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市场营销的成功与败笔
营销失败案例分析
营销失败案例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营销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也会在营销策略上出现失误,导致营销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
本文将针对一些典型的营销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以期能够为其他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提供借鉴和警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营销失败案例,可口可乐公司在2003年推出的“新可口可乐”事件。
当时,可口可乐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对健康饮品的需求,推出了一款含有阿斯巴甜的新产品。
然而,这一产品推出后却遭到了消费者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导致销售一落千丈。
这一事件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可口可乐公司在推出新产品前并未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而是单方面地以自己的理念来设计产品,导致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营销失败。
其次,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营销失败案例,尼康相机在中国市场的失败。
尼康是全球知名的相机品牌,但在中国市场却一直难以获得成功。
其主要原因在于,尼康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并未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拍照习惯和审美需求,而是一味地将国外的营销策略直接搬到中国市场,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获得认可和销量。
这一案例表明,企业在进行跨国营销时,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审美观念,避免一刀切的营销策略,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网络营销失败案例,某知名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失误。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企业营销的重要渠道,然而一些企业在社交媒体上的失误却时有发生。
比如某知名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涉及敏感话题的广告,结果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抵制,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甚至销量下滑。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进行社交媒体营销时,必须审慎对待内容,避免触碰公众的敏感神经,否则将会给品牌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营销失败案例的分析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尊重市场文化,审慎对待营销渠道,避免犯下类似的错误,才能取得成功。
可口可乐市场执行伙伴模式的缺陷与改进
可口可乐市场执行伙伴模式的缺陷与改进一、MEP模式介绍目前,可口可乐采用全新的渠道运营模式--MEP模式,来完成对市场终端的服务配送工作。
MEP(Marketing Executive Partner,市场执行伙伴)是可口可乐的送货配送商,是业务合作伙伴,而不是客户。
他们100%销售可口可乐的全系列产品,不销售竞争对手的产品。
MEP按可口可乐确定的价格销售可口可乐的产品,并接受可口可乐的管理,其利润来源于可口可乐考核后发放的服务补偿。
MEP属于二层渠道中批发商的角色。
并且由于同一个城市会有很多个MEP,因此属于密集型分销渠道。
同时,由于客户开发、合同谈判和终端维护等工作全部由可口可乐公司业务人员负责,MEP 的身份可称之为“仓储配送商”,因此,MEP是以仓储-配送服务供应商的角色分工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的。
MEP派工员将每天的订单下载到专业的派工系统中,派工系统根据客户所属MEP的服务范围,以及客户的具体位置,规划出合理的配送线路。
MEP派工员根据MEP车辆的载重量具体安排每一车产品配送的路线,形成派工单,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对应的MEP.MEP将派工单打印出来,根据派工单计划的路线安排第二天的送货计划。
通过可口可乐公司专业系统和人员派工可以有效提高MEP的车辆送货效率,保证MEP的送货车辆专车专用,同时能掌握MEP送货车辆的真实费用产生。
由可口可乐直接向MEP派工,客户直接在可口可乐的派工单上签字,确保销售返利真实给到客户。
二、MEP的执行状况1、MEP的分布状况。
可口可乐中国实业有限公司(CCCIL)从2007年开始推广MEP项目,可口可乐(四川)从2008年4月开始引进此项目,并于2009年开始大力推广。
MEP的布局密集,数量众多,覆盖的区域广阔,单个MEP的销售区域更小。
一方面是出于防止出现难以管理和控制的强势经销商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MEP 的设计使然。
关于可口可乐营销成功案例分析_可口可乐经典营销案例
关于可口可乐营销成功案例分析_可口可乐经典营销案例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厂商,起源于1886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一家药品店。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可口可乐营销成功案例分析,欢迎阅读!关于可口可乐营销成功案例分析1:“节点”营销“当我把产品卖给你的时候,我们的关系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
”这是互联网时代特别看重的用户理念,即不仅卖产品,而是通过产品这个媒介,和消费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持续的互动,进而完成对品牌的传播。
通常来说,手机、电脑、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更容易做到这一点,现实中也有不少好的案例。
但对于快速消费品却是个天然难题。
因为快消品产品相对简单、购买决策也简单(几秒钟),结束也快(用完就可以扔掉)。
在过去,快消品公司多是寄希望于通过高强度的广告投放等方式来增加消费者的频次,强化品牌形象。
简单说,这种联系更多通过时间节点(特殊时刻,比如节日),空间节点(特定的活动场景)实现,但是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有没有一些新的节点可以挖掘,旧的节点有没有一些翻新的玩法?不妨看看饮料大王可口可乐的一些玩法。
