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美 感受美 创造美
义务教育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考核要点

义务教育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考核要点提示一、课程性质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言、形式和技艺等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二、基本理念1.坚持以美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
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2.重视艺术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私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白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设计思路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
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台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一7年级】_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甚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第三节__美育的任务

人的审美活动是由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几个 心理要素和谐动态地组合而产生审美经验,形成审 美观念、趣味与理想,发展审美创造力的。审美感 知是审美过程的起点,感性直观是人的审美活动和儿 童审美心理的重要特点。 (二)通过美的鉴赏活动,理解美的本质特征,发展审 美 判断力 学生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审美兴趣和情绪体验, 就是对审美对象形象性、情感的鉴别和评价,也是一 种审美判断。 (三)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儿童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力的发展是以生活、学习、劳 动和艺术鉴赏活动为基础的。他们从那些活动中感知 到美,又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美育
一、美育的概念 1、概念 2、作用 3、社会价值 二、实施 1、美育的任务和内容 2、美育的途径和要求
第三节 美育的任务及内容
一、美育的任务 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在掌握有关美的 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体来讲,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 和追求。 (三)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 1、表演艺术教育 所谓表演是指通过人的演奏、演唱及动作来表现作品的艺术, 主要指音乐和舞蹈。 2、造型艺术教育 广义的造型艺术:所有塑造二维或三维空间的静态视觉形象的 艺术,因而又称“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 狭义的造型艺术:主要指绘画和雕塑 3、语言艺术教育 语言艺术教育又称文学、是以语言为物质媒介来塑造形象、 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4、综合艺术教育 在艺术分类中、戏剧和电影、电视都因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而被称为美和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形成和 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一)形象原则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应当运用现实的或艺术的美的 形象、使学生直接感知到美的和谐、对称、节奏等 形式,收到美的熏陶,养成高尚的情操 (二)情感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美育要引导他们深入到现实的和艺术的 美的意境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入迷的状 态,使美融化于心灵。情感性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 征。 (三)活动原则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应该通过审美活动,贯彻以活 动教育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受 到审美的熏陶。这是审美教育区别于学校其他方面 教育的主要标志
人的本质名词解释美学原理

人的本质名词解释美学原理人作为一种生物存在,其本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在哲学领域中,人的本质通常被视为个体所固有的属性或本质特征。
然而,在美学领域中,对于人的本质的解释更多地涉及到其与美的关系。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原则和规律的学科,涉及艺术、审美和美的体验。
在美学中,人的本质被认为与美的体验和创造密切相关。
对于人的本质的美学解释,可以从美的感受、美的表达和美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美的感受是人的本质与美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天生具有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这种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体验和领会美的存在。
美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使得他们能够通过感官来感知美。
例如,当人们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或听一曲美妙的音乐时,他们的感官将不由自主地受到刺激,并从中获得愉悦的美的体验。
这种美的感受是通过人的本质所赋予的感知能力得以实现的。
其次,美的表达是人的本质与美的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和创造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艺术家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将自己的美的观点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观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感受到艺术家所表达的美的内涵和情感。
人的本质使得他们具备这种创造和表达的能力,从而能够通过艺术表达来接触美的存在。
最后,美的实践是人的本质与美的关系的最后一个方面。
美学认为,人通过实践来创造和塑造美。
无论是从事绘画、音乐、舞蹈等创作的艺术家,还是通过烹饪、花艺等日常生活中的美的实践活动,人都在不断地创造和体验美。
通过美的实践,人们能够使自己更加接近美的本质,同时也能够让自己获得美的体验和满足。
人的本质名词解释美学原理,涉及到了美的感受、美的表达和美的实践三个方面。
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美之间的关系。
人的本质赋予了他们与美的接触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感官感受美、通过艺术表达美以及通过实践创造美。
这种与美密切相关的本质使得人类文化得以繁荣发展,并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谈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800字

谈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800字篇一谈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一、引言美育,通常被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来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美育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其重要性、实施方式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二、美育的重要性(一)培养审美能力美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人们可以逐渐学会感受美、鉴赏美。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善于发现美、欣赏美。
(二)塑造健全人格美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教育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艺术活动,人们可以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这些品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承文化遗产美育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各种艺术形式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艺术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本民族和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遗产。
