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浅析李碧华之《生死桥》
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
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作家李碧华,女,原名李白,祖籍中国广东台山,出生、成长于香港,毕业于香港著名女子学校香港真光中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红耳坠一回,我们在北京一家著名的百年老店晚饭,柜台上有一大缸酒,呈浅橘红色,透过玻璃缸,见底部堆积药材,但以鲜红的枸杞子为主,如一层红土,忽见有一颗没有下沉,在酒中间静定地“悬”着,看上去,像一颗红痣。
真漂亮。
我问店主:“你们这酒有名堂么?”“是清宫的‘长生固本益颜’酒。
”“那么复杂?灵么?”他笑,“其实是枸杞子酒。
也有人参、虫草、山药、五味子、生地黄、天门冬等等——但光枸杞子,已是养颜妙品。
”“用黄酒抑白酒浸的?”“白酒,白酒色纯味醇,你看,这些红,是天然的,没人工色素。
浸过的枸杞子也可以一起吃。
”喝了一小杯,有点甜,有点酸,但芬芳可口。
回来后,我记得这个酒方。
也记得原始的白酒,才浸得原始的鲜红,一如那浮沉的红痣。
好的枸杞子,粒大、肉厚、身干、子少、色红、质柔润。
枸杞子是枸杞的果——但茄科蔓生灌木的枸杞全身是宝:根皮又名“地骨皮”,可药用;枸杞茎称“仙人杖”,枸杞叶又名“仙苗”、“天精草”、“甜菜”、“枸杞尖”……可入馔;枸杞的果,即枸杞子,秋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收,晾至皮皱后,再曝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此时它呈长卵形(或一个小小的纺锤形),中部略膨大,表面鲜红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纹,有光泽。
枸杞子简称“杞子”,还有很多别名:“甘枸杞”、“天精”、“地骨”、“羊乳”、“明目子”、“明眼草子”、“红玛瑙”……但我觉得最贴切的,便是因它形小态娇,红艳欲滴如泪,看来又似耳坠,惹人喜爱——有人称它作“红耳坠”。
枸杞子最大的功用是养肝明目,远古之时被视为灵物,《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
它还有滋肾润肺、补血壮阳、身轻气旺、延缓衰老的药效,可提高免疫力。
关于它的传说有好几个,其中最神化的,是一场“少打老”的趣剧:北宋年间,有一位官员出差,经过山边,见到一名少妇,用鞭子抽打一个老太婆,那老太婆不但不反抗,还点头称是领受教训。
李碧华小说创作心理浅析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李碧华小说创作心理浅析何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摘 要:李碧华的小说作品奇特诡魅,常常打破传统言情小说的叙事策略和逻辑架构,将人物灵魂深处的幽微细腻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展现于字里行间。
她擅长在时空转换和虚实跳跃间营造亦真亦幻却又无比真实的环境,并在此透视真实的人性。
本文将从作家的原生家庭、香港社会环境、创作者认知体系里的宿命观这几个角度来分析李碧华小说的创作心理。
关键词:李碧华小说;创作心理;小说分析作者简介:何淼(1990-),女,辽宁阜新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助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72-01李碧华小说有着电影化的写作风格,凄艳悲凉的爱情故事常常是内容体系中的主要元素,辛辣的语言、鬼魅的格调,延展出笔端对情欲、人性、现实最直观的聚焦与描述,满纸真实中充斥着令人锥心的深刻与悲凉。
传奇的作品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创作心理呢?一、原生家庭对创作心理的影响李碧华出生于家境殷实的传统旧式家庭,祖父做药材生意,娶过四个老婆,有过妾侍,且传袭国学风雅,家里雕梁绣柱,书香满庭,人多口杂。
从小她便在充满烟火气的人事争斗里感知、摸索,在他人的悲欢离合中品味生活。
所以她笔下的哀怨、缠绵、痴守都充满了烟火味的躁动。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纲要》中提出:“儿童是成人的心理之父”。
[1]“决定性的压抑发生在儿童时期,而此时他的自我是很脆弱的。
”[2]所以童年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带给人的影响,常常会进入潜意识中而难以觉察,并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人生画卷的慢慢延展而逐渐释放。
见惯了人事的纷繁嘈杂,情义的真真假假,童年就触及了人性真实、生活真相的李碧华,她的潜意识里对家庭、对亲情的观念是很淡漠的,所以她笔下很多人物的童年是悲凉凄惨的。
《川岛芳子》里的芳子出身显赫,是清朝肃亲王的十四格格,但她的少年时期却充满灰色与压抑,七岁被父送至日本接受严格而残酷的间谍训练,极端的军国主义思想和被养父奸污的经历,是她日后变态分裂人格的重要成因。
女性主义视角下李碧华小说艺术风格研究
第33卷第11期Vol.33 No. 11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ZH OUINSTITUTEOF EDUCATION2017年11月Nov. 2017女性主义视角下李碧华小说艺术风格研究叶云(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作为一名言情小说家,李碧华主要是依靠其独辟蹊径的小说与独特的个性获得了读者的热爱和关注的。
她 的创作主要是以“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为理念,这在她的许多作品中有所体现。
李碧华的小说主要是来往于阴阳两界,包含众多穿越古今的情节,正因如此,这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小说艺术风格。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在她的文学作品中体会到她的个性特征与文笔特征,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命运主题与女性个人形象。
[关键词]女性主义;李碧华;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7)11-002142 [收稿日期]2017 -08 -20李碧华是中国香港文坛著名的女作家,特别是在 言情小说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她虽然行迹神秘,但是 却从事过许多的职业,例如记者,而这也为她日后的 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看清人世,并且轻 松地驾驭对情感的描写。
