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概论、治疗与抗菌原则
外科感染ppt完整版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恶 心、呕吐等。严重感染者可出现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
教授患者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我 调节能力。
家属参与在心理支持中作用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 支持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陪 伴。
指导家属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协 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
培训家属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 干预技巧,如倾听、安慰、鼓 励等,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度 过难关。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可分为非特异性 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包括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局 部组织抵抗力下降,以及存在有 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的条件 等。
危险因素
年龄(如老年人、新生儿等)、 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抑制剂 使用、手术、创伤、烧伤、血管 内置管、长期卧床等。
蜂窝织炎和丹毒
蜂窝织炎
常表现为境界不清的红肿,伴有剧烈 疼痛,可能出现水疱、大疱或坏死, 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丹毒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 、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 急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 痛,伴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脓肿和化脓性肉芽肿
脓肿
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波动感。
03
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外科感染
吸困难,甚至窒息。
捻发音性蜂窝织炎:蜂窝组织和筋膜出现坏死,且伴有进行性皮肤坏死, 脓液恶臭,全身症状严重。
厌氧性肠球菌、拟杆菌
下腹与会阴部多见
治疗
抗菌药物: 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厌氧菌感染加用甲硝唑。
局部处理: • 早期:50%硫酸镁湿敷,金黄散、鱼石脂膏等,。 • 脓肿形成:切开引流。 • 口底及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及早切开减压。 •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及早广泛切开引流,3%过氧化氢液冲洗、湿敷,
•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病变扩展迅速,可引起广泛的组织坏死,重者可引起脓 毒症。 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
• 葡萄球菌引起:比较容易局限为脓肿。 凝固酶
临床表现
局部:①表浅—局部症状明显。
局部明显红肿、剧痛,并向四周迅速扩大。 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中央部分常因缺血发生坏死。
②深部—肿胀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病情严重。 口底、颌下及颈部急性蜂窝组织炎:可引起喉头水肿或压迫气管,导致呼
碍:肺、肝、肾、脑、心等。 特异性表现: 破伤风-肌强直性痉挛。
气性坏疽-皮下捻发音。 皮肤炭疽-发痒性黑色脓疱。
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肾功、蛋白 等;分泌物或穿刺液作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2、影象学检查: B超、 X线、CT、MR等。 积液(脓肿)
• 非手术治疗 (一)局部疗法
管状淋巴管炎
• 病菌从皮肤、粘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
•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
• 发病位置: 急性淋巴管炎—皮下结缔组织层内。 急性淋巴结炎—颈、腋窝和腹股沟。
外科感染02
(二)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及分类 WBC计数及分类 WBC>12×109/L或<4×109/L 病菌的检测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三)影像学检查
B超 超
CT
应考虑的3 应考虑的3个问题 Which one ? stop? When to stop? 临床改善及体温正常至少48小时以上 临床改善及体温正常至少48小时以上 48 Why to fail ? 1、最初的手术措施不恰当 手术恰当, 2、手术恰当,但发生了并发症 3、发生了二重感染 4、药物选择正确,但剂量不足 药物选择正确, 5、需选用或更换另一种抗生素
丹毒
甲沟炎
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病原菌多为金葡菌。 〔临床表现〕指、趾甲的一侧或双侧甲沟皮下 软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若炎症发展,可迅 速化脓,沿甲根蔓延,形成半环行脓肿。脓液 侵及甲床下,可形成甲下积脓。炎症继续发展 可导致脓性指头炎。 〔治疗〕早期可应用热敷、紫外线等理疗,或 外用消炎药。形成脓肿后需沿甲沟处作纵切口, 切开排脓。若已经形成甲下积脓,则同时施行 拔甲术,术中注意避免损伤甲床。
一.适应证 1.较严重的感染 1.较严重的感染 急性手部感染、蜂窝织炎 丹毒、腹膜炎、胆道感染等 2.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 2.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 利与弊的权衡 不应盲目使用 利与弊 多数清洁手术不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
