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9A文】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20RR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2.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实际上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36]也就是说,只有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有真正的保证。
依据马恩的教导,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富于启发的论述。
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逐渐清晰,学术界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不断深入。
但是,这些研究多停留在如何建立人与社会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思考上,而很少触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建立。
从理论逻辑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两个相互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方面。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人与社会的和谐寓于人与自然和谐之中。
胡锦涛同志鲜明地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的。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欧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欧文)就所有的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出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乔治·爱略特)人的素质都相同,只是环境产生差异而已(利希滕伯格)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莎士比亚)住在什么地方,习惯就随什么地方(阿富汗)在南瓜里度日,就成圆形;在竹子里生活,就成长形(越南)生命力盘圆水则圆,盂方水则方橘生江南,逾江北为枳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怎样的模,印出怎样的糕风因得竹若殊遇,水不在山无激流人挪活,树挪死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环境我一手创造了环境(拿破仑)人类不是环境的创造物,环境是人类的产品(迪斯累利)一个人是在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反抗中创造成功的(苏联)宝石即使混在沙石堆里,仍然晶莹夺目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能放开眼光找他们所需要的境遇的人,要是找不着,就自己创造(肖伯纳)●山高藏猛虎,峡深藏蛟龙●深山藏虎豹,乱世出英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水宽养大鱼,畦高长大薯●湿柴怕猛火●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山里孩子不怕狼●大船要在深水行(英国)●草原好养千里马,高山好长万年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没有风暴,船帆不过是一块破布(雨果)●地是大的,可是地在我的脚下(里维拉)●破瓮里腌不出好咸菜-腥锅里熬不出素豆腐●狗窝里养不出金钱豹●喜鹊窝里掏不出凤凰来●老鼠巢内地善鸟●糊泥水里洗不出白萝卜●井水里没有鱼,枯树上没有叶(蒙古)●冷水里做不出热豆腐来●冷锅里跳不出热粟子来●染缸里倒不出白布来●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小洞爬不出大蟹●破衣藏虱,破屋藏贼●小笼装不住大鸟●笼小蒸不下大馒头●小庙放不进大菩萨●小水不容大舟●浅水养不住大鱼●鲸鱼不在小溪中(朝鲜)●池水浅,鱼相伤●破庙不招好和尚●饼再大,大不过烤饼的锅(柬埔寨)●水越清,鱼越少(英国)●塘中鱼尽,白鹤起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浅谈人与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与环境的关系浅谈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已是人们必须重视的课题。
我们已经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环境问题所给我们的警告。
人与环境的关来具有辩证性质,但人类对它的反思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逐渐成熟起来。
环境指的是围绕着人和一切生物的一切外在条件,包括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心态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山水有灵,天人和一”“人与天地相应”这是传统中的宇宙观,这不仅说明了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也表达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的真正贡献,不在于指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茉系,而在于揭示了消解人与环境之间悖论的契机和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要真正走出人与环境的悖论所造成的怪圈,必须诉诸于人的现实活动,亦即实践。
这正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不同于也优越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只能诉诸于人的实践的历史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环境之间异化关系的彻底扬弃,只有通过历史的无限发展才能完成。
而历史的发展又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实现。
因此,人与环境矛盾的最后克服,只能诉诸于实践及其发展。
所谓“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就是说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人化、人的文化化和文化的人化的彻底完成,亦即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的异己化关系被最终超越,从而使人的改变与环境的改变不再表现为两种互为外在的而且相互否定和矛盾的规定,而是完全变成两种互为内在的同一个过程。
当今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在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规定。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对的,也是相生的,在“相对”的阶段中,人改变环境,让环境来顺应人,或人被环境改造,一旦度过相对的阶段,人与环境便会进入“相生”的阶段,彼此“和平共处”,但这种“相生”是好是坏则因环境、因人而异。
关于环境对人影响的名言
关于环境对人影响的名言1.关于“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的名言有哪些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熹出自:《警世贤文》释义: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寓意没有经过痛苦的千锤百炼,美好的幸福,百美好的品质不会轻易的来到,所以说,在痛苦中磨练自度己,生命之火花才会闪烁。
2、昔孟母,择邻处。
——王应麟出处:《三字经》释义:以前孟子的母亲,选择生活的环境而居住,孩子不学习,剪断织布机上的布(用以教育孩子学习要持之以恒)。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出自:《太子少傅箴》释义: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问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4、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恩格斯出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5、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战国·答荀况出处:《荀子·劝学》释义:(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游必须接近贤德之士。
2.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事例及其名言警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读一书,增一智。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第三版)1. 单项选择题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地点是巴黎。
3.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写作年代是1844年。
4. “巴黎手稿”指马克思青年时代写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社会实践。
6. 历史上开创性地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美现象的是马克思。
7. 关于劳动对自然和人的改造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使人和自然相互异化、疏远。
8. 关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动物也为自己营造巢穴,因此,动物也按美的规律来建造。
