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
数学新课标解读个人心得感悟8篇
数学新课标解读个人心得感悟8篇数学新课标解读个人心得感悟(精选篇1)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就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未知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等发现问题并最終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
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践,重要的是蕴含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以有价值的知识为载体,以有意义的学习为过程,帮助学生在成长关键期获得能够独立面对未知世界的综合素养。
此次学习活动,我们后续数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理论甚础。
我们可以据此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有的放矢。
以往我们的课程标准过于重视内容标准、学科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
现在我们更应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回答“以人为本”的问题,在回答“学什么”之前,更应该思考,学生在学习了各学科课程后,留下了什么,获得了什么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经验、思想与能力。
在这次的讲座中,史宁中教授站在数学视角的最顶端来审视数学教学,他从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表达,课程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给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作出了指导。
通过这次的讲座学习,使得我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知,现就我印象深刻及能力范围内能消化的一些观点进行简单梳理。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理解数学不仅只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数学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数学研究过程是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结论,通过模型搭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二、对未来数学课程研究方向的把握本次课标修订的两大要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这说明未来数学课程将会聚焦于学科育人和跨学科教学,也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这一次的线上讲座聆听活动,使我感到受益匪浅。
新课标的落地必将带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唯有不断探索,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为“双减”工作切实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首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要具备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推理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探究活动、设计数学问题解决任务、组织数学游戏比赛等,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情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是“强化基础”,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在我的教学中,我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着力解决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
我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知识的框架,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础概念的本质,注重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方法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
再次,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突出应用能力”,强调学生要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应用方法。
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数学应用问题、组织学生实践数学应用活动、设计学生解决数学应用任务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最后,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提高素质”,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合作品质和创新品质。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
我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内容、要求和目标,深刻反映了初中数学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不断丰富拓展数学教学思路和方法,力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积极践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
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这次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替,更是对学生研究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位一体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和研究数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2.四基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了两个基础——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使得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四基”的落实情况。
我认为,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因为研究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惯数学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周围事物开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感知数学,发现数学,研究数学。
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养成应用数学的惯。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我最近重新研究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这让我认识到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研究,同时提高学生的发展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让他们享受快乐的数学研究。
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我有以下认识:备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的研究方法。
教师需要探讨学生如何研究,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研究目标,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听课、记笔记、做复和作业等,并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仅表现在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上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中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的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7篇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7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年月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实践报告、活动总结、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actice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7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人生旅程中的宝贵收获,能够为我们的未来指引方向,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中的种种进行思考,它们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6篇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6篇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一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全新的认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学习感受:一、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的确定,更体现时代要求。
修订后数学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重述基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多元发展”。
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稿的6条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阅读该标准,我对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该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学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态度”,并且强调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这使我认识到,数学教育不能仅仅追求分数成绩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我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其中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状、量与质、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五个方面。
通过学习标准,我深感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我对数学教学的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通过游戏、实验和实际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最后,我对数学教学的评价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态度等方面,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既能得到成绩的反馈,又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数学课程标准》是一本关于数学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它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通过学习这本标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中强调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出了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并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内容。
