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沿海七种腹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原生动物,纤毛门)
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学院海洋学院专业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班级 10资环学号 106050019 姓名林燕指导教师陈相瑞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摘要纤毛虫是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一类生物的总称,包括全毛目、缘毛目、旋唇目。
纤毛虫是海洋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链接者,在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中有重要意义。
纤毛虫是许多水产养殖的危害物种,有些种类爆发时会造成赤潮,而由于其周期短,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又被用为生物指示种。
研究纤毛虫的方法由原始的简单的放大镜下的活体观察,逐渐发展到现代的蛋白银染色、分子生物技术手段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为纤毛虫的鉴定提供更确切的数据。
关键词:海洋纤毛虫,纤毛虫病,方法,意义,进展引言纤毛虫以纤毛作为运动的胞器,在其生命周期中至少在某一阶段生有纤毛,如果不具纤毛,则仍存在表膜下的纤毛系统。
具有大核和小核两种核型,具有两种生殖方式,即横二分裂的无性生殖和接合生殖的有性生殖。
纤毛虫的生活方式多样,种类较多,是鱼类等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
海洋纤毛虫是指生活在海洋中( 含河口低盐水体) 的纤毛虫种类。
在系统学上分属 4 纲( 动基片纲、寡膜纲、肾形纲、多膜纲) 的20余目。
目前已报道的已超过3 000 种。
纤毛虫作为最古老的真核生物的一支,历经了十分久远的进化和演化史,目前已发现的近万种纤毛虫中,无论是形态特征,生活方式及生境还是其他的生物学特征,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多样性。
纤毛虫处于食物链的枢纽位置,是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造成养殖病害,赤潮等问题,对纤毛虫的研究为预防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纤毛虫生命繁殖周期短,对环境响应速度快,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所处环境的变化,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补充水域环境指示生物种类数据库。
1.纤毛虫的研究意义海洋纤毛虫虽然个体微小,生活在海洋大环境中,但是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1)构成病害或危害:许多栖生或寄生种类造成海洋水产养殖病害;此外,某些海洋纤毛虫是“赤潮”种,大量繁殖时,会爆发形成赤潮;2)作为海水的清洁工:海洋纤毛虫以有机碎屑和细菌为食物,其适量存在对海水的清洁具有重要作用;3)作为生物指示种:纤毛虫生命周期短,其种类构成与群落结构可对水环境的改变( 如污染发生) 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在海洋环境的生物监测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4)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作为超微型与小型浮游生物之间的连接环节,纤毛虫在海洋微食物网内的碳循环和加速有机磷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此外,纤毛虫具有独特的大小型双核型,个体较大,容易培养,繁殖周期短等优点,像海洋游仆虫等许多种类常被用作核-质关系探讨、遗传学及细胞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原生动物门— 纤毛虫纲
原生动物门(Protozoa)——纤毛虫纲(Ciliata)纤毛虫纲的原生动物成体或生活周期的某个时期具有纤毛,以纤毛为其运动及取食的细胞器。
纤毛虫都具有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即大核与小核。
大核与细胞的RNA合成有关,也称营养核(vegetative nucle us),小核与细胞的DNA合成有关,也称生殖核(reproduction nucleus)。
无性生殖行横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conjugation)。
纤毛虫纲是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的一个纲。
一、形态与结构纤毛虫类是分布极广泛的原生动物,任何水域,甚至污水沟也有分布。
大多数为单体自由生活,少数群体营固着生活。
也有少数营共生或寄生生活。
体长一般在10μm—3mm之间。
体形变化很大,一般游动的种类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爬行生活的种类多呈扁平形。
固着生活的种类具有长柄,还有极少数种类可以分泌粘液或用外来物质粘合成兜甲。
体表均有表膜,表膜外全身或部分披有纤毛或纤毛的衍生物,内质与外质分化明显,外质中还含有复杂的结构,内质中有较多的颗粒,含有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等结构。
最熟悉的纤毛虫纲代表种有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图2-34)及四膜虫(Tetrahymena)(图2-3 5)。
纤毛虫类的最外表有一层表膜,有的种类是一层很薄的薄膜,草覆虫及许多高等的种类表膜呈现整齐排列的突起及凹陷(图2-36A),在光学显微镜下表膜表现成无数整齐排列的六角形小区。
小区的中央即为凹陷部分,称纤毛囊(ciliary capsule),由此伸出1—2根纤毛。
纤毛也整齐排列。
突出部分是由于纤毛基部附近形成的表膜小泡(alveolus)(图2-37),以致成突起状,它的存在增加了表膜的硬度,固定了纤毛及刺丝泡的位置,有利于体形的维持。
纤毛与鞭毛的结构相似,也是由典型的“9+2”微管纤维组成,基体位于外质中纤毛的基部,但纤毛的基体在其一侧发出1—2条很细小的纤维,称细动纤丝(kinetodesmal fibril)(图2-36B,2-37),它前行一段距离之后,与同行其他基体发出的细动纤丝联合,形成一较粗的纵行的动纤丝(kinetodesmata),构成了纤毛虫的下纤列系统(infraciliature)。
三种贝类养殖中的有害性纤毛虫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生物技术三种贝类养殖中的有害性纤毛虫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纤毛虫(ciliate)具纤毛的单细胞生物,纤毛为用以行动和摄取食物的短小毛发状小器官。
