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1]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二、非选择题21.(28分)(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3分)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3分)(2)地方管理机构实行分权,机构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于中央。
(6分)(3)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机构。
(6分)(4)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4分)22.(12分)示例一:论题: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4分)阐述: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行省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
(8分)示例二:论题: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
(4分)阐述: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行省官对地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
(8分)示例三:论题:行省制度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4分)阐述:一方面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如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
另一方面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在下表中)1、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B )A、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D、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D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B )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5、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D )A、确立分封制的推行B、更好地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C、加强统治者内部的团结D、维护周王室王权的稳定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C )①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7、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8、西周与商朝相比,在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C )A、实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宗法制C、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9、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B )A、夏朝B、秦朝C、唐朝D、元朝11、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D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2、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 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
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 )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禅让制2.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了( )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该字体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
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第一次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扰周部落进攻B.两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C.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戈所事事2.( )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制改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继承关系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卿大夫 C.鲁国国君D.士4.《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各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5.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C.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闻体察民情8.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B.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C.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9.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8-2019 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A.分封制 B .宗法制C.世官制 D .郡县制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B .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 .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 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 .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 .各自为政,分段治理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6.《汉书·百官公卿表》 载:“大率十里一亭, 亭有亭长;十亭一乡, 乡有三老, 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
”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 A .三公九卿制 B .法律制度C .中央集权制D .皇帝制度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 无不治。
”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A .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B .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C .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D .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A.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3.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6.《三字经》写到:“同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的来历A. 上古天神名号B. 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C. 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D. 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8. 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1)选择题1.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________。
A. 政治家B. 诗人C. 作家D. 画家答案:C. 作家2. 中国共产________________。
A. 军队B. 党派C. 领导者D. 企业答案:B. 党派填空题1. 中国的四大古书包括《尚书》、《礼记》、《诗经》和《______》。
答案:《春秋》2.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__和指南针。
答案:火药简答题1. 请简单描述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答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哲学、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
2.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成立。
解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发展和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起源于隋朝,经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使得中国的政治权力得以制度化,并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并考取功名。
此外,科举制度还造就了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貌。
2. 请简要解释"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开放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开放政策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开放政策还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测试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4、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①西汉“中朝”形成②东汉设尚书台③隋唐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5、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加强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D、中央机构的精简6、“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D、《马关条约》的签订9、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0、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1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12、右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共产党成立1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平均地权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权益的地方是A、汉口、九江B、汉口、上海C、汉阳、九江D、武昌、九江15、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起源的开始B.人类社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C.人类社会起源于农业的发展D.人类社会起源于城市文明的兴起2.下列关于夏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B.夏朝的创建者是大禹C.夏朝是远古时代的传说D.夏朝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3.下列关于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朝的创建者是汤B.商朝的社会经济以牧牛业为主C.商朝的经济发展推动了青铜器的制造D.商朝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朝4.下列关于西周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周的统治者采取封建制度B.西周的政权建立在军事贵族的基础上C.西周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D.西周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5.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指的是()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B.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和汉朝时期D.春秋时期和东周时期二、简答题1.简述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差异。
