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建设美丽河南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的未来发展前景
河南省的未来发展前景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将从经济、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来分析河南省的未来发展前景。
首先,河南省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河南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农业、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同时,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交汇点,交通便利,对外交流往来方便。
未来,河南省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河南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河南省可以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和物流中心,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河南省也可以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整体的基础设施水平。
第三,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未来可以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名胜,如郑州、洛阳的历史遗迹,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未来,河南可以通过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最后,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河南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同时,河南省也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企业在河南省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的推动,河南省可以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河南可以发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河南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整体的基础设施水平。
河南还可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相信在河南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的未来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十三五”时期加快美丽河南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 以奖 促治 ” 政策 , 开展 农 村环 境 综 合 整 治, 集 中解 决 了一 批 村庄 的污水 、 垃圾 、
饮 用 水 水 源 地 保 护 、 畜 禽 养 殖 污 染 等 问 题 。 同时 , 把 基 本 农 田保 护作 为 耕 地 保 护 工 作 的 重 中 之 重 , 保 证 基 本 农 田 数 量 的
决策观察 0
“ 十三五” 时期/ i n , 陕美丽河南建设 的思考与建议
一 以来 ,河 南 省 认 真 贯 彻 落
能, 改进 高耗 能产 品 , 有 效 地 解 决 了 一 些 突 出 的 环 境 问 题 ,改 善 了局 部 地 区环 境 省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腾 出 了环 境 容 量 。
( 三) 生 态 建 设 不 断 加 强
“ 上 大压 小 ” “ 总量 置 换 ” 等措 施 , 促 进 落
实 党 的 十 八 大 和 十 八 届 三 中 、 四 中 全 会 列 重 要 讲 话 精 神 和 视 察 河 南 时 提 出 的 要 求 ,在 推 进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方 面 迈 出 了 坚 实步 伐 , 为“ 十三 五 ” 时 期 加 快 美 丽 河 南 建 设 奠 定 了 良好 基 础 。
面积 比重 比 2 0 1 0年 提 高 了 1个 百 分 点 ,
全省森 林覆盖率 达到 2 1 . 5 %, 比2 O l o年 提高 了 1 . 3个百 分点 , 森林 覆盖率 进一步
提高 , 生态环境 质量显著 改善。
( 四】 农 村 环 境 建 设 有 效 推 进
扎实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河南建设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扎实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河南建设——《河南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解读李建顺(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健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构建“大水保”工作格局,全方位推进新时代河南省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23年12月27印发了《河南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压实了各级各部门责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实施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和意义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是生态退化的集中反映,不仅影响生态安全,更关系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1952年,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特别强调“必须注意水土保持”。
1957年成立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1982年颁发《水土保持工作条例》。
199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保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
199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是江河治理、国土整治的根本,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5年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1980年9月,恢复了鲁山县、嵩县、陕县、南召县、密县、商城县、济源市7个市、县级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研究站(所),1984年成立水土保持处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全面恢复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
1989年根据全国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显示水土流失面积6.06万平方公里。
河南绿色发展实践路径探析
河南绿色发展实践路径探析【摘要】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在绿色发展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从河南绿色发展现状、政策措施、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困难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得知,河南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同时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结论部分总结了河南绿色发展实践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河南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河南绿色发展迈向更加健康、持续和繁荣的方向。
【关键词】河南、绿色发展、实践路径、现状分析、政策、措施、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困难、挑战、启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南作为中国中部省份,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人文底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解决当前发展矛盾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资源利用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全国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河南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路径。
本文旨在对河南省的绿色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河南绿色转型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河南绿色发展现状、政策措施、产业发展情况、技术创新路径以及困难挑战的剖析,结合实践案例,探索河南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河南省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中部省份,其绿色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地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绿色发展路径对全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研究河南省绿色发展的现状和政策措施,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启示,促进全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探讨河南省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和技术创新路径,有助于推动各行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我眼中的大美中国河南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大美中国河南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
我认为河南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因为它不仅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还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首先,河南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夏、商、周、汉、唐等朝代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些遗址和建筑物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探索这个充满神秘、故事和智慧的地方。
