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能发展的五个关注点
学生体能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生体能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体能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学习能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了解学生体能发展的各个阶段,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
学生体能发展的阶段划分
学生体能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婴幼儿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指出生后到3岁左右的婴幼儿,此时的体能发展主要表现为基础身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婴幼儿期的体能发展对后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2. 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能发展开始迅速增长,主要是通过日常体育锻炼和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
此阶段的体能发展应该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
3. 中学阶段
中学阶段是学生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对于学生的健康和学习都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
4. 青少年阶段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已接近成熟,此时体能的提升往往更注重运动技巧和专业训练,有选择性地发展个人擅长的运动项目,提高竞技水平。
总结
学生体能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婴幼儿期就开始注重,通过不同阶段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和锻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态。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他们在健康的身体中快乐成长。
对新课程下学生体能发展的几点思考
1体 育新课程与学生体能 .
◎
沈惠琴
2是 不 是 要 回到 “ . 课课 练 ” 学生 的体 质 持 续 下 降 , 已经得 到 大 家 的 关注 ,所 以 发展 学 生 的 体 谈 到 “ 课 练 , 落 实 到 操 课 就 能 ,提高 学 生 的 体 质成 为 了 目前 大 作 层 面 ,这 也 是 一 线 老 师更 为 关注 家所 关 心 的 焦点 ,也 成 为 了体 育 新 的 。因 为 “ 课 练 ” 作 为 老 师们 耳 课 课 程改革 的重要 目标之 一 。 熟 能 详 的 , 与体 能 发 展 密 切相 关 的
达 成 。所 以说 ,要 是 在 体 育课 堂 教 学 中来 发 展 体能 ,是 必 须 依托 运 动 技 能 的 发 展 的 。体 育 课 程 要促 进 学 生 的 健 康 发展 , 而健 康 是 三维 的 ,
体能 只 能 是 一 个 方面 。如 果 不 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 动 技 能 的 学 生 ,只 是 把 身 体 素质
专 有 名 词 , 所 以 有 必 要 对 “ 课 充斥 课 堂 ,那 我 们 又 回到 过 去 ,把 课 。 质 ” 等 于 了 “ 康 ” ,体育 课 体 健 练 ”做一 个深入 的 了解。 体 育 新课 程 关注 了学 生 的 全 面 提 倡 “ 课 练 ” 是 在 l 7 年 回 到 了达 标 课 、体锻 课 ,那 肯 定 是 课 9 9 发展 ,与 以 往相 比较 ,突 出 了学 生 错了 。 扬 州 会 议提 出 了体 质 中心 论 以后 , 的情 感 、态度 、价 值 观 ,单独 设 立 运 动 技 能 的 学 习 自 然 能 够 发 当时 体 育 教学 的基 础 就 是 体 质 中心 了运 动 参 与 、心 理 健 康 、社 会适 应 在运 论 ,提 出 来学 校 体 育 以增 强 学生 体 展学 生 的 体 能 ,这本 身就 是 “ 三个 非 体 能类 的领 域 。 于是 有 人 就 质 为 主 ,所 以 “ 课 练 提 出 是 以 动 中 发展 ” 的 应 有之 意 , 比如 篮球 课 提 出 了 :体 育 课程 改 革 会 不 会造 成 把 学 生 发 展 定位 在 身 体 发 展 为 主 的 就 是 一项 发 展 体 能 较 全面 的一 项 运 学生体 能水 平的下 降? 基 础 上 ,同 时 把两 个 指 标 作 为衡 量 动 ,当然 排 球 、足球 、乒 乓 球 、羽 其 实 在 体 育 与 健康 课 程 标 准 中 体 育 课 的 最 重要 指 标 ,一 个 就 是平 毛球 都 有 相 应 的 功 能 ,但 是 在 发展 对 “ 能 ” 有 明确 的 要 求 与描 述 : 体 均 心 率 ,一 个 是练 习密 度 。在 那 样 肌 肉 力量 和 体 能 的一 些 目标 方 面就 在课 程价 值 中增进 身体 健 康 中提 到 的背 景 下 , “ 课练 ”有 了很 坚 实 显 得有 些 不足 ,例 如 :体 操 项 目对 课 “ 过本 课 程 的学 习 ,学 生 能够 提 通 的立 足 之 地 ,甚 至有 些 课 就 直 接 演 发 展 个人 的平 衡 能 力 以及 肌 肉力量 高 对 身体 和 健 康 的认 识 ,掌握 有 关 变 成 了达 标 课 、 体能 课 ,用 身 体 素 比球 类更 加 适 当 ,田 径 的跑 、跳 、 身 体健 康 的 知 识和 科 学 健 身 方法 , 投 项 目相 比球 类 在 发 展 个 人 的 速 质练习 来代替 技能 训练 。 提 高 自我 保 健 意 识 ;坚 持 锻 炼 ,增 在 目前 的形 势 下 ,发 展 学 生 的 度 、 耐 力 、 肌 肉 力 量 方 面 更 为 恰 强 体 能 ,促 进 身 体 健康 ;养 成健 康 体 能 ,是 不 是 要 回到 “ 课 练 ” , 课 当。 我 们 不妨 在 进 行 球类 项 目教 学
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
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Quality is the life of an enterprise. December 2, 2022发展小学生体能的方法沟门子中心小学李金亮陈复体能作为一切人类生命活动和目标行为的动力基础,在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等领域都备受关注;“现代行业语词典”中认为:“体能是体质的一部分,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举起重物等能力;“体育大辞典”71认为:“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方面;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体能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体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校体育学认为:“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束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运动训练学”…中认为:“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而中小学阶段作为个体一生体能发展的关键阶段,承载着发展与决定的功能和任务;针对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国内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还存在这些不足:I理论构建不够系统,缺乏对先进理论基础的引入,不利于体能促进理论科学指导实践功能的实现;2组织教学内容时,仍以学段为主线;3练习方法和手段仍停留一些简单的运动项上面,对此上级领导特别重视,专门召开了体育教师专项会议,现就针对小学生如何发展体能的方法、原则等进行一些简要的阐述,敬请各位领导指导;一、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做法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能锻炼的手段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学生就一定对体能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能锻炼中来,使学生的体能逐步发展更上一层楼;一、创新模式,提高质量;我们在每节课都有8—10分钟针对于体能检测项目的练习,也就是体育课所说的课课练;大课间活动时间,做完广播体操后有针对性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在体育老师组织下进行各班的比赛,利用学生不服输的性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锻炼效果,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因此有了学生的主动、快乐的参与,学生总体的体能、体质有了明显进步;二、科学计划,严格训练我认为学生体能素质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不仅要科学计划,循序渐进;还要严格要求;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质训练,进而把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全年计划分四个训练期,即秋冬季和春夏季,夏季训练是全年训练主要季节,抓好夏季训练是检查和衡量全面训练成果的主要阶段;在训练内容上更重点加强基础素质训练和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跑、跳、投的姿势,培养节奏感,速度等良好感觉;在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多次训练法,每周训练