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二)

合集下载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

(8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

此诗写于1129年,迁客:被贬谪之人。

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注】
19.两首诗都选用了意象,描绘出对一事的感受。

(2分)
20.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19.梅听笛
20.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高诗由战士听曲而联想到故乡的梅花飘落,思乡之情浓郁,李诗因被贬而远离长安,听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诗人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寒冬时的梅花。

另外,李诗还运用用典的手法,借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高诗则运用设问,一问一答,以虚景衬实情。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3分)(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阅读答案:10.(1)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

(1分)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1分)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

(1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1分)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1分)[或:李诗叙事抒情(1分),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

(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二」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7—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从流飘荡:随着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D.在昼犹昏:夜晚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篇一: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2.请把李商隐的补充完整。

(4分) 74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行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行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行陈羽海②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②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高诗前两句写景,荒漠塞外,冰雪消融,明月洒下清辉,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B.高诗后两句描写诗人看到梅花开满关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C.陈诗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严酷环境: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从军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思乡不得的悲苦。

D.陈诗后两句用借代手法,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E. 高诗含蓄隽永,委婉深沉;陈诗声色兼备,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色彩鲜明,画面壮美。

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 【答案】1.BC2.①高诗虚实结合:前二句描写胡天北地雪净月明、牧马归来的和平宁谧的实景;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既描写羌笛声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②陈诗运用衬托手法:一、二句描写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的严酷环境,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项考核诗句作用,BCE项考核内容,D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描写诗人看到梅花开满关山的景象”错,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C.“表达从军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思乡不得的悲苦”错,应为“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参考答案:7.(1)(2分)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2)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两首对比赏析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9.古诗三首课内阅读(一)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是_____________曲名,内容多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

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5.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不包含下列哪项?()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5.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古诗阅读5.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6.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篇一: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2.请把李商隐的补充完整。

(4分) 74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训练及答案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第一首诗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第二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所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第一句化用了西汉的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无辜受害的愤懑。

B.李诗第二句“西望长安”,表达李白虽被流放,但依然关切国运和眷恋朝廷。

C.高诗开篇描写了冰雪消融的边塞景象,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

D.高诗尾句与张若虚“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法相似,余味悠长。

16.这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涉及到了《梅花落》曲目,且表达情感和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错误。

第一二句写胡天北地冰雪融化,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忽听洒满明月清晖的戍楼里传来阵阵悠扬委婉的羌笛声。

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大地解冻、牧马晚归的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展现了边塞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开朗壮阔的基调,没有为开展大战做准备的意思。

故选C。

16.①情感:思乡之情。

(1分)李白在流放途中听闻此曲,流露出去国怀乡之愁(1分);高诗中将士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情调(1分)。

②手法:通感(1分)。

李诗写自己听到凄凉笛声,就像是冬季飘落的梅花,化听觉为视觉(1分);高诗写边关将士听着《梅花落》的家乡小曲,仿佛是风吹落家乡的梅花,将听觉诉诸视觉。

(1分)虚写(想象):李诗将“梅花落”拆用,写江城五月听到凄凉笛声,想象自己置身梅花飘落的冬季(构成一种风洒落梅的虚景),以此表达冷落的心情。

高诗写边关将士由听梅花曲想象到风吹落家乡梅花的图景,以虚景表达将士思乡之情。

情感3分,艺术手法3分。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doc》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1840594.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9—20 题。

(8 分)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
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
关山。

夜上受降城②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
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
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汉乐府曲之一,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

②受降
城:唐初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在今内蒙古自
治区境内。

③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19.两首诗按题材分类,都属于诗;从选择的意象看,都
借表达思乡之情。

(2 分)
20.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意境的营造有所不同,请试作赏析。

(6 分)
19.边塞月或笛子(2 分,各1 分)
20.高诗运用想象,将传来的“梅花落”曲子想象成铺满群山的落梅的花瓣(或想象出笛声飘满关山的情景)与眼前看到的胡天北地、雪净月明、牧马晚归的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明净宁谧、美妙阔远的意境来表达思乡之情。

(评分标准:答出手法“想象”1 分,具体画面描绘1分,意境特点概括1分。

手法答“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皆可。


李诗运用比喻,将烽火台前的沙漠比喻成寒雪,将受降城外的月光比喻成秋霜,这些寒气袭人的意象与悲凉的芦笛声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凉萧肃、悲寥凄绝的意境来表达浓重的思乡之情。

(评分标准:答出手法“比喻”1 分,具体画面描绘1分,意境特点概括1分。

手法答“视听结合”也可。

)。

《从军北征》及《从军行》阅读答案

《从军北征》及《从军行》阅读答案

《从军北征》及《从军行》阅读答案《从军北征》及《从军行》阅读答案「篇一」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沙漠。