2.概括夏朝的起源和特点。
3.简要描述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4.简述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5.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些特点得到了突出体现?2.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论述商朝的特点和贡献。
3.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关键时期,请论述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中国封建社会演进的重要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请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据此可知(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解析:古文意思为:昔日周公因为两位叔叔不同心,所以把亲戚分封到各个诸侯国,屏卫周朝。
材料表明分封的目的是屏护周朝,故B项正确。
答案:B2.《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商业繁荣,小农经济发展D.郡县制逐步确立解析:“噩侯反叛伐周”体现了分封制走向衰落,“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体现了周王还能维护王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小农经济和郡县制,故B、C、D项错误。
答案:A3.每到春节,天寒地冻,交通拥挤,但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下列各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宗法制是按贵族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因为其重视血缘,因而使人们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故B项正确。
答案:B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孝”是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的正确态度,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
材料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作为对父辈的孝顺是宗法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
答案:A5.《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解析:材料说明秦朝时全国各地交通方便,这与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有直接关系。
高一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1)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系列试题高一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1)[新课标人教版] 必修1(1-3单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根本上说是() A.禅让制腐朽的结果B.社会历史的倒退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最能说明() A.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B.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的疆域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3.春秋时期关于“楚王问鼎”的故事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C.希望周天子把九鼎赏赐给楚王D.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4.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5.《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为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应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6.秦朝在巩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措施中,其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监察制度D.统一货币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宰相的数量逐渐增加B.汉代的宰相位高权重C.唐代宰相的权力下降D.皇权不断加强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9.科举制是我国封建政府选官制度的重大突破。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4.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目的是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5.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D④①③④6.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官制 D.郡县制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8.《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面。
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9.据分析统计,《孟子》—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及解析)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最古老的文物:
A.三星堆遗址石斧
B. 河姆渡遗址骨角器
C. 大汶口遗址陶器
D. 贝聿铭发现的“九鼎”
【答案】D
【解析】九鼎是商代后期历代帝王封禅时使用的礼器,而非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
2.中国古代的“文物保护”始于哪个朝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代
D. 清朝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明确规定了“留文物不拣”的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措施。
填空题
1.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的商贸道路。
【答案】西亚和欧洲
2. 直到21世纪,依然没有发掘出黄帝陵,因此黄帝陵所在地也叫做___
【答案】无定河
判断题
1. 著名的考古学家顾忌是我国的第一位考古学家
【答案】错误
【解析】顾依旧是我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2. 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高宗实录》,所以他被认为是中国
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答案】错误
【解析】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通典》而不是《高宗实录》,他被认为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培根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A. 古代中国B. 文艺复兴时期C. 18世纪欧洲D. 20世纪美国2. 以下哪项是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A. 生产力高度发达B. 奴隶制度盛行C.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D. 地主占有土地3. 以下哪位提出了“天人合一”和“致良知”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4. 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以法治国”?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5. “尚贤”是哪个朝代的思想?A. 春秋战国时期B. 战国秦汉时期C. 东汉时期D. 南北朝时期6. “务实荀况”的思想是哪个学派的代表?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以下哪项是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A. 厚植人才B. 以法制治国C. 尚礼思想D. 推崇教化8. 孟子的“天命论”主张的是什么?A. 维护君主专制B. 推崇礼教C. 追求公义D. 尊崇圣人9. 以下哪项不是墨子的主要思想之一?A. 兼爱B. 尚贤C. 非攻D. 尚同10. 以下哪位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法制即是必要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第二部分:简答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 请简述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与特点。
2. 请阐述孟子的“天命论”。
3. 解释儒家思想中的“五常”。
4. 概括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5. 简要介绍墨子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题(本部分共2题,共计40分)1. 论述儒家和法家在政治观点和治国方略上的差异,并谈谈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 解释“阴阳家”的思想,并说明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注意:在回答问题时,可参考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每个问题的回答应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表达清晰准确。
谢绝抄袭和网络资源的直接引用。
参考答案仅作为参考,具体评分请以实际回答为准。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9.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创始王位世袭制10.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五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2.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3。
高一历史第1-4单元测试题(一).doc
