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外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拥挤外部性的量化分析

城市交通拥挤外部性的量化分析
是其 中之一 。 所 谓 交通 拥挤 收费 , 是指 在 城 市 内 的不 同地 段 和不 同时 间 , 针对不 同的道路使 用者 进行 出行 收费 ,
可定 义 为选取 某种交 通 工具 的出行 者 由于交通 基础
设施 容量 的有 限性 而 对 其 他 出行 者 产 生 的影 响 , 它 是交 通 系统 内部相互 作 用 的必 然结果 。尽 管不 同的 城市 交通 拥挤 发生 的时 间 和地 点 不 同 , 在拥 挤 产 但 生 的路段 上均 表现 为 大 量 的 车辆 排 队 、 长 时 间 的 较 等待 以及 废气 排放 量 增 多 等一 系列 直 接后 果 , 而 从 加 大 了出行者 的 出行 成 本 、 降低 了出行效 率 、 响 了 影 居 民 的生活质 量 。 因此 , 通 拥挤 外 部 性 是 一种 负 交

1 交 通拥 挤 外 部 性 的涵 义
作 为 经济 学 中 的专 门术 语 , 部性 最 先 是 由英 外 国经 济 学 家 马 歇 尔 提 出 的 , 今 已有 1 0多 年 了 。 迄 0 但 对其 进行 比较 系统深入 的研究 则 开始 于英 国经 济 学家 、 利经 济学 家 庇 古 。外 部性 的一 般 意义 是 指 福
外部 性 。
以削弱 交通高 峰期 的交 通 出行 量 , 而 达 到缓 解 城 从 市交通 拥挤 的 目的 。其 收费依据 主要 是 由交通拥 挤 外部性 所产生 的外 部成本 决定 的 。本 文在 分析城 市 交通拥 挤产生 实质 的基础 上 , 城 市 交 通拥 挤 产 生 对
的外部 性进行 量化 分 析 , 而 为城 市 交 通 拥挤 收 费 从 提供参 考 。
本 , 城 市 交 通 拥挤 收 费 的 实施 具有 一定 的指 导 作 用 。 对

4439 外部性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作用

4439 外部性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作用

外部性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作用前言现代城市中,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了公认的社会痛点。

早晚高峰期间,人们只能忍受漫长的堵车、拥挤的公共交通,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在这里,我想探讨一下外部性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作用。

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外部性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当某一经济主体的决策对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时,这种影响将会产生外部性效应。

这种影响不仅在市场交易中产生,也可能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它是市场失灵的一个典型表现。

在城市交通中,外部性表现为交通拥堵。

通常,一个人选择开车出行会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增加空气污染、噪音扰民、消耗资源等等。

但是,这些负面影响并不完全反映在车主自己的成本中,而是分担在其他路上的行人、其他车主、市政等更多的社会成员身上。

外部性与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是人口密集区域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典型表现。

由于城市规划、市场活动等原因,人们在高峰时段内的集中行动会相互影响,从而造成交通拥堵。

而外部性正是造成这种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通过个人汽车出行,既能给车主自身带来便利和效益,同时也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道路的极端承载能力将会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给其他车主增加额外的行程时间,降低了社会的效率和生产率,增加了人们的花费。

其次,由于个人汽车行驶给地球环境造成的问题不会完全反映在车主自己的成本中,从而存在一种市场失灵的现象。

而市场失灵的产生必然会引导政府介入治理。

政府介入治理此问题,通常会采取限制车辆行驶、提高道路收费和限制燃料消耗等方式。

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尽管外部性在城市交通拥堵中存在着重要作用,但是治理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提出一些解决措施:1.发展新能源汽车。

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少对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交通拥堵。

交通拥挤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及内部化手段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交通拥挤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及内部化手段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3 交 通 拥 挤 负 外 部 性 内部 化 的 经 济 手 段
如何解决 私人 决策与社会决 策 、私人利益 与
城 市道路 作 为公 共 物 品 , 每个 人 都有权 使 用 , 无 论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其带来的便利 , 但是消费者
作为理 陛的经济人不会有 自愿付费的动机 ,而是倾
向于“ 搭便车” ] l。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或者 以低廉 的 2
收 稿 日期 :0 2 0 — 6 修 订 日期 :0 2 0 — 6 2 1— 2 1 ; 2 1— 3 0 。
Ab ta t On t e b s fs pp y e n fmir e o o c nd e v r n n a c n myt o y t i pe d a ay e sr c : h a eo u l—d ma d o c o c n misa n io me t l o o he r . h spa rha n lz d e
2 外 部 - 与 交通 拥 堵 的经 济 学 解 释 I 部性 , 资源 配 置 的角度 , 从 可视 为 当一 个
行动 的某些 效益 或 费用 不在 决策 者 的考虑 范 围内时
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现象 …。外部性 的存在使得社 会资 源 的配 置无法 达到 帕 累托最 优状 态 。
的 角度 对 城 市道 路 拥 挤 的根 本 原 因进 行 深入 分 析 ,
大 气污 染 和 噪声污 染 对路 人 、路边 住 户等 社 会居 民 的健康 造 成危 害 , 并使 得 出行 成本 增加 , 害 了社 会 损 居 民的福 利 ,而 汽车 拥有 者并 不用 承 担这 些 损 害 的 全 部 成本 ,所 以汽 车拥有 者 的边 际私 人 成本 小 于社

