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PDF.pdf

合集下载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中国古代廉洁故事

中国古代廉洁故事

中国古代廉洁故事
1. 包公审案:包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官之一,他一生坚持廉洁公正,不受贿赂。

有一次,他审理一起官员受贿案,被告人贿赂了包公的手下,但包公不为所动,最终依法严惩了罪犯。

2. 赵盾拒礼:赵盾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他在位期间一直保持廉洁,拒绝收受贿赂。

有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前来拜访,带着一份厚礼,但赵盾坚决不受,最终老朋友只好空手而归。

3. 范仲淹还书: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坚持廉洁正直,不贪污受贿。

有一次,他的一个同僚送给他一本名贵的书籍,希望能够得到他的赞赏,但范仲淹坚决不收,还将书籍原样归还给了同僚。

4. 李时中拒礼:李时中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他在位期间一直保持廉洁,拒绝收受贿赂。

有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前来拜访,带着一份厚礼,但李时中坚决不受,最终老朋友只好空手而归。

5. 王阳明还银: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坚持廉洁正直,不贪污受贿。

有一次,他的一个部下送给他一批银子,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但王阳明坚决不收,将银子原样归还给了部下。

古代廉政故事

古代廉政故事

古代廉政故事廉政故事十五则悬鹅示众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

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

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

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

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

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

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厚谢婉拒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

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

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己为官清廉的道德规范。

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

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

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

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

焦俭看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起鱼,退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

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礼贿他了。

悬丝尚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吏部尚书山涛,为官三十余年,“居荣贵,贞慎俭约”,清正廉洁,从不收礼。

有一次,县令袁毅偷偷地给山涛送去百余斤真丝,山涛得知后命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

古文廉政小故事

古文廉政小故事

古文廉政小故事
1. 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下属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次,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

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他想,如果不收,有可能扫了焦俭的面子,况且焦俭是他的下属,往后不好开展工作。

于是,他很客气地让焦俭把鱼送到厨房,等焦俭走后,他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这件事传开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

2. 两袖清风
明朝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古代廉洁小故事2

古代廉洁小故事2

廉洁自律格言名句
1、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镜明得失。

2、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脏羞儿孙。

3、俭以廉为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

4、草生峰不显伟岸松长谷底不失高节。

5、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

6、为人要勤奋为民要服务为党要贡献为官要廉政
7、纵欲似饮鸩止渴无节则殇。

8、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9、廉洁从政之基;腐败从政之忌。

10、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11、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2、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

13、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公正。

廉洁自律警句
41、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风离。

42、载舟覆舟民意难违从来当官须勤谨
43、前车后车殷鉴不远自古为政要清廉
44、为官常想官是公仆恃官傲物人不齿
45、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46、公仆铭胸常闻警钟;清廉舒坦敬业从容。

47、正直坦荡表里如一。

48、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49、处事公正不为权势丧志不为钱财动心
50、反腐换来一方净土倡廉营造八方富足。

51、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52、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
53、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

5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敢作敢为的廉洁小故事

敢作敢为的廉洁小故事

敢作敢为的廉洁小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杨震,他非常廉洁,不喜欢接受别人的礼物。

他去世后,皇帝亲自前来吊唁,并询问他的子孙们有什么要求。

他的儿子杨秉回答说:“按照父亲的遗志,我们没有什么要求。

只是希望能将他的灵柩运回到家乡,安葬在原先的地方。

”皇帝非常感动,并称赞他们是廉洁奉公的好榜样。

这个故事体现了杨秉敢作敢为、廉洁奉公的精神。

在杨秉的眼中,父亲的廉洁品质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宁愿放弃一切利益,也要遵循父亲的遗志。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敢作敢为、廉洁奉公的例子。

比如有一位官员,他的儿子在大学读书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奖学金和助学金,没有向父亲要过一分钱。

这位官员非常自豪,认为儿子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更是在品德上继承了他的廉洁精神。

总之,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敢作敢为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古代廉政的故事