这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促进全面发展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美育,人们可以在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
同时,美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美育的实施方式(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各级学校应当开设艺术课程,如美术、音乐、舞蹈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艺术教育。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艺术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1)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
●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
●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呢?◆孩子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爱心。
◆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父母要以身作则。
●多鼓励、引导孩子。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1)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
●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
●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呢?◆孩子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爱心。
◆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父母要以身作则。
●多鼓励、引导孩子。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美术鉴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术鉴赏课程编码:xxxxxxxx课程类型:理论开课部门:社会科学教研部规定课时:16前言1.课程性质美术鉴赏》是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课程定位美术鉴赏》是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用“讲授-欣赏-感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研究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除了涉及到美术鉴赏的理论外,在讲授中还要介绍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艺术理念等方面,从而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对美术这一艺术形式能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提高美术鉴赏层次。
根据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实际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通过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欣赏等形式将优秀中外美术作品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作品对比、现场观摩,引起学生的感官刺激,增强研究的兴趣。
让学生从自我出发,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能有所感受,进而加深对美术艺术“美”的感悟,并发展自我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共开设16课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如从文化的研究、技术特点、社会媒体、叙事分析等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的一般概念、本质以及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理论;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的美术创作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鉴赏艺术作品、研究艺术理论、参加艺术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了解、吸纳中外优秀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教学单元教学内容研究目标参考学时1、中国画的艺术特色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过程,提高对中国画“意境美”的鉴赏力。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有人性意味和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
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尽管从教也有五六年光景,却发现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真的很难,下面是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比如在《元肖节里挂彩灯》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过大年》等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知识积累,所以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游刃有余的给学生展现我们的魅力,是他们觉得美术课不光是“好玩”。
二、学生的想法要尊重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因轻松的教学气氛而感到兴奋,有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方式的形象直观而感到愉快,还有学生因课堂给了自己一块充分表现的天地,为自己完成了美妙的创作而感到陶醉,所以,也经常会有学生冒出与众不同的、别出心裁的想法,针对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尊重他们这种不寻常的想法,其次要注意引导,来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比如我在上《闪光的名字》时,刚表扬完一位经常不做作业学生的奇思妙想,就有同学举起了手,大概是得到了老师的赏识,我想这位调皮大王又有什么新花样,但是没想到他提出可不可以用刀、枪等图形来装饰自己的名字,我当然认可了他的想法。
没想到,这位同学在进行名字设计时还特别认真。
美丽校园美育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美丽校园美育的演讲。
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追求知识的殿堂,更是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审美情趣,塑造美好人格。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如何让美育在我们校园中绽放光彩。
美丽校园,首先要有美丽的自然环境。
我们的校园应该是一个绿色、和谐、生态的家园。
我们要加强校园绿化,让同学们在校园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我们要倡导绿色环保,让同学们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我们要建设美丽校园,让同学们在优美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其次,美丽校园需要美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是培育人才的沃土。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同学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
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让同学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活力,成为同学们的精神家园。
再者,美丽校园需要美丽的教师队伍。
美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同学们审美情趣、塑造美好人格的重要使命。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育情怀的美育教师。