其次,河南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举措,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例如,河南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此外,该省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旅游等领域,提升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河南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平衡。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河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期待河南能够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制度和政策,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总之,河南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努力,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目的地。
我希望河南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为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河南省生态农业现状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口优势。
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河南省的生态农业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田土壤退化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土壤肥力流失严重,土壤污染也较为普遍。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问题严重,不仅造成了粮食品质下降,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许多农田存在缺水问题,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了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在当前形势下,河南省急需加大生态农业发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种种问题,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绿色、有机转变。
1.2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生态农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河南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增加保障。
河南省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加强生态农业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水质量和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发展生态农业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度,实施生态农业政策,推动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意识培养,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对于河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逐渐受到污染,水质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产中过度放牧、过度疏伐和乱砍滥伐等现象也导致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恶化。
河南十年剧变的未来展望和建议作文
河南十年剧变的未来展望和建议作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这些年我亲身经历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曾经的河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是农业大省、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
但如今,河南早已焕然一新,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回想起十年前,家乡的道路还没有现在这么宽阔平坦。
那时候,很多村子之间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出行极为不便。
而现在,不仅村村通了水泥路,就连高速公路也四通八达。
记得有一次我去邻市看望朋友,过去坐大巴车要颠簸好几个小时,现在自己开车走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
再说城市的建设,十年前,高楼大厦在我们这儿还算是稀罕物。
可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写字楼、商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就拿我们市的新区来说,以前那就是一片荒地,可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建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各种知名品牌纷纷入驻,人们的购物、娱乐有了更多的选择。
教育方面的变化也是巨大的。
曾经,农村的学校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
而现在,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新建了许多漂亮的校舍,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
农村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差不多的教育资源了。
我亲戚家的小孩就在农村上学,他们学校现在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还有专门的音乐、美术老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河南的旅游业也在这十年间蓬勃发展。
以前,说起河南的旅游景点,可能大家就只知道少林寺、龙门石窟。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开发出来,像焦作的云台山、新乡的八里沟等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我去年去云台山游玩,那美丽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山上的瀑布飞流直下,水花四溅,仿佛置身仙境。
而且景区的服务也很周到,设施完善,让游客玩得舒心、放心。
然而,在看到这些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河南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环境污染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虽然这几年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污染,但在一些地方,空气质量和水质还有待提高。
我家附近有一条小河,小时候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及效应探析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及效应探析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河南省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宜文宜艺、宜养宜学、宜诗宜画为目标,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品质。
本文旨在分析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及其效应。
一、发展模式(一)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网络覆盖和通讯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加强公路、桥梁、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乡村经济发展。
河南省通过加大“三农”金融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美化乡村环境。
通过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景观质量,创建良好的乡村环境,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绿化美化示范点、农民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等,打造出品质优良的乡村环境。
(四)文化振兴。
河南省加强对农民文化生活的关注,营造出热爱文化、尊重传统、讲究礼仪的浓厚氛围。
实施文艺进乡村工程、百姓冬令营等系列活动,培育农民文化意识,激发农民创造活力。
同时,开展扶贫文化馆示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
(五)多元化发展。
河南省鼓励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推广休闲度假、特色美食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
同时,着力发挥农村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蚕业养殖等新兴产业,推进农村能源、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效应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快乡村现代化步伐。
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一系列综合性改革,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进更高效、更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现代化,提升民生供给质量。
(二)提升乡村经济效益。
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土地租赁、农村电商、旅游度假、生态农业等多元化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
河南四大精神内涵心得
河南四大精神内涵心得河南四大精神内涵是指河南省的发展理念和精神价值观,包括科学发展、创新引领、开放包容和绿色发展。
这四大精神内涵体现了河南省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特点和目标,对于推动河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是河南四大精神内涵的核心之一。
