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归纳讲课稿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共23页文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Biblioteka 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小石城山记》课件定稿
文章主旨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
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 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 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 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 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 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讥刺。
1、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
游踪路线:
小石 山城
黄茅岭 西山 西 南 北 东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 岭而下,有二道:自其一 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 少(shāo)北而东,不过四 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 石横当其垠(yí n).其上 为睥(pì )睨(nì )、梁 俪之形;其旁出堡坞 (wù),有若门焉.窥之 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 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 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 形象:一座精巧的小城:高 奇而坚.其疏数(cù)偃 (yǎn)仰,类智者所施设 峻而坚实,奇特而强劲, 幽静而秀丽 也.
逾黄茅岭而下 表承接 其一少北而东 表承接 土断而川分 表并列,并且 益奇而坚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而列是夷狄 是固劳而无用 表转折,可是,却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其
其一西出 其响之激越 其疏数偃仰 则其果无乎?
指示代词,其中的
指示代词,那
代词,山石
副词,难道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说: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 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 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 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 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 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 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如果柳宗元不 是被贬到永州,就不会“永州八记”的问 世。柳宗元的被贬,实在是他个人的不幸, 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其中的含义。
(3)分析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石城山的自然景观特点。
(2)学会对比分析,将《小石城山记》与其他山水游记进行对比,了解其独特之处。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石城山的美丽与神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小石城山记》,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小石城山记》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石城山美景的描绘和赞美。
2. 分析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特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石城山的美丽与神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石城山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小石城山记》,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学生自学生僻词语和句式,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石城山的自然景观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2)分析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介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想象与联想:(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石城山的美丽与神秘。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写一篇关于石城山的想象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想象与联想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小石城山记》的内容和石城山的自然景观特点。
小石城山记课件唐宋散文
小石城山记课件唐宋散文xx年xx月xx日•唐宋散文概述•唐宋散文的主要流派•唐宋散文的技巧与手法目录•唐宋散文名篇赏析•关于小石城山的传说与故事•相关作品推荐01唐宋散文概述唐宋散文指的是中国唐朝和宋朝时期的散文作品,包括著名的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唐宋散文的特点是注重个性、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以及追求文字的优美和含蓄。
唐宋散文的定义与特点唐宋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体裁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唐宋散文的影响深远,不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宋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唐宋散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初期,逐渐发展并成熟于宋代。
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都对散文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宋散文的起源与发展02唐宋散文的主要流派韩愈的散文风格韩愈的散文以雄奇奔放、豪迈不羁著称,其文章结构严谨,推理周密,用词准确,笔力精炼,充满了生机和力量。
柳宗元的散文风格柳宗元的散文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见长,其文章多用白描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而动人的印象。
韩愈与柳宗元的散文风格欧阳修的散文以平易自然、婉转流畅为特点,其文章注重文采和韵律,用词简练,富有音乐性,充满了闲适和雅致的情趣。
欧阳修的散文风格苏轼的散文以豪放奔腾、博大精深为特点,其文章多为长篇大论,用词豪放,气势磅礴,富有创新和激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苏轼的散文风格欧阳修与苏轼的散文风格王安石的散文风格王安石的散文以严谨古朴、简洁明快为特点,其文章多用短句,注重炼字炼句,思想深邃,充满着理性和哲理的色彩。
曾巩的散文风格曾巩的散文以温润秀洁、典雅清丽为特点,其文章注重辞藻和句式的搭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王安石与曾巩的散文风格陆游的散文风格陆游的散文以沉郁顿挫、豪放悲壮为特点,其文章多用短句表达情感,用词精准,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文化内涵。
《小石城山记》七年级教案
教案:《小石城山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石城山记》,了解小石城山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记叙文的内容,抓住主要事件和关键词;
2.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小石城山记》课文;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图片和视频资料:小石城山的风景照片和历史文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小石城山的美丽风景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询问学生对小石城山的了解和想法,激发学生对这座山的探索和了解的欲望;
3.介绍课文《小石城山记》的背景和内容,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关于小石城山的一篇文章。
第二步,阅读课文。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共23页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理解《小石城山记》的创作背景。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写景段落,感受作者笔下小石城山的独特之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小石城山的图片或视频)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座神秘而美丽的山——小石城山。
这座山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笔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描绘的吧!2、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因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城山记》就是其中之一。
(2)创作背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他在游览小石城山时,被其奇特的景观所吸引,同时也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疏通文意,积累字词(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小石城山记》教案2. 教学目标:理解《小石城山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词汇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层次。
