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2.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 或拉大的大小有关。 推力或拉大越大, 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推力或拉力越小, 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 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2.把一个小木块放进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向它吹一 口气,它便被吹动了。再把这个木块放到桌面上,就很难 吹动了。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容易吹动呢? 答:木块在水中的时候,接触面是水,水给木块的摩擦力 很小,所以容易吹动;当木块放在桌上时,木块和桌面之 间的摩擦力大得多,很难吹动,如果改用鼓风机产生较大 的风力,一样也能把木块吹动答:木块在水中的时候,接 触面是水,水给木块的摩擦力很小,所以容易吹动;当木 块放在桌上时,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得多,很难吹 动,如果改用鼓风机产生较大的风力,一样也能把木块吹 动
1.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指针、游码、托盘、 底座、砝码、镊子)等部件。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 (左右两端平衡)。
3.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镊子)。 称量物体时,左边放被称量的物体,右边放 砝码。
1.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 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2.弹力也有大小和方向。任何物体都 会产生弹力,但材料不同产生的弹力大 小也不相同。用相同的力拉大小不同的 弹簧,弹簧伸长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3.生活中,压缩或拉伸时能产生弹力 的物体有沙发、弹弓、皮球、橡皮筋、 握力计等。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极相吸、异极相 斥。
2.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 表示S;指北的 一端叫做北极,用N表示。 4.据说秦始皇在皇宫大门两侧各安装了几吨重的 磁铁,根据所学的磁铁知识,说一说它能起到什么 作用。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4._怎样加快溶解【课件】
1号
2号
温馨提示:
①眼睛平视水平面,水平面的凹面部分 对着眼睛。 ②用搅拌棒(筷子)搅拌时按照同一方 向搅拌,不能碰到烧杯(杯子)的底和 壁,不要用力过大; ③两个烧杯(杯子)放在一起观察。
实验(一)步骤: *在1号和2号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常温 水; *两个杯中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一平勺)
*1号杯搅拌,2号杯不搅拌;;
*认真观察现象。
实验一
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
实验现象
不搅拌 搅拌
溶解速度 慢
快
实验结论: 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二)
加热是否能加快 溶解?
实验(二)步骤:
①在1号杯中和2号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常
温水和热水;
注意安全!
②两个杯中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都不要
搅拌;
③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相同条件: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放入、不搅拌 不同条件:常温水、热水
实验二
加热是否能加快溶解?
实验现象
常温水 溶解速度 慢
热水 快
实验结论: 加热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自主探究实验(三)
研碎是否能加快溶 解呢?
糖块 研钵
研究问题
研碎能否加快溶解?
1.水量、水温相同 2.糖量一样 相同条件 3.同时放入 4.都不搅拌(搅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4.怎样加快溶解
课前材料准备: 1.两个相同的杯子 2.少量盐 (或红糖、白糖) 3.两块冰糖(或硬糖) 4.一个研钵(或蒜臼子、擀面杖) 5.一把勺子 6.一根筷子
如何尽快 喝到甜甜 的糖水呢?
溶解的快慢和哪些因 素有关?
研碎?