早自习前每次30分钟,下午课后每次30分钟,长期坚持训练;先进行各项素质练习,特别是加强力量和弹跳训练,如:发展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采用深跳跳台阶,连续跳越障碍物,单足跳接力,跳远,计数跳绳比赛,计时跳绳、跳绳接力,负轻物深蹲跳、半蹲跳;直膝跳、跳起摸高等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后解决技术问题;一般是上午以基本素质为主,如做30米或40米快速的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短距离加速跑等一些频率快而要求动作协调放松的专门练习来提高学生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以这到掌握跑的正确姿势的目的;安排运动量较小,因为早晨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再加上早锻后学生还要承受一天的学习任务,免至影响他们身体健康和文化学习;下午以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为主;此外,每次都把柔韧性练习作为准备运动,如进行推手、踢腿、俯腰、互背、翻圈、推小车等双人活动;带有技术性放松练习放在课的结束前进行,如跳类项目力量练习后结合本技术进行踏跳放松,这样可提高每课练习密度,也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动作技术;在技术训练方面,只有掌握好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我在运动训练的同时强调技术,在学生一进队开始抓好基本技术,随着学生技术的提高,仍然不断地完善基本技术;对某些难以掌握的动作,应用辅助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其要领;使他们从小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动作模式,那就会少走许多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好办法;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严格训练的目的,并按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训练时,总是要注意教师的,体育教师必须从自己的言论、行为、训练表现给学生一个好榜样;严格的说,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即:“积极主动,刻苦锻炼,努力拼搏,再创佳绩”;同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二激发兴趣,形成动机学生的主观努力是运动员锻炼成才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前提是他对体育训练有兴趣,能从中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而产生这种“兴趣”和“快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有体育运动兴趣的学生都较好的运动素质,但并非所有具有很好运动天赋的学生都对体育感兴趣;有些素质非常出众,却可能因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而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诱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1、因材施教,永不放弃;不放弃每一个体育困难生,不让任何一个体育困难生掉队,这是我们这几年来的训练目标;因此结合我校实际,以运动会为契机,抓好学生的体育训练,每天早上7点20分到8点,结合实际情况选出3到5名体育困难生和运动员一起参加每天的晨练;2、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体育教师、教练以“乐教”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和训练,运用鼓动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最初的好感;体育教师经常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事例;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校争光的信念;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队纪校风的教育,打好训练的思想基础;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快;如五年级的李子成同学,在今年被我们选中为今年运动会的队员,田径队参加训练,他训练积极、刻苦,但父母反对,一直训练不正常,当时,这位同学已不想继续训练,我们知道后,和他谈心,使他重新建立信心;这样,经过几个月的系统训练后,他在今年我校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男子1500米获第二名;当然,单有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取得家长们的支持;父母非常疼爱孩子;少数家长仍有顾虑,一则怕参加训练后影响学习成绩,二则心疼孩子,怕累坏了,练坏了;3、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体能训练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学生的训练转化为兴趣,再由学生的兴趣转化为自主的训练,也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提高学生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完成训练目标和任务;如跑的练习,学生对长期的跑就会感到厌恶,所以教师在训练跑的时候可以适时改变策略,设计情景,开展各类的跑的游戏,如追逐跑,自然地形跑或者踢足球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训练也更有成效了;结合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发展体能,这需要学生学习中有适宜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练习,促进身体素质提高;如果学生学习主教材时运动负荷不足,对体能的发展效果不好,那么也可以考虑在体育课上专门利用一小段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利用专门的时间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仍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练习;例如,可以将身体素质的练习与竞赛和游戏相结合,将竞争的因素加进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内容来提高自己的不足,或者与主教材的学习相联系,重点发展完成主教材内容所必需的体能,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练习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全体学生在教师指挥下单独练习,也可以是3~4名同学结对子进行练习,还可以是组成锻炼小组,共同发展某项体能;通过体育课教学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因此体能就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4、用新颖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好奇、好动、好学、好胜”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引起学生快乐地运动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给他们热爱体育学习的情感加温;如耐久跑教学,可以音乐伴奏中采取变速、变向、定时、定距、让距、接力、追跑、游戏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气氛欢乐,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变外压式的强制学习方式;5、用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评价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有效手段,它远远比批评和否定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施行“不合理”比赛,通过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因素,使比赛各方“综合实力水平”接近,不仅提高了能力稍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有机会取得胜利,同时也激发素质较好学生的兴趣,迫使他们在比赛中也必须认真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获得胜,从而避免“吃不饱”现象;6、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跟学习活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有关;如果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越高,越受人重视,那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越高,就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我校努力提高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每年全校运动会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由校长和主要领导给获奖运动员颁奖;学生参加校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成绩,学校以最隆重的方式给予宣传、表彰;