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经济危机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全球经济危机是指影响整个国际社会的一系列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崩溃和贸易停滞等问题。

自18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发生过数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

通过对这些历史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危机的起因、演变过程以及防范措施,以期从中吸取教训并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1929年的“大萧条”1929年,世界股票市场遭遇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市场崩盘,被称为“大萧条”。

该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一系列重大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

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包括股票市场过度繁荣、金融业监管不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

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全球贸易减少:由于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贸易壁垒加大,全球贸易量锐减。

2. 大规模失业:许多企业破产或陷入困境,导致大量人员失去工作。

3. 地区性不稳定:随着经济形势恶化,一些地区出现了社会动荡、饥荒等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该事件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随后波及全球各大金融市场。

金融风暴持续了数个月,并导致世界各国普遍陷入衰退。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银行业破产风险:由于银行持有大量次贷信贷,资本链断裂使得银行陷入倒闭边缘。

2. 股票市场崩溃:全球股票市场连续暴跌,造成投资者巨额损失。

3. 全球需求下降:消费者信心低迷导致需求急剧下降,给企业产销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案例研究与教训通过对以上两个经济危机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教训: 1. 加强金融监管:在金融体系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是防范经济危机的关键。

金融监管应该注重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

2. 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引导和稳定经济发展。

世界现代史中的经济危机与金融风暴

世界现代史中的经济危机与金融风暴

世界现代史中的经济危机与金融风暴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这些事件对全球经济格局和民众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其中几次重要的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1929年大萧条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了股市崩盘,标志着大萧条的开始。

这场经济危机波及全球,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一夜间崩溃,导致全球贸易锐减,失业率飙升。

大萧条的爆发源于股市投机泡沫的破灭和经济周期性过度膨胀,加之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当,使得危机愈演愈烈。

大萧条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也促使各国改变了金融政策和监管制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2008年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

该危机始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崩溃,随后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和实体经济。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创新与监管不足,银行对高风险贷款的过度放贷,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泡沫。

此次危机导致全球金融机构破产和实体企业倒闭,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攀升。

次贷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管,强化风险防范,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

疫情导致了全球供应链中断、市场需求下降,全球经济蒙受重创。

为了抗击疫情,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封锁措施,导致了许多产业的停摆和经济活动的陷入停滞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之中。

结语经济危机与金融风暴是世界现代史中的常态,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政府政策的失误、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改革金融体系,强化监管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类似危机的发生,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希望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挑战和风险。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引言全球化是指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通过跨国合作、交流和互动而形成一个日益紧密的全球社会的过程。

而世界经济大萧条则是指发生在 1929 年至1933 年期间的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导致许多国家陷入经济衰退。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

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1. 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的经济变得紧密相连,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日益增多。

然而,这种经济联系也使得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迅速传播。

在萧条期间,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需求和产出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2. 跨国公司的挑战和影响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世界经济大萧条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需求下降和市场萎缩,许多跨国公司不得不面临经营困境,纷纷裁员和关闭工厂。

这进一步加深了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并对全球化的推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3. 政府调控的作用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各个国家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政府调控措施,试图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

这些调控措施不仅是对国内经济的干预,也涉及到全球经济的调整。

例如,国家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现,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重组,都是为了应对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大萧条带来的挑战。

4. 全球经济重构和合作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迫使各个国家重新评估经济发展模式,并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重构和合作。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帮助各国渡过经济危机。

此外,各国之间也通过召开国际经济会议,共同寻求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方案。

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启示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性。

下面是一些启示:1.经济风险的全球化。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经济风险在国际范围内传播更加迅速。

理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与后果

理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与后果

理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与后果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间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的时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这场经济危机起源于美国,但波及了整个世界。

本文将详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后果。

一、引子:美国股市崩盘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发生了历史性的崩盘,这一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成为大萧条爆发的导火索。

让我们来看看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二、原因一:经济过热和金融泡沫192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了长时间的繁荣,人们纷纷投资于股票市场和不动产。

然而,这种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松散的信贷政策和过度乐观的心态上的。

银行放贷宽松,大量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

一旦泡沫破灭,带来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三、原因二:贸易壁垒和关税政策在大萧条前夕,许多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施高关税和贸易壁垒,试图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

