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3.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
恶 道 无为而治
庄子
韩非子
大一统专制
思想解放
归纳拓展分析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仁”的思想,对于 缓和阶级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
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
代同步的精神。“礼”的思想主要是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 “克己复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 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的 法家 战国的 作是相对的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迎合了建立
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墨家 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的墨子
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②中国学术文化、思
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答案:春秋战国 士 仁 有教无类 仁政 性本善 仁义 人之性
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春秋时期老子创立道教。
错误。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是道家学
说和神仙方术相结合形成的。 4.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一种 思想专制。 正确。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
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
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思想专制。
核心理解深化 ◎拓展升华思维的加油站◎
要点一
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及地位
1.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并步入正常
轨道时,宜用儒家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选D。
选项 具体分析 “三纲五常”只是教育内容之一,非全部, 无法体现核心思想 “去恶从善”同样只是教育内容的局部和 具体体现 “以农兴业思想”对应了材料出处,却偏离 了材料的核心内容 结论
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
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 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解析】选D。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是辨析答案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D 具体分析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 结论 排除 排除 排除 正确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 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 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 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共23张PPT)
6
探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根本原因: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①政治: 诸侯争霸,周王室衰落,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政治经济的产物
②经济: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和被重用。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③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④文教: 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1.儒家思想:
时 代表 思想主张及贡献 期 人物 ①政治思想:提出“ 仁 ”与“礼”的学说;主张 德治 ;注 春 秋 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如何实行仁,要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使 孔子 ②教育思想:开创了 私人讲学 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 时 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 “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恢复“礼制”);主张推己 期 的全面发展 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改良(反对春秋时 ③整编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 如何评价孟子的思想? 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认为春秋变革是“礼 期的大动荡,“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①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战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仁政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崩乐坏”的表现,试图恢复周朝的社会秩序——代 国 孟子 ②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的学说 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早期民本 时 表的是春秋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立场。) 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期 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 思想的基础 步。(你还知道孔子哪些教育名言?) ①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提 荀子 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②关于“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探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根本原因: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①政治: 诸侯争霸,周王室衰落,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政治经济的产物
②经济: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和被重用。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③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④文教: 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1.儒家思想:
时 代表 思想主张及贡献 期 人物 ①政治思想:提出“ 仁 ”与“礼”的学说;主张 德治 ;注 春 秋 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如何实行仁,要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使 孔子 ②教育思想:开创了 私人讲学 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 时 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 “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恢复“礼制”);主张推己 期 的全面发展 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改良(反对春秋时 ③整编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 如何评价孟子的思想? 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认为春秋变革是“礼 期的大动荡,“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①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战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仁政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崩乐坏”的表现,试图恢复周朝的社会秩序——代 国 孟子 ②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的学说 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早期民本 时 表的是春秋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立场。) 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期 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 思想的基础 步。(你还知道孔子哪些教育名言?) ①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提 荀子 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②关于“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必修3第1单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3、墨家---墨子的思想(代表小生产者阶层): 伦理观:“兼相爱,交相利”(核心) ,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的“爱”:没有等级差别;孔子的“爱”:有等级差别。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提高政治地位、自食其力的 要求和愿望。
思想主张 1、“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 = 君 “天人感应”
作用
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2、“儒学独尊”“大一统”
特点:外儒内法,糅合阴阳五行道家的思想。 启示: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 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考点梳理:
考点2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
考点梳理:
考点1 百家争鸣 :
(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 1、道家---老庄的思想(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 老子:
①哲学思想——“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 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思想)
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①“齐物”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②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 同?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 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始皇 政策 不 同 点 原因 排斥、打击
汉武帝
尊崇
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秦 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影响
相 同 点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教学课件
• 第三种是史论结合法:运用相应理论和结合 相关的史实对评价的主体或对该主体的评价
•
(2014·山东,13)春秋时期,孔子兴
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从所 给材料分析,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贵贱招收 学生,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也就是打破 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答案为A项。根据 所学知识,教育与瓦解宗法分封制没有必然 联系,而且,在春秋战国初期,宗法分封制 就已经瓦解,排除B项。C项和D项在所给材 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 [有效训练]