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这些措施,使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比赛成绩和体育运动人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7、用无私的关爱呵护学生现在家长喜欢功课好的乖孩子,认为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代表;一些家长说起“这孩子功课都好,就是体育差点”来都有那么美滋滋的感觉,好像体育不好竟成了智商高的证明;因此,许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学生自己也因为怕苦怕累,很难长期坚持体育训练;为此,体育老师在课余训练中,在生活上竭力体贴关心学生;二、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1、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合理选择内容;要针对学这一方面来着手;2、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的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正确处理负荷的量与强度关系和负荷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3、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健康教育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4、广泛运用变换的方式,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的方法组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5、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能、客观条件等不同,不可能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指标;要从实际情况去调节与控制休息时间;6、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动作的质量,防止求速度,走过场的倾向;教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价;三、结论与建议1、领导重视、多项举措、齐抓共管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2、加强了和班主任、家长的沟通,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3、重视抓学生体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继续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重视体能检测,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总之,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主要的,运动成绩应该放在第二位,虽然也要提倡刻苦训练,但训练量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使体育运动的兴趣变为痛苦的负担,严重的还会造成身心伤害,在学校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能训练中来;参考文献1、中国学校体育学术版C,2008年7月;。
体育教学中如何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学中如何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2023年,体育教学中如何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体育课作为学校日常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在体育课上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利用体育课进行身心教育,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为小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课程安排。
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质,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和强度的体育活动。
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挑战学生,为他们制定一些新颖、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提升身体素质,充分发挥运动的身体和心理价值。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体育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出发,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自主探索、自我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学生在体育课上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自主参加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思考,使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一定的自由和自主权。
三、让学生充分理解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重视肉体上的锻炼,同时也注重心理上的调节。
运动能够让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自信心增强。
而在实践中,过度的训练和过高的运动压力,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不良。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不提倡过度和盲目的训练,防止对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
四、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友好融洽、尊重个性的教学氛围。
那些过度关注成绩、压力过大和批评孩子过于严厉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创造轻松愉悦的体育环境,并给学生带来充实、愉快和充满成就感的体育经验。
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和速度
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和速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和速度体能的原理。
2.初步掌握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和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和速度的练习方法。
2.教学难点:超等长练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和速度有哪些共同的练习方法,又有哪些各自独特的练习方法?二、新课学习(一)发展反应时的原理与练习方法反应时通常是指从感知到发起一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有时也称“应答时”。
人的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等,因此反应时可分为视觉反应时、听觉反应时等。
一般人反应最快的时期是在19岁左右。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游戏性质的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
1.第一个游戏是两人合作进行互传实心球,要求传球后进行左右移动,接球者在接球后要准确判断传球方向并迅速传球,对于提高反应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有促进作用。
在学生熟悉该游戏后,教师也可以改变规则、提高要求,看哪一组在限定时间内成功传接球的次数最多。
2.第二个游戏是一人同时观察两人的行动路线,进行反应练习。
在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比赛中,场上队员不仅要关注距离自己较近的对手和同伴的行动,还要能关注全场比赛。
在这个游戏中,要求练习者同时关注两个人的跑动路线,然后进行判断和决策,使自己的站位与同伴及锥筒始终保持为方形。
这个练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思考讨论:怎么测试反应时?(二)发展平衡能力的原理与练习方法平衡能力是保持健康生活和完成技术动作的重要基础,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无论完成何种技术动作,保持身体的平衡都是基本的前提条件。
静态平衡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某种姿态一段时间的能力,如单足站立等;动态平衡是指身体在空间移动时,仍能控制身体姿态并进行其他活动的能力,如在滑冰、游泳、踢足球等动作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
