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淀高三期末语文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20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可编辑pdf)

北京市2020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可编辑pdf)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20.6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梳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泼浪,怎样喊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一一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吴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达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讲评(大阅读)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讲评(大阅读)

学生结合文本的分析示例
“江昉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可以 看出他爱整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从不含着烟斗上课”可以看出他尊重学生, 尊重课堂; “我说得够明白吗”可以看出循循善诱、诲人 不倦,有耐心,爱学生; “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他 毫不觉得”可以看出他上课专注; “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可 以看出他很有威信; ”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 起来”可以看出他的爱国; “现出里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 絮从破洞里露出来”可以看出他的清贫、艰苦 朴素、勤俭节约、淡泊名利;
4. 将与庄无因的讨论归结为坚定了从军决心的原因也可以,但不 能没有。
20.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孟嵋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 内容,说说孟嵋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 因。(6分)
【满分示例】 盼望胜利早日到来:看见破败的教室触景生情,加上同学
的口号使她盼望着早日能打胜仗;心中萌生出想参军,为国效 力的想法:听了江昉老师的《国殇》,给了她极大的触动,和 无因交谈中思考自己能为国做什么贡献,产生了只学习在当今 关头不是最要紧的想法;坚定了从军的想法:听父亲将一批学 生都奋勇参军,激励了她。
关于小说文本的几点说明:
3.小说的内容及原型 节选部分是以主人公孟嵋作为叙事视角,以“孟嵋从军”为情感线索,
选取了教室、图书馆、家里三个地点,以“听江昉先生《楚辞》选修 课”“与同学庄无因有关青年人‘本分’的讨论”“告知父母自己从军的决 定”作为主要情节,塑造了江昉、庄无因、孟弗之夫妇的形象,展现的是在 战火纷飞、民族危亡之际,承担着教育责任的学者教授,投笔从戎、知识报 国的学子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父母的精神风貌,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群像。既 有大义又有小节,既有热血又有柔情,既有理解又有矛盾,人物丰满真切, 结构完整合度,叙述内敛蕴藉。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海淀期末作文题目1议论文“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范文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海淀期末作文题目1议论文“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范文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海淀期末作文题目1议论文“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范文①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号文(一类上)个性之美与秩序之美参差错落之美和协调统一之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意趣,两者相映成趣,才共同描绘出了今日灿烂美丽的世界。

唯有在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和谐与秩序,方能开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荣局面。

个性之美是一种天然而感性的审美意趣,自然之中事物各有不同的情志存在,所体现的差异本是自然界恒一的法则,更造就了大千世界的多彩多姿。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既欣赏鹏之直上云霄,乘风一去九万里,亦尊重龟鳖在污泥中打滚作乐,一任天然。

而儒家思想则说:“君子和而不同”,其意指便在于君子之间情性的差异应给予尊重。

毕竟有海纳百川之包容才能尽染山河之美。

由此可见,对个性之美的追求是一种思想使然,于人于自然皆是如此。

秩序之美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理性之美。

人类自出生便具有改变世界的意欲和勇气——即在无序的自然中创造有序的文明。

从古代村落的分布和河流的治理,到现代的城镇和路段的规划,无不彰显着人类的创造欲和对秩序的渴望。

70年前共产主义的先锋们为了共同的理想浴血奋战,列阵时军容齐整,冲锋时无人退缩,这便是一种众志成城的统一的壮美。

70年后的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依然能带给散漫惯了的我们这些年轻人,以极大的精神冲击和美的秩序震撼。

由此可见,秩序之美不仅别有美学价值,更是一股改变创造的巨大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2020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答案

2020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1.(3分)D2.(2分)参考答案:①艺术体验②艺术创造(创作)【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3.(3分)B4.(3分)C5.(6分)参考答案:含义: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亦指通过实践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作用:①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②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

③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

④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

【评分标准】含义,3分;作用,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6.(5分)答案示例:作者描写雅人雅事,旨在用文字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出一个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

如饮酒行令本是古人宴席之常,而宝玉生日时湘云要求行令中有古文、古诗、曲牌名等,使得酒令得以展现人物才思,在娱乐活动中蕴含审美情趣,使得小说有别于人生本来之庸常,呈现出诗意的趣味和雅致的格调。