理想方式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经验习惯 感染部位: 皮肤皮下; 感染部位: 皮肤皮下;腹腔 局部情况: 蜂窝织炎;脓肿; 局部情况: 蜂窝织炎;脓肿;脓液特性 病情分析: 菌感染; 菌感染; 病情分析: G-菌感染;G+菌感染;真菌感染 抗生素特性 抗菌谱、 抗菌谱、毒副作用 半衰期、 半衰期、组织渗透性 费用
外科护理学8.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处理原则
注意休息 选择抗生素治疗 补充维生素 加强营养
护理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伤口愈合 合理使用抗生素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 注意发热、寒战、头疼、呕吐等观察
二、痈(carbuncle)
多个相邻的毛囊、皮脂 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 感染。
发生在颈、背等部位。
外科护理学8.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教学内容
1.外科感染的概述定义、特点、处理原则
2.常见软组织感染(疖、痈、急性蜂窝织炎、急 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3.手部感染(甲沟炎、脓性指头炎) 4.全身性感染 5.破伤风 6.自学:气性坏疽
一、外科感染定义
感染:
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 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
内源性感染
二、外科感染分类(五)
感染发生条件
机会性感染
医院内感染
三、外科感染病因
机体的 防御屏障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天然屏障
补体等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三、外科感染病因
病因
致病菌入侵与 其致病因素
机体的易感性
致病菌入侵 与其致病因素
粘附因子及其 致病菌数量 荚膜或微荚膜 和增值速度
病菌毒素
病菌 毒素
本病特点是: 皮肤红如丹涂, 热如火灼,故名 丹毒。好发于下 肢和面部
(1)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 起病急骤 * 鲜红色片状红疹
(急性期红疹中间可发生水疱) * 边界清 * 烧灼样剧痛 * 全身症状明显
少见化脓
(2)管状淋巴管炎:四肢(下肢)多见 浅层急性淋巴管炎 深层淋巴管炎
(3) 急性淋巴结炎
六、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 胞比例增加。
外科感染抗菌治疗原则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
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浅、数量少者如 脓疱病,只需局部用药。病灶广泛,并伴发全 身症状时宜同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轻症口服, 重症静脉给药。
局部用药以消毒防腐剂如碘伏为主,少数情况 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如莫匹 罗星等
下消化道疾患所致者,厌氧菌比例高
处理:
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去除原发病灶,并引流、扩创 抗菌治疗:哌拉西林、FQs或二、三代头孢菌素联合
氨基苷类及甲硝唑等;克林霉素+氨基苷类;严重病 例可选用亚胺培南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腹部感染:肝脓肿
常与胆道疾患、糖尿病等有关 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等肠杆菌科、
最主要病原菌为金葡菌 疗程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4~6w,急性
关节炎2~4w 外科处理去除死骨或异物、脓性关节液
引流极为重要
皮肤软组织感染
疖、痈、创面感染:最常病原菌金葡 菌。治疗:MSSA,苯唑西林;MRSA, 万古霉素
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 化脓性链球菌。治疗:青霉素、阿莫西 林
轻症进行经验治疗;全身感染征象显著者,应 作创面脓液培养、血培养
有脓肿形成时须及时切开引流
星等氨基苷类合用 也可选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 考虑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合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腹部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通常继发于急性阑尾炎穿孔,其次是胃、十二指 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及肠梗阻等
病原菌:
上消化道疾患所致者,需氧菌多见:大肠杆菌等肠道 菌、肠球菌、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
主要感染
腹部感染
急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 急性腹膜炎 细菌性肝脓肿 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 肛周脓肿
外科感染
参考文献
[1]芮晓晖,张延龄,刘红.外科系统常见病原菌 对抗生素耐药的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8):478-470 [2]叶丽卡,张国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探讨[J]. 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5 (1):35-38
THE END
二、浅部化脓性感染[皮下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
③老年人皮下坏疽: 皮肤红、肿、疼痛→暗灰色→坏死、溃破。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④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颌下肿胀明显,碍通气(危急)阻碍吞咽。 ⑤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类: 厌氧菌所致,未侵及肌肉层(不同于气性 坏疽),特点是扩展快且可触知皮下捻发 音,破溃后可有臭味。
•自动免疫法
次
tetanus
破伤风类毒素的用量与间隔
用 量ml
间隔时间
1 2 3
0.5 0.5 0.5
4-8周 0.5-1年 5-10年
•被动免疫法
适应症: - 污染明显的伤口 - 细而深的伤口 -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 未及时清创的伤口 - 陈旧性创伤术前 方法: -尽早皮下注射TAT1500~3000u (-) - (+)脱敏注射 -深部创伤潜在厌氧菌感染:1W追加一次
二、浅部化脓性感染[疖]