一般来说,对于两性情感的 描写一直是吸引读者和受众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小 说创作以及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李碧华的 作品之所以如此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也是因为其主 要路线和内容多为言情小说。
本文通过分析李碧华 的作品,比如《生死桥》《胭脂扣》等,都能够看出她一 直在描写情感,让其作品富有神韵和内涵,这主要源 自于李碧华是以女性主义视角来创造性地探讨女性,从而描述命运与爱情,使其三者相结合,构成奇妙的 关系供其去探索。
一、以爱情命运为主题李碧华小说主题是对女性纯天然情感的一种描 写,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女性是绝对的主角,她所描写 的女性形象也都是爱得痴狂和强烈的,在她们的爱情 世界中,她们从来不会去计较功利,也不留退路。
在污泥浊水中开放的鲜花——透视李碧华小说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征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污泥浊水中开放的鲜花——透视李碧华小说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征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70601中文摘要我选择“丑”作为论文研究切入点,走进李碧华的小说艺术世界,窥视李碧华的精神探索与艺术追求。
李碧华在小说中以敏锐的目光和犀利又细腻的笔触审视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种种丑象,撕破了现实人生种种伪善的面纱。
她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借助“审丑”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把苦难、疾病、黑暗、丑恶、血腥、暴力和死亡等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让人触摸到现实人生真实的内核,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李碧华并不满足于对丑象的揭示,她还追根溯源,对父权制度、香港商业文化和传统经典文化进行拷问和批判:畸形的父权夫权文化导致的个性缺失是悲剧的表现形态,也是悲剧产生的直接动因;香港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家庭关系受到威胁、人与人之间关系疏离,在经济的巨大“逼迫”下,社会呈现物欲横流、人情淡薄,香港社会带来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萎缩;李碧华的作品离经叛道,蔑视正统,颠覆传统,消解虚伪的崇高。
在“丑之象”呈现的同时,她也让“丑之根”无所逃遁。
李碧华的艺术手法自成一格,她轻松自如地应用“幽冥鬼魅”、“荒诞”、“血腥暴力”、“自然意象”、“故事新编,多重戏弄”等表现形式,入乎“丑”,出乎“美”,在“丑”中跳出多彩的舞姿,完成了审丑与审美的统一,有很强的感染力。
关键词:审丑;精神拷问;文化批判;艺术表现形式AbstractI choice ugliness as my point of view and analyze the art world of BiHua Lee to discuss her spirit exploring and art pursuing.BiHua Lee shows uglinass in her works in three aspects,which is society and people,people and people,peopele himself with her acuity sight and sharp writing style.She tears all kinds of hypocritical veil .Lee manifest her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real life by art method of appreciation of ugliness .She exposes suffering, illness, darkness, evil,or improbity,force and death.Her works make people touch the true essence of real life,which bring readers strong effect.BiHua Lee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aint of ugliness and seek after the cause of ugliness.She comment the male power syetem,commerce HongKong and traditional classics:Male force is the main reason of tragy;the relation of people in HongKong is poor;her works look down upon tradition.She expose the phenomena and foundation of ugliness with spirit question and cultural criticism. Her special esthetic methods include ghostliness,fantasty,sanguinariness and violence, reminiscence, natural imago and adapting classics.She harmonize aesthetic ugliness and aesthetic beauty with colourful art methods,which make her works brilliant.Key words:appreciation of ugliness ; spirit question ;cultural criticism; art skill引言到目前为止,不论是香港本土,还是大陆内地,仍有许多学者认为,李碧华的小说属于言情小说之列,这种理解对李碧华丰富的小说内涵来说是不全面的。