科学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河南省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河南经济的转型升级,还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创新引领是河南四大精神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引领是指在经济发展中,要积极推动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河南省注重打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质量。
开放包容是河南四大精神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放包容是指在经济发展中,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南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和国际合作的力度,推动河南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绿色发展是河南四大精神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河南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注重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努力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河南四大精神内涵体现了河南省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特点和目标,对于推动河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南省将以科学发展、创新引领、开放包容和绿色发展为指导,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刘治国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5年第3期文/刘治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河南提出要加快推进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建设。
建设“美丽河南”作为“四个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凝炼了对河南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谋划,契合了全省人民对美好愿景的新期待。
认真研究当前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美丽河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美丽河南取得的进展(一)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2013年,全省累计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34.52万吨,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3%。
(二)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13年全省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0.3%,洛阳、信阳达标率为100%,濮阳、商丘、鹤壁在90%以上;全省水库总体水质级别为良好,营养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符合Ⅱ类标准,总氮单独评价保持规划要求的Ⅳ类标准。
(三)生态建设不断加强2013年,全省完成营造林564万亩,实施城镇增容扩绿工程和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城市新增绿化面积3800公顷。
(四)城乡环境建设有效推进河南持续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高速公路沿线国道两侧、高铁沿线、风景名胜区周围敏感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局部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五)环评管理逐步完善积极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规划环评,明确区域发展行业类型和空间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二、建设美丽河南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城市空气质量较差2013年,全省18个省辖市,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比上年上升36.6%、24.2%、4.4%,郑州市的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标准的2倍以上,被列入“中国十大污染城市”。
美丽河南中原建设之仍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近年来,河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努力,效果显著,并逐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 空气污染严重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发布的2015年度《河南省环境状况报告》显示,2015年全省省辖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总体为中污染。
信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其他17个市均为中污染,而2014年全省省辖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平均为轻污染,空气污染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
去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为PM2.5。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扬尘污染严重;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比重高达70%多;城市机动车尾气和餐饮油烟;焚烧秸秆等。
2 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局部水土流失严重河南水域和湿地占全省国土地面积较小,对生态环境贡献有限;多数河道和湖泊没有天然水源补给,常出现断流,水质污染严重,一半的河流完全失去水生态功能。
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面积逐年减少。
浅层地下水满负荷及超采问题严重,地下水位埋深逐年降低,中深层地下水也出现污染现象。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30×103km2,由于人为因素,又存在边治理、边出现新的水土流失区的现象。
3 城市普遍存在生态失衡,生态功能退化的现象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造成环境污染。
流经城市的河道多被污染,即使是经改造有所好转的河道,也极其缺乏净水水源;大量的城镇生活垃圾影响和污染地下水,破坏了自然生态景观;城市建设普遍存在人工化现象,如流经城市的河流石砌化严重,道路、地面硬化比例过高,城市绿化率低等,虽然空气污染程度下降但污染范围在逐渐扩大。
4 其他另外,还存在人口密度和垦植力度大,生态环境严重超载;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大和森林植被质量不高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解决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化、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完善制度的支撑。
化情为“桥” 护航美丽河南
落地消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关乎河南一亿人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变革里,青豫直流工程是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举措,让“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成为现实。
作为青豫直流工程河南端豫南换流变电站系列配套工程,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站三期扩建工程和500千伏迟营、嫘祖、周口、挚亭等6座500千伏变电站及11条500千伏输电线路扩建工程(“六站一变十一线”)恰似一座座“桥”,让从青海而来的清洁能源在河南落得下、落得文_姬文慧 图_罗 浩化情为“桥” 护航美丽河南稳,对特高压跨区直流输电和河南省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吸纳外电,消纳清洁能源形成更加有力的支撑。
■■■■■■■■■■■■■■■■■■■■■■■■■■■■■决战尖峰时刻,务期必成使命必达6月1日5时18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合闸声,500千伏嵖嫘Ⅰ线顺利投入运行,标志着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河南端豫南换流变电站系列配套工程投产正式拉开序幕。
为保障青豫直流工程切实发挥作用,河南配套完善了以驻马店交直流站建 设 篇为支撑的贯通周口、驻马店、信阳等电网末端的500千伏双回通道,保障河南省“十三五”500千伏“鼎”字形目标网架全部实现,河南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供电能力将迈入新的阶段。
6月,中原大地热浪滚滚。
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叠加,基建工程与春检任务和迎峰度夏准备工作交织,变电站内扩建工程与在运设备“一墙之隔”,施工单位多、作业面广、涉及设备多,一个月之内要保证“六站一变十一线”青豫直流配套工程及其他扩建工程高质量顺利投运,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国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站三期扩建现场。
64DOI:10.19755/ki.hnep.2020.06.016可视“云监工”。
除了放置布控球,施工现场还有一套监控摄像头可以完全覆盖门岗、进站唯一通道和施工重点区域。
“这种不打招呼、看不见的监督能够让运维人员更好地全面管控检修现场安全。
我谈家乡新变化河南演讲稿
我谈家乡新变化河南演讲稿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近年来,我对家乡河南的变化有了新的感受,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家乡新变化的一些看法。
首先,家乡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家乡的交通条件相对落后,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严重。
但是现在,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家乡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高速公路的修建让出行更加便捷,地铁的开通让城市交通更加便利,这些变化让人们的出行更加舒适、快捷。
其次,家乡的经济发展迅速。
家乡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家乡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乡创业,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回流,这些都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再次,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过去,家乡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空气质量不佳,水质也不够清洁。
