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ppt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学PPT——第1章 绪论
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
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对比:旅游学是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 现象,以世界范围作为统一体,研究旅游的产生、 发展及其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旅游者、旅游业和旅游资源。
三、旅游产品
•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
销售,消费者购买、体验后便永远消失。
旅游产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国家旅游局,1999):
• • • •
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
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
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业务等) 生态旅游产品 – 从旅游目的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 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 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 从旅游者角度出发,旅游产品就是指旅客花费了一定的 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旅游经历。
• 3.旅游地地理(geography of resorts); • 4.旅游流 (tourist movements and flows) • 5.旅游影响 (impact of tourist) • 6.旅游空间模型(models of tourist space)
郭来喜认为:
• 1.旅游地起因及产生的地理背景
社等)组成。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
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前者注重数学模型、定
量研究,后者侧重定性、经验性研究。
地理学的旅游系统观点
地理学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 现形式来研究。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 个主要的成分组成:
旅游客源地
旅游目的地
旅游地理学 ppt课件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概况
(一)、意大利的布鲁诺(1966年) 旅游的基本动力; 旅游的环境和空间; 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 旅游的运行; 旅游区规划。
(二)、英国罗宾逊
——《旅游地理学》
1、人类需求的演变, 2、旅游的动力 3、国际旅游者的流向 4、旅游的计量和范围 5、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 6、旅游规划, 7、旅游与环境
Y=ax+b
结构模型
• 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确定。
• 如:引力模型
I
P 1
P2
D
仿真模型
• 从历史数据观察的动态可以在未来持续一 段时间,由此可根据过去递推未来。
• 特点:对数据的时间序列和精度要求高
定性模型
• 特尔菲法:利用专家在信息较充分的情况 下的直观推断。
(四)、旅游通道
– 定义: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 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 和服务的整体。
– 主要研究内容:可进入性,以及各种交通方式 之间的匹配研究。
(五)、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概念:郭来喜、陈传康、保继刚、 杨振之等
2、旅游资源的分类:两分法、中国科学院地理 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资 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研究客源地要解决的问题
• 1、什么样的条件和地理背景产生旅游? • 2、旅游者的行为? • 3、旅游模式? • 4、旅游流?
研究目的地要解决的问题
• 1、旅游吸引因素? • 2、旅游容量? • 3、旅游地演化规律? • 4、旅游影响? • 5、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
研究旅游通道要解决的问题
• 可进入性问题? • 交通方式?
旅游地理学
第1章 绪论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第1章
1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2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业务链接1-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 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 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 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 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 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 业国际化的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属性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5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6 旅游地理学者转入旅游地理学前的专业背景来自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2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业务链接1-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 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 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 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 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 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 业国际化的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属性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5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6 旅游地理学者转入旅游地理学前的专业背景来自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完整版.ppt
精选
三、经济地理背景
世界上经济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 准。以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准来划分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经 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地区;以经济发展性质为标准来划 分也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城市和农村。 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1)经济发达为旅游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达促动国人出游 主观、客观原因 2.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3.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吸引激发
二、旅游资源范畴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精选
三、旅游资源分类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 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 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 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也称为 两分法。在这两大类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对此不同 的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案。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精选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精选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三、经济地理背景
