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文化概论(自考)串讲选择
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论述
1.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三大影响?1. 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又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正以这样一来的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也是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支流河汊所形成河曲湿润地区。
地理特征也决定着中国古代不可能走古希腊式的文明道路。
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着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
如何将这众多的来源不同文化互异的人群抟和为文化整体?在中国,战争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联合与融会。
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
2. 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有重要作用。
3. 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这里的地缘概念,它要说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地理的角度观察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应特别注意与北方边地草原人群的地缘关系,在北方,中原文明必须长期面对一个由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明区域。
这是一个巨大的扇面形地带,居住着很多古老的人群。
这些民族除满族之外,基本都是在前一个民族迁徙,草原出现“真空”状态时,从原来的居住地大举跃进,充当新的高原主人。
在中原政治兴旺时,他们逡巡于它的周围,学习着中原文化制度,有的人群还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击溃,或远徙或内迁;当中原朝政陷于混乱衰弱时,他们便大举进攻,进而入主中原,造成中原固有居民的向南迁移。
而他们则成为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者,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文化方向升温、繁荣。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十二章
第⼗⼆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这⼀章⼤中⼩题都可以出,备考重点的内容都要掌握 第⼀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中国传统⽂化形成的两个重要基础:⼀是⼩农⾃然经济的⽣产⽅式;⼆是家国⼀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的政治结构。
在这个基础上产⽣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的⽂化价值系统。
2、家长制的实质就是⽤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政治统治,是⼀种伦理政治。
3、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是伦理道德学说。
4、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化形态中处于中⼼地位。
5、中国⽂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以善为核⼼。
没有⼀个民族象中国这样把道德在⽂化价值体系中抬⾼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第⼆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对传统美德的总结和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
2、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核和合理内核,是指在⾃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多数⼈所接受并实际奉⾏的,⽽且是古今⼀以贯之的,在现代社会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
3、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是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是在世俗⽣活中得到了⼴泛认同与奉⾏的习俗规范。
4、孔⼦的三达德是指:知、仁、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礼、孝、悌、忠等⼀系列德⽬,是中国第⼀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
5、孟⼦四基德是仁、义、礼、智,并将其扩充为五伦⼗教,即君惠⾂忠、⽗慈⼦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6、法家代表⼈物管仲提出了四维七体,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7、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指:君为⾂纲、⽗为⼦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8、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是谦和好礼;三是诚信知报;四是精忠爱国; 五是克⼰奉公;六是修⼰慎独;七是见利思义;⼋是勤俭廉正;九是笃实宽厚;⼗是勇毅⼒⾏。
(简记:仁义谦诚忠厚公勤慎勇) 9、仁德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道德中都最基本的德⽬,在世俗⾸先⽣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2003-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
“人文”指的是( C )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文化水平D.人体花纹2.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 C )A.必要条件B.重要条件C.先决条件D.唯一条件3.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 D )A.文化现象B.文化结构C.文化产品D.文化方向4.中国文化曲折演进的历史阶段是( B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魏晋南北朝5.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水稻生产升至全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一位是在()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中叶6.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A.汉族B.匈奴族C.高车部D.蒙古族7.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B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脉经》D.《素问》8.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B )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B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0.《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A )A.