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8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原卷版+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专题07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原卷版)

专题07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原卷版)

【热点直击】2020年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的第25周年。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它的成立,对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高考对此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比较多,且一般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成立原因1、关贸总协定成立后,通过多边贸易谈判,缓解了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

3、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组织,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诸多弊端。

二、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三、成立过程1、前身:关贸总协定①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

②1946年2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呼吁召开联合国贸易与就业问题会议,起草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进行世界性削减关税的谈判。

随后,经社理事会设立了一个筹备委员会。

③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界贸易组织不能成立。

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④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主持了8轮多边关税与贸易谈判,第8轮谈判于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内瓦举行,称为“乌拉圭回合”。

其中第五轮称为“狄龙回合”,第六轮称为“肯尼迪回合”,第七轮称为“东京回合”。

2、成立世界贸易组织①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于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议案。

②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世贸组织的发展①1996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精编版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原卷版)

精编版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原卷版)

9.1549~1560 年,约 4776 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 1536 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
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A. 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 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 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7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权势强大
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 社会经济凋敝
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 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
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 35%
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 1822 年起,俄国对进口商 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 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 进口机器的支出由 1861~1865 年的 730 万卢布增加到 1876~1880 年的 4680 万卢布。到 90 年代,与改革 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 2 倍以上。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专题08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

专题08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

专题08 世界古代史一、单选题1.(2021·云南高三二模)古代雅典戏剧的演员往往由公民扮演,表演者在剧场向观众展示民众法庭的审判、公民大会上的演说等内容,观看演出因可以领取津贴而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表明A.公民权利与经济利益不可分B.公民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凝炼C.公民至上在文化上得到落实D.公民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法治2.(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二模)在古代希腊,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执行司法权、使用陶片放逐法等权力皆由公民集体行使。

服兵役是公民的绝对义务,大多数城邦禁止男子独身。

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是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希腊地区战争频繁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城邦重视公民素质3.(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三模)修昔底德在写作《伯罗奔尼撤战争史》时,依靠目击者的陈述和自己参加战争的经历,通过考察、批判、辨别,纠正权威和习俗的偏见,把历史从神话和夸大事实的诗歌中解放了出来。

这说明A.历史科学不再受神学影响B.人文精神影响了历史记录C.亲身经历是历史记录基础D.历史记述须有艺术感染力4.(2021·云南曲靖市·高三一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指出古希腊城邦是“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能参加而合成的一个有机的独立体系”,因此城邦需要“契约”,城邦中议事、行政、审判都以法律为依据,而古代中国则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优于中国古代政制B.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D.古希腊城邦与中国古代王朝有着不同的政治运作方式5.(2021·贵州毕节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在雅典民主政治中,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都可以围观和旁听。

这一观点反映了古代雅典A.监察制度体系化B.民主政治公开化C.科学决策制度化D.民众权力扩大化6.(2021·贵州高三二模)罗马法规定:“如果从某处向人们经常通行或逗留之地投掷或倒泼某物,针对居住在那里之人,我将给予双倍于他所造成的损害之诉。

【2020高考历史专题训练】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020高考历史专题训练】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必修一第八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48分)1、杜鲁门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据此,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 B二者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二者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二者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英国约翰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约翰如此说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的发展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的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4、与杜鲁门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的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与杜鲁门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5、 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

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这反映了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6、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便于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的主要障碍”。

这反映了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7、人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原卷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 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 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 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 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A.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 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 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3.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 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 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 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 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 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世界格局 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考点1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原因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分别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经过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扩大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作战 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使二战扩大化;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 凡尔登战役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 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战争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考点2 世界格局的演变 阶段 格局 具体内容 一战后到二战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两次世界大战及 战后世界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世界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要国际组织 多极化趋势北约与华约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轴心国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体系瓦解两次会议对中国影响 (1)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

信息必刷卷04(原卷版)8

信息必刷卷04(原卷版)8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4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历史教学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高考试题历经多年积累,试题不再回避热点,而是直接面对热点,本套试题在引导教师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产生活实践。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系统性地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夯实信仰根基,彰显五育并举。

第Ⅰ卷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这一时期()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2.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

”这一“灌溉体系”得益于()A.都江堰的修建B.芍陂的兴建C.郑国渠的兴修D.灵渠的开凿3.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

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从而形成了拥有 3.6 亿人口,年生 产值约 6 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一 共包括 19 个主要条款,约两万条规定。根据规定,三国将在 15 年内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允许 资本、货物在三国间自由流通。该协定还就制成品、农产品、 运输、环境、银行、保险、知识产权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
第21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以上四个组织都是经济组织,美国在二战中大发
横财,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占了绝对优势,而其他资本 主义国家实力大大下降,不得不以美国马首是瞻。故选 A 项。
[答案] A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过程 (1)1967 年,西欧六国建立起 欧洲共同体 。 (2)1991 年 12 月,欧共体首脑签署了《 马约 》 ,推动了欧 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3) 1993 年 11 月 1 日,“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 告成立。 (4)到 2007 年已发展到 27 国,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第17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即时练 1.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B.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C.扩大了世界贸易 D.是美苏争夺国际金融霸权的产物 )
第18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热点剖析】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1.计划与市场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加强)—经济。