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同学,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同学们,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最后,美丽校园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同学们,你们是校园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传承者。
我们要珍惜校园生活,爱护校园环境,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要学会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让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充满活力。
为了实现美丽校园的目标,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2.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3. 提高美育教师素质,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4. 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 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校园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校园,让美育在我们校园中绽放光彩。
审美塑造:青少年正确审美观培养

审美塑造:青少年正确审美观培养在当今社会,审美观不仅关系到个人品味和文化素养,更与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紧密相连。
正确引导青少年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审美表达、审美消费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塑造青少年的正确审美观。
1. 开展审美教育,引导青少年建立正向的审美观在信息传播迅速、多样化的今天,青少年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各种文学、艺术作品。
然而,这些作品中的美并非都是高雅和积极的,也存在一些低俗、扭曲的审美倾向。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青少年建立正向的审美观,让他们能够辨别和欣赏真正的美。
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优秀的书籍、影视作品等,让青少年接触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家长和教师还应该教育青少年学会批判性思考,不盲目追随流行文化。
在面对一些低俗、扭曲的审美现象时,青少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2. 构建美的“根基和寓所”,在日常中感受美,认识美美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认识美。
家庭和学校可以创造一个充满美的环境,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美。
例如,家长可以在家中摆放一些艺术品,如绘画、雕塑等,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到美。
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布置一些艺术作品,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引导青少年观察生活中的美,如自然景观、建筑美学等。
通过观察和体验,青少年可以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 广泛参与实践活动,表达自我,促进交流,提升美学素养青少年应该走出去,广泛参与到文艺、文娱、文体等相关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实践活动,青少年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从而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
例如,青少年可以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学习艺术技巧,培养艺术兴趣。
同时,他们还可以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欣赏他人的作品,开阔自己的视野。
“感受美的熏染 塑造美的心灵”[论文]
![“感受美的熏染 塑造美的心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253c3883c4bb4cf7ecd192.png)
“感受美的熏染塑造美的心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作品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情意浓厚,文辞优美,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和意蕴丰厚的人生哲理。
那么,如何把情感教育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把被动的阅读化为主动的感悟,把频频的说教变成渐渐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呢?一、“激”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体悟真情,调动情感。
教师的真情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和理解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然后把这种积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调动学生的情感。
譬如备《桂林山水》时,教师首先要自己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才可能将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给学生;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首先要能被父子俩相互信任的真情所感动,学生才能体会的亲情的伟大;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而且要对英法联军侵略圆明园的强盗行经进行强烈的谴责,这样才能引出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当教师充满激情地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得到智慧启发、获得心灵洗礼的,又何止是学生呢?2、语言交流,感染情感。
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

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以下是关于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浅谈:"音乐艺术教育对儿童心灵的美化" 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
美育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
艺术美是学校中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音乐、美术等每门艺术课都各具特色,共同构造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合的大千世界,为教育培养造就一代新人出力。
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以音乐的独特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
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
(一)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扬善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
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如: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抚,因此一提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祖国”与“妈妈”并列,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得到真善美的认识。
又如民歌《保护小羊》:“一群小羊上山岗呀,突然来了三只狼”当学生唱到这句时,最顽皮的学生也会紧张小羊的处境。
并关心小羊是否得救。
这就说明了“爱”和“善”是孩子的本性。
一经艺术形象的诱发,他就会流露出“善”与“美”的真情实感,歌曲也进一步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真善美的世界》是一首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
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在许多的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曲和多彩的乐曲都蕴藏着美。
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美,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正直人的真谛。