通常指纤毛亚门(Ciliophora)的原生动物,约有8000个现存种,纤毛通常呈行列状,可汇合成波动膜、小膜或棘毛。
绝大多数纤毛虫具有一层柔软的表膜和近体表的伸缩泡。
有些有丝泡、毒囊或菌囊等小器官,其功能尚不甚了解。
虽然大部分纤毛虫营自由生活和水生生活,但有些种类如致痢疾的肠袋虫属(Balantidium)则是寄生的。
还有许多种类是在无脊椎动物的鳃或外皮上营外共栖生活。
有性现象包括接合(个体之间核的交换)和自体受精(在一个体内核的重建),无性生殖通常是出芽或横向的二分裂。
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
大核一至几十个,控制代谢和发育功能;小核一至几百个,为接合所必需,但对於生存并不是必需的。
这种遗传物质的分离与复杂的细胞质分化有密切关系。
纤毛亚门可能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仅有一纲——纤毛纲(Ciliatea),并以纤毛为依据分成四个亚纲:全毛亚纲(Holotrichia)、缘毛亚纲、吸管亚纲和旋毛亚纲。
养殖业中的病害原生动物包括了种类繁多的几个大类(孢子虫类、鞭毛虫类、纤毛虫类以及簇虫类等),其中许多类群均可专性或兼性寄生/栖生于海水养殖动物的体内外,从而构成对宿主的危害。
迄今的记录表明,血淋巴内寄生的纤毛虫已成为越冬对虾的重要致死病原;扇贝鳃表的车轮虫可导致贝类滞育直至死亡;肠膜袋虫是多种鱼类消化道疾病的病原;因盾纤类纤毛虫寄生所引发的牙鲆、牙鲆溃疡病可直接构成幼鱼的死因;而孢子虫以及各类缘毛目纤毛虫对养殖动物所造成的危害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2、意义:国内目前围绕该类病害,仍处于零星的病例报道和对个别种类防治措施的探寻阶段,由于观察者经验和资料的限制(该类工作者通常为从事水产养殖研究或非原生动物学领域的病害学研究者),许多病原报道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错误,混乱或不实之处。
盾圆双眉虫与伪寡毛双眉虫的形态学重描述(原生动物
2 1 0 1年 1月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Vo1 .35.N O. 1
Ja . 2 0 1 1 n.
ACT HYDRO OL A BI OGI A I C C S NI A
D0I 1 . 7 4 S .0 5 2 1 . 0 4 : 0 3 2 / PJ1 3 . 0 10 01
单列 毛基粒 。 额棘 毛多 为 5 极 少 4 ,长约 3 m 根( 根) 0b t
( 图版 I G — ,箭 头 ;图版 I M) 棘 毛 为 2 3根 , — ;腹 — 长 约 2 m ( 0 p 图版 I J —,单 箭 头 ;图 版 I K — ,箭头 ;
图版 I M) — ;左缘 棘 毛恒为 2根,长 约 3 m ( 0 图版 IJ —,箭头 ;图版 I M) 3 粗大 的尾棘 毛 由体后 右 — ; 根
表现 出细微 的变异 性 。此 外,该 青 岛种 群个 体较小 。统计学 比较 还表 明,迄今 缺乏研 究 的一海洋 种,泥 生双 眉虫 极可 能为盾 圆双眉虫 c mm) “ 的同物异名 。伪寡 毛双眉 虫( D , a oioh i  ̄ - 新近 报道 y p l tr )J g x 的罕 见种 ,研究基 于新采 集种群 对其进 行 了补充性 观察 和描述 。
观念对 该类群 进行 补充描 述是 非常必 要 的。本文 重
描述 了盾 圆双眉虫 ( o hy c t 和伪 寡 毛双 眉 Di rs suu p m) 虫( o hy p l oh i 的两个 沙 栖种 群 ,并 将其 Di rs a oi tr ) p g x 与相近 种( ) 群 进行 了 比较 ,补充 了活体及 银染照 片 。
2 结 果
纤毛虫的繁殖与生态环境
许多纤毛虫种类生活在海洋环境中,从近岸浅水区到深海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 在海水中形成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与其他海洋生物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陆地环境
土壤环境
纤毛虫在土壤中也广泛存在,它们与 细菌、真菌等其他微生物共同构成了 土壤生物群落,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 解和转化。
潮湿环境
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如沼泽、湿地 等,纤毛虫也能生存并繁殖。它们在 这些环境中与其他生物竞争资源,形 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2
纤毛虫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二分裂法
纤毛虫通过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 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出芽生殖
在母细胞体壁上向外突出形成芽体, 逐渐长大并脱离母细胞,成为独立的 个体。
有性繁殖
接合生殖
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纤毛虫相互接触,交换遗传物质并融合成 一个新的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新的个体。
配子生殖
04
纤毛虫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繁殖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营养盐循环
纤毛虫通过摄食、消化和排泄等过程 ,促进水体中营养盐的循环和再利用 。
有机物降解
食物链连接
作为初级消费者,纤毛虫为更高级别 的生物提供食物,从而连接不同营养 级别的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纤毛虫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减 少有机污染物的积累,改善水质。
适应性进化
纤毛虫通过调整自身的繁 殖策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 生态环境,如改变繁殖周 期、增加繁殖量等。
生态平衡
纤毛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一部分,其繁殖活动有助 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 稳定。
环境指示
纤毛虫的繁殖状况可以作 为水体生态环境的指示器 ,反映水体的营养状况、 污染程度等。
【开题报告】几种吸管虫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研究
