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全部
文学理论教程全部文学理论教程是一门旨在探讨文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的学科。
通过对劳伦斯塔文赫姆的《文学理论教程》一书的学习,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概念。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文学理论教程的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是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这一部分介绍了文学理论在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的发展历程。
从希腊古代的诗歌论到启蒙时代的形式论,再到现代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思潮和学派。
了解文学理论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理论流派的概念和观点,也能够反思当代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
第二部分是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这一部分介绍了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如意识流、主体性、形象、隐喻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核心元素和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同时,这些概念也提供了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
第三部分是文学理论的应用与扩展。
这一部分介绍了文学理论在批评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文学理论的应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理论流派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发现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风格和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文学理论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关系,以及文学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文学理论教程,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
这门学科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批评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深入学习文学理论,我们不仅可以成为对文学有更深入理解的读者,还可以成为对文学有批评性思维和独立见解的评论家。
最重要的是,学习文学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人类文化的核心问题,以及文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导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高度和宏观事业上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
二、文学理论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三者既是独立的,又是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的观点: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1、文学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轮5、艺术交往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1、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二、文学活动的构成: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作者:是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写作品的人,更是参与建立文学规范,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的人。
3、作品:既是作者的创造对象,也是读者的阅读对象。
4、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与作者通过作品进行精神的沟通。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一)巫术发生说:巫术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是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
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原始人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论和巫术信仰,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二)劳动说: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产生。
四、文学活动的发展(一)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与原因1、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2、黑格尔的理念(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1、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因素,上层建筑的一些观念以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的影响。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精品文档
马克思指出,人的历史与人的现实都因此成 为人类认识自身、感受自己的生命、力量和 本质的对象:“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 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 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 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己的 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成为他的对象……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 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最初人们是在语言形式上确认文学作品与其 它文字表达的区别。把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当 成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于是在确定文学的“审美性”时,也就自然 而然地首先关注“语言”了。这更多的是现 代人的观念。
精品文档
资料
“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 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 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评文华,事出 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于夫篇什,杂而 集之。”
精品文档
本体是一个形而上的对文学本质的设定
文学存在,是我们假设的包括所有文学现象 的概念
根据一个最普遍、最一般、 世界
最根本的本质,界定这些
现象为文学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
作品
从不同角度把握文学,
得出不同的文学观念,艺术家
欣赏者
形成不同的文学理论。
精品文档
第一节 文学的审美性
审美性即是教材作者设定的文学本体 一、文学和文学观念 对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侧重不同,而形成不
精品文档
即使立足于“形式”理解文学艺术的审美性, 也势必在人的实践中历史性地说明形式的审 美意味。如:美的形式——理解为有意味的 形式,而有意味——则归因于人类社会实践 的历史积淀。
因此我们要在人的实践中理解艺术的审美特 性,理解文学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文学理论教程》课件
戏剧
以表演为主,通过对话、 动作和舞台布景来展示情 节和人物。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技巧
创意构思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首先需 要确定主题和情节,并构 思出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 。
叙事技巧
作家运用不同的叙事技巧 ,如倒叙、插叙、伏笔等 ,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吸引力。
修辞手法
作家运用比喻、拟人、排 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 表现力和增强作品的艺术 效果。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重视作品的教化功能。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强调理性、秩序和 完美,重视作品的教化和道德作用。它强调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追求作品的完 整性和统一性。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个性和情感,重视对自然和人类心灵的探索。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强调个性和情感,主张文学作品应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 受。它追求自由、个性和创新,反对传统束缚和规则,重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和 表达。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和反映,追求真实和细节的再现。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通 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刻画,揭示社会和人性的真相。 它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注重细节描写和对人物心理 的刻画。
02
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语言文字
文学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是表 达思想、情感和意义的基本工具 。
意象与象征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是表达 深层含义和情感的常见手法。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小说
以叙述为主,通过人物、 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 活。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引言: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探讨。
然而,对于文学的理论认识和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科的发展,不同的理论观点和解读方法也层出不穷。
本章将介绍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与观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文学理论教程的基础。
1.文学观念的定义与演变文学观念是指对于文学这一现象和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它不仅仅是对文本本身的解读,还包括对于文学的概念、功能和意义的思考。
文学观念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和思潮。
在西方,文学观念在古代就得到了初步的形成,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于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则更加复杂,如《文心雕龙》等古代文论著作对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崛起,以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都对文学观念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本体的构成与变化文学本体是指文学的实际内容和形式,包括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方式和文学创作理论等。
文学本体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以诗歌和戏剧形式出现,而在现代,小说和散文则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