美术个性体验教学三部曲——情境、角色、创造

美术个性体验教学三部曲——情境、角色、创造随着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试行,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目标也随之调整,以适应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当前小学的美术教育注意密切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把重视个性原则作为教育改革中的基本原则,从而凸显学生的审美个性、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对于个性体验教学,日本、法国等国家一直来都很重视,他们把“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才”确立为教育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也越加注重培养富有个性化的人才。
一年来,本人在美术教学中,也实施了个性化体验教学。
我认为,美术个性体验教学包含三个层面:情境体验(感受美)、角色体验(塑造美)、创造体验(表现美)。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需要、自由、平等、尊严,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个性,完善学生的审美人格,促进个性情感丰富发展,实现个性化的审美创造。
一、情境体验——感受美情境体验是实施情知交融的教学,它起着良好的暗示与启迪作用,对事物的感知会引起情感想像活动,反之,主观的情感想像活动又会促进对事物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情境体验强调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心人其境、心悟其情,充分调动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意识,提升审美境界。
情境体验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可设置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充满兴趣,很快地集中有效注意,从而顺利地转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常用的情境导入法有:猜谜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游戏导入……让学生在欣赏与沉溺中引发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如教《纸蝴蝶》,可以猜谜语的方式导人:“身穿花花衣,翩翩能起舞,爱在花丛中,人见人欢喜。
”然后出示蝴蝶标本、挂图,再简单地介绍蝴蝶,使学生对蝴蝶多彩的花纹、结构特征及优美的舞姿有了深刻的印象。
教《爱劳动》,播放各种劳动场面的录像,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从内心深人体会到,人类的衣、食、住、行、现代化科学技术都来自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以美育为主题的演讲稿

以美育为主题的演讲稿关键信息:1、演讲主题:美育2、演讲目的:阐述美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倡导加强美育教育3、演讲时长:具体时长4、演讲对象:具体听众群体11 引言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美育。
111 美育的定义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情操。
112 美育的重要性美育在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2 美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首先,美育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感性认知能力。
让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受周围世界的美好,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121 激发创造力美育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得以拓展,能够突破常规,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和想法。
122 塑造健全人格美育对于塑造健全人格起着关键作用。
它教导我们分辨善恶美丑,培养我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3 美育在社会中的价值在社会层面,美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13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欣赏和传承本国的优秀艺术作品,我们能够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132 促进社会和谐美育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在对美的共同追求中产生共鸣,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包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4 当代美育面临的挑战然而,在当今社会,美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141 应试教育的压力过度重视应试成绩,导致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忽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
142 商业化对美的扭曲商业化的浪潮使得一些不良的审美观念泛滥,影响了人们对真正美的追求和判断。
15 加强美育的措施为了加强美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51 改革教育体制将美育纳入教育评价体系,增加美育课程的设置和师资力量的投入。
152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媒体、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传播正确的审美观念,营造一个崇尚美的社会环境。
艺术启蒙教育心得体会

一、引言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人类审美的追求。
艺术启蒙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塑造他们独特的个性。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艺术启蒙教育的过程,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二、艺术启蒙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艺术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在艺术活动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孩子在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艺术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塑造孩子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艺术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个性。
在艺术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4.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艺术启蒙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艺术启蒙教育的实践与心得1. 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在艺术启蒙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他们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2. 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艺术氛围对于孩子的艺术启蒙至关重要。
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如布置艺术角、举办艺术展览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3. 重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
在艺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让他们在艺术领域找到自己的定位。
4. 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艺术启蒙教育的核心。
