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八年级物理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全解全析)【测试范围:第一、二章】(苏科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前3节(苏科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答案】C【详解】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反证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通过转换法证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故C符合题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A.固体固体B.固体气体C.气体固体D.气体气体【答案】B【详解】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月考试卷(含答案)
学校2014-2015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命题人:审题人:)2014.10.07说明: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
第一卷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非选择题直接在答题卷上作答。
2.本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3.试卷共 6页,,答题卷2页,共8页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6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2.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以下解释中错误的是()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B. 马蹄声可以通过地面传播C. 马蹄声不能通过空气传入人耳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3.医生常用听诊器来诊断病情,这样做可以()4. 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 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 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5. 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卡只对它的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可能是()A. 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 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C. 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 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6. 某人游泳时在水中大喊一声,0.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150 m,则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A.750B.340 m/sC.1500 m/sD.375m/s7.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8.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9. 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A、有浓雾的早晨B、冰天雪地的北极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10.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 .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1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C、钟的振动停止了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12.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D.响度不同13.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14.关于乐音和噪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优美的乐曲对某些人可能是噪声B.舞台上演出的震撼人心的安塞锣鼓声对观众来说是乐音C.同一个声音对一些人是乐音,对另一些人可能是噪声D.所有的噪声响度一定很大15.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A.米×1000=1800毫米 B.米=米×1000=1800毫米C.米=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米×1000毫米=1800毫米16.一支完整的粉笔的长度最接近于()A.7毫米B.0.7厘米C.0.7分米D.0.7米17.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4厘米,2.25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该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以下哪一个值()18. 某同学由于刚参加过激烈运动,发现脉搏每分钟跳动120次,则此时他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19.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20、在运动会上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紧,则测量值将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都有可能21. 某同学测出一本共有260页的书的厚度为1.30厘米,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是( )2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23.、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 B.25m/s C.24m/s D.10m/s2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5. 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26.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7.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28.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月考试卷考试时刻90分钟 命题人:建湖县实验初中 孟令奎考生注意:友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聪慧和收成,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认真答题,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依照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 C. 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动的振幅,可使声音响度增大 D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2.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小羊听到别处狼的声音不象它的妈妈的声音,就不给狼开门,小羊是依照什么判定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能 3. 如图3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形,其中正确的是 ( )4.能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的现象是 ( ) A .人们听到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嗒嗒”声 B .人们在小溪边听到的“哗哗”的水流声 C .在海边能听到船桨划水的声音 D.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听到音乐声5.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
如此做的要紧目的是: ( )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 .进行消毒 C .镜面可不能因水蒸气液化产生水雾看不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6.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 ) A.太阳光是由三原色组成 B .太阳光是由三色光组成C .白色光是单色光D .太阳光能够分成七种颜色色光7.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 水的循环是地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再液化成水降下的过程学校班 姓名B. 水的循环中,水经历了三种状态,相伴着六种物态变化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可不能减少,因此不必担忧缺水 !8.“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经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9.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光具有能量的一组是()A、光能使周围变得明亮B、光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C、光能使胶卷感光D、光能发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0.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他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能够使温度计更加灵敏,这是因为()A. 黑色更容易使白光分成七色光B. 黑色表面更容易吸热C. 黑色表面更容易散热D. 黑色表面的物体只吸取红外线1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12.对图4所示的眼睛判定和纠正正确的是()A.(1)是近视眼,配凹透镜B.(1)是远视眼,配凸透镜C.(2)是近视眼,配凹透镜D.(2)是远视眼,配凹透镜13.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杨村八中 2015-2016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杨村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练习卷九年级语文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迸.溅(bènɡ)蓬蒿.(hāo)倒坍.(tān)引颈.受戮(jìnɡ)B.博.学(bé)嗤.笑(chī)伫.立(zhù)风雪载.途(zài)C.祈.祷(qǐ)荫.庇(yīn)惩.罚(chénɡ)忍俊不禁.(jīn)D.骊.歌(lí)涟漪.(yī)慰藉.(jiè)妇孺.皆知(rú)2.根据语境,填入句中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
研习、欣赏书法作品,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A.传送虽然但是B.表达即使也C.表现因为所以D.传达不仅还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作,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C. 在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比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获得银牌。
D. 我们发自内心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默默的付出。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知道这次比赛是否能胜利?但我依然要坚持参加比赛,尽全力拼搏。
B.本来约好星期天下午两点钟去踢球去,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C.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本市《牵手残疾人,走进图书馆》活动上午在天津图书馆举行。
D.“考试不要慌。
”老师再三叮嘱,“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再仔细答。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除夕夜,家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餐时,你的表哥表姐却只顾低头玩手机和ipad,冷落了身边的爷爷奶奶和其他亲人,这时,你说:“”A.手机和ipad就那么好玩吗?好不容易大家相聚在一起,你们体会爷爷奶奶的心情了吗?B.表哥表姐,还是先把手机和ipad放一放吧,陪爷爷奶奶说说话,平时大家也难得能一起聊聊天。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里.)1.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5m/s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D.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平均速度约为8m/s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B.山C.流水 D.河岸3.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A.0.6m=0.6×100=60cm B.5.8m=5.8×100cm=580cmC.30min=30min×60=1800s D.2h=2×60=120min4.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则它在第2s的速度是()A.5m/s B.10m/s C.20m/s D.8m/s5.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6.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50km/h C.45km/h D.40km/h7.下列关于声的关联表述,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震耳欲聋﹣﹣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根据音色判断说话人8.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9.在图中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B.C.D.10.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下列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A.城市规定禁鸣机动车喇叭B.人耳戴上防噪声罩C.植树造林,绿化城市D.在车辆往来多的道路两侧设立隔音屏障11.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C.第6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300nm=dm;(2)360km/h=m/s.(3)15min=h.1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cm,合mm.14.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1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究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回声信号,该处海洋的深度是m(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16.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7.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18.林强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1);(2);(3);(4).19.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3)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答:.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20.(12分)(2014秋•某某期中)某位同学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四、综合应用题:(第21题5分,第22题8分,共1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1.长200m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去了时间10min,若火车速度为30m/s,求隧道的长.22.某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了1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min内到达目的地,问:(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015-2016学年某某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里.)1.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5m/s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D.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平均速度约为8m/s【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速度和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 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左右.故C符合实际;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在108km/h=108×m/s=30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B.山C.流水 D.