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治疗进展
房颤的诊断治疗进展
![房颤的诊断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6aae9dbb14e852458fb578d.png)
房颤的治疗进展闫春艳(天津市宝坻区海滨医院天津301800)[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约占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它带来很临床问题,包括死亡、血栓栓塞、脑卒中、心力衰竭以及其他系列并发症,此外房颤还可引起心悸、乏力等症状。
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年龄≥8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超过8%。
中国目前约有5百万房颤患者。
预计2050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全球房颤患者总数将比现在至少增加2.5倍。
近年来,近年来,随着心电生理、分子生物学等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医学界对心房颤动发生、维持机制等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关于防治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房颤治疗的研究,众多循证医学证据成临床实践新的证据,现就近年来房颤治疗的进展现状总结如下。
[关键词] 房颤;治疗;进展1 房颤的发病机制:⑴房颤的诱发因素,快速发放冲动的心房病灶,房扑或房速的蜕变;⑵发生房颤的条件,心房扩大,心房越大,越易发生房颤;⑶有发放冲动的心房局部病灶;⑷心房基质不均一性,引起多子波折返激动[1,2]。
2目前房颤治疗的策略:⑴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⑵控制房颤的心室率;⑶预防血栓栓塞。
3目前对于房颤的治疗,有药物、非药物治疗,下面分类讲述。
3.1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3.1.1转复为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的益处有消除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3]和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
心房颤动复律的对策: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凡急性心肌梗塞、有症状的低血压、晕厥、休克、心绞痛、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快速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时,急需复律,若药物无效应立即进行电复律。
⑵血流动力学稳定者:①心房颤动持续<24h,50%的新发患者可自动复律:持续时间24~48h,自动复律的可能性减少,如没有禁忌症,应积极复律。
②一旦心房颤动持续≥48h,心房血栓形成概率明显增大,复律前后必须抗凝治疗。
临床可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华法林使凝血酶原国际标准比率(INR)达到2.0~3.0,3个星期后复律;另一种是行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且静脉注射肝素,如果没有发现心房血栓,可进行复律[4]。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a2f41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0.png)
(3)P-R间期≥120ms. (4)同导联的P-P或R-R间距相差﹤120ms
EKG具备以上四点既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其他部位发出的激动的均为异常心律。
心房颤动----房性异位心律.
心房颤动EKG特点:
(1)P波消失,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不 一、 间距不均的心房颤动波(f 波)代替。
(2)心房的频率350~600次/分钟。 (3)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4)窄QRS波,伴有迷走性差传时可增宽。 (5)在R-R绝对不规则又无f波时考虑房颤。
注意事项:
1. 使用抗栓治疗最主要的是脑出血和消化道 出血并发症。
2.抗栓治疗的化验监测主要为凝血酶原时间 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华法林:目标INR在之间。 华法林与阿斯匹林联用: INR保持在。
(二)非药物治疗治疗手段的进展
✤用于慢性房颤药物治疗无效的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者 ✤急性房颤伴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2.植入型心房除颤器(IAD) ✤准确识别房颤转复为窦性节律 ✤转复律达80%以上
发病率↑
} 致残率↑ “ 无形的杀手 ”
死亡率↑
病因
70~80年代 : 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一病因; 90年代以后: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老 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呈上升趋势; 而风湿性 心脏病呈下降趋势; 随着心脏手术(换瓣,冠 脉搭桥等)的增加,1/3的病人发生房颤; 甲亢; 慢阻肺; 心力衰竭; 心肌 病等; 另外, 家族性 房颤是近年来发现的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房颤的分类
2003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北美起搏学 会; 电生理学会(NASPE); 心律失常工作组; 联合 起草发表的国际统一的心房颤动(AF)的命名和分
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新进展
![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7b4b36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0.png)
|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其中阵发性房颤占很大一部分。
据统计,房颤的发病率在1%左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
8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可达10%。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中房颤患者的数量庞大。
据估测,我国的房颤人群在1000万以上。
如何有效防治房颤,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重要任务。
阵发性房颤突如其来,病人压力很大阵发性房颤是指房颤持续时间≤7天(常≤2天),一般能自行终止,可反复发作。
阵发性房颤是房颤中比较轻的类型,但是其危害并不比持续性房颤小。
其主要危害包括:频繁发作,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形成血栓、导致中风、患者致残;导致心房扩大、患者心功能下降等。
阵发性房颤发作往往比较突然,当阵发性房颤发生时,患者会感到心慌,有时胸部会有疼痛、压迫等不适感。
有些患者因阵发性房颤而失眠,睡觉时感觉心脏乱跳,睡眠不安。
还有的患者在运动或轻度体力活动后出现气短、疲乏无力、头晕眼花的症状,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昏倒的现象。
这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易漏诊的房颤类型,被称为“隐形杀手”。
若不及时治疗,危害极大,容易形成脑梗。
因为当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了收缩功能,心房的附属结构—左心耳则基本处于不收缩或蠕动状态,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而瘀滞在左心耳内内,时间长了瘀滞的血液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血栓可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处,进入脑部血管后,很容易堵塞在脑血管狭窄处,阻断脑供血,导致脑梗发生。
这是房颤最常见的危害之一,已经引起了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由于房颤反复发作,左心房会逐渐增大,严重时累计右心室扩大,扩大的心脏,其功能下降,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浮肿的症状。
心房颤动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28d6ed649649b6648d7470a.png)
簸二÷霹攀蕤缓菰DNA疼毒,奎径19~戆Etm,AAV舞rep
秘cap基阑组成,并崴被终端骡P环绕。应糯于基裰治疗, 这两个撼因都可以被删除,留下ITP包裹目的基因插入。蹦 熬,转基因治疗使弼艨癜毒及艨瘸毒微赖鹣裁髂转运基戮淡 减少免疫葳瘟,圊露它《默提裔对徽搬黪静渗透往,趱薅麓 爨转染鹩均匀性翻肖羧性¨“。 过去凡年,通避瘸毒载体终{奉内心驻转基西秘渗疗穗 不凝褥麓证实。心臌憋基因转导主要有三释方法:冠袄瓣黥 (篱称冠脉)灌注法;心肌直接淀射法;经心瓤基因涂染转臀 法。Donahue等”酬掇遵了嚣爨瀵注法,郄主璐艨黎黪凌艨交 叉辫夹技术,这一方法是将导誊撬入左塞心尖,遥遵警管注 射商浓魔腺病毒,同时用另一根特制的导管在心导管的避 端交叉钳夹主、肺动脉lO~40 s。通过交叉钳夹主、肺动脉,
干预自主神经系统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完整版)
![干预自主神经系统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c028cd02768e9950e7388e.png)
干预自主神经系统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完整版)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
按照2016 ESC/EACTS房颤管理指南,在2010年,估计世界范围内AF 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 090万和1 260万人,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和患病率更高[1-2]。