标准从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方面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数学知识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比较和排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思维方面,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等思维能力。
在数学方法方面,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再次,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方法。
标准提出了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标准还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此外,标准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最后,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评价方法。
标准要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包括作业、考试、测试、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
标准还要求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清楚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方面,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九篇)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九篇)二、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了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表述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践行课标理念,赋能新课堂(一)、潜心研究教材。
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看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解读教材整体结构及编排体系,了解新旧知识衔接,注意预设与生成,把握知识点的纵横关系,要关注教材中的数学本质,探究数学的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灵魂-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数学价值。
研究教材可对不同教材版本进行对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关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二)、聚焦目标达成,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引领着教学的方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1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同时每一领域的教学应把握最终的落脚点。
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等,致力于落实核心素养。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
义务课程标准20xx年版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位的单位的教学设计,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素养导向下教学实践中要突出整体化、结构化、一致性,以“主题”统领,实现深度覆盖,促进融会贯通。
学习方式可以是前置性作业学习、单元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让儿童在全身心参与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力量。
唤起儿童的兴趣、信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1)前置作业学习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集中体现为先学后教。
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7篇〕篇一: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化的有以下一些内容。
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才能、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
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知道度量的意义,可以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适宜的度量单位进展度量等。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才能和应用意识的经历根底。
我理解了总目的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考虑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同时,为了表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开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
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如今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
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
2023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3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化浅出。
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根底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篇二: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版》的发布,我们即将面临新一次教育理念与教学理论的革新。
非常荣幸参加了xx市X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的线上新课标解读培训,有幸能观看各大专家对新课标改革的解读,专家老师们用理论说理,坐而论道。
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推荐文章•学习五四精神的心得体会热度:•2023高考学习方法热度:•高考学习方法与技巧热度:•高考复习学习方法热度:•读书学习的名言名句热度: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如果让你来写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你知道怎么下笔吗?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篇1)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
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10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10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一牛春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为了更清晰的表达“模型意识”,专家们用了教学实例演示给我们看。
其一:“实例对比”中形成“模型意识”。
结合具体情境,出示三种不同情况下的题型(直观图、组合图形、生活情境),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题型,用学过的知识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体会三种不同的题型,都有共同的特征。
在这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尝试、探索、对比等一系列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
其二:“结构表达”中形成“模型意识”。
生活中的大量问题都和数学有关,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概念与方法给予解释。
在这里,朱老师利用学生“学”和学生“评”两方面来体现数学模型的形成。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在以后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1.认真学习新课标,夯实自己的教学工作。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认真细致的研读新课标,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教学,充分关注每位学生学习的过程,促使学生不同层次上得到能力的发展。
2.重视学生课堂的自主探究意识,做好引导者。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我们应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吸引学生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再与同学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经验的分享,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3.注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发挥评价育人导向的作用,评价的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要多样。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等方式,注意多一些激励的评语,让个体存在差异的学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感悟(六篇)
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感悟(六篇)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感悟(篇1)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并且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理解新课程标准,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考虑教师如何教学转变为考虑学生如何学,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感悟(篇2)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核心素养”走入了广大教育研究者与工作者的视线,为积极应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有幸观看了郭华教授关于“新课标解读: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讲座。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我教学的第一学段中,学生对数学只有简单的认知,教师可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
学生能从简单的数学活动中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辨认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的分类。
