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青岛版)

合集下载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2.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 或拉大的大小有关。 推力或拉大越大, 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推力或拉力越小, 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 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2.把一个小木块放进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向它吹一 口气,它便被吹动了。再把这个木块放到桌面上,就很难 吹动了。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容易吹动呢? 答:木块在水中的时候,接触面是水,水给木块的摩擦力 很小,所以容易吹动;当木块放在桌上时,木块和桌面之 间的摩擦力大得多,很难吹动,如果改用鼓风机产生较大 的风力,一样也能把木块吹动答:木块在水中的时候,接 触面是水,水给木块的摩擦力很小,所以容易吹动;当木 块放在桌上时,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得多,很难吹 动,如果改用鼓风机产生较大的风力,一样也能把木块吹 动
1.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指针、游码、托盘、 底座、砝码、镊子)等部件。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 (左右两端平衡)。
3.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镊子)。 称量物体时,左边放被称量的物体,右边放 砝码。
1.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 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2.弹力也有大小和方向。任何物体都 会产生弹力,但材料不同产生的弹力大 小也不相同。用相同的力拉大小不同的 弹簧,弹簧伸长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3.生活中,压缩或拉伸时能产生弹力 的物体有沙发、弹弓、皮球、橡皮筋、 握力计等。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极相吸、异极相 斥。
2.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 表示S;指北的 一端叫做北极,用N表示。 4.据说秦始皇在皇宫大门两侧各安装了几吨重的 磁铁,根据所学的磁铁知识,说一说它能起到什么 作用。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4._怎样加快溶解【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4._怎样加快溶解【课件】
件不同,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1号
2号
温馨提示:
①眼睛平视水平面,水平面的凹面部分 对着眼睛。 ②用搅拌棒(筷子)搅拌时按照同一方 向搅拌,不能碰到烧杯(杯子)的底和 壁,不要用力过大; ③两个烧杯(杯子)放在一起观察。
实验(一)步骤: *在1号和2号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常温 水; *两个杯中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一平勺)
*1号杯搅拌,2号杯不搅拌;;
*认真观察现象。
实验一
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
实验现象
不搅拌 搅拌
溶解速度 慢

实验结论: 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二)
加热是否能加快 溶解?
实验(二)步骤:
①在1号杯中和2号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常
温水和热水;
注意安全!
②两个杯中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都不要
搅拌;
③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相同条件: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放入、不搅拌 不同条件:常温水、热水
实验二
加热是否能加快溶解?
实验现象
常温水 溶解速度 慢
热水 快
实验结论: 加热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自主探究实验(三)
研碎是否能加快溶 解呢?
糖块 研钵
研究问题
研碎能否加快溶解?
1.水量、水温相同 2.糖量一样 相同条件 3.同时放入 4.都不搅拌(搅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4.怎样加快溶解
课前材料准备: 1.两个相同的杯子 2.少量盐 (或红糖、白糖) 3.两块冰糖(或硬糖) 4.一个研钵(或蒜臼子、擀面杖) 5.一把勺子 6.一根筷子
如何尽快 喝到甜甜 的糖水呢?
溶解的快慢和哪些因 素有关?
研碎?

三-六年级科学实验(青岛版)

三-六年级科学实验(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吨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目录及实验操作方法

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目录及实验操作方法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实验名称: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影子)实验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纸屏。

实验过程:1、用细线把橡皮拴好,吊起来。

放到纸屏前面,打开手电简,用手电简的光照橡皮,观察现象。

2、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的变化,纸屏上还有橡皮的影子吗?3、再打开手电简,拿走橡皮,纸屏上会呈现什么现象呢?实验现象:1.打开手电筒,发现橡皮的影子留在了纸屏上。

2.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没有了橡皮的影子。

3.再打开手电筒,拿走橡皮,发现手电简的光完全照在纸屏上影子也不见了。

实验结论:影子形成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实验名称: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2、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实验材料:一只手电筒(代表太阳)、一根铅笔(代表物体)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

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面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线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

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几次,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高度与位置,其他试验方法保持不变。

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实验现象: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

影子与手电筒的光方向相反。

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实验结论: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