一、内容节点说起可口可乐近年的营销案例,就不能不提去年火了一把的昵称瓶现象,关于这个经典案例的分析已经很多,这里只提一点。
这个案例的传播内容算是可口可乐的原创吗?其实不是,可口可乐所用的那些传播内容,比如“高富帅”,“屌丝”这些词汇,都是网络上早已有之的内容,这些词汇和“不明觉厉”这样的网络缩略语一样,都是当下网络时代的流行标签,也。
可口可乐只是精选了其中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词汇,并且这些词汇符合可口可乐自己的品牌文化,然后把它印刷到可口可乐瓶上。
真正创造这些词汇的,其实就是这个社会上普通的年轻人,他们也许就是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是他们创造了这些词汇表达自己,可口可乐又把这些内容节点“还给了”他们自己。
关键是,看似如此简单的创意,为什么只有可口可乐想到并火了一把?我想《哈佛商业评论》早在2011年的一篇采访解答了这个问题。
可口可乐营销成功的原因
可口可乐营销成功的原因可口可乐认为:营销不应该是什么莫测高深的理论,而是一种能够应用在具体工作中,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
可口可乐对营销是这样定义的:营销,是一个组织用来促进其产品销售的所有行为。
它包括战略和战术两个部分。
可口可乐认为:营销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企业行为的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在这里,刺激消费者需求的秘方就是要使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还要使消费者乐意购买你的产品。
营销就是通过使消费者知晓这个产品,而且建立了对品牌认知的基础上,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
所以,营销在刺激消费者需要的过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可口可乐觉得营销并不神秘,总结可口可乐在中国获得的巨大成功,最主要得益于它的营销战略与战术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
在可口可乐,对这些极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营销战术组合,我们完全可以用“四种营销利器”来概括:即广告、赞助、促销活动,以及合作店牌。
第一种营销利器:广告广告是可口可乐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调查:82.2%的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品牌认知是通过广告获得的。
可口可乐通过广告宣传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公众的购买欲望,在树立与加强产品及品牌良好形象方面,广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可口可乐一直以非常典型化的美国风格来吸引并打动中国消费者。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十几年来,可口可乐在广告宣传上基本采用配上中文解说的美国电视广告版本,这种策略一直采用到1998年。
随着中国软饮料市场的飞速发展,可口可乐的市场营销策略在1999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在中国推出的,第一次选择在中国拍摄,第一次请中国广告公司设计制作,第一次邀请中国演员参与拍摄,彻底地放弃了多年来一贯坚持的美国文化路线。
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博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可口可乐正在大踏步地实施中国本土化的营销战略。
(一)中国本土化的广告创意表现百年品牌历史的可口可乐给人们留下的不仅是产品本身,其广告创意也同样精彩非凡。
市场调研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可口可乐:跌入调研陷阱百事以口味取胜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饮料市场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
然而,70年代中后期,它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迅速崛起,1975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仅比百事可乐多7%;9年后,这个差距更缩小到3%,微乎其微。
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是:一、针对饮料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年轻人,以“百事新一代”为主题推出一系列青春、时尚、激情的广告,让百事可乐成为“年轻人的可乐”;二、进行口味对比。
请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分别品尝没有贴任何标志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同时百事可乐公司将这一对比实况进行现场直播。
结果是,有八成的消费者回答百事可乐的口感优于可口可乐,此举马上使百事的销量激增.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口味测试对手的步步紧逼让可口可乐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它试图尽快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
1982年,为找出可口可乐衰退的真正原因,可口可乐决定在全国10个主要城市进行一次深入的消费者调查.可口可乐设计了“你认为可口可乐的口味如何?”“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可口可乐的口味变得更柔和一些,您是否满意?"等问题,希望了解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口味的评价并征询对新可乐口味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消费者愿意尝试新口味可乐.可口可乐的决策层以此为依据,决定结束可口可乐传统配方的历史使命,同时开发新口味可乐。
没过多久,比老可乐口感更柔和、口味更甜的新可口可乐样品便出现在世人面前。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新可口可乐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可口可乐公司又花费数百万美元在13个城市中进行了口味测试,邀请了近20万人品尝无标签的新/老可口可乐.结果让决策者们更加放心,六成的消费者回答说新可口可乐味道比老可口可乐要好,认为新可口可乐味道胜过百事可乐的也超过半数。
至此,推出新可乐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背叛美国精神可口可乐不惜血本协助瓶装商改造了生产线,而且,为配合新可乐上市,可口可乐还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