9. 下列现象能够说明人“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的是:贩卖矿物的商人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10. 马克思最早提出并深入阐述“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的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1. 对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列廉洁不正确的是:是对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
12. 关于社会实践与美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客观世界的美都是劳动创造的。
13. 社会实践与美的关系:客观实践的美都是劳动创造的。
14. 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共同撰写的一部论战性著作是《神圣家族》,它主要评论的作品是《巴黎的秘密》。
15. 关于《神圣家族》,下列廉洁不正确的是:是马克思撰写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
16. 《神圣家庭》是马克思、恩格斯围绕如何评价欧仁苏的长《巴黎的秘密》同当时青年黑格尔派进行辩争的论战性著作。
17.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共同撰写的一部论战性著作。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共同撰写的一部论战性巨著。
1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科学论断,首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论述的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1.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主张文艺创作应该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第一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思想政治教育等于思想工作加上政治工作2、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是同一概念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活动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简答题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6、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7、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8、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9、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三、分析题:试分析以下这段话的含义,并谈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其中的道理。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人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第二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人们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列宁当时所讲的“灌输”的条件已经改变,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再需要灌输。
2、灌输与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对立的3、因为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
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4、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6、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三、分析题1、试分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含义,并分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1.环境创设可开发幼儿智力: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
”墙面、活动区等是都是幼儿园具体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它们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课程,同时也是课程内容的不断延伸。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旧问题的解决产生出新问题,因此不断的创设和完善环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的拓展、延伸课程。
2.环境创设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提供大量的废旧物品,供幼儿操作,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和动手的欲望。
教师在科学探索区配置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材料和工具,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到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
总之,在环境创设时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于创造,乐于探索。
增强了孩子的探索欲。
3.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小主人的精神: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
所以,现今幼儿园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让幼儿自己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既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同时让幼儿更加爱护珍惜环境,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4.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遵循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活动的部分可由幼儿参与布置,引导幼儿根据教育和自己的意愿创造出不同的形象。
这些设计和创造不仅有美感,还蕴藏着美学知识,引导幼儿从色彩、形态美进行欣赏,也让家长能够更直接的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5.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这种快乐使他更自觉地关心周围事物,产生新的期待。
这些围绕教育目标创设的环境,不仅使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增强了幼儿间的交往,增进了情感的交流。
环境与人的关系_1500字
环境与人的关系_1500字从古至今,环境和人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美好的环境能给我们愉悦的心情。
而恶劣的环境却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也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没错,环境永远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地球的表层,由空气、水和岩石(包括土壤)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在这三个圈的交汇处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
这四个圈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据科学测定,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壳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十分相似。
这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还表现在人体的物质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着交换的关系。
比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喝清洁的水,吃丰富的食物,来维持人体的发育、生长和遗传,这就使人体的物质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着交换。
如果这种平衡关系破坏了,将会危害人体健康。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
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损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发展下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
于是,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但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
而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增大了。
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据估算,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五十亿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的动物,只能供给一千万人的食物。
