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在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在田(1830~1912年),字象乾,清末武状元,官至都统,巨野城北[wiki]田庄[/wiki]人。
1852年(清咸丰2年)武状元,及第后,皇帝钦定为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
两年后回家探亲时,领乡团练镇压[wiki]太平[/wiki]军取胜,受到钦差胜保的赏识,保举为副将。
在军营又攻破义军守敌高唐。
1856年(清咸丰6年),朝廷接见,补授智力大名府镇开州协副将。
1858年(清咸丰8年)在通州僧格林沁亲王军营,统领督标五营官兵。
不久,补为太原镇总兵。
其间,朝廷在宫内接见五次。
10月,被派赴江南,继续镇压起义军。
1860年(清咸丰10年)冬,督办徐州、宿县镇压起义军。
次年,分授清淮加提督衔。
1862年(清同治元年),因军纪不好,屡打败仗,被弹劾落职。
1867年(清同治6年),疏通湖广总督李某,方调至军营,以总兵尽先补用,赏戴花翎。
1870年(清同治9年),调赴金陵办营务。
1894年(清光绪20年)4月,奉皇帝手谕,补授甘肃肃州镇总兵。
8月7日入京,后回山东招兵组成“乾”字六营,驻在通州。
不久回肃州本任。
1897年(清光绪23年)8月交卸回籍修墓。
1908年(清光绪34年),赏加太子少保。
1909年(清宣统元年),恩赏都统。
都统是八旗的领袖,向来由亲王贝勒担任,汉人赏都统职衔,前所未有。
1912年8月卒于济宁田家公馆。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济州巨野人。
神宗元丰2年(1079年)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后除北京国子监教授。
元祐年间,除授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后又以密阁校理通判扬州。
哲宗绍圣年间,因受党争株连,屡遭贬斥。
先被派知齐州,接着贬应天府通判,亳州通判。
元符2年贬监信州烟酒税。
徽宗立,应召还朝,拜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
未几,又以党争贬至地方。
从1103年(崇宁2年)至1110年(大观4年),竟被免官,闲居8年。
大观末,起用为泗州(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北)知州,不久即卒于任所,终年58年。
他善文章,工诗词,政论文注重事功。
初,他随其父晁端友住杭州新城。
1073年(熙宁6年),杭州通判苏轼巡视新城,两人从此结识。
受苏轼启迪,面对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作《钱塘七述》赋。
苏轼倍加赞赏:“博学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后来,宋神宗看过他的应试文章,说:“这是个经术造诣很深的人,可改变浮薄的文风。
”他的文章常论政、论史,注重事功,主张以军事力量收复石敬瑭献给辽政权的幽蓟十六州。
其散文流畅,嘲讽“不切实用”之论。
其诗词神态高秀,接近苏轼跌宕磊落、壮丽开阔的风格。
他的主要著作有:《鸡肋集》70卷、《重编楚词》16卷、《续楚词》20卷、《变离骚》20卷、《春秋左氏杂论》1卷、词集《晁氏琴趣郭英
郭英(1335年~1403年)明初将领。
其先人是巨野县城内郭街人,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
他与兄郭兴从朱元璋起兵,甚见亲信,令值宿帐中,呼为郭四。
跟随朱元璋克滁、和、采石、太平,战鄱阳湖,征武昌,克淮安、安丰,皆有功,遂进指挥佥事。
从大将军徐达定中原,又从常遇春定山西,取关中,克定西,晋河南都指挥使。
1380年(洪武13年),升前军都督府佥事,又以从傅友德征云南有功,1384年洪武17年)封武定侯。
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
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太祖恩宠,诸功臣莫敢望。
建文时,从耿炳文、李景隆伐燕师,无功,战事结束后罢官归第。
1403年(永乐元年)卒,葬于巨野城北郭家茔地。
李典(174~209),字曼成,三国魏捕虏将军,都亭侯。
山阳巨野(今巨野龙固附近)人。
李典从堂叔李乾的儿子李整手中接过兵权,为曹操的中郎将,升离狐太守。
曹操与袁绍相
拒官渡,他率全族及手下人马运输谷帛,以供军需。
战败袁绍后,任裨将军。
曹操在黎阳进攻谭尚,李典与程昱等用船运军粮。
适逢谭尚派遣的魏郡太守高蕃,屯兵于黄河岸上,拦住水道。
曹操令他们,若船不能过河改为陆运。