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一、引言城市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城市交通拥堵理论模型,并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其在现实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二、路径依赖模型路径依赖模型是城市交通拥堵研究中较为经典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认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建设是历史依赖的结果,交通拥堵现象也是由于历史上的路径选择所产生的。

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和交通拥堵情况。

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一模型来评估不同策略对交通拥堵的影响,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实证研究表明,路径依赖模型在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例如,某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显示,交通密集的区域通常是交通拥堵最严重的地方。

基于这一模型的研究成果,政府可以针对性地制定城市交通规划,避免新的交通网络再次陷入拥堵,并对现有的拥堵区域采取有效的交通疏导措施。

三、供需平衡模型供需平衡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城市交通拥堵理论模型。

该模型认为,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决定交通拥堵的关键因素。

当交通供给无法满足交通需求时,就会发生拥堵现象。

该模型通过测量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差距,来预测交通拥堵的程度。

针对该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交通需求管理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着积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私家车数量、实施交通管制等手段,调整交通需求,从而减少拥堵情况。

例如,新加坡实施了捷运系统和高收费政策,成功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四、交通管制模型交通管制模型认为,通过交通管制措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限制标识等,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

该模型基于交通管制对交通流量和交通速度的影响,来分析交通拥堵的产生和缓解机制。

实证研究表明,交通管制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研究发现,过度的交通管制可能导致道路容量浪费和交通堵塞的新路径选择。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的优化模型与算法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的优化模型与算法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的优化模型与算法在当今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交通供需平衡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如何在城市中优化交通供需,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压力,已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优化模型和算法,旨在为城市交通供需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一、城市交通供需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城市交通供需分析。

交通需求是指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包括通勤、购物、娱乐等方面;而交通供给是指城市交通系统所能提供的交通能力。

通过对城市居民出行行为、交通网络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城市交通供需关系。

二、城市交通供需平衡模型在城市交通供需平衡模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道路拥堵、公共交通运力等。

一种常用的城市交通供需平衡模型是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并将交通需求分配到路网中,以优化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果。

在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交通供需平衡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引入出行时间、交通成本、可靠性等指标作为目标函数,以求得一个最优的交通供需平衡方案。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场景分析和风险评估。

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的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进行分析,可以对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的调控方案进行策划和优化。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交通供需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估,避免出现过度供给或供给不足的情况。

三、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算法为了有效解决交通供需平衡问题,我们需要开发相应的算法。

一种常用的算法是基于强化学习的交通供需平衡算法。

通过将交通供需平衡问题转化为一个强化学习问题,可以建立智能代理与环境的交互关系,以求得一个最优的交通供需平衡策略。

此外,还可以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优化算法,通过不断迭代和搜索,寻找一个最优的交通供需平衡解。

这些算法在解决交通供需平衡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效果和鲁棒性,能够快速收敛,并能应对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问题。

应用拉姆齐定价法解决交通运输的外部性问题

应用拉姆齐定价法解决交通运输的外部性问题

经营与管理理论研究41应用拉姆齐定价法解决交通运输的外部性问题谷 琳(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摘要:交通拥堵是个世界性问题,困扰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交通运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而现行高速公路的使用和收费系统主要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道路使用者不用为高峰时段使用高速公路支付真正的成本。

拉姆齐定价法可以利用经济杠杆抑制道路需求,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本文从拉姆齐定价的内涵、外部性效用分析、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交通管理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拉姆齐定价法;交通拥堵;拥堵定价交通运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

它为社会提供了相当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带来的利益可能超过了人们直接对其支付的费用;交通运输也会对环境产生过度的冲击,当今运输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噪声、污染及气候变化等不良影响,而且当交通拥挤超过一定程度,运输服务自身则不能以一种完全有效率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带来了运输的外部成本。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拥挤定价政策可以在较小的影响用户出行成本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可以缓解道路拥挤,而且可以把拥挤费用作为新的财政来源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而拉姆齐定价法是拥堵定价政策制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拉姆齐定价法与拥堵定价拉姆齐定价法(Ram sey Pricing)适用于受管制的企业(如公用事业,其利润最高额是受限制的)和非盈利企业(期望能补偿成本)。

简单的拉姆齐定价法是:使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程度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即对需求弹性大的产品,价格定得与边际成本较近,弹性需求小的产品,价格定得与边际成本较远。