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实验说明: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素养抽测实验及器材清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素养抽测实验及器材清单
序号
实验名称
推荐使用实验器材
3-1
影子的形成原因
手电筒、橡皮、细绳、屏
3-2
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手电筒、铅笔、双手
3-3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手电筒、卡纸、铅笔(或粉笔)、半圆形纸板
3-4
怎样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
烧杯2个、玻璃棒、天平、细盐、粗盐、热水、冷水
3-5
怎样使冰糖在水中加快溶解
3-14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绿豆种子(或其他植物种子如黄豆)、培养皿、纱布、水、冰箱、烧杯
3-15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
钩码、橡皮筋、直尺、水槽、水
3-16
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的变化
拉簧、压簧
3-17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A木块、木板、测力计、毛巾
B木块、木板、测力计、钩码
3-18
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冰糖、烧杯2个、玻璃棒、热水、冷水
3-6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量
烧杯2个、食盐、玻璃棒、水、天平
3-7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烧杯2个、玻璃棒、天平、食盐、小苏打
3-8
分离木屑和铁屑混合物的方法
木屑、铁屑、盘子、磁铁
3-9
分离沙子和白糖混合物
沙子、白糖、烧杯、清水、玻璃棒、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
多种食物(花生、瘦肉、馒头、米饭等)、白纸、碘酒、滴管、酒精灯、火柴、镊子、蒸发皿
3-19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试管2支、淀粉液、碘酒、滴管、烧杯、37℃温水
3-20
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注射器、橡胶导管、玻璃导管、澄清的石灰水、集气瓶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分组
手持移动灯彩色纸橡皮筋
10
加快蒸发的实验
分组
毛玻璃片酒精灯等
11
水的沸腾实验
分组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12
水蒸气凝结的实验
分组
烧杯毛玻璃片夹子酒精灯
13
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演示
金属筒冰块盐
五年级下册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1
凸透镜作用的实验
分组
凸透镜激光笔等
2
凸透镜有成像功能的实验
分组
凸透镜及支架成像屏及支架蜡烛
分组
杠杆尺测力计钩码
11
定滑轮作用的实验
分组
定滑轮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2
动滑轮作用的实验
分组
动滑轮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3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
分组
滑轮组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4
齿轮传动的实验
分组
齿轮组及支架
15
轮轴作用的实验
分组
轮轴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六年级下册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1
单摆的摆动规律
分组
蒸发盐水的实验
分组
蒸发皿支架酒精灯石棉网
2
指导观察细胞
演示
生物显微演示装置玻片标本
3
观察细胞
分组
学生显微镜玻片标本
4
分组
5
观察细菌
分组
显微镜细菌装片
6
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
分组
塑料瓶新打碎的小砖块
7
检验矿物的硬度
分组
矿物标本小刀等
8
测量速度
分组
直尺卷尺停表

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知识点总结)-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知识点总结)-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知识点第4课、怎样加快溶解思维导图:知识点: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2.【实验名称】探究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实验材料】烧杯、细盐、粗盐、热水、冷水、搅拌棒【实验步骤】(1)研碎: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不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2)加热: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人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3)搅拌: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人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只在其中一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实验结论】搅拌、加热、将食盐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3.把冰糖研碎,再放入热水中,并不断搅拌,可以使冰糖溶解得更快。

4.生活中常见的加快物质溶解的事例:用热水冲泡咖啡并不断搅拌;往汤里加食盐时,搅一搅;感冒冲剂做成颗粒状是为了加快溶解。

第5课、什么在水中溶解得多思维导图:知识点:1.溶解食盐时,要先将食盐分成若干小份,每次加1份,搅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3.【实验名称】探究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实验材料】食盐、小苏打、烧杯、水【实验过程】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别以每3克为一份分成若干份。

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水。

③把一份食盐放入一个烧杯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放入下一份;再搅拌,再放,这样一直到新放入的食盐不能完全溶解为止;记录放入的份数。

在另一个烧杯中将小苏打进行同样的操作。

④比较两组数据,判断在一定量的水中,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量是否相同。

【方法指导】两杯水的温度、量以及每1小份食盐和小苏打的量都要相同,食盐和小苏打要1份1份地加,待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入下1份,直到不能再溶解。

【实验结论】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食盐、5克小苏打。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步骤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步骤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步骤
1.将烧瓶内装满红色水,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红色水就升到细玻璃管中,在红色水液面处做一记号。

2.将装置好的烧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过一会即见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超过原液面记号,说明瓶内红色水受热后体积膨胀了。

3.将此瓶放入冷水中(可在冷水中放入一些冰块,使水温更低),过一会即见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说明瓶内红色水遇冷后体积收缩了。