李典与诸将商议说:“高蕃军队装备不足,只恃水,有懈怠之心,攻打肯定能胜。
行军作战可以不受朝廷制约,只要利于国家,我们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
” 程昱也以为是,遂打败了高蕃,水路得以通达。
刘表指挥刘备北上,李典与夏侯惇抗击。
一天,刘备烧屯佯退。
夏侯惇要追击,李典劝他说:“刘备无敌败走,我怀疑他必有埋伏,南边道路窄狭,草木丛深,不可追击。
” 夏侯惇不听,追击中果然中了埋伏,战事失利。
李典赶去救他,才打了胜仗。
李典与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在长广进攻管承,都获胜利,升为破虏将军,封都亭侯。
后李典又效法东汉庚纯,将乘氏老家的1.2万余口迁到魏郡邺,充实城郊,保护城池,受到曹操的嘉奖,升捕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兵合肥。
吴国孙权率兵围合肥,张辽打算出战。
因他们三人原不和睦,张辽恐怕李典不同意。
李典慷慨的说:“这是国家大事,看你如何打算吧。
我怎能以自己的不满意而不顾国家大局呢!”于是率兵与张辽一起打退了孙权的围攻,增加俸禄百户。
李典爱好学问,讲究儒雅风度,不与别人争功,敬重贤能,谦恭谨慎,军中称他为有德行的人。
死年36岁,谥号为“愍侯”。
其子李祯嗣爵,增俸禄百户;另一子为关内侯。
(洪武17年)封武定侯。
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
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太祖恩宠,诸功臣莫敢望。
建文时,从耿炳文、李景隆伐燕师,无功,战事结束后罢官归第。
刘藻
刘藻(1701~1766)初名玉麟,字麟兆,清朝大臣,巨野县苏集村人。
雍正丙午举人。
曾任观城教谕。
乾隆元年(1736年),经山东巡抚岳浚推荐,诏试博学鸿词,定二等第三名,授翰林检讨,时年36岁。
乾隆3年(1738年)春,奉特旨改名为刘藻,字赢海,号苏村,记名以御用。
乾隆4年(1739年),为右中允侍读,上书房行走。
乾隆5年(1740年),授太常寺少卿转右通政。
升左佥都御史。
乾隆6年(1741年),升为内阁学士,任顺天乡试正考官。
同年12月,提督江苏学政。
乾隆8年(1743年),因淮安高邮生员闹赈降二级,特授宗人府府丞。
他降级后,在扬州等待选任,运判吴家龙之孙之黼以文章请教于他。
刘藻调离时,吴家馈送了笔墨及糟好的鲥鱼。
在途中发现,内藏黄金四百两。
他通过淮运使牛卓退还。
朝廷闻后赞扬说:“方不愧四知也。
” 乾隆12年(1747年)6月,他请求回家奉母,皇帝赏人参二斤,带内阁学士衔回家。
乾隆13年(1748年)2月,乾隆东巡时,他迎驾至德州,皇帝赠诗一首:“乞归非独往,教孝有常经。
沂水风犹昔,齐山不断青。
栖迟安梓里,俯仰乐萱庭。
灾后民何苦,详陈疾苦形。
” 乾隆19年(1748年)正月13日,其生母病故。
在家守孝期间,主编了《曹州府志》。
乾隆21年(1756年),授陕西布政使。
乾隆22年(1757年),调湖北布政使,升云南巡抚。
乾隆26年(1761年),暂署云南总督。
乾隆28年(1763年)6月,任贵州巡抚。
10月,加太子太保。
乾隆31年(1766年)正月,调湖广总督。
其间办理地方事务,素来妥当,但不谙军旅,因谎报军情降补湖北巡抚,于3月3日夜自刎身亡。
朝廷定为革除一切职务。
他著有《笃庆堂文集》,主编《曹州府志》,以文章受到皇帝的知遇。
他的文章浑厚隽永,有韩、柳之风。
流传下来的有《临濮亭记》、《曹州创建试院记》等。
后葬于苏集村北。
其嫡孙存有刘藻与乾隆皇帝对奕、嘉庆皇帝持书求教的画像,“文革”中毁于火。
1403年(永乐元年)卒,葬于巨野城北郭家彭越(?~公元前197年),字仲,西汉初诸侯王。
秦汉之际昌邑(今巨野县大谢集镇昌邑集)人。
渔民出身,曾聚众百余人在巨野泽中渔猎。
为人深沉有谋略,善于审时度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7月,陈胜起义反秦,天下纷纷响应。
众人劝说彭越模仿陈胜起事。
他说:“二龙方斗,且待之。
”一年后,众
人推举他为长,他严明军纪,扩大地盘,收编诸侯散兵,组织七千余人的反秦队伍。
刘邦从砀山北击昌邑,彭越率兵助战。
没有攻下,刘邦引兵西去,彭越又将兵居巨野泽中,继续收容魏国的散卒,发展到万余人。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秋天,刘邦授彭越将军印,命他攻楚。
彭越大破楚将肖公角。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彭越率三万兵将归附刘邦,拜为魏相国,占领梁地。
刘邦从彭城败走西去,彭越并不占领他所攻下的城池,而是独将其兵北居黄河岸上。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彭越率兵往来击楚,绝其粮道。
