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篇一】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教师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到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和温厚的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

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从古至今,教师便被人们称赞为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是老师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责任。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求:一、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温暖,耐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

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二、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古往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身教重在示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育实现人文性却成了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于是,为“人文而人文”、“机械人文性”现象在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笔者称之为“伪人文性”现象。

下面,就现今阅读教学中的“伪人文性”现象以及如何打造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现今阅读教学两大“伪人文性”现象及反思1.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有失偏颇现象:语文课结束时,教师启发道:“狼往小羊身上扑去,大家想一想,小羊怎样了呢?”或者是“在当今社会中,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课堂上热闹非凡。

反思:经典寓言《狼和小羊》最终以老狼恶有恶报、撞于巨石或被正义使者猎人枪杀代替了原著中的小羊惨死;名家名篇《落花生》一课中,“花生派”在“苹果石榴派”的滔滔雄辩下,黯然失色,退居二线。

从种种逆向设计不难看出,教师在努力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力求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从而张扬个性,体现人文性。

但我们不禁要问:提倡这类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究竟能给小学生留下些什么呢?众所周知,狼永远不会因为学生同情小羊的善心而改变吃人的论文格式本性,而落花生那种有真才实学却不图虚名的实干家也决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存在的价值。

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

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

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篇1一、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1.工具性学生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及各种表现形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达到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目的,这就是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这说明了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学习与工作的基础工具的特征,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

2.人文性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一般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息、品德、情操等方面。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指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指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既性质不同、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为用、相互促进,这是语文教学的独特个性。

三、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体的言语行为过程,言语行为及其结果是个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是个人的愿望、要求、观念等。

即使仅仅是表述客观的事实、规律和真理,也无法避开表述者的认识和态度。

就整体而言,言语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

言语和语言同思维、认识不但不可分割,而且还决定了人的思维、情感、知觉意识和无意识的格局。

正如卡西尔所说:“在某种意义上,言语活动决定我们所有其他的活动。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六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六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六篇学校语文教育论文范文1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特别便利,也特别重要,它具有其他课程不行比拟的优势,是完成学校德育任务的需求。

(一)层次分明学校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同学的心理状况、理解力量和接受力量来划分与编排的。

因此,在学校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

像低班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特别直接地学习仆人公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的性格;在中班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同学学习喜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班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阔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珍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

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化,使同学在学习学问、熟悉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

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

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同学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育同学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同学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同学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同学的写作力量得到提高,还能使同学养成仔细、诚恳、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同学培育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的内心世界。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同学能够深刻理解,与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

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意德育渗透,而忽视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有着强烈的人文色彩的学科门类,小学教育中蕴含着的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体现在字里行间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组词汇和每一个语句中,更多的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概念解读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以人性教育为实质,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以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促使其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教育。

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由外而内的文化素养培育。

人文教育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养成,其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如通过传统方式传授广博的文化知识,运用高雅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氛围进行熏陶教育,以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熏染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来进行自我养成等等。

语文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文化事项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它是物化的人文情怀,它就是一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文化。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孩子进一步地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地学习其他知识创下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充分发挥其学科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教育作为文化教育最基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色彩鲜明,其人文特征明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所追求和基本目标,是开展语文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对文化素养追求的自主性,培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的根本所在。

因而,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把一个个的汉子和词汇教给孩子,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概念、文明现象和文化精神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在进行字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和人文价值的获取。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秉持良好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XXX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教师的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愿意用自己的健康人格、乐观心态和温厚爱心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成长为茂盛的参天大树。

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

语文是语言、文学、文化的综合体,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统称。

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篇二】语文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语文研究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研究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语文研究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小学教育的总体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文化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总体水平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

人文素养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息息相关,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当中经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小学教育当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关键,能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发展[1]。

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全面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就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当前人文素养培养出现的问题(一)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重点不统一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高能力,还要高素质,因此社会是普遍支持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的。

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当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在学生和家长方面,他们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愿意将时间花在其他地方,而在学校方面,虽然想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水平,保障升学率,教育工作主要还是围绕文化教育而展开,这就导致文化素养的培养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理论与实际出现偏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目前很多小学都在逐渐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