4.同样,将此烧瓶换装醋、酱油、要、茶水、牛奶等,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所得结果相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可归纳出: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下)《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小车的运动●实验题目: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计时器(手表、闹钟)、小车、尺子、垫圈(或用螺丝帽、曲别针)、细线、袋子实验过程:方法一:1.用1个垫圈(能拉动即可)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一定距离(一般50厘米)使用的时间。

2.增加垫圈数量(如:5个),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3.继续增加垫圈数量,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4.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跑的越快,用的时间越少。

注意问题:1.尽可能使小车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便于计时。

2.每次增加垫圈数量要多,否则效果不明显。

方法二:1、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车,系上相同长的拉线,相同的袋子。

2、把两个小车放在同一位置,两个袋子里分别放上不同的重物。

3、同时松手,看哪个小车跑的快。

4、在袋子里加的物体越重,小车跑的越快。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原理:垫圈个数越多(重物越重),产生的拉力越大。

2、鞋底花纹的启示●实验题目: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弹簧秤、小车、木板(或桌面)实验过程: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木板(或桌面)匀速拉动,记下所用力。

2.把小车放在铺上毛巾的木板(或桌面)匀速拉动,记下所用力。

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注意问题:1.一定要匀速拉动小车。

2.此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实验原理: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用的拉力就越大。

3、跷跷板●实验题目:跷跷板平衡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跷跷板平衡的条件。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过程:1.在杠杆尺的左边放上两个钩码,观察杠杆尺。

2.想办法在右边放几个钩码让杠杆尺平衡,做好记录。

3.通过多组实验,找出杠杆尺平衡与距离和钩码个数的关系。

4.实验再次验证。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果实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果实



、 等。 A
3. 花生是果实,萝卜也是果实。( )
4. 不同植物的果实虽然不同,但果实里都有种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 三年级下册科学
实验过程
1、横切或纵切苹果、梨子、青椒,
实验记录单
剥开瓜子;
材料名称 从外到内的结构
2、从外到内观察果实的切面,
苹果
填写实验记录单。
梨子
横切
纵切
青椒
瓜子
我的收获:
切果实实验
实验发现
皮 肉 核 籽
皮 肉 核 籽
皮 肉 筋 籽
皮 籽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实验小结:果实的共同特征

果实

果皮 种子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草莓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黄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白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猕猴桃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马铃薯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西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桃子辨一辨,哪些是果实?来自红薯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花生米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花生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葡萄
二、种子的传播
放大镜下的苍耳
钩状的硬刺
自身有弹力
轻,有绒毛,像 降落伞, 随风飘散
小结
种子的传播方式
人、动物 风 弹射 水
三、拓展提升
苹果从花到果实成熟的过程 视频
四、巩固练习
果皮
种子 人 动物 风 弹射 水
×

1. 果实都由 C 和
组成。
2. 种子传播的方式很多,有 、
植物的果实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谁在水里溶解得多》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谁在水里溶解得多》
1在研究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的实验中我们可以a20克一份一份一份地加b10克一份一份一份地加c3克一份一份一份地加2在研究谁溶解得多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的器材是a
课 堂 所 学 , 温 故 而 知 新 。
加 快 溶 解 》 如 图 所 示 , 回 顾
上 节 课 我 们 学 习 了 《 怎 样
食盐
第1份 第2份
我的猜想
实验结果
能溶解 不能溶解 能溶解


我研究水是否一直溶解食盐的实验记录(用“\/”标出来):


不能溶解
第3份

我的发现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
:
食盐。
食盐
小苏打
二、在50ml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更多?
怎样使这个对比实验更准确?
1.两杯水必须要一样多(50ml); 2.每次加入两个水杯中的食盐和小苏打要同样多; 3.要同时用搅拌棒进行搅拌; 4.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第二份。 5.直到食盐和小苏打都不能再溶解了,再进行记录比 较。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7包食盐和7包 小苏打,每包3克。 2.取两杯50ml温度相同的水,一 个杯中加入一包食盐,另一个杯中 加入一包小苏打,同 时搅拌。 3.待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 再加入下一包。 4.重复步骤3,直到食盐或小苏打 不能再溶解。
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在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能溶解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 )
(3)相同条件下,在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食盐
比小苏打多。
(√ )
(4)给水加热可以溶解更多的食盐。