李碧华笔下女性的抗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李碧华笔下女性的抗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作者:唐啟瑜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9期摘 ; ;要:在李碧华的小说中,女性是绝对的主角,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和性格的赋予,塑造敢爱敢恨、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
这些人不满父权社会压迫,寻求自身的自由与解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契合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引发了对现代社会女性生存的反思,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碧华 ; ;女性形象 ; ;抗争 ; ;现实意义李碧华的小说因奇幻诡谲的写作和对现实的讽刺而闻名,所塑造的角色形象突出、爱憎分明,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近年来,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改写;第二,从小说与电影的改编角度进行研究;第三,小说的叙事特色;第四,探讨小说对于“文革”的描述;第五,对小说体现的宿命观和女性主义的把握。
在这些研究中,对宿命观的研究着重于讨论宿命的偶然、必然和循环往回与传统文化的轮回观相符,强调宿命难违。
对女性主义的探讨多将男性和女性相比较,歌颂女性的抗争,控诉一些男性软弱、自私的劣根性。
宿命观的论述中侧重宿命的不可更改,弱化角色自身对宿命做出的始终不渝的反抗和忍受。
而对男女角色的探讨则不免陷入绝对,给人较为刻板的印象。
在她的笔下,女性有着鲜活的生命特征,其对命运的抗争更值得尊重和探讨。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李碧华深谙这种“毁灭”的力量。
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受困于自身局限和环境的束缚,逃不开命运的捉弄。
与悲剧命运相对的,是对人性的光辉一面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爱恋的无止境的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碧华笔下的女子至死也不肯罢休,在魑魅魍魉的世界中不放弃反抗。
从反抗走向绝望,绝望中依旧反抗的执着。
这种可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封建婚姻选择权的争取这是在婚姻制度方面的反抗,表现为女性自主寻找和选择托付终身的对象。
在她的作品中,几乎所有女性都表现出了这种择偶理念。
李碧华生死桥读后感6篇
李碧华生死桥读后感6篇《生死桥》读后感(1):没有圆满的爱情还是那样凄美的结局,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三个人沿着他们算过的那个卦走完自己的一生。
故事里没有一个人的爱情圆满,三个主人公如此,那几个配角也是如此。
难道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圆满的爱情,所以李碧华才这样残忍,只有那个妥协了的志高得到了相对的善终。
也许人的命运本来应该去妥协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生死桥》读后感(2):艳丽的心计喜欢李碧华的作品最喜欢的除了《霸王别姬》应该就是这个了推荐给室友可是她们读了都说太妖气汗不过仍是喜欢,文字似乎有淋漓颜色,恁的艳丽无匹。
一字一句都是精到,没有多余拖沓。
是可以带在身边随时读的书。
作品里的人永远是卑贱的,斗不过命,却又仍恨恨的时时努力着。
这拼命的活法在命运面前显得苍白而无助。
字里行间里有潋滟光影。
那乱世里的风情华奢,所有真情算计。
不动声色的一一尽现。
出色的女子。
《生死桥》读后感(3):天下皆尽无情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
是故事的开头,也是故事的结尾。
好像是从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好了一个圈套,昏暗迷眩之中,等待三个主角一步一步走向其中,完成命运的最后一笔。
因为有了这个凄惶的暗示,所以开头的一切叙述,再是热闹,也显得触目惊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要滑向无法挽回的深渊了。
只知道这是生生死死的无尽轮回,却不知谁是生,谁是死,谁在生死夹缝中苟延残喘。
三十年代的背景总是动荡颓唐,人的命运在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脆弱卑微。
欲望,复仇,痴恋,人最终被自己反噬,就算是算尽天机的王老公,最后也被自己宠溺了一辈子的生灵们撕咬分食,生命来过,最终都归于死寂。
直至现在,我依然无法准确辨别志高,怀玉,丹丹三人,谁是生不如死,谁是死不如生,谁是先死后生。
从三人的签落地,混为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也就交缠在一起了,生死无从分辨,在万物轮回中,宿命凄迷惨淡。
谁能想象到当初俊朗的少年最后成为了被遗弃的盲人,寥寥余生,谁能想象到牡丹花一样娇美的丹丹最后卑微瑟缩成老妇,抱恨自尽,谁又能想到机灵滑头的志高最后成为了角儿。
由《生死桥》浅谈李碧华的传奇叙事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由《生死桥》浅谈李碧华的传奇叙事邹枝俏 长春师范大学摘 要:《生死桥》从命运的幻灭常态中展现了人情感实现与自我实现中的斗争与救赎,从情魔之劫与身体之美的交织中展示了人对欲望和美的原始追求,不同于其他作品强烈的性别意识批判,《生死桥》便凸显出来,无论从性别意识批判上,还是从多种文化的元素组合上,交融而不偏私,平凡而绝美,堪称李碧华最柔和的一笔,最温柔的一刀。
关键词:李碧华;现代;女权意识;命运;文化多元作者简介:邹枝俏,长春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40-02李碧华作为香港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现象,善于运用诡谲多姿的语言抒写痴男怨女的爱恨情仇,表达现代男女在情爱与自我实现的挣扎与迷茫。
其作品准确捏合大环境与小人物,深入挖掘人性丑恶与挣扎,美丽与凄凉,穿越多重社会历史环境,跨越时代与地域,以香港,大陆,台湾三点为主线,展现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的激烈碰撞。