高一历史第1-4单元测试题(一)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民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C、青铜D、铁锄、铁铲()2、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能说明这一特点的是①小农经济顽强生存②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政策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封建剥削相对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明朝时期,我国的丝织业和棉织业中心分别是A、南京、广州B、松江、苏州C、杭州、松江D、苏州、南京()4、有关古代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是天然贝壳②商朝时期出现人造贝币③秦朝统一币制④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包括①封建经济的基础十分顽固②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③旧的经济观念的巨大影响④社会上缺乏破产的劳动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C、对外贸易加以限制D、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7、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是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江南制造总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9、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南地区D、东北地区()10、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文字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大篆2. 周朝的分封制是:A. 诸侯国的建立B. 封建社会的形成C. 奴隶社会的延续D. 郡县制的前身3. 春秋时期,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A. 礼仪B. 政治C. 经济D. 军事4.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A. 郡县制B. 世卿制C. 宗法制D. 封建制5.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皇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改善民族关系6.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导致了社会动荡 D. 阻碍了文化发展7.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农业的繁荣B. 手工业的兴起C. 商业的兴盛D. 交通运输的便利8.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强化了地方势力B. 促进了民族融合C. 削弱了中央集权D.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9.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中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中外交流B. 阻碍了中外交流C. 加强了对外贸易D. 减少了对外战争10. 清朝前期,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是:A. 经济的繁荣B. 文化的兴盛C. 民族关系的和谐D. 军事的强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1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货币制度是________。
13.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4. 宋朝时期,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年。
15. 明朝时期,著名的“永乐大典”是由________主持编纂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唐朝时期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推断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2、史料记载:“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其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石器锄耕 B. 个体农耕 C. 刀耕火种 D. 牛耕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高潮,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水利技术的进步C.政治局面的稳定D.耕作技术的进步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地位的提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5、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6、“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均田”或“限田” B.废除土地私有制C.取消农民赋税 D.禁止租佃关系发展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地256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的盛行B.豪强地主强占土地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8、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9、下列对春秋时期齐、鲁等国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②改革的目的是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③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④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11、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2、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4、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反映了中国()。
A.公民都喜爱艺术 B.都注重礼乐教化C.都注重礼仪 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5、《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6、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7、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1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9、《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2.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3.西周的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4.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
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
7.《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A.尊重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与征伐D.善于带兵打仗8.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9.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
10.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C.公元三世纪前期D.公元三世纪后期
1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12.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
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
13.根据秦朝的中央官制,地位一样的官职是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廷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4.秦朝开凿的灵渠沟通了哪两条河流?①河水②淮水③江水④湘水⑤离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15.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16.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17.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A.加强君主的权力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
18.“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突出地说明东汉时期()A.“三公”已无任何权力B.尚书台权倾一时
C.君主权力明显加强D.“三公”与尚书令矛盾尖锐
19.下列地方行政机构最初作为监察区出现的是①郡②县③州④道⑤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20.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实行两级制。
其中,“两级”是()A.州郡B.郡县C.州县D.府县
21.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①三省合作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④三省分工明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2.“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23.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属于地方行政制度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③最高长官是达鲁花赤④最高长官由蒙古贵族担任⑤行省之下分府、州、县三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
2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废中书省②废行中书省③设置南书房④设置军机处()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25.明朝的“三司”与汉代的“三公”①都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②行政级别相同③权力大小不同④都直接听命于皇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6.“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汉高祖B.唐高祖C.宋高宗D.明太祖
27.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28.“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让“群臣”监督皇帝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29.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A.皇太极继位后B.康熙亲政后
C.乾隆在位时D.雍正继位后
30.下列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说法,不正确是()A.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B.君主专制制度已发展到顶峰
C.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
D.社会发展步伐已落后于西方国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解析]
第2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
注意分析教材第5页的“西周分封示意图”和“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
第3题:主要考查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的能力。
B项中“长子继承制”这一表述是不准确的,应是“嫡长子继承制”。
第9题: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两大支柱。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正是反映了王室的衰微,分封制的的崩溃,奴隶社会濒于瓦解。
第10题:做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注意公元前后的区别,如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后期,而公元221年则属于公元3世纪前期。
第22题:阅读分析材料可知,这是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过分削夺地方权力,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反而会造成人浮于事的后果。
第25题: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明“三司”是撤行省后设立的地方机构,汉“三公”是中央机构,二者级别显然不同,据此排除②,得出答案。
第26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抓住“罢相”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本题便可迎刃而解。
第30题: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清军尚未入关,清还是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故B项的表述是不符合史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