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进展
心房颤动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2 9 (0 0 1 …00 0 0 0 2 4 2 1 ) 1 15 3
心房 颤 动是临 床 上 最 常见 的心 律 失 常 之 一, 国 际 上 将 其 分 为 5类 : 首发 性 心 房 颤 动 、 发 性 心 房 颤 阵 动 、 复 性 心 房 颤 动 、 续 性 心 房 颤 动 、 久 性 心 房 反 持 永
约 有 10 0万 心 房 颤 动 患 者 ] 心 房 颤 动 并 不 是 一 0 。
2 2 左 房 隔 离 术 .
18 9 0年 w川i . 等 提 出了左 心 房隔 离 a J M. ms 术 治疗 心房 颤动 。手 术 基 本 方 式是 : 在左 心 房 上做
1条 与 房 间 隔 平 行 的 手 术 切 口 , 左 心 房 与 心 脏 其 将 他 部 分 隔 离 , 而 使 心 房 颤 动 限 制 在 左 心 房 , 他 部 从 其
缩 功能损 伤较 大 , 流 动力学 的改 变也较 多 , 栓栓 血 血 塞 的 风 险 并 不 能 消 除 , 大 的 弊 端 是 失 去 了 房 室 的 更
尚未 完全 阐 明 , 但对 心房 颤动 的起 始 、 持提 出了多 维
种 理 论 , 得 了 一 定 的 进 展 。 目 前 得 到 公 认 的 心 房 取 颤 动 发 生 机 制 有 : 部 异 位 灶 自律 性 增 强 机 制 和 折 局 返 机 制 。 Hasa ureM . = 研 究 证 实 , 发 性 i g er s 等 。 的 阵 心房颤 动绝 大多 数起 源 于肺 静 脉 的 异 位兴 奋 灶 , 且 双 肺 静 脉 是 异 位 兴 奋 灶 的 主 要 分 布 区 。这 为 日后 发 展 微 创 迷 宫 手 术 提 供 l理 论 依 据 。 C xJ L _ 采 r o . .d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
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3%~11%[1]。
Framingham 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死亡率较无房颤者高~倍[2]。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类型有关,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3]。
伴发房颤的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为更好防治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将近年来相关资料复习,共同仁参考。
1 发病机制的进展房颤产生机制的研究,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对其产生机制的认识,目前已突破了多发性小波学说,认为房颤发生时多种节律并存,将发生机制细分为始动、维持和终止几方面。
认为房颤发生既有局灶触发、局灶驱动,也有主导转子和维持房颤的高速电连接等多种因素参与。
新近研究表明,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短阵的异位冲动所诱发[4,5]。
江洪等[6]通过射频消融肺静脉口部可隔离和消除异常电活动而终止房颤,证实了起源于肺静脉和腔静脉(合称大静脉)肌袖快速电冲动的触发或驱动作用是房颤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的观点[7,8],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尤其如此。
同时发现自主神经在房颤的作用较过去认识不同,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同样不可小视。
Zimmermann[9,10]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在房颤早期占优势。
伍伟峰等[11]研究证实:房颤与心房的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心房在房颤时AT1-RB表达下调而AT2-R表达上调。
AT1-R的激活可引起心肌的肥厚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聚,同时也能影响心房收缩。
相反,AT2-R的激活则抑制增殖过程。
揭示了房颤引起心房结构的进行性改变,最后心房扩大和心房传输功能丧失。
王祥等[12]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时心房组织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表述与心房组织结构改变的关系。
房颤治疗综述
房颤治疗近十年进展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是所有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并且其发生率及流行范围逐年增加[1],发生于总人口的0.2%。
房颤导致心率加快,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心衰。
另外,房颤时心房出现无效泵血,血液停滞在心房内产生血栓,这些血栓可以脱落形成栓子导致脑卒中。
因此,房颤是卒中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机分析治疗进展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是所有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并且其发生率及流行范围逐年增加[1],发生于总人口的0.2%,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中,其发生率高达4% [2]。
房颤的临床表现为: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 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 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 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房颤的主要原因1.心血管系统病变➢(风湿性) 心瓣膜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三尖瓣返流)➢窦房结疾病2.非心原性疾病➢肺部疾患➢甲亢➢中毒:酒精、咖啡3.“孤立性”房颤➢青年患者➢30%房颤的发生机制:多发子波学说心房基质的不均一性,引起多子波折返激动,要求:心房内同时存在3个以上的微折返环。
房颤的诱发因素:¬快速发放冲动的心房病灶-房扑或房速的蜕变房颤分为阵发性(发作通常≤7天,能自行终止)、持续性(通常)>7天,不能自行终止)及永久性(转复失败或不宜转复)房颤三类。
房颤对患者的危害在于:(1)快速心室率如果长期持续,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左室功能损害、心室腔的扩张、心力衰竭。
(2)房颤时心房血流缓慢,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血栓栓塞是严重的合并症[3]。
房颤过去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不在少数。
房颤的治疗是针对房颤本身对患者的危害,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和减轻症状。