可口可乐公司的劣势
可口可乐公司的劣势
1、组织庞大,控制不易
可可口可乐公司的组织极其庞大,控制不易。
可口可乐公司是跨国企业,其经营范围广泛,组织结构极其复杂,公司人员数量庞大,分工细密,这给可口可乐公司的有效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产品营养价值不高
可口可乐是高糖的碳酸饮料,对人体几乎没有好处,这种刻板印象对于消费者不易消除。
在消费者眼里,可乐就代表不健康饮料,因可乐内含有咖啡因等成份,且易造成肥胖等健康问题,这种印象根深蒂固,不易转变。
可口可乐在体育和音乐会上的广告宣传主要是吸引青少年。
如果在年轻人中树立了信誉,那就获得可长期的消费市场。
1894年,可口可乐的明信片上印着三个身穿海军制服的五岁男孩,口里叫着:“我们要喝可口可乐。
”1911年可口可乐公司遭到政府的起诉,其部分原因是由于可口可乐中含有使儿童成瘾的咖啡因。
从那以后,公司撤销了所有对12岁以下儿童所做的广告。
但这及未能是分销商停止发送带有可口可乐标志的便笺簿和支持等学习用具,也未能阻止公司在三十年代用圣诞老人来推销它的产品。
可口可乐的主要消费族群(年轻族群)对其产品认同感,略逊于百事可乐。
桶装饮料通路遍布广泛,消费者最后所享用的产品品质较难掌控(超过保存期限或变质等情形)。
3、原料的运送成本高
可口可乐为确保其原料的秘密性,在总公司将饮料浓缩之后运至世界各地,所以运送成本也相对提高。
可口可乐市场营销的成功与败笔
2006年3月底,可口可乐揭开新的广告口号:“生活中的可乐一面(TheCokeSideofLife)”,并把主题定为“一只瓶子里的快乐(HappinessinaBottle)”。
在新口号的背后是一个全新的全球行销计划,将于新口号推出的几个星期内在美国实施,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于其他全球市场实施。
回归传统风格在此行销计划中,首轮电视广告将整合很多的生活中的元素,由广告商Wieden Kennedy 制作,第一辑广告已经在美国大学生篮球赛半决赛时段登场,随即还会在“美国偶像”节目中播出。
同时,除了一系列的电视广告外,可口可乐公司将比以往更强调户外广告,而且配合以广泛的在线活动、植入营销等。
在网络上,可口可乐及其广告代理商与一些小的公司合作,制作了15秒钟的独特广告。
在一则网络游戏中,“可乐瓶子天神”下凡,出现在屏幕,给予网友特别的提议和娱乐式的交谈。
“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面临多种选择机会的世界,这种选择造就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可乐一面‟就是鼓励人们选择正确、开心的生活。
”可口可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克·玛蒂厄(MarcMathieu)说,“我们新的口号就是号召人们认识自己的真实生活,倾听自己的自然心声,感到生活充满色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新广告系列的核心形象是可口可乐的曲线玻璃瓶,部分广告突出刚刚倒出来的可乐滋滋冒泡的声音。
有一则广告已经在电视台播放,它的内容是:一个小伙子趁店员不注意,在冷饮售货机上多喝了几口可口可乐,脸上露出天真无邪的喜悦;还有一则广告的场景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小伙子假装手里的可口可乐瓶是部响铃的电话。
他“接起”电话,递给了她,电话是找她的。
她笑了。
评论界的一些观点认为,可口可乐品牌整体战略似乎又回归传统风格。
在传统的可口可乐广告中,“那鲜红的颜色、飘扬的丝带、曲线的玻璃瓶,这些都有着无可估量的魔力。
”广告时代(AdvertisingAge)传媒的鲍勃·加菲尔德(Garfield)说:“一瓶软饮料倒出来的时候那滋滋冒泡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最引人遐思、最让人垂涎欲滴的声音。
可口可乐的一次市场调查的失败分析
可口可乐的一次市场调查的失败分析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戈伊朱埃塔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
他宣布经过99年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放弃它一成不变的传统配方,原因是现在的消费者更偏好口味更甜的软饮料,为了迎合这一需要,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更改配方调整口味,推出新一代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作出改换口味的决定,是希望借此将其饮料王国的强劲对手置于死地。
在80年代,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受到了挑战,其可口可乐在市场上的增长速度从每年递增13%下降到只有2%,其原因是竞争对手百事可乐来势汹汹,它先是推出了“百事新一代”的系列广告,将促销的锋芒直指饮料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年劲人。
在第一轮广告攻势大获成功之后,百事可乐公司仍紧紧盯着年轻人不放,继续强调百事可乐的“青春形象”,又展开了号称“百事挑战”的第二轮广告攻势,在这轮攻势中,百事可乐公司大胆地对顾客口感试验进行了现场直播,即在不告知参与者在拍广告的情况下,请他们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说下那一种口感最好,试验过程全部直播,百事可乐公司的这次冒险成功了,几乎每一次试验后,品尝者都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百事挑战”系列广告使百事可乐在美国的饮料市场份额从6%猛升至14%。
可口可乐公司不相信这一事实,也立即组织了口感测试,结果与“百事挑战”中的一样,人们更喜爱百事可乐的口味。
市场调查部的研究也表明,可口可乐独霸饮料市场的格局正在转变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分庭抗礼,70年代18%饮料消费者只认可可口可乐这一品牌,认同百事可乐的只有4%,到了80年代只有12%的消费者忠于可口可乐,而只喝百事可乐的消费者则上升到11%与可口可乐持平的水平。
而在此期间,无论是广告费用的支出还是销售网站,可口可乐公司都比百事可乐公司高得多。
可口可乐新的领导者戈伊朱塔认为,尽管可口可乐公司广告开销巨大、分销手段先进、网点覆盖面广,但市场占有率却还是一直在下滑,其重要的原因是可口可乐那曾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已经使用了99年的配方,似乎已经合不上今天消费者的口感要求了。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网络营销的劣势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网络营销的劣势
企业规模大,不易控制可口可乐公司规模大,战线长,机构过于庞大,这些反而使其不易高效管理,可口可乐公司是大型的跨国企业,拥有着极其广泛的经营范围,组织架构极繁多复杂,分工过于精细,公司员工数量更是多的难以计数,这些都给可口可乐公司的高效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可能会导致可口可乐工司网络营销中非常高明的策略得不到正确实施或者应用,上行而下不效,对网络营销效果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成本费用高可口可乐公司产品遍布世界各地,战线拉得太长,后勤则艰。
