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教师版)
重庆2013中考10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精编
《记承天寺夜游》总复习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分)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______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
(1分)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3、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盖竹柏影也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步:——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①作者描绘的世界:②作者的心境:(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练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013年八年级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
”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环堵:四壁。
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渔人甚异之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3)颖脱不羁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辍: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12、2013年中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汇总
---------------------------------------------------------------最新资料推荐------------------------------------------------------ 2012、2013年中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汇总中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汇总之一由上海成才家教网支持提供古文复习资料集(一)一.天时不如地利 1 .常识:①.选自《孟子 o 公孙丑下》。
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着。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中的文章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段意:①.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③.突出地利不如人和。
④.紧接前面的人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3.句译: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时机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1 / 7气候。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用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坚固来在天下建立威信。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着他的人就多;没有施行仁政,没有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二.橘逾淮为枳 1 .常识:选自《晏子春秋 o 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2.中心: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人物形象:晏子:爱国、机智善辩、善于辞令。
楚王:平庸愚昧。
段意:①-②.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③-⑥.写晏子智搓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3.句译: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最新资料推荐------------------------------------------------------ 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文言文(二)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文育文阅读要点解析考试说明中的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贝9、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槪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劣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岀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石,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弗I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淸,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岀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201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试题汇编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 1.【2013年•湖北省孝感市】【试题】(二)陈涉世家(节选)司马迁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2013年中考18篇文言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确实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土地方圆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从这些看,大王受蒙蔽很严重了。 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 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谏 使……听到 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责我的过错的人,得到上等奖赏。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要说,也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有时候 间或,偶然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没有可以进谏的了 都到齐国朝拜(齐王)。这叫做在朝廷 听说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 上战胜(别国)。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曹刿下车察看齐军的车辙印,又 大败 驱车追赶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追赶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这样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尽了。 已经 作战的原因。 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士气正旺盛 战胜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在那里 推测,估计 埋伏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倒下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1. 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一事情中悟出治国 道理。邹忌是有自知之明、头脑清醒、善于 思考的人。 2.邹忌讽谏艺术具体表现在:以小见大, 以家事喻国事,含蓄委婉;通过排比、双重 否定增强说理气势。可看出邹忌是关心国事、 聪明、善于进谏的人。齐威王肯纳谏。 3.讽谏的目的是:使齐王广开言路、改良 政治,使齐国强盛。同《出师表》中诸葛亮 向后主提的“开张圣听”一致。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题。
(18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划线词词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B. 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而山不加增面山而.居D. 汝之不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解释划线词。
(4分)①惩山北之塞____ ②杂然相许____③寒暑易节_____ ④汝之不惠_____3.翻译句子。
(6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013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10篇)
2013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10篇)2013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10篇)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朝:早晨。
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山峰):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7、结构。
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25份专题课件全面版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句子翻译2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 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 片清凉和寂静。
久绝
精要练习3
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 用?
答:进一步写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 峡秋天肃杀凄凉的气氛。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资料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一)王安石《伤仲永》【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世隶耕()②收族之意()③邑人奇之()④日扳仲永()2、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秀才观之()④余闻之()3、熟读课文,填写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4、用原文回答其父亲“不使学”的原因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属于②团结③认为……奇特④领着,引着2、①书具②仲永③诗④仲永环谒这件事3、天资聪慧才能渐退泯然众人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5、从这以后,人们指定某种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可以完成6、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答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稍稍宾客其父()④从先人还家()2、翻译下列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变化,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假如没有“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情况,仲永是否就一定能成才呢?谈谈你的看法(能或不能都要说明理由)5、第三段是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你认为删好还是不删好?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①对……感到诧异②写,题上③以宾客之礼想待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2、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能立即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3、如,一个人不管天生多么聪明,不学习,也会退化;学习是使人变得聪明、增长才智的唯一途径4、不一定如果仲永本人后来不学习,同样不能成才5、提示:删去,则文章更简洁,让读者通过事例去体会所说明的道理,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不删,则文章叙事说理步步推进,并辩证地说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性,使读者理解更深刻(这是探究性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字词(1)邑人:(2)利其然:(3)扳:(4)环谒: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意思(1)不能称()前时之闻(2)泯()然众人矣3、翻译下列句子(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同县的人(2)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3)同“攀”,牵、拉(4)四处拜访2、(1)chèn 相当(2)mǐn 消失的样子3、(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2)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4、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丁】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l)曾经(2)完成(3)相当(4)渐渐2、C3、B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二)《孙权劝学》【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2、用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说出来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这篇短文写的故事4、仔细阅读短文,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A2、⑴ 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⑵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看到事物的变化呢?3、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并大有长进4、答答案略答题要求:紧扣选文内容,围绕“读书”“学”能“大有所益”即可【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掌管事务),不可不学B、孤岂欲卿治(治理)经为博士邪!C、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D、及鲁肃过(到)寻阳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①卿言多务,孰若孤?②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答:【参考答案】1、B.2、①你说事务繁忙,可谁比得上我呢②于是鲁肃拜别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离开3、略。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2013年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姓名: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二、句子翻译关键问题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关键问题九年级上册:《隆中对》-----陈寿一、词语解释二、翻译句子翻译25. 词五首一、读下面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到下面横线上。
⑴《破阵子》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⑵苏轼在《江城子》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⑶古代诗人常有写忧愁的诗词,请写出三例。