世界上经济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 准。以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准来划分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经 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地区;以经济发展性质为标准来划 分也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城市和农村。 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1)经济发达为旅游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达促动国人出游 主观、客观原因 2.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3.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吸引激发
二、旅游资源范畴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精选
三、旅游资源分类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 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 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 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也称为 两分法。在这两大类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对此不同 的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案。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精选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精选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第三章旅游地理学理论与方法《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等服务,一些旅游中心地因其本身丰富点的击旅添游加资文源而本同样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并且,由于
旅游中心地往往通过交通线路与旅游景区相联系,从而使得旅游中心地成为区域旅游管理的中 心节点。因此, 可以侧重对外旅游服务功能来界定旅游中心地的等级。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程度。
➢ 由于空间结构理论着眼于区域客体间的相互关联性,而这种相互关联性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 一是区域客体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规模等级关系及空间功能关系等空间组织结构状况;
➢ 二是区域客体间的空间相互作用。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添加文本
3.2.1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 2)旅游中心地理论
➢ 由于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城镇空间结构模式存在相互作用与紧密依存关系,这些集散 中心大多是区域内各种类型的城镇, 即传统定义上的区域中心。
➢ 同时由于点旅击游添者加集文散本、住宿接待服务、旅游管理、旅游信息服务等与旅点游击相添关加的文对本外服务功能
体系)在地域上的组合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理论,它是关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
点区位的点综击合添区加位文理本论。
点击添加文本
➢ 其研究问题的目标和着跟点不是要求得出各种单个社会经济事物和现象的最佳区位,而是各种
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点以击及添反加映文这种本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
旅游客体 (资源和环境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主线呢?我们认为,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媒体(设施 和服务)、旅游客体(资源和环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空间上的体现 以及三者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简称“三体规律”)是旅游地理学所探讨的主 要规律,也是学科的基础理论。
旅游中心地往往通过交通线路与旅游景区相联系,从而使得旅游中心地成为区域旅游管理的中 心节点。因此, 可以侧重对外旅游服务功能来界定旅游中心地的等级。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程度。
➢ 由于空间结构理论着眼于区域客体间的相互关联性,而这种相互关联性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 一是区域客体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规模等级关系及空间功能关系等空间组织结构状况;
➢ 二是区域客体间的空间相互作用。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添加文本
3.2.1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 2)旅游中心地理论
➢ 由于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城镇空间结构模式存在相互作用与紧密依存关系,这些集散 中心大多是区域内各种类型的城镇, 即传统定义上的区域中心。
➢ 同时由于点旅击游添者加集文散本、住宿接待服务、旅游管理、旅游信息服务等与旅点游击相添关加的文对本外服务功能
体系)在地域上的组合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理论,它是关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
点区位的点综击合添区加位文理本论。
点击添加文本
➢ 其研究问题的目标和着跟点不是要求得出各种单个社会经济事物和现象的最佳区位,而是各种
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点以击及添反加映文这种本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
旅游客体 (资源和环境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主线呢?我们认为,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媒体(设施 和服务)、旅游客体(资源和环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空间上的体现 以及三者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简称“三体规律”)是旅游地理学所探讨的主 要规律,也是学科的基础理论。
旅游地理教学 ppt课件
• 旅游现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 容必然与其平行的各旅游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关于旅游你知道些什么
• 你都去哪儿旅游过? • 到附近的公园游览算不算旅游?
旅游也要游个明明白白
旅游概述
什么是旅游 研究旅游关注什么
何谓旅游?
例1:一般词典对旅游一词的解释 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 活动。
清康、乾隆 官宦:苏轼… 文士:李白/杜甫/谢灵运… 僧侣: 现代:大众化活动,平民是旅游的主角。
1. 旅游的发展
(2)旅游的俗称: 帝王:巡游 官僚、王公:宦游 有识之士:壮游 僧侣:玄游、遨游 四处游说者:周游 平民百姓:郊游
(3)旅游的发展动态
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旅游活动已不再局限在地面上,开始向 空中、水下发展; 探险旅游、农家乐旅游、科考旅游、农 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兴起。集优 美环境、现代高科技、深厚文化内涵于 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和游乐场所, 深受人们的青睐。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到耶路撒冷拜祭哭墙、到普陀山拜观 音菩萨,这样的旅游是宗教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到巴黎逛商场、到意大利买皮具、到 香港选择免税商品,这样的旅游是购物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而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 一种新兴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游游览、观光购 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 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关于旅游你知道些什么
• 你都去哪儿旅游过? • 到附近的公园游览算不算旅游?
旅游也要游个明明白白
旅游概述
什么是旅游 研究旅游关注什么
何谓旅游?
