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散文

合集下载

李碧华《胭脂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李碧华《胭脂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李碧华《胭脂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碧华《胭脂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李碧华,女,广东人。

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

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

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作家李碧华,女,原名李白,祖籍中国广东台山,出生、成长于香港,毕业于香港著名女子学校香港真光中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李碧华的优秀散文欣赏:红耳坠一回,我们在北京一家著名的百年老店晚饭,柜台上有一大缸酒,呈浅橘红色,透过玻璃缸,见底部堆积药材,但以鲜红的枸杞子为主,如一层红土,忽见有一颗没有下沉,在酒中间静定地“悬”着,看上去,像一颗红痣。

真漂亮。

我问店主:“你们这酒有名堂么?”“是清宫的‘长生固本益颜’酒。

”“那么复杂?灵么?”他笑,“其实是枸杞子酒。

也有人参、虫草、山药、五味子、生地黄、天门冬等等——但光枸杞子,已是养颜妙品。

”“用黄酒抑白酒浸的?”“白酒,白酒色纯味醇,你看,这些红,是天然的,没人工色素。

浸过的枸杞子也可以一起吃。

”喝了一小杯,有点甜,有点酸,但芬芳可口。

回来后,我记得这个酒方。

也记得原始的白酒,才浸得原始的鲜红,一如那浮沉的红痣。

好的枸杞子,粒大、肉厚、身干、子少、色红、质柔润。

枸杞子是枸杞的果——但茄科蔓生灌木的枸杞全身是宝:根皮又名“地骨皮”,可药用;枸杞茎称“仙人杖”,枸杞叶又名“仙苗”、“天精草”、“甜菜”、“枸杞尖”……可入馔;枸杞的果,即枸杞子,秋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收,晾至皮皱后,再曝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此时它呈长卵形(或一个小小的纺锤形),中部略膨大,表面鲜红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纹,有光泽。

枸杞子简称“杞子”,还有很多别名:“甘枸杞”、“天精”、“地骨”、“羊乳”、“明目子”、“明眼草子”、“红玛瑙”……但我觉得最贴切的,便是因它形小态娇,红艳欲滴如泪,看来又似耳坠,惹人喜爱——有人称它作“红耳坠”。

枸杞子最大的功用是养肝明目,远古之时被视为灵物,《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

它还有滋肾润肺、补血壮阳、身轻气旺、延缓衰老的药效,可提高免疫力。

关于它的传说有好几个,其中最神化的,是一场“少打老”的趣剧:北宋年间,有一位官员出差,经过山边,见到一名少妇,用鞭子抽打一个老太婆,那老太婆不但不反抗,还点头称是领受教训。

我怕心会疼经典散文

我怕心会疼经典散文

我怕心会疼经典散文“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写在柳暮云的扇面上。

柳暮云何许人?她是电视剧《生死桥》中的一个传奇女子;她是名医之后,家学渊源,能医会治;她是大家闺秀,才貌双全,通琴棋,会书画;她还是玉盛堂科班教昆曲的先生,有着角儿的秉性脾气但又不同于一般角儿的清高孤傲!《生死桥》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生死桥》,柳暮云这一形象是编剧加上去的,在李碧华的原著中,没有她!我忽然觉得有些可惜,李碧华擅写情,写人物内心极其复杂的情感,似乎是越是复杂纠结的情感她就越写的得心应手。

情,本来就是剪不断理还乱,她偏要揉成一团,乱上加乱,再将这一团乱麻一股脑儿地全都加在人物身上,于是,我们看到了程蝶衣的不疯魔不成活,看到了青蛇由形体到人性的情感蜕变,看到了如花死后重返阳间寻找十二少的执着与凄苦……我想,倘若李碧华执笔,她笔下的柳暮云又会是怎样的纠结?又会有着怎样的情感?转瞬,我又觉得释然,因为编剧给出的柳暮云,因为潘虹老师的演绎,我看到了这个人物流在心底的泪!而这,就足够了!我不知道,编剧在创作柳暮云这一人物形象时,会不会心疼,总之,我是心疼了,为柳暮云,心生无限嘘唏,无限感慨,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来形容来表达,我之心意,纠纠结结,理理乱乱,终还是乱麻一团,困在心中,叫我好不苦闷伤怀。

此刻,终于明白为何人们常说情字大于天!初见暮云时,她穿着尼姑的衣服,在院儿里扫落叶,这一刻,只看见她身后那条乌黑的长辫――“这位师傅,跟您打听个人儿!”“暮云?”“你找我干什么?”转身,抬眼,动作随着话音一起出来,那一刻,真是把我惊到了,那一双眼睛,清透如泉,带着水的温润清亮,柔和而不失坚韧;带着对人生的诸多感悟体会,深情却异常的平静,平静得有点压抑,有些清冷,清冷得让人心疼!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双眼睛!这也是我见过的最有内容的一双眼睛!至此,我的目光,便不愿再离开,我甚至不敢眨眼,因为我害怕,或者说是贪婪。

作家李碧华青蛇最经典的语录

作家李碧华青蛇最经典的语录

作家李碧华青蛇最经典的语录作家李碧华的《青蛇》以离经叛道、天马行空、颠覆传统的笔法,大胆演绎了史册传奇的荒唐真相。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作家李碧华青蛇最经典的,希望你喜欢。