到2030年,预期在欧洲有1 400 ~1 700万名AF患者,每年新诊断12 ~21.5万名AF患者[2-4]。
AF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AF的发病率和危害也日益加重。
目前治疗AF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消融和药物治疗,王等[5]人将402例AF患者分为消融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组,进行随访得出结论:消融组治疗有效率为83.2%,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50.2%,虽然消融组有效率高于药物组,但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疗AF,增加成功率降低复发率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AF的发生机制复杂,研究发现AF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Cardiac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CANS)的激活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等有关。
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活动在AF的发生和维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干预ANS(包括神经丛消融、肾去神经化治疗、经皮神经刺激、运动训练等)可能提高AF治疗的成功率并降低AF复发率。
本文拟对CANS及解剖、引起AF的机制及干预自主神经治疗AF的进展进行综述。
1 与CANS相关的解剖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沿颈部和胸部脊髓的主要自主神经节。
这些自主神经节包括颈上神经节(与C1-3相通)、星状(颈胸)神经节(与C7-8至T1-2连通)和胸神经节(低至第七胸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是心脏交感神经支配的主要来源,星状神经节与多个胸内神经和结构以及皮肤相连(图1)。
这些神经节容纳大多数节后交感神经元的细胞体,其神经轴突形成上、中、下心脏神经并终止于心脏表面。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15b50fd6edb6f1afe001f5d.png)
制定随访计划-动态评估
随访内容 卒中危险因素的变化(如新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尤应是否需要抗凝 治疗? 目前是否还需要抗凝?如血栓栓塞低危患者复律4周后不需要抗凝
治疗后患者症状是否改善?若无改善,是否需要更换治疗方案?
是否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征象或风险?若已出现, 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阵发性AF是否已进展为持续性或永久 性AF?是否需要更换治疗方案 评估心室率控制治疗是否满意?静息状态和体力活动时的目标心室率是 否已经达到?
金属裸支架1个月 DES至少3个月
其后可采取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至少1年 1年后若无冠脉事件可长期单用华法林治疗 对Af高危患者建议尽量应用金属裸支架减少三联治疗
的疗程,治疗过程中增加INR监测频度,降低INR目标 值范围在1.6~2.5.
整理课件
二、心室率和节律控制
策略选择
恰当的抗血栓治疗
水平 A/C
B A
整理课件
决奈达隆—一线的AAD药物
为非碘化的呋喃衍生物,可阻滞钾、钠、钙等 多种离子通道
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律失常死亡和因心 血管事件事件住院率,但不降低总死亡率
控制AF复发的疗效显著劣于胺碘酮 安全性好
突出优势是目前较少有甲状腺、眼或肺毒性及Tdp 等不良反应
决奈达隆增加合并严重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AF患者的初始处理
缓解症状 评估AF相关风险
EHRA评分 估计卒中风险
寻找诱发情况 并发症
整理课件
EHRA的AF症状评分
EHRAI 无症状 EHRAII “轻度症状”正常的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EHRAIII “重度症状”正常的日常活动受到影响 EHRAIV “致残症状”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0724da6c85ec3a86c2c50b.png)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进展(全文)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约影响1%-2%的人口。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在未来的50 年里,房颤的患病率估计会增加一倍。
房颤使人类生活质量受损,恶化心脏功能,甚至增加死亡率。
由于人口老龄化联合慢性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的累积,房颤及房颤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中风、心力衰竭都成为了公共卫生健康的关键问题[1]。
在过去的数年中,对于房颤的治疗管理策略发生了显著地改变。
目前对于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涵五个方面:①对房颤患者急性并发症的处理及稳定血流动力学,②对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up stream therapy)的评估,③卒中风险及预防卒中的评估,④心室率的控制,⑤心脏节律的控制[2]。
与抗凝治疗相结合的心率和节律控制是心房颤动的基本治疗策略。
对于心率和节律的治疗方案应当是个体化的,它主要取决于①患者的年龄;②患者的症状③房颤的分型和病史;④与心功能的关系;⑤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获益、风险以及疗效;⑥患者的期望;⑦心房的重塑。
目前,对于心房节律的控制性药物主要包括IC 类及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然而,在长期随访的过程中发现它们对恢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其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让我们往往终止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Haissaguerre 等[3] 研究发现94%的房颤触发灶源自肺静脉,消融肺静脉可治疗房颤,开创了房颤的消融时代。
导管消融作为节律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基于肺静脉前庭是房颤发生的最重要的触发灶的理论基础。
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房颤的导管治疗已经被证实是更加有效的,近期,Marrouche NF 等[4] 研究发现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组的全因死亡率及因心功能恶化住院率要比抗心律失常药物组显著降低。
在过去的数年中,发生发展出多种致力于提高窦性心率的维持及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消融策略。
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c3f093a5a8102d276a22f66.png)
结构如界塔等部位 的干预应当加强 。 其 方 法 是 C P 扩 展 术 式 , 在 AV 即 CP A V的基 础 上加 做 心 房 消 融径 线 。 目
前 常 用 的径 线 有左 心 房 顶 部 径 线 , 二尖 瓣
5~ 7天达高峰 。在 开始 治疗应 隔天监测 I R, N 直到 I R连续 2次在 目标 范 围 内, N
酮 仅 为 Ⅱ类 推 荐 。
次 。华 法 林 剂 量 每 次 增 减 幅 度 一 般 在
15 g . m /日以 内 , 量 调 整 后 需 重 新 监 测 剂 I R I R<50, 床 上 无 明 显 出 血 , N 。 N . 临 可
峡部径线 、 右心 房峡 部径 线等 , 国心 律 美 学会 、 欧洲心律学会 、 欧洲心律失常学会 、 ( SE R V C S 20 HR / H A E A )0 7经导 管 和手术 消融治疗房颤 的专家共识认 为 , 对于持续
加 出血并 发症 风险 。研 究显 示抗凝 出血 的独立危 险 因素 为年 龄 > 5岁 、 7 收缩 压
≥ 1 0 H 、 肝 酐 升 高 、 N > 30 6 mm g 血 IR .。
房颤并不是一种 良性 心律失常 , 存在
多种 重 大 的 危 害 , 当 给 予 积 极 的治 疗 , 应
关键词
03. oo1
心房颤动
治 疗
经导管射频 消融治疗房颤 发展迅速 ,
术 式 不 断推 陈 出新 , 基 本 以 两 种 术 式 为 现
di1 . 9 9j i n 10 —64 . 09 o:0 36 /.s . 0 7 s 1x 2 0
主, 即节段性肺静脉 电隔离 ( P I 和环 肺 SV ) 静脉消融( A V) C P 。这 两种方法都 以静 脉 为靶点 , 后者 的成 功率 相对 较 高, 以更 所 受青 睐。从现有的研究 看 , 到肺 静脉 一 达
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beeeabd0b1c59eef9c7b4a4.png)
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新进展关键词心房颤动治疗房颤的药物治疗房颤并不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存在多种重大的危害,应当给予积极的治疗,尤其对阵发性房颤更是这样。
房颤不伴心衰时心室率的控制:阵发性房颤是指窦性心律者突然发生的房颤,常伴明显的症状及快速的心室率,因而需要积极治疗。
国内不少医生面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无论是否有合并心衰,总是首选静推西地兰。
但近年来,国际房颤治疗指南中对于不伴心衰的阵发性房颤心室率控制的药物治疗,不论其是阵发性、持续性或持久性房颤,均Ⅰ类推荐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控制患者静息或活动后的心率,对伴有低血压或心室率过快需紧急治疗时,可应用这些药的静脉制剂。
而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洋地黄和胺碘酮仅为Ⅱ类推荐。
药物控制房颤心室率的目标为静息心率60~80次/分,活动后心率90~115次/分。