河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是正确的;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 错;C、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A.0.6m=0.6×100=60cm B.5.8m=5.8×100cm=580cmC.30min=30min×60=1800s D.2h=2×60=120min【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前面的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解答】解:A、0.6m=0.6×100cm=60cm;故A错误;B、5.8m=5.8×100cm=580cm;故B正确;C、30min=30×60s=1800s;故C错误;D、2h=2×60min=120min;故D错误;故选B.【点评】无论是长度单位换算、还是质量单位换算、重力单位换算、功率单位换算等等,思路都是相同的.4.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则它在第2s的速度是()A.5m/s B.10m/s C.20m/s D.8m/s【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物体做匀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可求速度,在第2s内速度不变,整个过程速度都相等.【解答】解:∵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该物体的速度v===10m/s.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整个过程的速度都不变,所以它在第2s的速度是10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速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目.5.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答】解:物体的长度为L==.故选A.【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6.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50km/h C.45km/h D.4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min和后40min走的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解答】解:t1=20min=h=h,s1=v1t1=30km/h×h=10km,t2=40min=h=h,s2=v2t2=60km/h×h=40km,v====50km/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7.下列关于声的关联表述,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震耳欲聋﹣﹣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根据音色判断说话人【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音色.【分析】(1)隔墙有耳,是怕墙另一侧的人听到说话声,从物理学角度要分析声音是通过什么传过去的;(2)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用力敲鼓,声音大,如果在鼓面放一些物体,可以利用转换法知道鼓面的振幅;(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4)不同的人说话要区分声音的主要特征.【解答】解:A、声音可以通过墙传播出去,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B、用力敲鼓时听到声音大,同时观察到鼓面上的物体弹起的高,即鼓的振幅大,故B正确;C、这是声音很大的意思,故C错误;D、能分辨出不同的人说话,是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8.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考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解答】解: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9.在图中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B.C.D.【考点】物理常识.【分析】交通标志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对我们的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我们对于各种交通标志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此标志一般是在桥梁上的,表示通过该桥梁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30t;B、此标志一般是在学校、医院等附近,表示禁止鸣笛;C、此标志一般是在危险的路段,表示注意安全;D、此标志是一个限速的标志,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20km/h.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是一道常识题,同时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理念.10.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下列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A.城市规定禁鸣机动车喇叭B.人耳戴上防噪声罩C.植树造林,绿化城市D.在车辆往来多的道路两侧设立隔音屏障【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这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这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树木花草可以吸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1.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C.第6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动能大小的比较.【专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由s﹣t图象读出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2)由s﹣t图象读出甲乙通过3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先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分别求出甲乙10s内通过的距离,然后进一步求出甲乙相隔的距离;(3)质量越大速度越大时动能就越大;(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A、根据s﹣t图象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不同,则甲乙的速度不同,故A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长,故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而甲乙是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根据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可知: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小,故C错误;D、因为甲乙都向东运动,而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清楚图象、找出物体的路程与对应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注意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300nm=3×10﹣6dm;(2)360km/h=100m/s.(3)15min=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1)因为1nm=10﹣8dm,所以300nm=300×10﹣8dm=3×10﹣6dm;(2)因为1km/h=m/s,所以360km/h=360×m/s=100m/s;(3)因为1min=h,所以15min=15×.故答案为:(1)3×10﹣6;(2)100;(3).【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1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cm,合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对齐,右侧刻度值为,所以铅笔的长度为﹣.故答案为:1mm;;.【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4.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音调.【考点】音调.【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吹笛子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音调.【点评】掌握弦乐、管乐、打击乐的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1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究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回声信号,该处海洋的深度是6000m(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声现象.【分析】首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v=求出海洋的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8s=4s,∵v=∴该处海洋的深度:s=vt=1500m/s×4s=6000m.故答案为:6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超声波传播的时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6.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9:8;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8:9.【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路程关系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比;已知路程关系与速度关系,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它们的运动时间关系.【解答】解: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答案为:9:8;8:9.【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出受到之比和运动时间之比,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7.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解: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声源.【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属声学学基础题.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18.林强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简答题;错解分析题.【分析】任何测量工具的使用要讲究规则,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根据以上几点来对照本题的图,从中找出问题所在.【解答】解:(1)由图看出,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他没选择其它整数位置做零刻度线;(2)由图看出,他没有把刻度尺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3)由图看出,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故答案为:(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点评】使用测量工具都要有一定的使用规则或注意事项,这要求我们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测量正确.19.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能.(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音乐声逐渐减弱.(3)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答:不能.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专题】实验题;推理法.【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后,音乐声仍然能通过广口瓶软木塞和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人能听到音乐声.(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3)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能;(2)音乐声逐渐减弱;(3)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点评】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20.(12分)(2014秋•某某期中)某位同学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需要用刻度尺测小车的路程,用秒表测小车的运动时间;(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3)由图示秒表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与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由图示秒表可知,小车的总路程,上半程路程s1=,小车前半段的运动时间t1=3s,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下半段路程s2=,小车下半段的运动时间t2=2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由图示秒表可知,小车全程的运动时间t=5s,全程的平均速度v==;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小;(3);.【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原理、由图示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与小车的路程、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四、综合应用题:(第21题5分,第22题8分,共1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1.长200m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去了时间10min,若火车速度为30m/s,求隧道的长.【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过隧道用的时间和速度,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火车前进的距离,而火车前进的距离减去火车长度即为隧道长度.【解答】解:火车在10min内通过的距离为:。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一中、华安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长泰一中、华安一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奥运会赛况将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3m/s3.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4.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5.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CCTV歌手大赛,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7.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B.C.D.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9.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C.反射夕阳的红光D.折射夕阳的红光10.书本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字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D.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色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管内振动产生的.12.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和;(2)实验原理是.13.如图甲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轻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来传播.在图乙中,拿一X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14.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度.15.位于某某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选填“实像”或“虚像”).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出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7.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计算题(8分+6分=14分)18.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某某开往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车次自青岛起公里0 183 283 393 514 743 890T26到站某某潍坊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到站时间﹣﹣11:59 13:13 14:46 16:22 18:33 19:54 开车时间9:59 12:02 13:16 14:56 16:24 18:35 ﹣﹣(1)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距离为多少?(2)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为多少?