抽象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整体思维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1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A )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12.中国古代学者重视讨论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其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仓颉B.太史籀C.李斯D.许慎14.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A.王征B.徐光启C.李之藻D.焦循1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孙中山B.钱穆C.胡适D.张之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答案)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A.通济渠B.永济渠C.广济河D.金水河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B.祖丁时期C.武乙时期D.武丁时期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A.字号B.头像C.灯具D.广告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A.信仰标志B.阶层标志C.仪礼标志D.政治标志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A.径B.畛C.涂D.道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A.析字B.回文C.顶真D.对偶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A.“为长者讳”B.“名字相应”C.“名因姓取”D.“有名省形制字”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A.5%以上B.10%以上C.15%以上D.20%以上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A.八种B.六种C.七种D.五种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A.唐代B.汉代C.春秋时代D.元代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藏文B.彝文C.蒙古文D.锡伯文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A.50余种B.60余种C.70余种D.80余种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A.蒲松龄B.吴敬梓C.孔尚任D.徐光启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A.《金瓶梅》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A.宋朝初期B.元朝中期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A.周武王时期B.周文王时期C.汉文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8.在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朱熹19.在我国民间,龙抬头日是指()A.正月初一B.二月初二C.六月初六D.七月初七20.在封建社会中,天子与后妃乘坐的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称为()A.轩B.栈车C.路D.舆轿21.《札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A.人文B.自然C.天文D.地理2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现象D.文化内涵23.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A.汉代的董仲舒B.唐代的刘禹锡C.宋代的张载D.战国时代的荀子24.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A.以砖结构为主B.以木结构为主C.以石结构为主D.以前后对称为主25.在两汉选官的察举方式中,注重学问的科目是()A.贤良方正B.茂才C.孝廉D.明法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关于文化的分科,两分法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
自考2010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试卷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A.社会生活B.精神生活C.物质生活D.家庭生活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七百年B.六百五十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文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目》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什伍里甲D.个人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自考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5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是()oA.上层文化B.中层文化C.底层文化D.市民文化【答案】A【解析】上层文化以文字典籍为媒体。
【考点】绪论2.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
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答案】B【解析】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主要思想如“心性生万物”说、“佛性”说、“自语”说、“顿梧”说、“无念”说、“佛法不离世间”说等。
禅宗的直指人心、开发门性的直觉顿悟法门和思想,使教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3.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A.道教文学B.儒家文学C •佛教文学D.基督教文学【答案】C【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哲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民间风俗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佛教文学。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4.秦汉以前大最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oA.羌族人B.古巴人C.氐人D.汉族人【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上的人群分布,四川盆地的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代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平原,文明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己大最居住在这一地区。
【考点】屮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5.“天下”观念变得十分清晰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C【解析】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而追求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政治观念中的基调。
【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6.代表着古代人对地域的不同自然区域认识的是()oA.《尚书・禹贡》B.《尚书・尧典》C.《尚书•皋陶谟》D.《尚书•洪范》【答案】A【解析】对广大地域H然区域的不同,在古代就已经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B.《乐》C.《礼》D.《易》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0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卷(含答案)