古代廉政的故事

古代廉政的故事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将被进一步打破。

其实,古代也没有“铁饭碗”一说,很多官员端的都是一碰就碎的“瓷饭碗”。

朱元璋时期,全国有七成官员因各种原因离开岗位在明朝,朱元璋对违法乱纪的官员严惩不贷,先是借户部侍郎(财政部长)郭桓“空印案”杀掉官员1.5万人;然后又借丞相胡惟庸、大将蓝玉谋反案,大开杀戒14年,受株连被杀的各级官员4万余人,至于那些被关进监狱、辞退、开除的更是不计其数。

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时期,全国有七成官员因各种原因离开岗位。

当时,有的官员在早晨上班时要跟家里举行告别仪式,说今天走了就不一定能回来;熬过一天回到家里,长舒一口气又对老婆说一句:“哎哟,今天总算又活了一天,明儿再说吧。

”官员如此“朝不保夕”,连平头百姓还不如,这时的端的饭碗,只怕都称不上“瓷饭碗”。

或许有人说,这是建朝之初须用重典,不足为凭,和平时期的古代公务员应该端的是“铁饭碗”吧!答案是:也不见得。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据此办法,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巡抚(相当于省部级)、抚按(相当于中央驻各省纪委书记)官员54人。

其中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因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

万历四年,山东有19名、河南有12名地市级官员,因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和革职处分。

张居正当政期间,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由此可见,在和平时期,朝廷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地方官员,动辄扣工资、降级、降职甚至干脆辞退,稍不注意,饭碗就可能被打碎。

不仅省部级官员的饭碗随时被打破,相当于国务院总理的首辅的饭碗有时也好不到哪去。

明崇祯在任17年,撤免宰相多达50多人,罢黜国防部长14人、巡抚11人。

类似的情况并不只发生在明朝。

西汉时,丞相一职的平均任期也不长,平均四年多;东汉时,“三公”(古代最显贵的三个官职太师、太傅、太保)的平均任期还不到两年半。

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政小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廉政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寓意深刻,对我们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下是几个古代廉政小故事:
1. 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任南阳太守。有一次,有个下属送给他一条鱼,他推让不掉,就把鱼悬挂在庭中。后来这人又送鱼来,羊续指着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不用再送啦!”来人明白了羊续的意思,带着鱼走了。羊续悬鱼的故事流传开来,“悬鱼”一词也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内涵,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 一钱太守: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时,操守廉政,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将作大匠(主管工程建设的官员)。赴任时,当地百姓纷纷自发前来送行,并送上许多金银财物。刘宠难以推辞,只得象征性地从中拿了一枚铜钱。他出了山阴县界,就把这枚铜钱投到了江里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使陶侃深受教育。

中国 古代廉洁故事

中国 古代廉洁故事

5篇中国古代廉洁故事1.羊续悬鱼:东汉时期,羊续任南阳太守。

当时,朝中权贵贪污腐败成风,一些地方的豪绅地主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

羊续对此十分愤恨,决心大力整治。

一天,郡丞登门拜访,他揣着一条名贵的鲜鱼来献给羊续。

羊续不便当面谢绝,只好收下。

郡丞走后,羊续将那条鱼高高挂在屋外,让过往的百姓都看清楚。

不久,郡丞又来拜访,他刚要说明来意,羊续就指着一堆枯骨和皮鞭说:“你上次送的鱼,我已经用这些骨头和皮做成标本了。

我家君常说,我们应当打击奸邪势力,奖赏清廉正直的人。

你身为朝廷命官,应该做出表率。

”郡丞听后十分惭愧,默默地离开了。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登门送礼了。

2.司马迁写《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一个史学世家。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著名的史学家,曾担任过太史令。

司马迁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历史,而且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立志要写一部史书,把过去的历史完整地记录下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包拯铁面无私: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廉、正直、刚毅的形象著称。

他担任过许多要职,如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等。

由于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因此被誉为“包青天”。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古代廉洁官员的代表之一。

4.于谦清廉如水:于谦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和文学家。

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据说他外出视察时,路上的小吏们经常向他索要贿赂。

于谦便写了一首诗送给那些小吏们:“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意思是说,绢帕、麻菇、线香这些物品本该为民所用,却成了祸害。

