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第1课小石城山记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被贬南夷,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但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
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
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选自百度文库)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美字体赏美文唐代文儒柳宗元在星光灿烂、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柳宗元的诗只留下140余首,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
”(《新唐书·柳宗元传》)政治途穷,而后文采始得焕发。
柳宗元的好文章大都出在受贬之后.柳宗元以真挚的性情,感之于大自然的奇瑰媚丽,发为旷朗心声。
他对前贤宏文也不迂执一家,而主求“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
被人们推崇备至、千古传诵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而其不少的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古代寓言精品。
柳宗元的文论别出心裁,颇具卓见,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
此外,还强调先“立行”再“立言"。
柳宗元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理论有突破性的见解。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未找到正确的途径。
《小石城山记 》解析
柳宗元不相信这两种说法,这两种安 慰之词都不能代替或者抚平柳宗元心中最 真实的想法。那柳宗元相信什么呢?他心 中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
柳宗元不相信第一种说法,表明他并不 满足于在游山玩水中优游度日,对这种生活 现状他是不满意的,他想摆脱现状。 柳宗元不相信第二种说法,那就是他不 承认永州只有奇石而没有人才,他觉得永州 也有人才,比如说柳宗元自己,他应该到中 州施展他的抱负。
垠 yí n 土堡 堡坞 wù
倘,或者
梁欐lì
疏数 cù 偃yǎn仰 傥tǎng 更gēng 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jì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两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一、景: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记叙和描写) 二、情: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慨(议论和抒情) 写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议论抒情是对写景的 点化。 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手法开创了唐宋游 记散文即事入理、物我相融的风气,成为后代作家学 习的典范。从《岳阳楼记》到《醉翁亭记》,从《游 褒禅山记》到《石钟山记》,都从柳宗元那里汲取了 营养。
慈爱的老母的去世,对柳宗元是一大打击, 他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也是心中一道难以言 说的伤痛。以前在长安,他二十七岁那年,妻 子杨氏去世了。他没有再娶,却同一位坊间女 子有了感情,生下一个女儿,名叫和娘。由于 这位坊间女子身份特殊,他不便曝光两人的地 下恋情。所以私生女和娘长到五岁才认她为女 儿,他将和娘带到永州之后,和娘又在十岁时 夭折了! 丧妻、贬官、丧母又丧女。命运就是这样 接二连三地毫不手软地打击着柳宗元,这时候 他的身体差不多垮了,他自述“行则膝颤、坐 则髀痹”,差不多成了一个废人。
广东教育出版社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性格清高孤 傲的老渔翁的形象。老渔翁的形象是诗人自我 形象的写照。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 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 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诗正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
《小石城山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石城山记》教案(网友来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石城山记》。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地了解石城山的地理位置和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 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石城山相关历史文化的挖掘。
1. 导入新课:(1)展示石城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石城山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小石城山记》,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石城山记》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石城山记》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详细解读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关于石城山的对联。
(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 收集其他有关石城山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小石城山记》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小石城山记》教案2. 教学目标:理解《小石城山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词汇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层次。
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第三课时: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句式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
语法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语法特点和用法。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第四课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思维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5. 第五课时:总结和拓展。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写作质量。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小石城山记》教案
教案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价值观: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文章,学生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二、了解柳宗元及其作品回顾:1、柳宗元: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
2、作品:柳宗元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在永州作的《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出示“八记”原址的图片幻灯片。
三、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
一代文豪,十年楚客。
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
除了写出了许多抒发自己孤寂苦闷之情的诗歌(如《江雪》等)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
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
本文便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听录音朗读,后分段齐读。
明确:掌握以下生字词读音。
垠(yín)睥睨(pì nì)梁欐(lì)疏数(cù)偃(yǎn)仰傥(tǎng)五、抓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第一自然段文意。
1、掌握重点词语:北、下、其、而、睥睨、梁欐之形、洞然等。
2、掌握特殊句式:①窥之正黑,投[以小石]——状语后置句②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定语后置句3、翻译重点句子: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课-小石城山记-学案-Word版含解析
涟漪,缓缓地隐退。仿佛中,你就是那江边的蓑笠翁啊,江天雪景,逸 清高远,虽有向往自在悠闲的盎然情趣,更有被贬远荒、壮志未酬的 幽愤。仿佛中,我看见你的萧瑟的背影,披蓑戴笠,手持鱼竿,在唐朝 的那年冬天,雨雪凄迷的千山万径之外,垂钓着一江苍凉。而你的身 后,一场旷世的千年大雪,纷飞的断点中竟夹杂着如许萦乱繁多的悲 催与慨叹,也一并湮灭在历史的深处。
[ ]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寻:寻找。得:收获、发现。 其一 少北 而东,不 过四十 丈,土 断 而
另一条稍向北折向东,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地层断裂,被 川 分,有 积 石横当其垠。
Error!