2010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卷(含答案)2010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A.《论语》B.《左传》C.《周易》D.《春秋》2.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居世界()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3.史籍记载,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开始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4.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是指()A.礼制B.礼让C.礼仪D.礼貌5.作为儿童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A.北宋B.西汉C.东汉D.南唐6.我国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为()A.24个B.30个C.35个D.40个7.现代汉语有()A.五大方言B.六大方言C.七大方言D.八大方言8.首次实行与察举相匹配的“策问”考试方式的是()A.汉文帝时期B.汉武帝时期C.隋文帝时期D.隋炀帝时期9.《天工开物》的作者是()A.徐光启B.宋应星C.徐霞客D.王夫之10.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阴险狡诈的是()A.白色B.红色C.黑色D.紫色11.下列属于元代文学作品的是()A.《西厢记》B.《金瓶梅》C.《西游记》D.《水浒传》12.隶书的成熟期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徽州一带尚经术是由于()A.戴震的影响B.黄宗羲的影响C.姚鼐的影响D.方苞的影响14.上古文化三大区域不包括()A.炎黄B.东夷C.苗蛮D.华夏15.狭义的西域是指()A.伊朗B.中亚C.印度D.新疆16.龙抬头日是()A.正月初一B.二月初二C.三月初三D.六月初六17.古代达官贵人衣服的标志性颜色是()A.黑色B.紫色C.蓝色D.灰色18.四大发明西传发生的时期在()A.宋元B.唐C.清初D.西汉19.中国历史上鲜卑、金人、契丹、满族等都发源于(A.江淮平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东北平原20.在宁夏地区把“斥卤不毛”之地,改造成“塞北江南”,主要是依靠()A.兴修水利B.植树造林C.土地垦殖D.农业科技21.科举制度的创立始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2.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A.以砖结构为主B.以木结构为主C.以石结构为主D.以前后对称为主23.我国重农主义的国家观念起始于()A.夏B.商C.西周D.秦24.我国历史上,“杯酒释兵权”发生时期在()A.北宋B.南朝C.西汉D.东晋25.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木匠、石匠、泥匠行的祖师是()A.鲁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6.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文化事象。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五章
第五章多民族⽂化融合与中外⽂化交汇 这⼀章不是太重要的,内容不多,掌握要点即可。
出⼤题⽬的可能很⼩;简答题也不多。
第⼀节中国各民族⽂化的交融 1、中国⽂化并⾮封闭的系统,以迁徙、聚合、贸易、战争为中介,中华各族⽂化以及中外⽂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2、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农耕、游耕与游牧。
3、秦汉以后,中国⽂化分为三个⽂化类型:即北⽅草原游牧⽂化,南⽅⼭地游耕⽂化和中原定居农业⽂化,其中中原定居农业⽂化是核⼼。
4、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交互关系,⼀⽅⾯是冲突、战争;另⼀⽅⾯是⽂化互补、民族融合。
5、游耕⽂化的特点:⼀是在耕作⽅式上⼑耕⽕种;⼆是与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活;三是由游耕模式决定了该民族在社会⽣活各个⽅⾯尚处于不成熟的⽔平。
(简记:⼑耕⽕种游动⽣活不成熟⽔平) 6、汉化即少数民族融⼊汉族;胡化是指汉族⼈融⼊北⽅游牧民族;夷化是指汉族⼈融⼊南⽅游耕民族。
7、少数民族对中国⽂化的贡献体现在经济⽣活、⾐着服饰、⽇常起居、⾳乐舞蹈、⽂化、史学等诸⽅⾯。
8、藏族的史诗《格萨尔》中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9、⽤蒙⽂创造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和《蒙古黄⾦史》并称为蒙古三⼤历史名著。
第⼆节中外⽂化的交汇 1、中国⽂化在发展,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化、波斯⽂化、印度佛教⽂化、阿拉伯⽂化、欧州⽂化。
2、中外⽂化⼤交汇有两次:⼀次是汉唐时期,⼀次是明清以后。
3、从汉代开始,中国⽂化进⼊本⼟⽂化与外来⽂化的交汇期。
当时的外来⽂化,先是西域⽂化,后是南亚次⼤陆⽂化,后者对中国⽂化的影响尤深。
4、南亚次⼤祟的佛教⽂化是汉唐时期输⼊中国的外来⽂化的主体。
5、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化正宗,它是在改造了儒学和佛学的基础上产⽣的,是⽂化组合的典型。
6、梁启超曾将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州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秦统⼀⾄清乾隆末年为”亚州之中国“时期。
7、明清以后的中西⽂化交融,以历算为开始,从万历年间开始。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九章
第九章中国古代⽂学 这⼀章对学中⽂以及⼀般考⽣都⽐较熟悉,当然⼀些理性的分析和概括还是要注意牢记的。
第⼀节中国古代⽂学在中国⽂化中的地位 1、中国古代⽂学是中国传⽂化中最重要、活⼒的⼀个部分深刻⽽且⽣动地体现着中国⽂化的基本精神。
2、中国⽂学在⽂字诞⽣之前就已经产⽣了。
3、公元前6 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编定。
其中的诗歌主要是四⾔诗。
公元前4 世纪,出现了另⼀类诗歌,即楚辞,属于杂⾔体,其句末多以'兮“结尾。
4、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在艺术上则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追求⽬标。
5、《尚书》的出现标志着散⽂的形成。
散⽂的三⼤功能是叙事、论说和抒情。
其中抒情功能是在秦汉以后增加的。
6、中国真正的叙事⽂学始于魏晋⼩说,分为志怪⼩说和软事⼩说两⼤类。
7、中国古代⽂学的现代意义:是后代作家永久性的艺术典范,是传统⽂化中最容易为现代⼈理解、接受的⼀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与传统⽂化的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它⽂化背景中的⼈民了解中国⽂化的窗⼝。
第⼆节中国古代⽂学的辉煌成就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迟在孔⼦出⽣前就编定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共收⼊诗歌305篇,分国风、⼤雅和⼩雅、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2、《诗经》描绘了五个⽅⾯的内容:⼀是周部落的历史;⼆是古代⽥猎、畜牧和农业⽣产的情景;三是战争和徭役的情形;四是控诉统治者对⼈民的残酷剥削;五是叙述爱情和婚姻。
在整体上表现了“饥者歌其⾷,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表现了⼲预⼈⽣,反映社会的批判意识。
3、诗经的艺术⼿法分为“赋、⽐、兴”三类。
4、《楚辞》是中国古代另⼀部诗歌总集,是汉代刘向、王逸等收集整理⽽编成的。
其主要作者是屈原。
5、《离骚》长达2400多字,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其发愤以抒情的⼀⾸政治抒情诗。
