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8中外纵横比较型材料解析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 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2)李仕才1.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明初因为倭寇对沿海地域的骚扰,且他们涉及民间的外国贸易,所以政府公布海禁令,致使外国贸易萎缩。
自明成祖逝世后,朝贡贸易的萎缩,以及海禁令渐渐废弛,违反海禁出洋的中国海商活动日趋屡次。
再加上16 世纪后,倭寇在沿海地域暴虐的状况日趋严重,当时的朝廷官员为了重修中国沿海的海上次序,对海禁存废产生严重分歧。
隆庆元年(1567年),政府宣告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排除海禁,调整外国贸易政策,同意民间个人远贩东西二洋,但对日本的贸易仍在严禁以内。
这使得民间个人的外国贸易获取了合法的地位。
明朝进入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场面。
——捕编自《历史上的“隆庆开关”》资料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建立了经济特区,别的还开放了一系列的沿海城市。
在东部沿海开放了此后,持续在中部西部还有东北一些地方建立开发区,此后经过整改有了更大更好利润更高的自主开放。
于是20 世纪九十年月形成了全方向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和好多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保护协议,经贸合作获取进一步的增强。
在这个过程中对国内的外贸管理系统进行了改革,出入口贸易构造开始进行优化。
——据陈争平《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阶段性》(1)依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明初和隆庆年间对外贸易政策差别的原由。
(2)依据资料一、二并联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明朝对外贸易政策对比,改革开放新期间对外贸易政策的特色,并简析其意义。
分析:第(1) 问据资料一信息从政策、贸易特色、统治者目的实时代背景角度分别剖析说明。
第(2) 问第一小问特色,据资料二信息从开放范围、形式、过程、原则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意义,能够从经济发展沟通、国际环境、科技教育发展等方面归纳。
答案: (1) 原由:明初“海禁”:沿海倭患猖狂;防范敌对权力,稳固统治;重农抑商,推行朝贡贸易。
《中外历史纲要》经典题集锦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含解析
4.14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2020浙江卷·8)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
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围场是北巡时设置,在地理纬度上偏北,气候温凉,适宜避暑。
根据“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可知,围场有练兵的功能。
根据“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可知,围场具备围猎功能。
围场地点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此处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接壤地区,因此可以处理民族事务。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排除A、B、C。
2.(2018·北京高考·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
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是军机处的废除与设置,且根据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说明其权力弱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中央皇权的措施,并未对地方的统治,故B项错误;军机大臣仅仅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并未获得宰相职位且清朝已经废除宰相,故C项错误;军机处由废除到重新确立,说明适应了当时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
3。
(2017年天津卷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2017年高考历史-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专题练习(一)
2017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1.(2016·福建厦门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演讲词材料三: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护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1863年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材料四: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过当时只是见之于言论,没有形于事实。
现在欧美既是成立民国,实现民权,有了一百五十年,中国古人也有这种思想,所以我们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乐,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
——孙中山演讲词(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基本的政治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区别。
(7分)(2)材料三中林肯所说“新的国家”后来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之处?指出古希腊与美国在民主形式上的主要不同。
(10分)(3)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分析它与材料一、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8分)2.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与宋代丝绸之路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图材料三: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
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
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路繁荣的原因。
高考历史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12 -
题型12信息分析、比较说明类开放性材料解析题1.(2017·广西河池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宣统退位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9年护法运动开始——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2003)上面大事年表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
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析:解答首先信息,形成历史观点,考查的是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例如: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等。
答案:示例一信息: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说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封建统治的腐朽等。
示例二信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
说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等。
示例三信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说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统治者政策的调整;民众爱国思想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等。
(任答一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2017·广东广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评述论述类开放性解析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9 评述(论述)类开放性解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据材料信息分别得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系,然后论题。
如可以定为: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推动思想的解放;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其次,论述可以结合中外史实论述,比如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政治变革,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阶层崛起,促进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论述上,注意结合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以及对宋代文化的影响、古希腊经济发展对人文主义的思想做出的贡献;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上,注意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阐述: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
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财力消耗巨大,商鞅通过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国力,秦国逐步推行军功制、郡县制,冲击了宗法制、分封制和世官制。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示例二:论题: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阐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昌盛,如勾栏瓦舍、宋词、话本小说等。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哲学成就突出。
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单元整合探究升华课件新人教版
-8-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对点训练2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 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 变化( C )
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解析: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 映出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还处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故B项 错误;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逐 渐走向深入,故C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故D项错误。
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
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关闭
强D ,故D项正确。
解析 答案
-29-
考情分析 真题试做
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7.(2018课标全国Ⅲ,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
服饰A.复旗古袍”是与新材料潮中女长性期的的永“旗恒袍时的尚变化”不符,故C项错误;人们的审美观
念发B.生服重饰大有变较化强,女的性政服治装色开彩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 关闭
可D 以C.说当是今这服方饰面复的古典潮范流,与已材非料常中普“旗遍袍的变化”相符,故D项正确。
D.旗袍在突破创新中诠释崭新的时尚
-18-
考情分析 真题试做
-19-
考情分析 真题试做
-20-
考情分析 真题试做
-21-
考情分析 真题试做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8中外纵横比较型材料解析题热考题型专项练20207
题型8 中外纵横比较型材料解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
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
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
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
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
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
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
”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本质目的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
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总结并从中西方进行比较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可以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方面分析;西方,结合材料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方面分析。
答案:(1)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无法从根本上约束皇权,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
5 突破高考压轴大题——中外纵横主题类材料解析题