房颤伴发心衰时心室率的控制: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两者在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糖尿病五大疾病患者,心功能Ⅰ~Ⅳ级心衰患者的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25%、30%、50%,平均28%。
目前正在进行的AF-CHF研究,针对房颤合并充血性心衰这个特殊人群,比较恢复与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两种策略对心血管死亡或脑卒中的影响。
阶段性的结果也未能证明前者优于后者[2]。
对于伴发心衰的房颤患者进行心室率控制治疗时,国际指南的推荐意见与上述无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意见全然不同。
2006年国际心房颤动治疗指南中Ⅰ类推荐口服或静脉使用洋地黄或胺碘酮,而这些患者的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的’推荐意见变为Ⅱb类,甚至Ⅲ类推荐。
这种患者的心室率控制还可适用地高辛加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发展迅速,术式不断推陈出新,现基本以两种术式为主,即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SPVI)和环肺静脉消融(CAPV)。
这两种方法都以静脉为靶点,后者的成功率相对较高,所以更受青睐。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ba17e1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d.png)
一、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
心房颤动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等。这 些疾病会引发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导致心房颤动发生。另外,老龄化、 性别、遗传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病风险。
在病理生理变化方面,心房颤动的主要变化包括心房肌细胞肥厚和纤维化、心 房内压力增高、以及心房肌细胞间通讯障碍等。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心房的正 常收缩和舒张功能,还会导致心房电生理特性改变,增加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导管消融、外科手术和新型疗法等。导管消 融是通过导管头对肺静脉进行热消融或冷冻消融,以隔离肺静脉与心房之间的, 从而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外科手术包括肺静脉环扎术和心房扑动术等, 但外科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新型疗法包括超声波疗法、基因 疗法和干细胞疗法等,但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 验证。
二、心房颤动的预防
心房颤动的预防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控制病因和预防心房重构等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
1、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2、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血糖、血压和血脂 水平;
3、针对心房重构的预防措施,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
3、新型疗法研究:目前,许多新型疗法正在研究中,如细胞和分子疗法、基 因和药物载体疗法等。这些新型疗法将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治疗心房颤动,从 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四、研究进展
近年来,心房颤动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研究发现 了一些新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如离子通道病、细胞间通讯异常等,这些 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心房颤动一种复杂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在预防和治疗 方面,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新型疗法研究等。随 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我们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 疗措施问世,以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94717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e.png)
03
02
射频迷宫术的应用
从房颤的发生机制来看,“触发”或“驱动”心房发生房颤的异位灶绝大多数位于肺静脉。
从房颤的维持机制来看,左房后壁是维持房颤的重要区域,其 FF间期最短。
左房迷宫术的原理
这是外科借鉴内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经验而建立的
01
应用于伴有房颤的换瓣手术患者,成功率达80%左右。
开胸心脏不停跳
用胸腔镜
微波心外膜消融隔离肺静脉的临床应用
冷冻消融(1)
冷冻消融(2)
冷冻消融临床应用
例数(成功/总) 成功率% 切缝法 15/17 88.2 射频(双极) 21/22 84.0 射频(单极) 7/9 77.8 冷冻法 5/7 71.4 结论:各种方法相差不大 Ryan WH, et al. Heart Surg Forum. 2004;7:E333
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
左房射频迷宫术治疗风心病房颤 自制射频消融电极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风心病伴慢性房颤48例,房颤时间2.91±6.42 年(1-20年) 实验分组: 实验组(n=38):换瓣+左房射频迷宫术+胺碘酮 对照组(n=20):换瓣+胺碘酮 杜日映等,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4):206;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4,6:758
用射频消融完成迷宫术房颤消除率达88.5%,与Cox/Maze III相当。 Chiappini B et al. Ann Thorac Surg.2004;77: 87
射频迷宫术+换瓣术治疗风心病房颤成功率84.4%。 Chen MC et al. Chest.2004;125(6):2129
上述结果说明,用射频消融代替刀切缝合是可行的。
非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进展
![非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ebca4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b.png)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丁超,E m a i l :d i n gc h 2001@163.c o m 非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进展丁 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82) 摘 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㊂根据房颤的症状和时程可分为首发房颤㊁阵发性房颤㊁持续性房颤㊁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㊂根据血流动力性是否稳定和病程长短,可选择复律维持窦性心律策略㊁心室率控制策略和长期抗凝策略㊂新型口服抗凝剂可作为传统口服抗凝药物(O A C )的替代选择㊂除了药物治疗措施之外,房颤进行导管消融的地位逐渐提高,特别是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已经从过去的药物治疗失败后的可选治疗策略发展成为一线治疗策略㊂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血药中图分类号:R 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1-0030-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1.008P r o g r e s s o f t r e a t m e n t s t r a t e g yi n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w i t hn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D i n g Ch a o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B e t h u n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e a c eH o s p i t a l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82,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D i n g C h a o ,E m a i l :d i n gc h 2001@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A F )i s o n e o f t h em o s t c o mm o n c a rd i a c a r r h y t h m i a s .B a se do n t h e s y m pt o ma n d d u r a t i o n ,A F c a n b e c l i n i c a l l y c l a s s i f i e d i n t o f i v e t y p e s :f i r s t d e t e c t e d ,p a r o x y s m a l ,p e r s i s t e n t ,l o n g -s t a n d i n g p e r s i s t e n t a n d p e r m a n e n tA F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h a e m o d y n a m i c c o n d i t i o na n dd u r a t i o n ,r h y t h