心脏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脏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简介本文旨在介绍心脏疾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脏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社会和个体都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心脏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状目前,心脏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准确和有效。
药物疗法、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手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基因、细胞和分子等领域的研究也为心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发展趋势未来的心脏疾病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个体化医疗:通过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个体化医疗将结合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提供定制化的诊疗方案。
个体化医疗:通过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个体化医疗将结合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提供定制化的诊疗方案。
2. 转化医学:将基础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加快新技术和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转化医学的目标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疗手段,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转化医学:将基础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加快新技术和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转化医学的目标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疗手段,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3. 生物医学工程:通过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应用,改善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合成心瓣膜等技术的发展,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生物医学工程:通过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应用,改善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合成心瓣膜等技术的发展,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4. 数字医疗: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心脏疾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数字医疗可以实现病情的监测、预测和干预,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数字医疗: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心脏疾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路线总结
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路线总结郝晨曼;杨秀滨;公兵【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包括:心动过速、心衰、系统性栓塞。
30%~84%二尖瓣病变患者同时患有房颤,主动脉瓣病变及冠心病患者中也有约5%合并房颤[1],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消融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自90年代初迷宫Ⅲ型手术问世,房颤的外科治愈率达到90%以上[2],但因其操作的复杂性未能大范围推广。
至迷宫Ⅳ型手术推出,以各种新型能量形式代替传统“切与缝”的操作方法后,大大减小了迷宫手术的技术难度,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需行手术治疗者消融路线的选择并未得到统一。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07【总页数】3页(P862-863,866)【关键词】心脏器质性病变;心房颤动;外科射频消融;路线【作者】郝晨曼;杨秀滨;公兵【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市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市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市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房颤是十分常见的疾病,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同时合并房颤,外科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越来越多的得以认可和实施。
基于房颤的类型不同,器质性心脏病类型的不同,逐渐衍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射频消融路线。
通过外科手段治疗房颤历经了左房隔离术、走廊手术、迷宫手术Ⅰ~Ⅲ型的探索。
迷宫Ⅳ型手术在Ⅲ型手术基础上,应用新能源替代传统“切与缝”造成心肌透壁损伤从而阻碍异常传导。
右房操作包括:行右房游离壁切口,除两处连接三尖瓣环切口使用冷冻消融外,余传统切口均由双极射频消融钳行消融替代。
左房:左心耳切除,左心耳至左上肺静脉射频消融,左房切口,分别行射频消融隔离双侧肺静脉,连接双侧隔离环,射频消融左侧肺静脉隔离环至三尖瓣环;射频消融线与三尖瓣环交接处行冷冻消融。
心外科术后发生房颤的研究进展
估 术 后 给 予 B阻 断 剂 减 小 AF发 生 率 和 严 重 性 的 有 效 性 。
患 者 被 分 为 2 : 组 给予 B 断 剂 , 组 给 予 安 慰 剂 , 前 2 组 1 阻 1 术 组 给 予 p 断 剂 , 后 仅 有 1组 持 续 给 予 口阻 断 剂 , 果 显 阻 术 结 示 , 阻 断 剂 组 AF发 生 率 为 1 , 慰 剂 组 为 3 % 。该 研 p 7 安 8
11 6例行 心 肺 转 流术 的开 胸 手 术 患 者 分 为 胺 碘 酮组 和对 照 9 组 , 行 前 瞻性 非 随 机 队 列 研 究 , 进 以评 估 术 后 口服 胺 碘 酮 是 否 可 降低 术 后 A F发 生 率 , 验 结 果 表 明 , 碘 酮 组 AF发 试 胺 生 率是 2 % , 照 组 AF的发 生 率 是 3 [ 。 5 对 1 8 ]
S uaUl h 综述 hi 4 ( 新疆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心 血 管 研 究 中 心 , 疆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7 ;R 5 R 4 . 5 6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5 5 ( 0 7 0 — 9 40 1 0—5 1 2 0 )800 —2
C B A G瓣 膜 置 换 联 合 术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后 AF发 生 率 是 术
2 6 [ 9.