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如欣赏名画、聆听音乐、观看舞蹈等,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解析:最新人教部编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解析: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前言最新人教部编版的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紧密围绕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技能、塑造美好心灵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美术课程。
二、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本教材选取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等,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贴近生活:本教材选取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 注重基础:教材从基础入手,系统地教授绘画、手工、设计等基本技能,旨在为学生今后的美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基础:教材从基础入手,系统地教授绘画、手工、设计等基本技能,旨在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激发兴趣: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文字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激发兴趣: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文字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培养创新:本教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创新:本教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5. 弘扬文化:教材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使学生在研究美术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文化:教材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材结构本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内容涵盖了绘画、手工、设计等多种形式。
具体安排如下:1. 单元一:美丽的画笔单元一:美丽的画笔- 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等2. 单元二:可爱的动物单元二:可爱的动物- 通过绘画各种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3. 单元三:多样的植物单元三:多样的植物- 研究描绘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 单元四:人物风采单元四:人物风采- 教授如何描绘人物,关注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5. 单元五:美丽的自然单元五:美丽的自然- 研究描绘自然景观,如山水、天空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感6. 单元六:生活中的设计单元六:生活中的设计- 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设计改善生活7. 单元七:民间艺术单元七:民间艺术- 研究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8. 单元八:传统节日单元八:传统节日- 通过绘画节日场景,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四、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塑造美 感受美 创造美——形体课的教学实践

不适合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牙齿长得不理想的 ,不是很适 合,训
练时 ,可根据不 同的情 况选用不同的方式。 当然微 笑也是 一门学 问: “ 笑不是非要露6 微 颗或8 颗牙齿 ;筷子 、牙签 、白纸都只 是
一
种训 练 的手 段而 已 ;重要 的是 一 要笑 的 自然 ,二 要发 自内
心 。”这样的训练取得 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我们更 是突出 了教育 的核心美育 ,选用 了一些舒缓 、优美的音乐作 为背 景,让 学生在
态练 习打 下基础。
纠 正 了。 二是内在心理认识错 误。盲 目地去模仿、去追求 ,很多女生
对 “ 窈窕身材”作 为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故常把 “ 窈窕”与 “ 瘦”联系在一起 。为了达到 “ 减肥”的 目的 ,盲 目节食 ,或以 零食 为伴 ,忽视身体锻炼 ,出现 了一些身体不健康的 “ 瘦美人” “ 美人” 。 病 三是缺 乏审美 、创造 美的能力。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 个发育阶段 ,也 是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 期。在这一时期 ,由于过 渡地 关注 自己的体貌 ,有的女生很 自信 认为美 ,就是 为展示 ,为炫耀 ;而有的人对 自己体形或容貌 不满
塑 造美
一 一
感 受 美 创 造 美
形体 课 的教 学 实践
浙 江省 金 华 市女 子 中学 戴 艺
近年来我们对进入我校 的女 生进行 了观察和了解 ,多数 的女 生喜爱艺术 ,对美 的认识 和追求非常积极 ,但在学习的过程 中对 什么是美 ,怎样才使 自己更美 ,如何提高 自己的综合 素质特 别是 艺术素质等 问题上有 着一 些认识 上的不足 。 是 自身形象 的认识 错误。 “ 在我校的女生中 ,有相 当一部 分人 由于各种原 因。如升 学的压 力、学 习的压力 ,在身体发 育阶 段没有一个正确美 的引导 ,导致 了弓腰驼背的体态 ,形成了一些 不 良姿态 : “ 弓着 背的立姿”,“ 坐不直 ” , “ 腿伸不直”的走 姿。尽管她们也有所不满 , 却错误的认 为这 已经是 习 了 ,已 但 惯 没办法 了,有的女生甚至 认为这 已是 自然的情况 了,也没必 要去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育在人们生活、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利用体育活动中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教学形式可培养学生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和行为美。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进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从而使学生在感受运动美中乐学、爱学。
(一)从教育学生身体美、姿态美着手培养学生形体美。
形体美是指学生感性的捕捉到的身体匀称、协调的美。
包括身体的健康美、姿势美、协调美、强壮美。
1、树立审美观念教师自己本身要注意培养自身的体育审美能力。
对我国古代利用身体活动进行美育的故事和美学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爱美的天性和对美的追求为掌握技术动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激发锻炼情趣“最好的学习动机,便是对所学的教材本身产生兴趣”,体育教学本身就蕴藏着一些美的因素。
为了激发学生的锻炼情趣,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等特点,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充分展示体育内在的魅力。
利用游戏、故事、舞蹈竞赛等多种方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把规定的内容进行再加工,采用以“趣”诱学,“玩”为中介的教学方法,使各项教材内容生动化、故事化,把他们引入童话世界,请他们登上表演舞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发展思维、培养优良品质。
3、追求人体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锻炼者都希望自己有强健的体魄,健美的肌肉,动人的曲线,优美的姿势。
在追求人体美的过程中从而唤起人的美感,提高人的审美意识。
(二)从教育学生动作美、仪表美着手培养学生运动美。
运动美是指学生在锻炼中和竞技场上所感受到的形态美、韵律美、协调美、强健美、力度美等。
1、树立榜样借助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特点,用具体的榜样形象激发学生。
(1)教师生动可感形象的塑造教师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在学生中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在体会形态美、力度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成功”的心理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造美感受美创造美
近年来我们对进入我校的女生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多数的女生喜爱艺术,对美的认识和追求非常积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美,怎样才使自己更美,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素质等问题上有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
