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公开课PPT课件_8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公开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
公开课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向同学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点,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思维。
2、使同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点;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使同学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同学理解求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5、上有余力的同学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局部的名称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公开课PPT课件_27
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
课堂总结
• 你还会上当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拓展: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0.25
9×(700÷63)
a×b÷c=a÷c×b
游戏做题
• 反思做题方法 • 总结自身做题问题
1、挑战第一关: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 ) (1)(0.125× 15)× 8=(0.125× 8)× 15 ( √ )
(2)(1.25+7) ×8=1.25 ×8+7
( ×)
(3)(1.25 ×7) ×8= 1.25 ×8+1.25 × 7 ( )
导入:
• 一张有趣的小测试卷
•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 2.脱式计算:1.25×32×0.25。 • 3.解方程:6.8+3.2x=26。 •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
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
4.7+56+5.3+44 125-99
0.125×4×2.5
பைடு நூலகம்
挑战第三关:综合练习
1、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 ×8
25+75-75+25
18÷9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18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39数学游戏。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学生学习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后的一个数学活动。
让学生利用一张A4大的纸在不改变纸的面积的情况下,剪出一个能让两位甚至更多同学钻过去的大洞。
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图形变换的奇妙,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虽然学生能通过自学剪出一个不改变面积大小的大洞,但他们对这里面所隐含的数学知识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激发学生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A4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出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图形变换的奇妙,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在一张A4纸上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剪出一个大洞,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A4纸、剪刀和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谈话: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学游戏《神奇的纸》。
给你一张A4大的纸,你能做什么?2、提问:那你能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出一大洞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剪的?洞的面积有多大呢?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3、比较:同学们所剪的洞,尽管形状、大小不相同,但是剪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从一张纸上剪下一部分,形成一个洞。
所以剪下的洞与这张纸的面积比较是怎么样的?(——剪出来的洞要比纸的面积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动手尝试用一张A4大的纸剪一个大洞,既了解学生知识的前概念,又为下面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认知冲突,激发探究1、冲突:你能在不减少长方形纸的面积,剪出一个让两位同学钻过去的大洞。
你能做到吗?(生思考并汇报)2、引导:之所以你们认为这件事做不到,是因为你们的思维已经定势了。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公开课PPT课件_1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一、激趣引入
1.图片欣赏
2.试一试
你能在另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 个大洞,让两个同学钻过去吗?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1.活动一
请自学教材第39页图示,自己试着 动手操作,在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2.活动二
分小组讨论并汇报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3.活动三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剪纸洞的 正确方法
方法步骤
①把作业纸对折起来,从折痕上的A点向对 面剪,不要剪到头。
方法步骤
②再从对面向折痕方向剪,不要剪到头。
方法步骤
③像这样来回剪。最后从折痕上的B点向对 面剪,也不要剪到头。
方法步骤
④从A到B把折痕剪开。
方法步骤
⑤把剪好的纸展开,就形成一个洞。
三、找寻规律,巩固知识
刚才剪的结果,在小组内比一比,谁 剪的洞最大?为什么?
三、找寻规律,巩固知识
发现:将对折后的 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即 剪的越细,形成的洞就 越大。
三、找寻规律,巩固认识
你们能否再剪一次,使剪的洞变大, 让两个同学钻过去?
四、拓展创新,升华认识你们能来自用刚学的剪纸方法剪 出别的作品?
要点
怎样剪才能保证剪后的纸连通不断? 每次剪的时候,都不要剪到头。 起点A和终点B都要选在折痕上。
要点
怎样剪才能保证剪后的纸连通不断?
最后从折痕上的A点剪到B点。 而不是把折痕剪开。
要先从折痕处向对面剪,再从 对面向折痕处剪,一定要来回剪。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4.活动四
学生再次试着动手操作,在作业纸上剪一 个大洞。完成后,请成功解决该问题的学生向 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演示剪的过程。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公开课PPT课件_9
明白了每一步背后的奥秘,每个人再快 速的剪一个大洞并思考:
1.两种剪大洞的方法一样吗? 2.思维方式如何转变的? 3.纸的面积少了吗?如果没少,面积都去 哪了? 4.同样一张纸,想要剪的洞更大,和谁有 关?具体该如何操作?
试一试:
你能剪一个大洞让一组的同学钻进 去吗?试试看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可以是知识层面的,思维方式层面的)
从长方形上去掉一部分形成一个大洞 形成的洞的积一定比这张长方形纸小
尝试操作的过程注意以下几点:
1.感受神奇 2.提出你的疑问(每一步为什么这么 操作?)