• 2.(2014·湖北襄阳高三测试)顾炎武指责李 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 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 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 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 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 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 二、明清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产 生
条 件
(1)封建制度衰 落,封建专制 空前强化,封 建统治稳固
(2)资本主义萌 芽受到封建制 度的严重阻碍
(1)进入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时代,封建 统治风雨飘摇,资 产阶级力量强大
(2)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展
(3)文艺复兴启蒙运
(3)封建传统文 化占统治地位
• [有效训练] • 1.(2014·河南洛阳高三检测)梁漱溟在《中
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 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 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 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 • 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 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 [答案]A
•
(2014·山东,13)春秋时期,孔子兴
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从所 给材料分析,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贵贱招收 学生,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也就是打破 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答案为A项。根据 所学知识,教育与瓦解宗法分封制没有必然 联系,而且,在春秋战国初期,宗法分封制 就已经瓦解,排除B项。C项和D项在所给材 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 [有效训练]
• 2.(2014·湖北襄阳高三测试)顾炎武指责李 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 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 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 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 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 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 二、明清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产 生
条 件
(1)封建制度衰 落,封建专制 空前强化,封 建统治稳固
(2)资本主义萌 芽受到封建制 度的严重阻碍
(1)进入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时代,封建 统治风雨飘摇,资 产阶级力量强大
(2)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展
(3)文艺复兴启蒙运
(3)封建传统文 化占统治地位
• [有效训练] • 1.(2014·河南洛阳高三检测)梁漱溟在《中
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 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 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 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 • 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 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 [答案]A
高考历史 专题整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必修3
( )。
南昌市城雕(chénɡ diāo)鹅 湖之会
第十一页,共20页。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 的本源
B.“天理”是不是 “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shì fǒu)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shì fǒu)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解析 朱熹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 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A项是二 者最大的分歧。 答案 A 警示 明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及哲学倾向。
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故A项正确。B项的仁政思想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部分材料信息,不能完全反映
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属于理学(lǐxué)观点,并非道家思
想,故D项错误。
答案 A
第十七页,共20页。
考情分析 中国古代思想史,一直以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更是重中之重。从内容上看,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明清 之际的思想批判等内容都是高考入题点。复习备考应特别注意 (zhù yì)把握基础知识,尤其注意(zhù yì)考查时会引用新材 料、设置新情境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二十页,共20页。
,而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十四页,共20页。
【例1】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
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Dàojiā),意思是清静寡欲;
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专题整合
第一页,共20页。
第二页,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wénhuà)主流思想的演变轨迹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 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 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 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 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 的见解。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 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 了土地私有。在这以前,“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 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 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礼”的思想:
一、历史背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1)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导致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 制确立,封建经济产生。 (2)阶级:阶级关系复杂,旧的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新的地主与 农民阶级、工商业者的矛盾复杂,不同阶级立场不同,观点不 一,因此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国家分裂,周王室衰微。 (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 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 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学 代表 时代 阶级利益 派 人物
主要思想
提出“仁 ”与“ 礼”;注重政 没落奴隶主 孔子 春秋 治与人事;远鬼神 贵族 提倡“ 仁政 ”;提出“民贵君 儒 新兴地主 孟子 战国 轻”的思想 家 阶级 ”;学 新兴地主 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战国 阶级 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1人民版必修3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现实问题历史化典例1展示
• 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 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分别 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 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儒学的 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总体概括
背景: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 专题主线: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的大 致经过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 特色。 • 专题重点:以著名思想家孔子、黄宗羲等人物为中心,探讨他们对 中华民族和对浙江文明进程中的所作的贡献和影响。(李泽厚在 《孔子再评价》中认为,孔子的思想可以使未来的华人社会里避 免在一个异化的世界里失去人的本性。此外,根据已经自己命题 兄弟省的经验,地方史的考查占较大比重。所以,作为浙江籍的著 名思想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专题难点: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涉及人物和概念较多,内容也比较艰 深,如何将本专题的内容尽量讲生动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起 学生兴趣是最大难点。(按照省指导意见,理学思想较为深奥,学 生在学习时无需深挖其内涵,如感兴趣,可阅读一些较浅显的课外 读物帮助理解)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 长期延续,除了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原因之外,思想方面的因素是不 能忽视的。正如《中国文化概论》所说:“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 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 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和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 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 劲脉搏中时时刻刻都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学习传统文化,不 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样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的国 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续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 来.”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本专题列为《高中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Ⅲ》的第一目,可见新课标和新编历史教 科书对本专题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固然因为其时序性,更重要因其 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专题对于后续文化史的教学起着铺垫的作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0张ppt)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
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把儒家的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用于规范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