开题报告生物技术几种吸管虫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纤毛虫(ciliates)隶属于原生动物界,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之一,也是原生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单位个体最大,特化程度最高的一大类群,经历了十分久远的进化和演化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真核生物之一。
日前已知的近万种纤毛虫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环境分布及其他生物学特征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
其主要特征有:(1)其生活史中至少在某一时期存在纤毛或由其进一步特化而成的纤毛器作为运动、摄食胞器;(2)具有功能不同的大小核型,大核(macronucleus)为多倍体,司营养,小核(micronucleus)为二倍体,司遗传和生殖;(3)具有高度特化的细胞器如纤毛(cili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胞口(cytosome)、胞咽(cytopharynx)、胞肛(cytopyge)等;(4)无性生殖通常为横二分裂,少数种类有出芽生殖及复分裂;(5)有性生殖为特殊的接合生殖(conjugation),极少数有自配(autogamy)或质配(cytogamy);(6)生活方式有自由生、共生、共栖及寄生等各种类型,全为异养。
吸管类纤毛虫是纤毛门中高度特化的类群,大部分阶元尤其是海洋类群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无人问津。
在Corliss的分类系统中,吸管类纤毛虫隶属于纤毛门,动基片纲,吸管亚纲、吸管目。
几乎全部为固附或外栖性生活,无性生殖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因此生活史中可以明确分为成体和幼体阶段。
成体时体表纤毛完全退化,无胞口;营摄食的管状或针状触手成簇或周身分布,触手上通常生有突出小体,称系缚式刺丝泡,借以捕食其它纤毛虫或它类原生动物。
多数种类具有无收缩性的柄。
幼体(游泳体)可自由游泳,全身或部分被有纤毛,无柄和吸管。
无性生殖根据出芽的三种不同方式,分为外生、内生和外翻3个亚目。
吸管虫是周丛生纤毛虫的主要组成类群,大部分种类可附生于其他生物体表,如原生动物、藻类、软体动物、轮虫、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昆虫、鱼、海龟等,一些种类也可寄生于马、犀牛、豚鼠、大象的肠内。
纤毛虫
16
端粒酶:
1、组成:RNA(作为模板) 蛋白质(反转录酶) 2、作用机制:在端粒DNA的复制时,端粒
酶既有模板,又有逆转录酶这两方面的作
用。其与端粒3´端结合后,以其RNA为模 板,经反转录延长端粒,从而保护DNA双 链末段免遭降解及相互融合。
17
四膜虫端粒酶对端粒DNA的复制
18
原生动物分类四个阶段
30
利用草履虫检测基于 Cox I 基因的 DNA 条形码技术在纤毛虫中的可行性
1,样品采集与处理
31
2、 DNA 提取、PCR 扩增及测序 基因组 DNA 抽提为单细胞基因组提取 3、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4、系统树构建
32
结果分析:
• 草履虫各个种的种内和种间的遗传距离都有明显的界限, 前者在 0.1%-10.9%范围内波动而后者均在大于23%的范 围。
28Biblioteka NA条形码的原理• 由于每种生物物种的DNA序列都是唯一的,就给DNA条形码 提供了物质基础。 • 由于部分碱基的保守性,几十个碱基的长度不能提供足够 的编码信息,因此目前的DNA条形码分析都是基于几百个 碱基长度的DNA序列。
29
选取哪段序列作为DNA条形码?
• 证据:对
动物界
包括脊椎动物和无
25
分子标记—DNA条形码技术
26
什么是DNA条形码技术
•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利用标准的、有足够变 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DNA barcode)其在物 种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生物身 份识别系统,它可以对物种进行快速的自动鉴定。
27
10
郑维波, 高凤. 纤毛虫两型核之间的基因组重组[J]. 生命科学, 2015(4):486-494.
侧毛虫科系统关系的探讨与属级定义的重厘订(纤毛门,腹毛目)
中国 法分 类号
系统 学 研 究 者 通 常 认 为 具 有 多 列 缘 棘 毛 的 腹 毛 目纤 毛 虫 比仅 有 单 列 缘 棘 毛 的类 群 在 发 生
学 上 更 低 等 , 为 在 更 高 阶 元 中 ( 散 毛 类 或 游 仆 类 ) 缘 棘 毛 的 总 体 演 化 趋 向于 数 目减 少 _ 因 如 . 1 ] 根 据 这 种 假 设 . 有 多 列 缘 棘 毛 及 8 5 5额一 一 棘 毛 图式 的 阶 元 应 该 被 认 为 是 进 化 上 较 具 :: 腹 横 低 等 的 类 群 , 些 额 一 一 棘 毛 图 式 在 形 态 发 生 过 程 中来 源 于 波 动 膜 原 基 以 及 5列 额 一 一 棘 这 腹 横 腹 横
原 因 是 对 这 些 形 态 学 相近 的 类 群 之 个 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态 发 生 过 程 仍 不 十 分 清 楚 , 此 很 多 重要 细 胞 器 的 因
起 源 依 然 不 明 。 文 基 于 迄 今 所 获 的 形 态学 及 发 生 学 的 相 关 资 料 [t∞. 侧 毛 虫 及 相 近 类 本 So 对 ]
Hy o r hd ) _]E rpJP oit] 0 2(np es p ti ia c ] u o rt o ,2 0 i rs ) s
维普资讯
青
岛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2 结 果 及 讨论
2 1阶 元 新 描 述 . 长 期 以 来 , 于 侧 毛 虫 及 相 近 属 的 定 义 及 纤 毛 图 式 存 在 大 量 混 乱 ,这 一 由
纤 毛 图 式 及 部 分 发 生 学 资 料 分 别 取 自作 者 新 近 的 工 作 及 国 际 最 新 的 研 究成 果 “ ”” 。
海洋纤毛虫_巨大拟阿脑虫的实验生态学研究_温度及盐度对其种群生长的影响
急速旋转 ※沉底不动 ※胀圆 ※死亡 Revolving rapidly ※stopped moving ※becoming globe-shaped ※died
虫体略有胀圆 , 游动缓慢 Moving about slow ly with body being slightly oval or rounded
2 .3 不同盐度下虫体形态学比较
由于渗 透压的影响 , 纤毛虫在极低或很高 盐度下 体形会 胀圆或缩 皱 , 从而使 其长宽 比率发生 异常改 变 (减小或增大), 故虫体长宽比可作为拟阿脑虫在异常 渗透压胁迫下形态变异的一参考指标 .实测 结果见表 2 及图 5.经单因素 方差分析证明 , 与盐度 20 ‰比较 , 在盐度 5 ‰、10‰培养条件下虫体的长宽比均差异 极显著 (P <0.01), 盐 度 30‰、40 ‰、45‰、50 ‰、60‰下则差异不显著(P >0.05).