然而,这种政策导致了全球贸易的急剧下降,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

美国的《斯毛特-震撼法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幅提高了各类商品的进口关税,加剧了全球的经济疲软。

四、原因三: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大萧条爆发前,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金本位制度,即货币和金本位相挂钩。

然而,由于各国大规模印制货币以应对经济危机,导致通货膨胀日益严重,金本位制度崩溃了。

这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可能性,加剧了大萧条的持续时间。

五、原因四: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许多国家纷纷收紧了货币政策,提高了利率。

然而,这种做法导致了信用紧缩,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投资和消费需求进一步下降。

这进一步加深了经济衰退的程度和范围。

六、后果一:经济危机蔓延和世界贸易下滑大萧条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普遍下滑,各国纷纷陷入经济衰退。

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全球贸易锐减,各国间保护主义情绪上升,加剧了经济的下滑。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近代世界的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经济学和政策的启示。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

在此之前,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繁荣期,股市投机热潮带动了股票价格的飙升。

然而,这种繁荣是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许多投资者借贷购买股票,形成了泡沫经济。

当股市崩盘时,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

此外,大萧条还受到了国际贸易的冲击。

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其它国家也受到了波及。

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各国纷纷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进一步削弱了全球经济。

二、大萧条的影响大萧条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

失业率飙升,工业产出下降,许多企业倒闭。

人们生活水平下降,贫困和社会不安加剧。

在经济学领域,大萧条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自我调节能够维持经济稳定,但大萧条的发生打破了这种观点。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促进就业和稳定。

政策层面上,大萧条促使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例如,美国实施了“新政策”,通过公共工程项目和社会保障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国际社会也加强了经济合作,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三、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大萧条的教训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往往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经济结构的脆弱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警惕金融泡沫的出现,并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此外,应该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对某些行业的过度依赖,以提高经济的韧性。

另外,大萧条也告诉我们国际合作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

总之,大萧条是近代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态分析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态分析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态分析金融危机是一个让全球经济遭受了不小的打击的事件。

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尝试重新找到平衡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形势有所改善,但仍有许多变数。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析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态呢?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全球经济存在的问题首先,请允许我概述一下全球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金融危机前还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全球经济。

首先,全球经济存在资本过剩的问题。

中央银行和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提供的各种货币政策措施,是致使全球资本过剩的一个原因。

过剩的资本会导致高波动性、不确定性以及金融市场交易的缺乏。

这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全球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

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策制定的热点问题之一。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英国决定退出欧盟引发的不确定性等,都在影响到全球贸易发展。

再次,全球就业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对全球就业岗位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某些国家,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除非全球经济有一种新的增长动力,否则这个问题将继续存在。

二、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从全球经济增长、经济体系、货币政策和贸易战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

1.经济增长全球经济目前仍在逐步复苏中。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为3.2%,较去年减缓0.1个百分点。

IMF预测,发展中经济体将占据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但美国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而欧元区和日本的增长前景则依然艰难。

而中国经济增长也将趋缓。

2.经济体系全球经济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之间的共同关注。

例如G20峰会就是为了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中的困境而设立的。

为了稳定经济体系,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可能的方式包括投资、减税、提高效率和减低成本等。

了解世界经济形势,认清国际格局新变化

了解世界经济形势,认清国际格局新变化
目前,全球经济格局在大调整中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低碳理念的深化以及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都将促进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但这些在短期内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世界经济重返平稳增长轨道将面临巨大挑战。
了解世界经济形势,认清国际格局新变化
经济危机往往都酝酿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度,促进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加速了欧盟和欧元的诞生。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了亚洲经济的区域分工结构,促进了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次爆发的经济危机也为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提供了历史性机会,全球经济格局正酝酿着巨大变化。
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将一波三折
“实力决定地位,地位决定影响力”。随着经济实力上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要求更大的话语权。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三大战后成立的多边经济协调机构的缺陷和困境越加凸显,国际社会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试图通过改进和改善已有框架,形成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世界经济治理机制。G20已经代替传统的G8成为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的主要平台,在G20框架下,新兴经济体的投票权和发言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将对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产生重要影响。
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尽管在达成新的碳减排协议上步履维艰,但碳排放必须减少的大方向是一致的。碳减排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本次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发展低碳产业和碳减排提上了战略议程。美国提出在未来三年要将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量提高一倍,到2012年新能源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10%,2025年要占到25%。在未来十年,美国将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而且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新的核电站建设计划。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读后感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读后感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往往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比两次全球大危机——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其异同,并分享个人的读后感。