。
3 心 脏 术 后 发 生 房 颤 的 预 防
19 9 7年 Al等L i 1 对 2 0例 患 者 行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用 于 评 1
此 时 学 者 们 注 意 到 : 同 的 手 术 方 式 、 同 的 基 础 疾 病 不 不
心房颤动的外科及微创治疗现状与进展
宁市 5 3 0 0 2 1 )
郑 宝石 审校
5 4 3 0 0 0 ; 2广西 医科大 学心胸外 科 , 南
( 1广西梧州市第 三人 民医院心胸外科 , 梧 州市
【 提要】 心房颤动( A F ) 是临床最为常见 的心律失常 , 作为治疗方面重要的一环, 外科治疗经过
・
9 4・
J o u r n a l o fMi n i ma l l y I n v a s i v e Me d i c i n e , F e b . , 2 0 1 4 , V o 1 . 9 , N o . 1
心 房 颤 动 的 外 科 及 微 创 治 疗 现 状 与 进 展
几十 年的发 展 , 取得 明显进 步 , 从 经典 C O X迷 宫手术 , 向适 应 证更 广 、 创 伤 更少 、 操作 相 对 简单 的 能量
消融和微创胸腔镜手术方 向发展。本文就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 、 外科及微创治疗的现状和进展方面进
行综述 。
【 关键词】 心房颤动 ; 外科治疗 ; 迷宫手术; 能量消融; 微创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6 5 7 5 ( 2 0 1 4 ) 0 1 - 0 0 9 4 - 0 5
C H E N W e i j i a n , Z H E N G B a o s h i 2
(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C a r d i o t h o r a c i c S u r g e r y , e 3 r d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fW o u z h o u C i t y , Wu z h o u 5 4 3 0 0 0; 2 D e p a r t m e n t fC o a r d i o t h o r a c i c S u  ̄e y, r £ e F i r s t A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G o u a n g x i Me d i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n i n g 5 3 0 0 2 1 , G u a n g x i ,
陈新心房颤动的治疗
八、外科迷宫手术
Cox强调: 迷宫手术中, 冷冻消融冠状静脉窦,阻断其传导是十分重要的。 直接影响到手术是否成功和术后房颤的复发率。
九、左心房隔离术
对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有一定效果。 但病例数较少。 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不足:
病例数受限, 手术较复杂、费时, 创伤较大。
目前,适应证为 药物治疗失败, 拟行换瓣术者。
二、发病机制-多子波学说
心房基质的不均一性,引起多子波折返激动, 要求:心房内同时存在3个以上的微折返环。
二、发病机制-诱发因素
房颤的诱发因素: 快速发放冲动的心房病灶 房扑或房速的蜕变
快速冲动
二、发病机制
发放冲动的心房局部病灶: 肺静脉内(90%以上) 其他部位 上腔静脉, 界嵴, 冠状静脉窦, 右心房后游离壁, Marshall韧带静脉。
二、发病机制-心房的大小
心房越大,易发生房颤。 哺类动物中: 体积大者,心房大,房颤发生率高。
三、治疗—策略
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个主要策略: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控制房颤的心室率 预防血栓栓塞
四、恢复窦性心律
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之一。
攀登终点:窦性心律
选择的对象:
房颤持续时间48h者:
转复后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有关的资料较少。
六、抗凝治疗
我国的现状和需要做的工作: 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是否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是否必须进行抗凝治疗? 最适当的抗凝剂量和INR?