人体可通过视觉、位觉和动觉来感知身体的不同状态,进而调节相应肌肉的紧张程度,保持平衡。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中的五个学习领域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中的五个学习领域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中的五个学习领域,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在高中阶段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参与”是现代社会的时尚,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课程标准中的“运动参与”指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参与”,一个“懂得”都是建立在兴趣上的。
体的方法”。
一个“兴趣是由于对事物或理论的注意而引起的感情状态。
有人说:兴趣是学习的良好开端。
也有人说:兴趣是良师益友。
更有人说:兴趣是成功之母.有人认为,兴趣来自好奇.有人认为,兴趣来自成功的鼓励.有的学生对田径项目并不喜欢,经过锻炼,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品尝到了果实的滋味,兴趣就越来越大;特别是许多人以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赏识着他时,他从事田径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兴趣不能压制,压制是兴趣的最大敌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强调,学习的兴趣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体验快乐的感受,从而使之兴趣盎然。
兴趣靠理想支持,理想靠兴趣引路。
打个比喻:人们在山间漫步,兴趣使他们继续爬山。
当爬到半山腰时,有人感觉腰酸腿疼就没有了兴趣,回头下山了;有人怀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信念,继续攀登,直达山顶理想把他们带人一个新的境地,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永远的目标,永远的兴趣,造就了永远向前的人。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
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各项教育活动的标志。
发展学生的体能不仅对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重要作用,还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呢?一、变换法1.什么是变换法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采用变换法能够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发展身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对活跃锻炼气氛也具有一定作用。
2.运用变换法的基本要求第一,变换要以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
例如,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尽快掌握技术要领而调整练习要素,如降低练习速度、减小运动负荷等,有时为克服环境影响因素而采用转移性练习等。
第二,在安排变换因素时,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使学生能适应,保证锻炼实效,不要过于突然。
二、持续法1.什么是持续法持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2.运用持续法的意义运用持续法的意义在于把生理负荷控制在一定水平上,使学生的身体充分得到锻炼。
持续法练习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强度不大。
3.运用持续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考虑不同项目及不同季节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第二,控制好负荷强度,练习强度较大时时间就不能太长,练习时间延长时强度不能太大,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第三,教师应善于观察持续法练习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及时进行调整。
在实践中,通常把持续法与间歇法结合起来运用。
三、间歇法1.什么是间歇法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2.运用间歇法的基本要求第一,由于学生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的不同,不可能有固定间歇时间的指标,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负荷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情况,依据实际情况调节与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
学生体能训练计划
学生体能训练计划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体育锻炼逐渐被边缘化。
然而,良好的体能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体能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学生体能训练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生体能训练的目标。
学生体能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身体协调能力和柔韧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训练内容是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体能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如慢跑、游泳、骑车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柔韧性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如拉伸、瑜伽等;平衡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如走绳、单脚站立等。
综合进行这些训练内容,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然后,训练方法是落实体能训练计划的关键。
在进行学生体能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训练方法包括有计划性、循序渐进、适度强度、科学合理等要素。
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适时调整和修改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效果最大化。
最后,训练效果是评价体能训练计划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通过持续的体能训练,学生可以显著提升体能水平,表现出更好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协调能力。
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改善,学习、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也得到培养。
训练效果的显著性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体能训练计划的认可和积极性。
总之,学生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明确训练目标、合理设计训练内容、科学实施训练方法和全面评价训练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形成多维度接受体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但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面临着异乎寻常的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下一阶段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
一、构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
1. 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融入课程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 营造温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清爽整洁、充满活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和谐、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校园氛围。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多元化的支持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最终形成多层面的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呵护关爱。
1. 学校层面:- 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专门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健康教师。
-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质健康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 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并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运动场地和设施。