三-六年级科学实验(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吨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目录及实验操作方法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实验名称: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影子)实验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纸屏。
实验过程:1、用细线把橡皮拴好,吊起来。
放到纸屏前面,打开手电简,用手电简的光照橡皮,观察现象。
2、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的变化,纸屏上还有橡皮的影子吗?3、再打开手电简,拿走橡皮,纸屏上会呈现什么现象呢?实验现象:1.打开手电筒,发现橡皮的影子留在了纸屏上。
2.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没有了橡皮的影子。
3.再打开手电筒,拿走橡皮,发现手电简的光完全照在纸屏上影子也不见了。
实验结论:影子形成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实验名称: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2、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实验材料:一只手电筒(代表太阳)、一根铅笔(代表物体)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
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面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线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
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几次,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高度与位置,其他试验方法保持不变。
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实验现象: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
影子与手电筒的光方向相反。
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实验结论: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
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实验说明: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素养抽测实验及器材清单
实验名称
推荐使用实验器材
3-1
影子的形成原因
手电筒、橡皮、细绳、屏
3-2
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手电筒、铅笔、双手
3-3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手电筒、卡纸、铅笔(或粉笔)、半圆形纸板
3-4
怎样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
烧杯2个、玻璃棒、天平、细盐、粗盐、热水、冷水
3-5
怎样使冰糖在水中加快溶解
3-14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绿豆种子(或其他植物种子如黄豆)、培养皿、纱布、水、冰箱、烧杯
3-15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
钩码、橡皮筋、直尺、水槽、水
3-16
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的变化
拉簧、压簧
3-17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A木块、木板、测力计、毛巾
B木块、木板、测力计、钩码
3-18
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冰糖、烧杯2个、玻璃棒、热水、冷水
3-6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量
烧杯2个、食盐、玻璃棒、水、天平
3-7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烧杯2个、玻璃棒、天平、食盐、小苏打
3-8
分离木屑和铁屑混合物的方法
木屑、铁屑、盘子、磁铁
3-9
分离沙子和白糖混合物
沙子、白糖、烧杯、清水、玻璃棒、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
多种食物(花生、瘦肉、馒头、米饭等)、白纸、碘酒、滴管、酒精灯、火柴、镊子、蒸发皿
3-19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试管2支、淀粉液、碘酒、滴管、烧杯、37℃温水
3-20
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注射器、橡胶导管、玻璃导管、澄清的石灰水、集气瓶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手持移动灯彩色纸橡皮筋
10
加快蒸发的实验
分组
毛玻璃片酒精灯等
11
水的沸腾实验
分组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12
水蒸气凝结的实验
分组
烧杯毛玻璃片夹子酒精灯
13
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演示
金属筒冰块盐
五年级下册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1
凸透镜作用的实验
分组
凸透镜激光笔等
2
凸透镜有成像功能的实验
分组
凸透镜及支架成像屏及支架蜡烛
分组
杠杆尺测力计钩码
11
定滑轮作用的实验
分组
定滑轮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2
动滑轮作用的实验
分组
动滑轮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3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
分组
滑轮组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4
齿轮传动的实验
分组
齿轮组及支架
15
轮轴作用的实验
分组
轮轴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六年级下册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1
单摆的摆动规律
分组
蒸发盐水的实验
分组
蒸发皿支架酒精灯石棉网
2
指导观察细胞
演示
生物显微演示装置玻片标本
3
观察细胞
分组
学生显微镜玻片标本
4
分组
5
观察细菌
分组
显微镜细菌装片
6
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
分组
塑料瓶新打碎的小砖块
7
检验矿物的硬度
分组
矿物标本小刀等
8
测量速度
分组
直尺卷尺停表
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知识点总结)-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知识点第4课、怎样加快溶解思维导图:知识点: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2.【实验名称】探究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实验材料】烧杯、细盐、粗盐、热水、冷水、搅拌棒【实验步骤】(1)研碎: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不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2)加热: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人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3)搅拌: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人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只在其中一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实验结论】搅拌、加热、将食盐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3.把冰糖研碎,再放入热水中,并不断搅拌,可以使冰糖溶解得更快。