交通拥挤问题的产生,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用户在做出交通出行决策的时候,其出行链属性完全取决于用户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或用户认为的自身利益最大化。

用户在考虑其出行链属性的时候并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因而产生了各自利益为上的行为,使得系统的社会效益受损。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拥挤定价政策可以在较小的影响用户出行成本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可以缓解道路拥挤,而且可以把拥挤费用作为新的财政来源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的外部性研究

交通运输的外部性研究

交通运输的外部性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外部性的概念和特征,并分别分析了交通运输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负外部性是从交通事故、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四个方面来考虑的。

关键词:交通运输;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内部化
0引言
交通运输为社会提供了相当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为追求生产专业化以及经济在规模、密度和广度上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对个人而言,运输也提供了流动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在更大的区域里获得更多更好的居住、就业和发展机会,而且为人们享受各种娱乐和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方便。

运输活动带来的利益可能超过了人们直接对其支付的费用。

然而交通运输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噪音、大气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挤等。

交通运输引起的成本不仅包括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体现的财务成本,还包括那些非市场力量能够调节的影响,包括死亡、疾病、资源的过度消耗、对自然和大气环境的过度消耗等。

这些都涉及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交通运输的外部成本处理不当,会导致交通系统内部不均衡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1外部性的概念及特征
在经济学中,有关外部性的定义很多。

米德将外部性定义为:一种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这样一个事件,它使得一个(或一些)。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影响分析的模式与模型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影响分析的模式与模型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影响分析的模式与模型交通0102 20012614 虎威摘于《北美交通信息》内容提要: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城市用地开发交通影响分析的常用模式与模型,包括交通影响分析的一般程序、背景交通分析、出行发生、出行分布与交通分配,以及服务水平敏感性分析等主要内容。

这些模型和模式虽然是建立在北美国家城市交通特性和社会经济价值观念基础之上,但仍不失其一般性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本期继续刊出这篇文章的第四部分。

交通影响分析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评估用地开发项目所产生的出行量对周边道路网络每一路段和每一交叉口的影响程度。

因此,弄清每一路段的新增流量和每一交叉口的转向流量变化是用地开发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可以通过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来完成。

(一)出行分布交通影响分析采用的所有出行分布方法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即用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影响区域。

这一影响区域就是交通影响分析的研究范围,或称为分析区(study area)。

有些出行分布方法进一步把分析区划分为交通分区(zone)。

出行分布的目的就是要计算用地项目与每一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目前常用的出行分布方法有:类比分析法,OD调查法,市场分析法,重力模型法和相关系数模型法。

1.类比分析法假如在一写字楼集中的办公区再新建一幢写字楼,或在一商业中心新盖一家商店,再或者在一居住区新修一幢公寓等等,这些新开发项目的出行分布模式有可能与现有物业设施的出行分布模式相似。

类比分析法就是基于这一假设,借用现有同类物业设施的出行分布数据来估计新开发项目的出行分布。

类比分析法的局限在于,在附近要能找到相近规模的同类物业设施,并能够收集或通过适当方式调查到该同类物业设施的出行分布数据。

比如在北美国家,可通过顾客购物的信用卡记录来分析现有商店的顾客出行分布数据。

2.OD调查法在类比分析法中,附近同类物业设施的出行分布数据还可以通过OD抽样调查法获得。

例如对商业服务设施,可以根据某种抽样原则来调查顾客的OD数据。

交通运输项目的外部效果分析

交通运输项目的外部效果分析

交通运输项目的外部效果分析摘要:交通运输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识别,指出度量交通运输项目外部效果尤为重要。

在阐述如何度量项目的外部效果后,又提出了针对项目外部效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项目;效益和费用;外部效果;措施建议交通运输项目是人员、货物和信息流通的物质基础,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通运输项目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相当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引起的成本包括通过市场价格体现的经济成本和非市场力量能够调节的影响。

对交通运输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考虑项目本身的效益和费用外,更重要的是对项目的外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一、交通运输项目的概念及其特点1.交通运输项目的概念世界银行在1994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把交通运输项目定义为“以道路、铁路、航道或各种客货运输枢纽为主体的基础设施与载运工具一起所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一国经济、决定该国经济活力水平的前提,是国家最主要的基础产业。

”按照交通运输的方式可以将交通运输项目分为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五种形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不仅能够满足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需求,而且从整个社会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运转总成本和相关领域的费用总支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交通运输项目的特点目前就交通运输项目的特点理论界基本达成一致,具体方面如下:(1)基本特点交通运输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的特点,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保障。

项目网络效益大、覆盖地域广,常常涉及大量的组合投资。

(2)准公共产品属性交通运输项目的准公共性是决定交通运输业属性的核心和基础,主要体现在“拥挤临界点”上。

在运输量达到“拥挤临界点”以前,交通运输项目的公共性明显,即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当超过这一临界点时,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