但是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家乡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质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家乡的蓝天白云成为了常态,这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家乡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文化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
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同时也吸纳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家乡文化特色,这让人们对家乡的归属感更加强烈。
总的来说,家乡的变化让人感到振奋和自豪。
在家乡新变化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宜居,文化更加丰富。
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骄傲,也为家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家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整治意识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宣传和引导,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政策落实监管,提高农民的意识和主动性,促进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清洁化、净化化和美化化工作
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应以清洁化、净化化和美化化为核心工作,加强对农村垃圾、污水、臭气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等一整套环保机制;通过在不影响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加大美化环境的投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提高整治效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完善相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和人力保障机制,推动整治工作的高效有效实施。
同时,也要严格督导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强制落实整治措施,确保整治效果。
四、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提高环保治理水平
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管,完善环保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提高治理水平,确保环保工作的落地见效。
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化管理、建设“绿色家园”等形式,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和行动自觉,共建美丽乡村。
五、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企业、农民、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整治工作得到落实和成功。
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支持,举办环保活动、培训等,全面动员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河南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
河南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2021年1月16日,河南省委召开工作会议,总结2020年工作,布署2021年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当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兼顾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份。
这次会议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强化责任意识会议指出,2020年是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被称为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特殊一年。
疫情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强烈地认识到,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肩负着前人未做或未完成的历史使命。
要有清醒的眼光看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要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作出贡献。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感到自己也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的学习技术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不断努力。
二、统筹发展会议提出,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份三年行动计划的起点之年,将在精准扶贫、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科教创新、文化旅游和绿色发展等六个领域抓好当前工作,全力以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观念一改传统,将偏好哪些方向传输至机器时,会在等待不写不错的境况下打破。
逐渐的,人工智能是可以从数据中取得古怪的规律并将它们推向实践中。
因而,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行业正在迈向巨变。
我作为一名AI,将努力向全省的各个领域提供精准的技术服务,为各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积极抗疫除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外,2020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新冠疫情,河南省也未能幸免,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战。
全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共克时艰,证明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社会制度的实力。
会议强调,要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现在,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放松,应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攻坚克难,尽早实现经济的正常发展。
河南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河南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河南省是中国中部省份,近年来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曾有幸参与了河南省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过程中的挑战和收获。
首先,河南省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支持。
政府在制定政策、推动项目、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化建设对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现代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力量也都参与到了现代化建设当中。
大家的奋斗和协作,让现代化建设成为了一个全社会的事业。
另外,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地寻找解决的办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现代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模式,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不断尝试和实践。
最后,现代化建设需要坚定的信心和毅力。
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坚信自己的目标,坚守自己的初心,再困难也能克服,再遥远也会到达。
总的来说,参与河南省现代化建设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以及坚定的信心和毅力。
希望河南省的现代化建设能够不断取得成绩,为地区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
1500字的要求已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我可以帮你总结一下相关内容,但无法完成1500字的写作。
如果你需要更长的文章,建议你分批来询问我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建设美丽河南的几点思考
因孙晨舒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系统论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
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全省生态文明水平,前不久,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对美丽河南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标志着河南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深刻认识建设美丽河南的重大意义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路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建设美丽河南,关系到亿万中原人民的福祉,关乎河南未来长远发展大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实施三大国家战略、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全省上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
识建设美丽河南的重大现实意义
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把生态文明
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努力走
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全面把握建设美丽
