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人物形象分析
英雄末路的悲剧——项羽形象分析(一)
英雄末路的悲剧——项羽形象分析(一)摘要]本文着重阐述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人物的多重人格,他所向无敌又性格暴戾,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仁慈爱人却又犹豫不决。
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性格上的缺陷和矛盾共同构成了项羽悲剧。
关键词]项羽英雄形象性格缺陷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又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发展的最高成就。
司马迁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写作手法,而最有文学价值的就是人物传记。
《史记》作为我国写人艺术的开创者,向人们展示了一道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最为撼人心魄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项羽便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全力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其实“本纪”是《史记》中以主宰天下政局帝王为纲,以编年形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项羽并未称帝,司马迁却用《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并且篇目顺序还放在《高祖本纪》之上,从中可看出司马迁对历史史实的尊重,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司马迁毕竟是一个史学家,不管他多么钟爱项羽,始终不叫感情溢出史实之外,对项羽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中我们可看出项羽性格上特点:既所向无敌又凶残暴戾,既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既仁慈爱人又犹柔寡断,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形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一)所向无敌与性格暴戾《项羽本纪》中“年二十四”的项羽一出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学万人敌”自信足以力征万人,看到秦始皇游会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豪言壮语,震人心魄。
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莫过于“巨鹿之战”他先是“帐中斩宋义头”号令军中,接着是置生死于度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杀苏角,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
“诸候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写出了一个盖世英雄的万丈豪气。
楚汉战争中,面对善射的楼烦,“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一瞪眼吓退了楼烦。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勇敢无畏:项羽天生勇猛,敢于冒险,不畏艰险。
他在战争中常常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2. 骄傲自大: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也有着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他常常轻视敌人,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这也导致了他在战争中的一些失误。
3. 仁爱之心:项羽虽然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但也有着仁爱之心。
他对待士兵非常关心,常常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
4. 优柔寡断:项羽在一些关键时刻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他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没有及时杀死刘邦,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5. 重情重义:项羽是一位非常重情重义的人。
他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士兵都非常关心和爱护,这也让他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总的来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勇敢无畏、骄傲自大、仁爱之心、优柔寡断和重情重义。
这些性格特点既成就了他的一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人物性格,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种种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作为个体区别于同类之总和。
也是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篇1《鸿门宴》、《垓下之战》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中的两篇必学的文言文,也是司马迁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项羽——这位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在步步为营、充满暗藏杀机的宴会中,在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从占据主动地位的他一步步走向了被动,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其自身的双重性格造成的,因为故事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毫无疑问,司马迁对项羽是抱着肯定与欣赏的态度的。
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塑造了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刎的悲剧英雄,其目的在于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
一、英雄本色、大人格的项羽首先,项羽是个英雄。
秦时皇帝游会稽之时,年少的项羽就曾说“彼可取而代之”,足见其志向远大。
秦朝末年,社会动乱,群雄并起,本无任何基础的项羽却凭自己的英勇和胆识,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在秦末大地上拔地而起,可以说,没有项羽也就没有大汉王朝。
东城快战之时,项羽独自一人斩杀敌军数百人。
史记曾这样描写:“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从这便可以看出项羽的威风。
项羽称霸时不过二十六七岁,可为少年得志,而且在作战时只要霸王一张目叱之,谁看见了都得吓得屁滚尿流,这该是多大的气场。
其次,项羽更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这是古之定论。
且不说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足以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项羽本纪人物评点