3、诊断:容易。 4、治疗 ①局部: 红肿阶段可热敷、红外线、超短波及 中西医敷,成脓后则用针头、刀类将 脓栓剔出。 ②全身: 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
二、浅部化脓性感染
(二)痈(carbuncle) 1、病因和病理: 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 化脓性感染。 2、临床表现: 颈、背多见。小片皮肤肿硬、色暗红 →肿硬范围扩大、脓点增大或增多, 表面紫褐色→溃破出脓、蜂窝状。
5 根据生理、病理特点选择。如老 人及婴幼儿、新生儿的肝、肾功能 低下,应避免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 较大的抗菌药,如影响肝的有红霉素 类,而影响肾的则有头孢菌素 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
外科感染(SurgicalInfection)
二、病因(Etiological factor):
(一)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真菌、原虫等)
◆ 粘附因子、荚膜或微荚膜
◆ 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等病菌毒素 ◆ 其它因素(磷脂、糖脂、蛋白、脂质) ◆ 病菌数量 ◆ 条件致病菌
常见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有:
1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 G+ 产生溶血
(二)、病程分类(Progress classification)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病程三周~
二月
(三)、其他分类:
1、原发性感染 3、混合性感染 5、条件性感染 2、继发性感染 4、二重感染 5、医院内感染
全身治疗:休息、营养、镇痛剂、抗菌素。
局部治疗:早期热敷,鱼石脂软该膏外敷;有脓液形
成时切开引流,“+”“++”切口,深达筋膜 ,伤口用干 纱布或碘仿纱条填塞。
三、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一)病因: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以为厌氧性细菌。
(二)病理: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
(一)病因: 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二)、病理: 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扩散至皮下组织,常见于头、面、背、腋 窝、腹 股沟、会阴等毛囊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多个疖同 时反复发生在全身各部称之为疖病。
(三)、临床表现: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1. 引言外科感染是指手术中或手术后局部或全身发生的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抗菌药物在外科感染的防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本文将探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方法和策略。
2. 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外科感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原则:2.1. 定期评估感染风险在外科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2.2. 个体化抗菌药物选择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以及患者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常见的病原菌,应考虑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避免使用耐药菌株常见的抗菌药物。
2.3. 严格控制使用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合理决定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风险。
2.4. 多学科合作外科感染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微生物学家等。
他们应共同制定感染防治方案,监测感染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3. 抗生素的分类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等。
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覆盖范围,可以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抗生素分类:3.1. 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应对多种病原菌感染,适用于病原菌未明的情况或存在多种病原菌的感染。
常见的广谱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3.2. 狭谱抗生素狭谱抗生素只对某些特定病原菌具有作用,适用于确定病原菌感染的情况。
常见的狭谱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红霉素类等。
4.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策略4.1. 预防性使用在某些高风险的外科手术中,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但预防性使用应严格控制,在手术后及时停止使用,以避免菌群失调和耐药性问题。
外科感染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红、肿、热、痛等典 型化脓性感染表现。
2.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不侵及肌层,皮下捻 发音,破溃后有臭味。
3.新生儿皮下坏疽:新生儿皮肤受压、感染坏死。 皮肤浮动感。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口腔面部红肿,阻碍通气、 吞咽。
(二)诊 断
依据病史和体征; 化验血常规; 血和脓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监测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的变化。
个脓栓,全身症状严重。
(四)预 防
保持皮肤清洁。 勤洗澡更衣。 保护皮肤,避免擦伤。
(五)治疗原则 消炎,排脓
1.起初红肿阶段:理疗、敷贴金黄散、玉露散或西 药鱼石脂软膏。
2.已成脓阶段: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刀尖将 脓栓剔出。出脓后局部换药,直至病变消退。
