控制;再贷款额度控制. ☆存款准备金. ☆利率管制. ☆再贴现. ★1995年后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贷款规模控制从逐步缩小到完全取消; ☆利率管制逐步放松; ☆再贴现业务得以长足发展;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和间接信用指导.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公开市场操作 再贷款与再贴现 存款准备金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 窗口指导等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中国的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一系列调控手段对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进行调控,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和稳定物价水平的一系列操作。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是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需要,设定和使用的一系列指标来实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债券发行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操作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将一定的存款留为准备金,不得动用。

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收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限制银行的贷款投放,抑制通货膨胀压力。

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增加银行体系的可支配资金量,促进经济增长。

2.利率: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于贷款和存款收取的费用,也是银行为调控经济提供的主要手段之一。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对经济进行调控。

提高利率可以抑制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加剧,刺激储蓄,抑制消费。

降低利率则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3.汇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汇市来影响汇率水平。

通过升值或贬值本币,央行可以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收支等产生影响,从而调整经济运行的平衡。

4.债券发行: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债券的发行量和利率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和资金价格。

通过增加债券的发行量,央行可以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通过减少债券的发行量,央行可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刺激经济。

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整个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整体经济运行。

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而过多的货币供应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从而需要央行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控。

以上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这些指标是央行用来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

根据经济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需要,央行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调整来影响流动性、利率、汇率等,以维护经济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了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制订和实施的政策。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可以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等方面的经济状况。

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利用的操纵货币供应、货币利率和外汇市场等手段,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方法。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分别是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国家货币政策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为灵活和直接的一种手段。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变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希望加大货币供应量时,它会通过购买债券来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推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当中央银行觉得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它则通过出售债券来吸纳市场上的资金,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强,操作及时,而且对市场影响较大。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可以精确地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还可以通过影响市场上的利率来影响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决策,从而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

公开市场操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公开市场操作需要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债券来实施,这意味着中央银行需要在市场上有足够的金融资产来进行交易,这对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的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可能面临市场预期的风险,一旦市场对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预期发生变化,就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时,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预期和情绪,留意市场的反应。

二、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再贴现贴现率(Discount Rate)。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重要手段。

当中央银行希望通过调节再贴现率来干预市场利率时,它会对再贴现率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进而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和需求,从而对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一些指标作为操作目标和中介变量,以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货币政策中,操作指标是指直接用于进行政策操作的变量或指标。

常见的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

首先,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指标之一、货币供应量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总量。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

其次,基础货币供应量也是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之一、基础货币供应量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货币总量,包括银行体系的现金储备和中央银行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可以间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此外,利率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指标之一、利率是指货币的价格,对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政策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市场上的信贷投放和资金流动,进而调节经济活动。

最后,汇率也是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操作指标之一、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比率。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汇市,调整汇率水平,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调控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国内经济活动。

除了操作指标,货币政策还需要借助中介指标来判断和预测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确定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中介指标是指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和趋势的一系列经济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中央银行可以判断经济状况并相应调整货币政策。

常见的中介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失业率、财政收支状况和国际收支情况等。

经济增长率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指标,它可以反映经济的总体扩张或收缩情况。

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监测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判断经济状况是否需要调整货币政策。

通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指标,它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入手,分析其内涵和实现方法,并探讨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1. 维持物价稳定作为最基本的货币政策目标,维持物价稳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通过适当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控制通货膨胀。

例如,在通胀压力较大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水平、收紧信贷等手段来抑制通胀;而在通胀压力较小时则可以采取宽松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水平、扩大信贷规模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加强物价监管和调控,防止价格波动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加强价格信息收集和发布,及时公布物价变动情况,引导市场预期;同时加大对价格垄断、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2.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调节信贷规模、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实现。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首先,扩大信贷规模。

当经济发展面临信贷紧缩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宽松性措施来扩大信贷规模,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其次,降低利率水平。

当经济发展面临投资不足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水平来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企业投资意愿和消费者购买欲望。

3.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金融市场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货币政策需要采取措施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

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来防范风险,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其次,提高市场透明度。

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度来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和预期,减少投资者恐慌情绪的出现。

4. 保障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了解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和央行操作

了解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和央行操作

了解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和央行操作货币市场是指金融市场中主要进行短期资金融通和短期资金投资的市场。

央行作为货币市场的监管机构,通过货币政策和央行操作来调控货币市场,实现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