作家李碧华青蛇最经典的语录1) 几缕淡云,浮浮飞过月亮的身畔,像中断,却又追随。

末了想盖过月色,苦无良策,月亮还是透射出来,人表处处有争执,总是纷坛难解。

——李碧华《青蛇》2) 我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得不到原谅。

她要我走。

整个世界都离我而去,流云一般,最后只剩下我,人人都走了,不,人人都在,我走了。

——李碧华《青蛇》3) 但是,事到如今,怎样互相摆脱呢?男人与女人,这是世间最复杂诡异的一种关系,销魂蚀骨,不可理喻。

以为脱身红尘,谁知仍在红尘内挣扎。

——李碧华《青蛇》4) 我曾在西湖倘佯五百年,今天晚上,厌倦它的陌生。

是我先厌倦它,抑它先厌倦我?一切都分不清了。

我只忆从前的懒散,无法接受今日之忙通。

——李碧华《青蛇》5) 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

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

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李碧华《青蛇》6) 对不起啊,我怎能够由明知假装作无知呢?聪明的女人晓得在适当的一刻装笨。

——但这是多么的费力。

我不知道何时是适当的一刻,我不够聪明。

——李碧华《青蛇》7) 一夜夫妻百日恩,任凭他反复地变卦,她又反复地原谅——无论她口多硬:“不要他不要他!”到头来,她还是原谅他。

一切都是枉然。

我枉做小人。

——李碧华《青蛇》8) 水面有小巧玲殊的彩灯,是青春好色的少年,给写上了芳名,放在水面,随着流向万花楼,妓女们一一抬起,争相调笑,过一个你追我逐的风花雪月夜。

——李碧华《青蛇》9) 夕阳西照,雷峰塔浴在血红的晚霞中,燃烧着自己,如一个满怀心事的胭脂艳艳的姑娘。

不,它是一个墓,活活埋着心死的素贞,人和塔,都满怀心事。

——李碧华《青蛇》10) 回到天涯海角,眨眨眼,百年过去了,原来什么都没发生过,什么大起大跌,什么爱恨纷争。

李碧华作品目录

李碧华作品目录

李碧华作品目录1。

白开水(散文)2。

爆竹烟花(访问游记散文)3。

红尘(散文)4。

青红皂白(散文)5。

胭脂扣(小说)6。

霸王别姬(小说)7。

色相(一零八个女人)8。

青蛇(小说)9。

戏弄(散文)10。

镜花(散文)11。

纠缠(小说)12。

生死桥(小说)13。

幽会(散文)14。

白发(散文)15。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小说)16。

秦俑(小说)17。

绿腰(散文)18。

个体户(散文)19。

天安门旧魄新魂(小说)20。

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小说)21。

不但而且只有(散文)22。

江湖(散文)23。

变卦(散文)24。

霸王别姬新版本(小说)25。

南泉斩猫(散文)26。

好男人不过是一瓶好的驱风油(长短句)27。

恨也需要动用感情(长短句)28。

中国男人(散文)29。

水袖(散文)30。

诱僧(小说)31。

草书(散文)32。

泼墨(散文)33。

泡沫红茶(散文)34。

蝴蝶十大罪状(散文)35。

基情十一刀(散文)36。

吃猫的男人(小说)37。

聪明丸(长短句)38。

咳出一只高跟鞋(散文)39。

630电车之旅(最后纪录)40。

吃眼睛的女人(小说)41。

八十八夜(散文)42。

荔枝债(小说)43。

流星雨解毒片(小说)44。

给拉面加一片柠檬(饮食档案)45。

有点火(散文)46。

逆插桃花(小说)47。

女巫词典48。

蓝狐别心软(散文)49。

橘子不要哭(散文)50。

烟花三月(纪实小说)51。

水云散发(饮食档案)52。

梦之浮桥(散文)53。

矿泉水新版本(散文)54。

凌迟(小说)55。

真假美人汤(散文)56。

牡丹蜘蛛面(饮食档案)57。

赤狐花猫眼(小说)58。

凉风秋月夜(散文)59。

樱桃青衣(小说)60。

如痴如醉(散文)61。

把带血刀子包起来(散文)62。

鸦片粉圆(散文)63。

还是情愿痛(散文)64。

红袍蝎子糖(饮食档案)65。

人尽可呼(散文)66。

新欢(小说)67。

风流花吹雪(散文)68。

饺子(小说)69。

红耳坠(散文)70。

黑眼线(散文)71。

最后一块菊花糕(小说)72。

《邂逅》原文

《邂逅》原文

《邂逅》原文《邂逅》是李碧华的小说,描写了两个在香港成长的女孩之间的友谊和爱情。

小说叙述了十年的故事,展现了两个女孩几经波折的成长和她们之间的感情变化。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女孩——胡雪岩和萧芳芳。

胡雪岩是一个家庭条件优越、温柔善良、心思细腻的女孩,她在小学时结识了萧芳芳。

萧芳芳则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女孩,她家庭困难,经常需要帮助。

两个女孩在小学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中学时因为母亲的原因,胡雪岩转到了女子学校,而萧芳芳则留在原来的学校。

两个女孩的生活慢慢地分开了,但她们仍然保持着联系。

然而,在高中时期,两个女孩之间的感情开始变得复杂。

萧芳芳对胡雪岩产生了爱情,而胡雪岩则对萧芳芳的感情感到困惑。

尽管胡雪岩有些难以接受萧芳芳的感情,但她们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然而,一次毕业典礼后,胡雪岩为萧芳芳独自上阁楼拍照,结果摔倒意外身亡。