七、预防房颤复发
从两个方面着手治疗: 缩小已扩大的心房(蓝子) 防止电重构和折返环(苹果)变小。
2024版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PPT)
疗(PPT)•心房颤动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目录•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总结与展望心房颤动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心房肌细胞内的电生理异常、心房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遗传因素等。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临床表现及危害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危害房颤可导致心房内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房颤还可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长期房颤还可引起心房扩大、心肌纤维化等结构性改变,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
诊断方法与标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01动态心电图02心电图负荷试验03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030201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策略一般治疗原则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房颤复发,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抗凝药物对于具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应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导管消融术电复律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内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外科手术心理支持房颤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预防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1 2 3心律失常的处理卒中的处理出血的处理其他并发症的处理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定期随访安排随访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一般建议在治疗后1、3、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心房颤动非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着 年 龄 增 大 , 发 病 率 逐 步 增 加 , 国 人 房 颤 的 患 病 率 约 为 其 中
0 7 , 计 我 国 目前 约 有 1 0 、% 估 0 0万 房 颤 患 者 , 中 1 3为 阵 发 其 / 性 房 颤 , / 为 持 续 或永 久 性 房 颤 。 颧 不 仅 降低 患 者 生 活 质 23 ]房 量 , 可 引 起 诸 如 脑 和 肢 体 重 要 脏 器 栓 塞 , 发 或 恶 化 心 力 衰 还 诱 竭 , 加死 亡 率 。虽 然 目前 药 物 治 疗 可 使 部 分 患 者恢 复窦 性 心 增
心 房颤 动 是 临床 上 最 常 见 的心 律 失 常 , 年 国 内外 流 行 病 近
学 资料 显 示 . 通 人 群 中房 颤 的 患 病率 约 为 0 4 普 、 %~ 1 O 。随 .
房 起 搏 、 房 内多 部 位 起 搏 、 殊 部 位 心 房 起 搏 以 及 起 搏 器 参 右 特
成 为 治 疗房 颤 的一 线 措 施 。 【 键 词 】 心 房 颤 动 ; 非 药物 治疗 ; 消融 ; c 关 ox 迷 宫手 术
【 图 分 类号 】 R5 1 7 中 4 .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7 — 5 1 2 0 ) 3 0 4 — 3 6 2 3 1 ( 0 8 0 — 6 60
维普资讯
66 4
垦堂
午 5 第 2 卷第3 Me We h aMa 20 , o 2 ,o 3 月 0 期 dJ sC i , y 08V 1 0N . t n .
心 房 颤 动 非 药 物 治 疗 的现 状 与 进 展
李爱民 综述 黄 岚 审校
这 方 面 的 现状 与进 展 做 一 简 要 综 述 。 1 电 复律 治 疗
最新心房颤动的新进展PPT课件
心律控制
心率控制
优点
优点
症状更少 运动耐量更好 血流动力学改善 搞凝治疗的必要性小
缺点
避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率的药物非常有效 住院率低 费用效益比更合理 卒中的风险与心律控制相同 死亡率与心律控制相同
缺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差 费用高 复发率高 住院率高
抗凝治疗的风险 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风险 房颤持续引起的症状 心房重构(永久性)
* 起搏预防房颤
房颤易发生在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对此类患者,心房起搏比心室 起搏更好,因为心房起搏可以减少房颤发生率,逆转心房重构。心房 起搏预防迷走神经介导的或心动过缓相关的房颤有一定作用。
* 消融房室结和置入起博器
经皮射频消融房室结对药物控制心室率不满意的患者非常有效。消融 房室结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需要置入永久起搏器以维持正 常的心率。这种情况下,心房的收缩并没有恢复,所以需要长期抗凝 治疗。
这样,1年后的复发率可达50%,合并有心力衰竭和未控制的高血压
者更高。
Ic类药物(氟卡胺和普罗帕酮)比Ia类药物(奎尼丁和双异丙吡
胺)的耐受性好,也更有效。索他洛尔转复房颤的效果差,但在维持
窦性心律中有一定作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最好,缺点是长
期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胺碘酮的衍
维持窦性心律
由于心房重构,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越
低。房颤转复后的复发率高,转复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有:房颤持
续时间长(>3个月)、心力衰竭、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年龄>70
岁以及左房扩大。左房大小是与房颤持续时间相关的因素,左房直径