本文将介绍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和央行操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市场的政策。

其基本目标是实现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的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维持通货膨胀率合理、促进就业和稳定汇率。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利率。

下面将对这些工具进行详细介绍。

1.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来调控货币市场的手段。

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市场上的资金增加,降低利率;通过出售政府债券来减少货币供应量,使市场上的资金减少,提高利率。

2. 再贴现操作再贴现操作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并以商业银行持有的贷款作为抵押品。

这种操作旨在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促使其增加向市场提供贷款的意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调整货币市场。

3.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央行的一部分存款,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行为,进而调整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4. 利率利率是央行用来影响市场上资金供求和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行为,从而调控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三、央行操作的影响央行操作直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以下是央行操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1. 货币供应量央行通过操作货币供应量来调控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当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政府债券时,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使市场上的资金增加,降低利率。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目标、工具和操作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目标、工具和操作

•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 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俗称“三大 法宝”。 •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 作用机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 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 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具有较强的 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能力,而且中央银行操作这一 工具极其简便。但是,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使用这一工具 时都非常慎重。因为这种强有力的特点使其利弊共存,优点 主要体现在:
返回
•(3)相关性强。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经济活 动,影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4)抗干扰性相对较强。作为内生经济变量 和作为政策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变动方向相反, 不会因为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和 效果发生混淆而对货币当局发出错误信号。 • 作为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有诸多的优点, 但是也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 综上所述,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指标 都具有可控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但一般来讲, 货币当局只能选其一作为中介目标。
返回
• 2、可控性。即中央银行有控制这些中间目 标的能力,能够运用政策工具对该指标进 行有效的调控, • 3、相关性。即这些中间目标与货币政策最 终目标有紧密的相关性,它们可以是正相 关的,也可以是负相关的,但相关系数超 高越好。 • 4、抗干扰性。即作为中介目标的指标能较 准确的反映政策效果,并且很少受外来因 素的干扰。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目标、工具和操作
本章重点问题: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和 环节是什么 4、货币政策时滞 5、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及货币政策时滞 我国的货币政策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存款准备金率(RRR):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必
须按一定比例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
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
以增加银行的可贷款额度,提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刺激
经济增长;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限制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通货膨胀。

2. 利率政策: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等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降低利率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
加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而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
膨胀,吸引资金流入国内。

3. 汇率政策: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人民币汇率。

央行可以通过买卖外汇来调节市场供求,稳定人民币
汇率。

央行也可以通过调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来引导
市场预期。

4. 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可以通过买卖国债、央行票据
等方式来调节市场流动性。

购买国债和央行票据可以增加
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提高流动性;而出售国债和央行票
据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收紧流动性。

5. 定向降准和定向操作:央行可以通过定向降准和定向操
作来对特定领域或行业进行货币政策调控。

通过降低特定
领域或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该领域或行业的资
金供应,促进相关经济活动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一般指标,实际操作可能会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章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

第二十一章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

• 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 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 间接信用控制: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道义规劝、窗口 指导等。 • 所谓道义规劝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特殊的声望和 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 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 进守和贯彻中央银行政策。 • 窗口指导的概念来自日本,日本中央银行根据产 业行情、物价走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 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 (3)长期利率,即中长期债券利率 • 长期利率与最终目标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数据易 被获取,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 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 • 第一,利率数据虽然很容易获取,但如何从大量 利率数据中得出一个代表利率并不容易。 • 第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别, 要通过名义利率得出实际利率就必须知道人们对 通货膨胀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很难度量的。 • 第三,长期利率会受到社会公众对通胀的预期等 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 • 第四,中央银行是通过对短期利率的控制来影响 长期利率的,这样就会有一个时滞,这也是长期 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2、最终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
• 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这四个目标并非都协调 一致,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所以政策目标的选 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 •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对两者关系 最经典的描述就是菲利浦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失 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 替换关系。 •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以较 大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 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物价的稳定。 • 从长期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必须保持 物价的稳定。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1. 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目标。

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由我国人民银行负责执行。

2. 目标一:稳定物价水平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的贬值,损害人民币的购物力,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稳定物价为首要任务,力求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水平。

3. 目标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灵活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推动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

4. 目标三: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在金融市场的波动中,货币政策需要保持适当的稳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需要采取措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5. 目标四: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也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之一。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通过财政政策的配合,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适时性,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多方面的,既要考虑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也要维护金融稳定、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只有同时兼顾这些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支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7. 目标五:应对外部风险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外部风险。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还包括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效应对外部挑战。