-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学生身心放松,释放压力。
2. 家庭层面:- 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孩子营造充满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 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及时通过沟通交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树立自信。
- 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并为孩子提供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
3. 社会层面:-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生身心发展的五个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的五个规律学生身心发展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了解和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学生身心发展的五个规律,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生成长的过程。
第一个规律是个体差异规律。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体能、智力、情感和社交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进程和水平。
教育者和家长要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不能将所有学生都套入相同的模式中。
个体差异规律告诉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来制定合适的教育和培养计划,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潜能。
第二个规律是连续性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是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教育者和家长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逐步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连续性规律提醒我们,发展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不能期待一朝一夕的成长。
第三个规律是发展差异规律。
不同类型的能力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发展速度和时间点上会有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在认知能力上早熟,而在情感发展上较为薄弱;有的学生可能在社交能力上表现出色,但在运动能力上稍显不足。
发展差异规律告诉我们,教育者和家长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类能力,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成就。
第四个规律是阶段性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每个阶段,学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需求。
例如,在儿童时期,学生需要培养基本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在青少年时期,学生需要探索自我身份和建立人际关系。
了解阶段性规律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全面发展。
最后一个规律是环境适应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教育者和家长要提供温馨、和谐、激励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帮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
环境适应规律提醒我们,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相关热点问题
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相关热点问题一、本文概述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体能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体能发展状况对个体的终身健康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了解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及其相关问题,对于指导儿童青少年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特征、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体能训练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等方面,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儿童青少年自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还将关注当前体能训练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健康发展。
二、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的定义与特点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是指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某些体能特征和能力对于特定的训练刺激表现出特别高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如果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和训练,这些特征和能力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此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快速发展性:在敏感期内,儿童的某些体能特征和能力会经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这是由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例如,某些动作技能的掌握、身体素质的提升等,都会在这一阶段内得到显著的提高。
特定性:敏感期的发展特点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即某些特定的体能特征和能力会在这一阶段内得到优先发展。
这种特定性要求我们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
可逆性:如果在敏感期内未能得到适当的引导和训练,或者训练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某些体能特征和能力的发展滞后或偏差。
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滞后或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后期的训练来弥补和纠正的。
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和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体能发展敏感期的具体表现也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了解和把握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的定义与特点,对于指导我们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 体能
小学生体能小学生体能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表现。
小学生的体能水平对其成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所以加强小学生体育锻炼和提升体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分别从锻炼方法、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提升小学生的体能。
锻炼方法1.有氧运动:小学生可以选择进行慢跑、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心肺功能的提升,增强体能。
2.力量训练:小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3.灵敏性训练:进行各种灵敏性训练,如抓排球、跨栏等,可以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4.柔韧性训练:进行拉伸运动,如体操操练、瑜伽等,可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
效果1.健康成长: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小学生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2.提升学习能力:良好的体能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3.增强体质:通过体能训练,可以减少患疾病的几率,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体能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避免受伤。