心脏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心脏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心脏病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病治疗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首先,微创手术技术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心脏手术往往需要大开胸,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而如今,微创手术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选择。
以 TAVR 为例,它适用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
过去,这类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置换主动脉瓣,风险较高。
而 TAVR 则是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输送至病变部位,无需开胸,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
PCI 则是通过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其次,再生医学为心脏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心肌细胞一旦受损往往难以再生,这是心脏病治疗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干细胞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通过将干细胞注入受损的心脏组织,有望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组织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正在尝试构建生物可降解的心脏支架,为心肌细胞的生长提供支持。
基因治疗也是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
一些心脏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如肥厚型心肌病、长 QT 综合征等。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纠正致病基因,有望从根本上治疗这些疾病。
同时,远程医疗和智能监测设备在心脏病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患者可以佩戴智能手环、心脏监测贴片等设备,实时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等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医生的终端,便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药物治疗方面也有新的进展。
例如,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不断涌现,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针对心力衰竭的药物研发也取得了突破,一些新药能够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完整版)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完整版)一、前言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以来,有关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 Cardiac Arrhythmia Society,ECAS)等组织撰写的《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CTS》及由美国心律学会(Heart Rhythm Society,HRS)、欧洲心律协会(European Heat Rhythm Association,EHRA)、亚太心律学会(Asia 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APHRS)等组织撰写的《2017 HRS/EHRA/ECAS/APHRS/ SOLAECE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atheter and surgical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的发表,集中展示了在房颤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专家认识。
在此基础上,由CSPE和CSA共同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吸收美国和欧洲指南精神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专家认识,形成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现予发表,旨在提供新的学术信息和规范对房颤的全程管理。
二、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危害1.房颤的流行病学(1)房颤的患病率:(2)房颤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医疗负担:2.房颤的危害(1)脑卒中及血栓栓塞:(2)心衰:(3)心肌梗死:(4)认知功能下降、痴呆:(5)肾功能损伤:三、心房颤动的分类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按照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已成为共识[17,18],该分类方法有助于指导房颤的临床管理,一般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4类,其定义见表1。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表现为心房快速紊乱地颤动,并且心跳不 整齐。房颤会导致心脏功能明显下降,并 且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脑中风。
Video from Dr. Wolf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正常心电图 房颤心电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中国大陆的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Wolf 微创迷宫手术
开展早,病例数多:
2002 年开始临床应用,已完成近1000 例治疗实践
疗效高:
总体中长期疗效:9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微创Wolf Mini-maze手术的主要组成
1
双侧肺静脉的广泛隔离
(Wide PVI)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外科手术消融费用粗算(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项 目 费用 (元)