一、两次全球大危机的背景及原因1.1929年大萧条:1929年大萧条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全球。

其主要原因包括:生产过剩、贫富差距扩大、银行信贷政策过于宽松、股市投机行为严重等。

在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金融机构过度依赖衍生品、房地产泡沫、全球经济失衡等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1929年大萧条相比,此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二、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1.相同点:(1)都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全球。

(2)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均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3)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均出现严重衰退,失业率上升。

(4)都促使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2.不同点:(1)危机的传播速度:2008年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2)危机的应对措施:1929年大萧条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迅速采取联合救市措施,避免了经济进一步恶化。

(3)危机的持续时间:1929年大萧条持续了近10年,而2008年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得到了缓解。

三、读后感通过对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危害。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危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任务。

同时,两次危机的应对措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府需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预防金融风险,也是避免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引言全球大规模危机的发生对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近年来发生的两次全球大危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根本原因、影响和不同之处,以期为未来的危机应对提供参考。

第一次全球大危机第一次全球大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大萧条”。

该危机始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大幅下降,失业率飙升,许多国家爆发社会动荡。

此次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美国股市泡沫破裂、贸易保护主义、金融政策失灵等。

第二次全球大危机第二次全球大危机爆发于2008年,被称为“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起源于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崩溃,引发全球金融体系动荡,导致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全球各国经济陷入衰退。

除了金融市场的原因外,全球贸易不平衡、金融监管不力等也是导致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

两次危机的比较首先,两次危机都源于金融领域的问题,但第一次危机更注重实体经济方面的问题,而第二次危机则更多关注金融市场的过度泡沫。

其次,在危机应对方面,第一次危机中各国更多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全球经济更加恶化,而第二次危机中国际协调和合作更加紧密,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结论两次全球大危机在具体原因和影响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处理类似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上对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希望能对读者对全球经济危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未来的危机应对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Alesina, A., & Summers, L. (2018).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Some comparative evidence.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5(2), 151-162.•Eichengreen, B., Rose, A.K., & Wyplosz, C. (1995). Exchange market mayhem: The antecedents and aftermath of speculative attacks. EconomicPolicy, 21(12), 249-312.•Tabellini, G., & Alesina, A. (1990). Voting on the budget defici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0(1), 37-49.对比表格特征第一次全球大危机第二次全球大危机起源美国股市崩盘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崩溃影响实体经济衰退全球金融体系动荡应对方式保护主义国际协调与合作结束希望以上对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一,它范围特别广: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现象,但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并不多见. 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1929---1933经济大危机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2012-06-17 19:54 滴霞 | 分类:军事 | 浏览367次
2012-06-22 10:59 提问者采纳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A史无前例的经济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即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和世界 1.各国为摆脱困境,在经济上打起贸易战关税战,原有的世界市场四分五裂,各国之间矛盾尖锐2.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加紧殖民掠夺,加剧各列强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局势的紧张;B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即由自由资本主义的 经济政策转变为国家全面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而开创了资本主 义国家对企业干涉的先河;C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性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当时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得以集中充足资金进行工业化建设,在经历危机的阴影下,苏联得以得到较大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后,西方各国纷纷效仿苏联实行国家干预经历。但是苏联在此段时期发展是片面的经历,农业和第三产业长期以来较为落后,导致其发展不平衡,最后斯大林模式的僵硬体制导致了苏联解体,是根本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业进步0(∩_∩)0标签: 美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史文化 分类: 学习资料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全球经济危机是指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广泛产业和市场的经济衰退。

自20世纪2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多次发生,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本文将通过对历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总结出其中的教训。

1. 1929年的大萧条1929年的大萧条是全球经济史上最为著名的危机之一。

起始于美国股市的崩盘,很快蔓延到整个世界,导致了10年以上的长期经济衰退。

这次危机使得人们认识到金融体系中潜在的风险。

教训:监管不力是导致金融风险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防范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稳健运行。