2.循序渐进: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不适。
3.培养兴趣:让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感到愉悦,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持续坚持锻炼。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体育锻炼,提升体能水平对其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小学生体能的培养,鼓励他们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
只有在健康的体能基础上,小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学生体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学生体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学生体质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生体质发展的现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是国家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学生体质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学生体质发展的现状1.健康状况下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缺乏户外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了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问题。
2.肥胖率上升:数据显示,我国学生肥胖率呈现上升趋势。
长时间坐姿,缺乏锻炼,高糖高脂的食物摄入增多等因素是导致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
肥胖不仅造成身体健康问题,还会引发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
3.体能水平下降:近年来,学生在体能测试中普遍存在体能水平下降的问题。
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系统的体育锻炼使得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灵敏度等方面的体能水平明显不如以往。
4.学生体质差异增大:学生的体质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学生的体质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学生。
这与城市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机会以及更好的生活条件有关。
二、学生体质发展的未来趋势1.加强政策支持:随着体质发展问题的日益凸显,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加强对学生体质发展的政策支持。
未来,预计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强调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鼓励各级学校加强体育教育。
2.优化课程设置:学校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此外,还要增加多样性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应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自律、自觉的锻炼习惯。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体育运动。
4.推动多元化体育发展:未来的体育锻炼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外,更应该推广羽毛球、游泳、瑜伽等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需求。
5.加强协同努力: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幼儿园小班学生体能发展总结与指导
一、引言时光荏苒,转眼间小班的孩子已经度过了一个学年的校园生活。
在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孩子们从家庭走向校园,逐渐适应集体生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体能发展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学习生活。
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体能发展,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
1.身体素质方面小班孩子们在入学初期,普遍存在着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
经过一个学年的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在:抵抗力增强,感冒等疾病发生率降低;体态轻盈,动作协调,运动能力有所提升;食欲旺盛,睡眠质量提高,身体素质逐渐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2.运动能力方面在运动能力方面,小班孩子们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们从刚入学的动作生疏、协调性差,逐渐变得动作熟练、协调性好。
比如,在跳绳、拍球、跑步等基本运动项目中,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达到同龄儿童的基本标准。
孩子们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也日益出色,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3.身心发展方面三、体能发展指导1.家庭方面(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保证营养均衡,为孩子提供充足的体能来源。
(3)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孩子在休息中恢复体能。
2.校园方面(1)合理安排体能锻炼时间,确保孩子们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
(2)丰富锻炼内容,注重锻炼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孩子们的运动兴趣。
(3)加强体能锻炼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3.社会方面(1)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样的体能锻炼机会。
(2)加强对幼儿体能锻炼的研究,不断更新和完善锻炼方法,提高锻炼效果。
(3)倡导全社会关注幼儿体能发展,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在孩子们的身體素質方面,我們發現通過合理的体能锻炼,孩子们的体态变得更轻盈,动作更加协调。
他们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力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健康体魄:中班体育教案关注孩子身体发展
健康体魄:中班体育教案关注孩子身体发展孩子的身体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为此,我们需要关注中班幼儿的身体发展,制定符合其年龄段的体育教案,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全面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班体育教案,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案。
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园中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状况。
在这个年龄段,运动能力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动作能力。
中班幼儿的大动作能力相对较强,能够进行简单的奔跑、跳跃和投掷等活动。
二、平衡能力。
中班幼儿的平衡感开始发展,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行走、跑步、跳跃、转身等活动。
三、手眼协调能力。
中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日益增强,能够进行简单的抛、接、拍等手部活动。
从上述能力的发展特点可以看出,在中班阶段,幼儿的身体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他们需要多种不同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能够有效开发中班幼儿各方面运动能力的具体体育活动。
一、大动作能力发展活动。
中班幼儿的大动作能力差异不大,活动安排应注意到所有幼儿的发展水平。
运动活动宜以简单的跳跑为主,如跳绳、银川步等,可组织各种简单的可遇见的、可做循环的游戏。
这些运动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灵活性、生动性与情感性,增强幼儿活力。
二、平衡能力发展活动。
中班幼儿的平衡感正在发展,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平衡感,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能力训练活动。
如单脚站立、行进中单脚跳、板凳游戏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平衡感和稳定性,增强幼儿对自身能力的掌握。