萧芳芳因为自责和悲痛而离开了香港,选择了去澳大利亚深造。

两个女孩之间的爱情和友谊因为一场意外而终止了。

这部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被广泛阅读和讨论。

它描绘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许多读者将其视为反映港式英语社区中男女关系和性取向问题的重要文学作品。

与此同时,这部小说也成为一个跨越性别、性取向、族裔和文化背景的经典爱情故事。

正如李碧华向读者所述,她写这本小说是为了向年轻人展示生命的伦理和意义,不论他们是同性恋、异性恋或者其他情况。

整本小说的主题是,人生是一场短暂而珍贵的旅程,我们需要珍惜每个瞬间,并发掘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也是为何胡雪岩最终能够接受自己的感情,同时也启示萧芳芳继续前行,寻找当下和未来的价值。

总的来说,《邂逅》是一部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小说。

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又是一个让人沉思的人生启示。

无论是关注同性恋话题的读者,还是寻找精神寄托的读者,都会被这部小说所吸引。

“月媚阁”的饺子李碧华

“月媚阁”的饺子李碧华

“月媚阁”的饺子李碧华青青坐的计程车,在深圳东门区停下来。

她下车后,向东走了一阵,拐进一条横街,上了第三间房子的阁楼。

她按铃。

“李太,请进请进。

”门半开。

一个笑容可掬带点谄媚的女人欠身让青青进去,马上把门关好。

“来得正合时,水快开了。

就等你来才马上给煮好。

”李太艾青青,已经上第七回的食客了,所以很熟络。

头一回来,曾付了中间人一千元介绍费和带路费,不知老板娘是否有回扣。

但吃了一回饺子,也不便宜。

青青记得那回初见媚姨,她脸盘饱满,脸色红润,但肌肤白皙幼滑,双目有神。

媚姨还很着意:“李太,你猜我几岁?”“你?看上去顶多三十多,不到四十吧?”媚姨预期带着强调:“我五十五了——”“什么?”青青诧异:“一点斑点也没有啊。

”“对呀,连黄气也不见,是吧?人家说,我就是生招牌。

”“皮肤真好。

”青青艳羡地道。

但不忘她的身份,保持上等人的优雅:“你不说,我肯定猜不出来。

”“哎,”黄月媚指指她那住家式的小厨房:“我都已经是媚姨了——可人人来尝我月媚阁的饺子,总是心里有数,觉得值。

”又道:“都是回头客。

口碑好,一个介绍一个。

”记得那一回:——媚姨一边下厨,一边跟青青闲聊。

“北方人说:好受莫如倒着,好吃莫如饺子。

”。

南方人老是怀疑,饺子不过是面皮裹着一团肉,有什么特别?青青坐在沙发上,翻着“月媚阁”那一大堆都是由香港给捎过来的时装、发型、消闲杂志,全是最新一期的,可见她这里追得上潮流,待客之道下本钱。

空调还散发着香讯。

一家“饺子店”,很少布置得那么像美容院的。

媚姨自夸:“我这儿的面粉是高筋,软硬适度,带韧劲。

这得揉得够,揉得仔细,直揉到面团表面像剥壳鸡蛋那样,又光滑又透,又易黏口。

包好的饺子下锅不易破,保持原汁原味,好吃——”她滔滔不决,是让高贵的客人宾至如归,放宽了心,引起食欲。

“吃进嘴里还一包鲜汁。

”又问:“李太是那里人士?”青青微笑。

媚姨没再问下去。

她黄月媚这番识见,不会不知道来客底细。

不过见过她微笑不答,也就岔开话题,装作不多事。

李碧华_香港_奇笔_的_懒婆_婚姻

李碧华_香港_奇笔_的_懒婆_婚姻
, ,
,
自己 却 花 了 3 0
, 。

不 劳 而 获 醉 生 梦 死 此言形 容你
。 ”
,
作 品 后对 爱妻 的 评 价 此 时 早 已 身 为
主 编 的他 不 惜 抛 开繁 重 事物 精心 将 此
年 时 光才看透 如 同老 酒 倍 加 珍 藏 多得 的 经 验 女 神 手 阔绰
,
“ ”
真 是 贴 切 又 精辟
这 以 后 郭 崇 元经 常会 翻 阅 李 碧 华 的 文 章和 书籍 当时 李 碧 华 在 《 方 日 东
开 报 》 有专 栏 栏 名 白开 水 郭 崇元 每 期 必 看 数 期之 后 郭 崇 元 也 开 辟 了 一 个
, , 。 , ,
人 产 生 了 好奇 的钦 慕 之 情 散 会 后的 郭
崇 元顺嘴 问 出 了 这 句话
恕斡徽醒断临会即 罄 维聋 鳅
李 碧 华 的本 名 叫李 白 笔 名碧 华 这 只 有 为 数 不 多 的 同 事 朋 友 知道 诗 人齐 名 啊 羡 慕
工作

瓶 非 要 来 见 你 付赔 偿 意 对方 落座

,
李 碧华 笑 示
。 “
,

你 和大

郭 崇元 结 结 巴 巴 地 解 释
大 家 庭 祖 父 有着 庞大 的 资 产 过 着妻
1 97 6

大 学 讲 师等数 职

,

年轻 有为 活

,
是非 常有 勇 气 的 凭 直 觉 他感 觉李 碧 华 并未 出 闺 对 方 的 才 情 和 干 练 吸 引 了 这 位打 工 仔的执着追 求
, 。 。
文 年 时 任 《 季 月刊 >总编 辑 的