论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论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论交通运输的外部性周灵09071027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摘要:外部性存在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交通运输行业也是一样。

通过对经济学中外部性的认识,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正、负外部性对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措施,以希望能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关键字:交通运输,外部性,应对策略1 概述外部性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

也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

2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定义在经济学中,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著名的萨氏定义可以表述为: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产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附加于他人身上,而产生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或报酬;更为确切的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得到以下理解:(1)外部性是一种人为的活动;(2)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影响;(3)外部性包括对生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有关的一切生物或非生物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成产状态,使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3 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极其特点根据上文所给出的定义,交通运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当通过位移生产获得效益时,外部性效果便产生了,而其产生的外部性也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个方面。

城市道路交通的要素模型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的要素模型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的要素模型分析1短期成本(1)运行成本,即在通常情况下使用车辆而产生的成本;(2)车辆购置成本;(3)时间成本,出行所用时间的价值;(4)计划延误成本,即由于用户选择了非理想的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导致时间上发生耽搁,而使原计划无法及时实现而造成的损失;(5)事故成本与保险成本;(6)停车成本;(7)地方政府提供交通服务的收费(道路本身的成本除外);(8)外部环境效应成本,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带来的损失。

其中前四项是使用者承担的成本,后四项是社会成本。

2长期成本长期中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可以选择最优规模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并取得最低全部费用。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长期成本是修建道路的投资成本。

对道路建设成本进行估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土地的社会成本。

土地的社会成本可能与市场价格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由私人开发的土地产生的收入会因财产税、销售税和收入税而减少,从而使土地的市场价格显得比社会成本低;二是道路拥挤的外部效应没有定价,通常情况下,城市会趋于更加非中心化,致使土地的市场价格在大多数地方高于社会价值。

(1)按照工程标准估计成本(Meyer,Kain,Wohl,1965)假设道路建设的行政管理费和土地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因而有规模受益递增,并且道路成本是车道数目的线性函数,形式为:01K K K w =+K 道路建设成本K0 固定成本部分K1 单位可变成本w 车道数目K0和K1是城市居民人口密度D 的线性函数。

Keller 和Small ,道路建筑成本函数形式为:2a K K w =综合之,当土地价格不变时,存在着较低的规模收益。

若考虑到城市土地供给限制,则会出现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现象。

若当拓宽现有干道,而使道路通过能力增加,则又会使规模受益有递增的趋势。

下面道路资本成本函数对于规模受益递增、不变或递减都能适用。

01()k k K V K K V =+k V 道路通过能力()k K V 道路建设成本(2)长期成本函数取一个典型的工作日,并将其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时段h (h=1,2,……,H )。

一般均衡的三个条件模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般均衡的三个条件模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般均衡的三个条件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是一种用于描述市场经济系统的重要工具。

它以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为基础,探讨了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机制。

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有三个关键条件模型,分别是供给与需求相等、资源配置有效率以及市场完全竞争。

这些条件模型将被本文详细介绍和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

首先,在第2节中,我们会详细概述一般均衡的三个条件模型,并对每个条件进行解读。

接着,在第3节中,我们会解释这些条件背后的意义,包括维持市场稳定性、资源配置有效率方面的重要性以及资源分配公平性的关联。

在第4节中,我们将探讨一般均衡模型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对其局限性进行讨论。

最后,在第5节中,我们将总结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或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解释一般均衡的三个条件模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系统中的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机制。

通过介绍这些条件的意义,本文还旨在凸显它们对于维持市场稳定性、实现资源配置有效率以及保障资源分配公平性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一般均衡模型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剖析其存在的局限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一般均衡理论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相关知识。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按照要求使用普通文本格式回答。

2. 一般均衡的三个条件模型2.1 模型概述一般均衡的三个条件模型是指供给与需求相等、资源配置有效率和市场完全竞争这三个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用于描述和分析市场经济中的均衡状态和运行机制。

2.2 条件一:供给与需求相等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供给与需求相等是实现市场均衡的基本条件之一。

供给表示生产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而需求则表示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了价格稳定,买卖双方都可以满足各自需求的状态。

2.3 条件二:资源配置有效率资源配置有效率是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经济活动所使用的有限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的情况。