三、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活动。
中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在发展中。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抛接、拍打等手部活动,如玩球、打拍球、丢沙包等,不仅能够增强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够促使幼儿积极活动、提高协调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运动活动,可以全面发展幼儿的各项运动能力,并且培养良好的运动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此外,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掌握一些注意事项,如营造良好体育教学氛围、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遵循差异性原则等。
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原则
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原则在教育领域中,学生体能的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而对学生体能的测量与评价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原则,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评估学生体能水平。
1. 多角度评估在评价学生体能发展时,应该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估,包括生理指标、身体成份、以及各种运动技能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身体构成。
2. 客观性和科学性评估学生体能应当客观、科学,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价。
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适应性和个性化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评价应当具有适应性,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评估,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4. 持续性评估体能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评价也应当是连续的而非一次性的。
通过定期评估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能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5. 教育导向评价应当以教育为导向,不仅仅是简单地评定学生水平,更应该通过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自身体能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6. 综合测评除了单一的体能测试指标外,综合的测评方法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能发展情况。
可以结合定量测量和定性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制定综合评价标准。
7. 参与性评价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结语学生体能的测量与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体能发展,促使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教育者应当重视体能评价,遵循以上原则,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评价体系,共同助力学生体能的健康发展。
学生体能训练安排
学生体能训练安排学生体能训练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也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在学生体能训练中,安排训练计划、选择适合的训练项目、重视休息与营养调配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合理安排学生体能训练。
一、训练计划的制定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是体能训练的基础。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课程安排的因素。
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将体能训练与其他课程相结合,避免过分拖延学业。
二、多样化的训练项目在体能训练中,应该多样化选择训练项目,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力量和耐力,而灵敏度训练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三、不同时间段训练的安排学生体能训练最好在上午或下午进行,避免在夜晚过于劳累。
在每天不同的时间段,学生的体能水平和精力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以确保训练效果的最优化。
四、注意训练强度的控制训练的强度应该逐步增加,从低强度到高强度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和伤害。
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训练强度也应有所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适应训练并获得提升。
五、注重技巧训练和反馈技巧训练对于各类体育项目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体能训练中,要注重技巧的培养,通过反复练习和教练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运动技巧。
此外,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帮助他们改进技术,提高训练效果。
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组织集体项目,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合作并相互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格的训练纪律是训练效果的保证。
要求学生按时参加训练,严禁旷课和迟到。
同时,还要要求学生穿着适合的运动服装和鞋子,保证训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八、科学的休息和营养调配合理的休息和营养调配对于学生体能训练同样重要。
学生体能训练计划方案设计
学生体能训练计划方案设计引言学生体能是指学生在运动中展现的身体各项机能和生理素质水平。
学生体能训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
本文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体能训练计划。
分析和需求学生特点分析1.学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青春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细心呵护。
2.学生的体能水平有差异,有的体能较强,有的体能较弱,需要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需求分析1.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学生的耐力和力量。
2.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
3.强化学生的速度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训练计划设计训练目标基于以上需求,设计如下训练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学生的耐力和力量。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
3. 强化学生的速度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训练内容1.有氧运动训练:每周安排2-3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行等,每次持续30-45分钟。
2.力量训练:每周安排2次力量训练,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每次进行3-4组,每组12-15次。
3.灵敏性训练:每周安排1次灵敏性训练,包括跳绳、敏捷性训练等,每次进行20-30分钟。
4.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兴趣,安排不同的技能训练课程,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训练安排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和个人时间情况,将训练内容合理安排在每周的课外时间进行,保证每次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结语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希望本文提供的体能训练计划可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体能健康测试与评定制度