项羽本纪人物评点项羽,算得上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却又最终以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中原因何在呢?通过《史记·项羽本纪》,也许我们能有所了解。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他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多处都有所体现。
一开始与项梁在会籍起义,之后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该下被围仍不减以一敌众的气势。
然而他的性格上却有一些弱点,又如阿喀琉斯的脚踵,足以致命。
其一是自满。
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于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
但当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
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二是暴烈。
他坑杀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宫室。
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有可取之处。
刘邦灭楚后不诛杀项氏支属,也于项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对比。
其三是优柔寡断。
这一点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默然不应”。
刘邦逃脱后,范增只有叹“竖子不足与谋”,并作出一个惊人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项羽的当断不断,使他最终山穷水尽,死于自己剑下。
其四是多疑。
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
范增也离开了他。
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得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多疑,使得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有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的悲剧命运,与他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历史人物。
太史公司马迁将项羽这一失败了的英雄的事迹列在本纪之中,对他的评价之高,也可以想见了。
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赏析《项羽之死》
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赏析《项羽之死》-汉语言文学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赏析《项羽之死》左磊摘要:《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本篇课文多角度、多手法、丰富立体地塑造了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走向末路的悲壮形象。
笔者以“末路英雄的四部曲”为主题和框架,来探究和赏析文本塑造人物的艺术,以期待能对人物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也希望能一窥《史记》的深奥高远。
关键词:项羽末路英雄慷慨悲歌人物塑造《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中《本纪》是专门为皇帝立传的,而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却名列其中,可见在司马迁心目中,项羽即使兵败自刎,但仍是一位可敬可佩可叹的英雄。
历史不容忽视,首先在推翻秦的斗争中,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不畏强敌,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百二秦关终属楚。
而后统治天下,分封诸侯,“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曾有也”[1]。
另外司马迁经受腐刑的屈辱之后,心中有了一种感触,项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而大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仅仅是个市井无赖而已。
所以司马迁是怀着这种敬重与惋惜、褒扬与责斥的复杂心情为项羽立传的。
节选的《项羽之死》,多角度、多手法、丰富立体地塑造了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走向末路的悲壮形象。
笔者以“末路英雄的四部曲”为主题和框架,来探究和赏析文本塑造人物的艺术,以期待能对人物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也希望能一窥《史记》的深奥高远。
一、壮士悲歌——英雄末路的苍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1],仅用“兵少食尽”这四个字就写出了垓下围困的项王已是力单势弱、寡不敌众,但汉军慑于霸王的威势,仅“围之数重”,不敢轻举妄动。
在关键时刻,善用人才的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和陈平的计策,用了瓦解楚军斗志为主的“攻心”战术,以楚方归顺人员和汉军中善唱歌者,每夜皆唱楚歌,用“四面楚歌”瓦解敌人的斗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项羽之死分析
课前探究:讲述有关项羽的成语故事 (四)
最要面子的最后选择----<无颜见江东父老>. 注: 垓下一战,项羽全军覆没。最后舍命厮杀,冲出一 条血路。突围到乌江边,身边只剩下二十几名骑兵。 乌江亭长撑来一只小船接应,劝项羽东渡.项羽苦笑 道:‚想当初我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驰 骋天下。而今一败涂地,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我 又有何面目去见他们啊‛。仰天长叹‚天亡我,非 战之罪也!‛最后拔剑自刎。 最著名的凭悼-----<东山再起> 注:后人在项羽 自刎处建一亭,名乌江亭。唐诗人杜牧游此地凭吊 感慨。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不足为耻 。
司马迁点评项羽
问题:
司马迁认为是什么导致了 项羽的悲剧?(从他的点评中 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自矜功伐
这是一种性格的悲剧。
性格之于命运
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
智慧都更有力量。
——英〃狄更斯
世出名门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 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 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 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课前探究:讲述有关项羽的成语故事(三) 最惨烈的一场大决战-------<逐鹿中原>注:汉王刘邦亲率 大军与楚霸王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史称‚成皋之 战‛,是楚汉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史称‚逐鹿中原‛。 最悲怆的歌声-----<四面楚歌>注:项羽困于垓下,兵少食 尽,汉军围之数重。一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羽乃大 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此乃张良瓦 解楚军之计.。 最英雄气短的悲歌-----<霸王别姬>注:项羽闻四面楚歌, 披衣而起,独饮帐中。乃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 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后人 称《垓下歌》。虞姬起舞和之,曰:‚汉兵已略地,四方 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王泣数行下,左 右皆泣,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抱尸痛哭。