【新】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植物的果实》附反思含板书

【新】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植物的果实》附反思含板书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果实的结构,掌握果实的共同特征。 2.了解不同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并画出结构图。 2.由个别到一般归纳果实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
六、说教学过程
【器材准备】
[ppt2出示] 学生准备:苹果、梨、青椒、葵花子、樱桃、 苍耳。
教师准备:
1.水果刀。 2.火龙果、桃、土豆、花生等图片。 3.苍耳、蒲公英、喷瓜、豆荚、凤仙花等图片。 4.微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过程》、《观察果实的共同特 征》。
(一)、导入新课 1.师:仔细观看,思考视频中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ppt3出示]单击“植物的果实”,播放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 过程》。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 植物的果实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旨在讲述果实的共同特征和种子的传播方式两个知识 点。通过让学生解剖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得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主要内容为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花儿凋谢了,果实挂满枝头。果实 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准备甜瓜、桃子等材料课上进行探究。 第二部分活动 过程,通过从外观观察到解剖各种果实,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归纳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都 有果皮和种子,同时,让学生学会横切和纵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 植物种子的传播。通过观察苍耳、樱桃、豌豆、蒲公英等的果实特点,认识到植物可以通过黏 附、被动物吃掉、自身弹力、风等方式传播种子。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周围某一植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过程,做好观察记录。培养学生中 长期观察的习惯。

三年级科学实验

三年级科学实验
实验结论:沿着有微细孔隙的材料上升 ,这就是毛细现象。
实验二:把中间夹有细线的两个玻璃片 捆紧,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
下册重点实验
1、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关系 2、磁铁的性质 3、空气占据空间 4、热空气能上升 5、土壤的成分 6、岩石的性质 7、组装小灯泡电路 8、导体绝缘体性质
实验1: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关系
❖ 注意事项:
1、有意识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 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 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 属于绝缘体,这时教师应引导用更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检测, 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
不当之处敬请指导!
研 究
1、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意 2、千万不要把盐酸溅到皮肤、 事 衣服上。

实验器材:实验七:组装小灯泡电路
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清点实验所需器材。 2、将电池放入电池盒中,用导线把一个灯泡、
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闭合开关, 小灯泡能发光。
3、将电池放入电池盒中,用导线把两个灯泡、 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闭合开关, 小灯泡能发光。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只要连接 正确,能发光即可。
实验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实验四:热空气能上升
实验器材:塑料袋、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桌面上,点燃酒精灯。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酒精灯上方。 3、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 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注意:塑料袋和酒精灯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 坏塑料袋。熄灭酒精时不要用嘴吹,要用灯冒盖灭。 实验现象: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 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附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附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一课时《影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影子》。

旨在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的情境,提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和影子有关,“阳光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作铺垫。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教科书指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局部活动由三局部组成,“找一找哪里有影子”:阳光下树影、灯光下人影以及一位学生为另一位学生画影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教科书呈现了3位学生探究物体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图,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探究,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教科书呈现了改变手电筒的高度和方向、改变手的位置和形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两幅图,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第三局部拓展活动,教科书以问题“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为导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PPT7出示]教师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早晨和黄昏影子比拟长,中午影子比拟短。

”(三)、学以致用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收获。

教师:“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可喜之处: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乐于动手, 善于操作, 另外, 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 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 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 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 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 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 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 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 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教材分析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在自己所熟悉的游戏中的科学知识, 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太阳与时间的关系;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 学习简单的电路的连接, 知道电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了解我们的身体的结构, 加强体育锻炼, 强健身体;第五单元: 动物王国,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昆虫、鸟、哺乳动物等的特征。

三、实验目标(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 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增长才干, 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理解科学的真谛,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三)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 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 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 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 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6《把它们分离》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6《把它们分离》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6.把它们分离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 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比如白糖 中含有沙子、铁屑等物质。
我们把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还有很多,比如自来水、煤、石 油、天然气、牛奶、水泥、胶水、岩石、空气、海水、雪 湖水、橡胶等。
一、新课导入
利和沙子
用筛子筛试试
分不开怎 么办?
白糖和沙子一起筛下来
二、新知讲解
分离白糖和沙子
工具与材料:烧杯、搅拌棒、水、滤纸、铁架台等。
二、新知讲解
过滤
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二、新知讲解
如何折叠滤纸
二、新知讲解
过滤注意事项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 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 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二、新知讲解
1.为什么要在糖水还未蒸 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防止在临近蒸干时, 糖因局部过热发生迸溅。 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是安 全的。
二、新知讲解
2.我们是怎样将沙和白糖分离的?水在分离的过程 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用过滤方法;水在分 离的过程中起到溶解的作 用。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是混合物,常见的混合 物有哪些,了解混合物常见的分离方法。在科学实验中,探索 沙子、白糖和水如何进行分离,得出实验结论是白糖溶解于水 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大大激发了我们课外探究混合物分 离方法的兴趣。
沙子中混有白糖
沙子中含有锯末
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呢?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9《多变的纸》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9《多变的纸》