一条河水分开,有堆积的山石横在路面。 其 上 为 睥睨、 梁之形,
Error!
它的上面形成垛墙望楼和栋梁形状, 其 旁 出 堡坞,有 若 门 焉。
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 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 赏读:孔子说:“忠(尽己之心)和恕(推己及人)的品德离中庸之道 不远,用到自己身上不愿意的事,就不应该加到别人身上。”
作者视窗 仰望柳宗元 透过历史与时间那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我仰望着你!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忘记你那身处逆境且悲天悯人的情怀,你那 明亮而又凝重的一生;无论是愚溪之畔的凄神寒骨,憔悴幽邃,还是西 山之麓你空谷长啸,沉吟踯躅;无论是对底层民众生存艰辛,感慨万千; 还是对险恶朝廷的勾心斗角,义愤填膺……都让我不止一次的颤动不 已,颤动我的这颗柔软的心啊。 那一行行如鲜花般的文字,如裂帛一般,一声绝响,穿行一个个 朝代,伴随着平平仄仄的风,抑扬顿挫的云,起承转合的雾,从一千年 前的潇水之上掠过,吹开片片雨雾,穿时越空,直掠上心头,撼起圈圈
《小石城山记》课用解析
翻译下面重点句子。
1、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 (于) 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我)又为它(神灵)不在中原地区创造 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永 州)感到奇怪,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展示它的 美妙景致(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 会),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址
《钴母潭记》原址
《袁家渴记》原址
《小石城山记》原址
《石涧记》原址
《钴母潭至西小丘记》原址
《小石潭记》原址
❖这些作品把一山、一水、一石、一 草、一木都摄入笔端。作者那生花 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 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的散文应该 说始于柳宗元。
第一段以记叙为主,写景,
第二段以议论与抒情为主。
写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
而议论抒情是对写景的点化。
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手法开创了唐 宋游记散文即事入理、物我相融的风气,成为后代作 家学习的典范。从《岳阳楼记》到《醉翁亭记》,从 《游褒禅山记》到《石钟山记》,都从柳宗元那里汲 取了营养。
▪ 疏通文意,积累词句 (重点实、虚词;重点句子)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 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 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 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 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试揣摩全文: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神有没有已经很久了
5、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上帝或许不应该像这样做,那么上帝果真没有吧?
•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
• ③表并列关系,可不 译。
• ④与方位词构成短语,
•
⑤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 是夷狄。
可不译。 • ⑤表转折关系,“却”
• ⑥是固劳而无用。
• ⑥表转折关系,“却”
• ⑦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⑧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 ⑨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 ⑦表转折关系,“却” • ⑧表转折关系,“却” • ⑨表转折关系,“却”
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实词
• 1、有积石横当其垠 • 2、其疏数偃仰 • 3、及是,愈以为诚有 • 4、更千百年不得一售
其伎
• 5、类智者所施设也 • 6、为: • 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 • ②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 ③其气之灵,不为伟人, 而独为是物
• 1、垠:边,界 • 2、数:密集 • 3、及:到 是:这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仍然坚持及努力实现理想抱负 被贬后,创作了《捕蛇者说》《三戒》等关注社 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还有不少政绩。
三读文章:品境
情、景、志三者完美交融
①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着什 么?