接种处 于种群生长平衡期的虫体于过滤海水 中(盐度 20‰), 分 别置于 8、15、22、26、30、33℃等 不同温 度 下培养 , 以米粒繁细菌为饵料 .每个温度设两个平行组 .种群初始密度 N o =10 mL -1 .定期用 计数板镜 检测 定和计数 , 取 3 次样品的平均值 .
将实验所取得的纤毛虫种群数量变化 数据代 入公式 lnNt =lnN o +rt , 式中 Nt 为经 过时间 t 后 的种群 密 度 , No 为种群初始密度 .增长率以最小 二乘法 回归分析 得出 , 以时 间为横坐 标 , 因变量 是纤 毛虫 密度(N/ mL -1)的自然对数 , 其斜率即种群自然增长率 r[ 3] .
ECOLOGICAL STUDIES ON MARINE CILIATE PARANOPHRYS MAGNA Ⅱ
纤毛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纤毛虫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 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 ,这些细胞器在维持细胞生命活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纤毛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 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其中无性生 殖主要通过横二分裂或出芽方式 进行。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9字
深入研究纤毛虫的细胞结构 和功能,揭示其独特的生命 活动机制和生理特性。
分类
纤毛虫种类繁多,根据形态学、生理 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可分为多 个亚纲、目、科和属。常见的纤毛虫 有草履虫、喇叭虫、小瓜虫等。
生物学地位
进化地位
纤毛虫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研究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功能 和演化的重要模式生物。
生态地位
纤毛虫广泛分布于各种水域环境中,包括淡水、海水和土壤等。它们在食物链 中处于重要地位,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THANKS
纤毛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汇报人:XX
2024-01-14
CONTENTS
• 纤毛虫概述 • 纤毛虫结构 • 纤毛虫生活习性 • 纤毛虫的分类与多样性 • 纤毛虫与人类的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纤毛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纤毛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 原生动物门纤毛纲。它们以体表覆盖 的大量纤毛为特征,这些纤毛能够协 调摆动,使纤毛虫在水中游动。
遗传多样性
纤毛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材料。同时,遗传多样性也为纤毛虫的分类和鉴定提 供了更多的依据。
应用价值
纤毛虫在环境监测、水质评估、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此外,某些纤毛虫还具有药用价值或可作为 生物防治的天敌。
05
纤毛虫与人类的关系
对人类的影响
根据纤毛虫的种群和分布评价滦河水质的研究
将采 回 的水 样立 即送 检 , 即进 行活 体镜 检 , 以保 持 样 品 微 生物 的活 性 。 结合 染 色 试验 , 量 虫 体 大小 。 行 种群 分 测 进 类和 鉴 定 。 制 片镜检 过程 中 , 据 纤毛 虫 出现 的数 量 变化 在 根
Ree rh o ae u lyAses n fL a h ie c odn o P p lt n a d Dirb t n o iaa sa c n W tr Q ai ss t me to u n e Rv rA cr ig t o uai n s iui Cl t o t o f i
Ke r s Lu h v r wae u iya s sme telaa; o u ain; itiu in ywo d n a eRie ; trq a t s e s n ;iit p p lto dsrb to l
纤毛 虫 属纤 毛 门 , 原 生动物 的优 势物 种 , 是 其 中个 是 也
YAN Yi
( h n d n i n na ntr g tt ni b i rvn e C e g eHe e0 7 0 C eg eE vr me t Mo i i ai Hee oic , h n d b i 6 0 0) o l on S o n p
Ab ta t T n e tg to c le to n n lsso pe isc mp st n n o n n pe iso iitsi a e Rie r o d ce sr c heiv siain. olcin a d a ay i fs ce o o ii a d d mi a ts ce fcl a n Lu nh v rwe ec n u td, o a a d wae ai ni rn n n lsswe ed tce tte s me t . er s lss o dt a p ce iitswee ie tf d i oa , ih n trqu t mo ti g a d a ay i r ee t da h a i T e ut h we h t47 s e iso cl a r d n ie n ttl whc l y o meh f a i wa o o e il ft lr c r a i olto p ce ,tidiae h ie s c el ol td b ra i o s c mp s d man yo oea e og nc p l in s e is i n c td te rv rwa hify p lue y o g c c mpo d; e wae u ly wa n u n un Th t rq ai s t
中国土壤纤毛虫一新种和五新纪录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中国土壤纤毛虫一新种和五新纪录种(原生动物,纤毛门)宁应之;刘汉成;刘娜;孙宏飞;张超;杜海峰;王红军;马正学【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年(卷),期】2009(034)004【摘要】记述了采自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和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中的纤毛虫,包括1新种和中国5新纪录种:拟迪氏角毛虫Keronopsis paradieckmanni sp.nov.,多泡伪拟斜管虫Pseudochilodonopsis polyvacuolata,梨形四膜虫 Tetrahymena pyriformis,穴居斯道克虫 Sterkiella cavicola,四棘毛管膜虫Cyrtohymenta tetracirrata和优雅游仆虫 Euplotes elegans.【总页数】10页(P699-708)【作者】宁应之;刘汉成;刘娜;孙宏飞;张超;杜海峰;王红军;马正学【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齐齐哈尔市福拉尔基区第五中学齐齐哈尔 161041;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116【相关文献】1.南中国海五种新纪录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原生动物,纤毛门) [J], 范鑫鹏;林晓凤;李继秋;陈相瑞;胡晓钟2.青岛沿岸吸管虫(原生动物,纤毛门)一新属、新种及九新纪录种记述 [J], 陈相瑞;宋微波;胡晓钟3.海洋固着缘毛类纤毛虫--聚缩虫两新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J], 季道德;宋微波;Alan WARREN4.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纤毛虫门:寡膜纲) [J], 宁应之;沈韫芬5.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纤毛虫门:多膜纲;异毛目) [J], 宁应之;沈韫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拟伍氏游仆虫(原生动物,纤毛门,游仆目)的重描述