玩纸过程中,纸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 化,但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
活动二:哪些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观察思考,这些 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 的物质有没有发生改 变?
还有哪些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物质没有改变?
物质没有改变?物质没有改变?物来自没有改变?物质没有改变?
拓展活动
基础达标
三、选择
___A_____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A.橡皮筋拉伸
B.纸燃烧
做面塑
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玩纸过程中,纸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 但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
有些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 改变。
基础达标
一、填空
玩纸过程中,纸的_形__状___或_大__小___发生 了变化,但构成纸的__物__质____没有改变。
基础达标
二、判断 1.小麦磨成面粉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变化。( × ) 2.蜡烛融化的过程中,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 √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9.多变的纸
准备活动
你玩过折纸游戏吗?玩折纸游戏时,纸发生了哪 些变化?
活动一:做一做,观察纸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验材料:
学生自由玩纸, 探 究纸的形状和大小发生 变化。
观察思考,在玩的 过程中,纸都发生了哪 些变化,哪些没有改变。
我的做法 折纸飞机
现象
剪纸
揉纸团
我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
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实验步骤: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
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 、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实验2、摩擦力大小与被拉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长木板、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

2、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

实验结论:被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实验3:找平衡
(第3课跷跷板)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处挂2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
有几种方法?
2、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处挂1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
有几种方法?
实验发现:都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杠杆尺另一边相同位置放相同数量的钩码,另一种方法是在右边远处放较少的钩码,在右边近处放较多的钩码。

所放钩码的
数量和钩码所在的位置有关,左边钩码数量×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右边钩
码数量×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

实验4:磁铁的性质
(第5课有趣的磁铁)
实验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大头针、金属片、玻璃片、木片、纸片、塑料、水槽(盛水)、泡沫板、支架(铁架台)、细线
实验步骤:
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发现磁铁只把铁制物品
吸起来,说明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
的泡沫板上。

过一会儿,观察到两块磁铁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指南的一端
叫南极(S),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

以上现象说明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
性质。

3、拿起另一块磁铁,用它的两端分别去靠近水槽中或悬挂着的磁铁,发现
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
异极相吸。

4、再拿起磁铁去靠近大头针,发现两极吸的大头针多,而中间吸的大头针
少。

说明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实验结论:
1、磁铁能吸铁,也能隔着物体吸铁。

2、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3、磁铁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弱。

倒置合并在一起,并在两端各加一片软铁。


实验6:探究简单电路的组成(第11课灯泡亮了)
实验材料:电池2节电池夹2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
开关1个导线至少4条
实验步骤:
1、观察开关、小灯座、电池夹等实验材料的特点。

2、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3、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4、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
小灯泡)四部分。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实验5: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
(第8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实验材料:一只手电筒(代表太阳)、一根铅笔(代表物体)
实验步骤:
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

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面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
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线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
西移动。

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手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
注意停留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 、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几
次,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高度与位置,其他试验方法保持不变。

描绘影子时可更
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
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实验现象:
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

影子与手电筒的光方向相反。

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
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实验结论:
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

实验说明: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

影子都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

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
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晨与傍晚太阳是斜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低。

中午太阳是直射地面的,温度相对
较高。

实验7、判断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
(第13课谁的本领大)
实验器材:塑料、玻璃、橡胶、纸板、木头(干、湿)、石头、金属丝(铜、铁、铝……)、电流表、组装简单电路材料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把上述物体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发光,将鉴别后的材料分为两类。

实验结论:灯泡亮的一类为钉子、铁丝、铝片、铜丝、铅条,像钉子、铁丝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灯泡不亮的一类为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像玻璃纸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第五单元动物王国
实验10:蚂蚁触角的实验
(第19课蚂蚁)
实验材料:蚂蚁纱罩糖木屑剪刀
实验步骤:捉几只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

实验现象:蚂蚁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们会爬过去吃糖而不吃木屑。

继续实验:将蚂蚁的触角剪去,看看它们是否还能区别出那是糖,那是木屑。

实验分析: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