2.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分配方式单一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并存。

4.改革空间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目标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建立经济。

6.市场经济深入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市场的性作用等来不断深化改革。

7.市场经济配套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改革配套。

三、中国现代农村土地政策的五次变革或调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所有制。

(属民主革命范畴,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权属农民个体,仍然是私有制)。

(2)影响: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化开辟了道路;同时也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

(2)内容:在坚持土地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1.全国卷材料分析题(原卷版)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1.全国卷材料分析题(原卷版)

2021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全国卷材料分析题【高考真题】1.(2020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

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

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

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

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

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

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

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6分)2.(2020全国Ⅱ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

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

高考热点08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练习)(原卷版)

高考热点08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练习)(原卷版)

高考热点八·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练考点·练考卷目录一、国际热点巴以冲突追根溯源1二以史为鉴国家安全民族关系3 16+4模拟试卷5一、国际热点巴以冲突追根溯源1.17世纪后期,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经营为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映出()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7.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秦昭王对巴蜀地区的板桶蛮夷实行过“顷田不租,十妻不算”的优待政策。

汉朝历代皇帝和郡县长官也大多强调重农,特别是在农耕不发达的边疆地区。

这些措施()A.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B.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友好交流交融C.表明秦汉时期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疆域的开拓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5年,清廷诏谕:“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

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

福建巡抚即着闵浙总督监管。

所有一切改设事宜,该督详细筹议,奏明办理。

”——摘编自《清德宗实录》卷215,“光绪十一年九月庚子”条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同质化的政权体系从中央延伸到边疆基层,中央人民政府得以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治理,彻底终结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松散的“中央—边疆”关系。

针对边疆地区的落后状况,党中央将边疆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举全国之力对边疆进行援助和扶持。

边疆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中央政府不断充实和调整边防力量,不断夯实保障边疆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群众基础,总体上实现了边疆的稳定。

同时,党中央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结合,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维护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这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边疆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积极因子,逐步探索出的一套现代国家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0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纠错笔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解析20210115295

2020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纠错笔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解析20210115295

易错点1 对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组织认识不清二战后成立的某国际机构,以“促进汇价的稳定,维持会员国间有秩序的外汇安排”为宗旨。

此机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错解】B、C、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组织认识不清,没有掌握各经济组织的主要宗旨。

【正解】A【解题思路】材料考查的知识是国际货币组织的宗旨,根据材料该组织是国际组织且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故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A选项正确;B选项的世界银行的宗旨最初是战后经济的恢复后来转为世界性的技术和发展性援助,和金融秩序的关系相对较小,故错误;C选项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是一个区域性的组织,致力于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多边贸易,与国际性的金融关系较小,故错误;D选项的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致力于贸易合作而非金融秩序,故错误。

正确认识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间1945年1945年1947年1995年标志性质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具有法人地位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宗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汇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通过谈判消减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扩大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2019年广东高考模拟)据1995年出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贸易纠纷案例汇编》统计,截至1993年,关贸总协定裁决的案件达230多起。

这表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A.规范了全球贸易秩序B.协调了成员国间矛盾C.减少了国际贸易壁垒D.完善了国际贸易法规【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关贸总协定裁决的案件达230多起”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关贸总协定可以有效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

故答案为B项。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强化复习练习题: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从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强化复习练习题: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从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

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从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一、选择题1.(2019·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5)据史料统计,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

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A.清朝初年中国商品经济发展B.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C.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D.刺激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答案 D解析16世纪处于明朝时期,故A项错误;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与材料金银比价无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金银比价的不同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金银比价反映出明朝银价较高,受利益的驱使,日本、欧洲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刺激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2.明代《天下水陆行程》记载了以北京、南京为中心的114条全国水陆路程,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载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

据此推断,作者编写此书旨在( )A.为官府汇总民情奏报B.为藩国安排朝贡路线C.为游士介绍旅游资源D.为商贾提供行程指南答案 D解析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与材料中“全国水陆路程,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载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相符,故D项正确。

3.(2019·长沙模拟,13)1573年,菲律宾省督拉米沙礼斯报告西班牙国王说,西班牙也好,墨西哥也好,所能输出到中国去的货物,“没有一样不是中国所已经具备的。

所以,对华贸易必须向中国输送白银”。

由此,可得( ) A.中国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B.中国商品经济日益繁荣C.西班牙和墨西哥的经济走向萧条D.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答案 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政策,故A项错误;西方商品“没有一样不是中国所已经具备的。

所以,对华贸易必须向中国输送白银”说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达,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西班牙和墨西哥经济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故D项错误。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原卷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原卷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3.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5.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6.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从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课件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从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课件人民版
中国近代史 第十三单元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微专题强化练七
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从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
一、选择题
1.《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
《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
轻之,以待来年。”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
C.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18·榆林一模,3)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 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 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
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解析 葡萄牙不是香料的原产地,故A项错误;
B项夸大了材料中“佛罗伦萨商人被迫亏本出售胡椒”的影响,故B项错误;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解析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 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的经济,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2018·太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1)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
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8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原卷版+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8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原卷版+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8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热点剖析】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2.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作用(1)商品交流之路: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石榴、葡萄酒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2)文化交流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古代技术如造纸术、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