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刘邦失利。
彭越遂攻下睢阳、外黄等17个城池,迫使项羽回兵。
彭越兵北走谷城。
项羽南走阳夏,彭越复攻下昌邑附近的20多个城池,得楚粮十多万斛(一斛相当于十斗),供应刘邦的军需。
汉5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兵败于固陵,派人召彭越合兵击楚。
他以“魏地初定,尚畏楚”为理由,拒不出兵。
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派人许封其为魏王,彭越方带兵与刘邦会师于垓下,击灭项羽。
刘邦立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
汉10年(公元前197年),陈豨在代郡起兵叛汉,刘邦亲征,向彭越征兵。
他称病,只派部将前往。
刘邦大怒。
彭越的一个太仆趁机告他谋反,被捕在洛阳下狱。
吕后与刘邦密谋,罗织其罪名,把彭越剁成肉酱,宗族也被杀害唐守忠
唐守忠(?~1865年),字尧臣,清朝五品顶戴戴州同知衔,巨野县夏官屯乡获麟集村人。
原在家乡是团练乡兵的屯官。
1855年(清咸丰5年)6月,黄河于铜瓦厢决口,清水漫溢巨野、郓城等县境,造成严重水灾。
这一年,唐守忠与王孚等带领巨野、郓城、嘉祥三县难民数千人,开往微山、昭阳两湖西岸,在南迄铜山、北跨鱼台、绵亘二百余里、宽三四十里或二三十里不等的地方,占领湖田八百余顷(此地在咸丰元年黄河决口时被淹,群众逃亡,后干涸成为良田),逐步建起村屯集镇,安家立业。
所建村镇名称,如龙堌集、鹿湾、逯官屯等等,多与巨野、郓城的村名相同。
唐守忠为平阳屯屯官,忠于清王朝,因纳税助饷,被保为五品顶戴戴州同知衔。
1865年9月,捻军邀他起义反清,他反而与捻军为敌,带领团练与捻军对抗。
在战斗中失败,与其子唐锡彤、叔唐振海同时被俘。
不听劝降,且诬骂义军,均被处死。
清朝廷根据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奏章,念他“忠君”,加道台衔,世袭两云骑尉职务,并在当地建立了专祠。
在唐守忠开占湖田的过程中,常与当地居民发生械斗,互有伤亡,因此筑堤为边,为“边里”、“边外”,不相往来,不通婚姻。
新中国建立后,两“边”逐步和好,融洽相处了。
茔地。
外篇》(6卷)等。
张宗本
张宗本(1838~1911年),字修卿,乳名大恩,清末将领,巨野县丁官屯乡老张庄人。
幼年家贫,成人后倜傥不羁,因越货事发,离开家乡。
1868年(清同治7年),投靠陕甘总督左宗棠,随军营去陕西,因多有功劳保举守备,赏戴蓝翎,奉命统领西征马队。
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军纪严明,训练有方,勇而有谋,攻城掠堡,屡立战功。
1872年进军肃州,连破城堡百余座,被补为都司,赏戴花翎。
第二年,攻克肃州,*西北回民军,补为游击,加参将衔。
1875年(光绪元年)随桂总兵出关,讨伐阿古柏叛乱,收复乌鲁木齐、和阗等地,阻碍遏制了俄英帝国主义对新疆的侵略。
1876年,被用作参将,加副将衔,并赏他“竖勇巴图鲁”名号(“巴图鲁”即英雄好汉)。
1877年,攻克达坂、托土各城,升为总兵,交军机处记名等候选任。
接着他又攻克了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四城,赏换“奇臣巴图鲁”名号。
1878年,交军机处记名为提督。
1879年,朝廷赏穿“黄马褂”。
1891年,补为于阗参将。
1893年补乌什副将。
1894年为阿克苏总兵。
1898年为喀喇噶尔提督。
1902年正月加阿克苏任镇总兵。
1903年,交卸总兵职务回籍。
1904年,奉命仍回阿克苏本任。
不久,奉电补山东兖州镇总兵。
1911年(清宣统3年)4月,卸职回家,同年7月病故。
现嘉祥县孟姑集有张宗本德政碑一座,杨震
巨野县的昌邑集一带,东汉,属山阳郡所辖,称昌邑县。
安帝永初5年,在昌邑县城内,发生了一件杨震辞金的故事。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名儒,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他勤奋好学,通晓诸经,誉满天下。
他教过20年的书,也做过东汉的官。
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当世誉为“关西孔子”。
他生性质朴,脾气倔强,教课之余,自己动手种地种菜维持生活。
学生们怕老师劳累过度,就偷偷的帮他种上。
他知道了反而发脾气,拔掉再自己种。
学生们只好由着他。
他做了多年太守,到头来仍是两袖清风,宦囊如洗。
他的子孙也都像他那样,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
许多老朋友劝他:为了子孙后代,也该多少置点产业。