射频消融 单极射频系 双极射频系
术
统
统
共计
450
10290
20790 10740 ~
2124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Wolf 微创迷宫手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的报告:
中华胸心外科的文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年8月第21卷第4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 绝大多数是永久性房颤患者(风湿性心脏病)
* 术后≥12个月: 71.9% (单极射频消融系统)
*
79.7% (双极射频消融系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房颤诊疗中心 孟旭
心房颤动治疗现状
固复律期抗凝荆的应用
复律前后3~4周称围复律期,此期短期服用华法令出血危险性不大,且可显
著降低栓塞发生率。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提出方案:①对发作持续3d以上的房颤,复律前后3—4周应服华法 令,保持PT值为正常的1.2~1.5倍(相当于INRz.o~3.0);②发作持续时间≤2d的房颤、房扑及室上速, 不需服用抗凝剂。但房扑合并间歇性房颤者应服用抗凝荆;③发作房颧时同>3d,如需紧急复律,应于复律 当日使用足量肝素,复律后使用华法令3~4周。房颤持续<3d,不服用抗凝剂复律是否安全,意见不一致。 3.3拴塞事件发生后的抗凝治疗 EAFT实验证明口服抗凝治疗对房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圊棒有效。
1.1
洋地黄
伴有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房颤,洋地黄控制心衰后有利于减慢心室率。但对急性控制心室律者
发挥作用慢。Dcear Li等发现加用镁盐后能迅速控制心室率。由于房颤心律变化波动大,对老年人长期控制心 室率可能较为满意。但是洋地黄不能控制劳力时的心室率。对于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洋地黄应为禁忌证。
1.2
B_受体阻滞荆
HAEsT实验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比较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房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 期再栓塞的预防作用以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在栓塞事件发生及早开始,持续14d(最少11d,最多17d)。研究 表明,低分子肝素对房颤,脑卒中再发及近期予以改善都优于阿司匹林.也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但目前 还没有研究证明脑卒中后什么时间开始抗凝治疗效果最好。 4心房颤动的非药韧方法 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所积累的经验和限制及现代对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的深入了解,促使I临床医生 和研究者使用外科技术或导管技术来控制和消除心房颤动。
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梗阻塑心肌病、心动过缓应慎用。可引起Q—T间期延长.可致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一、引言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使得心脏泵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改善。
本文将对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详细描述。
二、心房颤动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心房颤动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晕厥或胸痛。
这些症状可以提示医生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心房颤动。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最经典的诊断工具之一,通过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心电信号,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异常的电活动。
在心房颤动患者上,典型表现为无规律快速而不连续的f 波或筛网波。
3. Holter监测系统Holter监测系统能够长时间地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可以有效监测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这对于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选择后续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4.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一项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变,并了解到影响心房颤动发作和诱发血栓形成的因素。
5. 综合评估与诊断综合以上各种方法的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对心房颤动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了解到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三、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控制心房颤动的同时也能减少不适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胺碘酮等都可用于控制或终止房颤发作。
2. 电复律治疗电复律治疗是一种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通常采用直流电或交流电进行。
该方法适用于有血栓形成风险较低的患者,并且需要在心房颤动发作后尽早进行。
3. 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高频能量传递至异常的传导路径上,破坏这些组织并恢复正常的传导功能。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心房颤动,并减少心房颤动发作的机会。
4. 植入式装置和手术治疗对于部分难治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植入式装置如人工起搏器或除颤器等。
心房颤动治疗现状
心房颤动治疗现状
高云颂
【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008)003