从《项羽之死》来看生与死的选择
从《项羽之死》来看生与死的选择《项羽之死》是一部描述中国历史上著名将领项羽的末路的作品。
项羽是楚汉战争中的主要人物,他身世低微,但勇猛无畏,征战沙场。
在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
从《项羽之死》这个故事来看,可以探讨生与死的选择。
生与死的选择与个人意志有关。
在《项羽之死》中,项羽一直坚信自己天命所归,勇力绝伦,可以再次反败为胜。
他不愿认输,拒绝向刘邦投降,选择自杀。
这个选择体现了项羽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对尊严的追求。
他宁愿死去,也不愿变成刘邦的俘虏。
生与死的选择反映了个人对命运和归属感的诉求。
生与死的选择与对未来的判断有关。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屡战屡败,最终被刘邦逼入绝境。
他认为自己的形势已经无法挽回,未来也没有了希望,所以选择了自杀。
项羽将自己的失败和死亡看作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他选择了一个早早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
生与死的选择体现了对未来前景的悲观和绝望。
生与死的选择与对责任和担当的认识有关。
在《项羽之死》中,项羽被刘邦逼至绝境时,他选择先杀妻子、儿女,再自杀。
项羽深知自己的失败和死亡会对亲人造成伤害和困扰,他选择将妻子、儿女安置好后,再选择了自杀。
这个选择体现了项羽对家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生与死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家人和身边人的利益。
从《项羽之死》这个故事来看,生与死的选择是个人意志、对未来前景的判断和对责任和担当的认识相结合的结果。
生与死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家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价值取向。
无论选择生还是选择死,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项羽之死》的悲情英雄形象赏析
《项羽之死》的悲情英雄形象赏析龙源期刊网。
cn《xxxx之死》中的悲情英雄形象赏析于作者:夏少勇来源:广西教育B版2006年第号。
[摘要]从三个方面解读《项羽之死》中的悲凉英雄形象[关键词:]“项羽之死”悲剧英雄形象[中国人物分类编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84-02《项羽之死》是高中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文鉴赏》中的一篇课文,摘录自《史记·项羽本纪》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用热情而客观、冷静的笔触,描绘了项羽从开始繁荣到结束失败的全过程,描绘了一个热血沸腾、栩栩如生的悲剧英雄形象《项羽之死》讲述了项羽生命的最后阶段,包括三个部分:霸王别姬、东城速战和乌江自杀。
它集中表现了项羽的英雄品质,他的羞耻感和忠诚感,以及他愿意牺牲和投降的精神。
文章在事件描写的情感起伏中呈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大悲与大美相结合,大悲与大美相匹配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本身,同时接触《项羽本纪》的相关内容,拓展思维,加深理解,体会隐藏在精彩刺激的情节中的深切悲伤,从而把握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
一、霸王别姬:霸王别姬余灿未得泪项羽之死以项羽险恶的处境为开端:“小夜曲已尽”,面对汉军诸侯的重围,揭开了英雄之死的悲剧序幕在这样的困境和明显的心理压力下,外界的任何麻烦都会在项羽的心中引起巨大的骚动,从而引发他的情感宣泄。
因此,当汉军进攻并被围困时,项羽大惊失色,认为“汉民皆得楚”。
坐立不安的他“晚上起来在帐篷里喝酒”,然后慷慨地哀悼并唱《霸王别姬》这篇文章并没有给予虞姬太多的关注。
只有几个字“美是有危险的,我们总是幸运地跟随它”和“歌是多的,美是和谐的”。
然而,虞姬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婀娜多姿,温柔敦厚,伴随着项羽的深情厚爱。
宋婉转凄然,如天籁之音《霸王别姬》的情节和虞美人的角色在这里是不可或缺的。
想象一下,当一代英雄项羽,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统治者,慷慨地哀叹“有什么危险?有什么危险?”在他心爱的美人面前放声大哭。
《项羽之死》读后感
《项羽之死》读后感《项羽之死》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军队围攻,最终落败自刎的悲惨结局。
整个故事被描绘得生动而真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的悲壮。
从人物塑造上看,项羽这个角色刻画得深入人心。
他不仅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战士,更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追求的人。
他的骄傲、自信、勇气和爱情都让人感到敬佩。
而刘邦则相对而言显得更加阴险狡诈,虽然最终赢得了胜利,但在人格魅力上却远不及项羽。
从情节安排上看,《项羽之死》非常精彩。
它不仅有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感交流。
比如项羽与虞姬的诀别之恋、项羽与属下的热血友情等,都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伟大。
《项羽之死》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它展现了秦朝灭亡、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项羽的英勇和坚定所打动。
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即使面对失败,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尊严。
《项羽之死》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
它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伟大。
一、导入: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项羽之死”。
二、知作者司马迁与《史记》:1、知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他童年时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年时入仕却遭宫刑,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他完成了不朽的史学著作《史记》。
2、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它成为我国正史的开端,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明确目标:1、了解项羽悲壮的一生。
2、体会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浅谈《项羽之死》的多视觉解读
浅谈《项羽之死》的多视觉解读教学《项羽之死》,笔者没有从面上去突破,而是从点上去开掘,多人物、多角度、多视点、细致具体地去看项羽,使项羽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一、泪眼看爱情《项羽之死》中霸王别姬是最为伤情,最为感人的一幕。
项王的绝命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惊天地,泣鬼神。
帝王有没有爱情,项王是最有力的说明。
爱情的伟大在于真和诚,在于责任与担当。
项王在英雄末路的时候不离不弃,实属不易。
想想刘邦逃难时从车上踹下妻子儿女,夏侯婴再三劝阻,刘邦竟然要杀夏侯婴,夏侯婴不得不把刘邦的儿女藏在腋下逃走。
与刘邦相比,项王算是傻得糊涂,傻得感天动地。
《楚汉春秋》中讲,项羽从起兵到称王,一直把虞姬带在身边。