我要两袖清风地上朝去见皇上,以免百姓说三道四。

5.郑板桥罢官: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画家和诗人。

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他在担任潍县县令时,因为得罪了当地的豪绅而被迫罢官。

古代廉政的小故事大全_廉政故事

古代廉政的小故事大全_廉政故事

古代廉政的小故事大全_廉政故事导语,古代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廉政人物和事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些故事。

欢迎阅读。

古代廉政的小故事大全_廉政故事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范仲淹教子节俭范仲淹不但自己节俭奉公,居官清廉,对子女要求也甚为严格。

他任参政知事后,可谓位高权显,薪高禄厚,他召子孙儿女及家人于庭堂,当范仲淹看到满堂儿孙一个个衣着朴素,袖藏经卷时,心里很高兴。

告诫子孙说:“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

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

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

”子孙们个个点头称是。

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结婚,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

有的说其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范仲淹大不高兴,立即传训其子说:“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

”最后,范仲淹媳妇不得不朴素、清简地结婚成亲。

范仲淹严教子女朴素俭约,对其子孙影响颇深。

其子纯仁曾深有体会地说:“惟俭可以养廉,唯恕可以养德。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提到廉洁,大家一定会想到为官清廉的于成龙、公正严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则的周恩来.他们都是廉洁古代廉洁小故事1“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释义两袖清风: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

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

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在于谦为官的时期,在外地做官或京官奉差外出,便趁机搜刮一些民财和土特产,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以便为自己的升官创造条件。

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内百姓的疾苦、要求写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治理方案,便准备动身。

手下人拦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于谦装作不懂,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于谦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呢!”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朝中大臣徐有贞、石亨跟宦官勾结,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清廉自守古代故事

清廉自守古代故事

清廉自守古代故事
以下是清廉自守的古代故事:
羊续悬鱼: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有一人叫焦俭,为人正直,有一天,他看见羊续生活得太清贫,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

羊续无奈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
也不碰它。

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都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都不敢
礼贿他了,因此当地百姓都敬称他为“悬鱼太守”。

于谦拒礼:明朝于谦曾在河南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进京接受考察。

手下的人拦住他说:“您什么都不带,进京不送礼什么事都办不成。


于谦笑着提起两只袍袖风趣地说:“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两袖清风
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
“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
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让陶侃深受教育。

晏婴一裘: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宰相,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一件裘袍穿了30多年,已经很破了仍舍不得扔掉。

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便打算赏赐他
豪宅、马车等,但晏婴坚决不接受。

子罕以廉为宝:春秋时期,宋国国相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就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对他说:“你把玉作为珍宝,
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

中国古代廉政小故事

中国古代廉政小故事

中国古代廉政小故事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廉政故事,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照亮着我们的心灵。

今天呀,我就给您讲讲这些动人的故事。

先来说说羊续的故事吧。

羊续在东汉时期为官,那可是个出了名的清官。

他到南阳郡做太守的时候,当地的风气可不太好,官场里好多人都想着捞钱,可羊续却一心要清正廉洁地治理地方。

有一天,府丞给他送来了一条当地有名的白河鲤鱼。

这鱼啊,看着就肥美。

府丞满脸堆笑地说:“大人,这是小的一点心意,您尝尝这白河鲤鱼的鲜美。

”羊续皱了皱眉头,他心里明白这府丞打的什么主意。

他可不想被这糖衣炮弹给击中。

他先是笑着接过鱼,府丞一看,还以为羊续收下了,心里暗喜呢。

哪知道,羊续把鱼挂在厅堂之上。

过了几天,府丞又来送鱼,羊续就把他领到厅堂,指着那条已经风干的鱼说:“你上次送的鱼还在这儿呢,我是不会收的,你以后也别再送了。

”府丞看到那鱼,脸一下子就红了,灰溜溜地走了。

您想啊,如果羊续收下了那条鱼,那接下来就会有无数条鱼、无数的贿赂送到他面前,他就会陷入腐败的泥潭。

羊续就像一棵挺拔的松树,在那污浊的官场风气中,坚守着自己的廉洁。

再讲讲子罕的事儿。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司城,掌管着建筑工程等事务。

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这美玉啊,简直就是稀世珍宝。

那人就想把美玉献给子罕。

他对子罕说:“大人,您德高望重,只有您才配得上这块美玉,您就收下吧。

”子罕摇了摇头说:“你把美玉当成宝贝,我呢,把不接受贿赂当成宝贝。

如果我收下了你的美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

”哇,您听听这话,多有哲理啊!子罕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珍视的东西是什么,他不会被物质的诱惑所迷惑。