外部风险因素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等。

对于这些挑战,我国货币政策需要灵活应对,并通过稳健的政策手段,增强国内经济体系的抵御能力。

第9讲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第9讲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选择性货币政策的优点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只是局部的 而非全局的,这样就可以使中央银行有 针对性地进行信用控制。
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 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银行体 系的准备金会增加,并进一步为银行体系的货 币创造奠定了基础;反之,则会减少银行体系 的准备金,从而引起货市场操作旨在改
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防御性的:防御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则旨 在抵消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的 影响,从而使基础货币保持相对地稳定。
消费信用控制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就可
以紧缩消费信贷; 当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不振时,则 采取措施扩大消费信用。
证券保证金比率控制
证券保证金比率是指证券购买者在买入
证券时必须支付现款的比率。
道义劝说
道义劝说也叫窗口指导。主要是指中央
银行向各家银行说明其立场,利用中央 银行的影响力,达到执行货币政策的目 的。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优点:
中央银行在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时可以主
动出击。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 易于进行反向纠正。 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还可以影响利率结构。
9.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包括: 消费信用控制 证券保证金比率控制 道义劝说等。
9.2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
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中央银
行直接信用管制来对货币供应量或利率 进行控制,以便达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 策目标。 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通 过市场手段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并进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货 币政策。
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1.维持经济增长稳定: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维持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

通常情况下,适度的货币供应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投资和消费活动,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央行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政策,确保经济增长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通货膨胀或经济下滑。

2.控制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过高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影响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和货币供应,以及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通货紧缩的目的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货膨胀,维护价格稳定。

3.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另一个目标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关系到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主要手段包括监控金融体系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提供流动性支持等。

4.实现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是实现汇率的稳定。

汇率的稳定对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汇率干预和资本流动管制等措施,稳定汇率水平,以保持国际经济的平衡。

5.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货币政策还旨在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经济增长和就业密切相关,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央行可以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和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以促进投资和就业增长。

保持稳定的就业水平有助于缓解社会压力和不平等,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主要涉及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价格稳定。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这些目标,包括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调整汇率水平、监管金融体系、提供金融支持等。

实现这些目标可以帮助经济体实现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货币操作目标

货币操作目标

货币操作目标
货币操作目标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达到预期的经济和金融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金融稳定等。

首先,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稳定的物价水平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预期,保持市场的信心和稳定。

央行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防止价格水平的大幅波动。

其次,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消费和出口等经济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等手段,鼓励银行和企业增加投资和贷款,刺激经济活动。

另外,维持金融稳定也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维护银行体系的健康稳定,提供流动性支持,避免金融风险的传导和扩大。

另外,央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市场的稳定。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促进贸易和国际支付的便利性。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综合考虑的。

央行需要权衡不同目标之间的冲突和权衡,以及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情况和变化,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和稳
定。