他总是笑着说:“让我的后世被人称为清官的后代,这份遗产还不够吗?”
为了纪念杨震辞金的事,昌邑的老百姓修了“四知堂”,建立了杨震庙和纪念塔。
后来又立了“杨震辞金碑”。
杨震辞金的事迹也载入《巨野县志》。
后人有诗赞颂:
杨公遗迹未消沉,绝世清廉说到今。
残塔崔嵬秋草碧,古城依稀暮云深。
“四知”卓识堪垂鉴,千栽芳名永作箴。
忆昔昌邑黄昏夜,犹闻父老话辞金。
上有“奇臣巴图鲁白天祖
白天祖,原名王庚烈,巨野县核桃园镇府君庙人,农民出身,家庭贫苦,于1918年(民国6年)聚众金山,号称“顺天王”,发展到数千人。
梁生环(巨野县独山镇梁楼村人)和田玉本(现成武县田集人)等率数百人纷起响应。
这些人以金山为根据地,打着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旗号,四处活动,在金山周围县区大搞抗捐抗税打击地主和官府威风。
曾在菏泽芦村集击毙官兵营长邵文成,俘虏官兵4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支。
同年8月,攻克肥城。
白天祖等带领部下,常活动于郓城、汶上、济宁、嘉祥、巨野、金乡、单县、曹县等县区,远至邹县、滕县和黄河以北的濮阳、范县等地。
民国7年(1918年)8月14日,白天祖、范炳心和顾德林、张占元等商讨东进,以图大举。
范炳心拉起“靖国军总司令”的旗帜,率军携枪3万余支,出师东上。
顾德林、张占元不满意范炳心自称总司令,之间发生矛盾,便各自分路行动。
白天祖另率3千余人举兵东进。
济南的第物师倾巢出动*,双方激战。
范炳心军队转战嘉祥、巨野,至孟姑集、杨楼一带,又遭曹州镇守赵汝才的官兵截击。
白天祖在敌人马队的尾追下,边战边走,奔坡东、走抱犊崮、历徐州,绕道返巨。
行至沛县茶城,在官兵和地方武装的联合打击下,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白天祖化装成农民逃至沛县龙堌集附近,被沛县警备队杀害。
1921年(民国10年),范炳心、梁生环集合旧部,重新举行暴动。
在巨野、金乡、单县、成武四县边境地带,与官兵和地主武装斗争。
后在金乡、单县两县边境的阎场,被单县防营的王金妮围困,范炳心受伤,其弟和子被打死,突围后转入河南,占领西华县城,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有枪3万余支。
休整后率师西进,途中时与官兵对打,常遭地主武装截击。
行至卢山县山区,人地两生,给养断绝;加之组织涣散,指挥失灵,以致军心动摇,全部溃败。
范炳心愤愧自杀。
梁生环率数十人潜回巨野,于1927年(民国16年)“招安”,被褚玉璞所杀。
王福通
在见到王福通之前,到网上查过他的资料。
很少,只知道他曾干过发射测试站站长,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他获得了由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总装备部联合颁
发的“载人航天工程特殊贡献奖”。
到青岛科技大学见面聊起来,知道了他现在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实验技术部主任,正师级,算得上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实验的总工程师。
这次来青岛,是受聘为科大的兼职教授并为学生做了一次讲座。
走进戈壁,一干就是21年
15岁就进入青岛科技大学,20岁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9岁评为高级工程师,34岁成为发射中心测试站总工程师,39岁成为实验技术部主任。
今年41岁的王福通在发射中心是个年轻的“老干部”。
说起自己当年分配到酒泉,王福通还能回忆起坐火车过兰州后的印象,“全是戈壁,火车每次停靠就是一个绿洲。
好在事先看过地图,心里没有太大的落差。
”当初和王福通一起进酒泉的一共有60个大学生,现在留下的不到10个。
中心的人一拨换了一拨,但王福通一直干下来。
从刚开始干燃料加注工作开始,六年后开始转向技术工作,他一干就是21年,送走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
王福通刚到中心时干的是燃料加注,当时这项工作主要靠手动,大部分工作都是人工完成。
由于设备简陋,每次燃料加注都会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现在王福通的呼吸道还经常发炎,那就是在一次事故中被燃料所释放的有害气体灼伤的。
“现在的设备先进多了,全密封的装置,全计算机控制,也基本没有什么危险性了。
”今昔对比,王福通颇为感慨。
两次挑战,王福通带头冲上
王福通是一个不大爱说话的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我问他答。