【评分标准】创作用意1分;结合《红楼梦》中“雅人雅事”的相关情节分析4分,按照理解程度分层赋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7.(3分)D8.(3分)B9.(3分)D10.(4分)参考答案:刘孝标:注释内容丰富,十分有用。

刘辰翁:评论文雅有韵致,见解独到精妙。

【评分标准】每条2分。

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

11.(6分)答案要点: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可以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等方面,结合内容,对人物做出评价。

从情节设计的角度,可以从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起伏跌宕等方面,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

答案示例:本则故事塑造了谢安的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细致传神的刻画。

谢安在危机前从容讽咏,大义凛然,其镇定的神色、坚定的语言,如在读者眼前耳畔。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字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字解析

2020年海淀期末语文大作文试题评析2020海淀高三期末的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本次大作文试题虽然灵活,但也不乏规律可循。

那么这次大作文的“灵活”具体体现在何处?作文主题又该如何归类?对我们未来的复习有什么启示呢?(一)议论文写作试题分析同学们在大作文写作中最怕在试题开头看到“孔子说、孟子说、古人云”等相关的字眼。

因为文言文翻译是大多数高三学生的硬伤,一旦不理解作文题中的文言文语句,那么审题就容易出问题。

这次议论文写作试题中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后面非常“贴心”地附上了该句的翻译,一下子削减了试题的审题难度。

然而难点在后面。

孟子的话“意指万物的多样性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国庆阅兵中受阅部队“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题目要求考生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美”进行联想与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本次考查的题目很灵活,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与逻辑能力。

同学们在作答时需要想清楚两种“美”的关系与区别,进行分别的定义与取舍,再进行写作。

从近3年的高考题来看,去年考查的是“文明的韧性”,2018年的议论文写作考题为“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2017年为“说纽带”。

试题考查的方向都比较中规中矩,并且都聚焦于一个大方向,与国家历史、国家发展、青年成长、文化发展相关。

海淀区统考作为“高考的风向标”,意在用本次期末考试提醒同学们,在作文备考时,不仅要着眼于常规话题(国家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的作文,也要善于辩证思考,练习“A与B”类的作文写作(比如本次海淀考题中的“错落有致的美与整齐划一的美”)。

当然,在往年各城区的模考、期末考中,也出现了“传统与现实、规则与自由”这类“A与B”类的作文考题。

(二)记叙文写作试题分析“留一把光阴的钥匙”,单从命题的题目来看,就能嗅到温情的味道。

不过跟本次议论文写作试题一样,这道记叙文写作题仍旧“埋了雷”——“让我们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以待后来者重溯往昔鲜活、激荡的岁月”。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语文(2020.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2020海淀高三期末语文

2020海淀高三期末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20.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球第三长河,国家战略水源地,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维护我国生态和水安全方面的地位无可替代。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长江沿线省市曾过度追求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忽视了长江流域生态容量的有限性和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

经济发展目标与生态发展目标长期不平衡,导致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账户”透支严重。

长江流域已遭到破坏的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恢复。

更严峻的是,在长江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重新实现平衡之前,长江生态“赤字”仍会持续增长。

因此,“大开发”带来的后果必须通过“大保护”来弥补,而且刻不容缓。

“不搞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自律。

自律意味着取舍,背后是对生态价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

一些地方之所以面临转型困难,本质上是因为还在传统的发展路径上一意孤行。

对这些地方而言,当务之急是严格以生态红线为标尺,明确什么不能做。

减掉一项破坏生态环境的政策,就是增加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这种“减法”正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开端。

“共抓大保护”,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合力。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沿江经济带。

沿线省市因长江而构成了统一的生态整体。

【语文】【高三】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PDF版)

【语文】【高三】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PDF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20.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区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 题。

(共12 分)感遇(其十一)陈子昂吾爱鬼谷子①,青溪②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注择:①鬼谷子,战国时楚人,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智见卓绝。

②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隐居之处。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二句赞叹鬼谷子隐居山林,用幽静的环境映衬出其人高远绝俗的风貌。