m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c o n v e r s i o na n d m a i n t e n a n c e o f s i n u s r h y t h m ),r a t e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a n d c o n t i n u o u s a n t i c o a g u l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a r e o p t i o n a l .N o n -v i t a m i n Ka n t a g o n i s t o r a l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s (N O A C s )h a v eb e e n p r o p o s e d a s a l t e r n a t i v e s t o v i t a m i nKa n t a go n i s t s (V K A s ).T h e s t a t u s o f c a t h e t e r a b l a t i o n i m p r o v e s g r a d u a l l y ,e s p e c i a l l y f o r t h e p a r o x y s m a lA Fw i t hn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a n d n o wc a t h e t e r a b l a t i o nh a sb e e n c o n s i d e r e da s a f i r s t l i n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m a y b e p r i o r t o a n t i -a r r h y t h m i c d r u g t h e r a p y i n s y m p t o m a t i c p a r o x y s m a lA Fw i t hn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K E Y W O R D S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a n t i c o a gu l a n ts 丁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㊂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预防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心脏起搏分会常委㊂研究方向:冠心病㊁心律失常心衰的介入治疗及基础研究㊂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随着对于房颤发生机制的不断认识,房颤的治疗策略目前在不断更新㊂按照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可分为器质性心脏病房颤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房颤(又叫孤立性房颤),本文主要就关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㊂1 房颤的分类房颤一般分为5类:①首发房颤;②阵发性房颤(房颤的持续时间ɤ7天,一般ɤ48小时,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一般不能自行转复,常需药物转复或电转复);④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ȡ1年,采取干预措施有可能转复为窦性心律);⑤永久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ȡ1年,医生或患者均接受持续房颤的现状,不再寻求其它措施去转复窦性心律)㊂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是因为出现了血栓栓塞并发症,或因为其他疾病住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的房颤,称为隐匿性房颤[1]㊂2 急性房颤的治疗急性房颤根据患者的病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㊂对于首发房颤患者,根据是否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影响㊁栓塞危险程度的评分以及患者的症状㊁是否考虑复律来决定治疗策略㊂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急性发作期,在决定处理策略时主要是综合考虑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变,以及发作持续的时间㊁心室率的快慢㊁发作的频率等情况,来决定个性化的处理方案㊂㊃03㊃‘临床荟萃“ 2016年1月5日第31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5,2016,V o l 31,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急性房颤的处理宜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来进行分类,非器质性心脏病房颤大多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2]㊂2.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2.1.1控制心室率房颤在急性发作时,主要是观察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状况,如果静息状态下患者心室率超过150次/m i n,提示患者交感神经性增高㊂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治疗目的首先是缓解症状,保护心功能㊂如果血压稳定首先要考虑控制心室率,最好将心室率减慢至100次/m i n以下,减慢心室率的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次选的药物主要为钙拮抗剂(如地尔硫艹卓)和洋地黄制剂[2]㊂2.1.2复律对于初发或阵发性房颤发作期,应该积极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特别是对于房颤发作时症状严重㊁伴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的㊁控制心室率药物无效的,应该首选复律策略㊂对于存在长期抗凝禁忌证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更应该想办法复律㊂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患者,应该根据房颤发作的时间㊁患者的症状和年龄㊁以及既往复律的情况来综合考虑,如果此次房颤发病持续时间在48小时以内,并且没有复律禁忌证,则应积极复律㊂如果房颤的持续时间在24小时以内并且血压稳定无明显心衰症状,可以先控制心室率并密切观察,部分房颤患者可以自动复律㊂如果房颤的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应考虑积极复律,因为房颤超过24小时后自动复律的可能性明显减少㊂另外,一旦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血栓的风险明显增高,一般需要常规抗凝3周后再考虑复律,特殊情况需要尽早复律的患者也可以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如果能排除心房血栓,也可以尽快复律而不用等待3周的时间[3]㊂所以,积极的复律策略,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以及缩短急性房颤患者的住院时间㊂房颤复律的方法包括药物复律和直流电同步电复律,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㊂药物复律一般不需要镇静和麻醉,操作简单,但复律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并且在时间上会有一定延迟,并且循证医学证实药物有致心律失常风险(概率为5%左右),尤其是使用新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多菲利特,d o f e t i l i d e),复律时一般需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及血压情况,并且能及时发现更严重的心律失常[4]㊂药物复律成功率一般在50%~80%,与患者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可选用的药物包括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等[4-5]㊂而电复律成功率高,成功率约90%以上,但电复律对心肌本身有一定的损伤,应用镇静或麻醉药物时有诱发呼吸阻塞的风险㊂如果电复律后即刻房颤复发,短时间内增加能量继续进行电复律可能再次复发,需要先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特别是强调静脉给予负荷剂量的药物,再进行电复律,以提高成功率㊂2.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房颤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急性房颤患者,应该即刻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复律禁忌证,最有效的办法是即刻采取同步直流电紧急复律,对于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史的房颤患者需要备好临时起搏器㊂2.3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如果转复窦律,一般采取前三后四的抗凝方案(即复律前抗凝3周,复律后抗凝4周)㊂对于伴有明显血压下降或者心力衰竭表现的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患者,即刻给予肝素抗凝,并给予紧急电复律㊂3房颤的长期药物治疗房颤的长期药物治疗策略主要包括3个方面:节律控制㊁室率控制及抗凝㊂3.1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房颤在复律成功后大部分都会复发㊂所以,如何预防房颤的复发是治疗的关键,通常需要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㊂在选择药物时,首先要评估药物的有效性,但目前针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来讲,更加注重药物的安全性,把是否改善远期预后的作用放到第一位考虑㊂药物对脏器的毒性反应,一般从心脏本身和心脏外脏器两个方面进行评估㊂普罗帕酮㊁氟卡尼㊁多菲利特㊁索他洛尔对脏器的毒性反应相对较低㊂胺碘酮对心脏外脏器的毒性作用相对较强,主要表现为肺脏纤维化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㊂另外需要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㊂一般说来,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I