系中,可以改善一切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造成的冷漠的家庭关系和 社会关系。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全析提示
归纳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从分析其内容入手,先具体分 析各项内容的作用,然后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
深化·拓展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 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思想主张
百家: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汉代成为正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
宋明发展为理学
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 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4)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31.(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4)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 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是主流。
——《荀子·天论》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把儒家的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用于规范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
系中,可以改善一切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造成的冷漠的家庭关系和 社会关系。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全析提示
归纳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从分析其内容入手,先具体分 析各项内容的作用,然后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
深化·拓展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 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思想主张
百家: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汉代成为正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
宋明发展为理学
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 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4)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31.(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4)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 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是主流。
——《荀子·天论》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1 第28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归纳拓展] 1.先秦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不同 项目 主题 功能 先秦儒学 讨论现实问题 董仲舒新儒学 讨论神学问题
是对“真理”的追 为现实政治服 求 包含民本思想, 务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思想
内容 具有古典人文主义 色彩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2.特点与实质
官方化,成为 封建正统思想
(1)特点:糅合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发展了先秦时 期的儒学思想,形成外儒内法的新儒学。 (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适应了统治者加强统治 的需要。
3.墨家 (1)墨家的创始人:战国初期的墨翟。 (2)墨家学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 [拨云见日] 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 政”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小生 产者的利益出发的。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秦朝统一后,建立了________制度,文化成 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2.儒学的境遇: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3.评价: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 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二、“罢黜百家” 1.目的:为了巩固“________”的局面,适应________ 发展的需要。 2.概况:董仲舒提出“____________”。
[拨云见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 到继承和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收了法家、黄老之学、 阴阳家思想。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后,其他学派,如法家、道 家并没有消失,只是不是中国主流思想而已。 3.评价: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________的局面,扼制 了学术思想的________。但是,汉王朝也加强了对________ 的重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2.法家 (1)法家思想概要:奖励________、实施________。 (2)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悝、________、吴起、申不害等 人。 (3)法家在政治生活中,逐步形成了重“________”、重 “________”、重“________”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 ________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4)评价:法家的理论对中国________政治体制的建立乃 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了重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现代价值 1.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
神 孔子思想 “仁”
人文精神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
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敬鬼神 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 而远之” 人为本的理念 “有教无 体现了教育平等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 类” 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1.诸子百家
2.汉代儒学
3.宋明理学
4.明清进步思想
家 思想家 李贽
主张
①反对神化孔子。②批判道学家伪善。③
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君为 客”。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①主张“经世致用”。②提出“天下兴亡,
黄宗羲
顾炎武
匹夫有责”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
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 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5)宋明:①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 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 学”。②南宋朱熹全面总结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是理学的
高考动向分析 3.从命题形式看,以选择题为主,兼有非选择题。 4.从备考热点看:在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国与世界的 交流越来越频繁,孔子也越来越国际化;从国内看,对传 统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地不断举行的“祭孔”活动,
增强了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热点考向仍会集中在孔
子的思想主张,不同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儒家思想的人 文主义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动向分析 1.从考查内容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和宋明
理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诸子百家的思想内
容、宋明理学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主张、明清之际的思想 批判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的主张等方面。 2.从考查角度看,一是专题间的综合,很多试题将不同 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综合起来,考查儒家思想发展 的历程,说明儒家思想不断吐故纳新的特点;二是模块 间的综合,将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起 来,分析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变化的原因。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静止是相对的,运动 是绝对的
王夫之
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规律 1.主流思想随着历史时代的变化而变
化
2.主流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
化
(1)汉代: ①汉代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适应了
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需要。
②汉武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接受了“罢黜百家,
2.诸子百家Biblioteka 思想契合当今 3.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气节产生了积极影响 宋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勤奋向上、有社会责任 感等优良传统产生了积极影响。
4.明清时期传统儒学焕发了生机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进步思想家,
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积极倡导社会变革,主张复兴儒 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这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又一次发 展,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5.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集大成者,宣扬“存天理灭人欲”。③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④明代王阳明建立系统 的心学理论,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致良 知”“知行合一”。
(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 提倡“工商皆本” 思想上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独尊儒术”的主张,并重用儒生,兴办太学,使儒学成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
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华,渐趋中国本土
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
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主流思想随着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法治”“加强君主
集权”等理论适应了诸侯争霸、“富国强兵”的需要。
(2)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宣 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适应了加强君主专
制的需要。
(3)宋明: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