2.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于泰国,随后迅速传播到韩国、印尼等国家。

这次危机揭示了新兴市场经济在面临外部冲击时的脆弱性。

教训:外资短期流动性过强对于新兴市场来说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建立合适的外汇储备和资本管制机制,防范资本外流带来的冲击。

3.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此次危机不仅对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也波及到实体经济,导致全球多个国家陷入衰退。

教训:金融创新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

同时,加强金融市场数据透明度,改进评级机构制度,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也非常重要。

4. COVID-19疫情与全球经济危机COVID-19疫情自2020年开始肆虐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封锁措施导致产业和供应链中断,消费需求下降,投资信心受到打击,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

教训:疫情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改善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并制定应急响应预案,以便应对未来类似危机。

结论历次全球经济危机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通过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信息披露标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未来类似危机带来的影响。

同时,在面对新兴风险(如疫情)时,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和制定应急预案也至关重要。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思维导图_免费思维导图分享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思维导图_免费思维导图分享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1区别点人口结构不同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大萧条期间的人口年龄较轻,中等收入者比重偏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

而本次危机发生的时候,人口的年龄已大大提升,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注释],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受教育程度提高,福利化制度和人口年龄因素造成劳动力的市场适应性减弱,人们更乐于维持现状而不是变革技术条件不同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而本次危机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在两次技术革命之后,人类技术进步的程度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核武器的发展使得主要国家具有相互制衡的能力,鲜有国家寄希望于通过世界战争解决国家利益的争端。

相反,核力量造成的“恐怖平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同时,本次金融危机是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条件下产生的,这会加重风险的扩散和共振,使这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且市场同步波动更明显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进化大萧条后,资本主义国家吸收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在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从无到有而且日趋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了稳定器和刹车系统。

另外,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基于对上次大萧条的认识,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都对经济进行了快速的直接干预,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经济自由落体的状态。

因此,本次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短期损害还没有达到上次大萧条的程度全球化的程度不同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框架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注释]。

目前全球的货币制度以纸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替代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度,资本市场开放的程度大大提高,跨境投资现象比较普遍[注释],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使得单个国家的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更加交融。

虽然会有保护主义的思潮和损人不利己的种种行为出现,但是这些做法将损害本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利益,因此将是短命的新兴国家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不同上次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欠发达国家受到严重的外部震荡,但只有消极接受的无奈,没有力量拉动全球经济回升。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与大萧条的全球影响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与大萧条的全球影响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与大萧条的全球影响1929年,纽约股市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崩盘,这个事件迅速蔓延到全球,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

这场危机不仅使得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了工作与积蓄,而且也对全球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和大萧条对全球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在这个时期应对这场巨大的经济危机。

崩盘发生后,美国股市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们纷纷亏损惨重。

然而,这场危机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它很快波及到了全球。

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也纷纷崩盘,国内经济遭遇重创。

英国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当时的经济大国,英国的金融体系也因崩盘而瘫痪。

许多英国银行濒临破产,失去了存款的人们陷入了绝望。

此外,农业和制造业也遭受了重大打击,因为全球需求下降导致出口减少。

大量的工人失业,社会动荡加剧。

法国也深受大萧条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法国经济主要依赖于出口,尤其是纺织品等商品。

但由于全球需求下降,法国出口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

这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社会秩序不稳定,使得法国政治局势更加紧张。

此外,德国和日本也在大萧条中受到了严重影响。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处于经济困境中,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失业率飙升,民众生活困苦,这给纳粹党的兴起提供了温床。

而日本则处于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的交叉路口,由此最终导致了对亚洲邻国的侵略。

这场危机对于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部分国家出现了极端政治力量的崛起,如纳粹德国和极权主义的苏联。

同时,经济危机也加剧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全球贸易的萎缩。

在经济崩溃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进行生活的调整与自救。

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能力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然而,这个时期也见证了人们的坚韧和创造力。

一些人开始从事农业工作,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维持生计。

许多失业者组织起来,互相帮助和支持,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

1929年的大萧条有多严重?

1929年的大萧条有多严重?