还有包拯,那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啊。

包拯在开封府为官的时候,执法如山,不畏权贵。

他审理案件的时候,只看事实,不管对方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

有一次,他的亲戚犯了法,觉得包拯肯定会网开一面。

嘿,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包拯直接把亲戚带到公堂上,按照律法进行惩处。

中国古代勤政廉政故事

中国古代勤政廉政故事

中国古代勤政廉政故事那我给你讲个包拯的故事吧。

包拯啊,那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又勤政廉政。

在北宋的时候,包拯就像官场里的一股清流。

这包拯审案子那叫一个公正,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在他眼里都一样。

有一回,他的亲戚犯了事,觉得包拯是自家人,肯定会网开一面。

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包拯二话不说,直接按照律法来处理,一点都不徇私情。

他在为官的时候,那是真正的两袖清风。

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处理各种各样的公务。

不像有些官员,就想着怎么捞钱、怎么享受。

包拯心里想的就是为百姓伸冤,把地方治理好。

他出门巡查的时候,都是轻车简从,绝不铺张浪费。

而且他住的地方也很简朴,没有什么豪华的装饰。

还有一次,有人想给他送点金银财宝,想让包拯在一些事情上帮帮忙。

包拯看到这些财宝,脸立马就拉下来了,他说:“我要是收了你的东西,那我还怎么对得起头上的乌纱帽,怎么对得起老百姓对我的信任?”然后就把送礼的人轰走了。

再给你说个海瑞的故事吧。

海瑞在明朝的时候当官,那也是个大清官。

海瑞当县令的时候,那个地方的治安和风气都不太好。

但是海瑞不怕困难啊,他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海瑞自己的生活那叫一个节俭,他平常就吃自己种的菜,穿的衣服也是补了又补。

他觉得当官就是为百姓服务的,不是来享福的。

有一次,海瑞发现当地的一些豪强地主老是欺负老百姓,霸占土地,他就下定决心要整治这些人。

那些豪强开始还没把海瑞放在眼里,觉得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能耐。

可是海瑞不管这些,他亲自调查,搜集证据,然后把那些豪强地主全都抓起来,按照律法严惩。

那些豪强地主只好乖乖听话,把霸占的土地还给老百姓。

而且海瑞为人非常刚正,他看到朝廷里有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就直接上书给皇帝。

他不怕得罪人,就想着把国家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的这种勤政廉政的行为,虽然在当时也惹了不少人不高兴,但是老百姓都特别爱戴他。

在他的治理下,当地的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清官,真正的好官啊!。

古代廉洁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20则

三一文库()〔古代廉洁小故事20则〕导语: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

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廉洁的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古代廉洁小故事1、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古代廉洁小故事2、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3、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6、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廉洁奉公,家事国事皆为心头事;,风声雨声都是警笛声。

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古代廉洁小故事,希望你会喜欢!古代廉洁小故事篇一:公仪休拒鱼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

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

〞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古代廉洁小故事篇二:新鞋踩泥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

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

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

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爱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古代廉洁小故事篇三:灭官烛看家书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

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

他猜测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

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

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政教育小故事PDF.pdf

廉政教育小故事PDF.pdf

廉政教育小故事不受遗鱼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全国各地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别人劝他说:“先生,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了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所送的鱼。

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徇私受贿之罪,说不定哪一天会免去我相国的职务,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常有鱼吃了。

现在我廉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鲁君就不会随随便便地免掉我相国的职务,只要不免掉我的职务,就常常有鱼吃了。

”不贪为宝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人。

他担任宋国的司空一职,专门掌管建筑、车马、器械制造等事务。

有一天,宋国有一个人无意中获得了一块美玉,他拿着美玉来到子罕的府上,要把宝物献给子罕,想借此讨好子罕。

但意外的是,子罕却执意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误以为子罕嫌玉石不好,便连忙解释道:“我已经请最好的玉匠鉴定过了,他们都说这是一块难得一见的宝玉。