(3)该次列车从某某到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19.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 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忽略光传播手所用的时间)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20.在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cm.2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6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关系;(3)操作中该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22.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X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X 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X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表中:声音靠什么传播实验时课桌状态声音大小(填“较大”或“较小”)两X课桌紧挨时两X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分析与论证:声音靠传播到远处,传声较快.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长泰一中、华安一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奥运会赛况将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我们国家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是为我们国家服务的,始终在我们国家领土的上方,它和地球保持同向同速运动,即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就是静止的.故选:C.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3m/s【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教室里的宽约6﹣7m,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此选项符合实际;B、中学生身高比成年人矮一些,约1.5m,此选项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此选项符合实际;D、百米世界冠军的成绩接近10s,其速度约10m/s,中学生的速度不可能达到13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D.3.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①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②测量方法不够科学;③测量者的估读等.【解答】解:A、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B、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精密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C与D答案是刻度尺使用中的错误,不是误差.故选B.4.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答】解:A、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故C错误;D、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快把耳朵震聋了,我们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A.5.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放大法.即将细小的不易观察的放大到可以观察.【解答】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故选C.6.CCTV歌手大赛,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考点】音色.【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选C.7.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B.C.D.【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起来水中的筷子好像折断了等.【解答】解:A、筷子在水中偏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C、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B.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水面映出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看到水底是水底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会看到水底变浅,符合题意;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是因为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不符合题意;D、树荫是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大树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9.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C.反射夕阳的红光D.折射夕阳的红光【考点】物体的颜色;红外线.【分析】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洁白的柳絮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夕阳是红色的,洁白的柳絮反射红色的夕阳光.【解答】解:A、柳絮不是光源,不会发出红光.不符合题意.B、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不会看到红色.不符合题意.C、洁白的柳絮能反射红色的夕阳光,洁白的柳絮是不透明的物体,根据不透明的物体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以洁白的柳絮的红色的.符合题意.D、柳絮是不透明的物体,不会透过光线,不会发生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书本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字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D.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色光【考点】光的反射.【分析】白色的物体能反射光,而黑色物体把光吸收了,不反射光.【解答】解: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不同,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笛子是管乐器,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故答案为:树叶;空气柱.12.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卷尺和秒表;(2)实验原理是v=.【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要测量速度,需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米尺、卷尺等,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分析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解答】解:(1)因为要测量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因此选择卷尺来测量路程,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2)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故答案为(1)卷尺,秒表;(2)v=.13.如图甲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轻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介质来传播.在图乙中,拿一X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用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变少,空气的变化引起了铃声的变化,由此可知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空气做为介质;(2)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小;(3)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小.【解答】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轻,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铃声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硬纸片在木梳上快速划过,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故答案为:介质;高,振动频率.14.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 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0 度.【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30°=60°.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0°.故答案为:60;0.15.位于某某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考点】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分析】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物体的阻挡时,形成该物体的影子;②水面类似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倒影,为虚像.【解答】解: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②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树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形成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虚像.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出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解答】解:影子是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照到物体的背面,就在物体的背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所以,这里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影子.17.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题目已经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入射角于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三、计算题(8分+6分=14分)18.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某某开往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车次自青岛起公里0 183 283 393 514 743 890T26到站某某潍坊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到站时间﹣﹣11:59 13:13 14:46 16:22 18:33 19:54 开车时间9:59 12:02 13:16 14:56 16:24 18:35 ﹣﹣(1)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距离为多少?(2)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为多少?(3)该次列车从某某到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从列车时刻表可知T26列车从某某到某某、的里程,可求某某到的路程;(2)T26次列车由某某站发车的时间与到达的时间差就是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2)已知列车运行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v=可以得到运行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列车时刻表可以看出:(1)某某到的路程:s=890km﹣393km=497km;(2)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t=19:54﹣14:56=18:114﹣14:56=4h58min=h;(3)列车从某某到的平均速度:v==≈100km/h.答:(1)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距离为497km;(2)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为4h58min;(3)该次列车从某某到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00km/h.19.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 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忽略光传播手所用的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求出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反坦克炮与坦克之间的距离;(2)知道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从开炮到炮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炮弹飞行的速度.【解答】解:(1)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1s,∵v=,∴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t=340m/s×2.1s=714m;(2)炮弹飞行的距离s′=s=714m;炮弹的速度:v′===1190m/s.答:(1)大炮距坦克714m;(2)炮弹的飞行速度为1190m/s.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20.在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 2.45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答】解: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B;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2.45cm.故选:B;2.45.2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6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之间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之间的关系;(3)操作中该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为虚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的关系.(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从而可得像与点燃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解答即可.。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2012.12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2.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A.0.7m B.1m C.1.7m D.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4.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A.不反射光B.能折射光C.发生漫反射D.发生镜面反射5.如图是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环食景象,南宁市当天也能观察到部分奇观.日环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光而形成的.说明日环食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6错误!未指定书签。
.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7错误!未指定书签。