4.生活中常见的加快物质溶解的事例:用热水冲泡咖啡并不断搅拌;往汤里加食盐时,搅一搅;感冒冲剂做成颗粒状是为了加快溶解。
第5课、什么在水中溶解得多思维导图:知识点:1.溶解食盐时,要先将食盐分成若干小份,每次加1份,搅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3.【实验名称】探究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实验材料】食盐、小苏打、烧杯、水【实验过程】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别以每3克为一份分成若干份。
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水。
③把一份食盐放入一个烧杯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放入下一份;再搅拌,再放,这样一直到新放入的食盐不能完全溶解为止;记录放入的份数。
在另一个烧杯中将小苏打进行同样的操作。
④比较两组数据,判断在一定量的水中,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量是否相同。
【方法指导】两杯水的温度、量以及每1小份食盐和小苏打的量都要相同,食盐和小苏打要1份1份地加,待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入下1份,直到不能再溶解。
【实验结论】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食盐、5克小苏打。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步骤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步骤
1.将烧瓶内装满红色水,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红色水就升到细玻璃管中,在红色水液面处做一记号。
2.将装置好的烧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过一会即见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超过原液面记号,说明瓶内红色水受热后体积膨胀了。
3.将此瓶放入冷水中(可在冷水中放入一些冰块,使水温更低),过一会即见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说明瓶内红色水遇冷后体积收缩了。
4.同样,将此烧瓶换装醋、酱油、要、茶水、牛奶等,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所得结果相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可归纳出: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下)《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小车的运动●实验题目: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计时器(手表、闹钟)、小车、尺子、垫圈(或用螺丝帽、曲别针)、细线、袋子实验过程:方法一:1.用1个垫圈(能拉动即可)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一定距离(一般50厘米)使用的时间。
2.增加垫圈数量(如:5个),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3.继续增加垫圈数量,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4.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跑的越快,用的时间越少。
注意问题:1.尽可能使小车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便于计时。
2.每次增加垫圈数量要多,否则效果不明显。
方法二:1、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车,系上相同长的拉线,相同的袋子。
2、把两个小车放在同一位置,两个袋子里分别放上不同的重物。
3、同时松手,看哪个小车跑的快。
4、在袋子里加的物体越重,小车跑的越快。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原理:垫圈个数越多(重物越重),产生的拉力越大。
2、鞋底花纹的启示●实验题目: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弹簧秤、小车、木板(或桌面)实验过程: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木板(或桌面)匀速拉动,记下所用力。
2.把小车放在铺上毛巾的木板(或桌面)匀速拉动,记下所用力。
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注意问题:1.一定要匀速拉动小车。
2.此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实验原理: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用的拉力就越大。
3、跷跷板●实验题目:跷跷板平衡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跷跷板平衡的条件。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过程:1.在杠杆尺的左边放上两个钩码,观察杠杆尺。
2.想办法在右边放几个钩码让杠杆尺平衡,做好记录。
3.通过多组实验,找出杠杆尺平衡与距离和钩码个数的关系。
4.实验再次验证。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果实
、
、
、 等。 A
3. 花生是果实,萝卜也是果实。( )
4. 不同植物的果实虽然不同,但果实里都有种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 三年级下册科学
实验过程
1、横切或纵切苹果、梨子、青椒,
实验记录单
剥开瓜子;
材料名称 从外到内的结构
2、从外到内观察果实的切面,
苹果
填写实验记录单。
梨子
横切
纵切
青椒
瓜子
我的收获:
切果实实验
实验发现
皮 肉 核 籽
皮 肉 核 籽
皮 肉 筋 籽
皮 籽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实验小结:果实的共同特征
外
果实
内
果皮 种子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草莓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黄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白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猕猴桃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马铃薯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西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桃子辨一辨,哪些是果实?来自红薯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花生米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花生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葡萄
二、种子的传播
放大镜下的苍耳
钩状的硬刺
自身有弹力
轻,有绒毛,像 降落伞, 随风飘散
小结
种子的传播方式
人、动物 风 弹射 水
三、拓展提升
苹果从花到果实成熟的过程 视频
四、巩固练习
果皮
种子 人 动物 风 弹射 水
×
√
1. 果实都由 C 和
组成。
2. 种子传播的方式很多,有 、
植物的果实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谁在水里溶解得多》
课 堂 所 学 , 温 故 而 知 新 。
加 快 溶 解 》 如 图 所 示 , 回 顾
上 节 课 我 们 学 习 了 《 怎 样
食盐
第1份 第2份
我的猜想
实验结果
能溶解 不能溶解 能溶解
√
√
我研究水是否一直溶解食盐的实验记录(用“\/”标出来):
√
√
不能溶解
第3份
…
我的发现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
:
食盐。
食盐
小苏打
二、在50ml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更多?
怎样使这个对比实验更准确?