所以我今天特意把它带来献给您,请您务必收下它。

”子罕说:“在你看来美玉是宝,可我则认为当官的人不贪才是宝。

今天如若你把美玉给了我,你便失去了宝玉之宝,而我如果真的收下你的美玉,则会丢掉我的不贪之宝,倒不如我们各自都留住自己的宝吧!”桴鼓不鸣董宣,字少平,生于西汉末年,陈留郡国(今河南省杞县南)人。

东汉王朝初建时,董宣在司徒侯霸的推荐下做了官,直到北海相之职。

他学识渊博,精明能干,刚正不阿,执法严正,因此不断受到权贵们的诬陷而一再遭贬。

居住在京城洛阳的皇亲国戚专横跋扈,他们的家奴也胡作非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光武帝特召董少平为洛阳令,董宣到任不久,即当众将湖阳公主(光武帝的姐姐) 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的心腹恶奴斩首正法。

湖阳公主向光武帝哭诉。

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面之词,勃然大怒,发誓要把董宣乱棒打死,为姐姐出气。

“我请求说一句话就死。

” 董宣正义凛然地说:“皇上靠施行仁德、除暴安良才复兴了汉朝。

可如今却纵容公主庇护杀人恶奴,这样下去,还怎么治理天下?臣既入仕途,就只知依法办事,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说罢,便一头向殿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_古代廉洁小故事(2)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_古代廉洁小故事(2)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_古代廉洁小故事(2)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四:钱入水刘宠,东汉时人,官至太守,为官清廉,不贪财,为民办实事,深受百姓爱戴,他任太守几年,后调入京城任职,当他要赴京城时,百姓们依依不舍,并计划如何送别刘太守,而刘太守和夫人商定悄悄离开,不让百姓知道,那知他刚走不远,百姓们冒着寒冷,早在路口等着送别他了,有的拿鸡蛋、鸡子、鱼,牛肉、羊肉,太守一律拒收,并说;“谢谢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领了,大家请回去吧,天气太冷,以防冻伤身体,回家吧。

”老人们说;“以前的官员只知道贪财,搞得大家鸡犬不宁,你来了百姓们安居乐业,我们实在感谢刘太守,临别之时无以为报,我们每人出一百文钱,请太守收下,刘太守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钱坚决不能收,”百姓们执意不肯,无奈,刘太守从每人手里拿下一文钱,作为象征性的收下了,百姓们才称谢作别,百姓们走后,刘太过和夫人将钱放入水中,只留下一文钱作为纪念,人们知道此事后,称他为一文太守,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五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着名的宰相。

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

而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

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那么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那间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而毫无怨言。

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

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

”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

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

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

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简直不相信,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

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

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政小故事推荐文章海瑞廉政小故事_古代清官海瑞廉政小故事热度:党代表廉政鉴定材料热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热度:党风廉政建设半年工作总结热度: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热度:廉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

廉政不仅在如今社会重要,廉政在古代也是同样重要的,古代就出现了不少关于廉政被称道的人物故事。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廉政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廉政小故事篇1:白居易怒打行贿人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

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

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

”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

”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

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古代廉政小故事篇2:自报财产留清名———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廉洁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

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

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6: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古代廉洁小故事7: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8: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9:丹心要学月月红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

”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

”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

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古代廉洁小故事10:公仪休不受鱼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

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

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

但他坚辞不受。

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

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古代廉洁小故事11:子罕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拒不接受。

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

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古代廉洁小故事12:羊续悬鱼拒礼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

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

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

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

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

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

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

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

”儿子不解地说:“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

”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

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

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3:刘宠克己奉公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

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

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

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

”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

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

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

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

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古代廉洁小故事14:孙谦保廉留遗书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

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

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

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

”又嘱咐:“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

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

”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后的清廉气节。

古代廉洁小故事15:赵轨清廉若水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

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

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

”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

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

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

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

”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

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

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

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古代廉洁小故事16: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7:王翱五朝廉吏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