诗中⼤量运⽤美⼈芳草的⽐兴⼿法对后代诗歌产⽣了深远的影响。
宋⽟、贾谊等都继承了他的传统。
楚辞也因此成了⼀种源远流长的独特⽂体。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十五章
第⼗五章中国⽂化的类型和特点 这⼀章是基础,可能出⼤题⽬的地⽅⼀定要记牢,对类型和特点两⼤主题都要系统掌握。
第⼀节中国⽂化的伦理类型 1、任何⼀种⽂化类型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然地理环境、特定的物质⽣产⽅式和社会组织结构。
2、中国⽂化形成的三条件是:半封闭的⼤陆性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和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
在这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境下形成的稳定的⽣存系统和与之相应的伦理型的中国传统⽂化。
3、德性⽂化,是指中国传统⽂化重德,以德摄智的⽂化。
智性⽂化是相对于德性⽂化⽽⾔的,即重智的⽂化,是建⽴在西⽅宗教和哲学基础上的⽂化。
4、中国⽂化的伦理型特⾊表现在:把⼈伦的观念,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
5、中国⽂化的伦理型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宗法制度下的⾎亲意识有的转化为法律条⽂,主要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们的社会⼼理和⾏为规范。
6、伦理道德学说是中华学术的⾸要重⼼。
7、中国伦理型⽂化的积极作⽤表现在,强调道德⾯前⼈⼈平等,⿎励⼈⼈都加强道德修养; 对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德制约和严格要求;此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能⿎励⼈们⾃觉地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保持⾼风亮节。
消极作⽤是:它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在⼀定程度上成为⼈⾝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
(注意:三个积极,⼀个消极,三个积极是⿎励修养道德制约维护正义) 8、孟⼦主张“⼈皆可以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都是肯定凡夫俗⼦可以通过⾸先修养达到境界。
第⼆节中国⽂化的特点 1、中国⽂化的总的特征是伦理型,此外还有:⼀是强⼤的⽣命⼒和凝聚⼒;⼆是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化⼼态,三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化;四是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化;五是摆脱神学独断的⽣活信念;六是重⼈伦轻⾃然的学术倾向;七是经学优先并笼罩⼀切⽂化领域。
(简记:⼆⼒ ⼼态 政治 脱神 宗法 经学 学术) 2、中国⽂化的⽣命⼒表现在它的同化⼒、融合⼒、延续⼒和凝聚⼒等⽅⾯。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
5()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代史是()。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
10.古代通称柑梦为“博恋”“变”是()。
答案:
1.祭祀
2.客卿
3.阴阳或农
4.《离骚》
5.杜甫
6.《汉书》
7.讲史话本
8.心
9.篆书
10.围棋。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主讲王秀梅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的定义“文化”名称的由来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广义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定义: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2、相关文化概念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等文化产品:广义的概念包括一切物质、精神的产品,狭义的仅指精神产品。
文化内涵: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个别、具体,直观、经验性。
文化事象:反复、规律性,典型的、标志事情。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1、民族文化以民族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2、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3、文化层面: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底层文化指涵盖了中下层文化的民俗文化。
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1、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2、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3、文化传统的概念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1、性质: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入门课程。
2、目的任务(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初步了解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串讲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十一)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这一章估计不会出大题目,中型题目量不大,最多是小题目,但可能偏,因此要注意全面掌握备考要点。
第一节辉煌的远古艺术1 、彩陶是6000年到4000年前华夏文化的核心。
中国彩陶突出动态和谐。
2、中国原始彩陶,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到4000多年前的大河口文化,在空间上分为三个区域,即中原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在器皿造型上包括摹拟植物、动物、人物、器物等。
最多的是几何纹。
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由实到虚的发展过程。
3、彩陶暗含了两个重大的艺术法则:一是游目法则,这是后来中国绘画和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即画面既无起点,也无终点,呈现为一个整体;二是彩陶的创造和观赏按照“仰观俯察”这一中国观照方式进行,这也是后来在诗词画和建筑中广为应用的一个基本法则。
4、青铜纹饰是中国远古艺术的又一高峰,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
青铜器中最重要的是与意识形态相关的礼器。
青铜纹饰有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饕餮纹,代表了重组变形法则;二是人兽共生。
第二节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和成就1、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构成,可分为三个显著时期:一是远古到春秋,艺术与中国文化从原始向理性的演化相联系;二是战国到两汉,各门艺术以其自身的功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三是魏晋以后,各门艺术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基本确立。
2 、中国古代艺术并没有被古代学者作为一个整体把握过,其等级高低:诗文最高,其次是绘画和书法;再次是建筑、雕塑。
3、中国古代建设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
从远古到东汉,以宫廷建筑体系为主,东晋后出现士大夫的私家园林,南北朝后出于大量寺庙建筑。
4 、宫殿建筑四大特点:即高、大、深、庄。
大是占有空间众多;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