城市交通均衡分析与定价方法

城市交通均衡分析与定价方法
Urban Transport Equilibrium Modeling and Optimal Pricing Strategies 城市交通均衡分析与定价方法
Jiang Qian Ying Faculty of Regional Science Gifu University, Japan 应江黔 日本国立岐阜大学地域科学部
概要
城市交通具有规模经济,拥挤等外部性,以及与居住 等的关联等经济特性。Vickery等人倡导了基于边际成本收 费原理的交通定价政策来实现交通系统的最优运营。伦敦 的拥挤收费是近年这种政策得到实施的一个例子。但是, 公平性,交通系统的产业组织结构,以及交通的网络特性 等方面的因素限制了边际成本收费原理的应用范围。 我们在此介绍具有复杂特性的交通网络的优化定价原 理及计算方法,以及交通定价与城市居住选址,交通产业 组织特性的关系。我们还在考察日本等国的交通发展于现 状的基础上,探讨交通经营,交通投资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主要文献
• Ying Jiang Qian: Optimal Congestion Pricing Design Methods in Integrated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Models, Annual Meeting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D. C., Paper No. 07-0709, Washington D.C. 2007. • Ying Jiang Qian: Efficient Fare and Value Capture--A Unified Theoretic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 Berkeley, Paper No. E5353, 2007 • Ying Jiang Qian, Yang Hai: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 flows in a bi-modal network with application to optimal pric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 39, pp. 769795, 2005. • 应江黔:日本轨道交通系统的考察-历史,经营与现状, 岐阜大学地域科学部研究报告第16号,171-198, 2005.

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与政策评价共3篇

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与政策评价共3篇

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与政策评价共3篇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与政策评价1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交通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在制定交通政策时,必须兼顾经济和环境的因素。

为此,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和政策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于CGE框架下的交通能源模拟和政策评价的优点和应用。

基于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和政策评价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这种框架的基本思想是,在统一的框架下,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纳入考虑,并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建立包括交通能源在内的CGE模型,可以精确地模拟不同交通政策对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政策制定和评价。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和政策评价可以提供多种优势。

一是可以更好地评价交通政策的经济效益。

通过CGE模型,可以定量评估不同交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对就业、投资和生产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经济决策方面的依据。

二是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交通政策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CGE模型的应用,可以通过对交通政策影响下循环经济、碳排放等环境因素的考量,更加准确地评价交通政策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交通政策改革后的环境变化,从而对相关的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和调整。

三是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交通政策的效果。

通过CGE模型的模拟和评判,我们能更好地评估交通政策预计效果,并预测其实际效益,从而为政府进行决策提供较为科学可靠的预测和参考。

然而,基于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和政策评价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一是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质量和精确度对模型的准确度有较大的影响。

二是因为交通领域受到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影响,因此很难准确地估计外生因素(如耗能、汽车保有量和道路网络等)的影响。

三是交通能源领域的影响范围较广,因此需要考虑多个部门的政策协调问题,这使得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加复杂。

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的社会外部性分析及优化

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的社会外部性分析及优化

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的社会外部性分析及优化交通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虽然有让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正外部性体现,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外部性问题。

这些负外部性不仅表现为对外部环境影响,如交通尾气产生的空气污染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表现为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的使用者之间、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以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为基础,针对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建立适当的模型对其外部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外部性优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整个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网络的社会外部性优化提供参考借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入一种分层网络结构来描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系统,分析出行者在多方式交通网络中的选择行为(包括出行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构造出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的广义费用函数和路段阻抗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网络流量分配模型,利用MSA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一个简单算例进行验证。

(2)针对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的外部性问题,从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评价两方面出发,对这些指标与路段的交通量、出行速度、路段长度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模型并综合考虑,然后通过一个实例,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外部性进行分析。

(3)提出基于社会外部成本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给出求解算法。

以交通价格作为决策变量建立基于社会外部成本的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优化模型,该模型为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

上层模型将城市交通出行网络的社会外部成本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即考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和拥堵成本等指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决策者为交通管理部门。

下层规划模型则是对出行者的出行行为进行分析而建立的多方式出行流量分配模型,决策者为出行者;并给出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进行分析和验证。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评价模型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评价模型

土地使用-交通供应平衡模式评价指标与实例李春阳1徐学才2(1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桂林路909号;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交通传统供需平衡模式的分析,引出土地使用-交通供应平衡模式,并举例说明了建立该模式指标体系的理论方法与具体步骤。

关键词:城市交通,供需平衡,指标体系Index and Example ofLand Use-Traffic SupplyEquilibriumModelEvaluationLI Chunyang1XU Xuecai2(1 Shanghai Shentong Metro Group Co. Shanghai 201103;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Abstract: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conventional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mode,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urban traffic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And the “Land Use-Traffic Supply” equilibrium model is presented ,then the methodology how to set up the index system and concrete steps are exampled.Keywords: Urban Traffic;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Index System0引言交通供应与交通需求,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波及交通规划的全过程:从信息采集、现状评估、分析预测、方案生成、方案评价、方案决策到实施反馈。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研究3000字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研究3000字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研究3000字摘要:本文从外部性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的机理,揭示城市交通拥堵的负外部性。

本文特别分析了城市交通拥挤税,认为交通拥堵收费是交通拥堵内部化最有效的手段,并建立了相应的拥挤定价模型,最后提出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具体建议。