由此可见,人类已在环境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随着出现在人类面前。
大气严重污染,水的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
考研政治-试卷53_真题无答案
考研政治-试卷53(总分84,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SSS_SINGLE_SELA 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 一切辩证法观点C 一切哲学的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一命题是SSS_SINGLE_SELA 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B 主观唯心主义者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者的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者的观点3.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
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
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SSS_SINGLE_SEL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4.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全方位控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
IT行业也已经走过了泡沫、疲软期,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经济来源。
对于由此形成的网络关系、信息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 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属于经济关系的一种,是社会基本关系B 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决定社会的发展C 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是新型的社会关系,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D 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5.解决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关键是要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SSS_SINGLE_SELA 商品是如何成为资本的B 劳动力是如何成为商品的C 价值增殖是如何发生的D 资本流通形式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6.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活劳动创造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某资本家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使每个工人 8小时内生产4双鞋。
这时,超额剩余价值为SSS_SINGLE_SELA 6元B 4元C 1.5元D 12元7.“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546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546单项选择题第1题:“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既强调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所以本题选D。
第2题:把意识看成是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的观点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进化论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的确认。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具有主观特征,抹煞意识与物质的区别,将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
选择此题一定要明确两点;一是庸俗唯物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即唯物主义派别中不包含庸俗唯物主义;二是抓住“庸俗”二字,庸俗唯物主义就庸俗在将意识和物质看成是一回事,即“把意识看成是人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
这样界限一确定,该题作为单项选择也就不应该有难点。
第3题:“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此题是考查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因果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因果联系是客观必然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原因都引起一定结果,任何结果都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没有无原因之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
如果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必然性就会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题中所给定的四个备选项:“形而上学决定论”(A项)是夸大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唯物主义决定论”(D项)是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必然性;“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将原因和结果当成一个东西。
这样A、B、D三项都是错误的,只有C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对“决定论”问题不掌握的话,是难以选择此题的。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环境指的是围绕着人和一切生物的一切外在条件,包括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心态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
一、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简单的说:人能够将环境美化,美化后的环境同样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不自觉的去保护环境。
即:人能改变环境,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只能诉诸于人实践的历史发展(实践及其发展)。
所谓“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就是说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人化、人的文化化和文化的人化的彻底完成,亦即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的异己化关系被最终超越,从而使人的改变与环境的改变,不再表现为两种互为外在的而且相互否定和矛盾的规定,而是完全变成两种互为内在的同一个过程。
二、当今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在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规定。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对的,也是相生的,在“相对”的阶段中,人改变环境,让环境来顺应人,或人被环境改造,一旦度过相对的阶段,人与环境便会进入“相生”的阶段,彼此“和平共处”,但这种“相生”是好是坏则因环境、因人而异。
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特定历史际遇看,把握人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应注意对环境的理性和价值的双重审视。
由于社会、文化、技术以及信息交流有了飞速的发展,人类生存和行为在范围上已经大大扩大,上也大大丰富与加深,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是要解决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全面要求与提高生活的质量;充分地满足人们置身环境中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因此,人们对其自身环境生存与行为质量认识程度,以及环境的美化、科学化、合理化和完善化的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也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注意人与环境和价值的和谐关系。
三、道德1、定义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名言名句
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名言名句1. 关于“环境影响人”的名人名言1、环境抄改变的程度越高,则人格改变的程度也越高了——华生2、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
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的奋斗,以求达到如像他们所做的样子。
——斯蒂文3、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
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培根4、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5、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