B.三四句一放一收,“志在济时”与“藏身云间”的矛盾为读者设置了悬念。

C.“七雄”四句写出鬼谷子处于争斗不已的乱世,却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D.末二句是作者对自己虽欲经世兼济,但更向往隐逸自在的人生观的宣示。

13.陈子昂的感遇诗体现了他的“兴寄”主张,即比兴、寄托,要求诗歌创作在审美意象中隐含深层思想,下列诗句符合该主张的一项是(3 分)A.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王物《江亭夜月送别二首》)B.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陇头吟》)C.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D.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14.“本为贵公子, 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 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 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 ( “祸”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 ,磨灭成尘埃。

”这是陈子昂 的《感遇 (其三十五 )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感遇 (其十一 ) 》在内容上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6 分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 共 8 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 细加品味, 比如曹操《短歌行》“ 、 。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 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734字)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

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

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

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

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

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

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 - 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甲】bùsh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乙】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

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

2020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丙】溘.然长逝。

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丁】yìyì生辉,人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

2019-2020北京各区高三语文作文范文

2019-2020北京各区高三语文作文范文

范文(一类上)
• 他深知自己的音乐天赋不能被这贫寒的小村庄所局限住,他爱音乐,他迫切 要走出去,唱出自己音乐路上的新高度!
• 在C大的学习生活固然充实,他的乐理知识与谱曲知识也愈加深厚饱满,此 刻的他就像一颗饱满而鲜嫩欲滴的果实,只等有缘的伯乐来采摘,只恨天公 不作美,贫寒出身的他又怎能敌得过有钱人家的孩子?凝结他无数心血的乐 谱,自然是摞不过一打又一打厚厚红艳的钞票的。曾经写出灵丽旋律的手此 刻黢黑粗重,那是被工地所磨出来的,他还有一家待哺的老人与弟弟妹妹! 无数个夜,泪水与悲愤迷蒙了他的双目,可他依旧要在这迷蒙中继续前行, 而前行的方向,终于又变回了生他养他,那个会局限他音乐路上的新高度的 小山村。
范文(一类上)
• 幸运的是,他掉在了灌木丛中。他将男子高高举起,男子并没有受伤;他自己多 处骨折,但终究捡了一条命。
• 虽然身体在经过三个月的康复后没有了大碍,他的心理却撑不住了。他只要一步 入高层,一阵天旋地转便会袭来,身体也会有一股钻心的痛。
• 他辞去了消防员的工作,转而在商场当起了保安。由于他的恐高症,他被同事们 戏称为“一层楼”。同事们常开玩笑:“喂,老王,你什么时候能升到‘二层楼’ 的新高度?”
西城(记叙文)
• ②我们可以用“新高度”来描述一种现实的状态,也可以用“新 高度”来展示一种明确的评价。
• 请以“新高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
等多种表达方式。
范文(一类上)
• 新高度 • 他曾是一名消防员。 • 在一次抢险中,他得了恐高症,一名中年男子,被烈火包围。火
• 我看到街上熙攘的人群,我看到飞鸟在空中挣扎着飞过,我看到褪色的时间 在流淌。在路上我学会了遗忘,只是有些事你忘不了,像某个相识的老脸庞, 某一刹那喘不上气的心跳。你总是向前走,记忆却在原地停留。你向光阴招 手时,它轻笑,却永远也不会再靠近你了。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6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1.(3分)D2.(2分)参考答案:①艺术体验②艺术创造(创作)【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3.(3分)B4.(3分)C5.(6分)参考答案:含义: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亦指通过实践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作用:①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②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

③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

④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

【评分标准】含义,3分;作用,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6.(5分)答案示例:作者描写雅人雅事,旨在用文字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出一个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

如饮酒行令本是古人宴席之常,而宝玉生日时湘云要求行令中有古文、古诗、曲牌名等,使得酒令得以展现人物才思,在娱乐活动中蕴含审美情趣,使得小说有别于人生本来之庸常,呈现出诗意的趣味和雅致的格调。

【评分标准】创作用意1分;结合《红楼梦》中“雅人雅事”的相关情节分析4分,按照理解程度分层赋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7.(3分)D8.(3分)B9.(3分)D10.(4分)参考答案:刘孝标:注释内容丰富,十分有用。