【摘要】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因此,一直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近20年来,随着导管介入治疗、器械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开展,药物治疗的研究处于相对低谷状态。
现将AF的治疗现状,简述于后。
AF 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心室率,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抗凝治疗降低栓塞发生率。
【总页数】3页(P179-181)
【作者】高云颂
【作者单位】解放军263医院,北京1011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ACC/AHA/ESC 心房颤动处理指南2006》系列解读之一心房颤动治疗的整体策略与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地位
2.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3.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治疗现状调查
4.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5.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搏器植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术前窦房结功能低下所致。
2、迷宫手术的获益迷宫手术纠正房颤为病人带来的最大获益无疑是术后脑中风率的下降。
Cox曾经报道在300例迷宫术后病人,远期中风率为0.3%。
Ballaux的观察包括203例对象,对于孤立性房颤患者,术后的中风率为0%,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的患者,术后的中风率为3%。
根据Doty等的随访,共纳入377例病人,随访期间的总体中风率仅为0.8%。
Melo的注册研究结果则发现迷宫+二尖瓣手术后的术后血栓栓塞率为3%。
进一步探讨迷宫术后低中风率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1. 术后左房收缩功能的恢复 2. 左心耳的切除 3. 对于许多心脏术后病人,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带来的良性影响。
迷宫手术纠正房颤还为病人带来其它获益。
最近有研究发现,对于高龄的房颤病人(>80岁),迷宫手术的成功率仍然满意,并且可以改善病人的远期心功能。
也有证据显示迷宫手术对病人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但是至今未见迷宫手术对远期生存率具有负面影响的报道。
现阶段日益受到重视的是迷宫手术对于术后三尖瓣功能的良性影响。
Kwak等的长期随访表明,对于术前无显著三尖瓣返流的房颤病人,在二尖瓣/主动脉瓣手术后,房颤的存在是远期三尖瓣显著返流的唯一风险因子,后者则是影响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迷宫手术结合预防性的三尖瓣成型手术是预防远期三尖瓣返流的可行手段,其中迷宫手术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其效果则在Kim的初期研究中得到了初步证实。
对于迷宫手术的远期成功率,除了Cox的经典结果外,近期大宗随访研究显示了类似的高成功率。
传统的“切与缝”的迷宫手术的确能够带来很高的房颤治愈率。
Kim[18]对127例在风湿性二尖瓣手术同期接受“切与缝”迷宫手术的永久性房颤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其疗效随术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与其它研究的结果相类似。
Kim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心房壁的风湿性病变随时间进行性加重,或者心房组织的退行性变有关。
二、新型房颤外科消融手术的研究进展1、切与缝技术与外科消融迷宫手术比较目前对于新型外科消融手术的总体成功率仍有不同评价。
以应用最多的射频消融手术为例,Doty等对377例房颤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观察,其中220例患者施行“切与缝”迷宫手术,60例接受单极射频消融手术,65例为双极射频消融手术。
术后6个月时随访结果统计显示“切与缝”迷宫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射频消融迷宫手术,但作者认为后者仍然是非常有效的房颤治疗手段,并且受手术者的经验影响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性。
Stulak的研究提供了类似的随访结果。
根据上述结果,作者认为“切与缝”迷宫手术由于能够保证心房损伤线的透壁性。
Geuzebroek研究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切与缝”技术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双极射频消融。
作者指出非“切与缝”技术(non“cut-and-sew” techniques)很难保证消融线的连续性和透壁性,也就无法达到电传导的彻底阻断,即使是双极射频系统有着透壁性反馈装置,也需要平均3次消融才能够达到肺静脉的电隔离;同时“切与缝”迷宫对全部4根肺静脉进行大范围隔离,实际上达到了消除房颤折返所需心房质量(mass),从而改善心房基质(substrate)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对心房整体收缩功能的负面影响以及潜在的血栓形成(thrombogenic)风险。
2、干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与其它的新型消融能源相同,射频能源的特点也在于其能量传递入心房组织的方式和深度。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干式双极射频(Dry bipolar, Isolator,Atricure TM)。
Damiano的最新研究报道,81例应用干式双极射频系统,施行左房后壁完整隔离(Box lesion)的Cox-maze IV手术,合并施行心脏同期手术时,无论随访期是否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其非房颤心律均较非左房后壁完整隔离的对照组为高。
Melby 等[26]报道100例应用Atricure TM双极射频的患者,术后12月时的非房颤心律为91%,作者认为利用干式射频消融系统,不仅手术成功率理想,而且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低了手术难度,因而适合更多的心脏外科医生应用。
3、冲洗式射频消融冲洗式射频消融(Cardioblate®,Medtronic)手术是房颤外科治疗的另一种主要技术。
理论上讲,与干式射频消融系统相比,在消融同时辅以盐水灌注能够降低消融电极-心房组织表面温度和阻抗,有利于射频能量的渗透,因此冲洗式射频能够增加消融线的深度。
其中冲洗式单极系统为笔式结构,可任意塑形,优点在于使用技术简单,消融线路明晰、连续性好、可控制性佳,特别是可以达到任何目的消融部位,例如二、三尖瓣环。
同时经济性好。