1.两杯水必须要一样多(50ml); 2.每次加入两个水杯中的食盐和小苏打要同样多; 3.要同时用搅拌棒进行搅拌; 4.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第二份。 5.直到食盐和小苏打都不能再溶解了,再进行记录比 较。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7包食盐和7包 小苏打,每包3克。 2.取两杯50ml温度相同的水,一 个杯中加入一包食盐,另一个杯中 加入一包小苏打,同 时搅拌。 3.待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 再加入下一包。 4.重复步骤3,直到食盐或小苏打 不能再溶解。
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在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能溶解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 )
(3)相同条件下,在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食盐
比小苏打多。
(√ )
(4)给水加热可以溶解更多的食盐。
【新】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植物的果实》附反思含板书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果实的结构,掌握果实的共同特征。 2.了解不同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并画出结构图。 2.由个别到一般归纳果实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
六、说教学过程
【器材准备】
[ppt2出示] 学生准备:苹果、梨、青椒、葵花子、樱桃、 苍耳。
教师准备:
1.水果刀。 2.火龙果、桃、土豆、花生等图片。 3.苍耳、蒲公英、喷瓜、豆荚、凤仙花等图片。 4.微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过程》、《观察果实的共同特 征》。
(一)、导入新课 1.师:仔细观看,思考视频中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ppt3出示]单击“植物的果实”,播放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 过程》。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 植物的果实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旨在讲述果实的共同特征和种子的传播方式两个知识 点。通过让学生解剖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得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主要内容为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花儿凋谢了,果实挂满枝头。果实 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准备甜瓜、桃子等材料课上进行探究。 第二部分活动 过程,通过从外观观察到解剖各种果实,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归纳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都 有果皮和种子,同时,让学生学会横切和纵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 植物种子的传播。通过观察苍耳、樱桃、豌豆、蒲公英等的果实特点,认识到植物可以通过黏 附、被动物吃掉、自身弹力、风等方式传播种子。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周围某一植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过程,做好观察记录。培养学生中 长期观察的习惯。
三年级科学实验
实验二:把中间夹有细线的两个玻璃片 捆紧,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
下册重点实验
1、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关系 2、磁铁的性质 3、空气占据空间 4、热空气能上升 5、土壤的成分 6、岩石的性质 7、组装小灯泡电路 8、导体绝缘体性质
实验1: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关系
❖ 注意事项:
1、有意识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 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 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 属于绝缘体,这时教师应引导用更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检测, 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
不当之处敬请指导!
研 究
1、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注
意 2、千万不要把盐酸溅到皮肤、 事 衣服上。
项
实验器材:实验七:组装小灯泡电路
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清点实验所需器材。 2、将电池放入电池盒中,用导线把一个灯泡、
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闭合开关, 小灯泡能发光。
3、将电池放入电池盒中,用导线把两个灯泡、 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闭合开关, 小灯泡能发光。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只要连接 正确,能发光即可。
实验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实验四:热空气能上升
实验器材:塑料袋、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桌面上,点燃酒精灯。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酒精灯上方。 3、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 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注意:塑料袋和酒精灯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 坏塑料袋。熄灭酒精时不要用嘴吹,要用灯冒盖灭。 实验现象: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 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附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一课时《影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影子》。
旨在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的情境,提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和影子有关,“阳光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作铺垫。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教科书指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局部活动由三局部组成,“找一找哪里有影子”:阳光下树影、灯光下人影以及一位学生为另一位学生画影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教科书呈现了3位学生探究物体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图,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探究,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教科书呈现了改变手电筒的高度和方向、改变手的位置和形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两幅图,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第三局部拓展活动,教科书以问题“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为导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PPT7出示]教师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早晨和黄昏影子比拟长,中午影子比拟短。
”(三)、学以致用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收获。
教师:“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可喜之处: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乐于动手, 善于操作, 另外, 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 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 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 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 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 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 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 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 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教材分析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在自己所熟悉的游戏中的科学知识, 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太阳与时间的关系;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 学习简单的电路的连接, 知道电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了解我们的身体的结构, 加强体育锻炼, 强健身体;第五单元: 动物王国,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昆虫、鸟、哺乳动物等的特征。
三、实验目标(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 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增长才干, 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理解科学的真谛,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三)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 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 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 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 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6《把它们分离》
6.把它们分离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 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比如白糖 中含有沙子、铁屑等物质。
我们把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还有很多,比如自来水、煤、石 油、天然气、牛奶、水泥、胶水、岩石、空气、海水、雪 湖水、橡胶等。
一、新课导入
利和沙子
用筛子筛试试
分不开怎 么办?
白糖和沙子一起筛下来
二、新知讲解
分离白糖和沙子
工具与材料:烧杯、搅拌棒、水、滤纸、铁架台等。
二、新知讲解
过滤
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二、新知讲解
如何折叠滤纸
二、新知讲解
过滤注意事项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 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 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二、新知讲解
1.为什么要在糖水还未蒸 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防止在临近蒸干时, 糖因局部过热发生迸溅。 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是安 全的。
二、新知讲解
2.我们是怎样将沙和白糖分离的?水在分离的过程 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用过滤方法;水在分 离的过程中起到溶解的作 用。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是混合物,常见的混合 物有哪些,了解混合物常见的分离方法。在科学实验中,探索 沙子、白糖和水如何进行分离,得出实验结论是白糖溶解于水 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大大激发了我们课外探究混合物分 离方法的兴趣。
沙子中混有白糖
沙子中含有锯末
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呢?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9《多变的纸》
玩纸过程中,纸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 化,但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
活动二:哪些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观察思考,这些 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 的物质有没有发生改 变?