(1)按内容划分,中国古典诗歌有离别诗、田园诗、咏史诗这首《从军北征》属于诗。

咏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是这一诗歌流派的另一代表诗人。

(2分)(2)诗中的“行路难”有什么寓意?(3分)(3)第二句中的“偏吹”,有的版本用“遍吹”。

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4分)《从军北征》阅读答案(1)边塞诗王昌龄(2分)(2)“行路难”既指古曲《行路难》也指征途艰难,表达了征人思亲之情。

(3分)(3)用“遍吹”更好。

用“遍吹”,表明这笛声不是孤单、微弱的独奏,而是彼吹此和、响彻夜空的大合奏,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悲中见壮的意境中,表现了这种思乡之情的普遍性。

用“偏吹”更好。

明明行军艰难,明明思乡心切,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传来了《行路难》的曲子,这不更增添愁肠吗?这一“偏”字,更渲染了环境,强化了哀怨悲伤的情怀。

(4分)拓展阅读:《从军北征》赏析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

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

《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

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的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

2025届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思乡怀人类+

2025届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思乡怀人类+

教学目标:
1、了解思乡怀人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 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思乡怀人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
回顾
1、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
月近人。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分析: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到家,一家团聚——昔 今昔对比 相望,身在天涯——今 羁旅愁思
如何组织答案呢? 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以便明
确答题方向。
答题常用语: 漂泊、流离、客居他乡、浪迹天涯 孤寂、凄凉、愁苦、无奈、惆怅、思乡、 思亲、渴望一家团聚
【参考答案】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 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分析】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
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 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 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 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 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 满天山。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 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 (1)
实景:白雪、胡天、牧马、明 月、羌笛、戍楼;
虚景:梅花、关山。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古诗词鉴赏步步高答案——塞上听吹笛

古诗词鉴赏步步高答案——塞上听吹笛

古诗词鉴赏步步高答案——塞上听吹笛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开阔明朗的基调。

2.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三四句写的是虚景,将本是曲调的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这样虚实结合,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3.一是化声为形,使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其色、香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

二是用了通感手法,使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从而透露出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阅读塞上闻笛解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塞上闻笛解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塞上闻笛解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塞上闻笛解答问题附答案
塞上闻笛
张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夜笛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1) 第一首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3分)
(2) 请联系已学诗词,简要分析第二首诗中的西楼意象的作用。

(4分)
(3) 两首诗在描写笛声的艺术技巧上有何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0. (1) 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1分)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1分)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

(1分)
(2) 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1分)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1分)本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

(2分)
(3) 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2分)不同:第一首还运用了比喻(通感)和设问的修辞手法;(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1分)。

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从军行王昌龄塞上听吹笛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和,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②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①边塞诗乐曲声月色。

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从军行鉴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

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白天与“大漠”、“落日”为伴,晚上又是“寒光照铁衣”的荒野。

即使军中作乐,通宵尽欢,乐声嘹亮,也难以消除军士们积郁内心的惆怅。

“琵琶起舞换新声”。

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

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

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欢乐吧。

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

“总是”二字,转折得有力,巧妙。

此句的“旧”与上句的“新”二字相承应,意味无穷。

“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边愁的深重。

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

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

《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句中“关山”二字,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颇深。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一:(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2分) 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二: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高适《塞上听吹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适《塞上听吹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适?塞上听吹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⑴塞上:边塞地区。

⑵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⑶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军营城楼⑷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⑸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翻译】:寒霜落尽,胡天明澈,牧马已还,在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

请问那梅花究竟在何处落下,没想到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便布满了关隘山川。

【赏析】:高适曾屡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参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消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土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

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表达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现代文阅读】《塞上听吹笛》《听晓角》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塞上听吹笛》《听晓角》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塞上听吹笛》《听晓角》阅读附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贫。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备注】①梅花:《梅花落下》曲的缩写。

②《大单于》:乐曲名。

1.下列对这两首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这两首诗都就是边塞诗,都通过写下边关“听到”趣含蓄地抒发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低诗尾旬运用了生硬的手法,一个“八十”字表面就是写下曲满关山,实则整体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2.这两首诗文字描述一句存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下存有什么好处?恳请融合诗句详细分析。

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

参考答案:1.d。

2.这两首诗文字描述一句都写下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下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形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图形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打下伤感的感情基调,含蓄地抒发征人身处边关的孤独之情(1分后)。

示例一: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

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

示例二:都以“霜”字结尾。

这样写下能了解当时所处的时节,抒发出来作者内心的情感。

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利于作者抒写内心的感情,整体表现诗歌的主旨。

(意对即可)3.月是清冷、孤寂的。

《听晓角》一诗中“吹角当城汉月孤”一句,描绘出孤月高悬、独照人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戍守边疆的孤独。

辽阔长空中竟无一颗星辰与素月分辉,月亮是多么寂寞啊,以此自比的人又是多么孤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的诗仙与孤独的月亮在某个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答:
参考答案:
7.(1)(2分)C
(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
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
(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塞上听吹笛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答:
(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12.(1)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
壮阔景象。

(2)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
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
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
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