禁忌挤压化脓病变。
3.全身反应较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2. 抗菌状态 (1)保证充分休息,维持良好精神状态;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3)有贫血、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需成分输血; (4)维持体温相对正常; (5)治疗感染前发生的疾病; (6)并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者加强监护,改善
灌流,维护器官功能; (7)应用短程激素和炎症介质抑制剂。
发生在鼻、上唇及周围(称“危险三角区”)的 疖,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颜面部 进行性肿胀,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病死 率高。
疖病:不同部位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
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病人的抗感染能 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且常受擦 伤有关。
(二)诊 断
表现明显,诊断容易。
1.病菌的致病因素:
(1)粘附因子 (2)病菌毒素 胞外酶 外毒素 内毒素
外科感染ppt课件
急性蜂窝组织炎
二.诊断: 症状 体征 检验:炎性指标
三.鉴别诊断
1.硬皮病:
相似:皮肤硬,肿 不同点:不红,不烧 2.小儿急性咽炎: 相似:呼吸急促,不能进食 区别:颌下肿胀稍轻,口咽红肿明显 3.气性坏疽: 特点:伤及肌肉,运动障碍,细菌培养确诊
急性蜂窝组织炎防治
• 防治:注意卫生,选择有效药物,局部切开引流。对证 支持治疗。
淺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 定义:链球菌、金萄菌侵入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巴 结的急性炎症。发于各部位。
•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疼痛、触痛形成肿
块、疼痛加重、皮肤红热脓肿形成、全身感染 急性淋巴管炎:淺层—红丝疔;深层—条形触痛区
• 诊治:诊断不难,但需同时诊治原发病
淺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 菌血症 是脓毒症的一种,多指临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 菌血症,血中检出病原菌,但不指一过性的如拨牙
• 病因 致病菌多、毒力强、抵抗力低 • 途径 静脉导管感染、肠源性感染、局部感染扩散
常见致病菌
• 1、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拟杆菌、绿脓杆菌、变 形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 。多见于腹腔、肠道、 泌尿系
第十一章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第一节 概论
• 一·定义: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 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症的感染。
• 感染 • 病原体
炎症反应(局部 全身) 人体 外科感染:需要(可能需要)外科治疗手段
感染灶
第一节 概论
• 二·分类
• 1.病原体:非特异性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甲沟炎
• 定义: 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的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细菌
【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第一节概论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症。
特点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组织化脓坏死常见。
(一)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包括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等;致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特点先急性炎症反应,后局部化脓。
2、特异性感染致病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
3、感染时间急性感染:3周以内亚急性感染:3w~2月慢性感染:>2月4、其他原发性、继发性感染;来源:外源性、内源性感染;条件:条件性、二重、医院内感染。
(二)致病因素1.病菌的致病因素粘附因子;数量与增殖速率;胞外酶(蛋白酶、磷脂酶、胶原酶)、外毒素(溶血毒素、肠毒素、破伤风毒素)、内毒素(脂多糖: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2.宿主免疫天然免疫(屏障作用、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细胞因子)、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免疫破坏屏障不完整;留置血管、体腔内导管处理不当;管腔阻塞内容物聚集;局部血流障碍、水肿、积液;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休克;慢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使用免疫抑制剂、CAs ;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
(三)病理改变1.非特异性感染病菌侵入组织繁殖并合成多种酶和毒素;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血小板、巨噬细胞;炎性介质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性细胞聚集吞噬病菌、细胞组织。
特征表现红肿热痛;部分炎性介质可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反应。
⑴炎症好转(2)局部化脓⑶炎症扩展(4)转为慢性炎症2.特异性感染⑴结核病致病物质为磷脂、糖脂、结核菌素,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形成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引发变态反应;液化为局部无痛性冷脓肿。
(2)破伤风合成痉挛毒素,引起肌强直痉挛;无明显局部炎症反应。
⑶气性坏疽释放多种毒素,溶解血细胞、肌细胞,并产生气泡,发展迅速,波及全身。
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的病因,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增强病⼈的抗感染与修复能⼒,是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