Ch r ce s a a tr
搬
(
b sdo rtro .甲髓粤m 。 e a s Ⅳ al船1 ae npoag1 m tds c l)( k s| 】 p l 艘
最小值
Mi n
最n a
标准误
CV
变异系数
CV
样本数
体 长 B d eg o yl t nh 体 宽 B d it o ywdh 口 区长 I g1 f uc e 【 o b ca fl l li d 口 区长 :体 长 I g1 f uc e :bd nt 【 b ca fl oyl gh lo lid e
料等 新 信 息 ,进 行 了 种 群 间 及 相 近 种 问 的 比 较 和
讨论 1 材 料与方 法
B a b r 。19 ( 1 7 表 1 rd u y 9 7 图 —3 , ) 活体状 态 下 ,虫体 大 小 约 9 0—10 4 m ×6 0—9 0 pn a ,不 同个体 间体 形多 变 :腹 面 观通 常 呈 前 宽后 窄 的椭 圆形 ( 1 ,2 ) 图 7 1 ,少数 表 现 为倒 三 角 形 ( 2 图
沈 卓 林 晓 凤 李 继秋
广州 503 16 1 华南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原生动物学研究室
摘
要
利用活体观察 和银 染技 术 ,对 采 自广 东省 惠 阳大亚 湾 沿岸 的一 种 罕见 海 洋游 仆类 纤 毛虫 拟伍 氏游 仆虫
E , ̄ 触 谠^ ql , o 9 D
进行 了再研究 ,补充 了有关 活体形 态学 、性 状变 异以及分类学特征 的统计学资料 等。中 国新纪 录
种拟伍 氏游仆虫大亚湾种群与原报道种群存 在细微差异 ,其主要特征 为 :E围带 小膜数 为 6 l 0—7 ;体 纤毛器数 目及 0
海洋纤毛虫_巨大拟阿脑虫的实验生态学研究__捕食竞争对种群生长的影响
第21卷第12期2001年12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1,No.12Dec.,2001海洋纤毛虫——巨大拟阿脑虫的实验生态学研究Ⅳ.捕食竞争对种群生长的影响张绍丽,马洪钢,许恒龙,宋微波*(青岛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9970098)及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0-07-10;修订日期:2001-02-03作者简介:张绍丽(1976~),女,山东莘县人,硕士。
主要从事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
摘要:作为系列研究的第四部分,就捕食竞争、食物等因素与海洋纤毛虫——巨大拟阿脑虫(纤毛门,盾纤目)种群生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显示,单独或混合培养的纤毛虫对细菌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在竞争者存在时,巨大拟阿脑虫和扇形游仆虫的种群生长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而维持较为稳定的共存状态。
实验表明,盾纤类纤毛虫作为高效的食菌者对于维持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巨大拟阿脑虫;竞争;种群生长;细菌On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the marine ciliate Paranophrys magna Ⅳ:effects of competition on population growthZHANG Shao-Li,M A Hong -Gang ,XU Heng -Long ,SONG Wei-Bo (T he K eyL aboratory of M ariculture of the E ducation M inistry ,Ocean Unive rsity of Qingd ao ,Qingd ao 266003,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1,21(12):2039~2044.Abstract :T he scut icociliate P ar anop hry s magna Bo rr or ,1972is commo nly fo und in a va riet y of mar ine wa-ters ,especially in m ariculture biot ope .T he effect s of different init ial populat ion density ,temper ature ,salinity and pH o n the po pulatio n g ro wt h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ex per imental methods in prev io us re-po rt s.A s the four th part of this ser ies,t he pr esent paper deals w ith the effects o f the com petitor (a hy-po tr ichous ciliate )and foo d o n the po pulatio n gr ow th of P ar anop hry s magna .T he ex perim 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t reatm ent s:1)the medium without any ciliat e as a co ntro l;2)the medium inoculated w it h P ar anop hry s magna as Paranop hry s -tr eatment;3)w ith Eup lotes v annus as E -up lotes -t reatm ent and 4)the medium ino culated with bo th P ar anop hry s magna and Eup lotes vannus (as mix ing -treat ment ).Each tr eatment w as car ried o ut as thr ee independent replicates.A ll w or k w as per-for med in ro om temper ature w it h initial density of 30ind./ml of ciliates.D ur ing ex periment s,the density of cells w as r eco rded per io dically w ith co unting slide ,w hile the density of bacter ia was assessed w it h the glo bulimeter.A ccor ding to the fo rmula ln N t =ln N +r t ,t he incr easing rat e of po pulatio ns w as calculated w ith r egr ession analy sis ba sed on the metho d o f least squa re.In contr ol tr eatment ,t he po pulatio n g r ow th turned into ex po nent ial g r ow th phase in a few hour s due to high temper atur e and concentrat ions o f o r ganic materials.Dur ing equilibr ium phase t he densit y of bacte-ria remained 1.02×108ind./ml.T he medium turned turbid as the density of bacter ia w as amplified.In Paranop hry s -tr eatment ,t he natur al r ate of population gr ow th of ciliat es w as significantly low er