5 、中国寺庙建筑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汉永平10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
6 、中国园林可以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合池。
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
2010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4)
28、简述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化? 答:(1)两汉察举与儒家地位的确⽴。
(2)科举制与唐宋⽂化形态。
29、科举制对唐宋⽂化⾯邈的影响? 答:第⼀,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推进到社会各层⾯,成为中国传统⽂化、的精神核⼼。
第⼆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的⽂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批的⽂化⼈才。
30、科举制对中国⽂化的负⾯影响? 答:第⼀,科瘵考试耗费了⼠⼈⼏乎全部的精⼒,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标造成传统⽂化畸形发展。
第⼆,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友的维护。
31、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 第⼀,传统礼俗的等差性。
第⼆,传统礼俗的调节器和性。
第三,传统礼俗地规范性。
32、民间的礼俗语在形式上与内容光焕发上与贵族礼制的差异与关系? 答:(1)⾸先,它偿来源于同⼀⽂化母体,所依托的是同⼀宗法社会结合构,贵阳市族不过是特殊家庭,皇帝是特别的家长。
(2)其次,统治阶层⾮常重视礼仪的⽰范作⽤,以严格的规定,与公开的盛⼤的礼仪形式,向社会⾚⽰礼法的森严,达到软控社会的⽬的,“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因此上层礼法思想渗透民间家庭社会模仿国家礼制。
(3)其三,随着社会的变迁,朝代的更替,⼠庶差异的消失,贵阳市族礼制除保留学⽣在统治集团内部外,相当部份俗化为庶民的⾏为规范。
33、中国整体思维的发展阶段? 答:(1)到《易经》和《洪范》时代形成了由整体的宇宙观念。
⽽《沿书。
洪范》则对早期五⾏理论作了⽐较系统的叙述。
(2)战国⾄秦汉时代,《吕⽒春秋》以儒家为核⼼,将道貌岸然,法,墨,兵,名诸家加以改造,合为以阴阳五⾏家的宇宙图式为理论框架的天道,地道,⼈道统⼀的思想体系。
此后,《淮南⼦》。
《春秋繁露》,《⽩虎通义》等进⼀步论证⼈与天的统⼀。
汉代在理论上完成了阴阳与五⾏的统⼀使之在体系上融合为⼀阴阳五⾏统⼀体的学说第⼀次提出了⼀般系统论的理论模式和⼀般系统的双层结构模型,(3)互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就是⼈的⾏为道德的规范,⼈的思杨,⾏为与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实现天⼀地⼀⼈宇宙⼤系统的和谐统⼀。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文化中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以下哪一部?A.《孟子》B.《诗经》C.《尚书》D.《礼记》答案:A2. 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以下哪位?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3. 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著作《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什么?A. 哲学思想B. 医学理论C. 军事战略D. 农业生产答案:B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最早被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A.《西厢记》B.《窦娥冤》C.《赵氏孤儿》D.《汉宫秋》答案:A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7. 以下哪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辛弃疾答案:D8.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A.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B. 月亮的盈亏C. 地球的自转D. 地球的公转答案:D9. 以下哪位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小说家?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是以历史为背景的?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些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答案:A, C, D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答案:A, B, C, D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苏轼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画家?A. 吴道子B. 张择端C. 黄公望D. 徐悲鸿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的京剧被誉为“国剧”。
2010年1月-2013.1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与答案
2010年1月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A.文化现象B.文化政策C.文化产品D.文化思潮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
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A.“纪传时期”B.“编年时期”C.“方志时期”D.“纪事本末时期”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A.相对的B.必然的C.显性的D.隐性的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A)A.两期B.三期C.四期D.五期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C)A.“尚公正”B.“尚公德”C.“尚公义”D.“尚公益”8.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D)A.栽培小麦B.井渠双灌C.栽培谷子D.使用水车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C)A.栈车B.轿车C.路D.轩10.中国古代出现“四诊”诊断技术的朝代是(D)A.春秋B.战国C.秦代D.汉代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C)A.鲁班B.蔡伦C.毕昇D.伏羲12.下列选项中演变为宗法制度的是(B)A.母系家长制B.父系家长制C.禅让制D.分封制13.秦汉时期,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D)A.吏部B.户部C.丞相D.皇帝14.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君主专制制度15.曹魏时期建立的选官制度是(C)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B)A.郑国子产《刑书》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D.汉《九章律》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C)A.“上下与天地同流”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18.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C)A.周公B.孟子C.孔子D.朱熹19.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D)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20.