先想一个疑问,把你的疑问转化 为你的假设来进行操作,探究发 现每一步背后的奥妙,每一步背 后的原理。
要求: 1.先选择一个疑问 2.可以自己也可以和同桌一起 3.边做边说探究的过程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公开课PPT课件_17
12 5
o
20
16 14
底面
底面周长
底底面面 高
底底面面底底面面
以长为轴旋转
以宽为轴旋转
快速辨认 下面你能图说形出中下面哪哪些个是图形圆柱?
是圆柱吗?
1
2
3
4
切完后的截面或剪完后分别得到什么形状?
哪个图形可能是圆柱 的侧面展开图?
5
⑴
2 5
5
⑵
⑶
54
2
6.28
3
5
2
某种饮料罐的形状为圆柱形,底面 直径为5厘米,高为12厘米,将24罐 这种饮料如图所示的方式放入箱内,这 个箱子的长。﹑宽﹑高至少是多少?
︷︷︷︷︷︷ 5cm 5cm 5cm 5cm 5cm 5cm
找一找:其中的圆柱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柱的认识
底面 底面
圆柱体有几个 底面?
它们的大小怎 样?
底面 O
侧 面
高
底面 O
底面 O
侧 面
高
底面 O
底面 O
侧 面
高
底面 O
底面 O
侧 面
高
底面 O
读一读 你能把下面圆柱的有关数据介
绍给同学们吗?(单位:厘米)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25
数学游戏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可以钻过去两个人的大洞。
经过动手操作的过程,探索剪出“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受数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钻过去两个人的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在一张纸上剪出一个钻过去两个人的大洞的探究过程。
教具学具每人几张长方形的纸,一把剪刀,一支笔。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会用剪刀剪出一些漂亮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纸数学游戏。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1、学生初探。
活动一:你能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大洞吗?师:有剪好的吗,谁来说一说你是剪怎么剪的?生:把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剪下一个长方形。
师:这个洞的面积有多大?生:这个洞的面积就是剪下的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个洞的面积有原来长方形纸的面积大吗?生:没有,这个洞的面积比原来长方形纸的面积小。
师:说一说你是剪怎么剪的?生:把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圆形。
师:这个洞的面积有多大?生:这个洞的面积就是剪下的圆形的面积。
师:这个洞的面积有原来长方形纸的面积大吗?生:没有,这个洞的面积比原来长方形纸的面积小。
小结:同学们的作品尽管洞的大小形状不同,但是剪的方式相同。
都是在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形成一个洞。
所以剪的洞一定比这个长方形纸的面积小。
2.合作探究活动二:不减少长方形纸的面积,剪出一个比纸的面积还大的洞,你能做到吗?(学生齐读)师:你能吗?有什么问题吗?生:不能做到。
因为剪下的纸的面积就是洞的面积。
师:其他同学呢?生:因为在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洞,剪下的纸的面积就是洞的面积。
而剪下的纸,只是原来纸的一部分。
师:你不能做到。
要想做到需要一张较大面积的纸。
其他同学怎么想?生:不可能。
只有魔术师才能做到。
小结:大家都认为做不到。
之所以你认为这件事做不到,是因为你的思维已经定势。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圆柱与圆锥_数学游戏推荐课件(共17张PPT)人教新课标
A
B
成品展示
观察对比
请四人小组成员互相观察,你们 剪的洞为什么会大小不相同呢?
小结
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 既剪的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
剪一剪,试一试
你能剪一个更大的洞吗?
课堂小结
转化
0 动手验证 2
0 1
提出猜想
0 得出结论 3
数学家的猜想
波利亚:“要成为一个好的 数学家,你必须是一个好的 猜想家。”
世界三大数学猜想
费马猜想产生了代数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促进了筛法和圆法的发展; 四色猜想通过电子计算机得以解决,从 而开辟了机器证明的新时代。
No Image
1.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 得当别 人有困 难时要 勇于伸 出援助 之手。 2.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 云之间 的变化 过程。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 找出意 思相反 或相近 的词) 4.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 地的艰 难。 5.重点研读第五自然段,体验神话故 事想象 神奇的 特点。 6.也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六只小喜鹊 为喜鹊 弟弟。 多么天 真活泼 的孩子。
魔术
硬币穿杯
魔术教学
硬币穿纸
探究新知
你剪的洞有多大?
洞的面积总是比纸的面积要小
自主探究
剪出一个比纸的面积大的洞, 你觉得可能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看完视频,你有. 什么感受?
转化思维
探究新知
你有什么. 疑问吗?