在广裹的中国土地上遍地开花,后果便是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可口可乐公司为了能够更好的与百事可乐以及中国本土饮料竞争,所以产品价格一直以来并未改变,成本的提高,价格的不变,必然导致产品利润空间的降低,而这极其不利于其参与全球化的残酷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情的竞争。
并且可口可乐公司为确保其配方的安全以及神秘,在其本部将原料浓缩后运往世界各分销地点,然后再经稀释装瓶销售,这样就造就了较高的运送成本,导致成本费用进一步提高。
产品营养价值不高可口可乐,是一种碳酸饮料,并且高糖,这对人体并没有什么益处,可口可乐含有碳酸,喝多了对身体不好,因为人体在弱碱性时状态最佳,而且这种印象在消费者心里已根深蒂固。
可口可乐内含咖啡因成分,咖啡因会导致人肥胖,不利于人的健康甚至会引起其它疾病,这种印象在消费者心里一时也难以改变,这些都对可口可乐的销售带来了麻烦。
产品营销价值不高,并且还有可能对人们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些印象于无形之中已占据人们的思维空间,并且这些思维印象在将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难以改变,这些必然不利于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进行网络营销。
可口可乐问题及对策
问题及对策:1、可口可乐采取比较稳定的定价策略,比较单一,没有价格优势。
可口可乐为了能迎合大众的口味,采用了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大大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
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商店,百事可乐总是以低价格吸引顾客的眼球,而可口可乐的价格似乎总是一成不变的,使得部分消费者都选择购买价格较低的百事可乐。
或许可口可乐觉得变动的价格会使消费者疑心可口可乐的产品质量问题,但是就可口可乐成本而言,有较低的成本,因此在价格方面应该适当有所变化,长期稳定的的价格会使消费者没有新鲜感,而被百事可乐的灵活多变的推销活动以及价格所吸引,这会大大削减了可口可乐的竞争力。
因此可口可乐在定价策略方面需完善,使定价单一化转为多样化,使其在价格定价方面具有竞争力。
2、可口可乐面对顾客投诉时,未能及时了解顾客信息,不和顾客之间建立互动关系!据了解可口可乐设立了数量极多的专门的顾客投诉部门和追踪部门来应对顾客投诉。
当客户对其投诉的时候,这些部门就会通知客户所在区域的办事处,办事处就让派人去解决,之后还有公司追踪部门对投诉客户的回访,哪怕就是一瓶饮料,收到客户投诉的时候都会很严肃的对待。
可是,在当收到顾客投诉时起,再由投诉部门和追踪部门通知客户所在区域的办事处,然后再由办事处派人去解决,这一多重复杂的通讯网络会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影响效率,因此顾客的信息未能及时反映到可口可乐公司,而可口可乐也未能针对性的解决与顾客之间的问题,不利于与顾客建立友好的客户关系。
对于解决公司与顾客之间的问题,可口可乐应该做的是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服务管理体系,缩短顾客与公司的问题解决周期,获得更高的顾客度,并通过稳定客户的重负性购买行为给公司带来更加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
3、不仅仅是要选拔优秀的销售人员,更重要的是推销人员树立一种顾客至上的推销观念。
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育,优秀的销售人员都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户关系网络,优秀的销售人员都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户关系网络,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重要程度确定与其保持沟通的频次,以维系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销售人员赖以成功的秘诀。
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是全球著名的饮料品牌,但在一些市场上却曾经遭遇过失败。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就是“新可乐”事件。
在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了新配方的可乐饮料,试图与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展开竞争。
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了一场失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失败案例的原因。
首先,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新配方的可乐会更受消费者欢迎,却没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这导致了新配方推出后,消费者的强烈抵制和不满,因为他们喜欢的原配方可乐突然消失了。
其次,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后的宣传推广策略也存在问题。
他们过于自信地相信新配方的可乐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却没有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
当消费者开始抵制新配方可乐时,可口可乐没有及时做出回应,而是继续强行推广,导致了公众对其品牌形象的负面认知。
此外,可口可乐在处理危机时的决策也并不明智。
他们在推出新配方后,一味地坚持自己的决定,没有及时做出调整。
直到市场反馈越来越负面,可口可乐才不得不做出让步,重新推出了原配方可乐。
这种反应迟缓的做法使得可口可乐失去了很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可口可乐在这次失败中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他们在处理这次危机后,并没有对自己的市场调研、宣传推广和危机处理策略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改进。
这导致了可口可乐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
综上所述,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可乐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宣传推广策略存在问题,危机处理决策不明智,并且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可口可乐的失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是全球知名品牌,也需要谨慎对待产品的推广和危机处理,以免陷入类似的失败境地。
饮料行业的营销策略成功案例分析