其内容贯穿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都市文学,是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深刻展示,是日本物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绝美交融,辅以佛教基督阴阳五行命理学说,民俗小众,多种因素大胆铺就,色彩多姿,形式多样,展现出强大极具张力的作品。
其画面描写艺术造诣之高,语言运用辛辣冷绝,塑造人物形象鲜艳饱满,感情色彩浓厚,与其影视创作与文学创作的双重身份是分不开的。
“哀而不伤,浓而不腻”,李碧华是一杯独特的鸡尾酒,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1、华丽转身,从“妖”化“人”一位哲学家对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的盲点做过点评,即男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女”而不见“人”,只把女人看作是性的载体而不是将其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女权主义者则往往在女人身上只见“人”而不见“女”,无形中抹杀了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
正因为他们各自有其自身的视角和立场,所以不论是男权主义者或是女权主义者,不论是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都难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对异性的客观的评价。
生死桥观后感2000字
生死桥观后感2000字《生死桥》一书由李碧华所著,这本小说的背景是民国时代,讲述了民国时期三个天桥儿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向我们展示了民国时期的风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生死桥观后感20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总是漫长,湿冷,寒窗冻彻心骨。
每天望见窗外,总是白茫茫一片寂静,在远山和雾气中回荡,偶尔的鸟的啼鸣,睡眼朦胧中是可笑的,唯一能感受到的生的气息。
因此总想看一些黑暗一点的小说。
《生死桥》是李碧华写的一本小说,提起他一定不陌生,《霸王别姬》,《如花》,《青蛇》早已被改编成一部部经典的电影,之后就有人给我强烈推荐过他的书,初见《霸王别姬》便被他的文笔惊艳:【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
生命也是一出戏吧。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诸位听得不少。
那些情情义义,恩恩爱爱,卿卿我我,都瑰丽莫名。
根本不是人间颜色。
】不得不佩服李碧华,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读完《生死桥》,文笔一流,对于民国风情的描写,对于男女情愫的细致,对于全书氛围的刻画都十分到位。
桥是在天地之间的,横贯生死,亘古不变,历经兴衰,见过灯花凋零吗,万物复苏。
而人却是无主的生命,零落又冷漠,如同被王老公圈养在屋子里的黑猫,现世赐予你生命,却如此凉薄,如同惨死的王老公,白骨森森,枯骨缠发,养了一生的猫儿,将他的肉蚕食干净,残存血污尿迹。
人又是什么样的东西呢?付诸一生,却得不到回报。
故事一开始,就为三个人的命运做下铺垫:“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你们将来的人,都不是心里的人”但是被黑猫打翻命运的竹签,他们并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纠葛,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凄凄命途。
唐怀玉唐怀玉,从小便与丹丹暗生情愫,只一个眼神,三两句话,三个人之间心底的秘密便了然于心。
当他们逐渐长大之后,志高主动告诉怀玉对于丹丹的情愫,对于怀玉,他是不舍得丹丹的,但是为了情义,选择了主动退出。
他去往上海,那个灯火琉璃的城市,他本不该吃江湖饭,但是他天赋异禀,而且渴望“赢得满堂彩声”“不是地摊,不是天桥,飞,飞离这臭水沟”。
光怪陆离的妖冶人间--论李碧华小说中的人性
文主义关怀.使其 小说在雅俗 共赏中具有超 时代 的恒久魅 力。 关键词t李碧 华;人性 ;欲望;孤独
李碧华 , 作为从不在公共媒体上抛头露 面的奇女子 , 她 以奇人 ,驭奇才 。 运 奇笔 , 写奇情 , 记奇事 , 成奇书。 她观念标新立异 , 小说独辟蹊径 , 具有典型的奇书体例 ,以风 云动 荡的历史时代为背景 , 将人物生存置身 于边缘坎坷 的环境中 , 把古往今来 “ 人非草 木, 孰能无情”这个敏感有有 吸引力 的话题 进行到底 , 用她 的奇笔在无拘无束 的时空流 转上 ,淋漓尽致地表 现。风情万种。奇诡与 妖艳 ,是李碧华文字的两大特 点。 有人说她的作 品低劣不堪 , 也有人说她 的作 品 “ 是一般言情小说所不能 比拟 的” , 不 同于一般 的言情 小说单纯 的写 男女之 爱 目的是 为了表现爱情 的达成或毁灭 , 她的高 明之处在于 :把爱情作为一个支点 , 然后 以 这个支点为中心 , 画出了一个超越表层叙述 的深度 内涵圈 。引人人胜 、发人 深省。“ 她 的写作有着引人深思 的 ‘ 边缘 性 ’ ,既不在 纯文学的中心苦思 。 又不在消费文化的阵营 盘桓过久 , 尝试着走 一条 ‘ 中庸之道——其 作品既不严肃 到无人问津 , 又不俗到 ‘ 走 火 人魔 ’ ,而是熔 两者于一炉。不走极端 ,好 处是兼容并蓄 , 采众家之长 , 雅俗共赏 。但 往往不容易把握 , 难 以界定 ” ’ 文学是人性 , 李碧华在她 的作 品里写得 最多 的就是人 和性。作 为”天下 言情 第一 人” ,李碧华 的小说虽渲染极 至之情 ,但并 不让人感到庸俗腻味 , 不 同于琼瑶等作家 的 诗情画意镜花水月 , 李碧华的爱情高傲 、 现 实并且轰轰烈烈 ,她的话语犀利一针见血 , 带着一种洞若观火 的理性。她给我们很 多甜 蜜 的誓言可也逼我们看到了惨淡 的现实 , 她
生死桥读后感
生死桥读后感《生死桥》是一部由著名作家张爱玲所著的长篇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读者喜爱。
小说以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家族故事。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小说以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死桥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阿英和阿宝之间的爱情故事。
阿英是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子,而阿宝则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男子。