than that o f bacteria due to shor tag e o f fo od fro m 0t o 1day.A s the density o f bacter ia increased,the max imum density of ciliates reached 2.97×104ind./m l and the natur al r ate of po pulatio n g ro w th r emained3.22±0.046/d after one day .With the increasing o f density of ciliates ,the g r ow th o f bacter ia was inhibit-ed by ciliates and the density decr eased to 6.42×107ind ./ml .A fter the gr ow th of ciliat es came into equi-libr ium phase,t he density of bacter ia lev eled off st eadily at a lo wer v alue a s 2/3o f that in contr ol tr eat-ment.In Eup lotes -tr eatment ,the interr elatio n of g ro wth betw een ciliates and bact eria was similar to that in Paranop hry s -t reatment ,ho w ever ,the density o f Eup lotes v annus decr eased to a low er v alue as 1/10o f that o f Paranop hry s mag na ,the max im um v alue r eached 2328ind./ml and t he nat ur al r ate of po pulatio n gr o wth remained 1.57±0.002/d.In t he same w ay as in P ar anop hry s -tr eatment,the g ro w th of bact eria w as a lso inhibited by ciliates .In mix ing -trea tment,the gr ow th of the tw o species of ciliates dev elo ped into the ex po nent ial g ro w th phase aft er 24hour s.Dur ing this phase the increasing of density of P ar anop hry s magna last ed fo r 1day,then the max imum density reached 900ind ./ml and the natural rat e o f po pulatio n g r ow th remained 1.79±0.021/d ,w hile the gr o wth o f Eup lotes vannus la st ed fo r 1.5abo ut days ,then the max imum density rea ched 1175ind./ml and the na tur al ra te of po pulatio n g r ow th increased to 2.10±0.046/d.It was o bvi-ous that the density of Eup lotes v annus remained higher t han that of Paranop hry s magna in t his tr eatment.It was rev ealed that there wa s a difference betw een mixing culture and non -mixing culture o n the po p-ulation gr o wth o f the tw o cilia tes.T he ma ximum density of t he for mer w as only a bo ut 3%o f that in the latter (870vs.29679ind./ml)and the nat ur al r ate o f po pulatio n gr o wth decr eased to about 1/2during ex-po nent ial gr ow th phase ,w hile the po pulation gr ow th o f Eup lotes vannus w as inhibit ed at a low er deg ree .T he natur al r ates of population g r ow th o f t he tw o species ciliates w ere different amo ng all the tr eatments (Paranop hry s with sing le cultur e >Eup lotes w it h mix ing culture >P ar anop hry s w ith mix ing cult ur e >E -up lotes with sing le culture).Co mpa red w ith co nt ro l,the popula tio n gr ow th o f bacter ia w er e inhibit ed in different degr ee in o ther thr ee tr eatments (mixing -t reatment >P ar anop hry s -tr eatment >Eup lotes -tr eat-ment).T he results also indicat e that the po pulatio n g ro wt h of both ciliated pro to zo a,Paranop hry s magna and Eup lotes vannus ,w ere inhibited by the competit ion and that their densities dro pped to a st eady and low er level w hen t wo species wer e cult ur ed tog ether .T he max imum populatio n density and the natur al ra te o f increase during the ex po nential pha se in P ar anop hry s magna wa s only 870ind./ml, 1.79ind./ml w hen mix ed w it h Eup lotes vannus w hile the values w er e 29670ind./ml, 3.22ind./ml w hen cultur ed alone.T he results suppo r t the viewpoint that ther e is a neg ativ e co rr elat ivity betw een size and increasing r ate of po pu-lat ion in ciliat e pr oto zoa (Fenchel,1968).T he g ro wth o f bacter ia w as inhibit ed str ongly w hen ciliat es w ere cultur ed eit her individually or mix ed.T he densit y of bact eria dro pped shar ply at beginning o f ex ponential gr ow th and decrea sed finally to a low er level dur ing ex periments .A s effective predato rs ,ciliat es used might be ver y helpful for maintain-ing t he quality o f aquiculture w ater s.Key words :Paranop hry s magna ;co mpetition;po pulatio n g r ow th;bacter ia文章编号:1000-0933(2001)12-2039-06 中图分类号:Q959 文献标识码:A 盾纤类纤毛虫是广泛生存于各类水环境、尤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多发的原生动物。