c类药物很少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可作为首选,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胺碘酮㊁索他洛尔㊁多菲利特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㊂3.2控制心室率对于房颤患者的长期治疗,是选择控制心室率还是选择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一直存在争议,R A C E试验和A F F I R M试验均未发现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策略优于心室率控制策略,随访5年内的临床事件终点无明显差异,且持续时间越长的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越困难[6-7]㊂并且长期应㊃13㊃‘临床荟萃“2016年1月5日第31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6,V o l31,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维持窦性心律所带来的益处,因为药物复律成功较低,所以药物复律策略在降低房颤复发率的同时并没有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㊂因此,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评价药物的益处和风险㊂针对无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持续性房颤,以及合并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房颤,一般只能采取心室率控制策略㊂控制心室率策略的优点是:较易达到治疗目标,大部分患者可显著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较少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6]㊂控制心室率的缺点是:①由于没有恢复正常的窦律,患者症状不能完全消除,仅仅是减轻症状;②房颤患者因为失去了心房主动收缩的功能,从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的角度,肯定不及窦性心律的效果;部分患者长期应用药物可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甚至需要安置起搏器;③仍然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不适合有抗凝禁忌证的患者[6]㊂心室率控制的目标:静息时心室率60~80次/m i n,运动时心室率90~115次/m i n㊂目前治疗措施以药物为主,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射频消融术阻断房室结,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同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联合治疗策略㊂3.3抗凝治疗3.3.1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分层与抗凝治疗原则为减少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应该根据患者基线特征进行危险分层并制定正确的抗凝治疗策略[8-9]㊂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是C H A D S2评分或者C H A D S2-V A S c评分系统,为了方便临床应用和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多采用C H A D S2评分㊂若无禁忌证,所有C HA D S2评分ȡ2分的房颤患者均应长期口服抗凝药物(O A C)治疗㊂C H A D S2评分为1分,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或者口服抗凝药治疗,如果出血风险较低,倾向于应用口服抗凝药治疗㊂C H A D S2评分为0分时一般无需抗凝治疗㊂口服抗凝药是目前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最常应用的药物是华法林,其关键是国际标准化比值(I N R)必须达标才能发挥作用,I N R一般维持在2.0~3.0㊂然而,华法林治疗安全窗窄,受药物㊁饮食等诸多因素影响,需频繁抽血监测I N R,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长期应用停药率高[10-11]㊂部分患者不能定期抽血监测I N R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又是脑卒中的高危患者,可以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作为为替代策略[12]㊂3.3.2新型口服抗凝剂在房颤治疗中的总体评价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㊁依杜沙班㊁阿哌沙班等[13-15]㊂其最大的优点是无须频繁地进行抗凝强度监测和剂量调整,并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亦得到了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实㊂因此,在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 S C)的房颤管理指南中建议:对于大多数非瓣膜性疾病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代替华法林[16]㊂4房颤的导管消融近十余年来,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迅速进展,在指南中的推荐级别不断提高,而导管消融临床获益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也越来越多㊂既往的指南认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应首先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导管消融仅仅是二线治疗措施,只有当药物治疗失败时方可考虑进行导管消融㊂E S C2012房颤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考虑到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导管消融可以是经过选择的患者的初始治疗㊂将阵发性房颤进行导管消融的推荐级别从Ⅱa提高到Ⅰ㊂阵发性房颤患者可以直接采取最佳治疗方案(如导管消融),不需任何延迟㊂导管消融是实现节律控制的优选策略,临床循证研究证实导管消融疗效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改善房颤患者预后,其优势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表现得更为突出[16-17]㊂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将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措施㊂5房颤的左心耳封堵术目前房颤指南中关于左心耳封堵术的推荐级别还有待提高㊂在2012年E S C房颤管理指南更新中,对于存在长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治疗禁忌且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推荐行左心耳封堵术(Ⅱb B)[16,18]㊂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 H A/A C C/H R S)房颤指南仅回顾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并没有给出相应的推荐㊂左心耳封堵能否替代抗凝治疗仍然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相信将来左心耳封堵在指南中的地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㊂综上,房颤治疗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㊂未来,不同治疗手段的评价仍需要对不同患者人群的长期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对房颤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㊂参考文献:[1] E u r o p e a n H e a r t R h y t h m A s s o c i a t i o n.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㊃23㊃‘临床荟萃“2016年1月5日第31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6,V o l31,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a n a g e m e n to f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t h e T a s k F o r c ef o r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o f t h e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f C a r d i o l og y (E S C )[J ].E u rH e a r t J ,2010,31(19):2369-2429.[2] P a t e l N J ,D e s h m u k h A ,P a n t S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r e n d s o f h o s pi t a l i z a t i o n f o r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i n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2000t h r o u g h 2010: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 l a n n i n g [J ].C i r c u l a t i o n ,2014,129(23):2371-2379.[3] 黄从新,马长生,杨延宗,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10(3):167-190.