两人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整个家族的悲剧。
小说通过描述这段爱情故事,深刻揭示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当时上海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在这个充满欲望和虚荣的社会里,人们的内心充满了贪婪和欺骗,而爱情也变得不再纯洁。
阿英和阿宝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之间的感情被外界的利益和阻碍所扭曲,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对社会的批判,小说还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内心世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阿英温婉贤淑,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抗争;阿宝风流倜傥,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我的追求。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生死桥》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个充满欲望和虚荣的社会里,人们的内心充满了贪婪和欺骗,而爱情也变得不再纯洁。
阿英和阿宝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之间的感情被外界的利益和阻碍所扭曲,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对社会的批判,小说还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内心世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论香港作家李碧华言情小说的诡异之风
、
诡 异风 格 的体现
( 一) 奇诡 的 意 象
意 象是 中国古 代 文学 中一个
为秦始皇的陪葬品。 意象三是“ 打鬼” 。 《 生死桥》 的开 篇就提及寺庙的庙会 , 而“ 打鬼” 正是庙会的一项传 统 ,黑 白两个 鬼 ,张 着狰 狞 的嘴 脸 ,一 左 一右 ,挥
单玉今穿越阴阳轮回生死或把作品中的同一人物莲爱上了武龙武松但武龙懦弱自私不敢承担放在两个乃至多个迥异的时间里或把数个不同空即使她在受众人批斗时也不能伸间的人聚合在一起在多维的时空中书写人生描迫于生存压力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武汝大武大从摹世态洞察人性表达哲理
第2 7卷 第 5期 2 0 1 3 年 l 0月
可测 ,一个 个悬 而未 知 的秘 密就 在那 里等 待 你去 探 索, 令 你 流连 忘返 。可 以说 , 李 碧 华小 说 引 人人 胜
的一大 原 因就在 于她小 说特 有 的诡 异 之风 。
一
品。《 秦俑》 中写到 了秦始皇陵, 它 的入 口是一片能 危及 生命 的流 沙 , 但 盗 墓 者们 的贪婪 和 野心 , 让 他
VoI _ 27 N0. 5 0ct 2 O1 3
论香港作家李碧华言情小说的诡异2风
古 大 勇 , 陈晓 兰
( 泉 州师 范 学院文 学与 传播 学 院 ,福 建 泉 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言情 小说具 有独特的诡异风格 , 主要体现 为小说 中呈现 的奇诡 的意 象、多维的时
舞 身躯 , 鬼 的身 后 站着 带着 兽 面具 的喇 嘛 , 其 形 可 怖。 “ 打鬼 ” 的 目的是 为 了驱 邪 , 求 取平 安 。 丹 丹 瞪着 眼 睛看 “ 打鬼 ” , 也 为祈求 吉 祥平 安 。人 们一 向都 畏 惧 鬼神 ,孰不 知人 的一切 感 觉 意识 皆 由 心生 ,人 的 害 怕实 源于 心 魔 , 若 心 能看 透 放下 , 纵 然鬼 神 有 三 头六 臂也 无法 入侵 。但 是丹 丹 和唐 } 不 玉却 被 自己的
论李碧华小说中女性的爱情悲剧
论李碧华小说中女性的爱情悲剧作者:王慧慧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8期摘要:李碧华是香港“天下第一言情人”。
她的小说多写世人不容的奇情虐恋,描述爱情的悲欢合离,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光彩亮丽的悲剧女性。
她们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不甘认命。
而她笔下的男性则猥琐、虚伪。
李碧华的小说打开了女性心灵之门,让读者清楚地看到女性内心的千疮百孔。
动荡的时代对人性的残害,这是导致爱情悲剧发生的外因。
而男权社会长期以来对女性的迫害也导致了女性爱情的幻灭。
此外,女性自身思想的不足,对男性的盲目依赖,加剧了女性悲剧的发展。
李碧华的爱情小说,是对封建思想和文革的强烈控诉,同时拉开了女性自我寻找的序幕。
关键词:李碧华爱情悲剧女性李碧华,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被誉为“天下第一言情人”。
她的爱情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多描写爱情的悲欢离合,常常以死或离作为爱情小说的结局;文字阴冷妖艳,令人读着读着便觉得毛骨悚然;故事荒诞夸张,常常跨越生死;或者另辟蹊径,一改传统,重塑女性、爱情和男人的关系;或者写梨园、风尘中卑微戏子、妓女在爱情中的追求与破灭。
小说中,李碧华以独特的视角让女性成为爱情的主要追求者和捍卫者,而最后,女性又常常成为了爱情和男性的牺牲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碧华独树一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凄艳的爱情悲剧。
本文通过对李碧华笔下爱情悲剧的探讨,揭开这种种悲剧背后神秘的面纱。
一、爱情悲剧的类型“天下第一言情人”李碧华塑造的爱情,多为夸张、荒诞、离奇、诡异、惊悚甚至不可能存在的奇情虐恋。
在她的小说里,掺杂了太多客观的、主观的不可抗力因素,最终导致爱情悲剧。
(一)“再创造”的传统女配角的爱情悲剧李碧华擅长故事新编和戏古弄今,如《青蛇》和《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等。
通过对传统人物和传统爱情剧情的再塑造,赋予传统人物新的生命和性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白蛇传》改编的《青蛇》。
小说开头,作者以小青的口吻自叙:“五百岁的蛇,地位比一千岁的蛇低,但一千岁的蛇,地位又比才一岁的人低。
