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应有的独特气质与使命

合集下载

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域性:地方高校通常位于特定的地区或城市,与当地社区和产业有紧密的联系。

这种地域性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 综合性:地方高校通常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为综合的学科体系。

这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服务,满足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 应用性: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种应用性的特点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4. 创新性:地方高校在科研方面注重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

这使得地方高校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成果。

5. 社会服务性: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服务于当地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持。

这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

6. 资源共享:地方高校在资源共享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7. 灵活性:地方高校在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种灵活性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当地发展需求。

总之,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主要在于其地域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社会服务性和资源共享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当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大学精神与大学生使命

大学精神与大学生使命

象牙塔的启示大学是传授学问之地,是学术研究之殿,是纯洁象牙之塔,更是精神力量之源。

在漫长的世界大学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还是创办较晚的后起之秀,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公立大学,还是社会出资的私立大学,一直能为世人所公认和看好的,是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内在品质和理想追求,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内涵丰富,是一所大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标志。

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办学理念集中反映了大学品质的特性,是大学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大学宝贵的财富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象征,不是办学口号、宣传载体,而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办学理念的凝华,当然也是对学校内涵特质的一种简洁表达。

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需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形象地指出了遵循事物内在规律的原则,鼓励人们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直接表明了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

海南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大道致远”反映了海大人应有的胸怀和境界,折射着海大人的愿景与奋进的精神。

在国家橡胶事业发展受到外国排挤时,海南大学毅然承担起国家橡胶发展的重任。

这个办学理念,使海大一直作为国家科教事业的国家队,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开创者和开拓者,也使海大富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大学,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的名言人人皆知。

所谓大师,不仅自己应当具有创新精神,更应当成为点燃学生心灵明灯的火把,给学生以开启智慧的力量。

正如爱因斯坦所云:“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这就是大学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一百多年来,7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于大学,而其他25%获奖者中绝大多数也是接受过大学教育,大学精神使他们孕育、传承了创新精神,并在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实现了价值。

培育大学精神彰显大学文化个性

培育大学精神彰显大学文化个性

培育大学精神彰显大学文化个性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精神的熔炉。

在中国古代,大学乃是倡导儒家思想、弘扬礼仪文化的圣地,寄托着国家、民族的文化精髓。

如今,在当代社会中,大学文化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一个凝聚校园精神、熏染学生个性的重要舞台。

在大学里,不同的学校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这种文化个性往往源自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精神的培育。

培育大学精神,彰显大学文化个性,是每所大学都必须重视和努力做好的事情。

一、培育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大学精神,就是要弘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鼓励校园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而这种精神,应该是积淀着学校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能够激励学生、教师积极向上的向着目标前进。

培育大学精神需要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和教师们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硬实力的培养。

而培育大学精神,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弘扬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

大学是国家的未来,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爱国之心,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弘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创新是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学术、科技、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弘扬助人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不仅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更要有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二、彰显大学文化的个性大学文化是大学的个性,是学校的精神象征。

每所大学都应该有着明显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和教师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感受到学校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彰显大学文化的个性,就是要打造学校独特的办学氛围,营造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学校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要彰显大学文化的个性,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特色。

新时代艺术院校文化使命与担当

新时代艺术院校文化使命与担当

新时代艺术院校文化使命与担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艺术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传承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艺术院校文化的使命与担当更为重要,需要不断调整和升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艺术院校作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基地,首先要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积淀,艺术院校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责任。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国艺术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使得学生在传承中不失去创新,不断吸取和吸收世界各国的艺术精华,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艺术院校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创作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校园内接触到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对各种艺术现象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使之成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院校还应该充分挖掘国家人文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国际化的艺术人才。

二、立足于社会需求的担当艺术院校除了要传承和创新,更要注重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要有担当地面对社会的需求。

艺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艺术院校应当关注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艺术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发展的政策,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艺术院校也应该拓宽教育和培养的领域和层次,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服务。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摘要】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通过承传地方传统,地方高校不仅延续了地方文化的生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同时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和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推广地方传统文化也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可以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将地方文化传播给更广大的群众。

未来,地方高校应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强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使命、重要性、意义、承担、传承方式、融合、推广、未来发展、弘扬、作用、贡献1. 引言1.1 地方高校的重要性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在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的存在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地方高校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作为当地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活动,地方高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当地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帮助他们树立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地方高校是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基地。

通过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可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本土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使命之一,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基石,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记忆,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支柱。

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

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

假如对您有帮助!感谢议论与分享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导读:本文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议论和分享。

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刘国远(惠州学院人事处,广东惠州516007)纲要: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是高等教育普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地方高校自己发展的必定选择,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