同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学本体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中国文学强调追求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而西方文学则注重表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意义。
因此,对于文学本体的研究需要考虑到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的关系结论: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在文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于文学观念和文学本体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
因此,学习和研究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是文学理论教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知识点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以一定的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它是说明文学的性质、特征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创作、欣赏、生产、流通的方法,是一种文艺方法论。
2现实性文学:是一种用写实的创作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
它的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强调立足于现实、正视现实、忠于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以再现现实的写作方式。
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它的描写不夸张,不变形,按照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直接揭示矛盾以真实再现特定历史时代的生活环境。
3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技能力量、精神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而在现实世界的物质化、具体化、对象化,人又会根据这种对象化的表现来反观自己的本质力量。
这是一个二次转化、循环转化的过程。
4直觉:省掉推理过程而对事物作直接的认知和了解。
在文学创造活动中,直觉是指作家凭借已有的炉火纯青的认知能力,或许会借助对过去生活的认知经验来对事物做出推理和判断的现象。
通常,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性的领悟或突破性的顿悟。
5即兴: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因受到外在刺激而引起内在冲动的兴会来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它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6高雅文学:也称作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和精英文学,它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人群,它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题材广大,主题深刻或意蕴深厚,具有探索性、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能给读者严肃的思考,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艺术感染力强。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文学?答: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学的观念来看,文学是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②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活动。
③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④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⑤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借助纸张和文字来表达。
马克思主义从这五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文学理论教程_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一、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一旦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具有如下意义:1、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1、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3、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二、劳动说——文学起源于劳动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三、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1]、文学与话语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②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两主体)、文本(符号形式)、沟通(目的)、语境等要素③话语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而传递这个信息的媒介具有言语特性;同时,这种沟通过程发生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即与其它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④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从事沟通的话语行文或话语实践。
⑤文学的基本属性:绝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绝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2]文学与话语蕴藉①蕴藉: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②话语蕴藉: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③文学作为话语蕴藉包含两层意思:A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B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3]、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A含蓄B含混(歧义、复义、多义)四、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1、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文学活动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和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其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2、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文学以语言为符号,文学话语与普通言语的区别A作为叙述、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文学话语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B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C文学语言的虚构性常常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境,这种叙述会出现多种可能性五、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1、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场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文学理论教程 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是一本关于文学理论的教程,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
本书于第四版中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时代对文学理论的需求和要求。
以下将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章是《文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文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到现代,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理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的演变。
本章还探讨了文学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功能。
第二章是《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读者可以了解到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如文本、意义、主题等,以及不同流派中的不同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第三章至第九章是不同的文学理论流派和观点的介绍:包括传统主义、新批评、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哲学批评等。
这些章节详细地探讨了不同理论流派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读者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不同流派之间的异同和发展趋势。
第十章是《文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介绍了文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本章探讨了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文学理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最后一章是新版的附录,包括了一些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和文
学批评的范例,供读者参考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是一本全面介绍文学理论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不同的文学理论流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自己的文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功能?A. 指导创作B. 促进交流C. 规范阅读D. 反映社会答案:D3.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研究应该关注: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文本本身D. 读者反应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文本中心主义”。
文本中心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它强调文学研究应集中于文本本身,而非作者、读者或社会背景。
文本中心主义认为文本具有自足性,其意义和价值来源于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语言特征。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
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个文本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引用、模仿或回应其他文本。
互文性揭示了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理解文本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论述题1. 论述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通过文学理论,批评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风格。
文学理论还帮助批评家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和其他修辞手法。
此外,文学理论还能促进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