—袭—车尔知尼雪夫斯基6、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爱尔维修7、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的环境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是不可缺少的。
——贺拉斯8、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欧文9、环境永远道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利希滕伯格10、只要不把儿童关闭在不透气,不见阳光的环境中,那么,纵便是贫乏的大自然,也能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欢乐,受到感染——谢德林2. 谁知道有关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名言名句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jpjpl101论环境对人影响的名言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意思是(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游必须接近贤德之士。
荀子是“性恶论”者,他强调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环境对人有重要影响,所以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认为选择良师益友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可以使人远邪近正,修身立德。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赤。
——汉·王充《论衡·率性篇》练丝:白色的丝。
蓝:青色染料。
丹:红色染料。
意思是好像白色的丝一样,放到蓝色的染缸中,就成为青色;放到红色的染缸中,就成为赤色。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期末考试所有参考题总结(附答案)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期末考试所有参考题总结(附答案)《形态》部分1、《形态》是如何在历史的视域下,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的。
现实的人总是受到历史条件限制的,因而只能是历史的存在,而不是“纯粹的存在”。
唯物史观正是从现实的前提出发的。
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人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是任何经验都无法推翻的基本事实。
这种制约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基础,包括人的生理条件和各种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二是历史基础,包括每一代人所必须面对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起点等。
这些限制总起来说就是生存条件,主要是物质生活条件。
人的生命只能在这些具体的制约中“冲动”,历史只能在这些具体的条件下“创造”,否则,就不是现实的人,而只是想象的、抽象的人。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绝对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马克思给“生活”所加的边注是:“地质学、水文学等等的条件。
人体,需要,劳动。
”就是说,地理环境、有生命的人以及他们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从事的劳动构成了“生活”的基础。
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现实的个人”,处在自然和历史的交汇点上,是自然进化的终结和历史创造的开端,因而也就成为一切历史过程和社会关系的前提。
在其身上,浓缩着人和自然、个体和类的最简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关系,而任何撇开了这种关系的“人”的观念,只能导致把历史创造活动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
可见,把握“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有两个关节点:一个是自然和历史,另一个是个体和类。
“现实的个人”不是“自然人”,他的生存条件连同他的本性(或“自然”)都是其实践的结果,因而他是历史的;然而“现实的个人”又不等同于“现存的个人”,或者说,“现存的个人”只是“现实的个人”的一种形态,它总是被历史超越的,而现实的个人则是一切历史活动的绝对前提,是不可能被历史所超越的。
有关环境的名人名言
有关环境的名人名言1 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联合国环境方案2 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松下幸之助3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4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5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伟大的人能同时具备这两者。
——培根6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达尔文7 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
——欧文8 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能放开眼光找他们所需要的境遇的人,要是找不着,就自己创造。
——萧伯纳9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卢梭10 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西塞罗11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12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3 绿色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你我他;低碳生活显高雅,清新空气心情佳;文明行为作用大,节能减排人人夸;绿色使者邀你加,共创美好靠大家。
世界环境日,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环境吧!14 此时的天空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15 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
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
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
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1 阳光是温暖的,花草是芬芳的,溪流是清澈的,小鸟是欢快的,空气是清新的,环境是优美的,祝福是及时的,世界环境日,愿你爱护环境,珍爱美好家园!2 保持一颗清澈心,护林添绿看白云。
环抱大海避污染,境靠大家意识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
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欧文)
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欧文)
就所有的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出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乔治·爱略特)
人的素质都相同,只是环境产生差异而已(利希滕伯格)
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莎士比亚)
住在什么地方,习惯就随什么地方(阿富汗)
在南瓜里度日,就成圆形;在竹子里生活,就成长形(越南)
生命力盘圆水则圆,盂方水则方
橘生江南,逾江北为枳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怎样的模,印出怎样的糕
风因得竹若殊遇,水不在山无激流
人挪活,树挪死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
环境我一手创造了环境(拿破仑)
人类不是环境的创造物,环境是人类的产品(迪斯累利)
一个人是在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反抗中创造成功的(苏联)
宝石即使混在沙石堆里,仍然晶莹夺目
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能放开眼光找他们所需要的境遇的人,要是找不着,就自己创造(肖伯纳)
●山高藏猛虎,峡深藏蛟龙
●深山藏虎豹,乱世出英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水宽养大鱼,畦高长大薯
●湿柴怕猛火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山里孩子不怕狼
●大船要在深水行(英国)
●草原好养千里马,高山好长万年松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没有风暴,船帆不过是一块破布(雨果)
●地是大的,可是地在我的脚下(里维拉)
●破瓮里腌不出好咸菜-腥锅里熬不出素豆腐●狗窝里养不出金钱豹
●喜鹊窝里掏不出凤凰来
●老鼠巢内地善鸟
●糊泥水里洗不出白萝卜
●井水里没有鱼,枯树上没有叶(蒙古)
●冷水里做不出热豆腐来
●冷锅里跳不出热粟子来
●染缸里倒不出白布来
●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
●小洞爬不出大蟹
●破衣藏虱,破屋藏贼
●小笼装不住大鸟
●笼小蒸不下大馒头
●小庙放不进大菩萨
●小水不容大舟
●浅水养不住大鱼
●鲸鱼不在小溪中(朝鲜)
●池水浅,鱼相伤
●破庙不招好和尚
●饼再大,大不过烤饼的锅(柬埔寨)
●水越清,鱼越少(英国)
●塘中鱼尽,白鹤起身
则为橘,生于则为枳
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杂下之十》:“婴闻之:则为橘,生于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