作家李碧华青蛇的语录

作家李碧华青蛇的语录

作家李碧华青蛇的语录1 我肯定这小子今夜里睡不安宁,睡梦中,心猿意马驰于里,浪蝶狂蜂闹五更。

金鸡一叫,才把他自南柯一梦惊醒。

——李碧华《青蛇》2 回到天涯海角,眨眨眼,百年过去了,原来什么都没发生过,什么大起大跌,什么爱恨纷争。

全都没了,我们没认识过许仙,啊甚至没离开过那方寸地。

——李碧华《青蛇》3 在这伞下的辰光,雨落如花,花烁如星,正是一个好梦的开端。

素贞已是心神俱醉。

——李碧华《青蛇》4 他可以这样对待他的发妻,异日一样可以这样对待我。

嘿,男人……真是难以相信的动物。

我跟他距离那么近,一瞬间,竟在人海中失散了。

我再也找不到那令我倾心献身的许仙。

——李碧华《青蛇》5 一夜夫妻百日恩,任凭他反复地变卦,她又反复地原谅——无论她口多硬:“不要他不要他!”到头来,她还是原谅他。

一切都是枉然。

我枉做小人。

——李碧华《青蛇》6 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可笑,连你们人都不知道。

——李碧华《青蛇》7 人间寂寞不堪恋栈,故才决意为有缘者揭示客尘幻境而已。

施主受困惑,是彻头彻尾的梦中人,梦喜则笑,梦悲则哭……——李碧华《青蛇》8 心有灵犀的男女,不约而同地,连举杯的姿态都是一致的——他们自己一定不觉。

只为旁观者清,我也看得怔住了,爱侣都心心相印,多美满。

日子久了,不知如何?一生一世?——李碧华《青蛇》9 爱情,不是太我,便是太他。

不是赔尽,便是全赢。

——李碧华《青蛇》10 天色变成紫红。

像一张巨网,繁华练丽地撒下来。

世界顿显雍容闪亮。

——一种扭扭不可告人的光亮。

可怕而迅捷。

没有时间。

——李碧华《青蛇》1 我心中的阴影跑到我身后,来冷观所进行的勾当。

——李碧华《青蛇》2 疏淡轻浅的青草腥味,郁闷不可告人。

——李碧华《青蛇》3 每朵花都有一只蝴蝶,我不知道我有什么?我的落力和热诚,有什么回报?从未试过像此刻突然的寂寞。

——李碧华《青蛇》4 夜间,下过一场江南春雨后,星星月月,雾气索维,白堤上间中高举莲花灯,凄迷倒影在湖上。

李碧华散文

李碧华散文

曾有人把香港两位出名的女作家比喻为沙漠中长出的“小仙人掌”,可我觉得这多少有些小瞧了她们的意味。

从她俩各自拥有的读者数量,各自出版的书目,各自纵横文坛的岁月来看,岂是小小仙人掌可作比的?不过,说她们像是仙人掌也自有一番道理。

两人文风不同,可言语文章总是不约而同的带上了尖尖的刺,或大或小,针对的大多是凡尘俗世,痴男怨女。

她们是谁呢?一位是江湖人戏称作“师太”的亦舒,另一位则是被誉为香港“文妖”的李碧华。

同在被称作文化沙漠的香港生长,耳闻目染的都是那些名利是非,李碧华与亦舒的散文作品总有着那么一股相似的味道。

鲜明的时代感,一定的思想性、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她们俩的作品风靡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影响波及海内外华人圈。

她们一样都致力于小说创作,也都有着自己的杂文专栏:她们小说的评价总是高于她们的散文;她们都拥有为数众多的拥护者,享有很高的名气,两人的作品都曾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剧本;她们都不喜欢抛头露面,极尽隐匿之能事;她们的古典文学修养颇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洁而雅致的气息,又都有辛辣讽刺的“匕首投枪刀子笔”,在谈笑间昂起头来让你失色;她们都喜欢张爱玲和《红楼梦》,也都敬佩鲁迅......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是女性。

这两位女作家的散文作品夹杂着的那丝商业气息配合着俩人的文笔功力,尽数化为了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文字。

或对社会人生有深度的透视,或对景、物、人均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剖析,或注重意象铸造,语言圆熟。

尽管有着如上所述的众多相似之处,可绝不会有人能误从亦舒笔下感觉到李碧华文字那骨子里透出的妖娆,也不会有人眼拙从李碧华的文中体会出亦舒的那股气质。

从文风上看,两人文风奇特,都极具个人风格。

虽然都重视辞藻的运用和华丽感,以期引起读者对语言的最直接的审美反映,这也造成逻辑感较弱的弊端。

可一个冷静之极,另一个却仍带着浓重的生活气息。

无论散文还是小说,李碧华的文风妖艳而奇异,最爱毛泽东诗词的她可谓“偏于豪放,不失婉约”。

面对人生,李碧华的文字似乎总以冷眼旁观的姿态出现,在冷漠中仿佛带着一丝戏谑。

散文:时光深处

散文:时光深处

散文:时光深处散文:时光深处一季又一季,流年偷换了容颜。

从青涩到成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发生着变化。

大地上的植物,一茬又一茬。

树叶绿了黄,黄了又绿。

山色斑斓,与四时同。

光阴在指缝中,飞速又缓慢。

矛盾的两个词语,是想要表达复杂的内心。

从简单到复杂很容易,从复杂到简单,却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迎光而行的日子,我们成长着。