⑷《武陵春》中道出诗人内心无限哀愁的句子是:⑸范仲淹《渔家傲》中描写边塞奇异风光的句子是: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词句是:二、阅读《梦江南》完成下列练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赏析“独”字的妙处。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晕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写出了主人公相思之痛,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渔家傲》完成下列练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汁,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阙: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暗示了什么?3.文中哪一句表明了既思乡又渴望报国的矛盾心理?4.“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本诗的写作手法。
试举例分析。
四、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列练习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⑵本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⑶请举出文中三个典故的诗句,并指出意思和作用。
典故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五、阅读《破阵子》完成下列练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013中考文言文汇编
2013中考总复习之文言文24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下册:1.《伤仲永》作者:王安石2.《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3.《口技》作者:林嗣环八年级:上册: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2.《陋室铭》作者:刘禹锡3.《爱莲说》作者:周敦颐4.《三峡》作者:郦道元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6.《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下册:1.《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2.《马说》作者:韩愈3.《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4.《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5.《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6.《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7.《满井游记》作者:袁宏道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作者:诸葛亮下册:1.《公输》---《墨子》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鱼我所欲也》---《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愚公移山》---《列子》七下1:伤仲永王安石【重点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来岁时:“泯然众人矣”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表层原因:“父利其然”、“不使学”;根本原因:“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收到后天教育。
3.题目中“伤”的含义: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而惋惜。
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而哀伤,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后天教育对成才至关重要。
4.“世隶耕”三个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仲永命运的家庭背景。
七下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重点问题】1.文章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结友而别2.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读书,长进惊人,使鲁肃叹服的故事。
3.孙权是怎样劝的?(劝的艺术)(1)提出要求说必要(指出学的必要性):因吕蒙“当涂掌事”而“不可不学”。
(2)指导方法谈可能(指出学的可能性):方法简便“但当涉猎”;目标明确“见往事耳”。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三)
201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三峡》班级姓名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B .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C .有时朝.发白帝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四、回答下列问题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_______描写手法,其作用是3.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者“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
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201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班级姓名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4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冲刺中考】山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专题十三课内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林嗣环《口技》)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B.宾客意少.舒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C.几欲先走.走.送之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何间.焉答案:C(2)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能名其一处也其真无马邪B.于:于厅事之东北角苛政猛于虎也C.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人不知而不愠D.而:妇拍而呜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C(3)翻译下列句子.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答案:一个人有一百张嘴,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不能说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声音)。
(4)请用正楷字抄写属于侧面描写的一个句子,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答案:按要求抄写第2、3、4段末中任何一句即可.作用: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
201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2013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原文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文言文中考真题14讲(师用)
2013年中考文言文真题(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其西南诸峰()(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名之者谁()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9.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二)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
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
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
今王之大臣,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
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
是以国危。
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
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者以千数。
为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数。
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
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
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
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节选自《战国策》,有改动)【注释】①苏子:即苏秦,战国时纵横家。
②垂沙之事:指垂沙战役。
垂沙,地名。
③令尹:官职名。
②③①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是以国危”中的“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B.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C.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13.苏子认为“无妒而进贤”难,难在何处?(用原文回答)(2分)古诗文阅读(18分)(一)7.(3分)(1)各个(众)(2)靠近(3)命名(给……起名)8.(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四)
201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观潮》班级姓名一、解释文中加点词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三、回答下列问题1、全文共四段,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各段的内容:,,,。
2、第三段写吴地健儿的表演,紧紧扣住文段的哪一个字来写的?文中具体哪个地方体现出了健儿们的本领高超?3、文章最后一段写人们观潮,在文中有何作用?201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湖心亭看雪》班级姓名一、解释文中加点词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资料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一)陶渊明《桃花源记》【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俨然:(2)具答之具:(3)芳草鲜美鲜美:(4)无论魏晋无论: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B、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轩敞者为舱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6、翻译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
【参考答案】1、(1)整齐的样子(2)详尽(3)鲜艳美丽(4)不要说,更不用说2、B3、C4、C5、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三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专项复习课外古代文言文阅读(教师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课前预习案】<步骤一> 回归课本课内文言文展示《桃花源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目标】1.将加点字词解释;2.将画线句子翻译;3.熟记重点字词。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②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落英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④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不复出焉,遂与外..邑人,来此绝境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⑤..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规往,未果<步骤二> 熟悉方法文言文答题方法介绍!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步骤三> 回归中考看看我们中考怎么考试!预习:2010年青岛中考试题宗泽(节选)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
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
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
③【磁州】今河北磁县。
④【率】都。
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
⑥【开德】今河南濮阳,即澶渊。
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⑧【生兵】指生力军。
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
⑩【薨(hōng)】死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3.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分)学生交流区:【课堂学习案】<步骤一> 例题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翻译】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课外补充文言文常见官职变动词语举隅】一、表示授予、提升官职的词语拜:《举隅》谓“…拜‟授予官职(任命)或接受官职(上任)。
”不确。
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例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陟:升迁,指官吏的升迁和进用。
例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二、表示降职或罢免官职的词语废:《字汇•广部》:“废,放也。
” 废黜、贬退。
常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废免”、“废黜”、“不废”等。
出:《举隅》指出“出”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其实,“出”也特指“出仕”即“出任”。
黜:除了有降职或罢免(详见《举隅》)之意外,一般也用于削夺王位或太子的王位继承权。
三、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徙:《举隅》释为“贬谪”,误。
“徙”原意为迁移,引申为调动、调职。
与“迁”相比,“迁”表示升官,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动,有时也偶用于升调。
调:除了有“调动、选拔或提拔官吏”之意外,还有“第一次任官”的意思。
<步骤二> 例题二: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15分)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
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翻译引导】诸葛亮年轻时有。
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注意这里“异”的用法!是“对**感到奇怪”)。
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
当时左将军刘备,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
【试题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3分)(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3分)4.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4分)附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
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