地方高校在形成自己办学特点的过程中,要充足正确理解办学特点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坚持独到办学理念,掌握办学定位,凝集师资力量,培养特点人材,依赖一流学者,培养优势学科,进而打造拥有自己优势的办学特点。

重点词:地方高校;办学特点;形成中图分类号:G640文件标记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31-02地方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培养人材的重要任务。

但是,在高等教育普通化的今日,曾赖以生计和发展的高等学校办学特点慢慢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地方高等学校办学的趋同性。

其主要表现是:办学理念、定位相像;学科、专业同样;一味追求规模扩大,高校之间竞争的不是质量和特点,而是学生数和专业数;不停丢掉传统优势专业,一味追“新”;不考虑师资和硬件设备条件,不确实质地申报新专业,等到学生快毕业了,要申请学士学位了,才开始急着找寻能经过学士学位评估的师资,更有甚者,学生一入学就没专业教师上课;等等。

可是,令人感觉宽慰的是,此刻一些地方高等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缺点,慢慢开始改变这类“趋同化”、“媚俗化”的做法,把办学特点和特点办学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认识到地方高校要想在强烈的竞争中求生计、谋发展,就一定打特点牌。

地方高校只有找准自己的地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停探究特点化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办学特点,才能在日趋强烈的高校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一、地方高校办学特点的内涵及其意义1.内涵特点指分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

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是指地方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长久稳固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到的、优异的办学特点。

打造学校独特的魅力气质

打造学校独特的魅力气质

打造学校独特的魅力气质作者:许友祥张立华来源:《教育》2015年第36期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一所学校,只有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有办学的核心支撑力,才能有效整合学校的各项教育资源,使学校得到和谐、科学、持续的发展。

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师生共同成长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

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背景下,作为一校之长,不仅要重视学校有形资源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建设学校文化,注重学校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拓展,树立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責任人”,把文化作为引领学校成长的核心发展力。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校长专业化发展必修的重要课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要建设一所有特质的学校,必须完成好这门课程。

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第一,校长要站在教育创新的高度,规划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设计全校师生认可并共同追求的愿景,确定团队建设发展目标;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把全校师生引领、规范到共同发展前进的道路上来;第三,通过匠心独运的活动设计,把精神文化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上;第四,把隐形的精神的内容落实在最恰当的物质载体上。

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必须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创造良好的成才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的综合教育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所强调。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2003年,吉林省四平市迎宾街小学迎来了建校的第15个年头,虽然有了一定的底蕴,但学校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

于是,学校决定从全力建设校园文化人手,改变面貌,提升实力。

以制度规范方向学校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制度不能“管死人”,要“管活人”。

在重新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作者:庞静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36期【摘要】地方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历史资源,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地方高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势,是传承、创新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有能力有义务承担起传承、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使命,本文从地方高校的核心载体地位、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及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地方高校在传承、发展地方传统文化中重要性。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 J292.1-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029-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9.36.013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1]把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高度。

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地域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综合体现,在凝聚人心、展现地域特点、促进地方稳定和和谐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方高校受地方文化孕育,自带地方传统文化基因和文化烙印,反哺地方,传承、发展、创新地方传统文化是其使命也是其自我发展的需要。

1 高校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1)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提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再次明确指出了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使命。

作为地方的文化传承者,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使命。

首先,地方高校的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方高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这些高校所处的地区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学校和地方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地方高校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地方高校接纳的学生大多来自本地的家庭,具有更深的文化认同感。

学生在地方高校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校园文化等方面,都能够深入了解本地文化。

由此产生的身份认同感,可以推动学生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再者,地方高校往往在地方社会中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影响力。

高校与地方社会的联系,为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外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将校内的文化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本地的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地方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地方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地方高校可以开设文化类的课程,如方言、本地传统文化等,在课程中亦可以将本地文化的价值蕴含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加深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地方高校需要积极的开展本地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高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校园文化节等载体,推广本地的传统文化,将其在校园中逐步打造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让学生在活动中接触、了解和了解并体验本地文化。

最后,地方高校需要加强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借力地方社会的力量,将文化传承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及文化组织合作,共同规划并举办文化活动,丰富地方的文化生活。

同时,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践等方式,将地方文化和本地特色文化产品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从而更好的宣传地方文化,让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摘要】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使命在于传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

本文从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途径、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责任、地方高校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地方高校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方高校应当积极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地方高校将继续承担起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使命,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关于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使命、责任、途径、促进、传播、融合发展、重要性、展望。