江山和虞姬,项羽一个都不想丢下,而虞姬更是渴望甜美的二人世界,她曾与范增争夺项王,不惜嫁祸于范增,采用苦肉计,让刺客杀她,最后刺杀失败,刺客咬舌自尽。
项王岂能容下杀害他的心上人,赶走了衷心耿耿的范增。
不说项王的糊涂,单说项王对于虞姬的感情已经让人感叹唏嘘了。
《史记·项羽本纪》中,虽然司马迁没有接受《汉书》的说法:虞姬在写下绝命词“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后自杀,但是他们的感情已经走向了永恒,项王是爱情至上的英雄。
传说项王在虞姬死后,带着她的头一路拼杀,一路的血,一路的爱和情,后来滴过血的地方长成一路的虞美人花。
南京十大文明古镇之一的桥林镇,建于公元1085年,原名失姬镇,传说因西楚霸王项羽败走乌江,其爱妻虞姬自刎于桥头而得名。
霸王别姬是千古美谈,版本自然色彩斑斓,“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以死相许”,项王和虞姬植下了爱情的种子,史书和传说演绎了多姿的美丽。
二、亮眼看民心关于田父,莫衷一是。
一个“左”字,把项王送上了绝路,神来之笔,让人深思。
也许田父是韩信的棋子,在项王败逃的路上有意等待田父。
也许,田父仅是一个田父,他的回答是有口无心的。
但这合乎逻辑吗?田父有必要这样吗?或者是田父的慌乱中的回答,无意识的欺骗。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整理 项羽之死的人物形象分析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整理项羽之死的人物形象分析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面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这篇优秀的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
项羽之死司马迁〔两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羽之死人物分析
总 结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 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 启示今人。
项羽在人性上的缺点决定了他注定要失败的, 在《鸿门宴》中我们似乎就已经看到了故事的 结局。但是在项羽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 的激情澎湃,人性张扬中的那种痛快淋漓。也 许这就是埋藏在人类心中最本质的冲动与渴望。
项羽在乌江边上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 是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 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在一生中波澜壮阔的高 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所以,项羽是一个真英雄,让我们崇拜。
司马迁将自己爱、怜、
怨、恨,以至满腔的血全 部的泪融注笔端,谱写出 这一曲英雄悲歌。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 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 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 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
课堂写作训练(时间:10分钟) 从本文中提出一个观点,有理有 据地论述。 要求: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 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悲情英雄项羽的个人评价是怎么样的
悲情英雄项羽的个人评价是怎么样的每逢乱世,天下英雄辈出,项羽是其大家所熟悉的一个,人们对于他评价褒贬不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项羽个人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项羽个人评价1楚军主力北上击齐,汉军趁机东进伐楚!也就是说,项羽为了平乱齐国,把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齐国,而不是刘邦身上,也就间接的给了刘邦发展壮大的机会。
田荣不断的在齐国搞事情,项羽派人去剿灭,田荣就给他玩起游击战,远远躲起来。
楚国大军一走,田荣率领的军队又冒出来,到处斩杀楚国的军士。
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很多次,让楚国的大军深陷在齐国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齐国跟楚国是世仇,为了联合齐国抵御汉军,双方暂时合作,楚军二十万被韩信一场水给淹了,大将龙苴战死,齐国成为汉土。
九江王英布早就叛楚归汉了,长沙王吴苪是汉王的忠实追随者。
彭越在楚国后方搞游击战,搞得楚国不得安宁,大部分楚地都被彭越攻占了。
项羽还有那些盟友呢?诸侯是一个没有了,他们都跟刘邦结盟围攻项羽!唯一还忠于项羽的是鲁地,项羽死后,鲁人拒不投降,理由是楚怀王曾经封项羽为鲁公,鲁人要给项羽举行葬礼。
韩信将项羽尸体缝合起来交给鲁人,以公爵之礼厚葬,刘邦亲自祭奠,鲁人乃降!所谓江东之地方千里,乃王霸之资,失败的项羽回到江东,结果只有两种,无论那种都是项羽不能接受的。
一是被汉联军追杀,最终死于战阵之上;二是被百姓捉住斩首或者扭送汉军。
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
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汉书》掩藏的真实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
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项羽个人评价2鸿门宴时,项羽的真实实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王离部)和关中军团(章邯部),先击退章邯所部,夺占粮道,再歼灭的王离军团近二十万人。
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
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案例信息】案例名称:《项羽之死》讲课教师:李晓甜(北京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评析教师:李朝晖(北京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项羽形象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会点评人物,能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观点和看法3、了解诗歌、散文在解读形象上的不同的特点和作用4、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水平教学重点:根据不同的材料解读项羽形象对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学难点:对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学过程:导入:西楚霸王项羽是《史记》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
“项羽之死”是《项羽本纪》最后一部分,司马迁用一千多字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描写项羽这个英雄留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幕。
这节课我们首先通过在这最后一幕项羽的言、行来解读项羽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35分钟)一、分析《项羽之死》课内材料: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场面所体现项羽的性格特点。
1、四面楚歌(5分钟)教师提问:分析“四面楚歌”这一场面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特点教师板书:至情至性(多情善感,侠骨柔肠)不够冷静教师引导:项羽在这一刻难以割舍的不只是美人,宝马,还有那八千将士,江东父老,但在当时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下,项羽作为一军的统帅,他的眼泪无疑会使将士们丧失斗志。