.如右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C.小于50mm D.等于50mm8错误!未指定书签。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9错误!未指定书签。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镜10.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滨海县条港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4.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6.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7.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8.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9.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10.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B.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13.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14.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15.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6.人们说话时声带在;“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17.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18.“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9.当洗手后,将双手放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会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手附近空气,并提高了,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20.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热量,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2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2.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2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24.在我国北方的冬天,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填“凝固”或“汽化”)过程中(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25.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也说明水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2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的影响.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 331 煤油 1324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空气(25℃) 346 海水(25℃) 1531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32分)27.(12分)(2013•高淳县二模)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若要得到图丙B的图线,你的做法是.(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4)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8.(12分)(2013•某某)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及凝固的规律”时,小琴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请分析表格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石蜡的温度/℃59 54 50 47 45 44 43 42海波的温度/℃61 56 51 48 48 48 46 45(1)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是,石蜡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3)在这个过程中,海波和石蜡都需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这个过程是.(填物态变化名称).29.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最强最弱较弱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写出一个即可).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滨海县条港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考点】温度.【专题】应用题.【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故A错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正确;D、人的音调不可能都是一样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结合声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解答】解:A、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正确;B、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C、玻璃泡与容器壁接触了.此选项错误;D、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了.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在物理实验和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应该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4.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应用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听的更为清楚,增大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且能不断吸热;(2)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A、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因此水沸腾的温度不一定是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沸点以及沸腾的条件和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6.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X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2)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3)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4)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解答】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此选项符合题意.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及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7.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解答】解: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B、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D、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8.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解答】解: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打手机等.故选B.【点评】本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类型,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9.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B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10.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周围植树会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增大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无法进行学习,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控制变量法;实验分析法.【分析】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明确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实质改变的是物体的振动快慢,改变物体的振动频率.【解答】解:A、我们听到钢尺发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响度跟振幅有关,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不符合题意.C、伸出的钢尺的长度不同,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音色跟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改变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不同,材料和结构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控制不变的量是什么,控制不变量影响哪一个物理量,改变是什么,改变的量影响哪一个物理量.才能判断实验要研究的问题.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B.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第5min时刚开始熔化,故A错误;B、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B正确;C、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故C错误.D、CD段物质全部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13.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X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熔点的知识,知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14.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考点】热传递.【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首先明确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其次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时的最大区别,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AD中物体的温度在升高,是一个吸热过程,故AD错误;B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C中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15.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6.人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就是因为他们发音的音色不同;(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然人在说话时带会振动;(2)“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的,故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对着山崖喊话不能听到回声.故答案为:振动;音色;不能.【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牢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初二物理试卷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初二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小红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太阳的像。
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游动的鱼,其中“倒影”是树的像(虚,实),这是光的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现象。
2、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m/s3、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光路是。
4、美国科学家曾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表面发生,让旁人看不到它。
5、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m。
6、如图4—2—10,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这是因为墙壁对光发生反射,地面对光发生反射。
7、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8、古诗词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色,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不是真正的太阳,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而形成的虚像,图中太阳的实际位置应在(选填“甲”或“乙”)位置。
9、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现象。
如图,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年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引起的。
10、“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明有时候,小小的树叶就可以遮住高大的泰山,它也说明了这一物理原理。
1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12、如图4—4—7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入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下同),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界面是。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6章)(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沭河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6章)一、选择题:(每题所列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1.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科学巨人给后人留下的财宝是()A.有关运动的三大规律B.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实验设备C.经典物理学理论D.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2.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0g D.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3.如图所示为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4.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该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流星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6.一块体积是200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g,把它切掉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103kg/cm33C.1.8 kg/m3×103g/m3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A.人影形成 B.水中倒影 C.凿壁借光 D.傍晚落日8.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9.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则应该()A.调节横梁右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后读数B.移动游码到适当的位置使天平平衡后读数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设法使天平平衡后读数D.将被测物体移到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10.在浴室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地砖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11.一弹簧测力计,两个人用水平拉力拉它的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N,那么这两个人用力的情况是()A.两个人分别用10N的力B.两个人分别用20N的力C.一个人用20N的力,另一个人不用力D.一个人用5N的力,另一个人用15N的力1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的力有()A.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B.重力和手的拉力C.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D.重力和绳子的拉力1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14.一个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对速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C.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的路程用的时间就越少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15.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 B.小孩沿直滑梯上匀速滑下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 D.钟摆来回摆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6.撑杆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把撑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而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______.17.