1. 引言1.1 地方高校的地位与使命地方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高校不仅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地方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有责任将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地方高校的使命在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为地方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地方高校可以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地方高校的地位在于成为地方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担负起推动地方文化传统的责任,为地方社会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使命之一,也是对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和灵魂,是国家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地方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污染、被遗忘、被曲解的危险,因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可以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地方文化的自信心和独特性。

地方传统文化是每个地方独有的宝贵财富,是地方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地方人才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当今社会,地方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忽视和遗忘的危险,而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应当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到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去,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产品,它蕴含着该地区特有的历史、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内容,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思想的结晶。

地方传统文化对于地方的社会发展和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地方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地方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地方高校作为本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机构,更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

地方高校肩负着培养地方人才和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应该积极开展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资源。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主要机构,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来研究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地方高校还可以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的责任。

1. 弘扬地方文化精神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首要使命是弘扬地方文化精神。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地方高校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认知并热爱自己的地方文化。

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民俗、风土人情等内容,增强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学校的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热情,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精神。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作为地方的重要文化传承者和教育机构,地方高校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的根脉和灵魂,而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应该发挥其教育和学术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地方的文化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面,本文将对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应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的研究精神,积极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可以设立相关的研究机构,资助专门的学者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搜集和整理地方的传统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地方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将地方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地方高校还可以举办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地方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来校交流演讲,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地方高校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去,为地方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发挥专业优势,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使命,是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地方的文化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地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从文化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价值。

地方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创作出更多反映地方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方高校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展览活动,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来校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重要的使命。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根基,是历史的沉淀,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应当承担起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使命,为地方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在于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艺术。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艺术,如戏曲、民间音乐、民俗舞蹈等。

地方高校应当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传承这些传统艺术,培养和挖掘具有传统艺术特长的学生,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地方传统艺术,从而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瑰宝。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在于研究和保护地方传统文化遗产。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民间工艺、传统习俗等。

地方高校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学生团队深入田野进行调研,通过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找寻并记录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的瑰宝,同时积极参与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确保这些宝贵的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在于发挥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自觉和责任感。

通过在课程中加入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组织地方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地方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他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使他们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在于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经济资源。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有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地方高校还可以与地方文化产业进行合作和交流,推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基因,是几代人不断积累、传承下来的重要财富。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当承担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本文从地方高校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其使命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方高校与地方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地方传统文化为地方高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例如,文学、音乐、戏曲、绘画等文化艺术作品等,均是地方高校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素材。

地方高校利用这些素材,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对地方文化的热爱融为一体,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热情。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也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地方高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优秀的设施条件和广泛的社会联系,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便利。

例如,地方高校可以邀请传统文化艺术大师来校讲学、授课,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传递地方文化的价值观念、经验和技艺。

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组织一系列地方文化活动,推广地方特色美食、传统民俗游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文化精髓,进而爱上和传承地方文化。

但不幸的是,在当今社会,地方传统文化已经被日益淡化、忽视、甚至遗忘。

一些消费文化风气的侵蚀、电子娱乐产品的猛烈冲击使得一些年轻人对地方传统文化越来越无感,一些地区特色文化急需地方高校的传承与挖掘。

在地方高校,也存在着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不足。

一些地方高校在学科设置上忽视了地方文化的研究,缺乏关于地方传统文化的开设的优质课程。

一些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方面,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传授和传承上,忽视了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地方高校应当重新审视自身的使命,强化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地方高校需要重视经典地方文化研究的学科建设。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使命。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
精神和文化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习俗、传说和价值观念,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而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应当承担起传承、弘扬和创新地方传统
文化的使命。

本文将就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进行浅谈。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是弘扬。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宝贵财富,是这个地区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地方高校应当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让学生深入
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激发他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从而使他们
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带动更多的人去了解、热爱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
遗产。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是创新。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照搬古
代的传统,而是要结合当代的实际,进行创新和发展。

地方高校应当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
地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创作工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
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可以为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和活力。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使命包括传承、弘扬、创新和
引领。

通过地方高校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并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使这份宝
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希望地方高校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让地方传
统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000字】。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日益受到重视。

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何提高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此,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并根据地方特色和行业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和举措。

一、定位明确,打造特色优势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要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和行业需求,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在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地方学校可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己任,打造特色学科和专业。

某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地方高校可以发展农业专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为地方农业发展输送人才。

地方高校还可以发挥地方文化、历史和人文资源优势,培养相关人才,建设相关学科,形成自己的特色。

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开设历史文化学科,培养相关人才,挖掘和宣传地方历史文化,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定位明确,打造特色优势,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有利于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紧密联系。

二、推进学科建设,突出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在“四个一流”建设中,需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突出行业特色。

随着行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高校要根据行业特色和需求,加大对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培养力度。