饮料行业的营销策略成功案例分析饮料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且不断创新的领域,各大品牌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饮料产品。
在这个竞争环境中,成功的营销策略对于品牌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饮料行业的成功案例,探讨其营销策略的关键因素以及成功之道。
案例一: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无疑是全球最知名的饮料品牌之一,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在行业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可口可乐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品牌形象:可口可乐一直努力塑造年轻、时尚、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
他们与流行音乐、体育赛事以及各种流行文化活动合作,成功地把品牌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
他们始终坚持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并通过跨媒体的广告宣传达到更广泛的受众。
市场定位:可口可乐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消费者。
他们将产品定位为一种时尚、潮流的饮料,针对大众市场和青少年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营销。
在推广过程中,他们不断创新,推出了多种口味和包装形式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渠道策略:可口可乐善于利用各种渠道来推广和销售产品。
除了传统的超市和便利店渠道外,他们还积极开发电子商务、自动贩卖机以及线下零售店等多样化的销售渠道。
这种多渠道的销售策略为可口可乐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并提高了产品的可及性和销售量。
案例二:百事可乐作为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同样拥有成功的营销策略。
他们在市场中取得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品牌定位:百事可乐将自己定位为一款带有精神和创新概念的饮料。
他们通过与全球著名品牌和音乐人的合作,成功地将品牌定位为时尚和个性的代表。
他们还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在不同国家推出了不同口味和定制包装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社交媒体营销:百事可乐以其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而闻名。
他们与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开展营销活动,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他们利用社交媒体与消费者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从而改进产品和服务。
可口可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一、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简介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洲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的沙士,水果国度以及大浪。
可口可乐是中国最著名的国际品牌之一,在中国软饮料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软饮料。
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有超过50种不同饮料,令消费者在各种场合都有丰富选择可以怡神解渴。
可口可乐积极推进本地化进程,目前所有中国可口可乐装瓶厂使用的浓缩液均在上海制造,98%的原材料在中国当地采购,每年费用达8亿美元。
可口可乐系统自1979年重返中国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2亿美元。
到2005年,在中国内地已建有29家装瓶公司及35家厂房。
目前中国每年人均饮用可口可乐公司产品数量为20瓶。
目前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员工已超过30,000人,99%的员工为中国本地员工。
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在中国已经捐资超过5,000万人民币,支持了众多全国性和地区性社会公益事业。
二、可口可乐公司目前营销战略(一)、多渠道营销战略可口可乐从重返中国到今天,先后使用了三种主要的销售运作模式:批发、直销、深度分销。
同时,可口可乐还不断利用新的渠道研究成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重点渠道,建立专业服务队伍,提高对终端客户的服务水平。
如随着超市、学校市场的逐渐成熟,可口可乐在各地区逐步建立了相应的专业服务队伍。
可口可乐公司力争使可口可乐的饮品在各地都能够买的到,近年来该公司已在中国许多城市有自己的分公司,并且可以轻松的看到在每一个大中型超市都有可口可乐的专属柜台。
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问题及解决
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问题及解决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是可口可乐公司开发中国市场的重要阶段,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渠道策略可以说是成功的,其成功主要取决于它对营销渠道的系统开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特别是2006年百事可乐的市场价值首次超过可口可乐,更使得可口可乐不得不仔细审视它的营销渠道策略.一、可口可乐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渠道主要特点与发展压力1.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渠道系统的特点可口可乐营销渠道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但包括可口可乐公司营销渠道本身,还包括装瓶厂系统。
与多数企业不同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始终从消费者的角度定义、归纳及划分渠道。
为了合理划分所有的渠道,在消费者行为原则基础上,可口可乐公司还制订其他五项原则,先后是:消费者动机;地埋位置;是否连锁;进货渠道和业务考虑。
依据以上渠道划分的原则,可口可乐公司将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的营销渠道具体细分为9大主渠道,29个次渠道,57个子渠道。