当我问到这份工作对他而言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时,他并没有过多的涉及每次的发射成功,“在这些年中,有几次我带队自主完成了一些课题的研究和项目建设,并且都通过了实践检验。
在完成这些重大的课题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这是我最大的乐趣。
” 在记者追问下,王福通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在中心的21年中,有两次机遇、也是挑战都让王福通赶上了。
一次是1990年前后,中心的设备老化,需要换代。
王福通带头承担起燃料推进剂加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施工组装,这是中心历史上第一次自行设计组装大型设备。
一年的时间,王福通亲自画图纸跑厂家,完成了这项任务。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神舟五号”发射前一天,中心领导一再要求王福通去推进剂加注现场坐镇,以保证万无一失。
第二次是1993年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建设。
王福通提出在发射厂控制软件和整体系统调试两方面,应该由中心自行完成———在这以前都是请厂家研制和调试。
冒着巨大压力,王福通再次挑头干起来。
用他的话来说,不自己干固然可以不用承担风险,但经过这几次自主研制和调试工作,大批专业人才成长起来,成为了中心的技术中坚。
关于未来,在基地干到终老
41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黄金年龄。
在这个位置上,王福通可以选择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到更好的岗位上去,但他很肯定的表示:我会在酒泉干到终老。
在当年的化工学
院,王福通学的是化工自动化。
当时他并没有想过会到酒泉,但从巨野出来的王福通有一个比较朴实的想法:到哪都一样,只要能做点事。
他告诉记者,每年中心进新人,他都要和他们座谈。
“座谈的时候我也不和他们说什么理想与奉献,只是把我的想法和他们交流。
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应该想想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就算我不干航天这一行,干别的工作我也一样想。
” 根据国家公布的航天规划,我国已经开始准备双人多天的太空计划,包括了宇航员出舱行走,发展小型空间站等。
王福通说,从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看,完成第二步的航天规划已经具备。
从下一步发展来看,进一步研究大推力火箭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方向,因为这涉及到能否建立空间站。
对于王福通来说,这些都是他所要面临的挑战。
王福通从小喜欢看一本杂志,叫《博览群书》,他不仅喜欢这本杂志,更喜欢这四个字。
他说,看书让他勇于去面对挑战,并战胜它。
刘和刚1992年考入黑龙江艺术学校哈尔滨分校,1997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2001年考入空政歌舞团工作,2002年获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2001年刘和刚从军艺毕业考入空政歌舞团工作,空军首长及文工团的领导,同事都像家人一样帮助和关心他.2002年他参加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时空军司令员也专门让人打电话鼓励刘和刚,事后他获得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后,又让秘书打电话向他祝贺.目前,刘和刚请著名词曲作家石顺义,为他创作一首回报爱的歌,歌词基本创作完成,题目也大致敲定,叫《天高地厚》
2002年第十届"哈药六"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空政歌舞团青年歌唱演员刘和刚,一曲《儿行千里》赢得了专业组民族唱法最高分——98.85分.他那优美,近似抒情的演唱风格及扎实的歌唱功底,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起他的动人歌声,刘和刚说:"作为农村孩子,我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是父母,老师以及许许多多的人,用无尽的关爱滋养了我的人生和艺术,我无法用行动和言语来报答,歌声就是爱的回报."