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8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A.五礼B.六艺C.五射D.六书21.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C)A.在明明德B.在亲民C.在止于至善D.平天下22.朝鲜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B)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23.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人是(A)A.老子B.陆机C.曹丕D.葛洪24.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的阶段是(B)A.东汉魏晋阶段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2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B)A.欧洲B.泰西C.远西D.西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ACDE)A.农具B.壁画C.筷子D.煤炭E.水电27.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AB)A.土地的过当开垦B.森木资源的过量开采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D.草场天然资源利用超量E.山石的过分开掘28.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BDE)A.民部B.刑部C.乐部D.工部E.兵部2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黄帝发明了(AC)A.指南车B.渔网C.乐器D.百鸟衣E.七巧板30.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ABC)A.《胡腾》B.《胡旋》C.《柘枝》D.《绿腰》E.《兰陵王》三、名词解释题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中国传统⽂化的发展历程 这⼀章内容⽐较多,需要全⾯把握。
第⼀节上古:中国⽂化的发⽣ 1、中国⽂化中的上古是指发明并使⽤⽂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2、有⼈就有了历史和⽂化;中国⽂化的起源与中国⼈的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起的,中国⽂化产⽣于从猿到⼈的转变过程中;其间产⽣出来的⼯具(⽕)不仅是⼈类物质⽂化的开端,⽽且直接标志着⽂化的起源。
3、中国先民的原始观念⽂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4、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类:⼀是⾃然崇拜;⼆是⽣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5、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族社会和⽗系⽒族社会。
其中母系⽒族从旧⽯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器时代。
⽗系⽒族社会铜⽯并⽤,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五帝是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唐尧、虞舜。
6、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化。
第⼆节商周:从神本⾛向⼈本 1、⾄商周,中国⽂化的特殊⾯貌才开始形成。
2、商代由掌理⼘筮和记事的“贞⼈”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批⽂献。
3、商⼈尊神重巫,体现了强烈的神本⽂化的特⾊。
这种神本⽂化是⼈类思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4、神本⽂化也就是尊神,率民以事神。
5、以神为本的⽂化逐渐开始向以⼈为本的⽂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变动。
6、对于中国⽂化的发展来说,周⼈⼊主中原,具有决定⽂化模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7、周⼈维新,⾸先表现在宗法制度的建⽴。
这种兼具政治权⼒统治和⾎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影响深⼊中国社会机体。
8、周⼈的另⼀个⽂化创新,就是确⽴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即“制礼作乐”。
9、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化、⾏为⽂化和观念⽂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是政治⽣活、经济⽣活、社会⽣活和家庭⽣活的各种⾏为规范的准则。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100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文化”的“文”其本义是指( )A.错画B.品德C.修养D.文治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称为( )A.文化产品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内涵3.我国新石器文化的中期代表是( )A.周口店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4.先秦墨家的创始人是( )A.老子B.惠施C.邹衍D.墨翟5.《理乱篇》的作者是( )A.董仲舒B.仲长统C.崔寔D.王符6.南戏的发祥地是( )A.杭州B.苏州C.温州D.广州7.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传到欧洲大约是在( )A.1605年B.1676年C.1705年D.1776年8.《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A.贾思勰B.陆蒙龟C.崔湜D.王桢9.中国古代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 )A.墟B.市C.集D.会10.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南朝陶弘景补充修订的(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本草纲目》11.中国传统历法属于( )A.阳历B.阴历C.阴阳合历D.公历12.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13.在三省六部制下,负责审议的部门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14.科举制度的创立始于(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5.汉代以来法律注释解说的集大成著作是唐高宗时颁行的( )A.《唐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大清律例》16.“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A.西周时代B.春秋时代C.战国时代D.秦汉时代17.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 )A.“中庸”B.“大同”C.“仁义”D.“诚信”18.宋代文学的代表式样是( )A.诗B.词C.赋D.曲19.《三字经》的作者是( )A.史游B.周兴嗣C.孔颖达D.王应麟20.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16世纪末叶B.17世纪末叶C.18世纪末叶D.19世纪末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1.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唐诗B.行业禁忌C.建安风骨D.宋词E.元曲22.形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地理条件的特殊C.人们的区域意识D.典范人物的影响E.战争23.形成于唐代的佛教宗派有( )A.华严宗B.律宗C.唯识宗D.禅宗E.净土宗24.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包括( )A.性别标志B.体型标志C.环境标志D.阶层标志E.年龄标志25.我国传统居住用房的主要形式有( )A.半穴式B.井干式C.干栏式D.石室E.土木结构式26.中国古代最有特色的思维模式是( )A.整体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辩证思维E.类比思维27.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是( )A.民族性B.民俗性C.地域性D.单一性E.程式化28.下列文献中,属于唐代正字著作的是( )A.《复古编》B.《干禄字书》C.《五经文字》D.《九经字样》E.《颜氏字样》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9.丝绸之路30.四大发明31.宗法制32.对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简述中国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合成的最早典籍是《说苑,指武》。