1929年的大萧条有多严重?第二眼财经原创当地时间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预计全球经济在2020年将陷入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是的,衰退是必然的,半年到一年的经济停顿,不仅仅是这一年半载的GDP打了水漂,更为严重的是,把整个经济煞停了。

这就像一辆车,你熄火停车了,这不是减速的问题,是重新开的话,得重新打火。

世界经济这辆老火车,要给他重新点上火,不是容易的事,何况本来引擎就有问题,08年金融海啸的问题就没解决,现在一股脑全暴露了。

既然和1929年的大萧条比,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大萧条时期的情况:上图是1929年到1932年世界主要国家各种经济指标的状况。

以下是摘自某百科的简介:“到1930年中期,利率已经降至新低,但预期通货紧缩和不愿借贷情绪的持续令消费者开支和投资依然低迷。

到1930年5月,汽车销量下降到1928年水平之下。

价格总体下滑,虽然工资维持不变。

但1931年,紧缩周期开始。

农业地区情况更加恶劣,商品价格一落千丈;在矿业和伐木地区,失业率居高不下,没有其他替代工作可供人们寻找。

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

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美国经济的衰退拖慢了其他国家的发展,各国因自身经济的强弱而导致衰退情况也有所不同。

贸易保护主义者抬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疯狂地寻求自保,导致其他国家以报复性关税作为回应;这加剧了全球贸易的崩溃。

到1930年底,全球经济衰退有条不紊地开始,并在1933年达到底谷。

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

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大萧条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萧条期间约有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治安日益恶化。

1929年经济危机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1929年经济危机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1929年经济危机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较分析始于美国次级房地产贷款的危机已经演化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加速向全球性经济危机演化。

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内的西方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危机“百年一遇”,其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将大大超过1929年危机。

现将这两次危机作一比较,分析特点,便于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的演化趋势。

1.危机的背景是世界工业化进程加快1929年大危机时只有少数国家进入或完成工业化,人口不多,占用地球资源有限。

二战以后,新科技革命将工业化推向新高潮,生产力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信息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出现了全球的制度创新与扩散。

超过世界人口一半的国家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享受到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地球资源出现严重短缺,环境受到极大挤压。

此轮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和金融衍生技术的不当利用,本质上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进入工业化的目标、进程与地球资源、环境的矛盾。

因此,只要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的趋势不被打断,石油、金属矿等主要工业资源仍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2.危机的性质是结构性金融危机本轮金融危机的性质不同于1929年整体性金融支付危机,产生于与虚拟经济相关的金融范畴,属于结构性金融危机。

其表现是原本急剧扩张的信贷陡然绷紧,迫使各国政府联手采取减息行动。

然而所有的救市措施实际上都增加了虚拟经济的规模,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缺乏防火墙时,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将会更大。

由于金融危机将正常的市场秩序打乱,实体经济的运转受阻,目前已进入危机的第二个阶段——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阶段。

在商业银行方面,银行受呆坏账率提高和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资本金遭受严重损失,贷款能力受到限制。

金融市场方面,多家金融机构连连破产倒闭,出于对借款人违约的担忧,市场信用价差迅速扩大,需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才能筹集资金。

面对筹资难度增加和成本的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规模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萎缩,这一态势已在许多国家出现,并将延续至少两三年。

美国经济能否尽快复苏:1929~1933年大危机与目前经济危机的比较

美国经济能否尽快复苏:1929~1933年大危机与目前经济危机的比较

·世界经济研究·美国经济能否尽快复苏:1929~1933年大危机与目前经济危机的比较王 森内容提要:本文结合最近国际权威机构的分析情况,对比了1929~1933年大危机和这次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世界经济能否尽快复苏作了研究。

结论是,罗斯福政府治理危机的举措,其切入点首先是从自身的问题反思,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解决业已存在的经济问题;而这次危机以来,美国不仅出台了贸易保护主义为宗旨的救助方案,而且也对中国等新型国家的种种政策横加指责甚至干预,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美国自己和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尽管全球经济有复苏迹象,但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在加强而不是减弱。

关键词:美国经济 经济危机 治理举措 经济复苏 2010年初,联合国、国际货帀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国际机构,纷纷推出了2010年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这些报告普遍认为,由于各国广泛采用了刺激性财政政策、央行普遍降低利率并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结束衰退,经济增长将由负转正,世界贸易也将得到恢复,通货膨胀的水平处于适中的位置。