一是自身形象的认识错误。
“在我校的女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
如升学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在身体发育阶段没有一个正确美的引导,导致了弓腰驼背的体态,形成了一些不良姿态:“弓着背的立姿”,“坐不直”,“腿伸不直”的走姿。
尽管她们也有所不满,但却错误的认为这已经是习惯了,已没办法了,有的女生甚至认为这已是自然的情况了,也没必要去纠正了。
二是内在心理认识错误。
盲目地去模仿、去追求,很多女生对“窈窕身材”作为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故常把“窈窕”与“瘦”联系在一起。
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盲目节食,或以零食为伴,忽视身体锻炼,出现了一些身体不健康的“瘦美人”“病美人”。
三是缺乏审美、创造美的能力。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一个发育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过渡地关注自己的体貌,有的女生很自信认为美,就是为展示,为炫耀;而有的人对自己体形或容貌不满意、自卑、焦虑,忽视了对审美观的正确认识,而直接影响了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针对我校女生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尝试着利用形体这个特定的课程载体,培养女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女生的“美丽形象”,进而去发现、感受、追求“美好生活”。
一、设置形体课的指导思想
形体教学是一门优美、高雅的课程,它以塑造学生优美体态,培养高雅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为目的,是一个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形体教学以形体训练为根本,对改善形体、美化身体曲线以及优雅的形体动作都非常有效,从而满足女生对美的追求。
形体训练还是一种新颖时尚的运动,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改变形体原始状态,提高运动系统灵活性、控制力,充分舒展身体各处韧带与肌肤,尤其对女性“问题”部位,如胸部、腰部、腹部、臀部的特别训练,使女性的身体线条及举止姿态更加优美。
训练目的是把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精神美四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注重形体的、姿态的、动作美、外在美的训练,又注重美的欣赏力,美的情操等内在美的培养,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励同学们去追求美、创造美的目的。
二、具体的教学内容
形体教学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比如:芭蕾形体训练、舞蹈姿态练习、瑜伽练
习等等,目的都只有一个——提高形体气质。
我们针对高中女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侧重落实以下的教学重点内容:
(1)通过规范各种姿态来改变人的体态。
姿态,指人的站、坐、走等各种基本活动的姿态。
优美的姿态不仅能充分体现形体美,弥补体形上的不足,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与气质。
站姿是所有体态的基础基本要求:头正、颈直、双眼目视前方,下颚略收微笑;双肩放松打开;挺胸、双臂自然下垂;收腹、立腰、提臀;双腿并拢两腿间无缝隙。
要想让脊柱变直,只有把重心移到脚跟,才是最大的根源所在。
在形体课教学中我们通过站姿的练习方法可纠正这一问题如:“一位脚”练习,就是要求把双脚横过来,呈“一”字站立,当双脚成一位站立时,人体重心后移,骨盆就会由前倾变为直立,同时也可纠正双膝无法并拢(o形腿),腰部和脊椎弯曲的问题就解决了。
为了能从根本改变这一姿态,特别是双膝无法并拢的,还先从丁字步——一位——小八字——正步循序过渡,加强臀肌的收紧,(在两膝之间夹一张白纸)不断的训练会使双腿间的隙缝逐步减小,最终拥有笔直的双腿,我校女生通过反复不断地练习,形体站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规范走姿的训练。
在站姿的基础上,迈步,步位直,走出的走是站的延续动作,是在站姿的基础上展示人的动态美。
中国古代形容美女的步态为“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可见步态可以达到极美的境界。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流动的造型体,优雅、稳健、敏捷的走姿,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产生感染力,反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是符合我们现代人审美观标准的。
女孩优美得体的坐姿会使人感到端庄高雅。
女孩两膝并拢,腰背要挺直,肩放松,微收下颌,目视前方。
我们的训练方式是:正位坐姿;侧位坐姿;重叠式坐姿。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练习从而调整女生的体态,目的是“雕刻”外在体形,为美的姿态练习打下基础。
(2)通过亲和力—微笑的练习来完善形象,提高形体气质。
微笑是培养亲和力的重要手段,真诚的微笑才是最美的,最能打动人心的。
我们常用的训练方法是:女生正对镜子站立,手拿住一张白纸,挡住脸只露出双眼,让她们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会很直接地表现出你微笑的真诚度,为了展现最美的微笑,让她们嘴里轻念“田七”,找自己最自然的表情,再要求露出6—8颗牙齿,因此,学生在课后还必须借助咬着牙签进行练习,以调整微笑时的嘴型,也有用筷子,但发现筷子并不适合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牙齿长得不理想的,不是很适合,训练时,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式。
当然微笑也是一门学问:“微笑不是非要露6颗或8颗牙齿;筷子、牙签、白纸都只是一种训练的手段而已;重要的是一要笑的自然,二要发自内心。
”这样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同时我们更是突出了教育的核心——美育,选用了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训练当中去感受、体验、表现、创造美,在整个亲和力训练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更是起到一种点睛的作用,使她们在音乐的熏陶下,笑得更真诚,变得更善良更自信。
亲和力不仅仅是体态的训练,更是自信心的体现。
(3)强化形体姿态的日常规范,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形体教学,帮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窈窕身材是每个女孩的追求和梦想,很多女生经常将“窈窕”与“瘦”联系在一起,其实“窈窕”不单纯指“瘦”,更重要的是指“s”形曲线,每个年龄段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青春期是发育的重要阶段,形体姿态的正确与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如单纯地瘦成“纸片人”,没有青春的朝气,是一样没有美感的,不需惊艳,只要看起来舒服。
三、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提高内在美
青春期的女生,非常敏感。
这一时期容易害羞、自卑、不安、焦虑等,特别表现在,课堂上很多女孩学得不错,可到课后由于害羞,不够自信,就很难把所学的展示出来;有些同学说到:“穿上正装会好些,但穿上随意的衣服时,就不太注意了等等”。
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心理的一些观念及自信心的缺乏。
通过一些视频和图片的观看,有奥运礼仪小姐的、明星采访的,使她们在美的熏陶、指引下,克服心理障碍;并在课堂上经常加以鼓励,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还有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博会的礼仪来提高审美观,改变了她们一些错误的认识。
引导她们,女孩应时刻要表现出的是:展示自己自信的一面。
正如儒家所认为:人的内在精神状况是通过外部的形体表现出来的,而人格美、精神美不应只是道德情操的美,而应该是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形体的统一的美。
毋庸置疑,形体训练是纠正不良体态、塑造青春女生,成为新课改下又一个新亮点的最佳手段之一。
形体课程——这门极具女子中学特点的特色课程,在我校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已成为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面向全体女生,塑造了她们的优美的体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了她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为她们走向社会,应对各种挑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进出女中校门的女生们脸上洋溢的青春微笑和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自信心,我们感觉到艺术教育已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中最为亮丽和最富个性色彩的亮丽风景,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