其中,主渠道为中间商渠道和特别渠道,其他主渠道均为销售终端渠道.为了实现其“无处不在”的营销策略,可口可乐公司在渠道划分的基础上,又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依据各种渠道各自的特点,归纳并分类组建了专门的渠道集合,包括现代渠道、批发渠道、零售渠道和特殊渠道。
在此基础上,可口可乐针对不同渠道集合的各自特点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以及制订相应政策。
可口可乐的现代渠道提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品类更加丰富,服务消费者的方式更加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现代渠道通常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覆盖的区域更广,服务的消费者数量更多,对于厂商以及产品的影响程度更高。
2.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渠道系统的发展压力(1)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压力。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又是全球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独自拥有世界最著名五大软饮料品牌中的四个:可口可乐、健怡可乐、芬达及雪碧。
与其全球发展策略一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同样是“本土化”战略。
可口可乐的辉煌与失误
可口可乐的辉煌与失误中毒事件从遥远的比利时传来消息,有39个弗莱芒地区的孩子因喝可口可乐而中毒。
这种奇怪的中毒现象越来越多,被称为“可乐病”。
一周内比利时和法国有300多人头痛胃难受,布鲁塞尔防治中毒中心甚至接到了2000多个紧急呼救电话。
比利时和法国的可乐厂都停产了。
此事导致这个来自亚特兰大、有着107年历史的公司开始了最大的一次回收行动。
在比利时和法国的市场上有8000万瓶/罐可乐被收回。
该公司的软饮,包括芬达和雪碧都禁止销售,初步调查认为原因是劣质二氧化碳的污染和罐上木质涂料的难闻气味。
由于美国新闻界对这次可乐丑闻轻描淡写,所以董事长艾弗斯特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
对此法国《新观察家》报愤然写道:“企业文化里充斥着对质量的迷信,老板根本不知道谦虚为何物。
”显然艾弗斯特衷心接受了这一点批评。
他在一封致全世界员工的信中写道:“我们和比利时政府24小时不停地工作,我自从到公司工作以来不记得有过这种情形。
我们有质量问题这个事实是不能忍受的。
有一点我绝对肯定,就是我们会吸取教训。
”几天之后可口可乐公司老板艾弗斯特出现在比利时的电视上,他举起一杯可乐,喝完之后安然无恙,他说:“我们把比利时人民弃之不顾,感到非常抱歉。
但现在我们将艰苦奋战,赢回你们的信任。
”在比利时和法国的公司发言人也作了类似的忏悔。
他们还承诺免费给每个比利时人提供一瓶可乐,并负担该事故的全部医疗费用。
比利时可口可乐事件之后,位于埃森的德国分部保证,说在德国人们不必感到不安。
科隆的可乐工厂不可能“发生像比利时那样的事件”。
但德国可乐迷们(德每年人均可乐消费量为47升)仍变得小心起来。
汉堡女大学生爱娃·鲁芙说“我再也不喝可乐了。
听到这种事我真觉得恶心”。
而汉堡被调查的另三个中学生说“真有什么事的话,医院有的是。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可乐的生活”。
对于此次事件,华沙的可口可乐经理应拟一项广告:“我们的可乐来自波兰”。
这项广告很成功,因为波兰人知道他们的可乐厂是欧洲最先进的,它检测质量的最后一关是该公司的排废池,32岁的销售经理马辛·巴尔兹说:“如果池中金鱼漂上水面,我们就知道不对劲了。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_[全文]》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_[全文]》新可口可乐作为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拥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其在推出新产品时会非常注重市场调研和策略规划。
但是,2003年推出的“新可口可乐”却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市场营销失败案例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造成这次失败的原因。
首先,新可口可乐在策略上存在不足。
新可口可乐推出的主要策略是要在全球市场与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主导地位展开竞争,因此近乎于完全复制了百事可乐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从产品规格、广告形式、包装设计到营销宣传都几乎一致。
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可能从百事可乐身上夺取市场份额,但对于品牌与产品的个性化塑造、市场多元化和顾客口味多样化策略方面却显得过于简单化和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思维惯性。
其次,在市场调研上也存在失误。
在研发新产品时,可乐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市场研究,在调查中,许多消费者都表达了对原来可口可乐的味道和口感的不满意,对百事可乐的味道和口感赞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改变原本成功的品牌形象和品味,而是需要针对市场变化加以维护和完善。
不幸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并未在调查中透露新的美国人口统计数据的重要前端工作中,这是新产品上市的原因之一。
而在新产品的味道选择与口感区别上,可口可乐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将新产品的味道较原味可口可乐更接近百事可乐,这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与调查结果相背离的。
第三,营销危机的处理上存在失误。
由于市场选错了策略和市场调查的失误,新可口可乐上市后也难逃滑铁卢。
根据媒体的报道披露,一些消费者认为新可口可乐的味道古怪并且不好喝,这引起了一些批评和反对。
在此情况下,可口可乐集团选择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营销手段来解决问题:第一,推迟了新可口可乐广告的时间表并重新模拟了营销策略;第二,回归了旧版可口可乐的品味和标志。
很明显第二种方式是有效的,因为最终可口可乐集团还是决定重新推出传统可口可乐。
总体来说,新可口可乐的失败是由于市场策略上的失误和适应新市场需求的能力不足,新可口可乐上市后的地位和市场营销危机的处理也存在失误。
可口可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
可口可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其市场营销策略极为成功。
以下是可口可乐公司常用的市场营销策略:1. 全球品牌推广: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活动和全球赞助来提升其品牌知名度。