浅探李碧华作品中的悲剧主题
浅探李碧华作品中的悲剧主题关键词:李碧华;《胭脂扣》;《青蛇》;人性李碧华的小说总是围绕着男女情爱的主题展开,但她笔下的情爱无一例外地都充满了悲哀与绝望的基調。
任何美好浪漫的爱情幻梦在李碧华的作品里都会被残酷地打碎,在她眼中爱情的真相是:“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
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 就是化不成蝶。
并无想像中之美丽。
”[1]她以一个个的爱情悲剧描绘了千姿百态的浮生世相,又用自己尖锐而犀利的笔锋刺破男女情欲的面具,更深一步地揭露和反思悲剧背后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一、《胭脂扣》:私欲支配下的人性悲剧“在李碧华笔下,无论是男人的背叛,还是女人对爱情的执着,无不因为一个‘欲字:物欲、情欲。
且不说导致男性背叛的种种诱因,单看女性的痴情,已在潜意识中幻化为一种欲望。
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争,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执。
”[2]小说《胭脂扣》中,主人公如花与十二少都是极端利己者,李碧华对他们两人抱以同样的理性和批判的态度。
十二少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艰难后决心要与如花断绝关系,在看到如花饮毒自杀时,他瞬间的感动与迟疑很快便被恐惧占领,他不能死也不愿意死。
而如花对十二少的感情看似真挚热烈和痴心感人,但背后却蕴含着贪婪可怕的私欲——她不甘心十二少离开自己与别人幸福,这一信念使如花坚定了要夺走十二少性命的决心。
小说的悲剧主题归根到底是要探讨人性深处的私欲。
曾经美好的爱情被各人的私欲与贪婪彻底撕碎,面目全非。
“在一种被压抑的生存境遇中,人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就会扭曲和异化,就会暴露自己潜藏最深的人性中的恶。
人类自身所有的弱点也会因本能和欲望的无限膨胀而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
”[3]因而,小说中的悲剧论调更为阴沉犀利,直指人性的黑暗面。
二、《青蛇》: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命运悲剧小说《青蛇》中李碧华以细致而犀利的笔触表现出陷入爱情中女子的卑微与偏执,其主要目的正是通过描写青白二蛇在情欲中的迷失和醒悟来反思传统女性的命运悲剧。
浅议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李碧华的小说以犀利的笔锋、纠结的情节和浓烈的情感在当代文学中可谓独树一帜,其笔下的人物饱满鲜明,各具特色,但他们都有相同点,都是一群尘世中挣扎于爱恨纠葛的痴男怨女。
李碧华笔下的女子多为痴情所误,终生都沉溺于爱火中备受煎熬,而男子却胆小怯懦,只贪恋情欲与美貌,不懂得付出真心,所以在她的作品多以悲剧收场。
作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作家,李碧华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一段段恋情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大多具有反抗性和新世纪女性自主独立的特质,如《青蛇》中的青蛇,《胭脂扣》里的妓女如花和《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里的川岛芳子等女性形象。
李碧华塑造了许多率真的痴情女子,这些女性的共同点是她们都敢爱敢恨,敢于抗争,刚强独立,与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
这些人物的塑造都夹杂着作者对于女性意识觉醒的情感,她借这种独特的方式传达了她对女性意识的看法。
李碧华在描写女性美丽的同时注重对现代女性独立特质的描写,唤醒女性的反抗意识,使女性具有独立的人格,表达出女性意识觉醒的思想。
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封建男权利制文化束缚中解放出来,对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大胆质疑和有力反拨,从而引发无数对人生、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李碧华小说女性形象浅议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李碧华的小说以犀利的笔锋、纠结的情节和浓烈的情感在当代文学中可谓独树一帜,其笔下的人物饱满鲜明,各具特色,但他们都有相同点,都是一群尘世中挣扎于爱恨纠葛的痴男怨女。
李碧华笔下的女子多为痴情所误,终生都沉溺于爱火中备受煎熬,而男子却胆小怯懦,只贪恋情欲与美貌,不懂得付出真心,所以在她的作品多以悲剧收场。
李碧华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女性细腻的情感将尘世间的爱恨纠缠描摹的淋漓尽致,彷佛带领读者跨越时空的界限穿梭于各个朝代背景,领略一场场情感盛宴。
李碧华塑造了许多率真的痴情女子,她创造出的女性形象敢于抗争,对传统认定的角色与形象进行颠覆。
毫无疑问,女性是李碧华小说绝对的主角,这些女性或者是蛇妖、女鬼,或为戏子、婊子,形象往往怪异另类,栩栩如生。
李碧华的语录50条
李碧华的语录50条爱一个人,就是如此容忍包涵。
不信他变心,怜惜他失察。
他不好,是呀,但她舍得承认他不好?——李碧华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李碧华的语录50条,欢迎阅读借鉴。
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磐石方且厚,能够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2、婚姻是很简单的一回事。
婚姻是蚌和珍珠。
一粒砂无意中走进蚌的身体,蚌不断付出它的底心血减少痛苦。
终于,便产生了一颗完美的珍珠了。
3、女人,命好的,一生跟一个男人,命不好,便跟很多个男人。
4、碰上一个这样的男人——他唯一的本领是多情。
5、什么叫剩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
6、幸福的一方在展览爱情,必然有一方是在暗处舐伤口的。
7、"情"便是这样,管他是谁呢?说时迟那时快,总兴沸沸腾腾的感觉,到情消失了,也就不堪提。
他们也曾那么爱耶稣,末了彼得三次不认他,犹大还出卖他呢。
人神之都如此,别说人人之间了。
8、一个心理医生的提醒女人应该注意这些信号:他殷勤,那是他刚刚爱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爱着你;他从容,那是他己厌倦你。