黑暗时的痛苦,独自挣扎。

光影与现实的重叠,内心越来越复杂。

心里装的东西多了,脚步变得沉重。

背着沉重的行囊赶路,时常被生活中的不安,焦虑,以及一些无处排遣的情绪困扰着。

在这样的状态中久了,很容易忽略对生活真实的感受。

仰望星空,找不准自己生活的重心。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琐碎事情,却仍然觉得毫无所获。

像极了一列火车,在枕木上不断前行。

当我们忘记了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这一路上的风景再美也是枉然。

被生活的各种杂事缠绕,慢慢变形。

我们就是那一段段的枕木,铺在生活的铁轨上,承载着车身的重量和火车要去的远方。

几度春秋,最初的情怀还在吗?曾经,我们在一片树叶上写诗,而今漂亮的笔记簿在桌子上一直躺着。

曾几何时,爱与被爱与外在的条件无关,纯粹的情感就在彼此之间。

行进在秋的深处,用心灵触摸着它的灵魂。

难道秋天只是它表面上呈现出的几种不同色彩吗,或者被人们说成的萧瑟与苦索。

它远远不止这些,我感受到了它的沉稳与谦逊,内敛与饱满。

这样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却没有半点傲娇之心,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在。

它把过去都收纳入怀,然后孕育出冬的厚重,最终是为了迎接来年的春天。

越往深处,越孤独。

再也不需要被别人理解,不过多地解释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真就行。

不再往热闹的圈子钻,更多的是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保持身体健康。

秋尽头,就有冬来。

时光深处,活得明白。

自此,月白风清,明朗干净。

俗世的繁琐依然在,但是已经不是厌烦,而是用喜欢的态度去对待。

喜欢在落叶满地的山路上,捡起松果,想着松鼠路过时的可爱。

李碧华:白虎

李碧华:白虎

李碧华:白虎李碧华:白虎死者是四十二岁的卡萨吉里殊。

死在白虎的笼中。

据目击者道:“下午三时零九分左右,男人不知如何进入白虎笼内。

那时母虎午睡,小白虎在游憩。

男人认定了它,与之有言语及肢体接触;;谁知白虎突然目露凶光,两耳直竖,发狂地用前掌‘啪哒’一下把男人打倒在地,然后冲向前咬住了他的喉咙。

男人极力挣扎,大声狂喊,‘为甚么?为甚么?’白虎噬断了他的喉咙,还在地面用力拖出一条血路。

我们都吓呆了。

不久,齐向白虎发出吆喝,企图阻止。

但它闷吼,用利爪把他的身子撕扯,血肉模糊。

扰攘了好一阵,兽医来了,远远给它开了麻醉枪……”目击惨剧发生的游人,其实没听清楚,在混乱中,卡萨吉里殊是这样狂喊的:“雅迪莎,为甚么?你不是认出我了吗?为甚么?”三岁的雌性白虎拉娜,被麻醉后独立囚禁,专人看管。

没有人知道为甚么它会兽性大发,之后又眼有泪光。

还有,大家不知道该怎样处置它。

白虎是世上受保护的珍惜动物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现时世上只得二百头白虎。

统统是一九五一年在印度捉到的一头孟加拉国虎之后裔。

全身“白化”只剩黑斑的老虎,是动物制造色素的基因出现变异而致。

一百年前,亚洲共有九种老虎,但时至今日,大部分已绝种,仅余印度虎、孟加拉国虎、东北虎、华南虎。

数目日益减少。

这头小白虎,是当局安排因近亲繁衍已近退化的白虎,和一头颜色普通的老虎交配,以其后代再和白虎交配,“隔代”而生。

那么,是卡萨吉里殊对这珍稀的奇兽情有独锺吗?;;但他以身试法,实在有些不智。

再者,究竟是他想谋杀白虎,抑或把白虎带走?动机成谜。

饲养员作供:“白虎天性多疑善妒,但不至于如此强悍攻击。

它久困铁笼中,野性稍驯,除非受到特别的刺激。

”死者是新德里的富商。

斯文有礼,受过高等教育,说一口流利英语。

印度是贫富极悬殊的国家,卡萨吉里殊乃餐饮业巨子,没有人可联想到他会横死在海得拉巴市的动物园中。

高二散文:霸王别姬

高二散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二散文的霸王别姬,欢迎阅读。

经过了数千年的锻造中文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是从平平仄仄的发音,形象柔美的象形字体,还是从恰到好处的释意来看,皆是所有语言难以企及的。

它用“氤氲”形容“气蒸云梦泽”的朦胧景象;用“馥郁”形容夏天的香气浓烈;更用“姽婳”形容女子的娴静美好的样子,将女性特有的气质美推至极致!何为“姽婳”女子?姽婳女子“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卓尔不群,眉目清淡。

生来就有一种芳香凛冽的气质。

晓荷灵气般脱俗从容,她们会写汪洋恣意的文章,会抚琴当月吟唱恬静的曲子,出入于事物之间,不染红尘。

就如同虞姬。

虞姬,这位集万物之精华,聚八方之豪气意气风发的楚霸王的女子。

当年,项羽困于垓下时,汉军包围了楚营唱了整整一宿的楚歌,歌声凄婉而悲凉,令楚兵军心大乱。

楚兵皆仓皇逃离。

惟有乌骓马,虞姬及八百壮士留下,项羽让乌骓马走乌骓马不走,项羽让虞姬走虞姬也不走。

项羽仰天叹息“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听到这叹息,泫然泪下。

她最后一次为项羽斟酒,最后一次为项羽舞剑,悲伤唱道:“汉军已掠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毕拔剑自刎以助项羽下决心冲出重围。