一块冰重49N,它的质量是______kg,冰化成水后,质量为______kg.1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19.如下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______;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20.一般教室的长为90______;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是5______.三、实验探究题(作图4分,每空1分,16分,共20分)21.(1)完成图1中的光路.(2)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画出小球在图2所示位置时所受绳子拉力F和重力G 的示意图.2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验中:(1)图1所示的是小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在这个测量中,小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图1中这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2)图2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N.23.小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cm.(2)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______、______的______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或“放大镜”).(4)若要将凸透镜作放大镜用,应将蜡烛放在______,这种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5)小倩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2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常选用一块______作为平面镜,将其竖立在铺有白纸的桌面上.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选一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后进行观察.选用两只相同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如图所示,S′是蜡烛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25.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做如下数据记录.见表: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牛)滑动摩擦力1 木块与木板 42 木块与木板 63 木块与毛巾 6(1)实验研究中,要使测量滑动摩擦力较准确,应保持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2)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3)比较序号______与______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五、计算题:(共23分)×104N的拉力,用它能把质量为2.5t的钢材直接吊起吗?(g取10N/kg)27.有一个质量是1560g、体积是210cm3的铁球,问: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若往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整个球的质量是多少?28.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沭河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6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所列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1.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科学巨人给后人留下的财宝是()A.有关运动的三大规律B.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实验设备C.经典物理学理论D.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索财富的理解.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结晶又有探究方法和高昂的探索精神.【解答】解: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发现并总结了科学知识,还总结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所以选项A、B、C的说法都不全面.故选D.2.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0g D.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学生用文具盒长度略大于18cm,在2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3.如图所示为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考点】响度.【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解:当用力拍击胸膛时,胸膛振动的幅度加大,这样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增大;故选B.4.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该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流星【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从地球之外看,卫星与地球共同转动,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称地球同步卫星.【解答】解:A、同步卫星绕着地球转动,地球绕着太阳转.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到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也是变化的,所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符合题意;C、同步卫星到月亮的距离是变化的,相对于月亮的位置也是变化的,所以如果以月亮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D、如果以流星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解答】解:道路两侧设有3米至4米高的透明板墙是用来反射道路上的过往车辆所发出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道路两侧设置的是透明板墙,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减弱噪声对道路两旁住宅和办公楼的噪声污染,它并不能保护车辆安全行驶,也不能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和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故选D.6.一块体积是200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g,把它切掉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103kg/cm33C.1.8 kg/m3×103g/m3【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解答】解:金属块的密度:ρ==3×103kg/m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把它切掉3.故选B.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A.人影形成 B.水中倒影 C.凿壁借光 D.傍晚落日【考点】光的反射.【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解释.【解答】解:人影形成、凿壁借光、傍晚落日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反射形成的.故选B.8.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但人眼观察到当人向镜前走近时,人像变大了.那是因为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和像之间距离变小,人像对于人的眼睛是物,当物距变小时,像变大,这是指的平面镜中人像通过人眼这个凸透镜在眼的视网膜上成的倒立缩小实像变大.所以人的视觉认为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大了.二者问题的实质必须弄清楚.【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9.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则应该()A.调节横梁右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后读数B.移动游码到适当的位置使天平平衡后读数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设法使天平平衡后读数D.将被测物体移到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说明砝码盒中最小砝码是1g,在增大最小砝码太大,去掉最小砝码太小的情况下,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解答】解:A、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不符合题意.B、在增大最小砝码太大,去掉最小砝码太小的情况下,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符合题意.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整数值一下的质量还是无法解决.不符合题意.D、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不能任意调换.不符合题意.故选B.10.在浴室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地砖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浴室里防止滑倒,要增大摩擦,根据实际情况,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解:A、地面铺凹凸不平的地砖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接触面比较光滑,摩擦力较小,容易滑倒.符合题意.故选D.11.一弹簧测力计,两个人用水平拉力拉它的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N,那么这两个人用力的情况是()A.两个人分别用10N的力B.两个人分别用20N的力C.一个人用20N的力,另一个人不用力D.一个人用5N的力,另一个人用15N的力【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两个人同时用水平方向的力拉吊环和秤钩,测力计静止时,说明两个人是沿水平方向向相反的方向拉它,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了水平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故两人各用20N的力.故选B.1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的力有()A.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B.重力和手的拉力C.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D.重力和绳子的拉力【考点】力的概念.【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解答】解:用绳子提水过程中,绳子与水桶接触,对水桶有向上的拉力;水桶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水桶受到的力是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故选D.1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焦距的定义,可知所测的10cm正好为此凸透镜的焦距,而用放大镜可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正好运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答】解:当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则f=10cm,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放大镜正是如此,所以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正好为物距,即物距小于f.故选B.14.一个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对速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C.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的路程用的时间就越少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①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②物体通过路程与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物体运动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与速度成反比.【解答】解:A、由s=vt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决定,物体速度大,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大,故A错;B、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B正确;C、由t=知,在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小,故C正确;D、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速度越大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越大,故D正确.本题是选错误的,故选:A.15.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 B.小孩沿直滑梯上匀速滑下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 D.钟摆来回摆动【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解答】解: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这一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B、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其速度和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没变,符合题意.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其方向不是直线,速度也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D、钟表来回摆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6.撑杆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把撑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改变和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1)撑杆压弯,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7.一块冰重49N,它的质量是 5 kg,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5 kg.【考点】重力的计算.【分析】根据G=mg求出水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G=mg∴冰的质量m冰===5kg;冰熔化成水后,状态改变,但是其质量不变,所以水的质量m水=m冰=5kg.故答案为:5;5.1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解: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故答案为:运动;静止.19.如下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考点】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射出的箭能继续飞,是因为箭具有惯性能保持离开弦时的速度;运动员向后划水时,水同时产生对手向前的反作用力,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惯性,相互.20.一般教室的长为90 dm ;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是5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速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一般教室的长度在9m=90dm左右;一般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故答案为:dm;m/s.三、实验探究题(作图4分,每空1分,16分,共20分)21.(1)完成图1中的光路.(2)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画出小球在图2所示位置时所受绳子拉力F和重力G 的示意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力的示意图.【分析】(1)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2)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2)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如图所示:2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验中:(1)图1所示的是小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在这个测量中,小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图1中这块木块的长度为 1.45 cm.(2)图2测力计的读数为 2.8 N.