培养第一学段的学生最基本的“数感”、“量感”,从而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感悟(篇3)今天晚上,郭华老师就新课标如果让核心素养落地进行了线上的讲座。
讲座中提到,我们要立足学生主动活动、主体地位,思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接受学习转到探究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较好的知识结构转变成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整合成知识结构体系再教给学生,让学生感觉“新知不新”、“旧知不旧”,不断在旧知基础上探索并掌握新知。
读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
读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都是要梳理一下自身思路的,心得体会是一种用于记录我们生活感受的书面文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2024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5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5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6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6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通用16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1听了史宁中教授关于20__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受益匪浅,对一些之前不是特别明白的地方,也更加清晰了。
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数学内容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捕捉、去开发,然后通过教学活动动态地渗透。
因此,教师对教学的把握显得很重要。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
例如,教材上介绍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项除以后项”,化简比的方法依据的是“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中也安排了同时求比值和化简比的练习,但并没有将两者方法进行沟通。
事实上,熟悉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师都清楚,只需用一种方法(即用前项除以后项)便可分别求比值和化简比,细心的学生通过练习也能体察到这一点,但道理何在?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教学内容具有以下几点价值:⑴它沟通了分数、除法、比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把新旧知识融汇贯通;⑵在探究过程中能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举例验证,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看似一个平常的练习,却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我们的教材(尤其是旧版教材)中,不乏存在着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内容有待我们去开发,有待我们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些内容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2新学期开始了,按照学校工作安排,重新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谈本次学习的收获: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您浏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正文如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我又进一步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学习, 我更充分生疏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进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对全体同学。
既要加强同学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同学的进展性学习和制造性学习。
我们老师必需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专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同学,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对如何让同学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生疏。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数学观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将数学观更改为:数学是争辩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新课标强调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在生动、具有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数学观念,以适应*的要求。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育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进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对全体同学,适应同学共性进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学问,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同学的整体素养的提高,促进同学全面、持续、和谐进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同学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同学把握必需的数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进展同学抽象思维和推理力量,培育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进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要在呈现作为学问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同学已有的阅历,让同学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监测与评估的 方法:考试、 观察、问卷调 查、案例分析
等。
监测与评估的 主体:学校、 教师、学生、 家长等各方参
与。
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数学素养的定义: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素养的价值: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素养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学习方式: 被动接受,缺 乏主动思考和
实践
新课标下的学 习方式:自主、 合作、探究, 注重学生的主 体性和参与性
转变的必要性: 适应时代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转变中 的作用:引导、 启发、评价, 为学生提供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核心课程:数学是中小学的核心课程 之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数学的学习和训 练,学生能够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奠 定基础。
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例如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涉及到数学的应用。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例如金融、统计、工程等领域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具备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5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5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篇1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
当我再次捧读《数学课程标准(20__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__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原来“双基”的提法变成了现在“四基”提法,《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贯穿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与过去的课标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呢,通过学习,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一、要广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有些枯燥,困难,特别是学生对于抽象性、逻辑性的东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达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具体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的心理特点,广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学习它、应用它。
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时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合谐统一,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二、要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
数学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数学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数学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12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12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1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题目我对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学科教学_(数学)年级2009级学生姓名郭宏丽学号2009111743我对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标的争论一次次引起了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
透过不同的声音,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目的——为了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数学教育。
自从2005年4月26日,一则《教育部网上征求基础教育新课程意见》的消息出现在各大报章,来自各方面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这一主题的批评意见便不绝于耳,其中不乏数学界对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批评意见。
