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的灵魂就是培养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的灵魂就是培养创新
创新不仅是一种方法、技法或技艺,更是一种思维模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注意挖掘、培养和引导学生,鼓励他们从小树立标新立异的思维模式。

小学生作为成长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的想象力,独立操作能力,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的智慧能动性,以及独立感受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

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根据多年的摸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和效益,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学习环境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土壤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

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中注重前者,忽视了后者。

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学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教师应对创造能力对于人才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努力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

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二、把握基础知识,注重启发引导
要盖好一幢楼房,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行的。

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得有扎实的基础,基础知识与创造力相辅相成。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自我创造的激情。

学生利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加
工,也可以促进对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理解,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尝试创造的自由度,体验成功的喜悦。

使师生情感交融真真切切,鼓励全体学生深究新方法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镭的发现产生于居里夫人对实验废弃物中发光现象的疑问;“万有引力定律”则是由于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疑问而产生的……。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2.质疑是提升能力、找准创新的突破中。

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

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

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质疑。

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

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

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把获。

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想象、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人们常说:“实践是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就是说:“人们的劳动实践是推动一切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

事物的向前发展就是人们劳动创新的体现,没有实践创新的过程,也就学有发展的结果。

有所发明的科学家,在发明前都是通过不断的想象、实践,才能找出事物的本质。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比埃里·居里,在研究放射性现象时,经过反反复复的想象、实践证明,终于发现了‘钋’、‘镭’两种放射性元素,那么我们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往往也是通过实践表现也来。

例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用一些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模具,拼成一个生活实例接近的图形,同学们兴趣盎然,个个都满有信心地拼了起来。

一会儿,我要求拼好的同学也示自己的模型。

这时,一个接一个,有的像一座小房子;有的像一个机器零件;有的像一个机器人;还有的像一顶尖尖的帽了,真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由此可见,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组成,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有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五、数学情感是创新教育的法宝
创新意识当然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能低估数学情感对学生获取知识的作用。

数学情感主要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力和自信心。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他的天赋外,情感的运用与控制是很重要的。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情感控制力很低,吃不起苦,没有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最后他就不能取得什么成就;如果一个智商一般而情商很高有人,就会遇到各种困难,
教师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进而鼓励其大胆想象,开辟思路去解决困难。

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培养。

总之,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

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的坚实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