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中国语言和文字博大精深,给人们带来诸多影响,因为人们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而且人类的感情、思想以及精神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再者,文字书信是当今时代流传的情感载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语文对学生而言,不但是需要学习的科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学会运用,由于语文关乎一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不论是考场上还是人生道路上,语文都很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主宰者,如果对语文一窍不通,那么学生的未来望尘莫及。

小孩子属于人生的敏感期,因此,小学是打好语文的重要阶段。

但是,学好语文不能急于求成,非一朝一夕,首先得确定语文教学中是否有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这一点,如今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对语文的工具性过于注重,而语文的人文性完全忽视。

一、提升课堂的艺术感染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的教育问题,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这方面问题着重提到人文性教学。

现阶段属于新时期教育下的课程标准,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教学方法,其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重点放在熏陶感染作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更有价值性,要明白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细致观察他们独一无二的特点,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经验以及思想。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感性的,无规则的,跟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和方法无法相提并论,更不能把它们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将语文一点一滴,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基础,不仅如此,通过文本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与交流,从而增进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属于情感教学。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享受由陌生到相知这样奇妙的过程,文字非常富有感染力,学生若能认真读懂它,了解它,那么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文字的节奏,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内涵,感化自己的思想。

人文关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论文.doc

人文关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论文.doc

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文本对话)。

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许多参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

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或在黑板上写上T ,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

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呀、运用多媒体呀,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

就拿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这件事来说吧,这次赛课,每位教师方式都灵活多样。

如杨淼文《四个太阳》:学生合作互查,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发表时间:2014-11-11T08:48:42.65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4年11月供稿作者:李应春[导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贵州省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李应春【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中贯彻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一项教学改革工作。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引导学生多读书和情感的体验,以及语文教学贴近生活,来实施人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11-0044-01 人文性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就是人的文化性和文化的人性的有机组合,其实质是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

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

因此,要使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作手:一、挖掘教材中具有的人文素养来实施人文教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性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所谓?文道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挖掘教材隐含的人文价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应试教育上。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培育-2019年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培育-2019年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培育人文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精神培育不可忽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针对现今语文教学重视知识传播,而忽视了学生人文教育的弊病。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培育,使语文教学更适应于现代教育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让孩子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让他们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牵手构建和谐社会。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加强学生的人文培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适应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实施人文教育呢?我认为教师要改变以往认为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传统观念,要树立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观念中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生命、关注人的需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避免一味追求教育的功利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技能、道德与人格理想的共同培养,树立整体观念,突出创新意识。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相关的人文精神资源,利用生动丰富的教材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我本人认为应加强下述最基本的人文培育。

一、培养学生的仁爱意识仁爱、宽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而又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

仁爱就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宽恕他人,去爱护他人,关心他人。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宽容心。

可以从教学的课文中去培养学生的宽容心和爱心,如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争吵》一文,写安利柯和克莱谛之间发生争吵后,安利柯和克莱谛截然不同的做法,从而教育学生学习克莱谛宽容待人的美好品质,从而引导学生去如何待人。

学生便会得出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宽容。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为国为民的自觉意识。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青少年责任意识淡化,诚信出现危机。

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非常显著的人文性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既有自身的知识特性,也具有德育特性,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个人修养、拓展创新思维。

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经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以期能够给予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语文兼具知识特性与德育特性,在语文课程当中所蕴含的隽永美好的人文内涵,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仅仅是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教授,不注重充分体现出语文当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就会出现语文课程较为缺乏人文底蕴的现象,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重要的初始阶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借助发掘名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留下了汗牛充栋的古代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传承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文学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古代诗词,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整个人类文明进程当中的精华。

古诗词当中蕴含了音律美、意境美,是古代文学集大成者。

教师可从古代的《诗经》《大学》《中庸》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当中来选取传颂千古的名篇,来让学生开展诵读。

让学生通过多种读诵方式来进行深入学习,深入理解与掌握古典文学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古人所言“道德文章,教化世人”。

让学生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现自己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与完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论文概要: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人的发展在这当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笔者的班级中,小莹学习基础较差,但她的画画得很好。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她正在画一只美丽的天鹅,当时笔者没有批评她。