但是不管怎么说,新课程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那为什么唯独初中数学新课改会引起人们如此大的关注?首先我们来倾听来自数学界的不同声音:其实早在2000年8月,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曾举办座谈会,专门邀请部分院士、数学专家对当时的新课标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一些数学家对课程标准提出了较为尖锐的批评。
批评的焦点之一是新课标对欧氏几何(平面几何)等注重推理证明的数学内容的处理。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等,新课标用“空间与图形”替代了“平面几何”。
不少数学家却认为,作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主要内容,欧氏几何在新课标中应该得到加强。
清华大学萧树铁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逻辑思维一直比较薄弱,数学(尤其是欧氏几何)在这方面的训练是大有可为的。
但新课标里欧氏几何“几乎消失了”,就连“逻辑”这两个字在百余页的新课标中也只出现过两次。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2002年接受采访时更强调,中学一定要讲欧氏几何,几何推理的部分不能取消,整个数学就是建立在推理之上的。
批评的焦点之二是新课标较多采纳了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的意见,对数学教育的改革“有点革命的味道”。
一些数学家认为,数学教育只能改革,不能革命,否则社会、教师都无法接受。
例如,对于新课标中强调的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中山大学徐远通认为,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必引入太多的应用内容,以免让学生眼花缭乱而掌握不到数学的科学实质。
数学应由它的简洁、明确、强烈的规律性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不是用繁杂的事例来灌输知识。
其次,也有这样的声音传来:新课改要防止“时髦病”1962年美国“新数学运动”正处高潮时,75位美国和加拿大著名数学家联名在《美国数学月刊》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指责“新数学运动”做得太过分,旗帜鲜明地反对空洞抽象的理论和僵化的形式主义,大声呼吁学习像“初等代数、平面与立体几何、三角、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这样的传统基础数学,同时还强调学生应该能够相当熟练地应用数学语言去找出证明,在具体实践中认识数学概念或得出数学概念。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匡继昌告诉记者,40年后来看,这封信的主张仍然是正确的,并且好像是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说的。
他认为,要防止一些时髦的理论将教改引入歧途,以免重蹈美国等国家或地区教育改革的覆辙。
毋庸置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之一。
但对于目前新课程改革中减轻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某些做法,许多数学专家却有不同的看法。
华裔数学家项武义认为,要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无疑是对的,但是不能用加减法。
项武义说,觉得学生的负担重了,就把某些东西拿掉,很可能你拿掉的东西的重要性会使得整个知识结构杂乱无章。
这就好比从一个房子里抽墙砖,抽这一个,房子会向这边倒,抽那一个,房子会向那边倒。
因此,唯一的办法是精中求简。
他举例说,初中平面几何中全等三角形其实只有一个基本的定理,就是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定理,由此可见教材有精中求简的余地。
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原主任李尚志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更多的是提高效率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减掉内容。
李尚志说,减轻学生负担关键要做到两点:第一,那些应用的东西,教师要帮学生“把”基本功,基本方法掌握好就够了;第二,要将idea交给学生,有了idea,学生可以自己去学,不一定要你来教。
李尚志举例说,新课标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配方法是必学的内容,但到了讲二次函数时,认为配方法是加重学生负担,砍掉了,只告诉学生一个公式,考试的时候就把这个公式放上去。
李尚志说,这就好比周伯通学会了九阴真经,却不准自己用,要用另外的功夫。
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认为,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还有更多的声音:有人说,一堂课如果没有小组交流,就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到底如何才是好课。
课程改革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前面那么多年所干的事情都错了。
原来的教材蛮好的,为什么要改。
除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之外,还能不能补充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
教师能否增加学生的作业,即训练量。
有这样一个曾刊载于《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4年第5期的案例:一位初一的老师在讲完负负得正的规则后,出了这样一道题:—3×(—4)= ?,A学生的答案是“9”,老师一看:错了!于是马上请B同学回答,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2”,老师便请他讲一讲算法:……,下课后听课的老师对给出错误的答案的学生进行访谈,那位学生说:站在—3这个点上,因为乘以—4,所以要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移动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为9。
他的答案的确错了,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怎样纠正呢?如果我们的例题教学能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反思,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经过几年的实验,回过头来审视,我觉得对新课标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新课标的方向有问题;新课标的体系结构有问题;新课标对几何内容的处理有问题等等。
在我们看来,分歧的背后是对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在认识上有不同。
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数学的抽象、简洁、规律性和论证功能要慢慢来,逐步渗透。
因此新课标首先考虑的是数学学习内容是不是现实的、是不是有意义、是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相适应。
把数学在哪里、数学是什么、数学有啥用的问题突出出来。
所以,新课标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数学学习内容要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关,要重视学生已经积累的数学经验,要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出数学问题,要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并注重这个过程。
但这不是说就不要算与证明了,而是主张不要过早“形式化”,要先通过具体情景,从直观、实验与应用入手,通过思考、归纳出想法,找到问题,然后再去算、去证明。
我觉得这也可以被看成数学课程改革最为基本的一些理念:(1)大众化:数学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其中的少数人或某一部分人。
(2)活动化: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动手实践。
(3)生活化:数学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4)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性差异。
通过几年的实验探索,我们认为数学新课标确定的基本理念是正确的,最值得肯定的就是这个大的方向。
这个方向不能否定,要努力坚持。
从体系结构上看,新课标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处理,可能会导致“新课标的结构体系有问题”的看法:一个是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经验、强调数学内容要通过问题情景引入、强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使得数学的应用,从传统上数学课程内容的终端,一下子置换到了起点。
以前是把知识学完了再应用,现在是通过用来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
这其中确实有个“体系另起炉灶”的问题。
第二个是新课标对内容结构的设置。
新课标中数学知识内容一共有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前三块都是大家熟知的。
关键在实践与综合运用上。
与前三个领域不同,前三个领域是分别以运算、图形、数据为载体的,而实践与综合运用本身是建立在前三个领域基础之上的,但在新课标里却把他们并列起来。
一是把它作为一个内容领域提出,强化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分量,带有了明显的导向性,即教材内容里一定要有实践活动,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应用,而且是综合应用;二是教材的体系已经不可能采取分科、或是直线式的结构,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都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学科体系从头至尾的发展,都将被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领域多次打断,总是要阶段性的交织在一起出现、交织在一起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环节知道数学是从哪里来的,数学是如何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数学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包括数学内部的运算、图形、数据又是如何发生关联的,这些无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三是新课标对几何内容的安排。
安排采取了首先是直观和经验,接着是说理与抽象,最后是演绎的方案。
以直线形为例,先借助直观认识一个直线形,进而借助多种手段合乎情理地发现它的某种几何性质,接着通过演绎推理把这个性质搞定。
看上去,强化了直观和实验,弱化了推理,实际上,在这里直观和推理两者都很重要,而且两者之间互为支撑,有互逆的性质。
让直观几何和推理几何并重,把发现和证明绑在一起,与传统的几何课程体系确有不同。
当然,数学家提出的许多意见都给人以启发,促使人们反思。
另外,批评的声音的确可能与新课标文本中的个别表述以及实施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有关。
方向虽然没问题,落实情况未尽人意也是事实,如何增加新课标的可操作性、教材应该怎么编、素材应该怎么选、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等等一系列问题确需认真研究着力解决,新课标需要修改完善的方面也不少,对此我们心里很清楚,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问题是我们要把新课标的问题找准,不然只能使局面混乱。
因此我们反思数学新课标和课程的实施,一定要有下面几个必要的认识:(1)应当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长期性。
(2)应当注意对于国际上先进数学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注意分析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适应性”。
(3)应当注意对于中国数学教学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4)应当实现上下的必要互动。
最后,我感到数学课程改革是一场变革,需要力度、需要推动、需要奋勇前行的精神,同时也需要协商、需要妥协、需要包容。
如果我们能适度关注我们所处的人文环境,舍得在“磨合”上多花些时间,在形成共识方面多下一些工夫,可能现在花在争论上的精力就会节省很多,可以腾出时间做更多对基层教师有实实在在帮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