还有哪些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物质没有改变?
物质没有改变?物质没有改变?物来自没有改变?物质没有改变?
拓展活动
基础达标
三、选择
___A_____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A.橡皮筋拉伸
B.纸燃烧
做面塑
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玩纸过程中,纸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 但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
有些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 改变。
基础达标
一、填空
玩纸过程中,纸的_形__状___或_大__小___发生 了变化,但构成纸的__物__质____没有改变。
基础达标
二、判断 1.小麦磨成面粉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变化。( × ) 2.蜡烛融化的过程中,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 √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9.多变的纸
准备活动
你玩过折纸游戏吗?玩折纸游戏时,纸发生了哪 些变化?
活动一:做一做,观察纸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验材料:
学生自由玩纸, 探 究纸的形状和大小发生 变化。
观察思考,在玩的 过程中,纸都发生了哪 些变化,哪些没有改变。
我的做法 折纸飞机
现象
剪纸
揉纸团
我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
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实验步骤: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
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 、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实验2、摩擦力大小与被拉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长木板、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
2、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
实验结论:被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实验3:找平衡
(第3课跷跷板)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处挂2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
有几种方法?
2、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处挂1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
有几种方法?
实验发现:都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杠杆尺另一边相同位置放相同数量的钩码,另一种方法是在右边远处放较少的钩码,在右边近处放较多的钩码。
所放钩码的
数量和钩码所在的位置有关,左边钩码数量×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右边钩
码数量×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
实验4:磁铁的性质
(第5课有趣的磁铁)
实验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大头针、金属片、玻璃片、木片、纸片、塑料、水槽(盛水)、泡沫板、支架(铁架台)、细线
实验步骤:
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发现磁铁只把铁制物品
吸起来,说明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
的泡沫板上。
过一会儿,观察到两块磁铁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指南的一端
叫南极(S),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
以上现象说明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
性质。
3、拿起另一块磁铁,用它的两端分别去靠近水槽中或悬挂着的磁铁,发现
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
异极相吸。
4、再拿起磁铁去靠近大头针,发现两极吸的大头针多,而中间吸的大头针
少。
说明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实验结论:
1、磁铁能吸铁,也能隔着物体吸铁。
2、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3、磁铁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弱。
倒置合并在一起,并在两端各加一片软铁。
针
实验6:探究简单电路的组成(第11课灯泡亮了)
实验材料:电池2节电池夹2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
开关1个导线至少4条
实验步骤:
1、观察开关、小灯座、电池夹等实验材料的特点。
2、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3、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4、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
小灯泡)四部分。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实验5: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
(第8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实验材料:一只手电筒(代表太阳)、一根铅笔(代表物体)
实验步骤:
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
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面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
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线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
西移动。
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手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
注意停留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 、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几
次,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高度与位置,其他试验方法保持不变。
描绘影子时可更
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
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实验现象:
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
影子与手电筒的光方向相反。
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
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实验结论:
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
实验说明: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
影子都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
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
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早
晨与傍晚太阳是斜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低。
中午太阳是直射地面的,温度相对
较高。
实验7、判断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
(第13课谁的本领大)
实验器材:塑料、玻璃、橡胶、纸板、木头(干、湿)、石头、金属丝(铜、铁、铝……)、电流表、组装简单电路材料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把上述物体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发光,将鉴别后的材料分为两类。
实验结论:灯泡亮的一类为钉子、铁丝、铝片、铜丝、铅条,像钉子、铁丝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灯泡不亮的一类为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像玻璃纸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第五单元动物王国
实验10:蚂蚁触角的实验
(第19课蚂蚁)
实验材料:蚂蚁纱罩糖木屑剪刀
实验步骤:捉几只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
实验现象:蚂蚁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们会爬过去吃糖而不吃木屑。
继续实验:将蚂蚁的触角剪去,看看它们是否还能区别出那是糖,那是木屑。
实验分析: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