根据病情采取局部和全⾝治疗。
(⼀)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与休息,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减轻疼痛。
2.外⽤药以改善局部⾎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
促进⾁芽⽣长。
3.物理疗法有改善局部⾎液循环,增加抵抗⼒,促进炎症的吸收、局限化作⽤。
4.⼿术治疗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伴有严重中毒症状的感染部位的切开减压,以及发炎脏器的切除。
(⼆)全⾝治疗⽤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性感染者,包括⽀持疗法和抗菌药物治疗。
1.⽀持疗法 ⽬的是改善病⼈的全⾝状况,增强抵抗⼒。
保证病⼈充分休息,缓解疼痛、发热等症状。
供给⾼热量、富含维⽣素的饮⾷。
对于不能进⾷者经静脉输液和营养。
有贫⾎、低蛋⽩⾎症时应予输⾎,尤其败⾎症时,宜多次适量输⼊新鲜⾎。
严重感染者可给予胎盘球蛋⽩与丙种球蛋⽩肌⾁注射。
抢救危重感染病⼈,可在使⽤有效抗菌药物时适量应⽤肾上腺⽪质激素。
2.抗菌药物 对较重、范围较⼤或有扩展趋势的感染,根据各种致病菌引起感染的⼀般规律、临床表现、脓液性状等初步判断其致病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
如能作细菌培养与敏感试验,则可更合理选择药物。
2~3⽇后疗效不显著时,应更换药物。
必须注意,抗菌药物治疗应在及时正确处理局部感染灶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疗效果。
3.中药可⽤清热解毒类中药作全⾝治疗。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7页
抗生素联适用药指征
(1)病因未明且病情险恶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 和败血症;
(2)单一抗菌药品不能控制严重感染,如严重创伤、烧 伤、产后感染、异物性肺炎及手术后引发感染;
(3)长久用药或单用一个抗生素,细菌易产生抗药性者, 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尿路感染 等;
★器官移植病人,需使用覆盖面更广抗生素,如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头孢哌酮/舒普深、哌拉 西林/三唑巴坦)、头孢4代,甚至碳青霉烯类(厄他培 南)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11页
各类手术最易引发SSI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
手术 心脏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乳房手术 头颈外科手术 腹外疝外科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23页
短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优点
★降低毒副作用 ★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 ★不易引发肠道菌群紊乱 ★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能够选取单价较高但效果很好抗生素 ★降低护理工作量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24页
预防用药易犯错误
★时机不妥(手术结束后再用药) ★时间太长(择期术后用药多日) ★选药不妥(缺乏针对性 )
抗菌药品不能取代外科处理,更不能忽略无菌操 作.
外科感染对策 1.外科感染要靠外科干预,不要反抗生素"依赖" 或"保险"思维. 2.正确使用抗生素技巧:掌握适应证及选择合理 应用时机和时限.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1页
适应证
较重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手部感染、骨髓炎等给 予使用 普通性感染不用 特异性感染选取有效抗菌药 严重污染损伤、开放性损伤、高危手术可预防性用药 (术前1小时滴入,手术时间长可术中加用一次)
兽医简述外感染的治疗原则和疗方法5)
兽医简述外感染的治疗原则和疗方法5) 外科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
复习考试,为您提供以下知识汇总:
诊断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主要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来明确感染的类型。
治疗
治疗原则是去除感染灶,用药基础是抗菌药物治疗,辅以引流、清创或其他外科处理。
急性感染症状、体征消失,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正常3天,可以停用抗菌药。
如果感染只是得到基本控制,并未完全消除,可以考虑停用或少用广谱类药物,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类药物,直到感染完全消除。
全身性感染还需要全身营养支持,保护好主要脏器功能,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对症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发挥调理作用,使病原体易被吞噬清除; ➢ 粘膜下浆细胞生成的分泌型IgA 可以阻止病原体在粘膜
表面粘附与入侵,防止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发生。
14
2.获得性免疫
⑶ 免疫记忆 获得性免疫产生的记忆性T 、B 细胞可发挥远
低于此数量则较少发生感染。
病菌毒素: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致病 菌的作用与其有关。
多种病菌可释出蛋白酶、磷脂酶、胶原酶等胞外酶,侵蚀组 织细胞;玻璃质酸酶可分解组织,使感染更容易扩散。 脓液的臭味、脓栓、气泡等,常与病菌胞外酶的作用相关。 外毒素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如破伤风毒素作用于神经而引起 肌痉挛等。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可激活补体、凝 血系统与释放细胞因子等,引起发热、代谢改变、休克、白 细胞增多或减少等全身反应。
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 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 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 染。