实验七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体观察
孢子虫
01 孢子虫是一类具有孢子囊的原生动物,主要寄生 在动物体内。
02 孢子囊是孢子虫的繁殖器官,孢子囊内的孢子母 细胞可以分裂成多个孢子细胞。
03
常见的孢子虫有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
纤毛虫
纤毛虫是一类具有纤毛的原生动物,其身体呈圆 形或卵圆形。 纤毛是纤毛虫的运动器官,同时也是其感觉器官。
3
在清洗和整理实验器材时,要按照实验室规定正 确处理废弃物。
谢谢观看
进化生物学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的代表,研究它们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的历 程。
疾病控制
对原生动物病原体的研究有助于寻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05
实验七实验步骤与注意 事项
实验目的
观察原生动物常见种 类,了解其形态特征。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提高实验技能。
观察轮虫的形体,了 解其形态特征和运动 方式。
实验材料
01
鞭毛虫是一类具有鞭毛的微小单细胞动物,属于原生动物门。
02
鞭毛虫的鞭毛是其运动器官,通过鞭毛的摆动,鞭毛虫可以在
水中自由游动。
常见的鞭毛虫有眼虫,其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 具有一个或多个肉足。
02
肉足是肉足虫的运动器官,其形状和数量因种类而 异。
03
常见的肉足虫有变形虫、太阳虫等。
原生动物样本:草履虫、变形虫等。 轮虫样本。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
确保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等实验器材准备齐全, 并清洁干净。
2. 制作原生动物样本
从原生动物培养液中取适量草履虫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滴在载玻 片上,盖上盖玻片。
3. 制作轮虫样本
悬游双眉虫(原生动物,纤毛门)无性生殖期间的形态发生
me b n l saeih re ytepo r ohtee dr n ao lme r e UM)dv l rm a et ”a lg e v d m r e e r n e tdb rt .B t n oa a dp rr mba s( a i h e h l a n eeo f n“ xr p o a na edr e i
mo p o e e i fb t e v nrla o lifa iitr r c e s i e i lrwa o ta n r h g n sso oh t e t nd d ma nrelau ep o e d n a v r smia y t ti D .c tm , D . l t r a d h a y h suu oi hi n go x
杨 金鹏 胡 晓 钟 邵 晨 马 洪钢 朱 明壮 王 梅
中 国海 洋 大 学 原 生 动 物 研 究 室 , 山东 青 岛 2 6 0 60 3
摘
要
应 用 蛋 白银 染 色 技 术 研 究 了悬 游 双 眉 虫 青 岛 种 群 无 性 生 殖 期 间 皮 层 结 构 和 核 器 的 演 化 过 程 ,其 主 要 特
p rna rn v re crus n a a de o e n te OP ed d o o ti t oa y o e irla lg n.Ne dvhafo e ae t ta s es ir .a d b l b isfr d i h l s o m i f l o n tc nrbuet n t rcra na e h a l ft h p rna d r lme r n le tp xma d a p as o e ro g nz d ui g t e lt r h g n te rc s i te l ae t a oa mb e s a r i l en p e r t b e r a ie d rn aermo p o e ei po e swhl oh rod l a o h e
青岛沿海的管口类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管口目)
青岛沿海的管口类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管口目)龚骏;宋微波【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年(卷),期】2009(034)004【摘要】根据形态学和纤毛图式特征等第一手信息,对采集自青岛沿海的管13类纤毛虫15属(伪斜管虫属Pseudochilodonopsis,斜管虫属Chilodonella,拟篷体虫属Chlamydonellopsis,篷体虫属Chlamydonella,齿管虫属Chlamydodon,腹沟虫属Coeloperis,哈特曼虫属Hartmannula,布鲁克林虫属Broklynella,宽管虫属Aegyriana,偏体虫属Dysteria,轮毛虫属Trochilia,直毛虫属Orthotrochilia,毛足虫属Trichopodiella,类偏体虫属Agnathodysteria,绒毛虫属Microxysma的分类学特征、属级定义及鉴定作了综述,并给出了属级检索表.【总页数】5页(P949-953)【作者】龚骏;宋微波【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中国海洋大学原生动物学研究室青岛 266003;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中国海洋大学原生动物学研究室青岛 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11【相关文献】1.厦门沿海的砂壳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砂壳目) [J], 廖昱宇;刘昭远;何如玥;焦念志;徐大鹏2.青岛沿海七种腹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原生动物,纤毛门) [J], 姜佳枚;邵晨;李俐琼;马洪钢;龚骏;宋微波3.青岛沿海砂壳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砂纤目) [J], 徐大鹏;宋微波4.青岛沿海的自由生聚缩虫属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缘毛目) [J], 季道德;宋微波5.基于发生学与形态学资料对盾纤目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的系统修订 [J], 马宏伟;宋微波;马洪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厦门沿海的砂壳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砂壳目)
厦门沿海的砂壳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砂壳目)廖昱宇;刘昭远;何如玥;焦念志;徐大鹏【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18(042)005【摘要】对厦门沿海6个代表性站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为期1年的采集,共分离鉴定了27种砂壳纤毛虫,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 20种,薄铃虫属Leprotintinnus 3种,类铃虫属Codonellopsis 2种,领细壳虫属Stenosemella 1种以及网纹虫属Favella 1种.对该5属27种砂壳纤毛虫进行形态学描述,并提供了显微照片,其中侧胀拟铃虫Tintinnopsis ventricosoides Meunier,1910为中国新记录种.【总页数】10页(P1027-1036)【作者】廖昱宇;刘昭远;何如玥;焦念志;徐大鹏【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 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 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 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厦门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116【相关文献】1.