②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 ③全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 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 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 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主吗?有人说: “造物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 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 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 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 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 种说法,我都不信。
小石柳城宗元山记
柳宗元
柳宗元 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后任柳州刺史,故也称为柳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石城山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石城山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石城山的历史背景。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城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
(2)学生齐读《小石城山记》,感受文章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小石城山记》,疏通文意,理解词语。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解答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
4. 欣赏与借鉴:(1)学生分析《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技巧,如寓情于景、动静结合等。
(2)学生结合自身写作实践,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3. 结合《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技巧,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学习态度。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环节的表现,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4.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文修改,评估学生对《小石城山记》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小石城山记》为例,讲解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小石城山记拓展归纳赏析:贬官文化ppt精品课件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六一居士传(节选)
欧阳修
•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 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 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 岂不为六一乎?
归隐类散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 苏轼: 《赤壁赋》 刘禹锡 : 《陋室铭》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贬官文化
归隐类作品表达的感情:
豁达乐观 超凡脱俗 抑郁不平 淡薄名利 借酒消愁
苏轼 苏辙 王维 柳宗元 欧阳修 李 白
渴望入世
古代文人虽遭贬黜, 身处逆境,仍渴望尽 忠报国,实现自己的 政治理想
贬官文化
寻求归隐
古代文人被贬后, 在山水或琴、棋、书 画中寻求宁静、安逸 的生活环境,以洁身 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渴望入世
古代文人虽遭贬黜, 身处逆境,仍渴望 尽忠报国,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
思考
请给我们学过的古代贬官作品分类
寻求归隐
山 水
寄情于物
琴、棋、书 画、酒
归隐类诗词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 《山居秋暝》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柳宗元:《江雪》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 《辛夷坞》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课件
代表作品:《永 州八记》、《封
建论》等
逝世时间:公元 819年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唐代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政治家
代表作品:《永 州八记》、《封 建论》、《捕蛇 者说》等
开创了“古文运 动”,对后世影 响深远
散文风格独特, 被誉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思想及影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诗歌和哲学著作中,如《封建论》、《天论》等 柳宗元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诗歌和哲学著作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柳宗元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哲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06
小石城山记的解读 与赏析
THEME TEMPLATE
小石城山记的解读方法及要点
解读背景: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如开头、主体、结尾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用词、修辞手法等
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感悟等
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等
课件简介
主题:小石城 山记柳宗元
作者:柳宗元
创作背景:唐 代
内容简介:介 绍小石城山记 的创作背景、 作者生平、作品特等03柳宗元简介
THEME TEMPLATE
柳宗元的生平
出生时间:公元 773年
出生地:河东 (今山西运城)
家庭背景:出身 于官宦世家
主要成就:唐代 著名文学家、思
想家、政治家
柳宗元与 唐代文学: 探讨柳宗 元在唐代 文学中的 地位和影 响
总结:总 结小石城 山记柳宗 元课件的 主要内容 和亮点, 强调其对 理解和欣 赏柳宗元 作品的重 要性。
《小石城山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石城山记》教案(网友来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小石城山记》全文。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3)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会对比阅读,将《小石城山记》与其他山水游记进行对比,分析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语法结构。
(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2)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石城山记》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字词含义。
(2)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语法结构。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对比阅读,将《小石城山记》与其他山水游记进行对比,分析异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石城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虚词“而”字的用法: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并列) • 拔剑撞而破之。 (递进)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 • 吾恂恂(xún,恐惧的样子)而起 。(修饰)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各位如果有这个想法,那只要按我的指挥行事就行了()假设) • 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代词)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 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 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 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主吗?有人说: “造物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 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 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 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 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 种说法,我都不信。
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实词
• 1、有积石横当其垠 • 2、其疏数偃仰 • 3、及是,愈以为诚有 • 4、更千百年不得一售
其伎
• 5、类智者所施设也 • 6、为: • 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 • ②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 ③其气之灵,不为伟人 ,而独为是物
• 1、垠:边,界 • 2、数:密集 • 3、及:到 是:这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语气词)
一读文章:品景
• 小石城山的最主要特点是
• 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
•
奇
• 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1、小石城山的形状
• 2、山洞的深窈
• 3、树木山石分布的情态
•
树竹的奇坚,
•
山石的有致
感叹: 类智者施设
二读文章:品情
• 面对如此奇丽之景,作者不仅发出“类智 者所施设也”这样的感叹,而且更进一步在 第二段通过议论表达联想和思索。
突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象征手法(“物我相融” ) ①幽景奇石:峻洁孤高的人格 ②弃地废景:遭贬不遇的处境
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 主题:
作者借景抒情,借题发挥,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摆脱现状 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谢谢!