毕业/2/view-12148235.htm关键词:外部性;交通拥堵;成本;内部化一、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学上说,车主不正确的经济观点直接导致了交通拥挤的后果。

行车者不断加入车流,只要他们认为行车所得到的边际收益多于边际成本就会选择出行,即单个车主的出行原则是私人成本(AC)低于社会成本(MSC)。

社会边际成本(MSC)等于行车中的私人成本(AC)加上对其它公路使用者因道路拥挤而引起的费用之和。

私人成本(AC)和社会边际成本(MSC)之间存在的这种差距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实际使用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可能超过最佳车流量。

换言之,交通拥挤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按照私人成本决定的均衡的交通流量超过了按照社会成本决定的最优流量,结果导致拥挤、速度下降和堵塞。

图中AC、MSC曲线分别代表交通出行的私人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横轴表示交通流量V,它用每小时、每条车道通过的汽车数量来度量。

从图可以看出,交通流量达到V0之前,AC和MSC曲线重合,此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这说明V0是道路系统的设计容量,在这个限度内,增加的车辆进入车道并不影响其他人的车速不存在外部性。

超过V0点,情况就有了变化,此时新加入车道的车辆使车道变得拥挤,并迫使所有的车减速,外部性便产生了。

私人成本只是一个平均成本,而社会成本则是考虑了新加入者的边际影响即外部成本后的边际成本概念。

在超过设计容量V0后,边际成本曲线高于平均成本曲线。

如果使用行车道的边际收益(由需求曲线D表示)大于私人行车成本(AC曲线),则新的车辆就会加入车道,直到D与AC相交,相交点决定了均衡的流量V′。

城市经济学第十章汽车的外部性

城市经济学第十章汽车的外部性

解决拥挤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征收拥挤税,以使拥挤的外部成 本内部化,拥挤税可以确保决策制定者面临全部社会出行成本, 此时各种类型的道路才会被有效利用。
拥挤税导致交通流量降低的途径
1.出行方式替换 2.出行时间 3.出行路线 4.区位选择
拥挤税的实践
拥挤税等于个人出行成本与社会出行成本之间的差额,但这个差额会随着 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高峰期和非高峰期) 拥挤税的实施:车辆识别系统
提示:政策和人员调度方面。
此章结束
谢谢大家 —邱志鑫
韦翠飞
拥挤税的替代方案
1. 征收汽油税
2. 给公共交通提供补贴 3. 取消停车补贴
10.5 道路容量决策
p213
提问 第二组第三桌 我们是否需要越来越宽马路?为什么
复式成本曲线
*修建道 路的平均 成本降低
*个人出行 的成本增 加
拥挤税>道路建造成本
结论:政府可以不断拓 宽道路直到拥挤税收入 等于道路修建的成本为 止
提示:道路设施需求方面等等。
10.6
汽车与空气污染
两种环境外部性
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
6.1 内部化外部性 6.2 汽油税 6.3 温室气体与碳污染
10.7
机动车交通事故
机动车安全政策 交通事故与道路拥挤 提问:第四组第四桌
汽车里有什么安全保护 装置?说出两种以上。 有什么好措施解决交通事 故与拥挤问题?
政府可以不断拓宽道路直到拥挤税收入等于道路修建的成本为止道路容量扩展与潜在需求?当一条拥挤的公路被拓宽以后最初的出行速度得到提升受拥挤路段影响的出行者就会转而使用这南宁琅东入口与民族大道交通拥挤情况图的出行者就会转而使用这条路
第十章:汽车的 外部性

我国城市交通外部性分析

我国城市交通外部性分析

我国城市交通外部性分析
李倩
【期刊名称】《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S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愈加突出,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主要研究了城市交通活动产生的外部性,并借鉴国外的方法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以方便决策者合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政策,调控机动车的发展,正确引导出行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从而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与环境影响.
【总页数】3页(P86-88)
【关键词】城市交通;外部性;影响;政策措施
【作者】李倩
【作者单位】临汾市兴国四通运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城市交通拥挤外部性的量化分析 [J], 张连波;曲春梅;贾妍
2.国外城市交通政策回顾与我国城市交通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J], 贺宁;赵娅丽
3.国外城市交通政策回顾与我国城市交通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J], 贺宁;赵娅丽
4.从城市交通外部成本分析公交优先的必要性 [J], 郭栋梁;季令
5.我国电信业竞争性失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基于竞争的自我颠覆性和网络外部性的视角 [J], 张成;于同申;陈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地铁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地铁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地铁为例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代表,具有诸多的优势,如快速高效、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等。

同时,也产生着种种外部效应,即正外部性,如减少道路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等。

这些正外部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交通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以南京地铁为例,旨在研究南京地铁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南京地铁的正外部性: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南京地铁对城市生态环境、交通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正外部性。