例1:一般词典对旅游一词的解释 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 活动。
清康、乾隆 官宦:苏轼… 文士:李白/杜甫/谢灵运… 僧侣: 现代:大众化活动,平民是旅游的主角。
1. 旅游的发展
(2)旅游的俗称: 帝王:巡游 官僚、王公:宦游 有识之士:壮游 僧侣:玄游、遨游 四处游说者:周游 平民百姓:郊游
(3)旅游的发展动态
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旅游活动已不再局限在地面上,开始向 空中、水下发展; 探险旅游、农家乐旅游、科考旅游、农 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兴起。集优 美环境、现代高科技、深厚文化内涵于 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和游乐场所, 深受人们的青睐。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到耶路撒冷拜祭哭墙、到普陀山拜观 音菩萨,这样的旅游是宗教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到巴黎逛商场、到意大利买皮具、到 香港选择免税商品,这样的旅游是购物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而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 一种新兴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游游览、观光购 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 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旅游地理》ppt课件
文化 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 价值 具有重要价值 经济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 自 然 景 观 、 价值 济效益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
(四)分布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 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 征和规律。如下表所示:
因素 自 然 地 理 因 素
(2016· 济南一模)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主要景区(点)图例,可从图中看出分布特点, 注意要先宏观、后微观具体表述分布。第 (2)题,一般建议可从时 间、线路,以及知识储备等角度给出;同时要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答案:(1)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南部丰富、北部匮乏;山水组合 分布;景点布局于铁路、公路及水路等组成的交通网之中。 (2)适宜夏季游览,景色丰富;湖泊河流等水景众多,乘船沿水路 欣赏;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丰厚,查阅资料,做相关知识准备;夏 季气象景观多变,雨水云雾日较多,备好雨具。
禁止实施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 旅游开发商 工程 和经营者
旅游环境 保护策略 旅游项 目评价 旅游环 保教育 生态旅游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倡导绿色旅游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 源和旅游环境
旅游开发商
和经营者 旅游研究者 政府 教育专家 旅游者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 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二)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 面影响。 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 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1)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3)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2.负面影响分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两 个方面。
(四)分布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 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 征和规律。如下表所示:
因素 自 然 地 理 因 素
(2016· 济南一模)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主要景区(点)图例,可从图中看出分布特点, 注意要先宏观、后微观具体表述分布。第 (2)题,一般建议可从时 间、线路,以及知识储备等角度给出;同时要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答案:(1)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南部丰富、北部匮乏;山水组合 分布;景点布局于铁路、公路及水路等组成的交通网之中。 (2)适宜夏季游览,景色丰富;湖泊河流等水景众多,乘船沿水路 欣赏;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丰厚,查阅资料,做相关知识准备;夏 季气象景观多变,雨水云雾日较多,备好雨具。
禁止实施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 旅游开发商 工程 和经营者
旅游环境 保护策略 旅游项 目评价 旅游环 保教育 生态旅游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倡导绿色旅游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 源和旅游环境
旅游开发商
和经营者 旅游研究者 政府 教育专家 旅游者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 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二)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 面影响。 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 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1)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3)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2.负面影响分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两 个方面。