例如,他们经常与体育赛事、音乐节、电影等进行合作,在电视、广告牌和社交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 精准的定位策略:可口可乐公司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制定了不同的定位策略。
例如,他们推出Diet Coke来满足追求健康和减肥的消费者需求,推出Coca-Cola Life来吸引更关注健康和环保的消费者。
3. 创新产品开发: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可口可乐公司经常推出新的产品。
他们投资于研发和创新,推出如可乐口味的能量饮料和无糖饮料等新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 品牌联合推广:可口可乐公司经常与其他品牌进行合作,通过联合推广来扩大品牌影响力。
例如,曾推出过与McDonald's的联合促销活动,向消费者提供可口可乐产品配套的餐饮优惠。
5. 社交媒体营销:可口可乐公司非常重视在社交媒体上的营销。
他们积极参与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并通过定期发布有趣和创新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此外,他们还经常举办线上互动活动,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
6. 地方市场推广:可口可乐公司认识到不同地区的市场差异,因此他们在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例如,在中国,他们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等的机会,推出特别版可乐,并举办相关的营销活动,以提高销量。
总的来说,可口可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在于他们的全球品牌推广、精准的定位策略、创新产品开发、品牌联合推广、社交媒体营销和地方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
这些策略使得可口可乐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并不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最经典的失败案例-可口可乐
最经典的失败案例:可口可乐因为百事可乐的成长,不断诉求“新一代的选择”,1982年可口可乐开始实施代号为“堪萨斯计划”的划时代营销行动。
超过2000名调查员在十大城市调查顾客是否愿意接受一种全新的可乐。
其问题包括:如果可口可乐增加一种新成份,使它喝起来更柔和,你愿意吗如果可口可乐将与百事可乐口味相仿,你会感到不安吗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顾客对新口味可口可乐表示不安,而且其中超过50%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并适应新配方的可口可乐。
在接下来的第一次口味测试中,品尝者对新可乐的满意度竟然超过了百事可乐,调查人员认为,新配方可乐至少可以将市场占有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即增加2亿美元的销售额。
面对这一重大抉择,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可口可乐又掏出400万美元进行了一次由13个城市的万名消费者参加的口味大测试,在众多未标明品牌的饮料中,品尝者仍对新配方“感冒”,新可乐以61%比39%的压倒性大多数战胜旧可乐。
正是这次耗资巨大的口味测试,促使可口可乐下决心推陈出新,应对百事挑战。
1985年4月23日,行销了99年的可口可乐在纽约市林肯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公司百年历史中最有意义的饮料营销新动向”。
郭思达当众宣布,“最好的饮料----可口可乐,将要变得更好”:新可乐取代传统可乐上市。
共有700余位媒介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通讯卫星还将现场图像传送到洛杉矶、亚特兰大和休斯顿等地。
在24小时之内,81%的美国人知道了可口可乐改变配方的消息,这个比例甚至高于16年前阿波罗登月时的24小时内公众获悉率;据说更有70%以上的美国人在“新可乐”问世的几天内品尝了它,超过任何一种新产品面世时的尝试群体。
但对于可口可乐公司而言,一场营销噩梦恰恰是从4月23日上午的那个新闻发布会开端了。
仅以电话热线的统计为例:在“新可乐”上市4小时之内,接到抗议更改可乐口味的电话650个;4月末,抗议电话的数量是每天上千个;到5月中旬,批评电话多达每天5000个;6月,这个数字上升为8000多个----相伴电话而来的,是数万封抗议信,大多数的美国人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可口可乐背叛了他们,重写《宪法》合理吗《圣经》呢在我看来,改变可口可乐配方,其性质一样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3月底,可口可乐揭开新的广告口号:“生活中的可乐一面(TheCokeSideofLife)”,并把主题定为“一只瓶子里的快乐(HappinessinaBottle)”。
在新口号的背后是一个全新的全球行销计划,将于新口号推出的几个星期内在美国实施,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于其他全球市场实施。
回归传统风格
在此行销计划中,首轮电视广告将整合很多的生活中的元素,由广告商Wieden Kennedy 制作,第一辑广告已经在美国大学生篮球赛半决赛时段登场,随即还会在“美国偶像”节目中播出。
同时,除了一系列的电视广告外,可口可乐公司将比以往更强调户外广告,而且配合以广泛的在线活动、植入营销等。
在网络上,可口可乐及其广告代理商与一些小的公司合作,制作了15秒钟的独特广告。
在一则网络游戏中,“可乐瓶子天神”下凡,出现在屏幕,给予网友特别的提议和娱乐式的交谈。
“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面临多种选择机会的世界,这种选择造就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可乐一面‟就是鼓励人们选择正确、开心的生活。
”可口可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克·玛蒂厄(MarcMathieu)说,“我们新的口号就是号召人们认识自己的真实生活,倾听自己的自然心声,感到生活充满色彩。
”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新广告系列的核心形象是可口可乐的曲线玻璃瓶,部分广告突出刚刚倒出来的可乐滋滋冒泡的声音。
有一则广告已经在电视台播放,它的内容是:一个小伙子趁店员不注意,在冷饮售货机上多喝了几口可口可乐,脸上露出天真无邪的喜悦;还有一则广告的场景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小伙子假装手里的可口可乐瓶是部响铃的电话。
他“接起”电话,递给了她,电话是找她的。
她笑了。
评论界的一些观点认为,可口可乐品牌整体战略似乎又回归传统风格。
在传统的可口可乐广告中,“那鲜红的颜色、飘扬的丝带、曲线的玻璃瓶,这些都有着无可估量的魔力。
”