∙“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改易。
∙文化事象属于文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文化。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
∙讲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易》∙下列属于国别文化___。
∙中华文化 B.华夏文化 C.炎黄文化∙狭义的文化产品_____。
∙雕塑 C.书籍∙属于文化思潮____。
∙宋明理学 C.清代的考古学∙属于上层文的是____。
∙宫廷礼仪 B.文庙礼仪 C.宗教音乐∙属于文义文化产品的是_____。
∙农具 B.陶器 C.雕塑 D.绘画 E.典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____。
∙民族政策 B.文艺政策 C.宗教政策 D.语言文字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东北平源。
∙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自隋唐至北宋初期,便进入了第三个温暖期。
∙黄河泛滥,海运兴起而使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清代后期。
∙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第二个温暖期。
∙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西南夷”。
∙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牧业及狩猎经济。
∙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黄土高原地带。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
∙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大兴土木。
∙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条件。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
∙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至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天下”。
∙在1972年《考古学报》第1期上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学者是竺可桢。
∙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
∙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自然环境。
∙属于区域文化构成因素的有____。
∙自然环境 B.地理条件的特殊 C.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思 D.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____。
∙地土地的开垦B.水利的兴修C.运河的开凿∙“凡人家营田,须量已力”的提出者和出处各是___。
A贾思勰 B.《齐民要术》∙《隋书.地理志》记载汉中地区的风俗为____。
∙好祀鬼神B.尊崇道教C.有张鲁之风∙《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包括______。
∙华山以南地区B.怒江以东的汉中C.四川盆地∙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20世纪早期。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的礼乐文化。
∙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明代中叶。
∙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前为旧石器时代。
∙截止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二里头文化遗址。
∙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是邹衍。
∙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汉武帝。
∙《尧典》载于《尚书》。
∙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治心”。
∙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族群的代兴。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商朝史实。
∙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_____。
∙农业 B.制陶C.石器的磨制与钻孔∙司马迁的《史记》中,“五帝”的谱系是____。
∙黄帝B.颛(zhuān)顼C.高辛D.尧E.舜∙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的年份是公元前771年。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在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作是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重农主义是为了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西周。
∙明末清初以“三先生”为代表的思想家,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三先生”是指___。
∙王夫之B.顾炎武 C.黄宗羲(xī)∙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黄帝,其下有“三公”即____。
∙丞相 B.太慰 C.御史代夫∙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_____。
∙文化的动荡与混乱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的核心内容是____。
∙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为依据征税 B.以一个家庭田亩数量的多少为依据征税。
∙后期法家的方张有___。
∙以杀去杀 B.以刑去刑∙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三省”包括___。
∙中书省 B.门下省C.尚书∙夏人的大本营包括___。
∙豫西 B.晋南∙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在神话传说中,创制鱼网的神祗是伏羲。
∙对我国古代棉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元代人。
∙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赵公明。
∙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两汉。
∙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淮南子》。
∙传说车的发明者是黄帝。
∙我国古代著外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宋代。