【考题例证】(2021·高考全国卷Ⅱ,T40)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表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亲密联络,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5 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到2021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兴旺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根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奉献。
第1步判断题型及主题此题为中外纵横链接型材料解析题,其主题是“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问题。
第2步审设问、定时空及解答方向第(1)问解答方向为“根本趋势〞(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第(2)问的第一小问为“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第二小问为“奉献〞(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
解答限定词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要求分别概括、指出、说明。
第3步阅读材料、迁移知识、组织答案第(1)问,从人口迁移的数量、范围、自愿移民的目的地等角度答复即可。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知,中国海外移民三个明显的阶段特点,关于原因,只需结合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进展对应分析即可;第二小问,首先抓住时间“中国近代史〞,再结合华侨华人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开展和民主革命的奉献分析即可。
[答案] (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兴旺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开展中国家向兴旺国家迁移;被强迫进展的移民根本停顿。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热考题型解读 题型九 纵横比较类材料解析题
题型九 纵横比较类材料解析题[题型解读]纵横比较类材料解析题是命题者以两则以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或历史不同人物的材料,要求考生通过对照、比较,分析背景,判明异同,评论得失,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探究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的一种题型;同时也是体现了主题考查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考题例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文档资料
高考历史比较题内容总汇★必修部分目录1、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5)2、选官制度的变化 (5)3、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5)4、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 (5)5、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 (6)6、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6)7、公元前8—前3世纪中西方文明的比较 (6)8、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区别 (7)9、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7)10、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7)11、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8)12、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较 (8)1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9)14、比较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9)15、近代列强主要侵略方式 (9)16、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对比 (10)17、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比较 (10)18、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11)19、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1)2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 (11)21、港澳台问题的比较 (12)22、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12)23、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状况 (12)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3)25、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13)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14)27、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4)2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5)29、比较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 (15)30、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16)31、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16)32、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 (17)3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7)34、对比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7)35、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18)36、20世纪50至70年代,苏、美、中三国经济发展对比 (18)3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8)38、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19)39、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19)40、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19)41、比较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20)4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 (20)4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区别 (20)4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21)46、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21)47、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22)48、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2)49、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 (22)50、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22)51、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22)52、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脉络 (23)53、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23)5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异同 (23)55、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24)56、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4)57、启蒙运动思想家及其思想 (24)5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24)59、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内涵 (25)60、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比较 (25)6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25)6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26)63、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重点和成就 (26)64、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26)65、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26)66、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比较 (26)67、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27)69、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27)70、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特点 (28)7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异同 (28)72、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28)73、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应用的比较 (29)74、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29)75、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29)76、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29)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选修部分8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和内容第 31 页。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2.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A.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B.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C.因为《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省略掉的“……”应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4.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中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该规定A.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5.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6.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特色专题讲练 专题一 高考
题型8 比较型选择题应用训练1.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
两者都( )。
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 )。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C.国体的差异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3.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 )。
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4.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
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 )。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5.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的不同之处是 ( )。
A.范围更大,体现全球化B.合作原则开放灵活,体现贸易伙伴关系C.国家成分复杂,体现求同存异D.地域相近,体现睦邻友好参考答案1.B [A、D两项只符合英国的《航海条例》;C项只符合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为了保护海外贸易,增强领导本国经济实力,但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却禁止海外贸易,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造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选B 项。
]2.A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注意分析找准比较项。
1949年新政协会议颁布《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作用,但当时社会性质还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故答案为A项。
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 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8)李仕才1.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上表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历史信息,制定一个论题,并联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述须史论联合。
)分析:据图表中的第一列得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表现阶段性;依据第二列得出:近代铁路发展表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色;依据第三、四列得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色是数量少、质量差、散布不平均;总结四列得出: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睁开。