9、"我爱你"三个字,男人通常事前说,要不她怎么肯?女人其实最想在事后听到,不过那时他太累了,到了翌日晨更懒得说了。
10、变心哪有对错?只是大家在迷梦中醒来的时间不一样。
11、还是情愿痛吧?痛得锥心、撕裂、轰烈而难熬。
痛,告诉你部位、性质和程度。
因为痛,才有终于不再痛的一天。
12、他就像我听来的传说中,那一座飞来峰。
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他的心,啊,是的,忽然无落脚之处,不知留在东,抑或留在西。
13、二人披了发,静静地,静静地沉思。
思维纠结,又似空白。
我们都在努力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儿,其实,只是一种姿态,因为再也找不到话题了。
14、我就是那针,我的心眼,比针眼更小。
但,我比针更尖利。
15、说好了唱一辈子的,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年,差一个月,差一个时辰,差一秒都不是一辈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决定命运——浅析李碧华之《生死桥》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语文)2009级吴江林指导老师:万奇颖摘要:《生死桥》讲述的是丹丹、怀玉、志高三个卖艺人在乱世中的命运和情感,一个是死不如生,一个是生不如死,最后一个是先死后生。
他们最后都没没有和自己心里的人在一起。
本文从性格决定命运的这条线索,主要分析了三位主人翁在他们的一生中由于性格的不同导致了最后他们三人命运的不同。
关键字:性格;命运;《生死桥》。
Abstract:Bridge,tells the dandan, HuaiYu, chigo three busker in gone with the fate and emotion,One was born is better than a dead, one is born, death than the last one is die first guns.They didn't not and the last person in my mind. From character determines the fate of the clu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three masters in their lif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 leads to the end the fate of the three of them are different.Key words:character;fate;Bridge.时下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李碧华, 她的影视作品红翻了天。
《霸王别姬》、《生死桥》,《青蛇》、《胭脂扣》、《诱僧》和《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古今大战秦俑情》, 无一不因其浪漫,诡异和不寻常的情感故事, 以及故事中散发的奇异、凄然的情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广东人李碧华, 本名李白, 生长在一个旧式的大家庭里, 妻妾成群的祖父以前在乡下很有钱, 父亲做中药生意。
她从小听闻过很多旧式的人事传奇, 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热爱文学, 学生时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国学生周报投稿,以后当过教师, 从事过多种职业。
1976 年秋至今, 任记者及电影、电视编剧, 并撰写专栏。
“李碧华的大部分小说具有浓郁的神秘气息,小说中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又搀和着荒诞小说的艺术手法,情节的时间跨度很大。
惯常的情节为生死轮回,缘定三生。
注重表现人物心理、情欲、情感,并对此进行理想化,从而带有诗意。
因而评论家称李碧华的小说‘为诡异言情小说’。
”李碧华的《生死桥》①以民国初年为时代背景,通过三个卖艺人在乱世中的命运和情感,表现出强烈的宿命论思想。
《生死桥》讲述的是民国二三十年代, 乱世中三个戏子的生生死死、纷纷明明的故事。
三个在天桥卖艺为生的孩子怀玉、志高、丹丹在天桥初遇时, 一个曾经在清宫伺候老佛爷、民国间在雍和宫内某间小屋与猫相伴至死的老太监为他们占卜出了冥冥之命: 一个生不如死, 一个死不如生,还有一个先死后生。
儿时的玩伴, 七年之后再次相遇, 怀玉和志高同时爱着丹丹, 而丹丹爱的却只有怀玉。
于是他们的命运被纠结在了一起。
已是北平当红武生的怀玉随师傅和戏班南下上海, 成了上海滩第一武生, 却抵不住美色的诱惑, 背叛了丹丹的爱情, 搭上大亨金啸风的女人,电影界第一女明星段娉婷。
为爱追到上海的丹丹, 目睹了怀玉的背叛, 为了报复怀玉, 成了金啸风的女人, 已成了爱的背叛者。
卖了身, 卖了爱情,也卖掉了一生。
留在北平的志高, 没有等到丹丹回来, 也没有成为像怀玉般的名角, 只是安安分分的唱戏, 期待成家生子, 在乱世中求一份平静。
三个人的爱恨纠结, 最后似乎都应了王公公的另一幅卦: 你们将来的那个人,都不是心中的那个人。
看似诡异的命运,实际背后却有性格的因素。
这篇小说里面更加清晰的展现给了我们除了命运天定还有就是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的联系,本文试从性格决定命运分析这部经典小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然而,在这形色各异的社会里,有人功成名就,有人则默默无闻。
我们不禁感慨发问:“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苍天在冥冥之中主宰着我们的成败和穷富吗?”其实,这一切结果,只是性格差异所致。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成败,性格决定穷富!①参见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316 页,第15 页。
所谓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他总是和个人的意识倾向以及世界观相联系,体现着一个人的本质属性。
①著名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有一句经典名言:“性格决定命运”,点明了性格在人生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而性格是如何决定命运的,怎样的性格又将决定怎样的命运?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性格又有好坏之分,好性格是指能促使人事业成功,能够给人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性格。