这样的女子,剧烈而决绝,骨子里那份姽婳女子独有的傲然的气质。

犹如一多绽放在战火纷飞而又迅速消逝的夜合,清绝触目。

我相信项羽乌江自刎前想的绝不是形同虚设的权势,纵使他是天之骄子,使他曾拥有天下拥有一切权贵,可最后还不是一无所有,于冰冷的江水了结了他轰轰烈烈而又可悲可叹的一生。

或许,此生的颠沛会让项羽懂得来世淡泊明志,与虞姬休憩隐居,珍重那些细微的幸福。

李碧华张爱玲洞悉世间琐事,她们为了记住这姽婳女子,选择用文字见证虞姬为世间留住的微薄灵气,以剧本形式将它凝固成一枚隐忍坚强的内核。

细腻地表达了姽婳女子在这世间的美。

在几转轮回之后的今天重新演绎了虞姬的千古绝唱。

关于虞姬,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看过戏剧霸王别姬么?角儿用哀转的调子淡淡唱着“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千年前的惋惜再次激起,将悲伤传递千古。

名家短篇散文摘抄初中

名家短篇散文摘抄初中

名家短篇散文摘抄初中名家短篇散文摘抄初中导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

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名家短篇散文摘抄初中,希望你们喜欢。

一、《红耳坠》李碧华一回,我们在北京一家着名的百年老店晚饭,柜台上有一大缸酒,呈浅橘红色,透过玻璃缸,见底部堆积药材,但以鲜红的枸杞子为主,如一层红土,忽见有一颗没有下沉,在酒中间静定地“悬”着,看上去,像一颗红痣。

真漂亮。

我问店主:“你们这酒有名堂么?”“是清宫的‘长生固本益颜’酒。

”“那么复杂?灵么?”他笑,”其实是枸杞子酒。

也有人参、虫草、山药、五味子、生地黄、天门冬等等——但光枸杞子,已是养颜妙品。

”“用黄酒抑白酒浸的?”“白酒,白酒色纯味醇,你看,这些红,是天然的,没人工色素。

浸过的枸杞子也可以一起吃。

”喝了一小杯,有点甜,有点酸,但芬芳可口。

回来后,我记得这个酒方。

也记得原始的白酒,才浸得原始的鲜红,一如那浮沉的红痣。

好的枸杞子,粒大、肉厚、身干、子少、色红、质柔润。

枸杞子是枸杞的果——但茄科蔓生灌木的枸杞全身是宝:根皮又名“地骨皮”,可药用;枸杞茎称“仙人杖”,枸杞叶又名“仙苗”、“天精草”、“甜菜”、“枸杞尖”……可入馔;枸杞的果,即枸杞子,秋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收,晾至皮皱后,再曝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此时它呈长卵形(或一个小小的纺锤形),中部略膨大,表面鲜红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纹,有光泽。

枸杞子简称“杞子”,还有很多别名:“甘枸杞”、“天精”、“地骨”、“羊乳”、“明目子”、“明眼草子”、“红玛瑙”……但我觉得最贴切的,便是因它形小态娇,红艳欲滴如泪,看来又似耳坠,惹人喜爱——有人称它作“红耳坠”。

枸杞子最大的功用是养肝明目,远古之时被视为灵物,《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

它还有滋肾润肺、补血壮阳、身轻气旺、延缓衰老的药效,可提高免疫力。

关于它的传说有好几个,其中最神化的,是一场“少打老”的趣剧:北宋年间,有一位官员出差,经过山边,见到一名少妇,用鞭子抽打一个老太婆,那老太婆不但不反抗,还点头称是领受教训。

李碧华:不要让他收到信

李碧华:不要让他收到信

李碧华:不要让他收到信李碧华:不要让他收到信今年,施展远的生活起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他找到工作。