【考点】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最小刻度值即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末端在1.4与1.5之间,估读为1.45cm;(2)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2”以下第4条刻度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4×0.2N=2.8N.故答案为:(1)1mm;1.45;(2)2.8.23.小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 cm.(2)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或“放大镜”).(4)若要将凸透镜作放大镜用,应将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这种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5)小倩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填“上”或“下”)调节.【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当物距小于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5)像在光屏的上方,可将烛焰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成绩录入表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成绩录入表 跟踪编号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qz2014013 王钘钼 77 qz2014002 叶茂青 83 qz2014009 文苗 90 qz2014001 陈曼婷 87 qz2014027 朱晓颖 75 qz2014255 陈稣鹏 97 qz2014003 谢燕怡 87 qz2014166 陈俊铭 81 qz2014240 李文森 68 qz2014596 樊琳灵 86 qz2014068 陈丽丽 74 qz2014018 方增悦 70 qz2014084 杨欣欣 81 qz2014096 杨灏 84 qz2014193 海杰全 89 qz2014050 蒋骥 86 qz2014031 樊彦君 85 qz2014005 吕玉娜 65 qz2014024 刘淑坪 83 qz2014144 薛文娇 83 qz2014134 刘嘉誉 89 qz2014073 陈桂秀 95 qz2014020 谷显雪 92 qz2014114 吴晨康 82 qz2014025 汪艳纯 76 qz2014641 孙嘉芬 70 qz2014164 许世民 75 qz2014054 张连宜 83 qz2014659 曾津 58 qz2014016 黄嘉敏 78 qz2014023 叶菲 80 qz2014233 王业 73 qz2014008 李婷婷 74 qz2014161 王思琪 78 qz2014169 李丹明 83 qz2014019 赖慧珊 87 qz2014041 钟文婷 73 qz2014028 李在文 82 qz2014011 肖潜龙 85 qz2014239 方季声 80 qz2014197 廖佳伟 85 qz2014067 庄心怡 71 qz2014601 代芳 90 qz2014030 林格格 76 qz2014021 陈秋婷 7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华东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八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10-14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选对选不全的得每2分,共47分)1.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4: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A.F,P B.4F,P C.,P D.F,4p2.沙漠中有一个沙丘(如图),当水平方向的风不断吹过沙丘时,沙丘会慢慢()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仍停原处 D.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积大于乙,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正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B.甲的密度大,甲的质量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D.甲的密度小,甲的质量大4.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8:1 B.4:3 C.1:2 D.4:15.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X硬纸片,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小明探究的目的是()A.测出大气压强有多大B.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C.验证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D.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6.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如图,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B.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C.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D.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7.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B.a、b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C.酒精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D.水从a小孔流人,酒精从b小孔流出8.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图为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随着浮冰的融化()A.浮冰受到的浮力在增大 B.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C.浮冰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D.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在减小9.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下潜或上浮一些,但都未露出水面.若下潜时所受重力为G1、浮力为F1;上浮时所受重力为G2、浮力为F2.则()A.G1<G2,F1<F2 B.G1>G2,F1>F2 C.G1<G2,F1=F2D.G1>G2,F1=F210.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两杯中,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11.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浸没水中(ρ铜>ρ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块受到的浮力较大B.铝块受到的浮力较大C.铜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2.小明将一只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13.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其中甲、乙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C.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D.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14.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经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圆柱体的高度为4cm B.圆柱体的重力为12NC.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D.圆柱体的密度为3×103kg/m3二、实验探究题(1题10分,2题10分,3-4题每题6分,共32分)15.、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不变;得到的结论是(4)小宇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16.如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实验次数深度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cm1 3 朝上2 6 朝上3 9 朝上4 9 朝下5 9 朝左6 9 朝右(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得出来的.②,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得出来的.17.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N;(2)根据图(a)、(d)、(c)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有关;(3)根据图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18.为了测出普通玻璃的密度,小明同学利用一个普通玻璃制成的小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的实验:(g取10N/kg)(1)在量筒内倒入体积为50cm3的水.(2)如图甲所示,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3)如图乙所示,让小瓶口朝下沉入水中,测得瓶子玻璃的体积为cm3.(4)间接得出瓶子的重力为N.最终他测得普通玻璃的密度为kg/m3.三、计算题(5分、7分、9分共21分)2的洞,若要堵住这个洞,需要对挡板施加N的力.20.履带式拖拉机的质量是6000kg,每条履带与地的接触面为长2.5m,宽30cm;如果河面冰层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0×105pa,这台拖拉机能否通过冰面?若能通过,最多能载多少kg的货物?g 取10N/kg.2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块矿石,当矿石逐渐浸入装满水的烧杯的过程中,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g =10N/kg)矿石浸入的深度(cm)0测力计示数(N) 4 0(1)矿石的质量是多少?(2)矿石浸没水中时的浮力是多大?(3)矿石的密度是多少?2015-2016学年某某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八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10-14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选对选不全的得每2分,共47分)1.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4: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A.F,P B.4F,P C.,P D.F,4p【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解答】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不变,则压强不变,仍为P,根据F=PS,S扩大为4倍,则压力也变为4F.故选B.2.沙漠中有一个沙丘(如图),当水平方向的风不断吹过沙丘时,沙丘会慢慢()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仍停原处 D.无法确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解答】解:图示中水平方向的风不断吹过沙丘,风对沙丘的作用力不能使沙丘整个移动,应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去解释.沙丘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沙粒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飘向上方,在空气流动作用下,沙子被吹向右侧下落,所以沙丘向右移动.故选B.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积大于乙,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正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B.甲的密度大,甲的质量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D.甲的密度小,甲的质量大【分析】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mg=ρgsh;再利用p=表示出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由题知h甲<h乙和p甲=p乙判断甲乙密度的关系;根据F=ps和S甲>S乙判断甲乙的质量和重力大小关系.【解答】解:实心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ρgh;∵h甲<h乙,p甲=p乙,∴ρ甲>ρ乙∵G=F=ps,S甲>S乙∴G甲>G乙∵G=mg,∴m甲>m乙.故选A.4.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8:1 B.4:3 C.1:2 D.4:1【分析】(1)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两正方体A、B的质量相同,根据V=得出A、B的体积之比,从而得出边长之比;(2)知道A、B的密度关系、边长的大小关系,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ρLg,据此求压强大小关系.【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所以甲的密度为8g/cm3;当乙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4g,所以乙的密度为1g/cm3;所以ρ甲:ρ乙=8:1;∵V=,ρ甲:ρ乙=8:1,m甲:m乙=1:1,∴V甲:V乙=1:8,∵V=L3,∴边长(高)之比:L甲:L乙=1:2;(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ρLg,∴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ρ甲L甲g:ρ乙L乙g=(8×1):(1×2)=4:1.故选D.5.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X硬纸片,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小明探究的目的是()A.测出大气压强有多大B.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C.验证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D.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分析】纸片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大气有压强,大气对纸片有支持力作用;杯中装满水后倒置或倾斜,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表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解答】解:该实验是探究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杯子倒置或倾斜时,纸片的方向不同,在不同方向大气压对纸片都有压力作用,这表明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选C.6.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如图,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B.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C.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D.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分析】流动的气体和液体都称为流体,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解答】解:当用力吹漏斗时,气流从漏斗的壁快速流出,速度比较大,乒乓球的上部气流流速大,压强比较小,乒乓球的下部受到的大气压是不变的,托着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故选A.7.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B.a、b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C.酒精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D.水从a小孔流人,酒精从b小孔流出【分析】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判断小孔内外压强的大小,液体将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入压强小的地方.【解答】解:由于瓶内、外液面相平,即h酒精=h水,ρ酒精<ρ水,由P=ρgh可得,P酒精<P水,因此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故选A.8.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图为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随着浮冰的融化()A.浮冰受到的浮力在增大 B.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C.浮冰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D.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在减小【分析】(1)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随着浮冰的熔化,浮冰的重力减小,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减小,根据漂浮条件得出受到的浮力减小,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2)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解答】解:(1)由题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随着浮冰的熔化,浮冰的重力减小,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减小,因为F浮=G总,所以浮冰和北极熊受到的浮力减小;而F浮=ρ水V排g,所以浮冰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AB错、C正确;(2)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大小不变,故D错.