联合国也指出, 2010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将会从2009年下降2.2%上升到2.4%,实现温和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从2009年的1.9%上升到5.3%,发达经济体增长率将从2009年下降3.5%上升到2010年的1.3%。

危机真的快要过去了?尽管美国是这次全球危机的起点和最大的受害者,但是美元的强势国际地位和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使人们不得不把全球经济真正复苏的希望寄托于它,因为美国作为最大的购买国,它的经济不好就会减少对外国商品的购买量;而受害的首先是除它之外的发达国家,因为美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美国的经济不好自然购买力下降,购买的东西少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自然受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又会由于发达国家的购买力下降而使经济变坏。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提要美国次贷问题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被认为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它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本文比较本次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起源地、货币制度环境、政府救市政策、形成原因等方面的异同点,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危机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差异;相似性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码:A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都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两者都带来了股市崩溃、高失业、银行倒闭、通货紧缩等危害。

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大萧条进行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把握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两次危机的差异性(一)危机起源地不同。

本次金融危机是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泡沫导致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倒下,进而引起全球流动性的紧缩。

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前,房地产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成为美国经济又一轮增长引擎,同样出现了近八年的长期繁荣。

美联储长期低利率政策造成世界范围内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再次威胁经济发展信贷急速膨胀引发过度消费,并导致房市泡沫过度膨胀而破灭。

资本市场中高度衍生化的金融产品设计者的道德缺失和投资者的贪婪同样聚集大量金融风险,金融杠杆率过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促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全面崩溃,尤其是几百万亿美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直接消灭了大批流动性,更为严重的是,金融机构或破产或转型或追求资产安全,纷纷在场外金融衍生品上去杠杆化,使各国央行释放的流动性陷入“流动性黑洞”,全球一度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局面。

关于大萧条的起源地,笔者以为大萧条虽以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的崩溃为导火索,但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在1929年之前就遭受了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袭击,这说明当时欧洲经济危机至少部分独立于美洲发展,大萧条若简单地解释为是以美国为起源地是有失偏颇的。

以德国为例,在一战后它的财政金融就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回顾1929年大萧条,警惕今日的将面临的经济危机

回顾1929年大萧条,警惕今日的将面临的经济危机

回顾1929年大萧条,警惕今日的将面临的经济危机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世界经济大危机发生在1929年到1939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

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

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

虽然说1929年跟现在已经将近有快100年的时间,而且当时造成经济衰退的原因跟现在也不完全相同,但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1920年一战结束之后,那个时候政府努力的推广经济,美国农业,制造业发展的特别的好,因为战争之后,美国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跟资本输出。

世界黄金的储备有40%都在美国,从1921-1929年,美国股市经历了长达八年的牛市。

那个时候消费资本市场非常发达的一个时代,美国人贷款买东西,从那个时代就非常的流行。

那个时候还没有信用卡,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银行让你分期付款,基本上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分期付款。

在1920年代后期,当时家家户都在炒股。

当大家都在借钱炒股的时候,那就很可怕了,因为当时利率低,加上银行跟商家对放贷没有像现在所谓的信用评分,基本上你想要贷款,银行就会借钱给你。

你想要买什么东西,商家都会让你分期付款,加上长达八年的牛市,道琼指数涨了四倍半。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觉得只要把钱丢进股市里面,就会赚钱。

在1920年代,是全民炒股,吃香喝辣的年代。

那造成当时这个泡沫破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多的钱流进市场。

当政府觉得这样子不太行。

经济太热了,很多公司的估值都已经太不切实际,所以美联储在1928年开始升息,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暴涨,造成其他需要依靠进口的国家进口成本变高。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1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1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

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世界科学界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界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其他行业。

金融危机使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丧失为经济活动分配资本的功能,从而导致经济震荡或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市场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

股指从最高363点跌至1932年7月的40.56点,才宣告见底,最大跌幅超过90%,伴随股市暴跌的是大量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爆发,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1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何龙斌摘要:由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当前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金融危机相比,产生的直接原因均为银行信贷扩张过度,但信贷对象不同;间接原因均为虚拟经济膨胀过度,但市场领域不同。

两次危机的影响也有差异,1929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而当前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另外,两次危机的全球应对措施也不一样,1929年金融危机时各国以邻为壑,而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加强了合作。