[4] S i n g hS ,Z o b l e R G ,Y e l l e n L .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fo r a l d o f e t i l i d e i nc o n v e r t i n g t oa n d m a i n t a i n i n g s i n u sr h y t h m i n pa t i e n t sw i t hc h r o n i ca t r i a lf ib r i l l a t i o n o ra t r i a lf l u t t e r :t h e s y m p t o m a t ic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o nd o fe t i l i d e (S A F I R E -D )s t u d y[J ].C i r c u l a t i o n ,2000,102(19):2385-2390.[5] S i n g hB N ,S i n ghS N ,R e d aD J .A m i o d a r o n ev e r s u s s o t a l o l f o r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J ].N E n g lJ M e d ,2005,352(18):1861-1872.[6] S h e r m a n D G ,K i m S G ,B o o p BS ,e ta l .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t r o k e e v e n t s i n t h e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F o l l o w -u p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S i n u s R h y t h m M a n a ge m e n t (A F F I R M )s t u d y[J ].A r c h I n t e r n M e d ,2005,165(10):1185-1191.[7] 凌兰.338例急诊就诊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分析[D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8] L i p G Y ,H a l p e r i n J L ,T s eH F .T h e 2010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f C a r d i o l og y G u i d e l i n e s o n th em a n a ge m e n t of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a ne v o l u t i o no r r e v o l u t i o n [J ].C h e s t ,2011,139(4):738-741.[9] O l e s e n J B ,F a u c h i e rL ,L a n eD A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s t r o k e a n d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i n r e l a t i o n t o a g e a m o n gpa t i e n t sw i t h a t r i a l f ib r i l l a t i o n :t h e L o i r e V a l l e y 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P r o j ec t [J ].C h e s t ,2012,141(1):147-153.[10] 徐荣,郭金成,郭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J ].临床荟萃,2015,30(3):272-275.[11] B a n e r j e eA ,C l e m e n t y N ,H a g u e n o e rK.P r i o r h i s t o r y of f a l l s a n d r i s ko fo u t c o m e si n 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t h e L o i r e V a l l e y A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P r o je c t [J ].A mJM e d ,2014,127(10):972-978.[12] C o n n o l l y S ,P o g u e J ,H a r tR.C l o p i d o g r e l p l u s a s pi r i nv e r s u s o r a l a n t i c o a g u l a t i o n f o r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i n t h e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C l o p i d o g r e lT r i a lw i t hI r b e s a r t a n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o f V a s c u l a rE v e n t s (A C T I V E W ):a r a n d o m i s 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 ].L a n c e t ,2006,367(9526):1903-1912.[13] C o n n o l l y S J ,E z e k o w i t z M D ,Y u s u f S .D a b i ga t r a n v e r s u s w a r f a r i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t r i a l f ib r i l l a t i o n [J ].N E n gl JM e d ,2009,361(12):1139-1151.[14] P a t e lM R ,M a h a f f e y KW ,G a r g J,e ta l .R i v a r o x a b a nv e r s u s w a r f a r i n i nn o n v a l v u l a r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J ].N E n gl J M e d ,2011,365(10):1557-1559.[15] G r a n g e rC B ,A l e x a n d e rJ H ,M c M u r r a y J J .A pi x a b a nv e r s u s w a r f a r i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J ].N E n gl JM e d ,2011,365(11):981-992.[16] C a l k i n sH ,K u c kK H ,C a p pa t oR.2012H R S /E H R A /E C A S 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 S t a t e m e n t o nC a t h e t e r a n d S u r gi c a l A b l a t i o n o f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f o r p a t i e n ts e l e c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a lt e c h n i q u e s ,p a t i e n t 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f o l l o w -u p ,d e f i n i t i o n s ,e n d p o i n t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t r i a l d e s i gn [J ].E u r o pa c e ,2012,14(4):528-606.[17] D e s h m u k h A ,P a t e l N J ,P a n tS .I n -h o s p i t a l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c a t h e t e rab l a t i o n o f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i nt h e U n i t e dS t a t e s b e t w e e n 2000a n d 2010:a n a l y s i so f93801pr o c e d u r e s [J ].C i r c u l a t i o n ,2013,128(19):2104-2112.[18] P a r k J W ,L e i t h äu s e r B ,G e r k U.P e r c u t a n e o u sl e f ta t r i a la p p e n d a g et r a n s c a t h e t e r o c c l u s i o n (P L A A T O )f o r s t r o k e p r e v e n t i o n i n a t r i a l f ib r i l l a t i o n :2-y e a r o u tc o m e s [J ].J I n v a s i v e C a rd i o l ,2009,21(9):446-450.收稿日期:2015-11-03 编辑:﹏﹏﹏﹏﹏﹏﹏﹏﹏﹏﹏﹏﹏﹏﹏﹏﹏﹏﹏﹏﹏﹏﹏﹏﹏﹏﹏﹏﹏﹏﹏﹏﹏﹏﹏﹏﹏﹏﹏﹏﹏﹏﹏﹏﹏﹏﹏﹏﹏﹏姜恒丽(上接第29页)[20] 吴书林,刘洋.心房颤动的 律 ㊁ 率 治疗[J ].中国医刊,2014,49(1):4-6.[21] C a mm A J ,K i r c h h o fP ,L i p GY ,e ta l .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t h e T a s k F o r c ef o r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o f t h e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E S C )[J ].E u r o pa c e ,2010,12(10):1360-1420.[22] R i e n s t r aM ,D a mm a nK ,M u l d e r B A ,e t a l .B e t ab l oc k e r s a n do u t c o m e i n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a n d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J ].J A C CH e a r tF a i l ,2013,1(1):2128.