他的第一份工是在一家出版社当装帧设计,为书本做包装。

此外,近日楼价已止跌回升中,在湾仔开设服装公司,专门接校服定单生意的爸爸。

终于以楼换楼,买下这间比以前大上三百尺的单位。

他们刚刚搬了家。

这些都是好开始。

爸爸虽说是校服大王,与好些学校长期合作超过二三十年,校长转换了几次,校服仍在他公司定做。

但近年经济萎缩,校服的颜色及款式没以前讲究,多是灰、白、蓝这些,有些家长为了省钱,已改买成衣。

有些原买两套替换的,改买一套,情愿洗得勤些。

幸好施展远也自理工毕业了。

家中负担减轻。

这几天他在赶三本《会考天书》,希望可在特价双周推出,所以下班很晚。

同事都回家了,他还在计算机上苦干。

大概九时多,他在外面吃过饭,拖着疲累的身躯步上四楼。

这是一幢六层高的唐楼。

爸妈看中它楼底高,环境也不复杂。

旺中带静。

施展远上楼时,后面还有个女孩急着上来。

速度比他快一点。

但总是跟在后面。

他稍放慢脚步,她仍在身后——好像要问他一些甚么。

他以为她是住客。

“你收到信吗?”但女孩在身后问:“不要碰那封信。

不要看。

”他最初还不知是问自己。

回头,向女孩道:“甚么信?”“哦——”那个穿校服的女孩才看清楚,迟缓地失望:“我认错人了。

你住四楼吗?”又喃喃:“你背后看来像他!”他好奇:“甚么信?有甚么可以帮到你?”“你也住四楼?”“我们一家搬来不到一个月。

”他说:“是不是上手住客的信?抑或你的信?”“是我给他的信。

”她一想:“这样吧,如果你见到‘黄志辉’的信,就留着,千万不要给他!记住了,你把它还给我!”“好!我会留意。

放心吧。

”施展远见太晚了,便叫女孩回家做功课去。

看来她一放学便来等,连校服也没有换。

“我住附近的。

”“咦?”他笑:“住附近也寄信?可以通电话或面谈呀?”“——不,有些事情,写出来,容易些。

”这个看来十六七岁的女孩低下头来。

“写了又后悔?”她苦笑。

李碧华随笔集《绿腰》

李碧华随笔集《绿腰》

李碧华随笔集《绿腰》裁破鸳鸯怨剪刀一年将尽,我在收拾抽屉时,发现一盒几被遗忘的录音带,一看,是小明星。

不知什么时候所买。

但岁暮,听小明星是特别辛酸的。

----因为唱来就象啼血。

我印象最深,是她一生(1913-1942)为情伤,为曲亡。

死于29岁,台上的《秋坟》,正为绝唱。

吐血昏迷。

死时乃农历七月十四日。

《秋坟》成为自己的畿语。

"小明星"是个瑟缩偏怜的艺名。

星而小,如泣如诉。

一个人的名字便是她的故事。

她的曲子又是她的际遇。

倒像为了唱几厥歌匆匆来世上一趟似地。

"星腔"名曲,以王心帆和吴一帆所撰最为缠绵悱恻。

歌者中性,唱平喉,擅南音,以悲腔诉说一个至简单却深沉的字。

没听过她唱快乐的曲子。

--因为她不曾快乐过。

半生佻达任情纵,情意加浓--。

亦很苦。

那么风风光光的一代歌伶,其实晚境相当幽怨。

但说小明星,不能不记王心帆。

王老去年8月辞世。

(也是一座"秋坟")他与小明星感情微妙痴绝。

二人从未道破一个"情"字,但他一直在她身边。

在她匍踏歌坛时,渴求好曲,央请中间人介绍认识:报人、编剧家、撰曲人,自是文采风流的才子。

(我见过他二三十年代的照片,极清奇)而他对她声韵亦甚欣赏。

于是自《痴云》一曲开始了。

他不断送曲子给她,不受酬。

她拿到新词,总是反复吟唱,把曲点正叮板。

先在他耳畔低唱一回,问他满不满意?清唱,比有铉管拍和更醉人。

他见尽她身畔川流不息的追求者,当她爱上其中一个男子,便向他坦白。

有些是阔少,有些是文人,有些是顾曲周郎。

--当她为情惆怅伤痛时,竟也不加掩饰在他跟前落泪。

她曾为年轻才俊花尽积蓄,供之到外国学音乐后遭弃。

也有南天王的兄长用尽办法,要纳为小星。

把心事相问,他叹道:"薄命怜卿甘作妾"她就不嫁了。

王心帆曾为张月儿撰过一曲。

小明星嫉妒了。

让我试写这场戏:--"《花月留痕》是不是你写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有人把香港两位出名的女作家比喻为沙漠中长出的“小仙人掌”,可我觉得这多少有些小瞧了她们的意味。

从她俩各自拥有的读者数量,各自出版的书目,各自纵横文坛的岁月来看,岂是小小仙人掌可作比的?不过,说她们像是仙人掌也自有一番道理。

两人文风不同,可言语文章总是不约而同的带上了尖尖的刺,或大或小,针对的大多是凡尘俗世,痴男怨女。

她们是谁呢?一位是江湖人戏称作“师太”的亦舒,另一位则是被誉为香港“文妖”的李碧华。

同在被称作文化沙漠的香港生长,耳闻目染的都是那些名利是非,李碧华与亦舒的散文作品总有着那么一股相似的味道。

鲜明的时代感,一定的思想性、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她们俩的作品风靡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影响波及海内外华人圈。

她们一样都致力于小说创作,也都有着自己的杂文专栏:她们小说的评价总是高于她们的散文;她们都拥有为数众多的拥护者,享有很高的名气,两人的作品都曾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剧本;她们都不喜欢抛头露面,极尽隐匿之能事;她们的古典文学修养颇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洁而雅致的气息,又都有辛辣讽刺的“匕首投枪刀子笔”,在谈笑间昂起头来让你失色;她们都喜欢张爱玲和《红楼梦》,也都敬佩鲁迅......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是女性。

这两位女作家的散文作品夹杂着的那丝商业气息配合着俩人的文笔功力,尽数化为了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文字。

或对社会人生有深度的透视,或对景、物、人均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剖析,或注重意象铸造,语言圆熟。

尽管有着如上所述的众多相似之处,可绝不会有人能误从亦舒笔下感觉到李碧华文字那骨子里透出的妖娆,也不会有人眼拙从李碧华的文中体会出亦舒的那股气质。

从文风上看,两人文风奇特,都极具个人风格。

虽然都重视辞藻的运用和华丽感,以期引起读者对语言的最直接的审美反映,这也造成逻辑感较弱的弊端。

可一个冷静之极,另一个却仍带着浓重的生活气息。

无论散文还是小说,李碧华的文风妖艳而奇异,最爱毛泽东诗词的她可谓“偏于豪放,不失婉约”。

面对人生,李碧华的文字似乎总以冷眼旁观的姿态出现,在冷漠中仿佛带着一丝戏谑。

词句虽也经过雕琢,可总有一股原生态的直接。

在她的笔下,人生百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门铃只想一次》、《还是情愿痛》等散文集中,现代社会的嘈杂,物欲与情欲的混杂、纯粹美好的消失,忠实观念的淡漠等等情况频频出现。