广告时代(AdvertisingAge)传媒的鲍勃·加菲尔德(Garfield)说:“一瓶软饮料倒出来的时候那滋滋冒泡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最引人遐思、最让人垂涎欲滴的声音。
”而现在的广告也正在强调过去曾经重视的东西。
但有些评论认为,可口可乐是在研究苹果的iPod广告后推出这一广告活动的。
广告专家指出,苹果公司的“Silhouettes”广告向消费者清晰地表明,iPod使他们能够在旅途中收听音乐,清晰地表明快乐的主题。
可口可乐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他们正在努力使自己的广告达到这样的目的。
新口号抗击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已很久没在广告上如此兴师动众了,虽然公司尚未披露包括户外广告、互联网推广和电视广告等新一轮广告活动的预算,但这次新口号的推出必定是几年内可口可乐推广幅度最大的一次。
去年,该公司将全球营销预算提高4亿美元,达到24亿美元。
不过据TNSMedia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可口可乐在美国对传统型可口可乐的广告支出降至1.24亿美元,远低于2000年的2.10亿美元。
去年传统型可口可乐(Coca-ColaClassic)的销量下降2,该品牌过去5年的销量共下降了10。
但仅凭一句新的广告语能否拯救可口可乐在美国市场的颓势尚不得而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远离碳酸饮料,转而选择瓶装水或者能量饮料。
推出CokeZero等低卡路里饮料似乎也无济于事。
面对碳酸饮料需求下降的局面,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Pepsi-Cola)将重点放在了产品多元化上。
除了旗舰产品可乐外,百事不遗余力地推广“佳得乐”运动饮料、“纯品康纳”果汁、“阿夸菲纳”瓶装水、“菲多利”休闲食品和“桂格”燕麦片等多种产品,还在以健怡百事可乐的推广代替传统产品。
在美国橄榄球联赛刚刚过去的这个赛季,健怡百事可乐取代百事可乐成为指定软饮料。
公司还在超级碗的广告中把健怡百事可乐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并请来时下当红的歌手吹牛老爹作代言。
百事可乐采取的一些策略似乎是正确的。
这使得在2005年12月12日,可口可乐股票市值首次被宿敌百事可乐超过,从而痛失保持了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可乐之王”的桂冠。
在失败前卫广告中站起的传统派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可口可乐的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可以永载史册的好广告,例如1969年的那句著名的“这可是真家伙”(It'stheRealThing)被普遍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广告效应的广告语;而1971年的那部《山顶》(Hilltop)广告片更是因为赋予了其中的主题歌《我想教世界齐声歌唱》以世界和平的主题而成了不朽之作;1993——1999年间的“永远的可口可乐”(AlwaysCoca-Cola)口号更是家喻户晓。
但可口可乐也曾用败笔之作毁了自己的广告。
它曾经将《山顶》主题歌《我想教世界齐声歌唱》改编后用在号称零卡路里的CokeZero,广告语改成了“我想教世界感受凉爽”,这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抨击。
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一位广告批评家评论道:“这简直糟糕到让人无话可说,让一首不朽的音乐带上了嘻哈风格,毁了这首歌。
”
近年来的可口可乐广告败笔之作也同样可以加载史册:好莱坞影星潘妮洛普·克鲁兹(PenelopeCruz)狂饮一罐可口可乐后肆无忌惮地打嗝镜头;2004年广告,汗流浃背的篮球运动员先把一听冰凉的可口可乐夹在腋下给自己降温后才把它递给队友的一幕。
“这看着真让人难受,”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营销学教授、曾给可口可乐当过顾问的凯文·凯勒
(KevinKeller)如此评论道。
正是这则篮球运动员将冰凉的可口可乐夹在腋下的广告使得可口可乐内部也由暗斗转为明争。
这些年,可口可乐内部新老两派阵营一直就是否保留这个120多年老品牌的核心主题问题争论不休。
老派营销管理人士坚称应保留这个美国文化的核心主题,只在形式上有所变动。
而包括可口可乐前总裁史蒂文·海尔(StevenJ.Heyer)在内的新派人士则表示,应推出更能吸引年轻人眼球的、更加前卫的形象。
正是海尔招来了包括BerlinCameron在内的前卫广告商,上则臭名昭著的广告正是出自Berlin之手。
这则广告在短暂播出后被传统一派以“有损可口可乐健康形象”为由撤下。
同年,内维尔·艾斯迪尔(NevilleIsdell)就任CEO兼董事长后不久,海尔潜身而退。
艾斯迪尔也抨击了前任管理层为实现短期利润目标而削减广告支出的做法,发誓要重现可口可乐广告的辉煌,重新打起“形象”广告战。
2003年,艾斯迪尔任命玛丽·明尼克(MaryMinnick)为可口可乐第四任全球营销负责人,并一直延续至今,具体职位为全球营销、战略及创新总裁。
“生活中的可乐一面(TheCokeSideofLife)”正是明尼克的推崇。
广告神话能否续写?
可口可乐的新口号得到了部分传统派专家的认可。
这些专家认为,可口可乐应该停止在广告和品牌形象上的改造,只需找回过去就好。
康涅狄格州的市场策略师杰克·特鲁(JackTrout)说,他们可以借用“时间机器”或者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东西,让年轻人回到1886年那位亚特兰大药剂师配出神奇的可口可乐配方的年代。
“这个品牌有着不可思议的故事,这也正是可口可乐的特别之处。
”特鲁说,他们应该找回“真家伙”(暗合可口可乐过去的经典口号:“这可是真家伙”(It'stheRe alThing))。
但是有更多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在自己的博客上抨击这一新口号。
一些意见认为,可口可乐的新口号平淡无聊,一点都不吸引人们的眼球。
还有一些人认为可口可乐纯粹是对iPod 广告的模仿,它不能照搬iPod的成功经验。
咨询公司Bevmark的汤姆·皮尔科(TomPirko)说,过去消费者的饮料选择非常有限,而大众化的电视广告又很容易深入人心,因此才成就了可口可乐的广告神话。
他表示,“生活中的可乐一面”未必能够博得消费者的欢心。
“广告奇迹是不能复制的,”皮尔科说,“必须要有创意,要有所突破。
”
历年可口可乐口号
HighlightsfromCoca-Cola'sadvertisingovertime
1886:DrinkCoca-Cola's
1929:ThePauseThatRefreshes
1963:ThingsGoBetterWithCoke
1969:It'stheRealThing
1971:It'dLiketoBuytheWorldaCoke
1979:HaveaCokeandaSmile
1982:CokeIsIt
1990:YouCan'tBeattheRealThing
1993:AlwaysCoca-Cola
2000:Coca-Cola.Enjoy
2001:LifeTastesGood
2003:Coca-Cola...Real
2005:MakeItReal
2006:TheCokeSideofLife
(数据来源:华尔街日报)
欢迎与作者康迪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成功营销》杂志社编辑记者,电子邮件:mailto:dikang01@
下一篇: 老销售的金玉良言:绝对实用!。