剪一剪,试一试
现在请你动手剪一剪怎Fra bibliotek剪AB
怎么剪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23
比例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地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还记得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课件出示“单位转换”)2.学生回答。
(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3.创设情境师:请同学们在自身纸上画出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
学生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出示中国地图)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把实际图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纸上。
引入新知: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把它起个名字,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
2.介绍数值比例尺(1)让学生看图。
(2)教师讲解: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这种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1∶1 0000 0000。
(3)组织学生议一议: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1 0000 0000”表示什么?指名说一说:“1”表示图上距离,“1 0000 0000”表示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1cm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cm。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_9
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五,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汇报。
有两种,一种是:依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种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乘积是否相等。
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不相等。
第二题可以组成比例,因为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相等。
课后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教学资源:课件PPT
教法:讲解引导,探究发现。
学法: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指名学生汇报。
两个外向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学生讨论汇报,可能会说: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通过计算和小组讨论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和总结的能力。
三、激励、展示
激励
展示
组织学生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51”模式教学设计
6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教材41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14
《有趣的数学剪纸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39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出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3、使学生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具学具:
剪刀、纸
教学形式:
开放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教学主要流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1、你会剪纸吗?
2、你能利用手中的一张作业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你能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吗?大得让两个同学都能钻进去。
(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这样的大洞?)
4、自学教材p39页。
5、在剪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6、再剪几次。
成功了吗?
7、对比几次剪成的洞,一样大吗?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
(二)寻找剪纸关键点:
1、把作业纸对折起来。
从折痕上的A点向对面剪,不要剪断。
2、再从对面向折痕方向剪,不要剪到头。
3、最后从折痕上的B点向对面剪,也不要剪到头。
4、从A到B把折痕剪开。
(三)小结规律:
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即剪得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
(四)课堂总结
数学的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
就会有意想不动的收获。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_14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75和76页内容。
二、目标的制定(一)目标制定的依据《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数学思考”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中指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由于分数和整数除法有着内在联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利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充分利用这一联系,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因此,教材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分数的基本性质又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做好准备。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与整数除法的关系,因此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来学习,学生会很容易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观察、讨论、验证等学习活动,会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五、教学评价设计对目标1的评价:通过第二个教学环节,我先创设阿凡提的故事这样的情境,然后通过学生用同样大小3个正方形折一折或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得出1/2=2/4=3/6,再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观察、比较、验证等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来检测目标1是否达成。
对目标2的评价:通过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先认真分析题意,再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2,通过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来检测目标2是否达成。
六、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预计用时4分钟)1、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阿凡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故事)谁来读读?(生读)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30
人与自我认识我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树立自信心。
2.能大方地与他人交流,大胆展示自己亮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
3.懂得成长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能关注这一过程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课时回忆童年
一、谈话导入。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每一阶段,都记录着你的精彩。
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么?是调皮,还是文静;是大胆,还是内向?
二、描述自己
1.课前向爸爸妈妈问一问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2.请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形象。
(自己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课后把平时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看看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奇妙。
三、选择研究主题,并说明选择理由。
1. 认识自己。
2. 童年的友谊。
3. 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4. 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四、全课总结。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30
人与自我认识我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树立自信心。
2.能大方地与他人交流,大胆展示自己亮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
3.懂得成长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能关注这一过程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课时回忆童年
一、谈话导入。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每一阶段,都记录着你的精彩。
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么?是调皮,还是文静;是大胆,还是内向?
二、描述自己
1.课前向爸爸妈妈问一问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2.请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形象。
(自己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课后把平时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看看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奇妙。
三、选择研究主题,并说明选择理由。
1. 认识自己。
2. 童年的友谊。
3. 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4. 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四、全课总结。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鸽巢问题教材分析:鸽巢问题又称鸽巢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
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
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本课的编排意图和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探究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增强对逻辑推理体验,培养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探究过程,了解掌握“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小棒和杯子、合作探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聚焦重点: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猜花色”,请听要求:四人一个小组,每小组都有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任意抽取5张扑克,反扣到桌面上。
现在我来猜,你们抽取的5张扑克中,至少有2张是同一花色。
现在一起来见证奇迹的时刻,我猜对了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猜这么准?师:其实这个魔术中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板书:鸽巢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动手实验,探究新知。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_7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
重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
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
教法
合作交流。
学法
引导法。
教学工具
生: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师: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导
入
新
课
“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那么它有几条高一看就知道了。(1条)
(4)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圆锥的里面,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①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②用一块木板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相互体备课课时教案
课题
第九课时:圆锥的认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材P31-32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2.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导学案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