(2)研究南京地铁的内部化策略:通过归纳总结,分析南京地铁的内部化策略,包括票价、开发土地等方面的内部化手段。

(3)探讨南京地铁的未来发展:基于对南京地铁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的分析,探讨南京地铁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文将从南京地铁实践出发,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具有以下意义:(1)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2)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引导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3)为相关学科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对于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以南京地铁为例,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外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王春元1,项乔君2,徐永能21安徽省公安厅,安徽合肥(230061)2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江苏南京(210096)摘要:本文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最基本的道路设施为例,建立了简单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城市交通中常见的车速、环境污染、行驶时间(等待时间)、交通拥挤等外部性因素对城市私人小汽车交通和公共交通服务的边际成本和外部成本的影响。

针对我国大城市日益紧张的城市交通资源(资金、土地和能源等)现状,通过模型分析期望达到更加公平有效的利用城市交通资源,合理利用城市交通正的外部性效应,尽可能减少城市交通负的外部性效应的目的。

关键词:一般均衡模型外部性城市交通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考虑相关联的市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称为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情况下,某一市场的调整不可能不干扰与它关联的市场的均衡,并且它也不可能不受到这些干扰的反馈影响。

城市交通系统的消费者(或家庭)、经营者(或公交企业)和管理者(或政府)等三个经济主体中的任意一个市场的市场条件的变化均会导致其他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变化,因此,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就成为城市交通政策全面影响分析的唯一手段[1]。

城市交通一般均衡经济中的消费者拥有初始分配额(或禀赋),其可提供的劳动服务存量包含在这个禀赋中,且该禀赋可以货币化,消费者以获取的收入购买其偏好的交通服务,实现其交通目的,并力图使其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经营者是使用投入品并将其转变为交通服务的企业或经营机构。

投入品包括司乘和技术人员、车辆和配套的运营、管理及调度的基础设施等,所有的经营者都力求通过对合理的经营策略和规制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通常情况下,管理者拥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所有权,通过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对经营者实行行业监管,力求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为了分析政策选择的优化问题,要通过某种福利测算对不同政策形成的均衡加以对比。

为了便于实现有限的城市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将城市交通一般均衡状态定义为满足如下几个条件的一种经济状态:⑴每个消费者依据他的预算线选择他喜欢的交通方式组合,预算线由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成本q和交通方式服务价格p决定。

⑵对于现行的q和p,每个消费者提供他所选择的车公里数Q;⑶每个经营者在现有技术、交通需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所给定的约束下,使利润最大化,但长期利润为零;⑷在所有的交通基础实施和交通需求供给市场的现行价格下,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如果某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效用或利润)中包含的某些实变量的值是由他人选定的,而这些人不会特别注意到其行为对于其他主体的福利产生的影响,此时就产生了外部性[2]。

该定义是通过效应来认识外部性的特点,一旦某经济主体的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或消费者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那么这种外部性就是正的外部性。

例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所带来的城市居民出行时间的节约、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交通事故概率的下降、交通拥挤的缓解和沿线房地产的升值等就是正的外部性;相反,一旦某经济主体的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负的外部往。

像城市道路空间上的过量小汽车交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占道停车带来的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潜在威胁增加等都是负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当事人对其他经济主体所造成的收益或损失没有反映在其私人成本中,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存在不可避免的低效率。

目前,在我国城市交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城市交通的外部性及其控制策略问题已成为具有实际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

因为它关系到能否公平有效的利用我国大城市日益紧张的交通资源(资金和能源等),关系到能否在私人小汽车尚未大规模进入家庭时确定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地位。

本文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建立的城市交通外部性均衡理论模型,先后在《合肥市公共交通战略规划》和《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予以实际分析应用。

结果表明其能对充分考虑城市交通外部性情况下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最优供给和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特征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最优供给及其均衡模型城市交通系统的功能是为城市居民的各种出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把城市居民的各种出行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合理确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最优供给规模,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对于挖掘现有交通设施潜力,缓解失衡的交通供求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虽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同时给城市空间内的所有家庭提供利益,具备共用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但是当家庭对这一共用品使用足够多时,就会最终导致拥挤,拥挤时会导致共用品提供给城市交通使用者的收益下降,进而会因城市交通负的外部性效应而极大的阻滞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规则作一个适当的简单推导,假设有一段控制出入口的道路,最大通行能力为I ,行驶在道路空间内主要有两种交通方式:私人小汽车交通和地面公共汽车交通,且公共交通系统是由公共部门所有并有效监督其运营,同时该路段内只考虑客运交通。