继荣获文化部举办的"2003年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民族组男声二等奖之后,空政歌舞团青年演员刘和刚又在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举办的"中国广播文艺奖"2003年"金号奖"评选中,荣获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 最佳歌手奖".本次评选活动历时1年,数百名歌手的参赛作品在全国各省市广播电台滚动播出,由广大观众先投票选出10佳歌手,再集中角逐出最佳歌手.刘和刚凭借其优美动听的歌声,近似抒情的演唱风格和扎实的歌唱功底,以一曲《儿行千里》一举夺魁。
在2006年第十二届青歌赛团体赛上,刘和刚凭借他扎实的唱功和他声情并茂的演唱,以一曲《美丽的楼兰姑娘》获得100.13分的高分,这是青歌赛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获奖情况
1998年,获全国"跨世纪百佳歌手声乐大赛"民族唱法二等奖.
2001年,获"首届全军声乐新人新作大赛"演唱三等奖.
2001年,获中央电视台"金玛格"杯第五届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中获铜奖.
2002年,获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
2006年,获第十二届"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
代表作
1.儿行千里
2.父亲
3.美丽的楼兰姑娘
2009年3月10日发行个人专辑《妈妈》
专辑介绍:
《妈妈》由空政「青歌王子」、全国青歌赛金奖得主刘和刚演唱。
此歌为刘和刚量身定做,大气恢宏,情感细腻,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深厚之情。
是刘和刚继专辑《父亲》之后的新专辑《妈妈》主打歌!刘和刚2009年新专辑《妈妈》是新的一年里,献给中国千万个母亲的厚礼!
艺术简历
1994年11月师从杨博亚教授学习声东
1997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孟玲教授
1998年5月在中国剧院参加“97万里行新作品汇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报音乐会”独唱“彩云南”,演出后受到
2000年6月参加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一首《母亲》获个人荧屏奖、团体一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2000年12月13日在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2001年7月17日毕业后考入空军政治部歌舞团
2001、2002连续两年参加“慰问驻问老干部晚会”的录制,演出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2年8月参加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演唱《儿行千里》,获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
2003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欢聚一堂》
2003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演唱《正月十五闹元宵》
2003年2月26日加入全国青联委员会
2003年4月起曾多次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革命老区尉问演出
2003年10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2003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民族组男声二等奖2003年11月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举办的“中国广播文艺奖”2003年“金号奖”——全国听众喜爱的“十佳歌手奖”、“最佳歌手奖”
2003年12月荣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200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变脸》
2004年5月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
曾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
2004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职业组民组唱法银奖、和“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唯一特别大奖
2006年获得第十二届青歌赛民族唱法金奖
2006年第十二届“隆力奇”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空政歌舞团青年歌唱演员刘和刚,一曲《美丽的楼兰姑娘》赢得了青歌赛有史以来的最高分---100.13分。
他那优美动听的歌声、近似抒情的演唱风格及扎实的歌唱功底,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起他的动人歌声,刘和刚说:“作为农村孩子,我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是父母、老师以及许许多多的人,用无尽的关爱滋养了我的人生和艺术,我无法用行动和语言来报答、歌声就是爱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