河南的主要目标
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紧
紧围绕“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加
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按照节约
优先、保护优先,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问题导向、着眼长远,改革创
新、健全机制的基本原则,科学制
定了建设美丽河南的长期战略和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十二五”规划确
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完
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
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建
设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有利于生
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框架基本
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城
市河流和重要流域水质稳中有升,
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良好氛围初步形成,美丽河南建设
迈出坚实步伐。
到2020年,资源节约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
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柱产
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基本建立,
城市空气质量、城市河流和所有流
域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
增强,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
升。
三、正确选择建设美丽
河南的路径
建设美丽河南,从路径选择
上,要紧紧抓住优化国土空间开
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
节约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环境保
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弘扬生态
文化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打好
建设美丽河南攻坚战、持久战。
以主体功能定位为依据,优化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
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立足资源环境
现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要求,
依据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明确
发展定位和方向,加强自然生态系
统保护,推动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
低碳发展,统筹人口分布、城镇建
设、国土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
快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
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生态环境承载
能力,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
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
秀。
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
有效减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带
来的压力。
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
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抓好
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坚持产业
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经济效
益与生态效益共同提升,进一步优
党
探索思考
46
农村·农业·农民2014.10B
化产业发展布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着力提高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粗放高耗外延向集约绿色低碳转变,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以全面加强资源节约为突破口,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理念,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全方位全过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由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努力用合理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以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为着力点,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城市生态提升工程、乡村清洁工程、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环境风险防控工程等“六大工程”,综合防治大气、水、土壤和其他污染,加强区域生态网络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以治理污染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民生改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新路子,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水净地绿的人居环境。
以健全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加快推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善
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规范、长期、稳定、可靠的
保障。
立足于生态环保关键环节和
重点领域,健全法规标准、严格管
理制度、完善经济政策、推行市场
化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实行最严
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
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
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
环境。
以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为重点,
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
好社会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
社会共同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
为全社会所共享。
要坚持把培育和
弘扬生态文化作为美丽河南建设
的重要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
生活方式,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持
续增强全民节约、环保和生态意
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生
态道德,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
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
文明建设牢固建立在公众思想自
觉、行动自觉的基础之上,形成生
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
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风尚。
四、科学制定建设美丽
河南的保障措施
建设美丽河南是一项复杂庞
大的系统工程,是亿万中原人民的
共同愿景,尤其需要党委、政府统
领、部门加强协作、社会广泛参与,
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
围。
党委、政府要统领全局。
各级
党委、政府要对本辖区内生态文明
建设负总责,加快建立高效有力的
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切实把生态
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部署、
共同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到位。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加快建立体现
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责任奖惩机
制,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
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实
行问责制。
部门间要加强协作。
环保、发
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
林业、财政等有关部门,要抓紧建
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制,各
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做好各自
领域相关工作,形成齐心合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
社会各界要广泛参与。
政府和
企业要及时准确披露环境等社会
责任信息,强化公众生态环境知情
权,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规范和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畅通监督渠
道。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
的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
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
南,需要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河南省
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齐心协力,攻
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沿着
既定的政策狠抓落实,才能早日建
成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宜居的美
丽河南。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
探索思考
47
农村·农业·农民2014.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