如论题一: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能够从铁路对近代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新兴社会力量的增强的角度论述铁路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踊跃影响;论题二: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助推器,论述能够从中国近代铁路修建的开始动力、铁路修建权的把控、列强借助铁路对中国矿产的垄断权的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要求: 1. 资料以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为主线,从发展的主要特征、特色的成因及近代铁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提守信息。
2. 论题要清楚完好,如: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色是数目少、质量差、散布不平均;近代铁路发展表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色;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睁开等。
3. 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4. 最后总结,注意运用史实正确、史论联合。
示例:论题: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
铁路工业是近代工业的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增强了地域的联系,加快了商品流通,促使了中国近代化的流行和发展。
同时铁路工业的发展还推动了新兴社会力量壮大、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可见,铁路有力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示例:论题: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助推器。
近代铁路在中国的出现是跟着西方侵略而来的,中国近代的铁路多是列强投资修建,为其直接或间接控制。
并且列强还控制着铁路沿线的采矿、行政管理等权益。
筑路权是列强在中国抢夺的主要目标。
铁路成为列强在近代中国打劫资源、扩充权益的主要工具。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第25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8一、选择题1.(2020·广东二模)15世纪前期,葡萄牙亨利王子得到一条商业信息:在北非阿拉伯市场上出售的黄金、象牙、鸵鸟羽毛和奴隶,是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跨越沙漠运来的。
他为将这项有利可图的贸易抢过来,推动葡萄牙( )A.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向美洲进行殖民扩张C.与西班牙展开殖民争夺D.扩大地中海沿岸贸易解析:据材料“15世纪前期”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可知,材料中现象推动了葡萄牙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故选A项;据所学殖民扩张的知识可知,15世纪前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尚未开始,排除B项;葡萄牙与西班牙展开殖民争夺是在16世纪,排除C项;葡萄牙地处大西洋沿岸,且材料“北非阿拉伯市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并非在地中海沿岸,排除D 项。
答案:A2.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
但是开辟航路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
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地结合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解析:材料“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说明当时欧洲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故D项正确。
答案:D3.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
”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
这反映了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 )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解析:“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而不是主观动机,故A项错误;达·伽马到达印度,占领印度市场,最终目的是获取商业利润,故B项错误;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表明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谋求控制印度王室”的信息,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针对练习专项八创新预测高分跨栏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针对练习专项八创新预测高分跨栏(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
对此认识正确的选项是()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选B。
观察坐标图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洋行的数目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迅速增长,洋行的设立,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①②④正确;洋行是外国人设立的,日益腐朽的清政府不能够对外贸进行控制,排除③。
B项正确。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
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B、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很难占有优势解析:选B。
题干中的“商人”并非全部指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垄断”与“几乎垄断”不相符,排除A项;C项说法太绝对,D项说法与题干相反,均可排除;材料原意是指外资与华资相竞争,B项正确。
3、(2018·信阳调研)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酌度时势,假设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一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材料说明李鸿章()A、认识到中国“积弱”的根源B、主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C、主张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D、力主发展近代民用工业解析:选D。
从题干材料分析,李鸿章推崇西方的近代工业,认为西方富强是发展煤矿、铁矿、铁路、通讯等事业,实质是主张发展近代民用企业,故答案为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8 中外纵横比较型材料解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
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
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
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
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
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
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
”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
《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本质目的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
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总结并从中西方进行比较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可以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方面分析;西方,结合材料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方面分析。
答案:(1)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无法从根本上约束皇权,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
(2)不同之处:中国: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和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变成特务制度。
西方: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监察理论;推动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
原因:中国:中国传统儒家性善思想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和狭隘性。
西方: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本恶;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
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
随着英国社会
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
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
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
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
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
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
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
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从变化的动力、时间及范围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近代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来分析。
第(2)问据材料二信息从社会风气、思想观念、社会改革、思想传播等方面归纳。
答案:(1)差异:中国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的改变;中国服饰变迁晚于英国;中国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国对传统保留多。
原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近代化起步晚于英国;近代工商业起步晚,规模有限,传统经济占主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影响有限。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加深对西方的了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
3.(2018·河南郑州一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阶段为民族侵略与扩张。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16、17世纪,西欧摧毁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
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
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是形成阶段,该阶段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五四时期是发展阶段,开始从文化上寻找落后的原因,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民族主义与政治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
十四年抗战是高涨阶段,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但是长久以来,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即与现代性变迁,特别是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这一面,被严重忽略了。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西民族主义的差异,并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及16世纪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新航路开辟等史实及对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影响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差异,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从近代中西民族主义出现的时期、针对的斗争对象和各自目标,可概括指出近代中西民族主义的差异;第二小问建设,据材料二“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即与现代性变迁,特别是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这一面”,分析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
答案:(1)原因:宗教改革建立民族教会;专制王权加强,削弱地方贵族割据;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要求统一市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后,对外扩张带来巨大利益。
(2)差异:西欧兴起较早,中国兴起较晚;西欧民族主义最初曾与王权结盟指向封建神权和领主,后来指向专制王权,中国除指向封建统治,还指向外来侵略;西欧民族主义的目标是建立民族国家和对外扩张,中国虽是多元化倾向,但均致力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建设:推动了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和政治近代化;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的开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