主要缺点在于能量传递较慢,特别是消融线的透壁性及均匀性无法保障,因此手术疗效仍有争议。
近期有Khargi的研究结果表明,222例永久性房颤病人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接受心内膜冲洗式单极射频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78%的病人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是组织学检查显示23%的消融线并未达到透壁性要求,并且4%的病人继发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
结论认为,心内膜冲洗式单极射频技术安全、对于永久性房颤病人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治愈率。
但是笔者认为,透壁消融是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原则,也是与导管射频相比较的最大优势,但单极系统无法保障消融的透壁性,因此在疗效及其解释上存在很大问题,并且在难度大的心脏同期手术时,平均需增加18~25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因此该技术存在明显的缺点,目前其主要优势是经济性和初期开展射频消融手术等方面的考虑。
但总体上讲,该项技术在全球的应用日趋下降。
考虑其消融线路的灵活性,一些中心将单极消融作为双极消融的补充应用。
Yeow Leng Chua近期汇报了137例心脏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期结果,随访5年。
结果显示,单+双极射频手术的近、中期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单极射频。
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也是目前房颤外科治疗的主要技术。
如前所述,与干式系统不同,冲洗式系统增加了盐水灌注,理论上增加了消融的透壁性,但对于双极消融来讲,该差别不大。
其原因可能在于两种系统工作特点的相似性,均为钳夹式结构,射频能量均在双极电极间的心房组织内传递,同时两种装置本身均通过实时测定消融组织的传导性,即组织阻抗的变化(阻抗增加至特定程度,则提示达到组织全层损伤)来决定消融线是否达到透壁要求,因此总体来讲,目前冲洗式双极射频的临床疗效报道与干式双极射频相似。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未发现二者的显著疗效区别。
4、冷冻消融手术除射频能源外,近2年来,冷冻消融手术正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
冷冻能量对冠状动脉不会造成损伤,这是射频、微波及激光能量所不能比拟的。
近期的研究报告无论是开胸直视消融还是微创手术,冷冻能量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报导。
与传统的NO冷冻能量不同,新型冷冻消融装置主要采用氩气作为能源,温度可达到-160°C,设计更为科学,消融更为迅速而集中、因此对邻近组织的损伤更小。
Blomström-Lundqvist 的最新随机双盲研究集中了69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在二尖瓣手术同期施行不停跳下的左房心外膜冷冻消融,对照组则不接受冷冻消融,结果显示完成左房心外膜冷冻消融平均仅需要90秒钟,随访6个月,73.3%的冷冻消融组恢复窦性心律,12个月时同样为73.3%;对照组的窦性转复率则为45.7%和42.9%,二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指出虽然其研究表明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心外膜不停跳冷冻消融效果理想,但是仍需要长期的研究随访来进一步证明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Ghavidel的最新研究观察了90例二尖瓣疾病合并永久性房颤的病人,冷冻能源为N2O,根据结果,作者认为采用N2O的冷冻消融手术,虽然对于永久性房颤的成功率不如经典的“切/缝”迷宫手术,但是该技术安全、简单,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较好,同时不会显著地增加手术时间。
但是通过该研究,可以看出N2O效果明显不及氩气,首先消融时间长,其次该技术的初期疗效较氩气消融为低,也不如单极射频消融的最新报告。
Moten[43]近期汇报了其应用冷冻消融能量(氩气),利用胸部小切口技术使用10cmCryoCathSurgiFrost®冷冻探头,以双房Maze手术治疗41例孤立性房颤的经验。
根据结果,作者认为小切口冷冻消融技术安全,短期疗效出色,能够施行包括左心耳切除在内的双房Maze手术,因此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孤立性房颤患者,以及导管消融失败的患者。
但笔者认为Moten所采用的双房Maze消融路径可能并不适合小切口手术,虽然与N2O相比,氩气(Argon)的能量发散范围可能更为精确而有限,但CryoCath 的10cm探头仍不能像单极射频消融笔或微波FLEX10的10cm探头容易控制,因此冷冻消融线不够精细,对邻近组织的损伤仍较大,这也是术后4例安置永久起搏器的可能原因。
5、高强度聚焦超声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是非常先进的消融能源。
近期Groh[45]发表了美国最大的单中心HIFU(Epicor, St.Jude Medical Inc.)临床应用报告。
共220例患者接受了心脏手术同期的HIFU消融手术,由于该系统的UltraCinch引导装置的设计和该能量不会对冠脉血管造成损伤的特点,全部消融均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消融路径均为心外膜的肺静脉整体隔离和二尖瓣峡部消融。
Groh认为本研究进一步确证了HIFU消融技术的出色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此前的欧洲研究结果[44]相似。
HIFU其实是目前最先进的手术消融能源,但是治疗花费较为昂贵,同时由于Epicor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无法任意添加心房消融线,例如对右房及左房后壁进行消融,所以该系统的应用尚需更多手术中心的认可和普及,以及系统设计方面的改进。
三、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房颤1、评价房颤微创治疗技术的标准微创射频手术(Wolf Mini-maze手术)的发明者、美国Randall Wolf医生近期发表了关于微创技术的重要观点及自己经验的报告[47]。
Wolf医生指出评价房颤微创治疗技术的标准包括:应用何种消融能源?何种手术技术?左心耳有无切除?有无进行术中的电生理标测?具体来讲,应用的手术消融系统必须能够保证隔离线的透壁性;消融必须要在心外膜不停跳状态下完成;必须要能够施行术中电生理标测,从而对自主神经节进行处理以及监测消融隔离的完整性;同时必须能够切除左心耳,以降低病人远期中风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与导管消融治疗相比,虽然微创手术需要施行皮肤切口以及全身麻醉,但是对于心脏的实际损伤来讲,胸腔镜辅助下的直视心外膜消融技术,无疑要远小于介入射频导管对于心内膜广泛烧灼,其结果是微创手术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