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第三课时: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句式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
语法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语法特点和用法。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第四课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思维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5. 第五课时:总结和拓展。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写作质量。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并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书写对联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并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3.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小石潭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小石城山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答疑。
5. 实践操作:(1)让学生书写对联,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书写一篇小作文。
3. 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联书写、小作文和读后感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小石城山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石城山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石城山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石城山的历史背景。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城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
(2)学生齐读《小石城山记》,感受文章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小石城山记》,疏通文意,理解词语。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解答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
4. 欣赏与借鉴:(1)学生分析《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技巧,如寓情于景、动静结合等。
(2)学生结合自身写作实践,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3. 结合《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技巧,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学习态度。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环节的表现,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4.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文修改,评估学生对《小石城山记》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小石城山记》为例,讲解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小石城山记教学课件
16
2、前文单一;后文有层次变化。 15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永州八记》写于作者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
到永州的十年之间,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而
山水游记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小石潭记》,写水的;《小石城山记》,写
8
朗读全文,概括基本内容,把握文本脉络
游记
交代方位
写景
山之瑰伟
铺 垫
类智者所施设也
一是久疑 议论 造物者 二是诚有
三是果无乎
由景入情 融情于景 物我合一
9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 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永州八记》写于作者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
到永州的十年之间,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而
山水游记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小石潭记》,写水的;《小石城山记》,写
山的。
1
朗读全文,借助注释落实字词句
议论
3
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描绘出了小石城山哪些特点?划 出原句并作概括。
①土堡的形状: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山 ②山洞的深窈:
之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瑰
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玮 ③树竹的奇坚: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④山石的分布疏密有致:
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 5
小石城山记 上课
用
屈辱、贬谪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有的人
造就、孕育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归纳 之、而 用法
• 1.之
• ①寻之无所得。
• 代词,代指美景
• ②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 结构助词,的
• ③窥之正黑
• 代词,代指洞穴
• ④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 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这些作品把一山、一水、一石、 一草、一木都摄入笔端。生花妙笔使 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在中国 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 运,山水游记的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 元。
“记”,是古代的
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
解,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诵读课文
2、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 山的什么特点来写?试用一 个字概括。
奇
3、小石城山景之“奇”表现在哪些方 面?(原文回答)
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土堡的形状
②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山洞的深幽
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
山石的分布
诵读课文 第二段
第二段 文言知识梳理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
到了这里
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
确实、真的 对…感到奇怪
是 夷狄 , 更 千百年不得一 售 其
这 偏远的永州 经历
展现,得到赏识
伎, 是 固 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指美景
实在
或许
则 其 果 无乎?
难道 果真
或曰:(“造物者)以(之)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城山记归纳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逾.黄茅岭而下越过
2.有积石横当其垠.。
边、界
3.其上为睥睨
..梁欐之形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数:密集偃:俯类:像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更:经历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而列.是夷狄陈列
7.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宜:应该
8.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屈辱,贬谪
9.或.曰:其气之灵
或:有人
10.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
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词类活用
1.其一西.出向西名作状语
2. 其一少北.而东.向北延伸、向
东延伸名作动
3. 环.之可上.盘旋攀登名作动/ 登上名作动
4.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感到奇怪
形作动
四、特殊句式
1.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被动句
3.是固劳而无用判断句
五、重点句子翻译
1.
丈之处,山路中断,被一条河水分开,有
2.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
往里看去一片浓黑,把小石子投进去,从
3.
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好像智者的有意安排。
4.
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
5
之南少人而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