故选C.9.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下潜或上浮一些,但都未露出水面.若下潜时所受重力为G1、浮力为F1;上浮时所受重力为G2、浮力为F2.则()A.G1<G2,F1<F2 B.G1>G2,F1>F2 C.G1<G2,F1=F2D.G1>G2,F1=F2【分析】在海水里,潜水艇F浮=ρ海水gV排,在海水密度、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所受浮力不变;但自身重会变大、变小(打开压力舱阀门,让水进入,自重变大;将空气压入压力舱排除水,自重变小;当压力舱充满空气自重更小将漂浮)从而改变F浮与G的关系,实现下潜和上浮.【解答】解:在海水中,潜水艇所受F浮=ρ海水gV排,始终没有露出水面,所以所受不变,F浮=F1=F2;可以通过“让海水进入压力舱”增大自重、“将海水排除压力舱”减小自重,F浮>G2,潜水艇上浮,F浮<G1,潜水艇下沉,由于F浮=F1=F2,则G1>G2.故选D.10.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两杯中,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分析】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据此判断盐水密度大小关系;知道鸡蛋在甲杯中悬浮,鸡蛋受浮力等于鸡蛋重;鸡蛋漂浮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据此判断鸡蛋受浮力大小关系.【解答】解:因为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甲盐水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即ρ甲=ρ鸡蛋,鸡蛋在乙盐水中漂浮,则乙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即ρ乙>ρ鸡蛋,所以ρ甲<ρ乙;鸡蛋在甲中悬浮,则鸡蛋受到甲盐水的浮力:F甲=G鸡蛋,鸡蛋在乙中漂浮,则鸡蛋受到乙盐水的浮力:F乙=G鸡蛋,所以鸡蛋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即F甲=F乙.故选B.11.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浸没水中(ρ铜>ρ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块受到的浮力较大B.铝块受到的浮力较大C.铜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分析】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铝块浸没水中,根据铜和铝的密度关系可得铜块和铝块的体积关系;然后根据体积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受到浮力关系.【解答】解:∵ρ铜>ρ铝,∴v铜<v铝;∵铜块和铝块浸没水中,∴v铜排=v铜,v铁排=v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受到的浮力:F铜<F铝.故选B.12.小明将一只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分析】同一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由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解答】解:因为密度计漂浮,所以F浮=G,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即F甲=F乙;根据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故选D.13.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其中甲、乙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C.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D.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的大小关系;(2)两种情况都是刚好使物体完全浸没,所以对物体的力相等;根据二者的情况分析质量的大小关系;(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乙物体与水的密度关系.【解答】解: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都是完全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所以所受浮力相同,故A正确;B、左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甲+F拉,右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甲+G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F拉=G丙,故B正确;C、只有乙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乙物体才能下沉,才能给甲物体向下的拉力,故C错误.D、把甲和乙看做整体,甲和乙的整体浮力等于甲的重力加乙的重力;同理,把甲和丙看做整体,此整体浮力等于甲的重力加丙的重力;但是甲乙整体排开水的体积大,所以甲乙整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甲丙整体受到的浮力,所以乙的重大于丙的重,乙的质量也大于丙的质量,故D正确;故选C.14.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经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圆柱体的高度为4cm B.圆柱体的重力为12NC.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D.圆柱体的密度为3×103kg/m3【分析】为了便于分析,给线段标上A、B、C、D四个点,如下图,根据图象分析如下:(1)根据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可知圆柱体的高度.(2)由图可知AB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3)由图象CD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为最大值.(4)由题意可知图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7cm﹣3cm=4cm=0.04m=4cm,因此圆柱体的高度为4cm,故A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12N,故B选项说法正确;C、由图象CD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故C选项说法正确;D、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又∵F浮=ρ水gV排∴V物=V排===8×10﹣4m3,由公式G=mg可求出圆柱体的质量m===1.2kg,则圆柱体密度ρ物===1.5×103kg/m3.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二、实验探究题(1题10分,2题10分,3-4题每题6分,共32分)15.、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泡沫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甲、丙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压力不变;得到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小宇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不变.【分析】(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甲、乙所示实验,根据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分析图示实验,然后答题.(4)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不变,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泡沫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由图甲、丙所示实验实验可知,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得: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没有控制物体间压力相同,所得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故答案为:(1)泡沫的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丙;压力;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16.如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实验次数深度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cm1 3 朝上2 6 朝上3 9 朝上4 9 朝下5 9 朝左6 9 朝右(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4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①②③的数据得出来的.②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③④⑤⑥的数据得出来的.【分析】(1)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液体压强计U型管左右液面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2)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解答】解:(1)分析表中的数据,实验序号4的数据与序号3、5、6的数据相比,深度相同,同种液体,其U形管的高度差应该相同,但表中数据不同,说明序号4的数据出现了错误;。
八年级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
乐吾、芙蓉外国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八年级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成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B.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1min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2.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3.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B.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能量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4.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5.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A.潜望镜 B.小孔成像 C.光的色散 D.放大镜6.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7.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8.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处时,在光屏上将出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光屏上接收不到像9.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5cm B.10cm C.20cm D.30cm10.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情况制成的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11.如图所示的眼镜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13.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考试卷(全学期)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24分) 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 )A 、该物体一定做了功。
B 、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
D 、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B. 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D. 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3、下列物体中,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的是:A .在平地上滚动的足球B .被运动员举着的杠铃C .在空中飞行的小鸟D .被压扁了的皮球4、内燃机中,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这是因为【 】A 、柴油的热值比汽油大。
B 、柴油机的点火方式与汽油机的不同。
C 、柴油机燃烧时,气缸内压强更大、温度更高。
D 、柴油机损失的热量比汽油机的少。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越快,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B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C 、不同物体间的内能不能转移。
D 、不同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但不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6、状态一定的某种物质的比热容【 】A 、跟他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 、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C 、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
D 、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大小与上述因素无关。
7、如图7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 闭合后,两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电压表的示数突然变小,电流表示致突然变大,下列故障判断可能的是 ( )A 、L 1灯短路B 、L 2灯短路C 、L 1灯灯丝断开D 、L 2灯丝断开8、如圈8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合上开关S 后,向左移动R 2滑片的过程中,两电表的示 数变化为 ( )A 、A 表的示数增大,V 表的示数增大B 、A 表的示数增大,V 表的示散减小C 、A 表的示效减小,V 表的示数增大D 、A 表的示效减小,V 表的示数减小 9、如图9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 由断开到闭合,A 1、A 2的示数各如何变化?( )A 、A 1示数不变,A 2示数减小B 、A 1示数不变,A 2示数增大C 、A 1、A 2的示数均增大D 、A 1 、A 2的示数均减小10、如图l0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合上开关S 后,右移R 1的滑片时,电路的总电阻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11.徐毛妮的家中有150W 的电视机一台,300W 的洗衣机一台,100W 的电冰箱一台,2200W 的柜式空调机一台,250W 的电脑一台,800W 的电饭锅一只,40W 的照明灯8盏,则安装电能表时,选用以下哪一种电能表最合适 ( )A .220V 5AB .220V 15AC .220V 20AD .220V 30A 12.右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0V,定值电阻为30Ω,滑动变阻器标有 "60Ω,1.5A"字样,在该电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则( ) A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75W B.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1.5 AC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小功率为45W D.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0Ω~20Ω 图1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23分)13、滑动变阻器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 来改变 的。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人教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人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
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A.3m B.3dm C.3cm D.3mm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3.28cm、13.27cm、13.28cm、13.07cm、13.27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长度最终应记为13.27cm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C.选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可以消除误差D.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可以不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B.误差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不可避免C.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避免误差D.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3.0cm4.下列速度最大的是()A.男子100米跑世界纪录是9.58sB.野兔快速奔跑时每小时跑18kmC.旗鱼在海洋中快速游动的速度为28m/sD.在市区汽车10min行驶6km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通过相等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6.“通常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在破案过程中,侦破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来估算其身高。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 成绩分析 曾爱龙