刘辰翁:评论文雅有韵致,见解独到精妙。

【评分标准】每条2分。

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

11.(6分)答案要点: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可以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等方面,结合内容,对人物做出评价。

从情节设计的角度,可以从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起伏跌宕等方面,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

答案示例:本则故事塑造了谢安的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细致传神的刻画。

谢安在危机前从容讽咏,大义凛然,其镇定的神色、坚定的语言,如在读者眼前耳畔。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20届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东城区期末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应用(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激见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 )。

水中游鱼来去,皆如( )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迫人眼目。

②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因出山泉水的缘故,略显浑浊。

随舢舨逆流而上,即便是三五丈的谭水,也都清激见底。

铺满平静的水面,那些原本微不可见的白色石子和满是花纹的玛瑙石,都在眼前一览无余。

四周游弋的鱼儿,仿佛触手可及。

两岸高山重重叠叠,山中可用作造纸的细竹,苍翠欲滴,迎面而来,让人睁不开眼。

(1)依次填人文段①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A.明明白白浮B.清清楚楚漂 C明明白白漂 D.清清楚楚浮(2)以上两段文字是对湘西同一风光的描写,你更喜欢哪一段?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明理由。

(3分)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题,按要求写作。

①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

请你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容,写一段文字,读谈你对他(她)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要求:写出人物,150字左右。

②近期校学生会要组织一次活动,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展开辩论。

请确定你的立场,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150 字左右。

③请以"我愿把青春献给你"为开头向祖国告白.写一首诗或段抒情文字。

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今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中国力量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惊。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中国力量”为题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传统文化土壤等),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0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1.(2分)D2.(2分)D3.(3分)参考答案: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首选对象【评分标准】句式1分,内容2分。

意思对即可。

4.(3分)B5.(2分)B6.(6分)参考答案:①该纪录片中,中国莫高窟“诚邀”柬埔寨吴哥窟,做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体现了国际传播语境下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国家受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一创新策略。

②该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艺术成就,中国纪录片不只局限于讲述本国的历史文化,还主动承担讲述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极搭建了“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

③该纪录片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

④3D动画手段展现莫高窟壁画人物,现代人的演绎展现吴哥窟的历史往事,创新表达方式使该纪录片更好地展现了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原因1分,分析1分。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7.(3分)A8.(2分)B9.(3分)A10.(4分)参考译文:虽然一年之中,书信也就来过那么三四次,但是黄生的祖父和母亲依然感觉像是一早一晚间都能和他随意聊天一样。

【评分标准】其中“虽”“岁”“朝夕”“之”“语”,每错一处扣1分;整句表达不通顺扣1分;4分扣完为止。

11.(6分)参考答案:①黄生原本很平常,但师从王安石后学业长进、才能卓著,被人们称赞;②黄生虽不能在祖父和母亲身边尽孝,但他学有所成,扬名声、显父母,实乃大孝之举,胜过在堂前尽孝;③黄生仪表不俗,初具学者风范,作者通过黄生的言行举止,看到了王安石卓越的品格、气质,以及对他人的深远影响;④作者能够向黄生学习,并通过黄生进一步向王安石学习做学问和为人处世的道理;⑤王安石的才能与黄生的进步引发了作者反躬自省,作者内心感到惭愧,同时又获得了砥砺前行的动力。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2020. 6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院线上映了13部纪录片,其中《厉害了,我的国》更是创下亿元的纪录片票房纪录。

(取材于王福来、刘悦、巩杰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内容题材更加多元。

B.播放渠道更为丰富。

C.家国情怀在各时代均有体现。

D.与时俱进,引领时代发展。

2.下列对材料一中相关纪录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新闻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新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序幕。

B.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制作手法和拍摄模式,较以往都有创新突破。

C.《平衡》《俺爹俺娘》将摄像机对准普通人,记录了社会现实中的百姓生活。

D.《厉害了,我的国》等片在影院播放,使中国纪录片拥有了新的呈现方式。

材料二纪录片“documentary”一词在英语中既可以当名词表示“纪录片”,也可以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文献的,纪实的”。

可见,纪录片与文史记录、传播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

近年来,中国文史纪录片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

其中《故宫》《故宫(国际版)》《故官100》是这些纪录片中的佼佼者。

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这组纪录片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特别是大量使用的电脑动画,帮助海内外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