学生体能健康测试与评定制度一、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体能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而学生体能健康测试与评定制度作为《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健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生体能测试的目的、优点、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案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学生体能测试的目的学生体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通过测试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课程和训练计划,以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
此外,体能测试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体能状况,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学生体能测试的优点1. 促进身心发展:体能测试不仅仅关注学生在体能方面的表现,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通过测试,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从而有意识地进行锻炼,促进身心发展。
2. 个性化教学:体能测试结果为教师提供了学生的体能状况信息,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建立健康教育体系:通过体能测试,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四、学生体能测试存在的问题1. 评价标准单一:目前的学生体能测试主要以体能成绩为评价指标,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如灵活性、协调性等。
这样会导致一些体能表现不突出但在其他方面卓越的学生被忽视。
2. 压力过大:体能测试往往伴随着学生间的比较和竞争,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而过度训练,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3. 测试结果落地难:虽然进行了体能测试,但测试结果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措施。
这导致测试结果变得缺乏实际意义。
五、改进方案:多维度评定体能素质为了解决体能测试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设计多维度评价指标:将体能成绩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如柔韧度、协调性等,以全面评定学生的体能素质。
2. 引导正确竞争观念:通过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体能发展的五个关注点
作者:李德法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11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其课程目标的身体健康领域中指出:“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作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审视学生体能发展的各方面因素,笔者试从以下几个关注点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内化体能练习的主动性
《课标》在水平二身体健康领域指出:学生能够了解体能的构成,如知道心肺耐力、力量、柔韧性、身体成分、速度、灵敏性是体能的组成部分。
然而,教学实践中虽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各种身体练习,体验了运动的酸甜苦辣,但却不知道练习的结果是提高心肺耐力还是发展速度素质,更难以理解练习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在课堂中学生只能被动参与。
相反,学生如果能够理解体能内涵及对自身健康的促进作用,那么学生在活动中就会表现出更高的自主性和持久性。
如,在进行耐久跑教学前,教师将心肺耐力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耐久跑对心肺耐力的重要贡献,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真正需要的心理,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参与。
关注学生的体能认知有助于增强学生在练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为进一步的体能练习奠定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诱发学生体能练习的积极性
趣味性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剂兴奋剂,不论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体能素质的练习,只要融入趣味因素,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被点燃,所以在设计体能练习内容时要尽可能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或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苦累的体能练习品尝出甜美的味道。
如,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单元中,可以将袋鼠跳接力、双人背对背侧身跳、单双脚跳接力、编花篮、连续跳跃头顶悬垂物比多、连续跳跃障碍物等练习选择性地分散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在每堂课都会被不同的游戏或比赛所吸引,体能练习的连续性与持久性也会得以保持。
另外,在安排体能素质练习时还要关注场地器材、教学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三、关注练习时机,深化体能练习的时效性
1.巧妙利用课内时间贯穿体能练习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的主阵地,充分运用课堂时间凸显体能练习是理所当然的。
课堂教学任务与目标包含的内容较多,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能练习时就需多加关注,如,依据单元计划和授课内容在准备活动、练习间歇时间、拓展练习、结束部分或专门的“课课练”时间穿插体能练习。
以前抛实心球教学为例,准备部分可以设计一定强度的推举球、
抛抓球、持球臂屈伸等练习;在基本部分的轮流练习间歇时间进行适当强度的俯卧撑、立卧撑或腰腹力量练习;在课的结束部分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能“课课练”内容,这样整堂课都在贯穿发展体能的思想,课堂的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也得到了合理分配。
2.科学规划课外时间渗透体能练习
科学规划校内外锻炼时间可让学生的体能练习得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学校可将大课间、校内课外活动等融入适宜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等因素,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效果将会得到切实保证;学校还要认真研究设置体育家庭作业,将发展学生体能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拓展与延伸。
笔者认为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设置体育家庭作业不仅能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而且还会让家长成为孩子运动参与的监控者,进一步提升锻炼的实效性。
四、关注教材内容,优化运动技能与体能发展的同步性
合理运用教材内容渗透体能练习是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关键。
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将一切与发展体能有关的练习融合在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巩固过程中,在发展体能的同时对技术动作掌握起辅助和促进作用。
如,排球垫球教学中,当学生基本掌握对垫技巧后,可将学生分成4~6名学生1组,间隔2~3m进行对垫练习,垫球学生将球垫向对方后迅速跑向对方队员后面准备下一次练习,当学生熟练完成练习后,再逐渐减少每组学生人数,这样学生的垫球技术得到了巩固与运用,在不断移动与跑动中提高了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兼顾了垫球技能与体能的发展。
五、关注评价,强化学生体能练习的实效性
《课标》在课程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体能发展状况的评价。
体育教师可将每学年的《标准》测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能状况的参考内容之一,如果学生的心肺耐力或者柔韧素质不达标,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安排针对性的练习;体育教师也可在教学中随机抽测与《标准》测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对学生体能发展状况作出评价,通过不断地问诊与评价,才能为以后的练习找准方向,确保练习的实效性。
学生体能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做到有效提升。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锻炼都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