下课后找她谈心。

笔者说:“你的画画得很美丽,可以送给老师吗?”她说:“当然可以!”笔者说:“看你上课画得那么认真,老师欣赏你的认真,现在宣传组缺一个画画好的同学,你愿意加入吗?”听了笔者的话,她出乎意料地看着笔者,过了一会儿才恍过神来说:“我愿意!我愿意!”此后的一段时间,每次出板报她都很认真,同学都赞她做得棒。

上语文课也没有看见她画画了,听课专心了,语文成绩进步了不少。

同时,笔者也赢得了她的尊重和喜爱,她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江老师,您真好,谢谢您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会努力的!”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从而打开他们心灵的那扇窗。

窗户打开了,爱是对流的,它一定会推已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

一、关心教材,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的课文。

如《中彩那天》《万年牢》中的诚信;《将心比心》的理解、宽容、关爱等;《生命生命》《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等则是启发学生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等课文从中引导学生环保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我们要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升华,从而学会关爱别人、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等等。

二、关注课堂,从教与学中体现人文性1.从“读”中体现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笔者十分注重朗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强化感受性、体验性。

教《生命生命》一文的重点句子之一:“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要求学生读完句子说出感受的。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可通过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在人文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引导学生领悟人文精神。

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促进人文教育,案例分析显示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未来教学实践有启示作用,未来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趋势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将更具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学生语文素养、教师角色、学校与家庭合作、案例分析、重要性、启示、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习的基础和桥梁。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获取语言能力的关键阶段,语文是思维和表达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情操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了解和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培养出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承载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1.2 人文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热爱文学、崇尚人文,关注社会,具备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一、引言人文教育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意义、方法以及实践。

二、人文教育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水平。

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并关注社会中的人文问题,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

3.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文教育的内涵。

2.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人文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鼓励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写作、朗读、演讲等,让学生通过表达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和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辨。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辨,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人文教育:1.选取有人文内涵的文本。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深度和思想性的文本进行教学,如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诗词等,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这些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教育的意义。

2.打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人文教育的魅力。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探讨语文是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语文教育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更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文化素养以及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积极的塑造。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勇于创新、有文化底蕴的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学习优秀的古诗词、文言文,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到古人的高尚品德和追求。

比如孟子的仁义之道、诗经的民生之言,这些都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比如通过阅读一些社会实践课文,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各种不平等的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语文人文教育也应该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和世界名著,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增进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的多元性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开放性,使学生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语文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工具,语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业成绩的高低。

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学习一些古文诗歌、古代文言文,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积累。

古代的文言文语言丰富多彩,语言规范,古诗词抒情唯美,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一些优秀的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一、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

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对新语文课程标准难以适应。

这不单表现在教学观念的落后上,还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的不足上。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和锤炼语言,不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任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整体素质。

拥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语言文明,爱好广泛,平易近人;他们热爱生活,有着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

因而,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热爱。

二、创新人格是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适时调控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学生、教师之间情感最佳融合境界。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以激发学生情感为诱发因素的。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性格、能力、意志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有所发展、进步,让每个学生的进取精神、意志力、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人格,都能在课堂上得以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渗透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使学生的情感在一种乐学的情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升华。

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具有丰富知识和情感的学科来说,教师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情感丰富,教师正确的情感引导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学习、对课堂、对生活充满热爱,能够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情感教学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其文学素养。

三、课堂教学要充满人文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多设计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要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可以完成的题目,以充分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让他们在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以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

另外,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有人说,课堂上的40分钟,就是学生生命中的40分钟。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上都应该考虑是否能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点什么,让他们生命里的这40分钟过得充实、精彩。

只有让语文课在充满情趣和关爱的氛围进行,才能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意义。

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用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后,能表达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

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意识地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丰富自己的视野。

在口语交际中,要培养学生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的态度,注意表达时语言要优美,要尊重、理解对方。

总之,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才是充满了活力的教学课堂。

四、人文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把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进行拓宽伸展,构建开放、鲜活和充满人文气息的小学语文课堂。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去发现和体会生活中那些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人文素材。

语文学科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有关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还会涉及到有关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着浓浓的人文精神。

如在教学课文《悯农》时,作为古诗教学来讲,首先要学习字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需要挖掘“爱惜粮食”这种节约的思想,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分析爱惜粮食的重要性。

经过讨论,有的学生甚至会得出“爱惜粮食,利国利民,是对劳动者的尊重”的结论。

还有的学生会说:“今后我们要节约粮食,不扔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