第 一章 绪论《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旅游者、旅游交通管
理者、从业者、旅游 组织者等
旅游线路 旅游交通设施等
潜在旅游者 旅游组织者 旅游营销人员
客源地及其社 会经济条件
地 理 学 的 研 究
对
旅
旅
游
游
影
影
响
响
旅 游 影 响
象
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境
物的要素
人的要素
图1-1 旅游地域综合体及其要素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1.3.1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考虑到旅游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H.Robinson)把旅游地理学当做一门应用地理 学; 法国有学者把它看做是建设地理学的一部分; 美国地理学家马特勒(I.M.Matley)指出,欧洲的一些地理学家甚至已把旅游地理学推崇到博学的地 步(韩杰,2005,1~2页)。 陈传康(1988)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社会地理学)这三者之 间的一门综合学科性部门地理学; 保继刚指出“旅游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两 者都是这门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1)旅游地理学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 的重要分支学科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1.3.3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
人文地理学
旅游学
行
经 济 地 理
东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2
•
昌沿江大道北段,赣江与抚河交汇处,台高12米,
•
净高57.5米,共九层,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着两个辅
•
亭,建筑面积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书画满堂,
•
再现了王勃序文中的雄伟气势和高雅意境。阁内还
•
设有神奇宫`历代滕王阁模型、十二生肖图
• 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市北濒海的丹崖山上。蓬莱阁
•
虎踞丹崖山巅,云拥浪托,美不胜收。它
先秦长城:最早在春秋修建长城
•
秦长城:
•
汉长城:西段自酒泉延长至楼兰、罗布泊;东段以 水为界
•
隋长城:
•
明长城:抵御元残余势力。西起甘肃嘉峪关,沿河西走廊经张掖、
武威至景泰县,顺黄河西岸东行,至宁夏中卫,向东向北,沿贺兰山
到银川三关口,向东在银川东黄河岸的横城伸向东南的盐池入陕西, 经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过黄河入山西,然后向东 北行,经保德、河曲、偏关、右玉、左云等晋蒙边界一线,向南至大 同,入内蒙,进入河北张家口、怀来,经北京、天津,止于辽东。
建于道光8年(1828
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主体建筑大红
年),内供魁星。
台,威峨高大,气势宏伟
• (三)古墓陵寝 • 1.古墓陵寝的发展过程 • 2.古墓陵寝的旅游价值
• 我国现存主要陵墓
•
1、纪念性帝王陵
•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炎帝陵位于陕西省
宝鸡市;尧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舜陵位于湖南省宁
远;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
• 园林的概念
•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吃熟食;穿兽皮衣服;懂得用贝壳 装饰自己;出现了原始的宗教观念。
裴李岗—磁山文化:比较细致的石 器;以红陶为特色的陶器;原始的 畜牧业 仰韶文化:彩陶和磨光石器;进入 锄耕阶段
旅游地理(优质课)(共29张PPT)
因、分布、特性、价值。 相关知识:
范例剖析
江苏省昆山市水乡古镇周庄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 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的人物而著名的旅游胜 地。经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而举世闻名被 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来此的游人不禁为周庄保存如此 众多的明清建筑布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 格局而眩惑,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之乡。
【答案】 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 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 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 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解析】 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特点(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等)、文化传承和 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方面作答。
考查形式与范例三
旅游活动规划 1.(2017· 课标全国Ⅱ,43,10分)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 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 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 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答案】 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 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 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设计。本题要求的是“从文化体验角度”分析。 文化体验旅游活动,首先了解旅游线路,包括沿途的重要自然条件、聚落分 布和风土人情,以便准备适应自然环境的必要装备和生活用品,了解并尊重 当地习俗。其次,了解旅游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如历史兴衰、贸易产 品、马帮文化特征等。
2.(2015· 课标全国Ⅰ,42,10分,中等难度)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 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 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例 分