比较喜欢李碧华的人会认为这是她比亦舒现实的表现,而更喜欢亦舒的人就会表示这是她比亦舒残酷的地方。

是的,亦舒不同,她的文风简洁凝练如水墨写意,文中透出来的是小资气息,总给读者一种高姿态之感。

亦舒的字里行间似乎流露的是自怜自爱的自我陶醉和寄托。

短对话,独特的断句方式,都是亦舒文风的特色。

灰色的调子,总给人以愤世嫉俗之感。


舒也写物欲和情欲的矛盾,却不忘描画美好的希望,表面上带着是太过透彻之后的失望,却在字里行间显露出对生的渴望。

其实李亦二人的文风差别,从两人的作品集名称就可以略见一斑。

亦舒的散文集总是习惯用《寒武纪》、《夜未央》、《岂有豪情似旧时》这样文学气息浓厚的词句做名字,李碧华则是喜爱起些类似《白开水》、《橘子不要哭》、《还是情愿痛》般充满质朴的市井气息的作品名。

从题材上看,由于俩人都是专栏作家,笔下的散文都有着明显的专栏特色。

比如短小精悍,比如题材随意性很大。

俩人的散文作品主题不限,可以是家长里短、本地风情,也可以是近期大事件、是非评价。

大凡常写些东西的人都知道,小文章不易做,随手拈来都引人入胜,便是功力。

两位作家也难免陷入这样的尴尬,有些散文作品读起来有失水准。

比如亦舒,她的散文好几篇阐述的观点都自相矛盾,前一篇大谈没家庭人生潇洒,大肆控诉家累,之后又出一篇歌颂家庭温暖,说家庭是归宿。

她写散文就像自己在说服自己,又透露出一种矛盾心态。

这是写言情小说的后遗症,生活也好,为人也罢,希望能如自己小说中女主人公那样完美,却只能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咬紧牙关。

亦舒散文很犀利,又有种可爱的世故,从《感情泛滥》到《心知》,亦舒的散文多以简单的词语为题,如同身边的小女子一般絮絮叨叨着生活中的琐碎之感,失了深度,却增了人情味。

而李碧华散文观点和价值观就坚定多了,十几年如一日。

她文字的辛酸泼辣超过亦舒,生活半径中的所见所闻,报刊杂志的头条消息,都能被她或辛或辣的点评一番。

她的多篇散文总是煞有其事地认真开头,到了末尾却笔锋一转,杀你个措手不及,让一众读者除了惊奇,还是惊奇。

李碧华还善于在散文中揭发人性的丑陋,男女之间,亲人之间,陌生人之间,人性中的欲望一一暴露在她的笔下。

不过,这并不代表她恶毒。

相反,她只是个心地善良,又习惯悲观看待生命的女性。

“嘴巴毒辣”是她的标签,不过很多熟识她的人都说她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

因为她虽然爱用犀利言辞,习惯冷嘲热讽,但却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悲天悯人之心。

在她的散文中,有对不孝子女的怒斥,有对路边老人的关怀,也有对贫困人口的担忧。

她会在在路边努力帮助年老的摊贩与警察沟通,也会因为一件外套,可怜天下父母心。

此外,两人有很大一部分的散文作品都围绕着美食。

亦舒谈吃略显平淡,时常在她的美食散文中见到“非常非常好吃”、“真好吃”、“最好吃”这样简单的评价。

不禁让人遗憾她的才情没能为借其文字体验美味的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的素材。

而李碧华就大不相同,她写吃如同写人生,带着一股侠气。

比如《小笼包》中说上海小笼包制作时是用菜叶垫了蒸,熟了后连蒸笼一起端上桌,“有人不喜欢做菜叶,喜欢做小笼包。

因为包子被好好承载,隔水蒸了,上桌后新鲜可口,大伙马上干掉之。

包子短命,但胜在‘趁热’。

而那层垫子,总
被收回厨里,不会换出来,又要承载另一批新人上场。

有人不喜欢做小笼包,喜欢做菜叶。

因为它有容乃大,见尽不少场面,历尽不少沧桑,别人以为它会完蛋,但它又支撑下去。

在轮回之间老了,终于憔悴了,而能力也发挥净尽,方悄然引退”,从这样的平凡事穿越到两种人生的深思上。

她旅行的足迹遍布各地,从亚洲到欧洲,从中国内地的不知名小乡镇,到俄罗斯的偏僻小街道。

每到一处,她都能寻觅到某种特色事物,由其引发出种种联想。

不论是古代的文献记载,还是现代的各色报道,李碧华对于许多食物的感慨能结合着对现实的认识,侃侃而谈,各种典故俗语,信手拈来,顺带着再对于各种社会现象发发牢骚。

一位为文现实自我,笔触浓艳魅惑,有种大俗即雅的味道;另一位则受到英伦半岛的品味熏陶,披着凉薄淡漠的外衣,简约干练,带给读者较为轻松的阅读体验。

纵横香港文坛几十年的李碧华与亦舒,可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继续在香港这篇神奇的土地上挥舞着衣袖。

而究竟哪位更加出色?这样难的问题还是留待时间来解答吧,我只能说,至少她们二人已在华文文学界占据了自己的一篇江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