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 菌药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 株如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 使病情加重。这种情况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4
外科感染的特点
➢ 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 局部症状明显 ➢ 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而需外
科处理
5
一、外科感染的分类(classification)
(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
又称一般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如:疖、痈、 阑尾炎等。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 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17
2、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
①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或休克,可使机体抗感染能力 降低;
②严重慢性病变(糖尿病、尿毒症、肝衰),严重营养 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病人易受感染;
③特殊治疗(激素、化疗、放疗),使免疫功能显著降 低;
④高龄老人与婴幼儿抵抗力差,属易感人群; ⑤爱滋病病人。
18
3.条件性感染
外 科 感 染概论、治疗 和抗菌原则
第一节 概 论
2
外科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 占所有外 科疾病(Injury tumor infection malformation …)的1/3~1/2 。
外科感染----概念
感染:微生物入侵机体,滞留与繁殖, 并引起局部和/或全身炎症反应的过程。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也包括创伤、手术、烧伤、器械检查等 并发的感染。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病菌有粘附因子、荚膜或微荚膜 能附着于人体组织细胞以利入侵;许多 病菌有荚膜或微荚膜,能抗拒吞噬细胞 的作用而在组织内生存繁殖;或在吞噬 后抵御杀灭仍能在细胞内繁殖,导致组 织细胞损伤、病变。
10
侵入组织病菌的数量与增值速率
在健康个体,伤口污染的细菌数如果超过105 常引起感染,
细胞因子:TNF、IFN、IL-1、IL-6 12
2.获得性免疫
⑴ T细胞免疫应答
➢ T 细胞经抗原识别激活后成为效应细胞,T 细胞只能识 别与MHC 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抗原肤,经由APC 细胞和 T 细胞表面分子结合提供刺激信号,使T 细胞激活。
➢ 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化成熟为细胞毒性T 细胞、Th1 、 Th2 等效应T 细胞。
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是指
某种感染性疾病只能由某种致病菌引起。如: 破伤风、结核病、气性坏疽等。
6
(二)按病程长短分类:
➢ 急性感染(病程3周以内) ➢ 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 ➢ 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前二者之间)
7
(三) 其他分类:
1.按发生条件
➢ 二重感染: ➢ 条件性感染: ➢ 医院内感染:指病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
11
(二)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1.天然免疫
宿主屏障:皮肤屏障、细菌屏障
吞噬细胞与自然杀伤(NK)细胞:吞噬细胞有 单核一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类。吞噬细胞与 NK 细胞能够识别多种病原体的共同成分,吞噬、 杀伤病原体或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这类免疫也称 为固有免疫。
补体:病原体进入体内首先遇到体液中的补体。 在感染早期,补体通过替代途径激活,形成膜攻 击复合物,发挥溶细胞作用。补体还具有免疫调 理作用。
感染(呼吸、泌尿系感染,创伤、手术后感染等)。
8
2.按病原体来源及入侵时间
❖原发性感染: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
❖继发性感染: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病原
菌感染。
❖内源性感染:由原存体内病原体,经空腔脏
器如肠道、胆道、肺或阑尾造成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由体表或外环境侵入体
内造成的感染。
9
二、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疫机制
③管腔阻塞;管腔阻塞内容物淤积,使细菌 繁殖侵袭组织。如:乳腺导管阻塞、乳汁 淤积后发生急性乳腺炎。
16
④异物或坏死组织存在使得吞噬细胞不能 有效发挥功能;
⑤局部组织缺血。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或水 肿、积液,使得吞噬细胞、抗体等不能 到达病原体入侵部位,降低了组织防御 和修复的能力;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不仅 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还有助于致病菌的 生长,例如褥疮、下肢静脉曲张发生溃 疡均可继发感染。
期保护作用,当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免疫 应答比初次感染更快速、强烈和持久。促进T 、 B 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类型的转换,使细胞、 体液免疫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人体易感染的因素
1、局部情况:
①皮肤粘膜病变或缺损;如开放性创伤、烧 伤、胃肠穿孔、手术、穿刺等使屏障破坏, 病菌易于入侵;
②留置血管或体腔内的导管处理不当为病菌 侵入开放了通道;;
➢ 细胞毒性T 细胞对病原体感染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 Th1诱发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局部炎症,介导
抗病毒和抗胞内菌感染的细胞免疫。 ➢ Th2 的功能是促进抗体形成,介导以体液免疫为主的
抗胞外菌和寄生虫感染。
13
2.获得性免疫
⑵ B细胞免疫应答
➢ B 细胞表面受体可直接识别抗原与之结合,B 细胞活化 后,经克隆扩增转变为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