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治疗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患病率高。房颤不但引起心衰,导致栓塞和中风,而且明显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房颤的预防和治療一直备受关注。房颤的治疗包括上游治疗、急性房颤发作的治疗、抗凝治疗、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等多层面治疗。近年来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已逐步形成患者参与的多学科房颤团队共同合作的综合管理模式。本文就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Abstract]Atrial fibrillation(AF)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s,whose prevalence is high in the population.AF not only causes heart failure,leads to systemic embolism and stroke,but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seriously impacts on people′s health.Therefor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F have been widely concerned.Treatment of AF includes upstream treatment,treatment of acute AF,anticoagulant therapy,rate control,and rhythm control.In recent years,treatment of AF has had substantial developments and AF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formed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patients and multidisciplinary AF medical teams participate together in the management.This review aim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the treatment of AF.
[Key words]Atrial fibrillation;Anticoagulant therapy;Rate control;Rhythm control;Integrated management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指心房规律的电活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快而无序的颤动波,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在人群中患病率高,Chugh等[1]报道:2010年全球房颤总人数达3350万,占世界人口的0.50%;我国流行病学资料[2]显示:我国的房颤患病率为0.77%,80岁以上人群高达7.50%,估计我国有房颤患者1000万;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房颤人数将至少增加一倍[3]。房颤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不仅促进、加重心衰[4],引起栓塞、使中风风险增加[5],而且增加死亡[6-7],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房颤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主要包括房颤的上游治疗,急性房颤发作的处置、栓塞预防、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本文就房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1急性房颤发作的处理
急性房颤发作是指首发房颤、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期或长程持续性房颤的加重期[8]。急性房颤发作时往往心室率过快且不规则,临床上常常出现明显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心衰加重、心绞痛等,因此需要及时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发作往往需要尽快控制心室率,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洋地黄制剂;对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诱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甚至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房颤患者,应立即予以电复律治疗。
对于急性房颤发作的患者抗凝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 h左房内即可形成血栓导致栓塞。目前指南推荐急性房颤发作转复时应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以降低卒中风险。房颤持续时间未超过24 h的患者,在转复前可不给予抗凝治疗;房颤持续时间≥48 h或不详的患者或持续时间160 mmHg的高血压(H,1分),肝肾功能异常(A,各1分),脑卒中(S,1分),出血史或出血倾向(B,1分),不稳定INR(L,1分),年龄>65 岁老年人(E,1分)以及合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与嗜酒(D,各1分)。HAS-BLED评分≥3分为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并不是抗凝绝对禁忌但抗凝治疗需谨慎,在开始抗凝治疗之后应定期监测,并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因素。1.1.2口服抗凝药
1.1.
2.1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是最早用于房颤的抗凝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而达到抗凝的作用。华法林能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64%,使用华法林一级预防可降低脑卒中年发生率绝对风险 2.7%,二级预防可使每年脑卒中的绝对风险降低8.4%[12]。华法林抗凝效果肯定,广泛用于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并被唯一推荐用于瓣膜性房颤患者。然而华法林治疗有效窗口很窄,个体差异大,易受多种食物、药物等影响,治疗过程中需不断监测INR水平,并根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资料显示国内房颤患者华法林临床应用率不到20%[13]。
1.1.
2.2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NOACs是一类针对特异性凝血因子的药物,可特异性阻断凝血链中某一关键环节,包括Ⅱa抑制剂和Ⅹa因子抑制剂,前者有达比加群,后者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研究显示这些NOACs其抗凝疗效不劣于甚或优于华法林,同时能显著降低出血风险[14-16]。与华法林相比,NOACs具有可固定剂量使用、无须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与药物及食物等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增加,将开启抗凝治疗新时代。目前指南优先推荐NOACs (ⅠA类推荐)[17]用于适合NOACs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但是NOACs也存在不足:NOACs仍不适用于机械瓣膜置换后房颤及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缺乏有效的抗凝效果监测方法以及尚缺乏相应的拮抗剂或仅有较少拮抗剂临床应用,导致出血时处理起来棘手。因此,NO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1.1.3非药物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或切除
无论是华法林还是NOACs都存在出血风险等不足,使得口服抗凝药在临床应用率低,停药率高,而且部分患者有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禁忌,这使得探索预防房颤栓塞的其他有效抗凝方法很有必要。房颤时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而且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血栓90%以上来源于左心耳,因此,封堵或切除左心耳阻断了血栓来源可能会达到减少房颤栓塞的作用。尽管PROTECT-AF研究[18]早期结果显示WATCHMAN封堵器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性与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