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 或海域,景观的独特性与原生性使其逐渐成为生态旅游活动的理想 场所之一。
析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经费投入不
: 足一直是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严重限制了保护区
中 的发展。为解决保护区管护资金缺乏的问题,我国大多数省级以上
第五讲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社会文化影响
1.1 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正面影响
• 增加旅游收入、政府税收 • 提高就业机会,提高当地收入水平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1.2 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负面影响
• 人们开始以新的角度、以新的标准审视自己 的文化……
3.2 旅游开发对区域社会文化 的正面影响
• 旅游开发保留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形式和 内容
• 旅游者行为示范提高了落后地区对公共 卫生、个体健康、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
• 主、客交流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价值 观念的人群之间相互理解
3.3 旅游开发对区域社会文化 的负面影响
旅游地理学授课内容安排
• 第一讲 旅游地理学概论(2课时) • 第二讲 旅游者行为研究(6课时) • 第三讲 旅游需求预测(2课时) • 第四讲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2课时)
• 第五讲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4课时)
• 第六讲 旅游环境容量(4课时) • 第七讲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2课时) • 第八讲 旅游地空间竞争(2课时) • 第九讲 旅游地形象设计(4课时) • 第十讲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及应用(2课时)
管理。
3. 旅游开发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 响
《旅游地理学》课件
谢谢
THANKS
旅游规划研究
研究如何根据旅游需求和供给特征, 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实现可持续发 展。
02 旅游资源
CHAPTER
自然旅游资源
定义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具有 观赏、休闲、科学考察价值的景 观和现象,如山峰、湖泊、海滩 、森林等。
分类
根据其特点,自然旅游资源可分 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 观等。
保持完整性
确保每个旅游区在地域上相对完整, 避免过度分割,以保持其整体性和连 贯性。
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 兼顾行政区划:在不影响旅游区划合理性 的前提下,适当兼顾行政区划,便于管理 和规划。
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01
中国旅游区划的划分
02
旅游区划的意义与作用
03
有利于深入认识旅游地域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为 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开发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包括保护性开发、创新性开 发以及合作性开发等。
03 旅游环境
CHAPTER
旅游环境的概念
旅游环境
指围绕旅游活动的所有自然、社会和人为环境的总和,包括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旅游环境的特点
多样性、动态性、地域性、综合性。
旅游环境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05 旅游区划
CHAPTER
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 概念:旅游区划是根据旅游地理学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地域 划分为各级地域单位,以揭示其地域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的 过程或结果。
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突出地域差异性
强调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差异,以突出旅游资源的 特色和优势。
旅游地理学课件
(四)荒漠地貌与冰川地貌景观 1、荒漠地貌景观
风积地貌——沙漠与沙丘地貌
风蚀地貌——雅丹地形与风蚀城堡:准喀尔盆地 的乌尔禾与将军戈壁滩。
2、冰川与冰川地貌景观
祁连山的“七一”冰川
(五)其他地质现象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云南梅 树村前寒武系地层界限标准剖面;大连白云山地质 公园;唐山地震遗址;自贡恐龙化石山东山旺古生 物化石等。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北京恭王府扬州个园东莞可园上海豫园清华清华园北大芍园成都青羊宫3寺庙园林北京什刹海杭州西湖2按园林风格分类1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代表2江南园林以苏州为代表3岭南园林以广东为代表4少数民族园林以拉萨的罗布林卡园林为代表休憩功能一古代帝王陵寝构建1封土1方上秦始皇陵和汉代帝王陵2以山为陵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3宝城宝顶明清陵墓2墓室1木椁墓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2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3砖石堆砌地宫东汉明代3陵园建筑1祭祀区2神道1三皇五帝等纪念陵皇帝陵等2历代名人墓孔子墓等3特殊墓葬山东沂南县画像石墓商代墓葬三古代墓葬的旅游吸引力游憩价值一古代军事防御工程1古城池江苏南京城陕西西安城等2长城1运河京杭大运河2堰都江堰3坎儿井新疆4堤防海塘荆江大堤黄河大堤5桥梁赵州桥永通桥卢沟桥安平桥洛阳桥我国宗教文化景观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普遍吸引力我国以佛教为主的各类宗教活动中心都能吸引具一定规模的信徒我国宗教文化突出的历史文化及科学研究价值对相关专业人士具有特殊的魅力民俗
2、按地质成因划分: 褶皱山:珠穆朗玛峰 断块山:华山、泰山、庐山、黄山
褶皱山—断块山:天山、恒山 火山:长白山的白头山、台湾阳明山
侵蚀剥蚀山:雁荡山
3、按旅游景观划分 观景游览型:黄山、武夷山、雁荡山、泰山、华山、千山等。 度假休养型:莫干山、庐山等。 特殊活动型: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