假定可以利用该路段出行的经济区域内有H 类型家庭组成,以h =1,…,H 标注,在考虑城市交通外部性情况下的效用函数为:私人小汽车交通:),,,,,(1111R CA E y S x U U h h h h =(1) 公共汽车交通:),,,,,,,(22222I R w CA E y S x U U h h h h = (2)式(1)和式(2)中,各符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h U 代表的是效用函数,其中(1,,)h H =L ;h x 是私用品向量中h 类型家庭的消费;h S 1为h 类型家庭利用私人小汽车交通(含出租车)行驶里程数,单位:km ;hS 2为h 类型家庭利用公共汽车交通行驶里程数,单位:km ;1y 为私人小汽车交通的平均车速,单位:km/h ;2y 为公共汽车交通的平均车速,单位:km/h ;E 为道路环境污染水平指数;1CA 为与私人小汽车交通相关联的交通事故数;2CA 为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联的交通事故数;1R 为私人小汽车交通运送的乘客总数;2R 为公共汽车交通运送的乘客总数;2w 为公共汽车交通乘客等待时间,单位:s 。

从式(1)和式(2)可以看出,效用函数中考虑的外部性主要包括车辆平均车速、环境污染水平指数、交通事故数、运送乘客数和公共汽车交通乘客等待时间等因素。

而这些外部性因素的具体含义分别为[3]:2,1),,(21==i I Q Q y y i i (3) 式(3)中,)2,1(=i Q i 为分别表示的是统计时间段内私人小汽车和公共汽车交通方式的车公里数。

从式(3)可以看出,车辆的平均速度与车公里数Q 和道路通行能力I 相关。

)(21i i i Q CE a E ∑=+=(4)式(4)中,a 为常数,CE 为交通运输方式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其数量与Q 正相关。

2,1),(21==i Q Q CA CA i i (5) 式(5)中,假设CA 与Q 正相关。

从式(2)可以看出,对于公共交通系统而言,还引入了等待时间参数,其数量与Q 负相关,则有公式:)(222Q w w = (6) 在实际进行家庭效用函数分析时,R 和Q 并不是独立的,特别是在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外部性比较和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时,多是以小汽车作为标准车进行换算的,因此,在具体核算车公里数、人公里数和道路通行能力时,下述关系式需要加以考虑:2,1),(==∗i Q Q R R i i i i (7) 式(7)中,Q i*为交通方式i 的适配交通工具核定载客量。

为了讨论问题方便,对于私人小汽车交通而言,R 常取固定值;而对于公共交通车辆而言,R 参数常作为政策变量予以考虑。

假定该经济能够产生的),,1(H h x h L =和I 的组合的约束条件为生成可能性,对生产可能集的这一隐含表述可记为:约束条件1:0),(≤I X F 其中∑==H h h xX 1 (8)由于从式(3)至式(7)几个公式的推导可以看出,这几个参数均是Q i (i =1,2)的函数,假设其综合结果用g h 表示,g h 常表示为H 类型家庭对共用品的消费,则有:约束条件2:()1,h h i g g Q h H ==L 且)h (所有I g h ≤为了确定最优配置集或Parrot(帕累托)最优配置集,政府选择),,1(H h x h L =和I 使第1类型家庭的效用水平最大化,约束条件为2至H 类型家庭获得给定水平的效用以及这种配置具有的生产可行性。

变动2至H 类型家庭的给定效用水平,就可以得出帕累托最优配置集,这一最大化问题的拉格朗日方程为:∑∑==−+−−+=Hi h h H h hh h h h g I I X F U g x U g x U L 12111][)],([]),([),(ρλµ (9) 式(9)中,hh ρλµ,,为参数。

U 为家庭2至家庭H 必须取得的效用水平。

考虑城市道路的拥挤效应[4],有: )(0g ,0,0j h j U g U I U hh h h ≠<∂∂≥∂∂>∂∂且(10)假定所指定的效用水平可以同时达到,则描述h x 的一个分量h i x 的选择的必要条件为:),1(0n i X F x U x L i h i h h h i L ==∂∂−∂∂≡∂∂λµ (11)在最优状态时,式(11)对所有的n i ,,1L =均成立。

为了选择城市道路的供给量,对g h 求最优,得:),1(01n i g U g L h H h h h h h L ==−∂∂≡∂∂∑=ρµ (12)联立求解方程(11)和方程(12)可得:i h H j j ij hjX F x U g U ∂∂=∂∂∂∂∑=λρ1 (13) 从式(13)可以看出,如果在最优状态时)h (所有I g h <,则根据补充的放宽条件0=h ρ,则可以看出每类型家庭对该段道路的使用量应予扩大,直到私人利益正好与这种使用对其他类型家庭造成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和相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H 类型家庭对给定道路设施的使用带来的车速、污染水平、行驶时间等外部性因素的变化时,常常依据规范限定一个符合城市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的参数范围值,一旦影响结果超过这一范围,就认定是产生了负的外部性,而小于该范围时,则认定其产生了正的外部性。

通过前述的简单推导过程可知,城市交通系统外部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在供给的交通基础设施上,单位时间内到达的车公里数Q 。

通常情况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量的增加,必定会诱增更多的交通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