∙明代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
∙栽培高梁属于北方麦黍(shǔ)农耕文化主要标志。
∙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正南。
∙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都是王叔和。
∙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夏代。
∙微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行商经营。
∙使用狗拉爬犁的民族是赫哲族。
∙北魏设在洛阳宣阳门外、用于接待外国客商的地方名叫四夷馆。
∙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至少是在16世纪。
∙标志着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业的萌芽的文化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
∙在中国传统的工商贸易之中,西式广告出现于晚清时期的上海。
∙属于中国家庭管理文化要素的有____。
∙字辈谱 B.家谱C.家风D.人生仪礼∙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潮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之外,还有___。
∙魏晋南北朝 B.唐宋之际∙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的标志有_____。
∙栽培水稻 B.使用水车C.整修田埂∙属于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有____。
A节约粮食 B.人格教育C.食疗观∙我国居住用房的主要方式的有____。
∙半穴式B.干栏式C.井干式∙属于节日文化的是___。
∙元宵B.月饼∙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墟。
∙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科举制度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
∙传统社会,举行名字礼的人生礼是成年礼。
∙在宗法制度之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调和性。
∙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沟通天神。
∙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齐国。
∙《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hōng),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的等级性。
∙宗法制瓦解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分封制。
∙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太慰。
∙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
∙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了是皇帝的司法权。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称为八股文。
∙据《周礼》记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了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秦朝。
∙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立法典是魏国李悝《法经》。
∙属中国古代丧葬仪礼中五等丧服的有____。
∙大功B.小功C.缌麻。
∙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文化特色的有___。
∙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B.以德为主、德刑并有C.引经断狱、引经注律∙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____。
∙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属于人文范围的服饰标志有____。
∙信仰标志B.仪礼标志C.职业标志∙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包括____。
∙皇帝总揽大权B.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C.严密的人身控制∙中国古代,什伍里甲制度的作用有____。
∙人身控制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C.保证国家赋税D.徭役政策落到实处E.确保国家兵役政策落到实处∙古代婚姻“六礼”就是婚礼的六道仪式,它们是___。
∙纳采 B.问名C.纳吉D.纳征E.请期F.亲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
∙古代,巫术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星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名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学思结合。
∙提出“天人交胜”观点是唐代的刘禹锡。
∙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寇谦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出自《语论》。
∙唐代绘画名作的有____。
A.《天王道子图》B.《步辇(niǎn)图》∙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着是孔子。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王维。
∙属于精神文化的是___。
∙哲学观念 B.伦理道德C.审美意识∙周代,人们按四时祭祀祖先,夏祭叫褅。
∙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尝。
∙《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休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辩证思维。
∙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孙思邈。
∙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天论》。
∙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葛洪。
∙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绿腰》。
∙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霓裳羽衣舞》∙《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类比思维。
∙原始道教最初称为“五斗米道”,又叫天师道。
∙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孟子。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孔子。
∙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记.大学》。
∙论述“知行观”的有_____。
∙孔子B.荀子C.王阳明D.王夫之∙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代艺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下列文学作品属尊崇自典范之作的有__。
A.《归园田园》B.《岳阳楼记》C.《醉翁亭记》D.《石钟山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____。
∙仁爱孝悌 B.谦各礼让C.重义轻利D.真诚有信∙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八音”,_____属“八音”这列。
∙金B.石C.土D.革E.竹∙中国古代的教育的教学思想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