诸如大度、坚忍、耿直、豪放、方圆兼济、乐观,等等;坏性格是指阻碍人的成功,使人穷困潦倒,破坏生活快乐、幸福的性格,诸如残暴、懦弱、狭隘、自负,等等。
性格对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决定性格主体对人、对事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产生的。
一个性格坚毅的人,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不会轻言放弃,而是会不断奋斗,尽力改善自己的处境,守到云开见月明;反之,一个性格软弱,缺乏坚定意志和顽强毅力的人,一旦遇到困难,便踌躇不前,即使胜利是只要再向前迈上一小步,也会因为无法克服眼下的挫折而前功尽弃。
性格豁达爽朗的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也容易摆脱其影响,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反之,有着伤春悲秋性格的人,凡事都喜欢往悲观的方面去想,很容易对人生产生绝望,笼罩在情绪阴影中,郁郁寡欢。
胆大肯干之人,更加擅长抓住机遇,他们往往能在机会降临之时迅速地做出决断并采取行动,但也因为他们胆大,因此也有可能会因为轻率行事遭遇失败;谨小慎微之人行事力求妥帖,考虑周密细致,但也因为他们瞻前顾后,过分小心,往往容易错失机遇。
下面从小说中的三位主人翁来进一步分析性格是如何决定命运的。
一、怀玉——“生不如死”:外表柔弱,野心极强。
怀玉资质超群的优势让他鹤立鸡群,然而优势也不幸成了他的劣势,有些人平庸无奇,但一世平安,平平淡淡才是真,没有大风大浪,却能明哲保身,小人①参见张家林.《性格决定命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第二页。
物有小人物的戏剧,没有太大的才能就不会有更大的野心,而野心和欲望,才是搅乱心智的罪魁祸首,怀玉的天分和志向,还有金啸风及其情妇的爱恨情仇,让他毁于一旦。
人有时是需要一些藏巧于拙大智若愚的本领的,只能感叹锋芒必露的怀玉,是祸躲不过而已!在小说中,怀玉可以算是三位人物中家境条件比较好的,他爹一心想要让他读书,不让怀玉当睁眼瞎,不让怀玉吃江湖饭,而怀玉本身不是这么想的,怀玉本身就喜欢站在一个睥睨同群的位置,去赢得满堂的喝彩。
不是在地摊,不是天桥,他想要飞离这臭水沟。
而且还背着父亲认了广和楼的李盛天当师傅。
所以,小说在描写三人的姻缘之结的时候,在不经意的地方已经显露出了小时候的怀玉就有一颗想要成角儿的野心。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怀玉”自己本身认为自己身怀技艺,只是没有遇到时机。
到了后来不顾父亲的阻拦和丹丹的挽留毅然决然的去了上海打拼,这也可以看出怀玉本身对戏曲的一个热爱和执着,而恰恰也表现出来了,怀玉外表比较温和而他的野心是很大的。
这就导致了怀玉在后面做出的一系列的决定,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成名,能够闯出一片天。
这样的野心导致他得罪了金啸风,选择了段娉婷,背叛了丹丹,其实这一切都是由于怀玉本身的不服输,有野心的性格造成的。
还有怀玉身上本身的一股骄气,就好像他的师傅李盛天说的:“每个人对怀玉都是这样,这孩子宠不得。
明明宠他,不可以让他知道,他是天生的一股骄气,也许这骄气会害了他”。
这里怀玉的师傅用的是骄傲的“骄”而不是娇气的“娇”,怀玉本来就是骄傲的,他一向就把自己看作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包括他在志高面前也会表现出一种对志高身世的同情,把自己想象成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他自己认为自己能够成角儿,能够逃离这个天桥。
所以,这样的一种想法使得怀玉最后选择上海也成了理所当然。
怀玉本身是不信命的,怀玉对自己的父亲说过:“命好不好,是不是没法可想的,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得去‘谋’呀——爹,我也不打算永远泡在天桥的,我明天跟李师父说去,让他正正式式踏踏台毯”。
小时候怀玉第一次见到丹丹的时候,正在练功,本来就没有搭理丹丹,而小说的原话是“男孩不大搭理——多半是因为害羞”,在这里,作者本就没有十分肯定怀玉是在害羞,而是有一种假设的语气。
而怀玉起初并没有对突然跑出来的丹丹十分动心,在看见丹丹过后仍然保持自己练功的动作,可见,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怀玉的心中事业最重要。
再后来丹丹的不服气,也开始使出把戏“先来一下朝天蹬,右腿蹬至耳朵处,置了一块石头,然后缓缓下腰,额上再置一块。
整个人,双腿劈成一直线,身体控成一横线,也耗了好久”,这个时候怀玉才开始对丹丹刮目相看,书中原话“男孩看傻了眼。
像个二愣子。
”怀玉对丹丹一开始是因为丹丹的一身好功夫而惊喜,而不是因为丹丹的个性活泼,更不是因为丹丹的美貌。
丹丹,怀玉,志高三个人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是在阔别七年之后。
当十七岁的丹丹出现在他们面前,虽然相隔甚远,志高和怀玉仍然看见了她,两人同时在心底想着她。
与童年时不同,这次是他们两个人先看到丹丹,只是志高先看见丹丹,然后是怀玉。
志高不需要任何介质,就能想起一个人,可见这份想念是没来由的,无边无际的,这份想念是张扬的、饱满的、外显的。
怀玉是在志高指引之后才看见,继而想起的。
怀玉的想念是必须依靠某种介质的作用,才能发散出来。
这种想念是克制的、隐忍的、深埋的。
相比之下,怀玉远不如志高用心用情之深。
怀玉没有招呼丹丹,但是眼尖的丹丹一眼就认出了怀玉。
由此可见,用心用情于丹丹,只是志高略胜一筹,丹丹只用心用情于怀玉,然后才是志高。
由此可见,怀玉本身对丹丹的用情不深,所以他能够狠心背叛丹丹。
青年的怀玉凭着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技艺,成为北平广和楼第一武生。
而在怀玉第一次上台演出时候却选择瞒住了丹丹,从这里可以看出怀玉对丹丹的重视,但是更多可以发现怀玉是一个要面子的人,不希望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没了面子。
书上如此说到:“头一回上场,心里不免慌张,要是得了彩声,那还罢了;要是像志高那样丢人现眼的,怎么下台?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心高气傲,更是输不起的人”。
在这几句话无处不透露出怀玉是多么的想要成名,而且更加表明了志高在他心中的一个地位,虽是兄弟,但却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所以最后他可怜志高,把丹丹让给了志高,临走还送给志高一个金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