学生答卷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优点:
1、本次有设卷面分2分,所以学生都比较注意书写,卷面都比较整洁。
2、选择题和填空题得分率较高。学生基础题完成情况较好,反映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牢固。
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方向
1、一定让学生加强生活的体验,严禁杜绝与生活脱节的物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眼中有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的味道。
2、基础知识还是关键,强调基础的物理,学会用科学术语,杜绝口语化解答。
3、多训练,形成良好的答题思维和习惯。解题的步骤,特别是公式的运用,单位的书写,即提高应试的能力和技巧。
3、一般都能按要求做答,规范作答。没有出现选择题未填的空白卷,没出现答案没写到答题卡上的情况。
缺点:
1、知识与生活的强烈脱节。知识从生活中来,不懂回到生活中去,不懂得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粗心大意,没看清楚题目要求,不严格按要求作答,。
3、还有学生使用考试违禁产品“涂改液”导致分数直接为零。
50
76.14
55%
91.66%
0
试题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测试卷总分100分,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考试内容只含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两章内容,具体考点包括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重点考核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物质形态变化的现象和特点等知识点,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和综合能力题。试卷难易度分布情况为6:3:1百分之六十是简单题,百分之三十是中等题,百分之十是提高题。提高题很多是在基础知识之上,需要学生去总结归纳,逻辑推理能力,不能靠简答的记忆知识点重在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动是一次比较好的卷子。
第二次月考成绩登分表 (1)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
分表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
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交梨中学201
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
试成绩登分表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
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交梨中学2015-2016学
交梨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
分表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
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登分表交梨中学2
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成绩登分表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成绩登分表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成绩登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成绩登分表
学期第二次月考成绩登分表交梨中学2015-2016
交-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成绩登分表
交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成绩登分表。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盱眙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2015年9月29日 命题人:冉现云 审核人:杨为民(时间:60分钟 满分:8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
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2.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 A.空气不能传声B.液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固体不能传声3. 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D.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快4. 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
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5. 如图1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 )A.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音调就越高B.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 用钢琴和手风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听起来感觉不同,其原因是( )A.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B.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7.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 .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 .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8. 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焰,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焰随着鼓声舞动。
初二物理月考试卷分析.docx
月考命题有效性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困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教与学的效果有时却平平,这就引发了一个教学有效性问题。
纵观现在的教学状况,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学可以说是低效或是无效的。
那么如何做到教与学有效或更为有效, 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如何达到有效教学?本人认为应该从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个别辅导、考试(命题) 这五个环节着手研究,现就月考命题方面来谈谈个人的见解。
(以由本人命题的初二物理月考试卷的考试情况为例分析,考试内容:二期课改新教材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3.1-3.3 节内容。
试卷附在后面)一、命题意图介绍总体看,本次初二月考物理试题,体现出了这样一些特点:突出重点,注意覆盖面,图文并茂,为绝大部分同学所接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试题突出了"注重基础”和“体现能力”两个主题,并较好的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试卷在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区分度。
注重基础:试卷中基础题的题量约占80%;基础题以考核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为主:基础题的起点要求较低,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试卷中,基础题分布在各个题型中,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解题心理,有利于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体现能力:试卷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表现得比较充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1. 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填空题第13题和实验题第29、32题。
“13.如图6所示,用力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 四种形变,其中F1=F3=F4>F2。
贝ij:(1) 分析比较A、B两图,可知。
(2) 分析比较A、D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让学生根据四幅图及题冃要求进行归纳,在考核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突出考核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八年级物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 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4. 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 、1.2 m/s
B 、12 m/s
C 、1.2 cm/s
D 、1.2 km/s
5.下列图像中,属于某种金体熔化图的是: ( )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B.用凸透镜看地图 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 D.小孔成像
7.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8.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
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
C.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
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 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凝固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 B.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60℃ C.在BC 段,物质为固液混合态 D.2min 时这种物质已全部凝固
10.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
11. 放大镜、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光学器件,若用u 表示物距,f 表示焦距,在正常
使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放大镜,u <f ,成放大的实像 B.放大镜,u <f ,成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u >2f ,成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u >2f ,成缩小的虚像
12.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
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 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
则 ( )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
13.一辆汽车由A 地到B 地,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随后由原路返回,返回时平均速度为40千米/小时.那么这辆汽车在A 、B 两地间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为 ( )
A.46千米/小时
B.48千米/小时
C.50千米/小时
D.52千米/小时
14.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测量前后体温计的读数为 ( )
A. 37℃
B. 39.5℃
C. 18℃
D. 36.8℃ 1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 .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16.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7. 图中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18.填写单位:玉林同学身高170 ,温水的温度为50 。
液体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 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9.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 ___镜,它对太阳光有_ 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0.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 的 不同。
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
21.阳光下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甲,树阴下也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乙,则甲盆中的 温度 乙盆中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2.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以2m/s 的速度靠近镜,则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 为_____m/s.
23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 现象.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产生其它任何
色光,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 、 和 .
2
24.如图中,OA 、OB 和OC 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 则__ ___是法线,反射角为 _ __度,折射角为_ _ __度。
分界面是
25.如图所示,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以加油飞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6 .2011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
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 形成(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题
三.作图题
(12
分
)
27.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
AB 的像(3分)
28.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液体中,根据反射和折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分)
29、请在下面各图中画出经过透镜前后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6分)
四:实验探究与应用创新:(每空2分,共24分)
30.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 、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 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1)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进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取两根相同的蜡烛,是为了验证物与像________关系;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 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如果把蜡烛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 去与蜡烛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 像的大小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 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___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1.(1)如图8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 ;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9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 ”或“B ”),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 (“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图10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
因此,此时的大气压应该是________(填
“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五、综合应用:(6分+5分)
32.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 ,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 ,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 ,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3.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 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 /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