2、东城快战(10分钟)教师提问:分析项羽在人生最后一次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教师板书:骁勇善战(有勇有谋,豪情盖世,霸气十足)刚愎自用(非战之罪)教师引导:有勇(汉军皆靡,斩汉将,杀十数百人,吓退赤泉侯;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毫不畏惧)临危不惧有谋(分其骑为四队,期山东为三处)临危不乱教师引导:这种以少对多的情况项羽曾经历多次,我们来对比其中著名的一次巨鹿之战,看看项羽有什么不同?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将自己和将士置之死地,只为激起将士求生、求胜的欲望;而东城快战的目的还是“求生”“求胜”吗?“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如果是四年前的项羽,是会选择和汉军“决一死战”,就算是死地,也要求生,而此刻项羽选择“快战”。
英雄末路的悲剧——项羽形象分析
英雄末路的悲剧——项羽形象分析[摘要]本文着重阐述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人物的多重人格,他所向无敌又性格暴戾,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仁慈爱人却又犹豫不决。
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性格上的缺陷和矛盾共同构成了项羽悲剧。
[关键词]项羽英雄形象性格缺陷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又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发展的最高成就。
司马迁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写作手法,而最有文学价值的就是人物传记。
《史记》作为我国写人艺术的开创者,向人们展示了一道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最为撼人心魄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项羽便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全力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其实“本纪”是《史记》中以主宰天下政局帝王为纲,以编年形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项羽并未称帝,司马迁却用《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并且篇目顺序还放在《高祖本纪》之上,从中可看出司马迁对历史史实的尊重,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司马迁毕竟是一个史学家,不管他多么钟爱项羽,始终不叫感情溢出史实之外,对项羽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中我们可看出项羽性格上特点:既所向无敌又凶残暴戾,既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既仁慈爱人又犹柔寡断,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形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一)所向无敌与性格暴戾《项羽本纪》中“年二十四”的项羽一出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学万人敌”自信足以力征万人,看到秦始皇游会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豪言壮语,震人心魄。
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莫过于“巨鹿之战”他先是“帐中斩宋义头”号令军中,接着是置生死于度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杀苏角,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
“诸候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写出了一个盖世英雄的万丈豪气。
楚汉战争中,面对善射的楼烦,“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一瞪眼吓退了楼烦。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项羽之死韩信夺王之事简介《项羽之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当时中国处于楚汉战争的阶段。
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斗争,最终项羽被刘邦所击败,自杀身亡。
本文通过整理与项羽之死相关的文言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事件。
知识点整理1. 项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被誉为“无双霸王”。
他在楚汉战争中表现出众,尤其在刘邦建立汉朝前的一系列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2. 韩信:韩信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将领之一。
他是项羽的亲信,并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夺王之事:指的是韩信夺取刘邦即将登基为汉王的机会。
在项羽之死的前夕,韩信曾有机会成为汉王,但最终他选择了忠诚刘邦,帮助后者取得了胜利。
4.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发生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
这场战争是项羽和刘邦两大势力之间的争夺,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刘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汉朝。
5. 自杀身亡:在战争阶段的淝水之战中,项羽军队遭到重大挫败,项羽陷入绝境。
最终,项羽选择在自己家乡的乌江自刎而死,以避免堕入敌人之手。
6. 忠诚与背叛:楚汉战争中,韩信曾面临着夺王的机会,但他最终选择了忠诚刘邦,帮助后者最终胜利。
这展示了韩信的忠诚和主义精神,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思考。
7. 汉朝的建立:刘邦在项羽之死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汉朝。
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古人的死亡观:中国古代的人们对待死亡有着一定的观念和做法。
对于一些英勇的武将来说,选择自刎以保留尊严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这种观念影响了后世。
结论通过对《项羽之死》的文言知识点整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人物的命运。
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选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了解古人的行为和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从中找到对自己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 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 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 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 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 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 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 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 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乌江自刎