同时,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可能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和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政策工具与货币总量(如M2)或长期利 率等中介指标联系在一起。 4.中介指标介于政策手段与货币政策目标 (例如物价稳定、产出增长)之间,它们不能 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直接影响,但与货币政 策目标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图16-1以图解的方式描述了货币政策工 具、政策手段、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 的联系。
货币当局提高名义利率的幅度应当超出通 货膨胀率的上升幅度,这就是泰勒定理。这对 于货币政策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假定 没有遵循泰勒定理,名义利率上升的幅度小于 通货膨胀率,因此,实际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 的上升而下降。这会引发严重的动荡,原因是 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货币政策的实际放松,这 会导致未来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升高。
• 缺点 – 信号迟滞: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及时向公 众和市场发送关于货币政策动向的信号。 – 过于僵化:该战略给货币政策制定者规 定了严格的规则,限制了他们对无法预见的情 况做出反应的判断力。 – 增加产出波动的可能性 – 低经济增长 作为货币政策实施的战略,以通货膨胀为 指标比起以货币为指标,有几个优点。
(3)以货币量为指标战略的优缺点 • 优点 货币指标可以向公众和市场发送近乎实时的 关于货币政策动向和政策制定者控制通货膨胀意 图的信号。 – 有助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通货膨 胀率 – 使得保持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近乎直 接公开 • 缺点 – 目标变量(通货膨胀率或名义收入)和指 标变量(货币供给)之间必须存在稳定可靠的联 系
供求分析的结论是,利率和准备金(货币) 总量指标是不兼容的。中央银行可以实现其中一 个,但两者不能同时实现。由于不得不在两者之 间做出选择,需要考察选择政策手段时需要遵循 的标准。
6.选择政策手段的标准 中央银行选择政策手段时遵循三条标准:政策手段 必须是可测量的、必须可以由中央银行控制以及必须对 目标有着可以预计的影响。 • 可观测性 – 联邦基金利率在可测量性上似乎超出准备金,因 而更适合作为政策手段,不过真实利率的测量难度很大 • 可控性 – 央行对非借入准备金不能完全控制,但可充分控 制联邦基金利率等短期利率 • 相关性(对目标有着可以预计的影响) – 大部分中央银行认为,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等目标 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 中央银行普遍使用短期利率作为其政策手段
2.以通货膨胀为指标:盯住通货膨胀 (1)以通货膨胀为指标的制度要点: ①公布中期通货膨胀率目标(指标)的数 值; ②制度上承诺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和长 期目标,以及承诺实现通货膨胀目标; ③在这个集合了各种信息的货币政策战略中, 不只货币总量,多个变量被用于货币政策决策; ④通过向公众和市场传递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计 划和目标来提高货币政策战略的透明度; ⑤增强中央银行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负责力。
不同货币政策战略的优缺点
二、战术: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1.政策手段也被称为操作手段是指对中央 银行工具做出反应,并反映货币政策状态(宽 松或者紧缩)的变量。 2.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可以选择的政策手段 有两种类型:准备金总量(准备金、非借入准 备金、基础货币和非借入基础货币)与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和其他短期利率)。 小国的中央银行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政策手 段:汇率。
3.产出缺口 – 稳定产出很重要 –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产出缺口是未来通 胀的指示器 4.泰勒规则:1970~2008年
图16-4 设定联邦基金利率的泰勒规则: 1970~2008年
如图16-4所示,泰勒规则在描述由格林斯潘和伯南 克领导下的美联储设定联邦基金利率方面作用很大。 已知,联邦储备体系在美国货币供给和利率决定方 面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如果美联储决定向银行体系 注入准备金,就会实施债券的公开市场购买,推动债券 价格上升和利率下跌,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的。如果美 联储决定抽回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就会卖出债券,从而 压低债券价格和抬高利率。从长期来看,如果美联储实 施提高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就 会加剧,利率就会上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在长期 内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了解了美联储未来可能的举动,投资者和金融机构 就能以很大的准确度预测未来利率的走向。
(3)以通货膨胀为指标战略的优缺点 • 优点 – 不只依靠单一变量来实现目标:货币和 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具有稳定的联系并不重要, 因为它成功与否不依靠这种联系。通货膨胀指 标允许货币当局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而不仅 仅是一个变量,来决定货币政策的最佳设置。 – 易于为公众所理解:高度透明 – 增强了中央银行的责信度,降低了陷入 时间不一致性陷阱的风险 – 强调透明与责信度
一、货币政策策略 1.以货币为目标 2.以通货膨胀为目标 3.隐含的名义锚 三种货币政策策略的着眼点都是物价稳 定,即货币政策长期的首要目标。
1.以货币为指标:盯住货币量 (1)宣布每年货币总量增长率要达到的特 定水平,中央银行有责任实现这一指标。 (2)以货币量为指标的经验 • 美国 – 1975年,美联储开始公布其货币供给 总量的增长指标。 – 1979年10月,保罗·沃尔克更为关注非 借入准备金和对货币总量的控制。 – 1993年7月,艾伦·格林斯潘不再将货 币指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指引。
3.带有隐含的名义锚的货币政策 (1)名义锚是锁定物价水平以实现物价稳 定目标的名义变量: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 • 名义锚的作用 – 锁定通货膨胀预期:钉住名义锚,保证 名义变量在一个窄幅内波动,可以直接将通货 膨胀预期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上 – 限制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 使用名义锚成为成功的货币政策的核心 要素
四、中央银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反应 1.资产价格泡沫:即资产价格脱离其基本 价值显著上升,最终泡沫会突然破裂。 次贷危机说明了这些泡沫所造成的严重后 果。房地产市场资产泡沫的破裂摧毁了金融体 系,导致经济下滑、失业率飙升、社会混乱, 很多家庭被剥夺了抵押品赎回权,流离失所。
2.资产价格泡沫有两种类型: (1)信贷驱动型(如次贷危机) 信贷驱动型泡沫信贷繁荣出现后,会溢出 成为资产价格泡沫:宽松环境下的信贷资金会 被用于购买某种资产,推高该资产的价格。资 产价格上升后,一方面,由于抵押品的价值随 之增加,从而更容易获取借款,另一方面,金 融机构的资本价值相应增加,放贷能力随之扩 张,从而鼓励了与这些资产相关的放贷。围绕 这些资产的贷款扩张,会进一步增加资产需 求,引起其价格的节节攀升。这个反馈回路 (即信贷繁荣推高资产价格,进而为更加严重
这个规则可以写做:

联邦基金利率指标=通货膨胀率+均衡实际联邦基金利率
+ 1(通货膨胀缺口)+ 1(产出缺口)
2
2
泰勒假定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是2%, 适当的目标通货膨胀率也是2%,通货膨胀缺口 和产出缺口的权重都是1/2。例如:通胀3%,通 胀目标值2%,真实利率2%,产出缺口1%→利率 定在6%。 2.泰勒定理 在泰勒规则中,通货膨胀缺口的系数为 正,等于1/2。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1个百分 点,联邦基金利率指标就会提高1.5个百分点, 幅度超出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幅度。换句话说, 通货膨胀率上升1个百分点导致实际联邦基金 利率提高1/2个百分点。
(3)带有隐含的名义锚的货币政策的优缺点 • 优点 – 利用众多信息来源 – 改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 已经被证明在美国是成功的 • 缺点 – 缺少透明度、责信度 – 十分依赖中央银行负责人的偏好、能力
和可信赖度 – 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民主原则
相反,以通货膨胀为指标能够使货币政策 实施的制度框架与民主原则更一致,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以通货膨胀为指标的 框架要求中央银行对当选的官员负责,这些官 员的职责是设定货币政策目标并监督经济运行 效果。不过,正如普遍实行的那样,在以通货 膨胀为指标的制度下,中央银行完全控制了操 作决策,因此它能够对实现预定的目标负责。 今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战略可能要进一 步向以通货膨胀为指标靠近,特别是本•伯南克 主席是通货膨胀指标制度的坚定支持者。
• 德国 – 20世纪70年代德意志银行选择的是“中央 银行货币” – 货币指标制度尽管会偏离指标区间,但 在长期内能够限制通货膨胀。 -对货币指标区间的计算主要强调的是政策 透明化(清晰、简单和可理解)和与公众的定 期沟通。 – 货币指标制度尽管偏离目标但仍能成功 控制通胀的原因在于中央银行的政策透明化和 与公众的定期沟通。
图16-1 中央银行工具、政策手段、中介 指标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联系
5.两种手段作为操作目标的结果 (1)非借入准备金作为操作指标的结果 选择总量指标就意味着放弃对利率的控制
图16-2 非借入准备金作为操作指标的结果
(2)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指标的结果 图16-3 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指标的结果
(2)以通货膨胀为指标的经验 • 新西兰(1990年生效) – 通胀率下降并在大多数时候位于区间以 内; – 增长率总的来说非常高,失业率大幅下 降。 • 加拿大(1991) – 通胀下降,失业有所增加。 • 英国(1992) – 通胀接近目标; – 经济增长强劲,失业减少。
四、中央银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反应 泡沫有两种类型:信贷驱动型泡沫和完全 由非理性繁荣所产生的泡沫。前者十分危险, 中央银行应当高度关注。后者则不是。虽然有 很强的理由反对用货币政策来刺破泡沫,但通 过恰当的宏观审慎监管来控制信贷驱动型泡 沫,可以改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运行。
16.2 重难点导学
• 日本 – 从1978年开始,日本银行在每季度初都 会宣布它对M2+CDs的“预测”。 – 1978~1987年间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成 就远远大于美联储 – 1989年日本银行转向旨在实现较低货币 增长率的较紧缩的货币政策。日本经济陷入泥 潭长达10年之久,这经常被称作“失去的十年”。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第16章 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 主讲教师:孟令余
16.1 本章要点
一、货币政策策略 1.以货币为目标 2.以通货膨胀为目标 3.隐含的名义锚 着重探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和设置的方法 二、战术: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三、泰勒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