《故宫》中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通真地“重现”了历史中的原始生态、风土风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特别是将重要历史事件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呈现,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也支撑起了整部片子的叙事构架。

例如开篇以3D动画对故宫做出全景呈现:浩瀚宇宙,繁星点点,视线从深邃宇宙穿越厚重的白色云层,以俯视的角度全景呈现宏伟壮观的宫殿群,表现了故官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共存的厚重感。

《故宫100》在介绍吉祥瑞兽时,站立在屋项上的各种瑞兽突然“活”了起来,一个个萌萌的卡通形象从天而降,落到代表中国传统美好品质的文字上:坚韧、高贵、威武、灵敏……神气活现地围成一圈,寄托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

随着纪录片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纪录片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在此背景下,文史纪录片应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成为激发家国情怀的“国家相册”,传播中华绚烂历史文明的绝佳媒介。

(取材于王宁、张德明等的相关文章)3.依据文意,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将内容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不超过20字)(3分)答: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对数字动画技术在纪录片中作用的解说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丰富了纪录手段。

B.《故宫》《故宫100》的动画设计,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创新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

C.数字动画技术要将形式美和内容美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展现历史文化的意蕴。

D.成功加入动画元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材料三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

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

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

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

“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世界、认知自我的视角,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

“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

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

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

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

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文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

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

在这种互动结构中,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高在上”成“沉默寡言”的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5.材料三说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以提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下列与所举事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2分)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熊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强烈的代入感。

A.题材选择B.叙事原则C.制播方式D.平台搭建6.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的新闻报道,并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析这部纪录片广受好评的原因。

(6分)2019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敦煌研究院联合柬埔寨相关部门,共同出品的国内首部亚洲文明对话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

该纪录片播出后,受到各方面的赞誉。

“两窟”千年相望,却不相闻;命运相通,却不相知。

该纪录片中,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惊人的艺术成就,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中,在“两窟”相似的历史境遇中,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

莫高窟洞壁上精美的壁画人物,在3D动画里翩翩起舞,舞步里有古老文明的千年余响。

吴哥窟的一幕幕历史往事,由现代人扮演展现,再现了先祖追求和平的努力。

答: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共18分)五年时,某送别介卿【1】于洪州。

黄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

其时,从介卿于淮南,至者独言黄生敏且勤,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

至介卿之门者,归,莫不爱其为人,而异其业之进。

介卿以书抵黄生之亲,亦骤.称之。

于是黄生之里人皆叹其善自致,而畏.且慕之。

其大父【2】虽已老,其母虽久寡居,闻黄生之进如此,虽在千里之外,犹朝夕待其旁也;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

非特如是也,其喜殆.甚于朝夕待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也。

何则黄生在其家,无以异于众童子,一出而得大贤为之依归,遂以能闻于人,为其大父与母者,其独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乎予闻之亦喜甚。

而子自洪州归,虽其身去.介卿之侧,其心焦然,食息坐作,无顷焉不在介卿也。

至于今且三年。

然日孜孜念之,凡询介卿之事于人,虽奴隶贱人加详焉。

于奴隶人犹然,况衣冠降登,洁然为士者乎況吾介卿朝夕所与居,教诲而称之者乎故闻黄生之归也,日企而望之,庶.乎其来视我也。

居一日,黄生来。

望其表,其步趋之节.,揖让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

入而视其色,听其言,其气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学其归,得之乎介卿何多也。

间而省其书,则又如出诸介卿之手。

问介卿之事,皆能道其远者、大者焉。

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

吾得之,废食与寝而从之。

吾喜也,惟恐其去我,而尚恨.其来之不早也。

嗟乎黄生,岂特一时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以从介卿于淮南者数人较之,不人人皆然,而黄生独然,则又知黄生之所自致者亦荦荦【3】绝众,使坚且久,其所至如何哉因.介卿之教诲、黄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贤父兄之渐泽,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于今为大备,而黄生为日进,独予断然不ー二备而不尺寸进,比其少之时缺且忘者众矣,其自愧于心如何也以心之愧也,则欲重警戒自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