• 拒渡 • 赠马
知耻重义 重情重义 心地仁善 宁死不辱 视死如归
• 赐头
[补充]
王 翳 取 其 头 , 王翳取下项羽的头颅, 余 骑 相 蹂 践 争 项 王 , 其余的骑兵相互踩踏争抢项羽的尸体, 相 杀 者 数 十 人 。 相互拼死的有好几十人。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 到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 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郎中吕胜、杨武各自争得一肢体。
难点置疑:
田父为何故意给其指错路? A.田父是刘邦的人 B.田父被吓蒙了,说错方位 C.项羽不被人民拥戴 D.纯属偶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无深意 E.天欲亡项,非人力可为 C,本文虽表现了作者对项羽的敬意, 但作者也委婉地表示了项羽失败的 根本原因——失去了民心。
分析归纳: 1.第三段写什么?
东城快战
2.写了几次行动?怎样写的,欲表现什么? 第一次:
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 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 如生。非常精彩! ③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 话:“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目的是向部 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 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写作 ·特色
本文写人有哪些特色? 1.描写人物细腻传神
2.通过对比和衬托描写人物 3.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人物 4.融个人爱憎寓含蓄叙事之中 ——春秋笔法
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委 婉地表达作者的倾向
项羽之死?
名家看乌江自刎
1.名人大家们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认为: 项羽气势豪壮,令人 敬仰。是真正的爷们! 即使失败了,面对不 可逆转的厄运,项羽 仍然是是“硬汉子”, 是失败的英雄。她始 终洋溢着对英雄的赞 美和敬仰。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 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 (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 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 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 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 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 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 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杜牧认为: 男儿应当能屈能伸, 卷土重来。从“包羞 忍耻”“卷土重来” 分析入手。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 王安石认为: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军民离心,败势难 回。根据“壮士 衰”“势难 回”“肯与君王卷 土来”等可分析出 作者的意图。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分析归纳: 1.第二段写什么? 垓下突围 2.突围结果怎样? 被困东城 决意快战
3.从第2段中可见项羽怎样的性格? 自负 勇武 4.哪写到他的自负了? 如此惨败,不是己错。 天要亡我,事实可佐。 战无不胜,那就是我。 5.哪写到他的勇武了? 身陷东城重围中,到处尽是汉家兵。 二十八骑毫不惧,三胜劲敌多轻松!
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 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 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 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 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 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课堂写作训练(时间:10分钟) 要求: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 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末到伤心处! 一代英豪,西楚霸王,此刻豪啕大哭,泪 人一般,除了表明他大丈夫亦情绵绵外, 也说明他们到了人生最低谷时,陷入了绝 境!
5.“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对项羽形象的描写有何作 用?
这样写为了表现和衬托: 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的悲惨 比较:“巨鹿之战”一节,项羽大破秦军,召 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莫敢”与“莫能”
项羽 —— 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 —— 皆披靡
①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 的表意作用? 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 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 项 羽 —— 嗔目叱之 赤泉侯 ——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②作者是怎样写人的?表现了项羽的什么? 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 项羽—— 弛, 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 亡两骑耳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 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 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 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 (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 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 (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 当以百姓为重。
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 的写作手法。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分析归纳:
1.第一段写什么? 垓下之围 2.主要情节是什么? 四面楚歌
慷慨悲歌
垓 下
安徽省灵壁县
3.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 的五个动词是? 惊——起——饮——歌——泣 4.从中可见项羽怎样的性格? 儿女情长,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