[23] C o h n J N.I n o t r o p i c t h e r a p y f o r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p a r a d i s e l o s t [J ].E u rH e a r t J ,2009,30(24):2965-2966.[24] W h i t b e c k M G ,C h a r n i g o R J ,K h a i r y P ,et a l .I n c r e a s e d m o r t a l i t y a m o n g p a t i e n t st a k i n g d i g o x i n a n a l ys i sf r o m t h e A F F I R Ms t u d y [J ].E u rH e a r t J ,2013,34(20):1481-1488.[25] V a nV e l d h u i s e nD J ,V a nG e l d e r I C ,A h m e dA ,e t a l .D i go x i n 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a n dh e a r t f a i l u r e :pa r a d i s e l o s t o r n o t [J ].E u rH e a r t J ,2013,34(20):1468-1470.[26] L iT J ,Z a n g WD ,C h e n Y L ,e ta l .R e n i n -a n g i o t e n s i ns y s t e m i n h ib i t o r s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r ec u r r e n t 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a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I n t JC l i nP r a c t ,2013,67(6):536-543.[27] D a b r o w s k iR ,B o r o w i e c A ,S m o l i s -B a k E ,e t a l .E f f e c t o f c o m b i n e d s p i r o n o l a c t o n e -b e t a -b l o c k e r ʃe n a l a p r i lt r e a t m e n t o no c c u r r e n c e o fs y m p t o m a t i c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e p i s o d e s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h i s t o r y o f p a r o x ys m a l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S P I R -A Fs t u d y )[J ].A mJC a r d i o l ,2010,106(11):1609-1614.[28] J a n u a r y C T ,W a n n L S ,A l pe r tJ S ,e ta l .2014A H A /A C C /H R S G u i d e l i n ef o rt h e m a n a ge m e n to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ar e p o r to f t h eA m e r i c a nC o l l eg eo fC a r d i o l o g y /A m e r i c a n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T a s kF o r c e o nP r a c t i c eG u i d e l i n e sa n d t h eH e a r tR h y t h mS o c i e t y [J ].JA m C o l l C a r d i o l ,2014,64(21):e 1-e 76.收稿日期:2015-10-28 编辑:王秋红㊃33㊃‘临床荟萃“ 2016年1月5日第31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5,2016,V o l 31,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88915cf08a1284ac8504362.png)
房颤 是 临 床 上一 种 常 见 的 心律 失 常 ,其 发 生 率 随 年 龄 的 增 长 而增 多 , 当年 龄 超 过 8 0岁 时 , 患 病率 可 达 到 1 %t 其 0 3 ] 。在
临 床 工作 中 , 确定 房 颤 的病 因往 往 比较 困难 。 质 性 心 脏 病合 器
并 的房 颤 : 心 病 、 风 高血 压 、 心 病 、 天 性 心 脏 病 等 ; 粉 样 冠 先 淀
・
l 4・ 3
中 国 现代 医药 杂 志 2 1 年 3月 第 l 第 3期 MM C 01 3卷 J ,Ma 0 1 o 1,N . r2 1,V l 3 o3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逯建 华 汤迎春
心房 颤 动 ( 颤 ) 一 种 常 见 的心 脏 疾 患 . 致 残 和 致 死 房 是 是 的重 要 心 血 管危 险 因素 。 行 病 学调 查 显 示 . 流 目前 我 国 自然 人 群 中房 颤 的发 病 率 为 0 7 至少 有 8 0万 房 颤 患 者 l . %, 7 0 1 _ 颤 。房 具有 发 病 率高 、 统 药 物 治 疗效 果差 等 问 题 。 国 目前 已经 有 传 我 房颤 患 者 逾 千 万 , 中有 7 %左 右 的 患 者 需 要 用 华 法 令 来 治 其 O 疗 , 是 实 际 上 正规 治 疗 的 患 者 在 城 市 里 大 约 占总 数 的 5 但 %~ 1 % , 在农 村 就 更 少 , 1 2 房颤 对 于 患 者 生命 和 健 康 0 而 为 %~ %。 最 大 的危 险在 于 血 栓 栓塞 引致 的偏 瘫 。 统计 , 常人 卒 中 每 据 正 年发 生 率 一 般 是 1 . 房 颤 患 者 发 生 卒 中是 正 常 人 的 5倍 : % 但 瓣 膜 病 房 颤 中 风发 生 率 更 高 , 正常 人 的 1 . [ 房 颤 引 起 是 76倍 2 1 ; 的 中风 后 果 更 为 严 重 , 残 率 达 2 %左 右 , 亡 率 可 达 2 % 。 致 5 死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患病率高。
房颤不但引起心衰,导致栓塞和中风,而且明显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房颤的预防和治療一直备受关注。
房颤的治疗包括上游治疗、急性房颤发作的治疗、抗凝治疗、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等多层面治疗。
近年来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已逐步形成患者参与的多学科房颤团队共同合作的综合管理模式。
本文就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Abstract]Atrial fibrillation(AF)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s,whose prevalence is high in the population.AF not only causes heart failure,leads to systemic embolism and stroke,but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seriously impacts on people′s health.Therefor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F have been widely concerned.Treatment of AF includes upstream treatment,treatment of acute AF,anticoagulant therapy,rate control,and rhythm control.In recent years,treatment of AF has had substantial developments and AF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formed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patients and multidisciplinary AF medical teams participate together in the management.This review aim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the treatment of AF.[Key words]Atrial fibrillation;Anticoagulant therapy;Rate control;Rhythm control;Integrated management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指心房规律的电活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快而无序的颤动波,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在人群中患病率高,Chugh等[1]报道:2010年全球房颤总人数达3350万,占世界人口的0.50%;我国流行病学资料[2]显示:我国的房颤患病率为0.77%,80岁以上人群高达7.50%,估计我国有房颤患者1000万;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房颤人数将至少增加一倍[3]。
房颤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不仅促进、加重心衰[4],引起栓塞、使中风风险增加[5],而且增加死亡[6-7],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房颤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主要包括房颤的上游治疗,急性房颤发作的处置、栓塞预防、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
本文就房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1急性房颤发作的处理急性房颤发作是指首发房颤、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期或长程持续性房颤的加重期[8]。