流传于山区的和井渠技术在西域使用,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

(3)宗教传播之路: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朝鲜、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明末清初之际,为传播天主教,大批来到中国。

传教士作为西学东渐的桥梁,给中国带来了有关地理、火炮、水法、钟表、机械、建筑、医药、绘画和音乐等方面的新知识。

同时也担当起了中西学交流的任务,他们是中国文化和思想西传最早的媒介。

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1.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范围扩展,商业中心转移到,重商主义盛行,商业进步,出现价格革命(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封建贵族地位衰落,新贵族和兴起,农民更加贫困)。

2.物种交流:扩大世界物种的交流,农业技术传播和农业发展。

3.世界市场:全球性经济关系的出现,洲际贸易发展。

4.社会领域:的传播与医学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移民和新民族的形成,世界人种的新分布。

5.观念和知识的改变:海洋观念,重视海洋权益。

促进医学、地理学、天文学和航海技术等的发展,人文精神进一步传播。

三、三个大洲的银丝贸易之路——马尼拉大帆船1.概念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约250年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和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大帆船把福建月港来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墨西哥、巴拿马等地,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与其他商品换取亚洲的商品,尤其是当时风靡全球的与陶瓷等为主的中国商品,又称“银丝对流”。

2.贸易状况部分学者观点认为:自1571年至1821年的250年中,自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约4亿比索,其中约二分之一流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小专题8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热点剖析】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2.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作用(1)商品交流之路: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石榴、葡萄酒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2)文化交流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古代技术如造纸术、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

流传于山区的和井渠技术在西域使用,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

(3)宗教传播之路: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朝鲜、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明末清初之际,为传播天主教,大批来到中国。

传教士作为西学东渐的桥梁,给中国带来了有关地理、火炮、水法、钟表、机械、建筑、医药、绘画和音乐等方面的新知识。

同时也担当起了中西学交流的任务,他们是中国文化和思想西传最早的媒介。

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1.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范围扩展,商业中心转移到,重商主义盛行,商业进步,出现价格革命(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封建贵族地位衰落,新贵族和兴起,农民更加贫困)。

2.物种交流:扩大世界物种的交流,农业技术传播和农业发展。

3.世界市场:全球性经济关系的出现,洲际贸易发展。

4.社会领域:的传播与医学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移民和新民族的形成,世界人种的新分布。

5.观念和知识的改变:海洋观念,重视海洋权益。

促进医学、地理学、天文学和航海技术等的发展,人文精神进一步传播。

三、三个大洲的银丝贸易之路——马尼拉大帆船1.概念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约250年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和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大帆船把福建月港来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墨西哥、巴拿马等地,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与其他商品换取亚洲的商品,尤其是当时风靡全球的与陶瓷等为主的中国商品,又称“银丝对流”。

2.贸易状况部分学者观点认为:自1571年至1821年的250年中,自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约4亿比索,其中约二分之一流入。

3.繁荣原因(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2)中国农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后期海外政策的调整。

(3)当时中国产业健全,货品丰富,拥有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能够自给自足,对进口西洋货品没有依赖,基本上只有单方向的出口,所以贸易严重。

4.历史影响(1)大帆船贸易,银丝对流,白银大量流入。

(2)引进高产作物,耕地面积扩大,刺激人口增长;改善民生。

(3)海外市场的刺激下,沿海地区出现;市镇经济发达。

(4)社会拜金逐利、奢侈盛行,王守仁更新理学,发展。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李贽、黄宗羲等人引领早期思潮。

(6)白银大量流入促进赋役制度改革,从而又促进发展。

【真题再现】1.(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2.(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3.(2012·天津文综·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C.扬州 D.庆元4.(2014·重庆文综·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5.(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3·江苏单科·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7.(2017江苏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

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分)8.(2019·江苏高考·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6分)(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5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3分)【针对训练】1.(2018·重庆高三期末考试题,26)研究资料表明,宋代船舶通行于南洋和“西洋”(今印度洋),而阿拉伯商船从波斯湾出发东来时,需在锡兰湾(今斯里兰卡)改换成宋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外交通贸易兴盛B.海外贸易规范有序C.造船及航海技术先进D.对域外文化接纳有限2.(2019·凉山一模,27)下表反映了1133年中国与南海、印度洋地区之间贸易的情况。

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A.中国的进口商品以自然资源性商品为主B.南海印度洋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C.中国与南海印度洋地区形成了统一市场D.南海印度洋地区是中国最重要贸易伙伴3.(2019·内江一模,33)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4.(2019·唐山摸底考试,33)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

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B.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D.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2019·南宁、玉林、贵港毕业班摸底,33)约在1600年时,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共约35万至65万,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丁香等共有70万—100万磅,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字说明()A.新航路开辟作用有限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C.航路中心转移不明显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6.(2019·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7)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7.(2018·扬州调研)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