某地区发达的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地方高校可以加大对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培养力度,建设一流的工程技术学科,为地方制造业发展输送人才。

地方高校还可以与地方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推进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地方高校还可以根据农业、医疗、教育等行业需求,推进相应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强化与行业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专业人才支持。

推进学科建设,突出行业特色,有利于深入挖掘行业需求,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院校应有的独特气质与使命
作者:高有祥《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2日13版)
我国2542所高等院校,90%以上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大学,这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布局,目的是让高等院校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

最近十多年来,百所建在地级城市的高等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也是中央为加强高等院校为地方服务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地方院校服务地方需要,为当地的经济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办学实力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增强。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地方院校在当地招生放开为在全国招生,毕业生由在当地分配变成在全国范围自主择业,高等教育格局因此而发生了变化,地方院校为地方服务的宗旨和目标变得模糊不清,而地方院校的远期规划和办学定位中都有办成著名大学的描述,为全国培养人才成为办学目标。

一些经济欠发达省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本来很少,当地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满足不了当地的需要,也大量到发达地区招生。

但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少留在当地工作,使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大学生与发达地区毕业生大量拥堵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地拖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后腿。

类似的问题,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是如何解决的,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呢?以美国州立大学为例,政府规定了大学与区域的内在联系,强化大学服务当地的观念,主导、引领和促使地方政府与地方院校联系沟通,建立合作机制,完善制度安排,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大学为当地培养人才的问题。

美国公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提到最多的是为地方服务。

他们根据自己的办校方针和大学文化,从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这就是一个世纪前提出的“威斯康星理念”。

“威斯康星理念”来源于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实践。

在十分看重大学独立地位和自主办学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主动与威斯康星州政府沟通,寻求指导和支持。

威州重点发展农业,对牛奶业有需求,威斯康星大学就将研发实用的农业和奶牛技术,培养种植业和奶牛应用型人才确定为学校的责任,使威州成为农业大州,奶产量跃居全国第一。

威斯康星州政府有效地主导并创造条件,引领威斯康星大学为本州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威斯康星大学打破传统封闭状态,履行服务地方的职能,为当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输送知识。

在威斯康星州经济腾飞、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人民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威斯康星大学功不可没,其卓越的成就受到政府和人民的赞扬,为很多大学所效仿。

“威斯康星理念”成为美国公立大学共同恪守的理念,美国的3000多所大学,分设在50个州的数千个中小城市,这些大学将为当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现和落实在学校的制度安排和管理中,成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也塑造出地方大学的独特气质与高贵使命。

我国大学沿用的是卡内基的高校分类法,即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职业技能型四种类型。

一般认为39所“985”大学为研究型。

研究教学型是“985”之外的“211”大学,两者相加大致有110所。

客观现实是,定位于教学型的600多所地方院校成为“夹心层”,其中专升本的院校常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部署高校的改革与转型,为我国高校建立系统化的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方向。

地方院校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守执行中央的部署,实事求是地做好本校的远期规划和办学定位,为当地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地处地级市的院校多为省属大学,地级市政府没有管理权。

在有些地级市,地方政府与地方院校长期处于不相往来的尴尬状态。

“威斯康星理念”对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地方政府对地方院校的主导和引领不能缺位。

政府不能舍近求远地到外地寻求智力支持,应该将当地
的院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库和人才储存库。

地方政府要为地方院校与市(县)属企业、文化产业机构搭建桥梁,敦促院校为本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应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院校和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制度安排,共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专业和岗位,根据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培养有社会责任心和职业精神、热爱家乡的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要坚持“行业+区域”的培养定位,调查所在市、县经济、社会、文化、传媒发展现状,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根据未来几年岗位需要数量,确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准确到位的服务。

要搞好科学研究,允许有兴趣的教师从事纯理论的学术研究,同时鼓励多数教师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界限,把重点放在实践性大于学术性的现实问题研究上。

只要院校、政府、企业共同发力,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就会充满活力,毕业生就业的输出口也一定会通畅起来,这也是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了行之有效的合作教育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生源的逐年减少,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方院校要有危机意识,努力践行立足当地需要服务当地的目标宗旨,不要好高骛远地为自己力所不及的领域培养人才,要淡化为全国服务、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培养人才的意识。

要学习威斯康星大学与威斯康星州政府合作共赢的鱼水关系,既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还要依据服务的层次,满足地方智力资源的结构特点和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地方培养急需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在地方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意义所在,从理念和实践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顺应和坚持地方院校与当地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就降低了地方院校的生存风险和办学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地方院校的价值,不会被变化的形势所淘汰。

(作者系西京学院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