因此,通过比较研究,本文认为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将使全球经济衰退,3-5年后复苏。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贷扩张虚拟经济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走势是否会象1929年金融危机一样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何时复苏?这些问题已成为目前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本文欲通过对两次金融危机进行比较研究以得出结论。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1、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均为银行信贷扩张过度,但信贷对象不同(1)1929年金融危机主要缘于生产信贷扩张过度,消费能力不足引起企业信用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比较研…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比较研…

比较研究: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言经济危机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

自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各国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

本文将对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对这两个时期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危机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并借鉴历史经验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1. 背景介绍1.1 两个时期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即大萧条)起源于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

此次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贫困。

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起源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引发的金融系统崩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1.2 两个时期的影响范围大萧条是一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

2. 经济因素比较2.1 金融体系2.1.1 大萧条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金融体系遭受重创。

银行倒闭、信贷市场冻结等问题导致了货币供应的紧缩,使得经济更加衰退。

2.1.2 当前金融危机相比之下,当前的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金融体系更为健全。

尽管金融系统遭受了剧烈冲击,但得益于政府的干预和监管机制的改进,金融体系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

2.2 货币政策2.2.1 大萧条时期在大萧条时期,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货币政策反应较为迟缓,导致货币供应紧缩,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2.2.2 当前金融危机相比之下,当前金融危机中,美联储采取了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

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等手段,美联储试图刺激经济复苏,并减轻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3. 政府应对措施比较3.1 支出政策3.1.1 大萧条时期在大萧条时期,政府采取的政策主要是紧缩性的,即削减支出和增加税收。

然而,这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衰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9年经济危机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较分析始于美国次级房地产贷款的危机已经演化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加速向全球性经济危机演化。

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内的西方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危机“百年一遇”,其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将大大超过1929年危机。

现将这两次危机作一比较,分析特点,便于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的演化趋势。

1.危机的背景是世界工业化进程加快
1929年大危机时只有少数国家进入或完成工业化,人口不多,占用地球资源有限。

二战以后,新科技革命将工业化推向新高潮,生产力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信息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出现了全球的制度创新与扩散。

超过世界人口一半的国家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享受到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地球资源出现严重短缺,环境受到极大挤压。

此轮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和金融衍生技术的不当利用,本质上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进入工业化的目标、进程与地球资源、环境的矛盾。

因此,只要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的趋势不被打断,石油、金属矿等主要工业资源仍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2.危机的性质是结构性金融危机
本轮金融危机的性质不同于1929年整体性金融支付危机,产生于与虚拟经济相关的金融范畴,属于结构性金融危机。

其表现是原本急剧扩张的信贷陡然绷紧,迫使各国政府联手采取减息行动。

然而所有的救市措施实际上都增加了虚拟经济的规模,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缺乏防火墙时,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将会更大。

由于金融危机将正常的市场秩序打乱,实体经济的运转受阻,目前已进入危机的第二个阶段——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阶段。

在商业银行方面,银行受呆坏账率提高和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资本金遭受严重损失,贷款能力受到限制。

金融市场方面,多家金融机构连连破产倒闭,出于对借款人违约的担忧,市场信用价差迅速扩大,需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才能筹集资金。

面对筹资难度增加和成本的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规模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萎缩,这一态势已在许多国家出现,并将延续至少两三年。

3.危机根源在美国发展模式,是非常严重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交织
金融创新造成的各种问题并非这次危机的主要根源,金融监管不当也只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外部诱因。

美国经济真正的问题出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为美联储实
行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滥用货币发行权、谋取国际货币的好处提供了可能,而低利率政策助长了借款人毫无节制的借款行为,刺激了房市的非理性繁荣。

二是美国泡沫不断扩大的过程是通过从全世界抽取储蓄来维系的。

例如,仅2007年就有5万亿美元流入美国资本市场。

美国以“金融创新”的名义造成了“穷国供养富国,小国供养大国”的局面。

三是美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矛盾显现出政府的缺位。

为了维持一极独大、主宰全球的地位,联邦政府大量的财政资源被用于国防支出和海外扩张,对低收入阶层改善住宅等消费要求无力支持。

以无限放大信用的办法求诸市场,刺激了十多年房地产、资本等市场的繁荣,也孕育了巨大风险。

其结果是不得不通过所谓金融的不断创新来转嫁风险,掠夺全世界,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财富来维护美国国内需求非理性的增长。