《始得西山宴《袁家谒记》原址
《石涧记》原址
《钴母潭西小丘
《小石城山记》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少北而东(shāo ) 睥睨(pìnì)
堡坞(wù )
疏数(cù )
偃仰(yǎn )
傥(tǎng )
更(gēng )
售其伎(jì)
文言知识重点
1、重点字词
2、复习“而”、“之”字的用法
• ③表并列关系,可不 译。
• ④与方位词构成短语
•
• • • •
⑤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 是夷狄。 ⑥是固劳而无用。 ⑦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⑧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⑨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可不译。 • ⑤表转折关系,“却” • ⑥表转折关系,“却” • ⑦表转折关系,“却” • ⑧表转折关系,“却” • ⑨表转折关系,“却”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 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 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
•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将一块小石子丢进 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 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 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 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 特意布置的。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仍然坚持及努力实现理想抱负 被贬后,创作了《捕蛇者说》《三戒》等关注社 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还有不少政绩。
三读文章:品境
情、景、志三者完美交融
①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着什 么?
②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 ③全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 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
• 唉!我怀疑造物主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 儿更以为造物主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 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 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 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 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 无用处,神灵的造物主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 ②的,结构助词
• ③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可不 译。
• ④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可不 译。
• ⑤它们,指美景,代 词
知识点归纳 二、重要虚词
• 3、而 • ①其一少北而东。 • ②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 ①顺承关系,“又”。 • ②转折关系,“却”。
• ③益奇而坚。 • ④逾黄茅岭而下。
• 1、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造物者的有无
•
2、作者到底认为有没有“造物者”?他 的思考经历了怎样的阶段,最后的观点如何?
怀疑——否定
3、怎样理解作者对造物者的怀疑和否定?
• 怎样理解作者对造物者的怀疑和否定?
1、对造物者存在的怀疑体现出内心的极度愤懑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
作品风格: 清峻自然。
“永州八记” :
“清莹秀澈,锵鸣金石”,是我国 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鉧潭记》、《钴姆鉧潭西小丘 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谒记》、《石渠记》 、《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 记的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近清 水风 远明 山月 皆本 有无 情价 。,
诚:真的
• 4、更:经历 • 售:得到赏识 • 5、类:像 • 6、 ①形成 • ②创造、安排 • ③造就,孕育
知识点归纳 二、重要虚词
• 1.之 • ①寻之无所得。
• ②其上为睥睨、梁欐 之形。
• ③其响之激越,良久 乃已
• ④吾疑造物者之有无 久矣。
• ⑤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 ①它,代美景,代词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 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 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
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 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 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 去,只走了不超过四十丈,土层断裂,就 被一条河流分开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 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 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在 那里有一个象门一样的洞穴。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
柳宗元 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后任柳州刺史,故也称为柳
柳州。 与刘禹锡参加了王叔文 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 马(八司马之一)。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 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代表作:
议论文: 《捕蛇者说》 传记文:《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寓言散文:《三戒》( 《黔之驴》) 并著有《柳河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