广东沿海的砂壳纤毛虫及3种国内新纪录 [J], 张伟;姜勇;李继秋;马洪钢;许恒龙2.中国砂壳虫属新纪录(肉鞭门,根足总纲,叶足纲,表壳目,砂壳科) [J], 杨军;冯伟松;沈韫芬3.台湾海峡的砂壳纤毛虫研究(纤毛动物门:砂壳亚目) [J], 徐奎栋;洪华生;宋微波;柯林;马洪钢4.青岛沿海砂壳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砂纤目) [J], 徐大鹏;宋微波5.青岛沿海的管口类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管口目) [J], 龚骏;宋微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种管口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五种管口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赵璐;潘宏博;马洪刚;许恒龙【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44)001【摘要】管口目纤毛虫由于个体微小且大部分种类缺乏现代分类学的研究,是纤毛门中较混乱的类群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其形态性状的种群间差异,借助显微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青岛、湛江和香港近岸的斯雷腹沟虫(Coeloperixsleighi)、尖绒毛虫(Microxysma acutum)、乙状轮毛虫(Trochilia sigmoides)、阿氏直毛虫(Orthotrochilia agamalievi)和近岸类偏体虫(Agnathod ysteria littoralis)5种管口类纤毛虫进行了形态学再研究,依据新采集种群,对其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进行补足性描述.结果发现,斯雷腹沟虫、乙状轮毛虫和阿氏直毛虫的形态性状极为稳定,而新采集的尖绒毛虫和近岸类偏体虫种群在伸缩泡数目上同前人描述略有差异.【总页数】5页(P52-56)【作者】赵璐;潘宏博;马洪刚;许恒龙【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117【相关文献】1.寄生养殖大菱鲆的海洋盾纤类纤毛虫(弗州拟尾丝虫相似种)的形态学和18S rDNA 序列分析 [J], 许拉;李天保;叶海斌;盖春蕾;朱安成;张伟2.八种海洋盾纤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J], 赵研;范鑫鹏;许媛;胡晓钟;马洪钢3.广东大亚湾六种海洋刺钩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J], 董俊;刘炜炜;李继秋;林晓凤4.西藏温泉两种中国新记录纤毛虫第一双小核草履虫和明布雷斯四膜虫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 [J], 姜传奇; 谷思雨; 安瑞志; 巴桑; 缪炜5.青岛沿海的管口类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管口目) [J], 龚骏;宋微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 述如下 。
的物质 流动 与 能量 传递 过 程 中起 枢 纽 作 用 。 由于 种 类 多样 性极 高 ,长 期 以来 ,该 类 群 的 种 类 鉴 定 仍 是 制约相关 微 生 态研 究 的一 个 瓶 颈 。 国 内除 特 定 生 境 内的常 见种 外 ,大 量 非 习 见 类 群 仍 急 待 现 代 分 类 学 的研究 ( 宋微 波等 ,20 ) 03 。
维普资讯
A t Z oa o o c i c ,3 ( ) 1 c o t n mi S i a x a n a 3 1 :15—19 1
. 0 8 ,2 0 )
IS 1 0 —7 9 s N 0 0 0 3
动物 分类 学报
青 岛沿 海 七种 腹 毛 类纤 毛 虫 的 形态 学研 究 ( 生动 物 ,纤毛 门 Hale Waihona Puke 原 种。 关键词
海 洋 纤 毛 虫 ,腹 毛 目 , 态 学 , 毛 图 式 . 形 纤 Q99 1 5 .1
中 图分 类 号
纤 毛虫 原生 动 物 在 海 洋微 食 物 网 及近 岸 生 态 系
学及部 分 纤 毛器 结 构 等 特 征 缺 乏 详 细 数 据 。基 于 迄 今 的报道 及 本工 作 ,对 拉 氏游 仆 虫 的 形 态 特 征修 订
姜佳枚 邵 晨 李俐 琼 马 洪钢 龚
1 中国海洋大学原生动物学研究室 . 青岛 26 0 603 广州 5 03 16 1 2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原生动物学研究室 .
骏 宋微波
摘
要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 自青 岛沿海 的 7种较罕见 的腹毛类纤 毛虫 ( 氏游仆虫 且批 协 r n 拉 a "  ̄n ,拟伍
3 % 。除拉 氏游 仆 虫 采 自砂 隙 外 ,其 它 6种 均 以 载 2。 玻 片法 采得 ,其 中拟 伍 氏 游 仆 虫 ,坚 盾 檐 纤 虫 ,斯 坦檐纤 虫采 于近 岸 自然 水 体 ,其 余 种 类 采 自海 水 养
殖水 体 。分 离 、培养 、观 察 、形 态 学 研 究 及 名 词 术
~
系统 学 、生态 学 等 多 内容 的研 究 ( 珍 珍 ,20 ) 伊 06 。 作 为分类 学 工作 成 果 之 一 ,本 文 对 近两 年 来 采 自青 岛 沿海 的 7种较 罕 见腹 毛类 进行 了报 道 。
1 材料 与方 法
研 究所 涉纤 毛虫 均 采 于青 岛 近海 ,盐 度 1% ~ 5e
本 为卵 圆形 ,但 前 端 常 呈 斜 向 平 截 状 ;背 腹 扁 平 , 厚 度宽度 之 比约 12 ( 1 ) : 图 ~2 ,背 面 具 明显 的 6列
嵴突 ( 4 图 ,箭 头 ) ;腹 面 两 列 长 肋 ( 3 图 ,箭 头 ) 。 口区约 占体 长 的 23 /。伸缩 泡于 横棘 毛 外 侧 ,虫体 后 1 / 。大核 呈 粗 短 “ “ 型 。 口 围 带 均 匀 弯 曲 , 4处 C 字 约由 3 0片 小 膜 组 成 。体 纤 毛 器 数 目及 位 置 十 分 恒
语主要 参 照 宋 微 波 、徐 奎 栋 ( 99 ,C rs(9 5 19 ) ud 17 )
及 Gols(99 。 rs 17 ) i 2 结 果
8列 v .6~7列 ) s ,个 体 较 W ah un &B r r sb r or o
(92 17 )采 自新 罕布 什 尔 的种 群 稍 大 (0 ×4 a 6 m 0tn
氏游仆虫 批慨 阮删咖 ,坚盾栝纤虫 A/ a s ̄ n
,斯坦栝纤虫 A/ a t n s ̄ e " n sh ,收缩沙冠虫 Pc nm r rr ̄s smo i ttl, g t eai a i
柔弱异列 虫 A tos am ̄ ,条纹小双虫 枷娩 a na )进行 了形态学 研究 ,包 括两个 国 内新 纪录 :拉 氏游仆 nhl&h ac eo a r dt a a 虫 ,拟伍 氏游仆虫 ,同时补充 了各青岛种群的纤毛 图式及银线 系等资料 。对迄 今缺乏详 细研究 的拉 氏游仆 虫首次做 了纤 毛图式水平上的描述并在前人工作基础 上给 出了修订 后的定义 :活体约 4 0~6 0 ×2 4 ,背部 有明显 的 5 0 6 列嵴 突;口区延至虫体 1 / ;口围带 由 2 5片小膜组成 ;额一 2后 3~3 腹棘毛包括 7根典 型棘毛 以及位于额 区 中部 的仅 由1 对毛基粒 构成 的退 化结 构 ;稳定的 1 根缘 棘毛 、2根尾棘 毛 ;背触毛 6 列 ;银线 系为 d ul p ta型 ;海水 ~8 obe a  ̄ - e
在国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课 题 的 资 助 下 ,作 者 所 在 课题组 近 十几 年 来 以黄 、渤 海 不 同生 境 内 自由生 活 纤毛 虫为 材 料 ,分 别 开 展 了 包 括 细 胞 学 、分 类 学 、
活体 长 约 4 0~6 m, 宽 比约 3 2 0 长 : ;腹 面 观 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