这种盘剥全球、独利自家的发展模式是造成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

4.虚拟经济发展过速使危机不断蔓延并深化
金融创新导致连续不断的金融虚拟化。

金融投机活动导致大量资金在债市、股市、汇市、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之间循环流动、自我膨胀,并成为“有机整体”,导致了本次危机的传递渠道的复杂多样,还会出现什么新奇花招肯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美国推动金融自由化、虚拟化、证券化和全球化,导致本国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支撑。

2007年底,美国虚拟经济规模为16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2倍。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导致美国经济结构出现巨大缺陷,美国制造业仅占其GDP的15%,而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占其GDP的70%。

在美国推动下,2007年全球金融衍生品达676万亿美元,也相当于全球GDP的12倍。

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和无序性扩大。

国际流动资本兴风作浪,不仅干扰国际金融秩序,而且成为国际油价、粮价和矿产资源价格暴涨暴跌的重要因素,为这轮金融危机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给本轮经济挤泡沫、消浮肿带来极大变数。

5.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实体经济反映迅速,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交互作用明显
1929年大危机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但由于当时信息技术不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慢,许多厂商在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仍盲目生产,导致产品价格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

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1932年达到高潮,美国、德国、英国分别有1370万人、560万人、280万人失业。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生产企业反应迅速,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调整生产,作出减产和裁员的决定,造成失业和收入下降的时间前移。

同时,金融市场尤其
是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滑带来强烈的逆向财富效应,抑制了居民消费,造成市场萎缩,推动危机深化。

最终形成“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加深金融危机”的恶性反馈循环。

但从另一方面看,反应快、来势猛,减少了企业经营的盲目性,及时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方向和力度,降低了实体经济的损失,为复苏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6.危机的传导、释放更趋于全球化和金融化
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但经济全球化程度较低。

1929年大危机时,只有西方少数工业化国家完全依赖世界市场,世界大多数人口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之中,受危机直接波及的国家不多。

二战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潮盛行,到世纪末几乎所有国家均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程度空前提高,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口被卷入了市场化的国际分工。

在意识形态松动、经济制度樊篱打破之后,资本借助因特网以空前的速度、巨大的规模在国际上流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风险极易传播。

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是一次战术预演。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欧洲、新兴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等都是美国的投资来源国。

美国金融创新产品的很大一部分也被海外投资者所持有。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相关金融机构因次贷产品市场价值缩水损失巨大。

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持有美国的“两房”、投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券和股份。

在危机深化后,这些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或倒闭或被低价收购,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美国金融机构的损失将迅速传递给其他国家金融机构,造成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动荡。

7.各国政府对危机反应迅速,步调比较一致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态度,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致使那次危机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空前的破坏性。

在危机爆发后,为了及早摆脱困境,各国纷纷出台五花八门的自保措施,力图将灾难转嫁他国,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此次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通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以避免金融市场崩盘。

美国财政部实施7000亿美元救援计划,并联手各大经济体,采取全球行动,力图使金融危机的冲击力降到最低限度。

虽然目前各方普遍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但各国共同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可起到防止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作用。

当然,各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同,国内情况也不相同,再加上相互间存在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很多国家都是危机影响到国内时才采取防卫性、自利性的措施,因此目前各国采取的政策措施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8.危机引发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迫切要求
国际本位货币美元的无节制扩张使整个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美元及相关资产的过度膨胀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

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已经从1981年的700亿美元扩张到2006年底的3.33万亿美元,膨胀了46.6倍;与此同时国际债券和票据规模也在加速扩张,国际债券和票据余额从1981年的2312.8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16354.5亿美元,增长了92.5倍,而此间国际贸易总额不过增加了6.9倍。

这些全球化的国际货币和金融资产交易因对冲基金的大量杠杆投机活动而产生风险,加上“羊群效应”、“蝴蝶效应”等放大作用更易形成金融风暴和危机。

随着危机的加深,美国经济的不稳定,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动摇,欧洲联合亚洲试图改革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举动,正在演变成一场国际政治力量的博弈。

博弈的结果不仅影响当前世界经济的走势,还将影响未来百年的世界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