2.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运动,其特点包括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对时间和空间的新颖处理、以及对内心世界和主观经验的强调。
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使用断裂的叙事、流意识技巧和非线性时间来探索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案例分析题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例,分析其文学理论意义。
《到灯塔去》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运用了流意识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
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处理也极具创新性,通过人物的思绪跳跃和回忆,展现了时间的非线性特征。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阶级和艺术等主题,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人类文化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和塑造社会风貌,传递智慧和情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欣赏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一章:文学基础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本形式。
它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创造形象,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体验。
1.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体裁、时代、风格、主题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文学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第二章:文学批评理论2.1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还受到文本结构、符号和语言系统的影响。
批评者通过对文本结构和符号的分析,揭示作品背后的复杂意义。
2.2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试图颠覆传统文学观念,突出作品中的碎片化、模糊性和多样性。
批评者认为文学的意义是多义的,不可被统一解读。
第三章:文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3.1 文学教学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3.2 研究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也是文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学理论视角分析作品,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结语文学理论是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文学基础概念和批评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希望这份文学理论教程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文学世界,拓展思维视野。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1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教学要求:1.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 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到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2.每一位同学选择所讲专题的一部参考书(亦可自选相关性论著), 提出一个问题供小组讨论, 挑选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现象), 并试着用相关的理论加以阐释;3.讨论的组织由组长(或寝室长)负责, 围绕着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 并形成讨论报告;4.汇报时注意充分体现小组讨论的多重声音。
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圆桌议题:1. 历史小说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是否为现实型文学?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太虚幻境等具有神幻色彩的人.事.景, 是否改变了其现实型文学的身份?3. 理想型文学要反映现实吗?4.如何理解“文学作为反映, 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5. 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有何不同?6. 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现实型还是理想型文学?参考书目:1. 【美】布洛克著: 《美学新解》, 滕守尧译,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2.《欧洲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19813.达米特·格兰特著: 《现实主义》, 周发祥译,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4.利里安·弗斯特著: 《浪漫主义》,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5.王向峰著: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6.张学正著: 《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 1976-1996》,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7.张德祥著: 《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8.崔志远著: 《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9.陈顺馨著: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0.【英】以赛亚・伯林著: 《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811.汤奇云著: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史论》,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陈国恩著: 《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3.【美】考德威尔(Caudewell,C.)著: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对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研究》, 薛鸿时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88.614.罗钢著: 《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615.俞兆平著: 《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6.朱寿桐等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9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象征型文学、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圆桌议题:1.象征型文学如何寻找客观对应物?2.为什么象征型文学具有朦胧性的特点?3.如何理解西方各大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4.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吗?为什么?5.象征型文学与现实性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有哪些?参考书目:1.查尔斯·查德威克: 《象征主义》,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2.钱中文: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3.林兴宅: 《象征论文艺学导论》,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4.【德】黑格尔: 《美学》, 朱光潜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1981;5.居阅时, 瞿明安主编: 《中国象征文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96.陈太胜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7.吴晓东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8.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10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散文)圆桌议题:1.必须符合教材中所说的诗歌的几个特征才能算是诗歌吗?2.诗歌与散文有何差异?3.试以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为例, 谈谈诗与散文的差异。
文学理论教程_童庆炳0204192321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教程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其与人类社会、心理、艺术等方面的关系的学科。
文学理论家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解读文学作品。
2. 传统批评:也称为经典批评,指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理解的传统方法。
主要关注作品的形式、结构、主题等方面。
3. 结构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本的结构和内在的体系。
关注作品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符号间的关系,强调文本自身的独立性。
4. 语言学派批评: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研究,揭示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5. 后殖民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关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文学及其创作与阐释的影响。
特别关注殖民地作家的身份认同、文化冲突等问题。
6. 后现代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征。
主张对现实的批判和颠覆,对传统观念和形式的拒绝和超越。
7. 重读历史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对历史、社会、经济背景的重视。
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8. 敘事理論:关注故事的传达方式、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研究如何通过叙述来构建故事的意义和情感。
9. 形态学:一种文学理论方法,比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分析作品中的符号和意象,揭示其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10. 历史文化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联系。
通过研究文化和时代的差异和变化,揭示作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文学理论名词的简要解释,这些名词代表了不同的文学理论流派和方法,用于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教程》教案教案第一编导论[学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以及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当代文学理论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的形态教学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大基石; 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课时)基本概念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的统称,也叫做文学学。