急性房颤发作时往往心室率过快且不规则,临床上常常出现明显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心衰加重、心绞痛等,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发作往往需要尽快控制心室率,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洋地黄制剂;对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诱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甚至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房颤患者,应立即予以电复律治疗。
对于急性房颤发作的患者抗凝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 h左房内即可形成血栓导致栓塞。
目前指南推荐急性房颤发作转复时应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以降低卒中风险。
房颤持续时间未超过24 h的患者,在转复前可不给予抗凝治疗;房颤持续时间≥48 h或不详的患者或持续时间160 mmHg的高血压(H,1分),肝肾功能异常(A,各1分),脑卒中(S,1分),出血史或出血倾向(B,1分),不稳定INR(L,1分),年龄>65 岁老年人(E,1分)以及合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与嗜酒(D,各1分)。
HAS-BLED评分≥3分为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并不是抗凝绝对禁忌但抗凝治疗需谨慎,在开始抗凝治疗之后应定期监测,并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因素。
1.1.2口服抗凝药1.1.2.1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是最早用于房颤的抗凝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而达到抗凝的作用。
华法林能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64%,使用华法林一级预防可降低脑卒中年发生率绝对风险 2.7%,二级预防可使每年脑卒中的绝对风险降低8.4%[12]。
华法林抗凝效果肯定,广泛用于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并被唯一推荐用于瓣膜性房颤患者。
然而华法林治疗有效窗口很窄,个体差异大,易受多种食物、药物等影响,治疗过程中需不断监测INR水平,并根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资料显示国内房颤患者华法林临床应用率不到20%[13]。
1.1.2.2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NOACs是一类针对特异性凝血因子的药物,可特异性阻断凝血链中某一关键环节,包括Ⅱa抑制剂和Ⅹa因子抑制剂,前者有达比加群,后者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
研究显示这些NOACs其抗凝疗效不劣于甚或优于华法林,同时能显著降低出血风险[14-16]。
与华法林相比,NOACs具有可固定剂量使用、无须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与药物及食物等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增加,将开启抗凝治疗新时代。
目前指南优先推荐NOACs (ⅠA类推荐)[17]用于适合NOACs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但是NOACs也存在不足:NOACs仍不适用于机械瓣膜置换后房颤及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缺乏有效的抗凝效果监测方法以及尚缺乏相应的拮抗剂或仅有较少拮抗剂临床应用,导致出血时处理起来棘手。
因此,NO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1.1.3非药物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或切除无论是华法林还是NOACs都存在出血风险等不足,使得口服抗凝药在临床应用率低,停药率高,而且部分患者有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禁忌,这使得探索预防房颤栓塞的其他有效抗凝方法很有必要。
房颤时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而且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血栓90%以上来源于左心耳,因此,封堵或切除左心耳阻断了血栓来源可能会达到减少房颤栓塞的作用。
尽管PROTECT-AF研究[18]早期结果显示WATCHMAN封堵器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性与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当而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比华法林组高,但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改进,左心耳封堵术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19-21],而且长期的随访结果显示左心耳封堵在预防缺血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且更能降低主要出血事件尤其出血性卒中及死亡[22],使得左心耳封堵成为房颤栓塞预防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6年ESC指南[17]推荐:需长期抗凝治疗而口服抗凝药有禁忌的房颤患者可行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Ⅱb推荐);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房颤患者可考虑外科封堵或切除左心耳预防卒中(Ⅱb推荐)。
2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房颤患者选择节律控制还是心室率控制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波澜不断。
传统观念认为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然而AFFIRM研究[23]结果显示:与心室率控制相比,药物节律控制在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及脑卒中发生率降低并无优势,这使得一度将心室率控制作为房颤患者的首选治疗。
但对AFFIRM研究进一步分析[24]发现节律控制本有获益,但被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死亡率增加所抵消,因此人们对房颤节律控制措施仍不断探索。
随着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研究的深入,导管消融技术被应用于房颤患者的节律控制治疗,而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更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25],能更好地改善临床预后,房颤节律控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但房颤患者选择节律控制还是心室率控制需充分评估患者个体情况后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2.1心室率控制心室率控制是房颤患者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基础治疗,并且心室率控制在临床实践中简单易行并且避免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等优点。
目前心室率控制主要用于转复窦性心律后不能长期药物维持的房颤患者、无房颤复律指征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和无症状的老年房颤患者。
《2015中国房颤认识和治疗建议》[8]推荐使用β阻滞剂、地高辛、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或联合治疗控制心室率;不推荐胺碘酮作为控制房颤的心室率的一线药物,但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时可口服胺碘酮控制心室率。
目前心室率控制目标尚不确定,有研究显示严格心室率控制(静息心率<80次/min)并不比宽松的心室率(静息心率<110次/分)有益,因此指南[9]认为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应以控制症状为目标,对于左心功能正常的无症状的房颤患者,可进行宽松的心室率控制,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应严格控制心室率。
2.2节律控制节律控制是指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措施,目前节律控制的方法有药物复律、电复律、导管消融和外科迷宫术。
药物复律和电复律是仅能暂时性转复房颤为窦性,之后需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维持窦性心律。
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能更有效地增加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改善生活质量[25],并且消融成功后患者有可能不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预防栓塞,因此被认为是房颤节律控制和栓塞预防的更好选择。
3电复律和药物复律在我国,目前房颤复律仍以药物复律和电复律为主要手段。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房颤首选电复律;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可先采取药物复律后再电复律。
当转复成功后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
目前,我国转复房颤的药物主要有IC类(氟卡尼、普罗帕酮)和Ⅲ类(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维纳卡兰)抗心律失常药物。
《2015中国房颤认识和治疗建议》[8]推荐氟卡尼、普罗帕酮、伊布利特、维纳卡兰可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的复律治疗;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选择静脉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