它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经历了一个从混沌到逐渐明晰的划分历程。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与文艺学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1、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同:两者都是以最基本的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它的任务是要分析阐述具体作家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出公正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异:两者的方法不同。
批评基本上是静态的,针对个别作品,或以某个作品作家某个创作倾向为研究对象。
文学史却要着眼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考察来龙去脉,发展流变,历史的继承与沿革。
2、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的是研究文学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因此它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不同。
它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个别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思潮,或者说并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文学现象,而是要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普遍的艺术规律。
比如文学批评规律,作品构成规律,文学发展的规律,阅读鉴赏的规律等。
他们之间的联系:文学理论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观点原理和方法。
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文学理论提供具体的材料和方法。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一)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个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方面构成的。
世界↗↙↖↘读者作家↖↘↗↙作品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变过程和反馈过程。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文学理论所规定的四个方面的任务1 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单社会生活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作品,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2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3文学作品作为本文如果被束之高阁,不跟读者见面,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本文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才能变成审美对象,而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构成了文学接受论。
4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其他活动有不同之处,而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对象: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相关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构成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有一定的价值趋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的多样化。
可以采用多种视角进行研究,故文学理论的形态也是多元化的。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本章思考题】 1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课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从历史角度回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
具有下列三个基石1、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充分实现,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自由创造。
)2、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文学艺术依存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3、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从经济角度,把依存性具体落实到生产操作和生产消费之上)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
其次,必须以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来指导。
二、中国特色强调中国本土特色三、当代性【本章思考题】1、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编文学活动[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重点理解文学活动区别其它人类活动的特殊性质,从而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教学难点: 区别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了解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片面性; 如何理解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课时)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按照第一章的观点,文学活动应该包括四个部分: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一、世界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二、作者三、作品。
如作品的形式。
四、读者。
接受美学特别强调读者的重要作用。
五、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
第二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它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交换关系(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三)生活活动特性使得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文学与经济基础具有间接的联系。
故属于“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1)巫术仪式发生说。
(2)宗教发生说。
(3)游戏发生说。
“过剩精力”的发泄。
(4)劳动说。
(这是根本原因的解释)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产生的前提条件。
提供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制约了早期文学活动的形式。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随着经济而发展,但并不完全同步。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诸学说有更大的合理性?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课时)第一节文学概念辨析一、关于文学的几种概念1、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
2、狭义文学: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一速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
二、文学作为文化。
作为审美。
作为惯例的各种表现。
通过文学多层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文学最为合理的概念: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三节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文学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是一般的意识形态,也是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文学是一般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二、文学与话语。
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
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属于意识形态话语。
三、文学与社会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四、文学与反映。
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第四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总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自然和社会)形成的一种无功利、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美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指其是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
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虽然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但它仍具有社会功利性。
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形象:审美形象理性:蕴涵理性因素。
可以引导人们进入理性境界。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第四节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的审美意识形态一、话语蕴藉蕴藉: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含义(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蕴藉性质。
(2)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二、文学的定义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话语话语蕴藉文学2、什么是话语蕴藉?请结合有关作品加以说明。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基本属性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工人阶级和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功利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
三、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珍品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沟通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米民族新文学。
【本章思考题】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问题。
第三编文学创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能从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高度,理解和掌握文学创造的性质特征、过程和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是艺术生产;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内涵的理解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3课时)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1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依存。
2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
(1)两者并非绝对同步。
(2)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它观念性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生产 2以符号为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3它是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一、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